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的漂泊者

  爱尔兰作家托宾十分关注移居他乡者的生活,《纽约客》杂志评价其小说《布鲁克林》时写道:“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付关军的小说《回乡记》,写的也是这样一个漂泊者,但作品写的不是漂泊者的他乡生活,而是他的一次返乡。他的返乡见闻,恰恰证实的却是自己的永远的离乡——他将是永远的漂泊者。“身家千万”的老板宋词回到故乡,被人们当作“救世主”,没有人知道他是回乡“避难”的。乡村不再是昔日的乡村,不再是人的避难所,宋词的故乡实际只在记忆中。一个地方消失,并不可怕,但一个人精神世界中故乡的消失,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灾难。   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我”重返故乡的所见所忆所想,书写回忆中故乡的纯美,现实中的故乡萧条,最终希望那里成为理想中的故乡,希望国家是理想中的中国。付关军的小说《回乡记》也是将现实与记忆中的故乡进行比较,他发现物是人非,记忆中的故乡是回不去了,残酷的现实已将精神故里挤压到坍塌。付关军在小说中流露的对故乡的情感,又和他的老乡莫言的“恋乡”与“怨乡”颇为相似。几乎是同时期见刊的类似小说,还有蒋一谈的短篇小说《故乡》(《上海文学》2013年6期),作品通过一个人由中国去美国看女儿,用拉开距离的方式,为重新思考“故乡”等问题找到契机。故乡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故乡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故乡往往是与祖国同构的,所谓“国家”,国和家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因为有家的概念,有故乡的概念,而亲近国的概念。作家们一致选择这样的书写,证实中国作家怀有家国之忧的大有人在。   《回乡记》写一个人的故乡的消失,也写一个国家处在一种看不见的,危情的境地。危情不是单方面经济开发带来的表面的生态恶化,也不是城市化进程中四处拆迁带来的干群矛盾,而是这种种因素综合起来,让人有一种无根之感,有一种不安定感,你感到脚下的土地不是你的家园。故乡是人精神上的避难所,也是人的根,故乡情结人人都有,羁旅中的人常会怀念自己的家乡。故乡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是安妥灵魂的地方,能抚慰人的内心创伤。项羽失败后,最后的去处是江东,那里是他的故乡,回到江东他就用机会东山再起。然而,他没有能够回到江东,面临的是四面楚歌,回故乡的希望破灭,或者说他在四面楚歌中觉得自己已无家可归,于是,只能乌江自刎。项羽,最终就只能做一个永远的漂泊者。   故乡问题,是重要的精神问题,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失去故乡的人,失去的是支撑精神世界的根基。树无根难活,人无根不立。像刘邦征服海内回故乡,像是给故乡交一份100分的答卷,便能吟出《大风歌》这样生民力旺盛,满腔豪情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就和项羽《垓下歌》大不一样了,失去回乡的路,纵英雄如项羽,也是末路英雄。《回乡记》中的宋词,就是一个没有根,失去了故乡的漂泊者。最大的幻灭感不是项羽的未能回乡,而是,宋词就站在那片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但却无法觉得这就是故乡。故乡对一个游子不仅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而且,故乡还在排斥她的游子,宋词返乡后,如同处身于“故乡”的一场排异反应中。   关于“故乡”、“回乡”的小说,和之前大量写“进城”的小说是一种呼应。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发生了一次几千年来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大概有3亿农民涌向城市成为“民工”,这次人口大流动声势浩大,里面有政府倡导和推动的因素。而在之前的历史中,“永嘉之乱”人口流动不过90万,“安史之乱”人口迁徙不过100万,总之,历史上没有哪一次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而且,这次人口大流动出去的人,尤其“民工”,他们出去不是在外地重建家园,这和“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的流动人口到外地可以重建家园完全不一样。这样,“进城”造就了一大批漂泊者,成了小说写作的资源。“进城”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或成功致富,或两手空空,他们带着不同的体验奔波于城市,他们终究要回老家看看,这时,开始出现“返乡”小说,人们开始通过“返乡”来思考当年的“进城”。   客观看待,《回乡记》中的宋词,在外地有自己的工厂“身家千万”,他应该是一个成功者。作品选择这样一个“成功者”来写这么一次“回乡”,来表现一个漂泊者的无家可归,非常具有代表意义,他代表着离家在外的3亿漂泊者。   李昌鹏,文学评论家,现居北京。

