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土]座谈会纪要

   老村作品《骚土》座谈会于2004年4月12日召开。座谈会上,批评家和专家学者们对《骚土》一书尽管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个方面竟取得一直的结论:《骚土》不会像眼下的许多作品那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遗忘而逐渐消失。《骚土》会因时间的淘洗,愈发显示出其真正价值。

  

   评论家雷达:近年,每当看到莫言的《檀香刑》和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这些作品,我都想到《骚土》。因为《骚土》很早就跨出了这一步。老村真把咱西北的味儿写出来了。所以我说,现在咱们文坛上讲,关于本土化的一些追求,我觉得老村很早就有这个东西。而且是一种自觉的追求。尤其是在今天,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好的章回小说能够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所以《骚土》你今天看着,你不会觉得已经过时了。因为我们很多东西都速朽了,但是《骚土》看上去还是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还是那种原汁原味,为什么?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很多东西它很快就过去了,就是因为他写出了一种最根本的生存状态。他充满了一种苦难的意识。他写出了西部农民之魂,有一种特别的苍凉的美感。我看这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是一部力作。老村对民间资源的运用,本土化的写作,他是一个先行者。尤其是西部的那种原始的乡村情调,再不写就写不出来了。

  

   评论家白烨:我对《骚土》的喜欢,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1994年年底的时候,新闻出版署要我和雷达、张炯三个人来看《骚土》,看是不是要禁。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很严肃的书。我当时就写了一个审读报告。我说这本书不但不能禁,而且还是近期来比较有特色、比较厚重的农村题材力作。重读《骚土》,我仍然感到它是当代农村最具力度和最有分量的作品。如果我们把描写农村题材,尤其是描写关中农村题材看成是描写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这本书可以和《白鹿原》接着看。你把《白鹿原》和《骚土》连起来看的话,恐怕把中国20世纪农村的发展演变,包括演变的一些问题,很多事情,都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本书已经过了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再回想农村题材有那些力作的时候,确实很少有什么作品能够把《骚土》代替。它确实是一部不可代替的著作。你找不出一部作品把农村的十年“文革”写得这样生动、深入,这么样的真实。从作品看,整个追求革命的人最后都走向了自己愿望的反面。整个作品你看起来好像是个闹剧,看到最后,这个作品是以闹剧的形式在上演着一个悲剧。我觉着,它的认识价值,批判价值,艺术价值,也都全部在这儿。我还有个感想,关于老村,这个名字就值得研究。这个名字至少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表明了他的出身,村夫的出身;同时也是他的态度,进入文坛,他是以一个村夫的姿态进入,而且也一直保持村夫这么一个姿态。村夫的姿态也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乡土的农家的这样一个子弟,还有一个他就是民间的,一个状态,民间的情绪,民间的视角,民间的立场。这两点在老村的整个创作中应该说贯彻的都比较彻底。这种既乡土又民间的姿态,可能是当下文坛中,保持得最彻底、最纯粹的一个。从他的写作,从他的整个文学道路,包括他出书,都是以民间运作的方式进行的。包括他的几次作品座谈会,都不是什么正经的什么文学界、什么文坛、什么什么机构进行的。你这么一想,他把他的整个姿态是贯彻始终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从那一版《骚土》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他自己的追求,都贯穿着一个超越,这很不容易。今天,现在再谈《骚土》谈老村的时候,老村已经表现出这么比较独特的姿态,我希望他能将这种姿态和势头保持下去。

  

   历史学家雷颐:我是搞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我的阅读已经完全异化了,不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来阅读的。而是从中找一种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研究、言说的这么一种阅读,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这有可能是一种非常外行的阅读,但对于我的专业来说养成了一种习惯。对于老村我是从他的《人外人》座谈会上了解的,读了《人外人》才认识他。开始《人外人》座谈会邀请我参加,我是拒绝的。组织会议的冯晓哲说,你先读作品再说。看了作品,我犹如被雷击电打一般,这是近些年来我所读到的作品里可以说是最好的。现在这种小说也有人能写,现在我碰到读书人,我还是说《人外人》这部小说特别好。噢,原来老村是这种类型的作家,和我从前的那种偏见完全不同。所以老村这次给我打电话,说《骚土》出来了,我也特别愿意拜读。我一读,确实感到是非常厚重的一本小说。他从1966年开始,叙述了一个很封闭的农村几十年的经历,到唐山地震,一声雷送走长夜,实际上也意味着“文革”的结束。这种封闭的地区,按道理这种政治对他的冲击,应该说千百年来有些东西应该是不变的,但是“文革”对这样一个小村子有这样的冲击,那么说“文革”本身贯彻到农村最基层的这种政治动员,政治运动,他通过一些很细节的小事反映出来这些政治的大事件。过去我们写文革的记录和言说,大多是城市,写知识分子的,老干部的,工人的,很少有写农村的,因为它太广大,太普通了。关于城市和知识分子的文革命运,都有详尽的叙述,很多人误以为,在“文革”中农村是最好的,一些人大概不了解农村,那么,他的这部小说,可以说填补了当代关于农村在“文革”期间生存状况的一个空白。老村这部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种说法。老村来源于农村,所以他最有资格做这件事。

