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比较器电路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第 6 次实验

实验名称: 比较器电路 院 (系): 专 业: 姓 名:学 号: 实 验 室: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10 年 5 月13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实验六 比较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常用的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特性和主要使用场合;

2、 掌握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电路各元件参数的计

算方法,研究参考电压和正反馈对电压比较器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3、 了解集成电压比较器LM311的使用方法,及其与由运放构成的比较器的差别; 4、 进一步熟悉传输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三、预习思考

1、 用运算放大器LM741设计一个单门限比较器,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运放采用双电源

供电,电源电压为±12V,要求方波前后沿的上升、下降时间不大于半个周期的1/10,请根据LM741数据手册提供的参数,计算输入正弦波的最高频率可为多少。 答:

查询LM74的数据手册,可得转换速率为0.5V/us,电源电压为 10V 左右,计算可得输出方波的最大上升时间为40us, 根据设计要求, 方波前后沿的上升下降时间不大于半个周期的1/10,计算可得信号的最大周期为800us, 即输入正弦波得到最高频率为1.25KHZ.

2、 画出迟滞比较器的输入输出波形示意图,并在图上解释怎样才能在示波器上正确读出上

限阈值电平和下限阈值电平。 答:

Ch1接输入信号,ch2接输出信号,两通道接地,分别调整将两个通道的零基准线,使其重合。用示波器的游标功能,通道选择ch1, 功能选择电压,测出交点位置处电压即对应上限和下限阈值。

4、 完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的电路设计和理论计算。

答:1)LM741构成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2)LM311构成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实际—端只需接地即可,引脚和741有所区别。

3)迟滞电压比较器: 电路见实验内容部分

四、实验内容

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用LM741构成一个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基准电平为0V ,要求输出高低电平为±6V,供电电压为±12V,输入频率为1K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并用坐标纸定量记录(提示:可以使用稳压管)。

1)基准电平0V 时单门限比较器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 )

3)结果分析:

实验时得到的电压传输特性有一个小的滞回,体现在输入输出波形上就是有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是因为741内部并非理想电路,其受转换速率的影响。

输出信号的幅度并非准确的 6V ,这是因为稳压管有一定的正向导通压降,实际的稳压值应为6+0.7~6.7V

(I) 输入信号改为100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的X-Y 显示方式测试比较器的传输特性,

改变基准电压为±1V,观察传输特性曲线的变化,并用坐标纸定量记录显示的曲线

注:开始输入电压幅度为2V, 但测传输特性曲线时, 当改变基准电压为±1V,反转区会消失,是因为所取电压区间过小,故增大输入电压幅度使其为5V.

画于同一坐标平面内如下:

同图中可看出,每条传输特性曲线都有一个回差电压。

(II) 将输入信号改为5KH Z 的正弦波,重复(I)的内容,将测得结果与(I)进行分析比较。 1)基准电平0V 时单门限比较器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 =

)

2)基准电平0V 时单门限比较器传输特性曲线(f

)

注:在做LM311时烧坏了稳压管中的一只,后来该做这个时没有发现,故传输特性曲线上部分不对。

4结果分析:

随着频率越来越高,回差变大,传输特性曲线开始倾斜,是受转换速率的影响。

(III) 将LM741改为LM311,重复(III ),将测得结果与(III )进行分析比较。

1)基准电平0V 时LM311单门限比较器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 =

2)基准电平0V 时LM311单门限比较器传输特性曲线(f

4结果分析:

LM311是专用的电压比较器,其内部有一定的补偿电路,可消除回差的影响,同时提高转换速率,体现在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比741大大减小。

2、 迟滞比较器:

(I) 用LM741设计一个迟滞电压比较器,当输入电压高于7V 时输出为-6V ,输入电压低

于3V 时输出为6V ,运放供电电压为±12V。

1) 设计原理图

2) 设计过程

电路选择反相迟滞比较电路已知:V UT =7V , V LT =3V , ±V CC =±12V

n n +1n n +1

1n +11n +1

V U T =V R V LT =V R

+V O M -V O M

=7V =3V

理论上V O M =±10V , 但由前面实验内容一知输出高低电平为±6V 时,实际稳压在

±7V 左右,所以应取V O M =±7V ,实际在调时,其实不用调VR 两端电压,因为电

路发生变化,算的的值所对应的不一定是翻转点,而可以调节两电位器观察传输特性上两个翻转点,调节到所要求的3V,7V 即可。

(II) 分别输入1KH Z 和10K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测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并用坐标纸

定量记录显示的信号波形,比较并分析它们的结果。

注:实际调节时,发现当输入信号频率≤7H Z 时,输出波形还近似是方波,继续增大

信号频率,发现输出波形出现失真,传输特性曲线也由两近乎平行的线而逐渐接近相交,故此时测量输出信号的值无意义。

4)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1KHZ )

