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顶山市看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

作者:郭迎光

中州学刊 2000年12期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40多年的建设中,国家对平顶山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使平顶山由一个单一的煤炭城市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城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世界范围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平顶山作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高潮已经过去,缓解全省乃至全国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能源化工基地对平顶山经济的影响已由总体发展导向逐步转向局部影响。现有的经济结构已不可能长期维持平顶山的繁荣与发展,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全面转型已成为平顶山的当务之急。

  未来平顶山市经济转型必须把握如下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要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准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二是主导产业选择原则。根据平顶山的资源状况、地理区位、生产要素配备等方面的优势,系统地、全面地权衡比较,选择和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的新的主导产业。三是技术进步原则。要强力推进高新技术和重大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是环境保护原则。进一步完善并认真执行环保政策,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能、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并重原则。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人民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生存空间。

  平顶山未来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以及应选择的战略措施

  研究平顶山的经济转型,有必要对平顶山的市情和传统的发展观重新认识和估价。

  1.对资源的再认识。知识经济兴起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使传统的资源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资源观念,不仅仅是指自然资源,也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制度、管理等资源。过去被认为是废弃的东西,今天就可能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如煤炭开采遗留的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等,利用高新技术就可以变废为宝。因此,要正确认识和估价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作用,由过去注重依赖自然资源转变为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类要素,尤以开发“软要素”为主。

  2.对发展战略定位的再认识。所谓“定位”,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判断和适应国内外的客观形势,正确判断和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判断和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确定本地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应有和可能占有的地位。就平顶山而论,过去20年曾给自己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实际执行中主要是“煤炭能源基地”。这个定位符合平顶山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能源短缺的历史条件下,曾给全省、全国做出重要贡献,也给平顶山经济带来一定的实惠,但终因其定位的片面、单一,造成了平顶山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和近年来经济状况的日趋困难。因此,现在再这么定位显然已不妥当了,必须进行重新调整。

  3.对资源优势转换的再认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平顶山过去重要的战略思想。在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是否有资源,不再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优势也不再是实现区域分工的惟一参照标准。从经济发展来看,转化资源优势是有条件的,一是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二是即使有市场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如何尽可能拉长加工链条,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要优先考虑资源的永续利用。

  4.对经济推动力的再认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市场和企业属于从属地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力量逐步增强,企业成为调整结构和投资的主体。因此,政府必须要有一个从观念到行为和方式的转变,要走出多年形成的重计划轻市场的做法,努力转变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僵化的思维定式,要从偏好总量增长向重视结构优化转变,从条块各自为政向条块联动转变,从靠行政手段办事向学会运用经济手段转变,给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

  平顶山必须跳出建设重化工基地的传统框架,重新认识和构筑平顶山在全省、全国经济格局和区域布局中的位置,改变把“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等同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新的区域分工,探索符合平顶山市情,具有新的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模式。

  我们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比较优势的原则,以独特优势占据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平顶山经济转型调整的新思路,即树立以人为本,市场主导,科教优先发展观,以提升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转型模式可以描述为:立足于强市富民、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五个转型”,即实现产业升级、环境改造、机制转换、增长方式和城市功能的转型。五个方面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构成立体互动的统一体。产业升级是转型的核心,环境再造是转型的基础,机制转换是转型的动力,增长方式和城市功能的转变则是实现转型的途径和载体。转型后的平顶山,将成为经济发展集约化、社会结构现代化、国民素质优良化、经济社会人口发展协调化,城乡环境秀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产业升级。通过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序列。改变过去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改变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模式,提高轻工业、高科技工业的比重;改变以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结构模式,提高加工产品、高精尖产品的比重。

  ——环境再造。通过转型,实现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机制转换。通过转型,实现由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灵活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变国有经济高度集中的局面,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性。

  ——增长方式。通过转型,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依赖开发矿产资源为主向开发人才智力资源为主的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使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据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拓展出一条靠知识和科技实现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新路。

  ——城市功能。通过转型,实现功能单一的矿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把平顶山建成中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即区域性的工业基地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构造起现代化的城镇体系。

  为确保实现“五个转型”,必须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科教兴市战略。着眼于提高民众素质,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适用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平顶山市生态环境等问题,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归根结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产业。逐步推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促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外向带动战略。抓住经济全球化、国家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性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东引西进”战略,构筑新的开放格局,使对外开放成为平顶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特色经济战略。坚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县(市)区推进体制转换、实施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选准选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来支撑和保证经济增长,使县域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

