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城池_汪曾祺散文中的_故乡_姜雪松

JournalofJilinRadioandTVUniversityNO.3,2016(TotalNo.17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总第171期)

语言文学研究

两座城池

———汪曾祺散文中的“故乡”

姜雪松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汪曾祺的散文大多写得较为平淡,他极少写纯粹的哲理散文,一般只就眼前的景物写心中的情思。语言自然、质朴,善用清新流畅的笔触描绘境语、乡情。高邮和昆明分别是作者的生长的和用文本构建的两个故乡,作者对这两座城市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旨在通过赏析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和昆明这两个“故乡”,来体味汪曾祺散文看似平淡的笔墨中所寄予的浓厚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故乡;高邮;昆明;乡土情怀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3-0093-02

一、高邮

高邮是汪曾祺先生的故乡,他从小生长在那里,对它有“人的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记忆。

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蟪蛄之声尚有在万里送行舟,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耳。仍怜故乡水,

忘不了的。”这是汪曾祺先生晚年所感。故乡承载着每一个人的童年记忆,记忆里的山水、吃食、文化、人情亦随着人们的所见、所食、所思、所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即使离开故乡很久了,回忆起来依然是记忆犹新的,情绪激荡的,因为那里故乡,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无法割舍的情怀。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伟大馈赠。”我想故乡之于童年,童年之于人生,它们相互间深刻的缘分,就像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即使日后远离故土,他日不再年少,彼此沾染过的气息,都会化作一个人身上抹不去的气质。

所以汪曾祺会说:“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的时间我也有气魄、雄写不出多少作品,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份量、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普通的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都是小品。”这样的气质是汪曾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

祺的故乡培育出来的,那是一座风轻水柔的小城,有着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那里出过秦少游,出过散曲家王磐,出过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那里的名胜古迹、厚重收稿日期:2015-12-02

因为的历史都对汪曾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乡无从选择,打从出生起,我们就呼吸着它的空气,聆听着专属于它的乡音,承袭着它的风俗习惯,直到周身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韵味。

他在《我的家乡》中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也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们看船……看打鱼……我们有时候到西堤去玩……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浩浩淼淼(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的。这样一大片水,

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马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这是汪曾祺故乡的一景,他就用那样简单纯净,挥洒自如的笔调行云流水般道来。没有刻意雕琢,不过随性而作,一脉平静柔和,神秘悠远的故乡画卷映入眼帘。让读者不知不觉地爱上这样一片水乡圣地,也正是如此美丽的地方熏陶了汪曾祺的性情,仿佛他的语言亦是浑然天成。

然而说道熏陶,最直接、最具有感染力当属家了。我们不需要用太多的语言来渲染家,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大体相同,又不尽相同。家庭的众多因素对我们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造就了我们。在汪曾祺的散文里,他毫不吝啬的将最活泼、最明媚的日子灌注在自家的花园里。

姜雪松(198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简介:

·93·

语言文学研究两座城池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昆明记忆里最不可或缺的汪曾祺的恩师们,他们便是学养深厚、个性迥然的联大教授们。在汪曾祺记人记事散文中他们可谓是神采各尽其妙,风度浑然天成。先生,这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他们的熟悉背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沈从文先生温润博学,亦师亦父。不折不赤子其人。闻一多先生则性情热烈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刚毅,他常用炽烈、冷静的态度审视现实,不失名士的潇洒风吴雨僧憨厚执着,朱自清先生严肃一板流。金岳霖先生率直,

一眼……“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严格的……联大教授大都爱才。罗常培先生说过,他喜欢两种学生:一种,刻苦治学;一种,有才……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对高邮、昆明都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眷恋,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深深情感。它们赋予了他生命和思想,纵使他离乡多年,故乡对于他来说总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弥漫在故乡的乡土气息时时刻刻感染着他。因为一座城是他从小长到大的地方,而另一座城是他用文本构建的记忆里的故乡。

参考文献:

[1]汪曾祺.平心静气·布衣文丛序.汪曾祺全集(第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汪曾祺全集(第四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汪曾祺.我的家乡.汪曾祺散文(插图珍藏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汪曾祺.花园.汪曾祺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汪曾祺.他乡寄意.汪曾祺全集(第四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汪曾祺.觅我游踪五十年.京华心影.汪曾祺散文精选[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8]汪曾祺.昆明的雨.汪曾祺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汪曾祺.泡茶馆.汪曾祺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汪曾祺.西南联大中文系.人间草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虽然它的动人处不是,至少不仅在于这点。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这里汪曾祺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用儿童的视角描绘着记忆里天真又充满童趣的小花园。他贪婪的回味着,迫不及待的追思着,生怕一个晃神,就无法尽叙它的美好。“我十九岁离乡,鬓毛已衰,对于故乡一无贡在外面已四十多年了。离乡日久,

