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水浒传]结局评析

!

边疆经济与文化

&’()*+,(+(-*.*/01.,-2-&2+(

.34$4!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

———《水浒传》结局评析

时红明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关键词:水浒传;谴责;局限;悲剧

中图分类号:>!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写的是卢俊义、宋江、李逵被害,吴用、花荣在宋江墓前自缢,五人同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事情。关于这一回,郑振铎先生曾经评论说:“最后的一回‘神聚蓼儿洼’更极凄凉悲壮之至,令人不忍卒读。有了这一回,全书便更显伟大了。全书本是一部英雄传奇,有了这一回,却无意中成为一部大悲剧了。”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这个悲剧结局的伟大意义呢?

一、谴责“谗臣奸相”,归结了全书的主旨这段故事开始之前,作者告诉我们,宋江等一百零八人经过征方腊,已经“十损七八”,到了“朝觐”时只剩下!?人。朝觐完毕,“各授名爵”之后,又接连有戴宗、柴进、宋清、李应、杜兴、邹润、蔡庆、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人步鲁智深、武松、公孙胜、燕清、李俊、童威、童猛的后尘,“纳还了官诰”,归乡为民去了。是这些人没有一点名利思想,或者不讲朋友交情吗?不是!燕清曾对卢俊义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人,你可寻思,临祸到头难走。”自己“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柴进看见戴宗纳还了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去了,又见朝庭“未及数月”,就挟嫌“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心想:“我亦曾在方腊处作驸马,倘或曰后奸臣们得知,于天子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命诰,岂不受辱?不如闻早自省,免受玷辱。”便“推称风疾病患”,交还官诰,回沧州横海郡为民去了。很显然,这些北破辽兵、南擒方腊的朝廷功臣,之所以一个一个“不愿”接受“恩赐”,“情愿自将官诰纳”,完全是为了躲避专权奸臣的谗害。对此,作者感慨万端,曾经情不自禁的哀叹说:“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果然,未及数月”,“受了诰命”、“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的阮小七,便被蔡京、童贯、王禀、赵潭一帮奸臣恶吏挟恨陷害,“追夺官诰”,“复为庶民”。自认为“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的卢俊义,更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奸贼设下圈套,“赚来京师”,用下了水银的“御膳”害死。一贯坚守“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宋江,也被四大奸贼按照先卢俊义后宋江的“妙计”,用下了慢药的御酒毒害致死。吴用、花荣见卢俊义、宋江先后被害,深感“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便“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面对卢俊义、宋江的惨遭毒害和吴用、花荣的被迫自缢,《水浒传》的作者义愤填膺,怒火难耐:“奸贼阴谋害忠良,共为谗语惑徽皇。潜将鸩毒安中膳,俊义何辜一命亡。”“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战有功劳。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这种鲜明而强烈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时红明(%A?!@),男,河南周口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

万方数据 

边疆经济与文化!

的爱憎,显然是呼应了《水浒传》责上反奸的开头,再一次点明和归结了全书批判、谴责奸臣恶吏这个创作主旨的。它使全书首尾一贯,成为一个主旨十分鲜明的有机整体。

!!二、描写李逵之死,暴露了《水浒传》“忠义”的局限

!!如上所述,卢俊义、宋江是直接死在谗臣贼相手里的。至于李逵,情况却有些不同。文中写到,宋江察觉自己饮了药酒后,想到“我死不争,只赐予我吃”,立即大叫起来:“哥哥,反了吧!”

“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兵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当时的李逵是非分明,“旧性还在”,何等可爱!但是当宋江给他讲了一翻大“忠”大“义”的大道理,并约他“魂聚蓼儿洼”时,他却只是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要说“忠义”,这确实可以称得上“真忠义”,但可惜只是一种只认大哥、不讲有李逵见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明忠义之事坏了,”便“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说是“别有商议”。其实早在当晚的接风酒内下了慢药,次日送别时才告诉李逵:“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李逵居然答道:“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回到润州就“药发身死”了。对于李逵之死,古人评论说:宋江“以死相赠”,。我们虽不能说李逵之死与死在“哥哥”宋江手里。对此,《水浒传》的作者不但无意否认,反而予以褒扬:“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就是对于后来吴用、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作者也从宋江“托梦”,念“旧日之交情”,要他们“亲来看视”,吴用、花荣也决心“魂魄与仁兄同聚一处,以表忠义之心”的角度,赞颂他们“死生契合”,“一腔义烈”。这赞赏,从作者角度来看,一在谴责奸贼,因为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都是“忠义”之士,而“忠义”之士却不为世所容,所谓“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而这正是作者感到不平、发愤著书的根本原因,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而在宣扬“忠义”这一点上,就不能全面肯定了。在我们看来,《水浒传》中所宣扬的“忠义”,确实有不少是与“忠义”的本来意义直接矛盾的新变异,宋江、李逵等人身上的“忠义”思想,也有不少是带有革命性、人民性的东西。但是,象宋江这样“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明知无辜被害,不但心甘情愿,“我死不争”,还“恐怕”李逵再去造反上山,“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骗来赠之一死,却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义的“忠义”观念。李逵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一向有强烈的反抗性、革命性,一听宋江说“朝廷差人赍药酒来

