中石油并购新加坡石油1

中石油并购新加坡石油

一、公司背景

2009年5月2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发布公告称,已经与新加坡吉宝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以总价约70亿人民币收购后者所持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简称新加坡石油)45.51%的股份(库存股除外),每股售价6.25新加坡元,交易溢价约24%。 与中石油历次并购钟情于上游油气资源不同,本次并购对象——新加坡石油的核心资源在炼化和贸易等下游业务,这表明这家石油公司欲借助这一下游平台和新加坡这个“海上十字路口”,以增强其在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话语权。

1、中石油的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1176.1万吨,生产天然气286.6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1077.5万吨;同时在海外获取权益原油产量1642.3万吨、天然气产量25.9亿立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07亿元,实现利润1289亿元,实现利润在国内企业中位居榜首。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杂志》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评选中,荣获“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奖”第一名。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以营业收入14654.15亿元人民币列第2位。

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6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建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石油专业化生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气田和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全套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近年来中石油海外并购情况 时间

2009年 事件 中国石油向母公司收购资产 效果 未来3至5年把下游燃气分销业务资产倍增

实现对中国(香港)石油有限公司51.89%股权的间接收购

PK公司分别由中油勘探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各持有

67%和33%的股权

形成产业链上各阶段的协调发展 收购太阳世界有限公司100%的股2008年 权 出资约27.35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2007年 坦国家石油公司股权 出资61.5亿元要约收购吉林化工、2006年 锦州石化和辽河油田流通股

2005年 出资14.2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

公司资产 收购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

近两年中石油主要财务数据 时间

财务比率

基本每股收益

摊薄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每股现金流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扣除)(%)

净利润增长率(%)

主营收入增长率(%)

毛利率(%) 0.1000 0.1026 4.42 0.26 0.34 2.30 2.30 -29.21 -29.90 25.96 09-03-31 0.6200 0.6218 4.33 -0.20 0.97 14.40 12.50 -15.44 28.28 25.30 08-12-31 0.4700 0.4732 4.01 0.02 0.82 11.80 10.80 -- -- 23.80 08-09-30 0.2600 0.2642 3.80 -0.04 0.46 6.95 6.68 -36.28 39.93 22.99 08-06-30 0.1400 0.1449 3.84 0.15 0.18 3.80 3.80 -- -- 23.70 08-03-31

2、新加坡石油基本情况

新加坡石油公司是一家地区性能源公司,从事炼油和销售以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等业务,公司拥有新加坡炼油公司50%的权益,是新加坡三大炼油企业之一。

新加坡石油公司还进行原油及成品油的码头输送、分销和交易等业务。

原来吉宝集团拥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国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目前中石油为单一最大直接持股股东。

新加坡石油(SPC)公司理念:成为来洲地区享有盛名的石油和天然气综合性公司。

新加坡石油(SPC)公司发展里程碑:

1969年:新加坡石油(SPC)公司成立

1973年;新加坡炼油厂投入生产

1984年:在新加坡开设第一间加油站.

1989年:授予石油贸易特许资格

1992年:设于新加坡南部的油库基地开始运作.

1995年:残余催化反应器开始投入使用.

1998年:向台湾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供应航空燃油.

2000年:新加坡石吉宝集团取得SPC控股权.SPC购买印尼KAKAP油和天气油田.

新加坡石油(SPC)购买韩国石油公司TIger oil 40%股份.

2001年:SPC推出新世纪现代加油站.

SPC宣布新标志

2002年:购买印尼天然气管道.

2003年:SPC合资中国润滑油营销公司.