献,很惭愧。”我想无论是故乡里的风景的描摹还是家园的描写,都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远离的游子无处安放的情感也总有它的归依。

二、昆明

而另一座城便是他用文本建构的记忆的故乡———昆明。在汪曾祺的晚年写作里,除了高邮,还有大量的关于昆明的生活文本以及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所为雨季是汪曾祺到了昆明才有所感受的,那的雨季相当的长,可以供养悬空倒挂“泡的仙人掌;昆明的大街上的茶馆分为大茶馆和小茶馆,而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昆明这座城市里有汪曾茶馆”

祺心心念念的西南联大,那里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恩师们,那里安放着汪曾祺的青春热血。“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

“雨,有时候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徳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雨又下起来了。……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深深的怀念,当作想念昆明的雨。”

者由心而发的想念一座城市的气候,那必然是曾经切实的融入过这座城市。昆明的雨季如此漫长,昆明的雨又如何不叫人印象深刻。

“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如果我现在还算是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昆明的读书生活是无法忘怀的,其实无论是图书馆还是茶馆,作者所缅怀的都是作为学生时期努力用功读书的生活。作者看似简单随性,聊天似的语言,却把茶馆,茶馆里的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这是切身的体会,亲身的经历才可以完成的。

·94·

JournalofJilinRadioandTVUniversityNO.3,2016(TotalNo.17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总第171期)

语言文学研究

两座城池

———汪曾祺散文中的“故乡”

姜雪松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汪曾祺的散文大多写得较为平淡,他极少写纯粹的哲理散文,一般只就眼前的景物写心中的情思。语言自然、质朴,善用清新流畅的笔触描绘境语、乡情。高邮和昆明分别是作者的生长的和用文本构建的两个故乡,作者对这两座城市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旨在通过赏析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和昆明这两个“故乡”,来体味汪曾祺散文看似平淡的笔墨中所寄予的浓厚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故乡;高邮;昆明;乡土情怀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3-0093-02

一、高邮

高邮是汪曾祺先生的故乡,他从小生长在那里,对它有“人的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记忆。

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蟪蛄之声尚有在万里送行舟,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耳。仍怜故乡水,

忘不了的。”这是汪曾祺先生晚年所感。故乡承载着每一个人的童年记忆,记忆里的山水、吃食、文化、人情亦随着人们的所见、所食、所思、所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即使离开故乡很久了,回忆起来依然是记忆犹新的,情绪激荡的,因为那里故乡,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无法割舍的情怀。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伟大馈赠。”我想故乡之于童年,童年之于人生,它们相互间深刻的缘分,就像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即使日后远离故土,他日不再年少,彼此沾染过的气息,都会化作一个人身上抹不去的气质。

所以汪曾祺会说:“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的时间我也有气魄、雄写不出多少作品,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份量、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普通的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都是小品。”这样的气质是汪曾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

祺的故乡培育出来的,那是一座风轻水柔的小城,有着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那里出过秦少游,出过散曲家王磐,出过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那里的名胜古迹、厚重收稿日期:2015-12-02

因为的历史都对汪曾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乡无从选择,打从出生起,我们就呼吸着它的空气,聆听着专属于它的乡音,承袭着它的风俗习惯,直到周身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韵味。

他在《我的家乡》中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也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们看船……看打鱼……我们有时候到西堤去玩……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浩浩淼淼(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的。这样一大片水,

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马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这是汪曾祺故乡的一景,他就用那样简单纯净,挥洒自如的笔调行云流水般道来。没有刻意雕琢,不过随性而作,一脉平静柔和,神秘悠远的故乡画卷映入眼帘。让读者不知不觉地爱上这样一片水乡圣地,也正是如此美丽的地方熏陶了汪曾祺的性情,仿佛他的语言亦是浑然天成。

然而说道熏陶,最直接、最具有感染力当属家了。我们不需要用太多的语言来渲染家,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大体相同,又不尽相同。家庭的众多因素对我们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造就了我们。在汪曾祺的散文里,他毫不吝啬的将最活泼、最明媚的日子灌注在自家的花园里。

姜雪松(198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简介:

