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回忆中的两件违心事

  1993年,杨尚昆同志从国家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很多老同志建议他写回忆录。后经他认真考虑,接受这些意见并亲自给中央写报告,经中央批准,成立了“杨尚昆回忆录整理组”。关于写回忆录,杨尚昆同志说,写回忆录是一件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严肃对待。回忆录也算是一种史书,从个人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大背景。   对在庐山会议上违心地批判彭德怀,一直心怀内疚   杨尚昆同志自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直到1965年“文革”前,在中央办公厅任主任20年,自1950年组建中直机关委员会兼任中直机关党委书记,在中直机关党委书记任上长达12年之久。   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6年12月和1997年3月至5月间,杨尚昆三次同我们谈庐山会议前后情况。众所周知,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左”,后来因为毛泽东严厉批判彭德怀的《意见书》,急剧转向了反右倾。他说,彭德怀的《意见书》是“导火索”,看来事情带有偶然性,其实不然。据他分析,即使没有彭的《意见书》,庐山会议纠“左”的初衷也很难实现。   他还详细讲述了庐山会议的一些细节。如7月21日,张闻天在小组会上作了长达3小时的系统发言。在这以前,胡乔木听说张闻天准备发言,特意给张打电话,要他“注意形势,少讲缺点”。但是张闻天还是按照他准备的发言提纲讲了。按照惯例,与会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都摘要刊登会议《简报》。那天,刊登张闻天发言要点的《简报》刚刚准备付印,他就打电话来要求撤回。杨尚昆就去请示刘少奇。刘少奇说:“人家自己的东西,要求退回去,就退给他吧。”这说明张闻天在思想上也有顾虑。他在会上评说“大跃进”的缺点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要求退还他的发言稿,对杨尚昆来说也很为难,如果他不请示刘少奇就退给张闻天,就会有人说他同“教条主义者”又弄到一块儿去了。   再如,8月10日,小组会上有人揭发周小舟在7月23日毛泽东讲话的当天晚上,在黄克诚处讲过“主席像斯大林晚年”的话,全场大哗。后来又有人揭发李锐曾向周小舟转述田家英说过“将来有一天他调离中南海时,准备向毛泽东提三条意见:(一)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不要百年之后有人来议论;(三)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这又引起巨大震动。李锐当场咬定这话不是田家英说的,是他自己的想法。会议转向批判李锐,被刘少奇制止,说李锐不是中央委员,他的问题另外解决。   在“文革”中被篡改的“秘密窃听”,   成了杨尚昆的一大“罪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两次批评录音工作,后来被称为“秘密录音”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一伙把所谓“秘密录音”问题炒得沸沸扬扬,并且把所谓“秘密录音”篡改为骇人听闻的“秘密窃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秘密窃听”一案得到彻底平反。关于这个问题,在一些老同志如王芳(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叶子龙(时任毛泽东秘书兼中办机要室主任)的回忆录里有反映,当事人刘吉顺(时任中办机要室专职录音员)也发表文章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杨尚昆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是这一事件最主要的当事人,他是怎样评说所谓“秘密录音”问题的呢?20世纪90年代,杨尚昆撰写回忆录,同中办的一些老同志共忆往事时,自然而然地说起所谓“秘密录音”问题。   他回忆:所谓“秘密录音”,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说是“秘密窃听”,如此骇人听闻,其实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秘密录音”就成了我的一大罪状,这是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整人不择手段的例子。当然,首先是毛泽东不喜欢录音。   杨尚昆同志坚持认为,录音不但不是他的罪过,相反是一大功劳。录音,就是为了保存党的历史文献!遗憾的是,1961年销毁了大批录音带,不知有多少珍贵史料化为灰烬。   办公厅主任的工作像一张麻将牌,就是“听用”,   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   杨尚昆自1945年10月接替李富春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在中办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载。谈及中办的工作,杨尚昆说:“打麻将不是有一张可以当做任意一种牌使用的‘听用’吗?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也是‘听用’,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1965年11月10日,杨尚昆突然被免去中办主任职务。杨尚昆回忆说: “毛泽东找我谈话的那一天,正是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日子,文章实际上传达了毛泽东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也正是这一天,中央免去了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对于被撤职的原因,杨尚昆说:“毛泽东认为我是教条主义者,又和彭德怀的关系密切,如果不撤掉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我将成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绊脚石。所以,他首先拿我开刀。”   1978年11月23日,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向杨尚昆宣布了审查结论:“杨尚昆同志在中央办公厅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曾受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迫害。现已审查清楚,应恢复其党的组织生活,补发在审查期间停发的工资。”两天以后,11月25日,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杨尚昆同志不顾毛主席的指示和批评,在私录毛主席谈话的问题上犯有错误。经过审查,过去把他定为阴谋反党、里通外国是不对的,应予平反。中央决定,恢复杨尚昆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分配工作。”1980年10月,中央正式发文为原中央办公厅和杨尚昆彻底平反。