  爱尔兰作家托宾十分关注移居他乡者的生活,《纽约客》杂志评价其小说《布鲁克林》时写道:“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付关军的小说《回乡记》,写的也是这样一个漂泊者,但作品写的不是漂泊者的他乡生活,而是他的一次返乡。他的返乡见闻,恰恰证实的却是自己的永远的离乡——他将是永远的漂泊者。“身家千万”的老板宋词回到故乡,被人们当作“救世主”,没有人知道他是回乡“避难”的。乡村不再是昔日的乡村,不再是人的避难所,宋词的故乡实际只在记忆中。一个地方消失,并不可怕,但一个人精神世界中故乡的消失,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灾难。   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我”重返故乡的所见所忆所想,书写回忆中故乡的纯美,现实中的故乡萧条,最终希望那里成为理想中的故乡,希望国家是理想中的中国。付关军的小说《回乡记》也是将现实与记忆中的故乡进行比较,他发现物是人非,记忆中的故乡是回不去了,残酷的现实已将精神故里挤压到坍塌。付关军在小说中流露的对故乡的情感,又和他的老乡莫言的“恋乡”与“怨乡”颇为相似。几乎是同时期见刊的类似小说,还有蒋一谈的短篇小说《故乡》(《上海文学》2013年6期),作品通过一个人由中国去美国看女儿,用拉开距离的方式,为重新思考“故乡”等问题找到契机。故乡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故乡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故乡往往是与祖国同构的,所谓“国家”,国和家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因为有家的概念,有故乡的概念,而亲近国的概念。作家们一致选择这样的书写,证实中国作家怀有家国之忧的大有人在。   《回乡记》写一个人的故乡的消失,也写一个国家处在一种看不见的,危情的境地。危情不是单方面经济开发带来的表面的生态恶化,也不是城市化进程中四处拆迁带来的干群矛盾,而是这种种因素综合起来,让人有一种无根之感,有一种不安定感,你感到脚下的土地不是你的家园。故乡是人精神上的避难所,也是人的根,故乡情结人人都有,羁旅中的人常会怀念自己的家乡。故乡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是安妥灵魂的地方,能抚慰人的内心创伤。项羽失败后,最后的去处是江东,那里是他的故乡,回到江东他就用机会东山再起。然而,他没有能够回到江东,面临的是四面楚歌,回故乡的希望破灭,或者说他在四面楚歌中觉得自己已无家可归,于是,只能乌江自刎。项羽,最终就只能做一个永远的漂泊者。   故乡问题,是重要的精神问题,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失去故乡的人,失去的是支撑精神世界的根基。树无根难活,人无根不立。像刘邦征服海内回故乡,像是给故乡交一份100分的答卷,便能吟出《大风歌》这样生民力旺盛,满腔豪情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就和项羽《垓下歌》大不一样了,失去回乡的路,纵英雄如项羽,也是末路英雄。《回乡记》中的宋词,就是一个没有根,失去了故乡的漂泊者。最大的幻灭感不是项羽的未能回乡,而是,宋词就站在那片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但却无法觉得这就是故乡。故乡对一个游子不仅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而且,故乡还在排斥她的游子,宋词返乡后,如同处身于“故乡”的一场排异反应中。   关于“故乡”、“回乡”的小说,和之前大量写“进城”的小说是一种呼应。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发生了一次几千年来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大概有3亿农民涌向城市成为“民工”,这次人口大流动声势浩大,里面有政府倡导和推动的因素。而在之前的历史中,“永嘉之乱”人口流动不过90万,“安史之乱”人口迁徙不过100万,总之,历史上没有哪一次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而且,这次人口大流动出去的人,尤其“民工”,他们出去不是在外地重建家园,这和“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的流动人口到外地可以重建家园完全不一样。这样,“进城”造就了一大批漂泊者,成了小说写作的资源。“进城”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或成功致富,或两手空空,他们带着不同的体验奔波于城市,他们终究要回老家看看,这时,开始出现“返乡”小说,人们开始通过“返乡”来思考当年的“进城”。   客观看待,《回乡记》中的宋词,在外地有自己的工厂“身家千万”,他应该是一个成功者。作品选择这样一个“成功者”来写这么一次“回乡”,来表现一个漂泊者的无家可归,非常具有代表意义,他代表着离家在外的3亿漂泊者。   李昌鹏,文学评论家,现居北京。