5)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10KHZ )

(III) 输入信号改为100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的X-Y 显示方式测试比较器的传输特性,

并用坐标纸定量记录显示的曲线。

6)迟滞比较器传输特性曲线图

注:翻转电压忘记调节到3V,7V

7)实验结果分析:

简单的门限比较器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超过门限电压时,输出状态将发生改变,由于实际输入时电压不稳定,选择迟滞比较器,选择合适的回差电压,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五、思考题

1. 试推导具有滞回特性的的同相输入电平检测器的V UT 、V LT 、V CTR 和V H 的公式。 答: 上限阈值电压V U T =V O M n

n -V R m - 下限阈值电压V L T =-V O M V R 回差电压V H =V U T -V LT =中心电压V ctr =V U T +V L T 2m 2V O M n V R

m =-

2. 在本次实验电路中,驱动晶体三极管Q 的基极电阻R b 阻值应如何确定? 图中继电器线圈

旁并联的二极管D 2起什么作用?

答:R b 的阻值由驱动三极管的驱动电流及第一级运放741的输出电压来确定。

图中继电器线圈旁并联的二极管D 2 起到了对继电器保护的作用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第 6 次实验

实验名称: 比较器电路 院 (系): 专 业: 姓 名:学 号: 实 验 室: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10 年 5 月13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实验六 比较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常用的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特性和主要使用场合;

2、 掌握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电路各元件参数的计

算方法,研究参考电压和正反馈对电压比较器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3、 了解集成电压比较器LM311的使用方法,及其与由运放构成的比较器的差别; 4、 进一步熟悉传输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三、预习思考

1、 用运算放大器LM741设计一个单门限比较器,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运放采用双电源

供电,电源电压为±12V,要求方波前后沿的上升、下降时间不大于半个周期的1/10,请根据LM741数据手册提供的参数,计算输入正弦波的最高频率可为多少。 答:

查询LM74的数据手册,可得转换速率为0.5V/us,电源电压为 10V 左右,计算可得输出方波的最大上升时间为40us, 根据设计要求, 方波前后沿的上升下降时间不大于半个周期的1/10,计算可得信号的最大周期为800us, 即输入正弦波得到最高频率为1.25KHZ.

2、 画出迟滞比较器的输入输出波形示意图,并在图上解释怎样才能在示波器上正确读出上

限阈值电平和下限阈值电平。 答:

Ch1接输入信号,ch2接输出信号,两通道接地,分别调整将两个通道的零基准线,使其重合。用示波器的游标功能,通道选择ch1, 功能选择电压,测出交点位置处电压即对应上限和下限阈值。

4、 完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的电路设计和理论计算。

答:1)LM741构成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2)LM311构成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实际—端只需接地即可,引脚和741有所区别。

3)迟滞电压比较器: 电路见实验内容部分

四、实验内容

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用LM741构成一个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基准电平为0V ,要求输出高低电平为±6V,供电电压为±12V,输入频率为1K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并用坐标纸定量记录(提示:可以使用稳压管)。

1)基准电平0V 时单门限比较器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 )

3)结果分析:

实验时得到的电压传输特性有一个小的滞回,体现在输入输出波形上就是有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是因为741内部并非理想电路,其受转换速率的影响。

输出信号的幅度并非准确的 6V ,这是因为稳压管有一定的正向导通压降,实际的稳压值应为6+0.7~6.7V

(I) 输入信号改为100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的X-Y 显示方式测试比较器的传输特性,

改变基准电压为±1V,观察传输特性曲线的变化,并用坐标纸定量记录显示的曲线

注:开始输入电压幅度为2V, 但测传输特性曲线时, 当改变基准电压为±1V,反转区会消失,是因为所取电压区间过小,故增大输入电压幅度使其为5V.

画于同一坐标平面内如下:

同图中可看出,每条传输特性曲线都有一个回差电压。

(II) 将输入信号改为5KH Z 的正弦波,重复(I)的内容,将测得结果与(I)进行分析比较。 1)基准电平0V 时单门限比较器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 =

)

2)基准电平0V 时单门限比较器传输特性曲线(f

)

注:在做LM311时烧坏了稳压管中的一只,后来该做这个时没有发现,故传输特性曲线上部分不对。

4结果分析:

随着频率越来越高,回差变大,传输特性曲线开始倾斜,是受转换速率的影响。

(III) 将LM741改为LM311,重复(III ),将测得结果与(III )进行分析比较。

1)基准电平0V 时LM311单门限比较器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 =

2)基准电平0V 时LM311单门限比较器传输特性曲线(f

4结果分析:

LM311是专用的电压比较器,其内部有一定的补偿电路,可消除回差的影响,同时提高转换速率,体现在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比741大大减小。

2、 迟滞比较器:

