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评析)

《静夜思》几个英译版本的分析

陈涵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对《静夜思》的理解:床前洒满了月光,使人怀疑是地上落了一片秋霜。举起头,我望着明月。低下头,我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基调的把握:我认为,“疑”字的理解很重要。表示疑惑,说明诗人一开始并没有弄清那片光亮是否是月光,进而怀疑是一片白霜。也就是说“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 是客观描述,“疑是地上霜”是诗人主观的感受。汉语习惯不出现主语。“思”意境的传达,要看对整首诗基调的把握。“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如白霜”,分明传达了一种客居他乡,孤寂冷清的场景,所以“思”就饱含着内心的哀愁甚至心痛,而不会是对往昔甜蜜的回忆。

自由诗体派,也被称作“散体派”,Arthur Waley, Witter Bynner, 柳无忌,小畑熏良

1.坚持“以诗译诗”;

2.尽量直译,而不是释译;

3.注重意象,不添加新的意象,也不减少原有的意象;

4.放弃韵脚,因为押韵会损伤语言的活力,歪曲原意并损伤诗味,即“因韵害义”。 (“静”没有传达出来)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明月为何引起乡愁,西方读者不易理解) (Tr. Amy Lowell) ,这是全诗的重心,“静夜”只是背景) (译的很好,没有直接点明“月光”)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用问句烘托出疑问语气) “明月”未译出) (不忠实,译成“起身”或“坐下”) (Tr. Witter Bynner)

仿译派 Ezra Pound, 翁显良

翁主张,翻译的关键是保持本色,本色不在于词藻、典故或形式,而在于意象及加强艺术效果的节奏;只要能再现原诗的意象,不一定模仿其章法词法句法;只有舍形取神,方能保持本色。

Pound says, “it ‟s better to present one image in a lifetime than to produce voluminous works.”(人一生与其书写万卷,还不如只呈现一个意象。) (点题,道出原诗的主题,即“思乡”) . Hoarfrost?(中国诗人能更好把握古诗的意境) (“回首往昔”,“思乡之痛”都是对原诗内容的挖掘)

(Tr. 翁显良)

格律诗体派,也作“韵体派”Herbert A.Giles, W. J. B. Fletcher, 许渊冲,汪榕培,吴均陶

核心主张:以诗译诗

1. 保留韵脚

2. 基本切合传统英诗格律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意美,形美,音美 (没有译出“静”) (“月光”不应译出) (不妥当,未译出“疑”)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Tr. Herbert A. Giles)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误译) (拟人) (也许拟人是为了“甜美回忆”定下基调) (Tr. W.J.B. Fletcher)

THOUGHTS ON A STILL NIGHT(静夜思)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Gaz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Gazing up at the moon so bright每行八音节) Looking down, in homesickness I„m (Tr. 许渊冲)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团圆,游子见圆月而思家乡,但西方没有团圆的概念,因此将“明月光”译作“一池”月光,将月光比作水,再把“思故乡”,译成“沉浸在乡愁中”。这样把明月和思乡都用水联系起来了,英文读者也更容易理解。

简洁、流畅,诗味浓郁,最与李白原诗的风格相似。

韵体译诗与散体译诗之争由来已久,但有两点是双方始终认同的:译诗必须也是诗,具有诗的品格;译诗应该而且必须忠实。然而,双方又恰恰在“忠实”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其根源在于,他们对“诗”和“忠实”的理解完全不同。韵体派认为,用韵(特别是韵脚)是构成“诗所以是诗”的必要条件,韵属于“音美”,的标记,求美高于求真,属于更深层次的忠实。而散体派认为,用韵并非诗的必要条件,只有求真,才能求美。

中诗尚整,西诗尚散。――若译成格律体,是对译如语的归化运用,而自由体盛行于西方诗歌界。由此引发了归化于异化之争。

《静夜思》几个英译版本的分析

陈涵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对《静夜思》的理解:床前洒满了月光,使人怀疑是地上落了一片秋霜。举起头,我望着明月。低下头,我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基调的把握:我认为,“疑”字的理解很重要。表示疑惑,说明诗人一开始并没有弄清那片光亮是否是月光,进而怀疑是一片白霜。也就是说“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 是客观描述,“疑是地上霜”是诗人主观的感受。汉语习惯不出现主语。“思”意境的传达,要看对整首诗基调的把握。“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如白霜”,分明传达了一种客居他乡,孤寂冷清的场景,所以“思”就饱含着内心的哀愁甚至心痛,而不会是对往昔甜蜜的回忆。

自由诗体派,也被称作“散体派”,Arthur Waley, Witter Bynner, 柳无忌,小畑熏良

1.坚持“以诗译诗”;

2.尽量直译,而不是释译;

3.注重意象,不添加新的意象,也不减少原有的意象;

4.放弃韵脚,因为押韵会损伤语言的活力,歪曲原意并损伤诗味,即“因韵害义”。 (“静”没有传达出来)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明月为何引起乡愁,西方读者不易理解) (Tr. Amy Lowell) ,这是全诗的重心,“静夜”只是背景) (译的很好,没有直接点明“月光”)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用问句烘托出疑问语气) “明月”未译出) (不忠实,译成“起身”或“坐下”) (Tr. Witter Bynner)