万 

方数据原则的盲目信从,一种格调不高、危害甚大的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念。尽管《水浒传》作者对这些不值得肯定的“忠义”之举,给予了不适当的颂扬,但是我们今天的读者却从中看到了《水浒传》“忠义”思想的消极面,看到了封建主义的“忠义”观念对劳动者和他们的正义事业的危害,并进而感受到没有一个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全新思想作指导,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永远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战果和最后的胜利。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与主观立意相矛盾的客观意义吧!”!!三、宋江等人的悲剧结局,客观上构成了对“招安“道路的否定

!!“百八英雄聚义间,东征西讨日无闲。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没还。”“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一场轰轰烈烈的惩恶除霸的正义事业,一群招安归顺南征北讨的受命功臣,一转眼就魂消魄散,化为烟云。这本来就是一个令人寒心酸鼻的大悲剧,加上作者在具体描写宋江等人的惨死时,又不惜笔墨详叙宋江、李逵如何“垂泪”拜别,吴用、花荣如何得梦“悲伤”,“哭祭”宋江,如何忍痛抛下“幼子娇妻”,“以死避死”,如何“大哭一场”,双双自缢;还不时流露出极度的的惋惜与哀怨之情:“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这就更使这出悲剧具有一种“凄凉悲壮之至,令人不忍卒读”的悲剧气氛。当然,就作者的本意来说,他原不过是要借“忠良”惨死作“话头”,来暴露“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的黑暗现实,鼓励人们奋起铲除那些罪大当诛但却依然逍遥法外的“谗臣贼相”。但它却“无意中”给了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招安归顺是死路一条!这虽然不是《水浒传》作者的自觉思想,但却是忠于现实生活、符合生活逻辑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胜利。有了这个超出作者立意之外的启示,《水浒传》便不仅仅是一部歌颂惩恶除霸的英雄传奇了,而是“更显得伟大了”。

〔责任编辑:孙正甲〕

!

!&’

“垂泪”“李逵之死不关朝廷”“朝廷”绝对没有一点关系,但他确确实实是直接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水浒传》结局评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时红明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5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2005,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 陈仓 潘巧云出轨是因为杨雄性冷淡 -各界2008,

第45回至46回叙述了河北省蓟州监狱法警杨雄之妻潘巧云因婚外情被杀的前因后果.作者通过情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对潘巧云式的出轨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道德谴责和礼法审判.一个巴掌拍不响,杨雄对夫妻感情破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学位论文 葛跃 金圣叹小说叙事学思想研究 2005