  

   学者丁东:我觉着老村这人是一个很本份、很执著的人,昆德拉有一个作品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家里属于轻型的比较多,他是正相反,他是属于沉重型的。读这个书,感受我可以接着雷颐的说,我也去过农村,插过队,在农村当过一两年的工作组。我见的那个工作组组长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我是完全能够从作品中的季工作组身上完全吻合。我在农村读书的时候,读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柳青的《创业史》。那些作家在写作技巧上某些方面也许比老村有长处,热闹、生动,就是说有那种诗意的东西,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和农村的真实感受来说,就对不上了,他们是用阶级斗争理论来改造农村,他们的结论是很成功的。但是老村这个书里,我的感觉,老村这个书是合拍的,那两个是不合拍的。那两个是某一种理想的东西,它把一个作家的主观理想的结论外加于农村的现实。但是对农村的基本的判断,我觉着不如老村的可靠和真实。老村这本书是农村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感受。我现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不但“文革”这一套政治对于农村是一个外加的强加的政治,对于农民只会带来伤害,不会给农民带来什么幸福。扩而言之再往前,从1949年到1966年,这一套改造农村的政治模式,对我们农村到底是正面的东西还是负面的东西。我觉着,《骚土》都给我们一个很深的思考。他讲的是大量的故事,老村他人本份就在那儿,他这个书是一个压缩饼干,这里面人物特别多情节特别多。要是照现在这些比较聪明的作家,拿着他这些情节十本书也写出来了。

  

   北京大学教授姚仁杰:前面都是搞文学或搞社会学的,但我又是一个热衷于阅读的一个读者。我首先最早认识老村的书,还没认识他人,是他的第一本《骚土》。就是删掉了几万字的那个版本。我是在北大的一个书店买到。后来认识老村是因为他的《人外人》。《人外人》我也是很欣赏的。我这次得到山西这本书大为吃惊,两个事情,一个是老村居然有这样一个韧劲儿,十年前你不是删掉我的书了吗?我就是坚持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并且还将多写了一个下卷,出了出来。写出来以后他自己说的,敢顶着上天的雷鸣,随便你怎么打压,就这样了。我谈谈我重新阅读《骚土》的感受。刚才丁东说了,过去我们被欺骗,中国农村莺歌燕舞,我们被欺骗,被什么欺骗?被《金光大道》啊,被《艳阳天》啊欺骗了,觉得中国1949年以后,农民已经上了天堂了。看了老村的书我感觉很沉重,应该说对农民,我们的八亿同胞,这半个世纪的革命是对不起他们的。而对不起就在于经过半个多世纪所谓的革命,农村仍然这样贫穷,这样愚昧,这样可怜,这样受压,这样没有人的活法。我觉得老村写的渭北的农村是可信的,因为我曾经做过20年的右派,在农村生活过,我接触过中国的底层。我觉得中国底层在老村的书里有比较贴近实际的反映。这个就有助于我们真正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的农村。所以看到《骚土》,一点不会引起人们的邪念,不是有些评论家说的,是本诲淫诲盗的书。而是感到沉重。感到我们农民姐妹的悲哀,同情。这是一部农民的苦难史。它好就好在,我觉得不要多的评论,就一个字:真。或者读了这本书可以比较真实的了解当时农村的面貌,农民的贫困状态,农民的感情思想,他们追求的东西。所以我很感激作者老村送了我这么好的一本书,感激出版社,敢于出这么好的一本书,这么一本说真话的书。

  