2004年:SPC购买BP新加坡的炼油厂和加油站网络

SPC越南开采油田成功 [1]

SPC获得

关于吉宝集团介绍:

1.吉宝集团是新加坡的一个联合大企业

2.资产超过330亿新元

3.业务范围跨越20个国家

4.吉宝拥有15000名职员

5.公司业务涉及到远洋运输,电信,银行,货运,保险,近海工程,能源与基础工程,维修与造船业. 新加坡石油(SPC)业务范围:

*原油和油田的开采

*油品管道的运输

*原油的提炼

*润滑油的调配

*油品的供应和销售

*油品的贸易

*市场-零售,批发各类润滑油产品和石油成品

公司产品系列:

重油、煤油、沥青、润滑油、硫磺、柴油、航空燃料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 海外公司和投资工项目:

东南亚地区(东盟)、中国、南韩、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都设有分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新加坡石油的总资产约为33.8亿新元,净资产约为17亿新元,2008年财务年度收入约为111亿新元,净利润约为2.3亿新元。按照新加坡石油2008年年底息税前净利润计算,中石油本次收购支付的对价为其息税前利润的5倍左右。

二、并购交易方式及交易流程

1、交易方式

2009年5月24日,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Singapore) Pte. Ltd.(“收购方”)(中国石油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Keppel Oil and Gas Services Pte. Ltd.(“卖方”)订立了一份有条件买卖协议(“买卖协议”),内容关于由卖方出售及由收购方购买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目标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中的234,522,797 股股份(“出售股份”),于本公告日期约占目标公司已发行股本(库存股除外)的45.51%(“收购”),代价为就每股出售股份以现金支付6.25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9.58 元),总价约为14.7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9.4亿元)。

2、交易流程

交易详细流程图示

三、并购动因

中国石油称,上述交易将通过下属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拥有的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完成。交易的现金对价为每股6.25新元,共计约14.7亿新元,将于交易完成时支付全款。中石油国际是从新加坡吉宝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上述新加坡石油股份的。中国石油出手收购可能是其财务上的一个考虑。收购交易额本身很小,中国石油的现金也很充裕,对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也不大。据了解,中国石油此前很多海外收购项目是通过母公司中石油集团进行的,特别是双方的合资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2005年6月,中国石油通过向中国石油集团支付207.4亿元,购入上述公司50%的股份,并一致寻求100%持股上述公司。之所以如此,谢国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这也是公司出于利益上的考虑:“买一个资产如果没有回报放在上市公司里就会起负面作用,所以要把它放在集团公司‘养大’,之后再放入上市公司。如上游油田资产需要10年开发期。”一些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石油独立海外并购能避免集团公司将海外资产注入时缴纳资本增值税,也能减少国资委在资产注入时的审批要求。但是,如果说中国石油全盘收购新加坡石油后,以此作为海外并购的平台,从而摆脱国内的控制不太可能,因为国家对国内资金海外投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新加坡石油是一家地区性能源公司,从事炼油、销售以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等业务。新加坡石油拥有新加坡炼油公司50%的权益,该公司产能为每日285000桶油,该公司也是新加坡三大炼油企业之一,其还在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和澳大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资产中拥有权益,并进行原油及成品油的码头输送、分销和交易等业务。对于此次收购,中国石油称,交易完成后,新加坡石油公司将成为中国石油国际战略新平台,为公司开辟更广阔的发展道路。不过,中国石油或许更看中的是新加坡作为石油物流战略中心的地位,希望在这个中心上获得更多话语权。谢国忠称,中国是最大的终端客户,而新加坡作为石油物流的战略中心也希望中方能够加入。新加坡虽然地方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马六甲海峡东部,是世界大港;西亚到东亚的油轮绝大部分是通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因此,新加坡也是亚洲乃至世界的石油生产、炼化和机械维修中心和国际石油交易中心,它是一个战略高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后,中石油将借助这一平台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更好的的疏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并更好的向东南亚拓展自己的业务。早在2006年,中国石油以7.5亿新加坡元收购新加坡兴隆环球油库35%的股权,这也是中国石油在储油设施上的首次海外收购。新加坡的储油基地将为中国石油的海外原油运输提供一个重要中转地,使其油气物流更加便捷。中石油此番收购与历次钟情于以获取石油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并购并不相同。新加坡石油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业务所占比重并不大,炼制和油品贸易、营销则为其主要业务板块。新加坡石油拥有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 Private Limited 50%的权益,后者为新加坡三大炼油公司之一,

