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概念集合

1、金属性活动顺序表: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 锌(Zn)、铁(Fe)、锡(Sn)、铅(Pb)、氢(H)、| 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规律: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溶解性表:

钾(K+)、钠(Na+)、铵(NH—

4+)、硝(NO3)都可溶; 硫酸根(SO—

42)不溶钡(BaSO4)和铅(PbSO4),微溶的是钙(CaSO4)和银(Ag2SO4);

氯离子(Cl—

)不溶银离子(AgCl),微溶的是铅离子(PbCl2);

其它阴离子只有钾(K+)、钠(Na+)、铵(NH4+

)可溶,其它为不溶或微溶。 3、化合价口诀表

一价氢(H+)氯(Cl—

)钾(K+)钠(Na+)银(Ag+), 二价氧(O2—

)钙(Ca2+)钡(Ba2+)镁(Mg2+)锌(Zn2+),

三铝(Al3+)、四硅(Si4+、Si4—)、五价磷(P5+),二、三铁(Fe2+、Fe3+

), 二、四碳(CO、CO—

2),二四六硫(S2 、SO2、H2SO4)都齐全,

铜(Cu2+)汞(Hg2+)二价最常见。金属都显正价态,单质价态都为零。 4

从左到右:减小,因此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增强,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还原性)减弱。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半径增大,因此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还原性)增强,得电

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减弱。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7个主族(A),7个副族(B),1个第八族,1个

第0族。有7个周期,周期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5、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1、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电子得失(转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H2 + CuO = Cu + H2O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剂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物为氧化产物

6、小知识:

A、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若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发生复分解反应。

AgNO3 + NaCl = AgCl↓+ NaNO3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

B、同位素: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不同种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氕氘氚)

C、同素异形体:元素种类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D、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E、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 F、酸碱性强弱关系:

碱的碱性强弱与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有关,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与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

G、卤素单质中,氧化性强的单质可以将氧化性弱的单质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H、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除氢之外的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越强。 I、气体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分子量越大,密度越大。空气的分子量为:29

J、原子结构中的几种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③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K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1、金属性活动顺序表: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 锌(Zn)、铁(Fe)、锡(Sn)、铅(Pb)、氢(H)、| 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规律: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溶解性表:

钾(K+)、钠(Na+)、铵(NH—

4+)、硝(NO3)都可溶; 硫酸根(SO—

42)不溶钡(BaSO4)和铅(PbSO4),微溶的是钙(CaSO4)和银(Ag2SO4);

氯离子(Cl—

)不溶银离子(AgCl),微溶的是铅离子(PbCl2);

其它阴离子只有钾(K+)、钠(Na+)、铵(NH4+

)可溶,其它为不溶或微溶。 3、化合价口诀表

一价氢(H+)氯(Cl—

)钾(K+)钠(Na+)银(Ag+), 二价氧(O2—

)钙(Ca2+)钡(Ba2+)镁(Mg2+)锌(Zn2+),

三铝(Al3+)、四硅(Si4+、Si4—)、五价磷(P5+),二、三铁(Fe2+、Fe3+

), 二、四碳(CO、CO—

2),二四六硫(S2 、SO2、H2SO4)都齐全,

铜(Cu2+)汞(Hg2+)二价最常见。金属都显正价态,单质价态都为零。 4

从左到右:减小,因此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增强,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还原性)减弱。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半径增大,因此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还原性)增强,得电

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减弱。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7个主族(A),7个副族(B),1个第八族,1个

第0族。有7个周期,周期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5、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1、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电子得失(转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H2 + CuO = Cu + H2O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剂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物为氧化产物

6、小知识:

A、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若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发生复分解反应。

AgNO3 + NaCl = AgCl↓+ NaNO3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

B、同位素: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不同种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氕氘氚)

C、同素异形体:元素种类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D、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E、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 F、酸碱性强弱关系:

碱的碱性强弱与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有关,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与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

G、卤素单质中,氧化性强的单质可以将氧化性弱的单质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H、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除氢之外的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越强。 I、气体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分子量越大,密度越大。空气的分子量为:29

J、原子结构中的几种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③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K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相关内容

  •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每一位数学教师,无论他教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非常关注如何教数学的问题,而要使数学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事先必须有所计划.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就是教学设计,它反映了教师对未来教学的认识与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 ...

  • 初中高中学函数,解函数,函数究竟哪里来?
  • 初中到高中,函数承包了整个初高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从映射开始,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再到函数的增減性.奇偶性,从基本概念的理解,到解题方法的学习.那么"万恶"的函数是怎么发展来的呢?今天极客数学帮分享给大家. 函数概念发展历史: 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 ...

  • 关于[集合]的教案
  • <集合>教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 ...

  •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剖析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1的第一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集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在其它一些章节中也都有渗透,因此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本章又是高中数学课程的起始章,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 ...

  • Cucius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初中数学复习教材 (人教版) 主编:数学组 五国外语学校 第一部分 代数篇 第1章 有理数 1.1正数.负数和有理数 1.1.1 正 ...

  • 集合的概念
  • 集 合 的 概 念 --交流 探索 构建 荆门市东宝中学 宋林莉 高中数学新教材知识体系严密,认知结构合理.每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要求.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是将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想尽办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实践,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qu ...

  •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 函数的概念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且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函数的第一课应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中心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 ...

  • 集合的概念教学反思
  • 集合的概念教学反思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过程简述: 1.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2)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确立为: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3.为了突 ...

  •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 函 数 的 概 念 山东沂源二中 石玉台 2011-09-26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函数第一课时.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设计及预测说明及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来 ...

  •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为2个学时,我主要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理解与设计.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等五个环节来说明对这节课的认识. 第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