   李建军:我是最早读到这本书的读者之一。这本书从修辞效果和叙述方式,不是你一口气就能读完的一本书。但这本书确实吸引住了我,很多地方打动了我,不止一次地打动了我。我想老村这本书打动我,就在于他写什么呢?就写了我们的道德体系、我们生存的价值支柱被拿走被破坏以后,那种混乱的生活的情景,一种生活状态,那种背天道和反人道的生活状态,那种无奈和悲凉,那种完全缺乏尊严的生活状况。我觉得老村写了我们在那个封闭的死寂的,缺乏活力的缺乏尊严的那种生活状况。老村呢,用我们陕西话讲是个人,非常好的一个人,朴实、孩子一样的率真,我喜欢这种人,甚至爱这种人,他有什么话他都给你讲出来,有些反应跟孩子一样。他要喜欢的东西你说不好他会跟你急,但急过去以后你跟他讲你那样急不对,他马上听你的意见,非常可爱的人。我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聪明人,不缺乏那种灵得浑身都响的人,但缺乏干干净净的人,缺乏可爱的人。老村是一个可爱的人,可爱的人身上有孩子气。老村又是一个很诡道的人,我说的诡道是一种智慧。这个小说里面充满了智慧。我经常看的时候,你压抑着要去叹息,甚至要去流泪,很多时候你又会会心地去笑。他对那种,我刚才说的,把我们的道德水准降低,把我们的尊严剥夺,把我们的生活基础拿掉的那种力量,他反讽的时候不动声色,但是,他真是这种,致命的一击啊!这里面有很多很多。老村我觉得他是一个承担了很多责任的,具有极强的道义感的作家。因为我读《人外人》,读他的其他几本小说,我发现他,人也是一个很痛苦的一个作家。在这本书里,他屡屡借著书人,或中间的某一些能够作为作者代言人的人,讲出了一些可以理解老村写这本书的心思的那么一些话,他这里面一个读书人就讲,“在此骚土上,读书害人,不读也害人,要做人清干,真是左右为难,不知所从啊。”中间,他又讲,当一个作家,“不呕出几升血来,否则,这文人做得有什么意思。”所以我想,老村在这本书里和他以往的写作一样,他试图穿透被严包密裹的历史的假象,试图通过文字来真实地展示中国人曾经怎么生活,以及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相比,有多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很多著名作家逃避在一个所谓的想像里面去,像莫言、贾平凹,根本就没有事实感,所谓的事实感就是历史的真实感,生活的现实感,莫言贾平凹说当代文学缺什么?缺想像。我说错了。想像固然重要,但我们缺的是最基本的面对现实的勇气。缺乏真实感,缺乏批评精神。想像也有两种想像,一种是消极想像,一种是积极想像。积极的想像就是依据事实的想像,而消极的想像就是妄想。就是混乱的想像,空洞的想像。所以我们现在的写作陷入了一种,尤其小说写作陷入了一种叙事的道德的多重的危机之中。按照马其亚若德的话来讲,所谓文学,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是把人往上提升,驱逐黑暗而迎来光明,照亮人类的心灵,使我们变得高尚,优雅,有教养。所以我们时代的很多写作他不是,他是使人变得更肮脏,更无耻,更没有尊严感,所以必须向外转,向底层转,看看中国那些最底层的农民,那些无助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所以,我读老村的这本书,我感觉到他在一个基本面上维持住了一个文学应该具有的那种东西,一些基本的东西。老村这个小说,我也说说他的语言文体的问题,概括说来它很土,同时有些地方又非常雅,而且雅得是很多现在当代作家不可能达到的那种雅。他对元代的,对古典的诗词曲赋有非常高的造诣和修养,这个功力就是我们现在很多,80年代的很多获得巨大声望的那些作家所不具备的,因为他们没受过很好的大学教育。在老村这里面,有些地方的对话,自己写的诗,一些小词,非常的雅,而且注的音非常的准确,很多这样的地方。我读《骚土》的时候,很多地方用普通话、常用的汉语言语词,可能就没有那种效果。但是用陕西方言土语来表达就特别有滋味。但是怎么能够让非陕西的关中的读者一读就能够感受到他语言的韵味,这恐怕就要做一些补充性的工作,加一些注释。就老村方言,我讲,现在读到的陕西那么多,包括整个西部的作家的作品,没有谁,对待方言能够发掘、运用、丰富到如此程度。没有一个人比得过他,这个判断我敢负这个责任。但是,如何让他在作品中能够体现得更好一些,对于老村方言土语的运用,我觉得还应该给更高的评价。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里面还体现着另一种话语对话语的关系。他就是用边缘话语对抗中心话语,用民间话语对抗权力话语,我觉得他使得我们的话语构成赋予它一种更深刻的意义。