原油加工产能达每日28.5万桶。这是中石油首次收购下游产业链的资产。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某专家表示,对中石油来讲,石油化工并不是强项,收购新加坡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补上这块短板,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之外的炼化短板。中国南方地区一直是中石化的传统“地盘”,因此,增强下游炼油能力一直是中石油业务发展的重点所在。新加坡离我国南方地区近,并且也有很成熟的航线。在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的时候,可能会将新加坡炼油公司生产的油品运到资源紧缺的中国南方地区,保证对南方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另外,中国石油也一直在考虑走出国门,往南亚、东南亚地区发展,有了新加坡石油的油品保证,中石油在销售环节的扩张有望正式迈出步子。实际上,新加坡能够成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不仅在于它的石油贸易中心地位,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也是一个石油炼制中心。资料显示,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为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其化工业产值占到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1/3,新加坡的石油炼油量达到了贸易量的65%左右。前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实际上新加坡的炼厂设施并不比中国的先进,不少设施都是在10年以前建设的。但是,新加坡石油的炼厂管理比中国有优势,可以通过收购下游资源来获得技术、管理经验甚至管理人员。另外,通过新加坡石油去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经验,也要比中石油直接走出去容易很多。

四、并购成效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面对的一个严峻事实是: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国内消费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高。实施国际化成为获取可靠原油的保证。

近10年来,世界最大几家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雪佛龙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成为石油产业的领导者。一个国际化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在全球获取资源的能力,西方大石油公司就是通过大规模的跨国经营走向强盛。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打开国门,先海洋后内陆,引进外资60亿美元,通过对外合作这一个窗口,感受到了国际石油工业跳动的脉搏。正是有了国内外对外合作的探索,才有上世纪90年代开拓海外的快速启动。

1993年起,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苏丹等国建设了几个小项目。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但却是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一个个小项目的历练,积累了从事大中型项目的雄厚实力,实现了从小舢板的跨越。中石油先后经历了从海外练兵,低风险项目探索到风险勘探三个阶段,熟悉了国际惯例,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也正是经历了一次次低风险项目,才磨练出能承受高风险项目的硬肩。

相对于上游业务来说,中石油的石油化工板块并不是强项,与国外众多跨国石油公司相比差距巨大,甚至与中石化相比也属落后。因此,弥补炼化短板之外,抢占海外市场、实现炼化业务的全球布局则是中石油频频海外并购的另外一个重大战略。近几年来中国的石化市场受到来自中东地区产品的严重冲击,数据显示销往中国的化工产品从中东全部产量的3%上升到了20%。由于特殊的资源禀赋,中东石化产品成本优势明显,以乙烯为例,其生产成本最低不到我国的五分之一。内忧外患之下,中国油企取经海外、加速海外下游资源并购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10年来,中国石油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企业管理效率、效益不断攀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企业规模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石油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23万亿元,比1999年增长2.4倍,其中,股份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45万亿元。在世界大公司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全球500强排名上升到第13位,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上升到第5位。 中石油上市不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规范的公司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要求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强大实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石油企业。中石油对其他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改革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石油并购新加坡石油

一、公司背景

2009年5月2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发布公告称,已经与新加坡吉宝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以总价约70亿人民币收购后者所持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简称新加坡石油)45.51%的股份(库存股除外),每股售价6.25新加坡元,交易溢价约24%。 与中石油历次并购钟情于上游油气资源不同,本次并购对象——新加坡石油的核心资源在炼化和贸易等下游业务,这表明这家石油公司欲借助这一下游平台和新加坡这个“海上十字路口”,以增强其在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话语权。

1、中石油的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1176.1万吨,生产天然气286.6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1077.5万吨;同时在海外获取权益原油产量1642.3万吨、天然气产量25.9亿立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07亿元,实现利润1289亿元,实现利润在国内企业中位居榜首。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杂志》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评选中,荣获“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奖”第一名。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以营业收入14654.15亿元人民币列第2位。

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6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建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石油专业化生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气田和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全套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近年来中石油海外并购情况 时间