相关内容

  • [乡愁]衢州优质课一等奖
  • <乡愁>课堂实录 上课班级: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九(8)班 执教者: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邱慧(衢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整理者:郑建周 说明:仅凭借课堂笔记和回忆整理而成,肯定多有疏漏之处,遗憾! <乡愁>教学目标: 1. 理解内容,借助朗读,感受诗歌感情. 2. 品析意象 ...

  • 冷冷的夜雨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冷冷的夜雨 铁枫 ①仿佛是刹那间的事,一直狂躁地奔突于高楼广厦之间的狂风突然声势大减,变得气若游丝了,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就从幽邃.混沌的夜空里无声地飘落下来.冰凉的雨滴划过脸颊.锐利的寒意透过肌肤在心底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浓浓的寒意却无法驱退心中焦躁的火焰--那辆每日载我回到栖 ...

  • 闪婚闪离.四处漂泊的生肖女
  • 命理学家鲜知知 2017-05-19 鲜知知 / 文 [来信]从文章中看出老师是个与众不同的命理学家,思路清晰,明了,论证深入浅出,文章通俗易懂,命理学知识渗透其中.虽然读老师的文章学到了不少命理知识,表面的东西能看出个大概,可我实在是愚钝,不会变通. 我的八字为:癸亥.己未.辛亥.辛卯(寅卯空). ...

  • 从[红楼梦]诗词看钗.黛形象的塑造([长城]发表
  • 从<红楼梦>诗词看钗.黛形象的塑造 摘要:诗词的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通过诗词的创作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丰富小说情节.营造作品意境.预示人物命运.在小说中150多首诗词中,有关林黛玉的诗词数量最多,而由于薛宝钗与黛玉形象的矛盾对比,其相关诗词的作用 ...

  • 十天干十二长生寓意
  • 天干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甲耐劳耐怨坚韧凭直觉易后悔少独立性夫妻不和刚烈仁慈保守成熟不勉强 病 死 墓 绝 胎 养 得妻助妻财易得须有水无水多病聪明性急多疑秋生须见火有六合先吉后凶 乙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太为他人着想为财所困不空谈安份乐天知命喜透财官有修养只宜守成无火畏事 ...

  •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_中国形象_论析
  •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论析 王艳芳 摘要:, 对影响和构成, 并. ; ; 心理; 文化中国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63(2002) 2-0061-05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近二十年里取得了多 方位的进展和收获, 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充满活力 ...

  • 康拉德小说[胜利]中的"非人"形象
  • 摘要: 在众多的关于康拉德小说的翻译作品之中鲜见对<胜利>的翻译之作,而在国内对这部小说作出专门批评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从<胜利>这部小说中的"非人"形象出发,讨论小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描述来刻画这些"非人"形象,并借用东方主义的 ...

  • [优秀作文]浮萍
  • 浮萍 无根的浮萍,终究还是经不住雨打风吹的.--题记 以前的我也许是太小,没有领悟到人生的坎坷.挫折,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开始淡忘那之前所受的点点滴滴.人终将长大,面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处理的方式也走向了成熟.可是这一次,我真的不懂,到底该怎么办?兴许,不识不知到,只是失去了信心做好而已.其中考试的 ...

  • 钢构的故乡阅读答案
  • 钢构的故乡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钢构的故乡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钢构的故乡阅读及答案 刘醒龙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