(I) 用LM741设计一个迟滞电压比较器,当输入电压高于7V 时输出为-6V ,输入电压低

于3V 时输出为6V ,运放供电电压为±12V。

1) 设计原理图

2) 设计过程

电路选择反相迟滞比较电路已知:V UT =7V , V LT =3V , ±V CC =±12V

n n +1n n +1

1n +11n +1

V U T =V R V LT =V R

+V O M -V O M

=7V =3V

理论上V O M =±10V , 但由前面实验内容一知输出高低电平为±6V 时,实际稳压在

±7V 左右,所以应取V O M =±7V ,实际在调时,其实不用调VR 两端电压,因为电

路发生变化,算的的值所对应的不一定是翻转点,而可以调节两电位器观察传输特性上两个翻转点,调节到所要求的3V,7V 即可。

(II) 分别输入1KH Z 和10K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测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并用坐标纸

定量记录显示的信号波形,比较并分析它们的结果。

注:实际调节时,发现当输入信号频率≤7H Z 时,输出波形还近似是方波,继续增大

信号频率,发现输出波形出现失真,传输特性曲线也由两近乎平行的线而逐渐接近相交,故此时测量输出信号的值无意义。

4)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1KHZ )

5)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f=10KHZ )

(III) 输入信号改为100H Z 的正弦波,用示波器的X-Y 显示方式测试比较器的传输特性,

并用坐标纸定量记录显示的曲线。

6)迟滞比较器传输特性曲线图

注:翻转电压忘记调节到3V,7V

7)实验结果分析:

简单的门限比较器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超过门限电压时,输出状态将发生改变,由于实际输入时电压不稳定,选择迟滞比较器,选择合适的回差电压,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五、思考题

1. 试推导具有滞回特性的的同相输入电平检测器的V UT 、V LT 、V CTR 和V H 的公式。 答: 上限阈值电压V U T =V O M n

n -V R m - 下限阈值电压V L T =-V O M V R 回差电压V H =V U T -V LT =中心电压V ctr =V U T +V L T 2m 2V O M n V R

m =-

2. 在本次实验电路中,驱动晶体三极管Q 的基极电阻R b 阻值应如何确定? 图中继电器线圈

旁并联的二极管D 2起什么作用?

答:R b 的阻值由驱动三极管的驱动电流及第一级运放741的输出电压来确定。

图中继电器线圈旁并联的二极管D 2 起到了对继电器保护的作用


相关内容

  •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练习
  • 1.图12所示为小王同学做"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的电路,其中的电压表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使电压表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 1 )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为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他还应继续测量(2)  和( 3 )两端的电压,然后归 ...

  • 黄洋小学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 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实验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 ...

  • [模电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 东华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 目: 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课 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专 业: 电子科学技术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第 一 部 分 任 务 及 指 导 书 (含课程设计计划安排)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课题: ...

  • 函数信号发生器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 <模拟电路>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 11-20 12 学年 第 2 学期 第 1 周- 1.5周 摘要 在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遥测控制.测量仪器.仪表和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经常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信号波形发生器.用三角波,方波发生电路实现的信号波形发生器与其它信号波形发生器相比,其 ...

  • 北邮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3 姓名:周亮 学号:2013211123 班内序号:9 一. 摘要 方波与三角波发生器由集成运放电路构成,包括比较器与RC积分器组成. 方波发生器的基本电路由带正反馈的比较器及 ...

  •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 实验一 电桥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和铂电阻感温原理,电桥工作原理,仪用放大器性能. 2.通过实验,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对传感器的感性认识. 3.学生在实验中,要掌握一些基本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深化理论知识. 4.能够设计信号放大电路. 5.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所 ...

  • 信号波形发生与合成实验报告
  •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题目: 总结报告 信号波形发生与合成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日期:2015年3月12日 一.摘 要 实验采用纯硬件电路设计形式完成实验任务,实现实验功能.首先用带限幅器滞回比较器和RC充放电回路构成的方波发生电路产生频率为1KHZ的方波信号.作为一个信号源,需要低阻抗输出 ...

  • 测控电路实验要求
  • 测控电路实验要求 1. 实验报告模板表格可打印或复印后手工填写,也可以在电子版内填写后打印,表格空间或 行数不够时可自行添加. 2. 班级内组成实验小组,每组2 人,如多出1 名同学每班最后组成一3人组,每组完成3 个 实验,包括2个仿真实验.1个实物制作实验,提交3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小组人员 ...

  • 沪教版经典物理实验题
  • 1.某小组用图12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性,其实验过程如下: ⑴将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A .B .C 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 一种新颖的三相电源相序检测电路
  • 第24卷增刊 2005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 ARCH AND EXP LORATI ON I N LABORAT ORY V ol. 24Sup. 2005 一种新颖的三相电源相序检测电路 王 栋 刘 利 薛宏民 (西普电力电子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5) 摘 要: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相序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