  平顶山经济在面向新世纪发展进程中要想走出困境,达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全新的强有力措施:

  1.发展知识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平顶山面临实现工业化与发展知识经济双重压力和双重挑战。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着力点,使平顶山经济结构在新的基础上得以迅速转换升级,实现经济和技术的跳跃性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既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立足于现代产业序列,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投资比例,正确处理好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支持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金融系统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淘汰一批多余的生产能力,减少重复建设;加快农村后续产业的发展,重视农产品深度加工。要把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依靠科技进步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加强东西合作,形成东联西进的经济协作新格局。发挥平顶山在东西合作中承东启西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利用平顶山市场、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抓住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和传统产业西移、扩散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与之对接,加速平顶山市产业升级进程。同时寻求与西部地区经济的互补性,积极开拓西部市场。

  3.全面提高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城乡公路网相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对外通达能力,构筑现代化信息体系,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智力保障。加强基础教育,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重组和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机制,提高全社会管理水平。

  4.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高度重视并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城镇化创造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城镇发展,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优势、高新技术相对集中的城镇经济体系。

  5.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健康发展;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强资源的综合管理,减轻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从平顶山的转型看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以矿业开发为基础的城镇有300多座, 其中矿业城市86座。因此,矿业城市的转型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平顶山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其发展历程和转型对其他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矿业生命周期,及时进行经济转型。受主导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矿业城市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随着矿产资源的发现和不断开发而迅速成长,并达到繁荣,而后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走向衰退,最后是矿竭城衰。矿业城市要跳出第一生命周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不能仰仗其单一的资源优势,必须居安思危,在矿产资源走向衰竭之前,抢抓机遇,及时进行经济转型,培育和发展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实现城市经济的资源接续和产业接替。从平顶山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抓住机遇及时转型,是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矿业城市必须抓住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对城市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与重担,逐步把重点转移到培育非矿资源型支柱产业和替代产业上,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城市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功能的转变。受“先工矿、后城市”的特定历史原因影响,矿业城市大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集中布局和系统规划,城市功能单一,制约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实现矿业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的转变,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产业结构向较高层次调整的战略选择。矿业城市在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力度,高标准进行城市管理,高品位塑造城市形象,高起点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势替代、优势再造、优势互补、优势延伸、优势挖潜等途径,进行优势转换,拓宽发展领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由单一的资源优势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的转变,把单一功能的矿业城市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城市。

  (三)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合理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统一。资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两翼。矿业城市必须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同步并举,协调发展。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矿业政策,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坚决摈弃“有水快流,强力开发”的旧的发展模式,对非法开采必须坚决取缔和关闭。另一方面,矿业城市必须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对已形成的“三废”要进一步做好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城乡整体发展观念。农村是矿业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依附体,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市场,而且供给城市丰富的劳动力和充实的农副产品。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就城市而论,必须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在比较原则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挖掘和营造小环境的特色氛围,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空间的重组和流动,提高区域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实现城乡对接,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构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经济健康发展。

  (五)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矿业城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矿业城市的自我调控能力有限,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经济转型,容易走弯路,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和促进这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予以考虑,同时,应在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城市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

  收稿日期:2000—06—24

作者介绍:郭迎光(1958—),男,山西陵川人,中共平顶山市委常委、秘书长,曾任省委政研室副厅级研究员,从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共平顶山市委,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作者:郭迎光

中州学刊 2000年12期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40多年的建设中,国家对平顶山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使平顶山由一个单一的煤炭城市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城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世界范围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平顶山作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高潮已经过去,缓解全省乃至全国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能源化工基地对平顶山经济的影响已由总体发展导向逐步转向局部影响。现有的经济结构已不可能长期维持平顶山的繁荣与发展,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全面转型已成为平顶山的当务之急。

  未来平顶山市经济转型必须把握如下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要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准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二是主导产业选择原则。根据平顶山的资源状况、地理区位、生产要素配备等方面的优势,系统地、全面地权衡比较,选择和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的新的主导产业。三是技术进步原则。要强力推进高新技术和重大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是环境保护原则。进一步完善并认真执行环保政策,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能、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并重原则。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人民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生存空间。