本文集中从三个方面展开对金圣叹叙事学思想的关注。首先探究金圣叹对虚构叙事文体——小说的独立品格的认识。其次从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两方面入手,进一步论述金圣叹的叙事思想。金圣叹对小说叙事艺术非常重视。在叶昼李贽等人对《水浒传》评点的基础上,金圣叹于小说的叙事本质和叙事策略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的做法在某些方面,被象鲁迅这样的文学家批评为有八股作风,但是他确实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独到的见解,在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理论和传播上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金圣叹通过对小说叙事的研究和阐述,提高了白话小说的地位。首先,他通过把《水浒》和史著比较,指出二者的相通之处,表明了二者亲密的血缘关系。他还进一步宣扬小说在叙事的艺术性和叙事的宽度上甚至超越了史著。这种跨文本的比较,在某些程度上是史余、史补说的延续,但是在金圣叹眼里,小说已经从史余、史补的从属位置上升到超越的地位。其次,他没有简单把自己置于对文本的解读位置,而是积极介入原文本。在对原文本的解读和自我艺术追求的指引下,他对小说文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删改。金本《水浒传》已经是金圣叹的艺术理论实践的产物了。在那个小说理论稀缺的时代,小说体裁的认识只能借助于相关文本的特征来参照。他认为《水浒》的体例借鉴甚至可以说是沿袭了司马迁的《史记》的体例。金圣叹对小说叙事策略的重视,在《水浒传》的评点中随处可见。如果从现代叙事学理论的角度看,他对小说叙事视角的论述是紧紧和相应的叙事艺术效果联系在一起的。他对小说的时间因素认识完全是从小说技巧角度出发的,而不认为它是现实时间刻度的简单摹仿。他在叙事修辞和叙事速度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似乎有一种令人遗憾的玄谈倾向,赞美或者谴责一部文学作品所用的词语如此含混和笼统,以至于对我们从美学意义上理解作品帮助不大。与这类玄谈相比,金圣叹准确、细致入微的批评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他对白话小说叙事本质和叙事策略的认识,对今天的叙事理论和实践都有着强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jjywh200503019.aspx

授权使用:兰州城市学院(gscsxy),授权号:374ac13f-b411-4225-aae8-9e4500ce3f52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7日

!

边疆经济与文化

&’()*+,(+(-*.*/01.,-2-&2+(

.34$4!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

———《水浒传》结局评析

时红明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关键词:水浒传;谴责;局限;悲剧

中图分类号:>!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写的是卢俊义、宋江、李逵被害,吴用、花荣在宋江墓前自缢,五人同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事情。关于这一回,郑振铎先生曾经评论说:“最后的一回‘神聚蓼儿洼’更极凄凉悲壮之至,令人不忍卒读。有了这一回,全书便更显伟大了。全书本是一部英雄传奇,有了这一回,却无意中成为一部大悲剧了。”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这个悲剧结局的伟大意义呢?

一、谴责“谗臣奸相”,归结了全书的主旨这段故事开始之前,作者告诉我们,宋江等一百零八人经过征方腊,已经“十损七八”,到了“朝觐”时只剩下!?人。朝觐完毕,“各授名爵”之后,又接连有戴宗、柴进、宋清、李应、杜兴、邹润、蔡庆、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人步鲁智深、武松、公孙胜、燕清、李俊、童威、童猛的后尘,“纳还了官诰”,归乡为民去了。是这些人没有一点名利思想,或者不讲朋友交情吗?不是!燕清曾对卢俊义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人,你可寻思,临祸到头难走。”自己“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柴进看见戴宗纳还了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去了,又见朝庭“未及数月”,就挟嫌“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心想:“我亦曾在方腊处作驸马,倘或曰后奸臣们得知,于天子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命诰,岂不受辱?不如闻早自省,免受玷辱。”便“推称风疾病患”,交还官诰,回沧州横海郡为民去了。很显然,这些北破辽兵、南擒方腊的朝廷功臣,之所以一个一个“不愿”接受“恩赐”,“情愿自将官诰纳”,完全是为了躲避专权奸臣的谗害。对此,作者感慨万端,曾经情不自禁的哀叹说:“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果然,未及数月”,“受了诰命”、“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的阮小七,便被蔡京、童贯、王禀、赵潭一帮奸臣恶吏挟恨陷害,“追夺官诰”,“复为庶民”。自认为“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的卢俊义,更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奸贼设下圈套,“赚来京师”,用下了水银的“御膳”害死。一贯坚守“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宋江,也被四大奸贼按照先卢俊义后宋江的“妙计”,用下了慢药的御酒毒害致死。吴用、花荣见卢俊义、宋江先后被害,深感“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便“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面对卢俊义、宋江的惨遭毒害和吴用、花荣的被迫自缢,《水浒传》的作者义愤填膺,怒火难耐:“奸贼阴谋害忠良,共为谗语惑徽皇。潜将鸩毒安中膳,俊义何辜一命亡。”“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战有功劳。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这种鲜明而强烈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时红明(%A?!@),男,河南周口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

万方数据 

边疆经济与文化!