  

   评论家阎纲:老村是一位有真情实感的人,我这几天在阅读过程中,弄得我欲罢不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完全读完。我首先对老村这个人有特殊的一种感情,他呢,是个怪人,怪人呢怪到他是要告别农村,但是他是跪在这个土地上来告别的。他要写“文革”,但他又用很古老的文字,很古老的小说形体、叙述方法来写。他熟悉当代的语言,他对古诗词非常精通,文字的功力很到家,文字很精炼,很精粹,很会叙事,另外他用的是章回体小说,光文字语言这一块,他要有多少积累,再一个,他是一个独立的写作者,独立的作家,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他就牢牢地站在这片黄土地上,面对着一个庞大的敌人,他的对立面是几千年竖立起来的东西。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作家,也是这个地方人,他是写苦难,写愚昧,写受骗,写麻木,写剥夺,但是他又采取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来写,把他的愤怒,忧国伤时的愤怒深深地藏在心里,这个情况都值得我们注意,何况他又是我们的家乡人,所以我对这个人有好感,也对他感兴趣。这个作品读以前有亲切感,读的过程更有亲切感。刚才和同志们的发言看法是一致的,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有眼力的。看着书,一边读一边看着插图,我说一句我非常喜欢里面的插图。我觉得插图和小说简直是水乳交融。我不知道这个作者是哪里的作者。厚重的,黄土地啊,风尘仆仆的,黄土拿在手里经不起风吹,但是它集合在一块很厚重。皇天厚土。黄土地黄土地,黄土地的性格,黄土地的笔法,黄土地的泥人,这里面几乎每一个插图我都非常喜爱。我说不出来我为何喜爱,但他确实打动人。再呢,就是这本小说确实不错,它有很多潜台词,很多幽默感,很多深沉的东西。但是又觉着很多东西非常轻快的,调侃的,来点幽默的,来点幻想的,来点神怪的,这些都有。他把他的长处都运用了,而且运用得这么好,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它有文本的价值,现在还有谁写章回小说写得这么成功呢?但是,我觉得章回小说确实它局限性很大,他毕竟用章回体小说写成功了。我希望,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我希望这是最后的章回体。看看这个寓言怎么样。很难的东西拿在他手里搞成功了,这也是他的奇特之处。他要告别农村,告别他是一种反叛,反叛式的告别,他是跪在黄土地上,给他的农民父老兄弟们磕头,这里面的感情也很深沉。尽管他采取嘻笑怒骂的态度,我就觉着这可以用四个字:气急而谑。生气生急了,言字旁的那个谑。用笑的方法进行批判,某种方法上,这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种批判。比那种哭哭泣泣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要深沉一些。另外,讲的就是他的语言的运用和文体方面,叙述方面,既然他用章回体,他就有他的一个坐标,恐怕就是《红楼梦》,包括《金瓶梅》。我觉得,他有些地方达到了,有些地方他没有达到。最后简单地说,老村炼字非常之好,炼意方面差那么一点,这主要还是结构主义的东西,你缺乏一种大的东西,像《红楼梦》那么一种大的境界。你写了那么多鲁迅笔下的人物,到现在应该更进一步了,更深刻的东西。我觉着老村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能耐,有这个本事,又有这个怪癖,写小说。因为他是一个战士,一个独立的战士,孤独的战士,他还要写小说,那么,我就寄希望他将来,比这个写得更好一些。

  

   《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我觉得《骚土》实际是它是厚土的,因为它是生活的,它是乡土的,它是时代的,给生活给乡土给时代做了个真实的艺术的记录,厚土。它还是另外一种后土,皇天后土的后土,因为它是民族的,它是灵魂的,它是文化的,这本书虽然没有全部看完,我已经感受这本书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我们衣食父母,我们农民啊,灵魂啊,我们的精神状态。五千年文明史到了这个时候,留下这个东西,这很可贵的。所以叫这个名字《骚土》,我自觉,它还是两个意义上的厚土,生活的厚土。

  