  平顶山未来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以及应选择的战略措施

  研究平顶山的经济转型,有必要对平顶山的市情和传统的发展观重新认识和估价。

  1.对资源的再认识。知识经济兴起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使传统的资源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资源观念,不仅仅是指自然资源,也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制度、管理等资源。过去被认为是废弃的东西,今天就可能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如煤炭开采遗留的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等,利用高新技术就可以变废为宝。因此,要正确认识和估价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作用,由过去注重依赖自然资源转变为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类要素,尤以开发“软要素”为主。

  2.对发展战略定位的再认识。所谓“定位”,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判断和适应国内外的客观形势,正确判断和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判断和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确定本地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应有和可能占有的地位。就平顶山而论,过去20年曾给自己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实际执行中主要是“煤炭能源基地”。这个定位符合平顶山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能源短缺的历史条件下,曾给全省、全国做出重要贡献,也给平顶山经济带来一定的实惠,但终因其定位的片面、单一,造成了平顶山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和近年来经济状况的日趋困难。因此,现在再这么定位显然已不妥当了,必须进行重新调整。

  3.对资源优势转换的再认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平顶山过去重要的战略思想。在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是否有资源,不再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优势也不再是实现区域分工的惟一参照标准。从经济发展来看,转化资源优势是有条件的,一是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二是即使有市场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如何尽可能拉长加工链条,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要优先考虑资源的永续利用。

  4.对经济推动力的再认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市场和企业属于从属地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力量逐步增强,企业成为调整结构和投资的主体。因此,政府必须要有一个从观念到行为和方式的转变,要走出多年形成的重计划轻市场的做法,努力转变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僵化的思维定式,要从偏好总量增长向重视结构优化转变,从条块各自为政向条块联动转变,从靠行政手段办事向学会运用经济手段转变,给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

  平顶山必须跳出建设重化工基地的传统框架,重新认识和构筑平顶山在全省、全国经济格局和区域布局中的位置,改变把“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等同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新的区域分工,探索符合平顶山市情,具有新的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模式。

  我们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比较优势的原则,以独特优势占据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平顶山经济转型调整的新思路,即树立以人为本,市场主导,科教优先发展观,以提升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转型模式可以描述为:立足于强市富民、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五个转型”,即实现产业升级、环境改造、机制转换、增长方式和城市功能的转型。五个方面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构成立体互动的统一体。产业升级是转型的核心,环境再造是转型的基础,机制转换是转型的动力,增长方式和城市功能的转变则是实现转型的途径和载体。转型后的平顶山,将成为经济发展集约化、社会结构现代化、国民素质优良化、经济社会人口发展协调化,城乡环境秀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产业升级。通过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序列。改变过去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改变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模式,提高轻工业、高科技工业的比重;改变以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结构模式,提高加工产品、高精尖产品的比重。

  ——环境再造。通过转型,实现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机制转换。通过转型,实现由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灵活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变国有经济高度集中的局面,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性。

  ——增长方式。通过转型,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依赖开发矿产资源为主向开发人才智力资源为主的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使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据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拓展出一条靠知识和科技实现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新路。

  ——城市功能。通过转型,实现功能单一的矿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把平顶山建成中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即区域性的工业基地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构造起现代化的城镇体系。

  为确保实现“五个转型”,必须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科教兴市战略。着眼于提高民众素质,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适用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平顶山市生态环境等问题,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归根结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产业。逐步推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促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外向带动战略。抓住经济全球化、国家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性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东引西进”战略,构筑新的开放格局,使对外开放成为平顶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特色经济战略。坚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县(市)区推进体制转换、实施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选准选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来支撑和保证经济增长,使县域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

  平顶山经济在面向新世纪发展进程中要想走出困境,达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全新的强有力措施:

  1.发展知识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平顶山面临实现工业化与发展知识经济双重压力和双重挑战。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着力点,使平顶山经济结构在新的基础上得以迅速转换升级,实现经济和技术的跳跃性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既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立足于现代产业序列,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投资比例,正确处理好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支持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金融系统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淘汰一批多余的生产能力,减少重复建设;加快农村后续产业的发展,重视农产品深度加工。要把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依靠科技进步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加强东西合作,形成东联西进的经济协作新格局。发挥平顶山在东西合作中承东启西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利用平顶山市场、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抓住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和传统产业西移、扩散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与之对接,加速平顶山市产业升级进程。同时寻求与西部地区经济的互补性,积极开拓西部市场。

  3.全面提高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城乡公路网相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对外通达能力,构筑现代化信息体系,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智力保障。加强基础教育,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重组和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机制,提高全社会管理水平。