  1993年,杨尚昆同志从国家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很多老同志建议他写回忆录。后经他认真考虑,接受这些意见并亲自给中央写报告,经中央批准,成立了“杨尚昆回忆录整理组”。关于写回忆录,杨尚昆同志说,写回忆录是一件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严肃对待。回忆录也算是一种史书,从个人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大背景。   对在庐山会议上违心地批判彭德怀,一直心怀内疚   杨尚昆同志自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直到1965年“文革”前,在中央办公厅任主任20年,自1950年组建中直机关委员会兼任中直机关党委书记,在中直机关党委书记任上长达12年之久。   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6年12月和1997年3月至5月间,杨尚昆三次同我们谈庐山会议前后情况。众所周知,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左”,后来因为毛泽东严厉批判彭德怀的《意见书》,急剧转向了反右倾。他说,彭德怀的《意见书》是“导火索”,看来事情带有偶然性,其实不然。据他分析,即使没有彭的《意见书》,庐山会议纠“左”的初衷也很难实现。   他还详细讲述了庐山会议的一些细节。如7月21日,张闻天在小组会上作了长达3小时的系统发言。在这以前,胡乔木听说张闻天准备发言,特意给张打电话,要他“注意形势,少讲缺点”。但是张闻天还是按照他准备的发言提纲讲了。按照惯例,与会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都摘要刊登会议《简报》。那天,刊登张闻天发言要点的《简报》刚刚准备付印,他就打电话来要求撤回。杨尚昆就去请示刘少奇。刘少奇说:“人家自己的东西,要求退回去,就退给他吧。”这说明张闻天在思想上也有顾虑。他在会上评说“大跃进”的缺点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要求退还他的发言稿,对杨尚昆来说也很为难,如果他不请示刘少奇就退给张闻天,就会有人说他同“教条主义者”又弄到一块儿去了。   再如,8月10日,小组会上有人揭发周小舟在7月23日毛泽东讲话的当天晚上,在黄克诚处讲过“主席像斯大林晚年”的话,全场大哗。后来又有人揭发李锐曾向周小舟转述田家英说过“将来有一天他调离中南海时,准备向毛泽东提三条意见:(一)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不要百年之后有人来议论;(三)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这又引起巨大震动。李锐当场咬定这话不是田家英说的,是他自己的想法。会议转向批判李锐,被刘少奇制止,说李锐不是中央委员,他的问题另外解决。   在“文革”中被篡改的“秘密窃听”,   成了杨尚昆的一大“罪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两次批评录音工作,后来被称为“秘密录音”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一伙把所谓“秘密录音”问题炒得沸沸扬扬,并且把所谓“秘密录音”篡改为骇人听闻的“秘密窃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秘密窃听”一案得到彻底平反。关于这个问题,在一些老同志如王芳(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叶子龙(时任毛泽东秘书兼中办机要室主任)的回忆录里有反映,当事人刘吉顺(时任中办机要室专职录音员)也发表文章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杨尚昆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是这一事件最主要的当事人,他是怎样评说所谓“秘密录音”问题的呢?20世纪90年代,杨尚昆撰写回忆录,同中办的一些老同志共忆往事时,自然而然地说起所谓“秘密录音”问题。   他回忆:所谓“秘密录音”,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说是“秘密窃听”,如此骇人听闻,其实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秘密录音”就成了我的一大罪状,这是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整人不择手段的例子。当然,首先是毛泽东不喜欢录音。   杨尚昆同志坚持认为,录音不但不是他的罪过,相反是一大功劳。录音,就是为了保存党的历史文献!遗憾的是,1961年销毁了大批录音带,不知有多少珍贵史料化为灰烬。   办公厅主任的工作像一张麻将牌,就是“听用”,   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   杨尚昆自1945年10月接替李富春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在中办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载。谈及中办的工作,杨尚昆说:“打麻将不是有一张可以当做任意一种牌使用的‘听用’吗?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也是‘听用’,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1965年11月10日,杨尚昆突然被免去中办主任职务。杨尚昆回忆说: “毛泽东找我谈话的那一天,正是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日子,文章实际上传达了毛泽东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也正是这一天,中央免去了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对于被撤职的原因,杨尚昆说:“毛泽东认为我是教条主义者,又和彭德怀的关系密切,如果不撤掉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我将成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绊脚石。所以,他首先拿我开刀。”   1978年11月23日,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向杨尚昆宣布了审查结论:“杨尚昆同志在中央办公厅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曾受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迫害。现已审查清楚,应恢复其党的组织生活,补发在审查期间停发的工资。”两天以后,11月25日,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杨尚昆同志不顾毛主席的指示和批评,在私录毛主席谈话的问题上犯有错误。经过审查,过去把他定为阴谋反党、里通外国是不对的,应予平反。中央决定,恢复杨尚昆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分配工作。”1980年10月,中央正式发文为原中央办公厅和杨尚昆彻底平反。