2009年 事件 中国石油向母公司收购资产 效果 未来3至5年把下游燃气分销业务资产倍增

实现对中国(香港)石油有限公司51.89%股权的间接收购

PK公司分别由中油勘探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各持有

67%和33%的股权

形成产业链上各阶段的协调发展 收购太阳世界有限公司100%的股2008年 权 出资约27.35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2007年 坦国家石油公司股权 出资61.5亿元要约收购吉林化工、2006年 锦州石化和辽河油田流通股

2005年 出资14.2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

公司资产 收购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

近两年中石油主要财务数据 时间

财务比率

基本每股收益

摊薄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每股现金流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扣除)(%)

净利润增长率(%)

主营收入增长率(%)

毛利率(%) 0.1000 0.1026 4.42 0.26 0.34 2.30 2.30 -29.21 -29.90 25.96 09-03-31 0.6200 0.6218 4.33 -0.20 0.97 14.40 12.50 -15.44 28.28 25.30 08-12-31 0.4700 0.4732 4.01 0.02 0.82 11.80 10.80 -- -- 23.80 08-09-30 0.2600 0.2642 3.80 -0.04 0.46 6.95 6.68 -36.28 39.93 22.99 08-06-30 0.1400 0.1449 3.84 0.15 0.18 3.80 3.80 -- -- 23.70 08-03-31

2、新加坡石油基本情况

新加坡石油公司是一家地区性能源公司,从事炼油和销售以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等业务,公司拥有新加坡炼油公司50%的权益,是新加坡三大炼油企业之一。

新加坡石油公司还进行原油及成品油的码头输送、分销和交易等业务。

原来吉宝集团拥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国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目前中石油为单一最大直接持股股东。

新加坡石油(SPC)公司理念:成为来洲地区享有盛名的石油和天然气综合性公司。

新加坡石油(SPC)公司发展里程碑:

1969年:新加坡石油(SPC)公司成立

1973年;新加坡炼油厂投入生产

1984年:在新加坡开设第一间加油站.

1989年:授予石油贸易特许资格

1992年:设于新加坡南部的油库基地开始运作.

1995年:残余催化反应器开始投入使用.

1998年:向台湾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供应航空燃油.

2000年:新加坡石吉宝集团取得SPC控股权.SPC购买印尼KAKAP油和天气油田.

新加坡石油(SPC)购买韩国石油公司TIger oil 40%股份.

2001年:SPC推出新世纪现代加油站.

SPC宣布新标志

2002年:购买印尼天然气管道.

2003年:SPC合资中国润滑油营销公司.

2004年:SPC购买BP新加坡的炼油厂和加油站网络

SPC越南开采油田成功 [1]

SPC获得

关于吉宝集团介绍:

1.吉宝集团是新加坡的一个联合大企业

2.资产超过330亿新元

3.业务范围跨越20个国家

4.吉宝拥有15000名职员

5.公司业务涉及到远洋运输,电信,银行,货运,保险,近海工程,能源与基础工程,维修与造船业. 新加坡石油(SPC)业务范围:

*原油和油田的开采

*油品管道的运输

*原油的提炼

*润滑油的调配

*油品的供应和销售

*油品的贸易

*市场-零售,批发各类润滑油产品和石油成品

公司产品系列:

重油、煤油、沥青、润滑油、硫磺、柴油、航空燃料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 海外公司和投资工项目:

东南亚地区(东盟)、中国、南韩、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都设有分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新加坡石油的总资产约为33.8亿新元,净资产约为17亿新元,2008年财务年度收入约为111亿新元,净利润约为2.3亿新元。按照新加坡石油2008年年底息税前净利润计算,中石油本次收购支付的对价为其息税前利润的5倍左右。

二、并购交易方式及交易流程

1、交易方式

2009年5月24日,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Singapore) Pte. Ltd.(“收购方”)(中国石油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Keppel Oil and Gas Services Pte. Ltd.(“卖方”)订立了一份有条件买卖协议(“买卖协议”),内容关于由卖方出售及由收购方购买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目标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中的234,522,797 股股份(“出售股份”),于本公告日期约占目标公司已发行股本(库存股除外)的45.51%(“收购”),代价为就每股出售股份以现金支付6.25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9.58 元),总价约为14.7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9.4亿元)。