  4.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高度重视并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城镇化创造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城镇发展,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优势、高新技术相对集中的城镇经济体系。

  5.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健康发展;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强资源的综合管理,减轻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从平顶山的转型看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以矿业开发为基础的城镇有300多座, 其中矿业城市86座。因此,矿业城市的转型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平顶山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其发展历程和转型对其他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矿业生命周期,及时进行经济转型。受主导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矿业城市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随着矿产资源的发现和不断开发而迅速成长,并达到繁荣,而后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走向衰退,最后是矿竭城衰。矿业城市要跳出第一生命周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不能仰仗其单一的资源优势,必须居安思危,在矿产资源走向衰竭之前,抢抓机遇,及时进行经济转型,培育和发展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实现城市经济的资源接续和产业接替。从平顶山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抓住机遇及时转型,是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矿业城市必须抓住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对城市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与重担,逐步把重点转移到培育非矿资源型支柱产业和替代产业上,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城市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功能的转变。受“先工矿、后城市”的特定历史原因影响,矿业城市大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集中布局和系统规划,城市功能单一,制约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实现矿业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的转变,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产业结构向较高层次调整的战略选择。矿业城市在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力度,高标准进行城市管理,高品位塑造城市形象,高起点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势替代、优势再造、优势互补、优势延伸、优势挖潜等途径,进行优势转换,拓宽发展领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由单一的资源优势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的转变,把单一功能的矿业城市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城市。

  (三)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合理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统一。资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两翼。矿业城市必须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同步并举,协调发展。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矿业政策,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坚决摈弃“有水快流,强力开发”的旧的发展模式,对非法开采必须坚决取缔和关闭。另一方面,矿业城市必须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对已形成的“三废”要进一步做好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城乡整体发展观念。农村是矿业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依附体,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市场,而且供给城市丰富的劳动力和充实的农副产品。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就城市而论,必须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在比较原则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挖掘和营造小环境的特色氛围,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空间的重组和流动,提高区域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实现城乡对接,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构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经济健康发展。

  (五)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矿业城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矿业城市的自我调控能力有限,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经济转型,容易走弯路,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和促进这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予以考虑,同时,应在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城市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

  收稿日期:2000—06—24

作者介绍:郭迎光(1958—),男,山西陵川人,中共平顶山市委常委、秘书长,曾任省委政研室副厅级研究员,从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共平顶山市委,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相关内容

  •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思考[1]
  • 山西燥炭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的恩考 牛冲槐白建新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原030024)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枯竭现象必然会发生,如何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则非常关键.本文从分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措施就是要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选好替代产 ...

  • 资源型城市转型条件分析
  •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的城市类型,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影响,必须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因此,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国际国内条件十分必要.随着国际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资源型城市大多已成功转型.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许多城市已经在 ...

  •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归纳起来,中国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性企业负担重.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区位不佳和基础设施欠账多以及城市管理条块分割等. 一. 资源性企业负担重 资源性企业是指开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的企业,主要包 ...

  • 企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
  • 编者按: 程安东同志撰写的<企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尽管只是一篇提纲式的文章,但他却把企业走向市场后功能与责任这一重大课题摆到了大家面前.文章立意高.观念新.论点精,为我们探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

  • 新闻发布会主持稿
  • 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第五届国际矿泉节新闻发布会。今年的8月18日至9月8日,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中国矿业联合会等八家单位在白山市联合主办第五届国际矿泉节。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将矿泉节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国外传递,吸引国内外宾朋和客商积极参与节会活动,提升矿泉城的影 ...

  • 产品发布会主持词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第五届国际矿泉节新闻发布会。今年的8月18日至9月8日,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中国矿业联合会等八家单位在白山市联合主办第五届国际矿泉节。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将矿泉节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国外传递,吸引国内外宾朋和客商积极参与节会活动,提升矿泉城的 ...

  • 中山市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 中山市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中山市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到"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重点产业突出.区域布局渐趋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然而,30年来中山 ...

  • 郭明义事迹
  • 郭明义简介 郭明义,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他以自己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郭明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鞍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山市道德模范.1958年12月生于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普通矿工家庭, ...

  • 新闻发布会主持词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第五届国际矿泉节新闻发布会。今年的8月18日至9月8日,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中国矿业联合会等八家单位在白山市联合主办第五届国际矿泉节。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将矿泉节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国外传递,吸引国内外宾朋和客商积极参与节会活动,提升矿泉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