的爱憎,显然是呼应了《水浒传》责上反奸的开头,再一次点明和归结了全书批判、谴责奸臣恶吏这个创作主旨的。它使全书首尾一贯,成为一个主旨十分鲜明的有机整体。

!!二、描写李逵之死,暴露了《水浒传》“忠义”的局限

!!如上所述,卢俊义、宋江是直接死在谗臣贼相手里的。至于李逵,情况却有些不同。文中写到,宋江察觉自己饮了药酒后,想到“我死不争,只赐予我吃”,立即大叫起来:“哥哥,反了吧!”

“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兵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当时的李逵是非分明,“旧性还在”,何等可爱!但是当宋江给他讲了一翻大“忠”大“义”的大道理,并约他“魂聚蓼儿洼”时,他却只是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要说“忠义”,这确实可以称得上“真忠义”,但可惜只是一种只认大哥、不讲有李逵见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明忠义之事坏了,”便“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说是“别有商议”。其实早在当晚的接风酒内下了慢药,次日送别时才告诉李逵:“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李逵居然答道:“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回到润州就“药发身死”了。对于李逵之死,古人评论说:宋江“以死相赠”,。我们虽不能说李逵之死与死在“哥哥”宋江手里。对此,《水浒传》的作者不但无意否认,反而予以褒扬:“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就是对于后来吴用、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作者也从宋江“托梦”,念“旧日之交情”,要他们“亲来看视”,吴用、花荣也决心“魂魄与仁兄同聚一处,以表忠义之心”的角度,赞颂他们“死生契合”,“一腔义烈”。这赞赏,从作者角度来看,一在谴责奸贼,因为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都是“忠义”之士,而“忠义”之士却不为世所容,所谓“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而这正是作者感到不平、发愤著书的根本原因,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而在宣扬“忠义”这一点上,就不能全面肯定了。在我们看来,《水浒传》中所宣扬的“忠义”,确实有不少是与“忠义”的本来意义直接矛盾的新变异,宋江、李逵等人身上的“忠义”思想,也有不少是带有革命性、人民性的东西。但是,象宋江这样“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明知无辜被害,不但心甘情愿,“我死不争”,还“恐怕”李逵再去造反上山,“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骗来赠之一死,却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义的“忠义”观念。李逵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一向有强烈的反抗性、革命性,一听宋江说“朝廷差人赍药酒来

万 

方数据原则的盲目信从,一种格调不高、危害甚大的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念。尽管《水浒传》作者对这些不值得肯定的“忠义”之举,给予了不适当的颂扬,但是我们今天的读者却从中看到了《水浒传》“忠义”思想的消极面,看到了封建主义的“忠义”观念对劳动者和他们的正义事业的危害,并进而感受到没有一个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全新思想作指导,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永远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战果和最后的胜利。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与主观立意相矛盾的客观意义吧!”!!三、宋江等人的悲剧结局,客观上构成了对“招安“道路的否定

!!“百八英雄聚义间,东征西讨日无闲。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没还。”“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一场轰轰烈烈的惩恶除霸的正义事业,一群招安归顺南征北讨的受命功臣,一转眼就魂消魄散,化为烟云。这本来就是一个令人寒心酸鼻的大悲剧,加上作者在具体描写宋江等人的惨死时,又不惜笔墨详叙宋江、李逵如何“垂泪”拜别,吴用、花荣如何得梦“悲伤”,“哭祭”宋江,如何忍痛抛下“幼子娇妻”,“以死避死”,如何“大哭一场”,双双自缢;还不时流露出极度的的惋惜与哀怨之情:“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这就更使这出悲剧具有一种“凄凉悲壮之至,令人不忍卒读”的悲剧气氛。当然,就作者的本意来说,他原不过是要借“忠良”惨死作“话头”,来暴露“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的黑暗现实,鼓励人们奋起铲除那些罪大当诛但却依然逍遥法外的“谗臣贼相”。但它却“无意中”给了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招安归顺是死路一条!这虽然不是《水浒传》作者的自觉思想,但却是忠于现实生活、符合生活逻辑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胜利。有了这个超出作者立意之外的启示,《水浒传》便不仅仅是一部歌颂惩恶除霸的英雄传奇了,而是“更显得伟大了”。

〔责任编辑:孙正甲〕

!