   社会学家周孝正:我是搞社会学的。我说从社会学角度,我说这本书(拿起《骚土》),这本书充满激情,因为今天我在人大(中国人民大学)讲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对文学我是外行,我只能从社会学说。看了这个书我跟您是有共鸣的。因为社会学跟新闻学的差别,新闻学研究尘埃乍起,尘埃落定归历史,充分沉淀了的事实归历史,社会学是研究昨天的事,跟您这书研究的一模一样。像你写的《骚土》这样的书,它是净化灵魂的。继承民间的信仰系统,人文的关怀,以人为本,我觉得像《骚土》这样的好书,确实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宗教的国家。汉族又是一个淡于宗教的民族,所以北京大学的老校长蔡元培说得好,用美育代替宗教。中国很大的人文教育系统,用文学艺术来替代,所以这种书就是对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贡献。所以像这种有分量的真正的文学,它实际就是属于民间信仰系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来说是一个尖端的问题,尖锐的问题。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有良心的强者,因为你(老村)现在肯定进了北京了,你也算强者了,你也不是天高皇帝远了。但是这本书你一看,他有良知。这是现在中国最最缺乏的。所以,从我们所谓的社会学角度说,这本书非常好。

   老村作品《骚土》座谈会于2004年4月12日召开。座谈会上,批评家和专家学者们对《骚土》一书尽管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个方面竟取得一直的结论:《骚土》不会像眼下的许多作品那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遗忘而逐渐消失。《骚土》会因时间的淘洗,愈发显示出其真正价值。

  

   评论家雷达:近年,每当看到莫言的《檀香刑》和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这些作品,我都想到《骚土》。因为《骚土》很早就跨出了这一步。老村真把咱西北的味儿写出来了。所以我说,现在咱们文坛上讲,关于本土化的一些追求,我觉得老村很早就有这个东西。而且是一种自觉的追求。尤其是在今天,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好的章回小说能够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所以《骚土》你今天看着,你不会觉得已经过时了。因为我们很多东西都速朽了,但是《骚土》看上去还是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还是那种原汁原味,为什么?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很多东西它很快就过去了,就是因为他写出了一种最根本的生存状态。他充满了一种苦难的意识。他写出了西部农民之魂,有一种特别的苍凉的美感。我看这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是一部力作。老村对民间资源的运用,本土化的写作,他是一个先行者。尤其是西部的那种原始的乡村情调,再不写就写不出来了。

  

   评论家白烨:我对《骚土》的喜欢,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1994年年底的时候,新闻出版署要我和雷达、张炯三个人来看《骚土》,看是不是要禁。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很严肃的书。我当时就写了一个审读报告。我说这本书不但不能禁,而且还是近期来比较有特色、比较厚重的农村题材力作。重读《骚土》,我仍然感到它是当代农村最具力度和最有分量的作品。如果我们把描写农村题材,尤其是描写关中农村题材看成是描写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这本书可以和《白鹿原》接着看。你把《白鹿原》和《骚土》连起来看的话,恐怕把中国20世纪农村的发展演变,包括演变的一些问题,很多事情,都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本书已经过了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再回想农村题材有那些力作的时候,确实很少有什么作品能够把《骚土》代替。它确实是一部不可代替的著作。你找不出一部作品把农村的十年“文革”写得这样生动、深入,这么样的真实。从作品看,整个追求革命的人最后都走向了自己愿望的反面。整个作品你看起来好像是个闹剧,看到最后,这个作品是以闹剧的形式在上演着一个悲剧。我觉着,它的认识价值,批判价值,艺术价值,也都全部在这儿。我还有个感想,关于老村,这个名字就值得研究。这个名字至少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表明了他的出身,村夫的出身;同时也是他的态度,进入文坛,他是以一个村夫的姿态进入,而且也一直保持村夫这么一个姿态。村夫的姿态也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乡土的农家的这样一个子弟,还有一个他就是民间的,一个状态,民间的情绪,民间的视角,民间的立场。这两点在老村的整个创作中应该说贯彻的都比较彻底。这种既乡土又民间的姿态,可能是当下文坛中,保持得最彻底、最纯粹的一个。从他的写作,从他的整个文学道路,包括他出书,都是以民间运作的方式进行的。包括他的几次作品座谈会,都不是什么正经的什么文学界、什么文坛、什么什么机构进行的。你这么一想,他把他的整个姿态是贯彻始终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从那一版《骚土》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他自己的追求,都贯穿着一个超越,这很不容易。今天,现在再谈《骚土》谈老村的时候,老村已经表现出这么比较独特的姿态,我希望他能将这种姿态和势头保持下去。

  