相关内容

  • 逆境中的杨尚昆
  • 1965年秋,杨尚昆被免去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1966年5月,他又被打成所谓"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他更是被监禁达12年之久.在此期间,我作为他的秘书,曾跟随他在广东.山西工作过一段时间,亲身了解到,在逆境中,他虽然对许多问题也想不通,但态度很坦然 ...

  • 中南海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 二王.八司马是唐朝的事.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执政,针对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他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颇得民心.但革新只进行了146天,随着顺宗逊位,王叔文集团便垮台了.为首的二王:王叔文赐死,王�遭贬后亦中风死去.麾下的八名干将:韦执谊.柳宗元等,统统被贬至边远地区,担任州司马.史称"二王. ...

  • 杨尚昆历史人物简介,杨尚昆生平轶事
  • 杨尚昆历史人物简介,杨尚昆生平轶事 杨淮清育有子女12人,杨尚昆排行第五.杨氏兄妹都接受了较好的正规教育,他们关心国事,学有所成,为国奉献,声名远扬,堪称一门尽是"杨家将". 杨尚昆兄弟 大哥杨尚荃(杨剑秋),同盟会会员,曾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兴办实业,1937年去世. 二 ...

  • 遵义会议究竟确立了谁的领导地位?
  • 5.毛泽东提议将遵义会议由政治局会议变成政治局"扩大会议"以确保胜算 为了能通过遵义会议使李德和博古等决策者承担失败责任,毛泽东先是"通过王稼祥等向中央提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总结检查前一阶段的工作,特别是反'围剿'的失败问题,讨论解决面临的严重局势.毛泽东考虑到政 ...

  • 中国现代史书目
  • 中国现代史书目 一. 基本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册) 2 2.<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9-32册为建国后部分)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6 ...

  • 王稼祥为何在党的七大选举中落选中央委员
  • 王稼祥在1945年中共七大中央委员选举中落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此也引起了一些人对毛泽东和王稼祥之间关系的猜疑.实际上,毛泽东在七大上做的<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讲话中,对这个问题有过解释.只要对这段讲话略作解读,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 王稼祥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

  •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与一对叛徒
  • 曾几何时,每个被接纳进党组织的新共产党员,都曾心潮澎湃地在党旗前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这其中,"永不叛党"四个字分量最重,因为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底线.然而,中 ...

  • [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
  • 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 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十七八岁娃娃一大片--悍将余天云--"张主席"的绝对权威--为荣誉和生存而战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个性鲜明的部队.就打仗亡命凶狠而言,在整个红军队伍中无出其右.徐向前把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归纳为狠.硬.快.猛.活五个字,而他尤其看重的&quo ...

  • 裴毅然:"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始与终
  • 中共党史上,曾有过一个特殊的团体,名字叫"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是一个由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一些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松散团体.那么,这团体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么一个称呼? 从"东大"到"中大" 十月革命后,为不让"帝国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