!&’

“垂泪”“李逵之死不关朝廷”“朝廷”绝对没有一点关系,但他确确实实是直接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水浒传》结局评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时红明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5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2005,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 陈仓 潘巧云出轨是因为杨雄性冷淡 -各界2008,

第45回至46回叙述了河北省蓟州监狱法警杨雄之妻潘巧云因婚外情被杀的前因后果.作者通过情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对潘巧云式的出轨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道德谴责和礼法审判.一个巴掌拍不响,杨雄对夫妻感情破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学位论文 葛跃 金圣叹小说叙事学思想研究 2005

本文集中从三个方面展开对金圣叹叙事学思想的关注。首先探究金圣叹对虚构叙事文体——小说的独立品格的认识。其次从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两方面入手,进一步论述金圣叹的叙事思想。金圣叹对小说叙事艺术非常重视。在叶昼李贽等人对《水浒传》评点的基础上,金圣叹于小说的叙事本质和叙事策略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的做法在某些方面,被象鲁迅这样的文学家批评为有八股作风,但是他确实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独到的见解,在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理论和传播上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金圣叹通过对小说叙事的研究和阐述,提高了白话小说的地位。首先,他通过把《水浒》和史著比较,指出二者的相通之处,表明了二者亲密的血缘关系。他还进一步宣扬小说在叙事的艺术性和叙事的宽度上甚至超越了史著。这种跨文本的比较,在某些程度上是史余、史补说的延续,但是在金圣叹眼里,小说已经从史余、史补的从属位置上升到超越的地位。其次,他没有简单把自己置于对文本的解读位置,而是积极介入原文本。在对原文本的解读和自我艺术追求的指引下,他对小说文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删改。金本《水浒传》已经是金圣叹的艺术理论实践的产物了。在那个小说理论稀缺的时代,小说体裁的认识只能借助于相关文本的特征来参照。他认为《水浒》的体例借鉴甚至可以说是沿袭了司马迁的《史记》的体例。金圣叹对小说叙事策略的重视,在《水浒传》的评点中随处可见。如果从现代叙事学理论的角度看,他对小说叙事视角的论述是紧紧和相应的叙事艺术效果联系在一起的。他对小说的时间因素认识完全是从小说技巧角度出发的,而不认为它是现实时间刻度的简单摹仿。他在叙事修辞和叙事速度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似乎有一种令人遗憾的玄谈倾向,赞美或者谴责一部文学作品所用的词语如此含混和笼统,以至于对我们从美学意义上理解作品帮助不大。与这类玄谈相比,金圣叹准确、细致入微的批评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他对白话小说叙事本质和叙事策略的认识,对今天的叙事理论和实践都有着强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jjywh200503019.aspx

授权使用:兰州城市学院(gscsxy),授权号:374ac13f-b411-4225-aae8-9e4500ce3f52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7日


相关内容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及参考答案[1]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 认证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用各二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篇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 答: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 ...

  •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
  • 内容提要:<三国演义>通过理想的君王人选归于失败的故事,提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水浒传>则通过梁山起义的故事提出了以起义造反的方式解决生活中不公正现象的手段.但梁山起义事业的悲剧结局也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西游记>则巧妙而出色地回答了<水浒传> ...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 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 ...

  • [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
  •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 姓 名 邢燕 学 号 专 业 批次/层次 072 专升本 指导教师 刘军华 学习中心 <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 内容提要:古典名著<水浒传>中 ...

  • 汉语言文学.中文秘书专业选题
  • 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 1.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研究 2.王维前后期诗比较研究 3.李白诗的浪漫主义手法 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5.刘禹锡民歌(或咏史诗)研究 6.柳永词研究 7.李白杜甫交往诗研究 8.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9.唐宋文学研究(具体题目自选) 10.李清照研究 二 ...

  • 四川大学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整理
  • 四川大学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整理 Ps :以题型&时间的由近及远(2013--2000)排版 一.填空题: 1."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出处是<周易>的( )卦.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 ...

  •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史记
  •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 摘要:本文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大类, 并就其不同特征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司马迁刻画悲剧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归 纳,以期在阅读中给予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 关键词:<史记>悲剧特色形象刻画 悲剧"构成 ...

  • 论[水浒传]招安结局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 文史研究 2011年第1朗 论<水浒传>招安结局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思义 张勇 (阜蒙县职业中专,辽宁阜新) [摘要]由于被逼无奈,水浒英雄们聚叉水泊粱山,以嗜天行澎为旗帜,上演同统治者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进而表达出"八 方共域.异娃一家"的社会理想.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 ...

  • 名著解读一点通理解题
  • <名著解读一点通 广州出版社>(学生用书) 第一部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 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回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2. 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3. 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4. 谈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