2、交易流程

交易详细流程图示

三、并购动因

中国石油称,上述交易将通过下属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拥有的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完成。交易的现金对价为每股6.25新元,共计约14.7亿新元,将于交易完成时支付全款。中石油国际是从新加坡吉宝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上述新加坡石油股份的。中国石油出手收购可能是其财务上的一个考虑。收购交易额本身很小,中国石油的现金也很充裕,对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也不大。据了解,中国石油此前很多海外收购项目是通过母公司中石油集团进行的,特别是双方的合资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2005年6月,中国石油通过向中国石油集团支付207.4亿元,购入上述公司50%的股份,并一致寻求100%持股上述公司。之所以如此,谢国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这也是公司出于利益上的考虑:“买一个资产如果没有回报放在上市公司里就会起负面作用,所以要把它放在集团公司‘养大’,之后再放入上市公司。如上游油田资产需要10年开发期。”一些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石油独立海外并购能避免集团公司将海外资产注入时缴纳资本增值税,也能减少国资委在资产注入时的审批要求。但是,如果说中国石油全盘收购新加坡石油后,以此作为海外并购的平台,从而摆脱国内的控制不太可能,因为国家对国内资金海外投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新加坡石油是一家地区性能源公司,从事炼油、销售以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等业务。新加坡石油拥有新加坡炼油公司50%的权益,该公司产能为每日285000桶油,该公司也是新加坡三大炼油企业之一,其还在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和澳大利亚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资产中拥有权益,并进行原油及成品油的码头输送、分销和交易等业务。对于此次收购,中国石油称,交易完成后,新加坡石油公司将成为中国石油国际战略新平台,为公司开辟更广阔的发展道路。不过,中国石油或许更看中的是新加坡作为石油物流战略中心的地位,希望在这个中心上获得更多话语权。谢国忠称,中国是最大的终端客户,而新加坡作为石油物流的战略中心也希望中方能够加入。新加坡虽然地方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马六甲海峡东部,是世界大港;西亚到东亚的油轮绝大部分是通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因此,新加坡也是亚洲乃至世界的石油生产、炼化和机械维修中心和国际石油交易中心,它是一个战略高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后,中石油将借助这一平台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更好的的疏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并更好的向东南亚拓展自己的业务。早在2006年,中国石油以7.5亿新加坡元收购新加坡兴隆环球油库35%的股权,这也是中国石油在储油设施上的首次海外收购。新加坡的储油基地将为中国石油的海外原油运输提供一个重要中转地,使其油气物流更加便捷。中石油此番收购与历次钟情于以获取石油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并购并不相同。新加坡石油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业务所占比重并不大,炼制和油品贸易、营销则为其主要业务板块。新加坡石油拥有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 Private Limited 50%的权益,后者为新加坡三大炼油公司之一,

原油加工产能达每日28.5万桶。这是中石油首次收购下游产业链的资产。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某专家表示,对中石油来讲,石油化工并不是强项,收购新加坡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补上这块短板,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之外的炼化短板。中国南方地区一直是中石化的传统“地盘”,因此,增强下游炼油能力一直是中石油业务发展的重点所在。新加坡离我国南方地区近,并且也有很成熟的航线。在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的时候,可能会将新加坡炼油公司生产的油品运到资源紧缺的中国南方地区,保证对南方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另外,中国石油也一直在考虑走出国门,往南亚、东南亚地区发展,有了新加坡石油的油品保证,中石油在销售环节的扩张有望正式迈出步子。实际上,新加坡能够成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不仅在于它的石油贸易中心地位,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也是一个石油炼制中心。资料显示,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为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其化工业产值占到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1/3,新加坡的石油炼油量达到了贸易量的65%左右。前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实际上新加坡的炼厂设施并不比中国的先进,不少设施都是在10年以前建设的。但是,新加坡石油的炼厂管理比中国有优势,可以通过收购下游资源来获得技术、管理经验甚至管理人员。另外,通过新加坡石油去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经验,也要比中石油直接走出去容易很多。