   历史学家雷颐:我是搞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我的阅读已经完全异化了,不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来阅读的。而是从中找一种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研究、言说的这么一种阅读,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这有可能是一种非常外行的阅读,但对于我的专业来说养成了一种习惯。对于老村我是从他的《人外人》座谈会上了解的,读了《人外人》才认识他。开始《人外人》座谈会邀请我参加,我是拒绝的。组织会议的冯晓哲说,你先读作品再说。看了作品,我犹如被雷击电打一般,这是近些年来我所读到的作品里可以说是最好的。现在这种小说也有人能写,现在我碰到读书人,我还是说《人外人》这部小说特别好。噢,原来老村是这种类型的作家,和我从前的那种偏见完全不同。所以老村这次给我打电话,说《骚土》出来了,我也特别愿意拜读。我一读,确实感到是非常厚重的一本小说。他从1966年开始,叙述了一个很封闭的农村几十年的经历,到唐山地震,一声雷送走长夜,实际上也意味着“文革”的结束。这种封闭的地区,按道理这种政治对他的冲击,应该说千百年来有些东西应该是不变的,但是“文革”对这样一个小村子有这样的冲击,那么说“文革”本身贯彻到农村最基层的这种政治动员,政治运动,他通过一些很细节的小事反映出来这些政治的大事件。过去我们写文革的记录和言说,大多是城市,写知识分子的,老干部的,工人的,很少有写农村的,因为它太广大,太普通了。关于城市和知识分子的文革命运,都有详尽的叙述,很多人误以为,在“文革”中农村是最好的,一些人大概不了解农村,那么,他的这部小说,可以说填补了当代关于农村在“文革”期间生存状况的一个空白。老村这部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种说法。老村来源于农村,所以他最有资格做这件事。

  

   学者丁东:我觉着老村这人是一个很本份、很执著的人,昆德拉有一个作品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作家里属于轻型的比较多,他是正相反,他是属于沉重型的。读这个书,感受我可以接着雷颐的说,我也去过农村,插过队,在农村当过一两年的工作组。我见的那个工作组组长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我是完全能够从作品中的季工作组身上完全吻合。我在农村读书的时候,读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柳青的《创业史》。那些作家在写作技巧上某些方面也许比老村有长处,热闹、生动,就是说有那种诗意的东西,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和农村的真实感受来说,就对不上了,他们是用阶级斗争理论来改造农村,他们的结论是很成功的。但是老村这个书里,我的感觉,老村这个书是合拍的,那两个是不合拍的。那两个是某一种理想的东西,它把一个作家的主观理想的结论外加于农村的现实。但是对农村的基本的判断,我觉着不如老村的可靠和真实。老村这本书是农村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感受。我现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不但“文革”这一套政治对于农村是一个外加的强加的政治,对于农民只会带来伤害,不会给农民带来什么幸福。扩而言之再往前,从1949年到1966年,这一套改造农村的政治模式,对我们农村到底是正面的东西还是负面的东西。我觉着,《骚土》都给我们一个很深的思考。他讲的是大量的故事,老村他人本份就在那儿,他这个书是一个压缩饼干,这里面人物特别多情节特别多。要是照现在这些比较聪明的作家,拿着他这些情节十本书也写出来了。

  

   北京大学教授姚仁杰:前面都是搞文学或搞社会学的,但我又是一个热衷于阅读的一个读者。我首先最早认识老村的书,还没认识他人,是他的第一本《骚土》。就是删掉了几万字的那个版本。我是在北大的一个书店买到。后来认识老村是因为他的《人外人》。《人外人》我也是很欣赏的。我这次得到山西这本书大为吃惊,两个事情,一个是老村居然有这样一个韧劲儿,十年前你不是删掉我的书了吗?我就是坚持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并且还将多写了一个下卷,出了出来。写出来以后他自己说的,敢顶着上天的雷鸣,随便你怎么打压,就这样了。我谈谈我重新阅读《骚土》的感受。刚才丁东说了,过去我们被欺骗,中国农村莺歌燕舞,我们被欺骗,被什么欺骗?被《金光大道》啊,被《艳阳天》啊欺骗了,觉得中国1949年以后,农民已经上了天堂了。看了老村的书我感觉很沉重,应该说对农民,我们的八亿同胞,这半个世纪的革命是对不起他们的。而对不起就在于经过半个多世纪所谓的革命,农村仍然这样贫穷,这样愚昧,这样可怜,这样受压,这样没有人的活法。我觉得老村写的渭北的农村是可信的,因为我曾经做过20年的右派,在农村生活过,我接触过中国的底层。我觉得中国底层在老村的书里有比较贴近实际的反映。这个就有助于我们真正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的农村。所以看到《骚土》,一点不会引起人们的邪念,不是有些评论家说的,是本诲淫诲盗的书。而是感到沉重。感到我们农民姐妹的悲哀,同情。这是一部农民的苦难史。它好就好在,我觉得不要多的评论,就一个字:真。或者读了这本书可以比较真实的了解当时农村的面貌,农民的贫困状态,农民的感情思想,他们追求的东西。所以我很感激作者老村送了我这么好的一本书,感激出版社,敢于出这么好的一本书,这么一本说真话的书。