·93·

语言文学研究两座城池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昆明记忆里最不可或缺的汪曾祺的恩师们,他们便是学养深厚、个性迥然的联大教授们。在汪曾祺记人记事散文中他们可谓是神采各尽其妙,风度浑然天成。先生,这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他们的熟悉背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沈从文先生温润博学,亦师亦父。不折不赤子其人。闻一多先生则性情热烈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刚毅,他常用炽烈、冷静的态度审视现实,不失名士的潇洒风吴雨僧憨厚执着,朱自清先生严肃一板流。金岳霖先生率直,

一眼……“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严格的……联大教授大都爱才。罗常培先生说过,他喜欢两种学生:一种,刻苦治学;一种,有才……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对高邮、昆明都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眷恋,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深深情感。它们赋予了他生命和思想,纵使他离乡多年,故乡对于他来说总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弥漫在故乡的乡土气息时时刻刻感染着他。因为一座城是他从小长到大的地方,而另一座城是他用文本构建的记忆里的故乡。

参考文献:

[1]汪曾祺.平心静气·布衣文丛序.汪曾祺全集(第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汪曾祺全集(第四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汪曾祺.我的家乡.汪曾祺散文(插图珍藏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汪曾祺.花园.汪曾祺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汪曾祺.他乡寄意.汪曾祺全集(第四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汪曾祺.觅我游踪五十年.京华心影.汪曾祺散文精选[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8]汪曾祺.昆明的雨.汪曾祺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汪曾祺.泡茶馆.汪曾祺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汪曾祺.西南联大中文系.人间草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虽然它的动人处不是,至少不仅在于这点。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这里汪曾祺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用儿童的视角描绘着记忆里天真又充满童趣的小花园。他贪婪的回味着,迫不及待的追思着,生怕一个晃神,就无法尽叙它的美好。“我十九岁离乡,鬓毛已衰,对于故乡一无贡在外面已四十多年了。离乡日久,

献,很惭愧。”我想无论是故乡里的风景的描摹还是家园的描写,都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远离的游子无处安放的情感也总有它的归依。

二、昆明

而另一座城便是他用文本建构的记忆的故乡———昆明。在汪曾祺的晚年写作里,除了高邮,还有大量的关于昆明的生活文本以及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所为雨季是汪曾祺到了昆明才有所感受的,那的雨季相当的长,可以供养悬空倒挂“泡的仙人掌;昆明的大街上的茶馆分为大茶馆和小茶馆,而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昆明这座城市里有汪曾茶馆”

祺心心念念的西南联大,那里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恩师们,那里安放着汪曾祺的青春热血。“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

“雨,有时候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徳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雨又下起来了。……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深深的怀念,当作想念昆明的雨。”

者由心而发的想念一座城市的气候,那必然是曾经切实的融入过这座城市。昆明的雨季如此漫长,昆明的雨又如何不叫人印象深刻。

“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如果我现在还算是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昆明的读书生活是无法忘怀的,其实无论是图书馆还是茶馆,作者所缅怀的都是作为学生时期努力用功读书的生活。作者看似简单随性,聊天似的语言,却把茶馆,茶馆里的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这是切身的体会,亲身的经历才可以完成的。

·94·


相关内容

  • 故乡的元宵
  • <故乡的元宵>教学设计 远程教案13-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乡土气息非常浓的文章.以故乡元宵这一天的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讲述了自己儿时过元宵节时的情景.简略介绍了元宵节白天街上的场景,重点描写了夜晚过灯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文章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教 ...

  • 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
  • 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艺术特色 11届汉语言文学2班 李思盈 45号 摘要:平和冲淡是周作人的散文风格的突出特点,而在<故乡的野菜> 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普通的野菜蕴含着作者对故乡似淡非淡的 故乡情.正是他这种闲适地对待生活的艺术态度,读者才有机会静静的体会 ...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
  •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刘 梅 高 柳 初 中 17.<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

  • 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 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文本研讨) 教学导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

  •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详案)
  • <端午的鸭蛋>教案 南漳县实验中学 孙凤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合作探究,深入文 ...

  • 故乡的食物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场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 ...

  •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 ...

  • 孟子汪曾棋沈从文琦君 语言特色Word 文档
  •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孟子的散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排比,更有气势 ...

  • [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 这是2011年在四川讲的一节课,学生来自成都七中高二年级,如今这些孩子应该正在大学校园里圆自己青春的梦吧 整理   徒弟:李霞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选修课当中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的名字叫<葡萄月令>,作者是汪曾祺.大家看大屏幕上这样的一段话,有没有哪位可以朗诵一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