四、并购成效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面对的一个严峻事实是: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国内消费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高。实施国际化成为获取可靠原油的保证。

近10年来,世界最大几家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雪佛龙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成为石油产业的领导者。一个国际化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在全球获取资源的能力,西方大石油公司就是通过大规模的跨国经营走向强盛。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打开国门,先海洋后内陆,引进外资60亿美元,通过对外合作这一个窗口,感受到了国际石油工业跳动的脉搏。正是有了国内外对外合作的探索,才有上世纪90年代开拓海外的快速启动。

1993年起,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苏丹等国建设了几个小项目。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但却是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一个个小项目的历练,积累了从事大中型项目的雄厚实力,实现了从小舢板的跨越。中石油先后经历了从海外练兵,低风险项目探索到风险勘探三个阶段,熟悉了国际惯例,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也正是经历了一次次低风险项目,才磨练出能承受高风险项目的硬肩。

相对于上游业务来说,中石油的石油化工板块并不是强项,与国外众多跨国石油公司相比差距巨大,甚至与中石化相比也属落后。因此,弥补炼化短板之外,抢占海外市场、实现炼化业务的全球布局则是中石油频频海外并购的另外一个重大战略。近几年来中国的石化市场受到来自中东地区产品的严重冲击,数据显示销往中国的化工产品从中东全部产量的3%上升到了20%。由于特殊的资源禀赋,中东石化产品成本优势明显,以乙烯为例,其生产成本最低不到我国的五分之一。内忧外患之下,中国油企取经海外、加速海外下游资源并购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10年来,中国石油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企业管理效率、效益不断攀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企业规模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石油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23万亿元,比1999年增长2.4倍,其中,股份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45万亿元。在世界大公司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全球500强排名上升到第13位,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上升到第5位。 中石油上市不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规范的公司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要求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强大实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石油企业。中石油对其他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改革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内容

  •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
  • 1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 力拓给我们又上了一课 .近日,世界第三大铁矿生产商力拓解除与中铝达成的195亿美元融资协议,转而与必和必拓联姻,意味着我国最大一起境外并购交易功败垂成. 2009年2月,中铝与全球矿业力拓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出资195亿美元,将其在力拓的持股比例由目前的9%增至18%. ...

  •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一.引言 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 ...

  • 世界投资报告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2010世界投资报告 世界投资报告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 时间:2010-09-07 10:45 作者:admin 点击: 4 次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今日发布了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 报告表示, 金砖四国流向发达国家 的投资激增, 2009年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 ...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特点及必要性分析 吴兰兰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1189) E-mail:摘 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随之而来,也是中国企业海 外整合并购的最好时机.本文对金融危机 ...

  • 中企海外并购案例汇总
  • 联想:并购IBMPC业务 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 ...

  • 当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态势分析
  • 一.近年来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支重要的稳定力量 主权财富基金又称为国家控股投资基金,由一国或地区政府控制与支配,通过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出口收益和国家外汇储备节余等方式积累形成,并通常以外币形式(主要是美元)持有的公共财富.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 ...

  • [实务]如何设计中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结构
  •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而中国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领导和中坚力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走出去主要形式就是海外收购.经验表明,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适用的境内外法律设计合适的海外投资法律结构是决定海外收购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试图 ...

  • 陈九霖:石油变局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答问录
  • 主讲人简介 陈九霖,1961年出生,湖北黄冈浠水人,北京大学杰出校友,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约瑟投资公司董事长,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航油集团原副总,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陈九霖博士曾创造中国航油净资产增长852倍.股东投资回报5022倍的商业传奇.在其蒙冤受屈,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后,他又东 ...

  • 聘请常年法律顾问项目投标书
  • 中国化工财务有限公司 聘请常年法律顾问项目 投 标 书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日 致:中国化工财务有限公司 根据贵公司"中国化工财务有限公司聘请常年法律顾问项目"招标的招标文件要求,张凌杰律师经正式授权并以投标人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的名义投标.提交投标文件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