  

   李建军:我是最早读到这本书的读者之一。这本书从修辞效果和叙述方式,不是你一口气就能读完的一本书。但这本书确实吸引住了我,很多地方打动了我,不止一次地打动了我。我想老村这本书打动我,就在于他写什么呢?就写了我们的道德体系、我们生存的价值支柱被拿走被破坏以后,那种混乱的生活的情景,一种生活状态,那种背天道和反人道的生活状态,那种无奈和悲凉,那种完全缺乏尊严的生活状况。我觉得老村写了我们在那个封闭的死寂的,缺乏活力的缺乏尊严的那种生活状况。老村呢,用我们陕西话讲是个人,非常好的一个人,朴实、孩子一样的率真,我喜欢这种人,甚至爱这种人,他有什么话他都给你讲出来,有些反应跟孩子一样。他要喜欢的东西你说不好他会跟你急,但急过去以后你跟他讲你那样急不对,他马上听你的意见,非常可爱的人。我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聪明人,不缺乏那种灵得浑身都响的人,但缺乏干干净净的人,缺乏可爱的人。老村是一个可爱的人,可爱的人身上有孩子气。老村又是一个很诡道的人,我说的诡道是一种智慧。这个小说里面充满了智慧。我经常看的时候,你压抑着要去叹息,甚至要去流泪,很多时候你又会会心地去笑。他对那种,我刚才说的,把我们的道德水准降低,把我们的尊严剥夺,把我们的生活基础拿掉的那种力量,他反讽的时候不动声色,但是,他真是这种,致命的一击啊!这里面有很多很多。老村我觉得他是一个承担了很多责任的,具有极强的道义感的作家。因为我读《人外人》,读他的其他几本小说,我发现他,人也是一个很痛苦的一个作家。在这本书里,他屡屡借著书人,或中间的某一些能够作为作者代言人的人,讲出了一些可以理解老村写这本书的心思的那么一些话,他这里面一个读书人就讲,“在此骚土上,读书害人,不读也害人,要做人清干,真是左右为难,不知所从啊。”中间,他又讲,当一个作家,“不呕出几升血来,否则,这文人做得有什么意思。”所以我想,老村在这本书里和他以往的写作一样,他试图穿透被严包密裹的历史的假象,试图通过文字来真实地展示中国人曾经怎么生活,以及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相比,有多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很多著名作家逃避在一个所谓的想像里面去,像莫言、贾平凹,根本就没有事实感,所谓的事实感就是历史的真实感,生活的现实感,莫言贾平凹说当代文学缺什么?缺想像。我说错了。想像固然重要,但我们缺的是最基本的面对现实的勇气。缺乏真实感,缺乏批评精神。想像也有两种想像,一种是消极想像,一种是积极想像。积极的想像就是依据事实的想像,而消极的想像就是妄想。就是混乱的想像,空洞的想像。所以我们现在的写作陷入了一种,尤其小说写作陷入了一种叙事的道德的多重的危机之中。按照马其亚若德的话来讲,所谓文学,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是把人往上提升,驱逐黑暗而迎来光明,照亮人类的心灵,使我们变得高尚,优雅,有教养。所以我们时代的很多写作他不是,他是使人变得更肮脏,更无耻,更没有尊严感,所以必须向外转,向底层转,看看中国那些最底层的农民,那些无助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所以,我读老村的这本书,我感觉到他在一个基本面上维持住了一个文学应该具有的那种东西,一些基本的东西。老村这个小说,我也说说他的语言文体的问题,概括说来它很土,同时有些地方又非常雅,而且雅得是很多现在当代作家不可能达到的那种雅。他对元代的,对古典的诗词曲赋有非常高的造诣和修养,这个功力就是我们现在很多,80年代的很多获得巨大声望的那些作家所不具备的,因为他们没受过很好的大学教育。在老村这里面,有些地方的对话,自己写的诗,一些小词,非常的雅,而且注的音非常的准确,很多这样的地方。我读《骚土》的时候,很多地方用普通话、常用的汉语言语词,可能就没有那种效果。但是用陕西方言土语来表达就特别有滋味。但是怎么能够让非陕西的关中的读者一读就能够感受到他语言的韵味,这恐怕就要做一些补充性的工作,加一些注释。就老村方言,我讲,现在读到的陕西那么多,包括整个西部的作家的作品,没有谁,对待方言能够发掘、运用、丰富到如此程度。没有一个人比得过他,这个判断我敢负这个责任。但是,如何让他在作品中能够体现得更好一些,对于老村方言土语的运用,我觉得还应该给更高的评价。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里面还体现着另一种话语对话语的关系。他就是用边缘话语对抗中心话语,用民间话语对抗权力话语,我觉得他使得我们的话语构成赋予它一种更深刻的意义。