仿译派 Ezra Pound, 翁显良

翁主张,翻译的关键是保持本色,本色不在于词藻、典故或形式,而在于意象及加强艺术效果的节奏;只要能再现原诗的意象,不一定模仿其章法词法句法;只有舍形取神,方能保持本色。

Pound says, “it ‟s better to present one image in a lifetime than to produce voluminous works.”(人一生与其书写万卷,还不如只呈现一个意象。) (点题,道出原诗的主题,即“思乡”) . Hoarfrost?(中国诗人能更好把握古诗的意境) (“回首往昔”,“思乡之痛”都是对原诗内容的挖掘)

(Tr. 翁显良)

格律诗体派,也作“韵体派”Herbert A.Giles, W. J. B. Fletcher, 许渊冲,汪榕培,吴均陶

核心主张:以诗译诗

1. 保留韵脚

2. 基本切合传统英诗格律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意美,形美,音美 (没有译出“静”) (“月光”不应译出) (不妥当,未译出“疑”)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Tr. Herbert A. Giles)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误译) (拟人) (也许拟人是为了“甜美回忆”定下基调) (Tr. W.J.B. Fletcher)

THOUGHTS ON A STILL NIGHT(静夜思)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Gaz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Gazing up at the moon so bright每行八音节) Looking down, in homesickness I„m (Tr. 许渊冲)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团圆,游子见圆月而思家乡,但西方没有团圆的概念,因此将“明月光”译作“一池”月光,将月光比作水,再把“思故乡”,译成“沉浸在乡愁中”。这样把明月和思乡都用水联系起来了,英文读者也更容易理解。

简洁、流畅,诗味浓郁,最与李白原诗的风格相似。

韵体译诗与散体译诗之争由来已久,但有两点是双方始终认同的:译诗必须也是诗,具有诗的品格;译诗应该而且必须忠实。然而,双方又恰恰在“忠实”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其根源在于,他们对“诗”和“忠实”的理解完全不同。韵体派认为,用韵(特别是韵脚)是构成“诗所以是诗”的必要条件,韵属于“音美”,的标记,求美高于求真,属于更深层次的忠实。而散体派认为,用韵并非诗的必要条件,只有求真,才能求美。

中诗尚整,西诗尚散。――若译成格律体,是对译如语的归化运用,而自由体盛行于西方诗歌界。由此引发了归化于异化之争。


相关内容

  • 高考满分作文全集
  • 2006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全集 绕 树 三  匝,何 枝 可 依?(全国卷1有考题有评析河南考生1) 两 封 信(全国卷1有评析河南考生2) 螳 臂 当 车(全国卷1有评析河南考生3) 认 识 自 己(全国卷1有评析河南考生4) 当 他 逝 去 的 时 候 (全国卷1有考题有评析陕西考生) 作 家 ...

  • 龙门专题 高中数学 全套目录
  • ---函数---- 基础篇 第一讲集合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2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 1.3 简易逻辑 高考热点题型评析与探索 本讲测试题 第二讲函数 2.1 函数与函数的表示方法 2.2 函数的三要素 2.3 函数的图象 高考热点题型评析与探索 本讲测试题 第三讲函数的性质 3.1 ...

  • 卷八.五言绝句
  • 卷八.五言绝句 --------------------------------------------------------------------------------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 ...

  •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
  • <散步>教学案例与评析 张继承 写作说明 一.教学案例背景. 本堂课是张继承老师于2006年11月份参加"宁乡县优秀课定级达标"活动中的一堂参评课.授课地点是教者所不熟悉的宁乡县大成桥中学,由于该次活动中参加授课的教师有五位所授内容均为<散步>(人教版七年 ...

  • 雨铃铛]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年级下)
  • 雨铃铛>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年级下) 刘娅莉 教学目标: 1.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够读准声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能够想象春景,续编< ...

  • 劝孝歌译文
  • 劝孝歌(译文) [原文]孝为百行首.译文: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是各行各业修身立行所推崇的. [原文]诗书不胜录.译文:中华民族的各种典籍之中都有所记载,数不胜数. [原文]富贵与贫贱.译文:一个人的富贵与贫贱. [原文]俱可追芳躅.译文:都可以在"孝道"这里 ...

  • 8.五言绝句(全)
  • 五言绝句 诗人:22位 诗词:29首 1.<鹿柴>作者:王维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正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 ...

  • _钓鱼的启示_第一课时_教学案例与评析案例评析
  • T 同课异构 在品味"得"字时,联系后文笔. "不容争辩"."没有任何商量的 余地"等词句,让学生感受到父 师:在这"好一会儿"的时 亲的平静.]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两小时,"我&quo ...

  • 听课评课要点
  • 一.听课的艺术追求 听课是对他人教学活动的观察,是凭借听课者自身感官及辅助工具,在教学情境之中收集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资料,以作相应研究的依据. (一)认真地听 听课,认真地听是首要的.要听清楚教师的"讲",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讲在点子上,是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要听清楚 ...

  • 好玩的沙地和秋千
  • 好玩的沙地和秋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学习儿歌,了解玩沙和秋千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2能够知道游戏的卫生要求,养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男孩.小女孩玩具各一个. 2 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看玩具表演,了解玩沙的注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