  

   评论家阎纲:老村是一位有真情实感的人,我这几天在阅读过程中,弄得我欲罢不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完全读完。我首先对老村这个人有特殊的一种感情,他呢,是个怪人,怪人呢怪到他是要告别农村,但是他是跪在这个土地上来告别的。他要写“文革”,但他又用很古老的文字,很古老的小说形体、叙述方法来写。他熟悉当代的语言,他对古诗词非常精通,文字的功力很到家,文字很精炼,很精粹,很会叙事,另外他用的是章回体小说,光文字语言这一块,他要有多少积累,再一个,他是一个独立的写作者,独立的作家,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他就牢牢地站在这片黄土地上,面对着一个庞大的敌人,他的对立面是几千年竖立起来的东西。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作家,也是这个地方人,他是写苦难,写愚昧,写受骗,写麻木,写剥夺,但是他又采取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来写,把他的愤怒,忧国伤时的愤怒深深地藏在心里,这个情况都值得我们注意,何况他又是我们的家乡人,所以我对这个人有好感,也对他感兴趣。这个作品读以前有亲切感,读的过程更有亲切感。刚才和同志们的发言看法是一致的,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有眼力的。看着书,一边读一边看着插图,我说一句我非常喜欢里面的插图。我觉得插图和小说简直是水乳交融。我不知道这个作者是哪里的作者。厚重的,黄土地啊,风尘仆仆的,黄土拿在手里经不起风吹,但是它集合在一块很厚重。皇天厚土。黄土地黄土地,黄土地的性格,黄土地的笔法,黄土地的泥人,这里面几乎每一个插图我都非常喜爱。我说不出来我为何喜爱,但他确实打动人。再呢,就是这本小说确实不错,它有很多潜台词,很多幽默感,很多深沉的东西。但是又觉着很多东西非常轻快的,调侃的,来点幽默的,来点幻想的,来点神怪的,这些都有。他把他的长处都运用了,而且运用得这么好,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它有文本的价值,现在还有谁写章回小说写得这么成功呢?但是,我觉得章回小说确实它局限性很大,他毕竟用章回体小说写成功了。我希望,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我希望这是最后的章回体。看看这个寓言怎么样。很难的东西拿在他手里搞成功了,这也是他的奇特之处。他要告别农村,告别他是一种反叛,反叛式的告别,他是跪在黄土地上,给他的农民父老兄弟们磕头,这里面的感情也很深沉。尽管他采取嘻笑怒骂的态度,我就觉着这可以用四个字:气急而谑。生气生急了,言字旁的那个谑。用笑的方法进行批判,某种方法上,这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种批判。比那种哭哭泣泣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要深沉一些。另外,讲的就是他的语言的运用和文体方面,叙述方面,既然他用章回体,他就有他的一个坐标,恐怕就是《红楼梦》,包括《金瓶梅》。我觉得,他有些地方达到了,有些地方他没有达到。最后简单地说,老村炼字非常之好,炼意方面差那么一点,这主要还是结构主义的东西,你缺乏一种大的东西,像《红楼梦》那么一种大的境界。你写了那么多鲁迅笔下的人物,到现在应该更进一步了,更深刻的东西。我觉着老村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能耐,有这个本事,又有这个怪癖,写小说。因为他是一个战士,一个独立的战士,孤独的战士,他还要写小说,那么,我就寄希望他将来,比这个写得更好一些。

  

   《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我觉得《骚土》实际是它是厚土的,因为它是生活的,它是乡土的,它是时代的,给生活给乡土给时代做了个真实的艺术的记录,厚土。它还是另外一种后土,皇天后土的后土,因为它是民族的,它是灵魂的,它是文化的,这本书虽然没有全部看完,我已经感受这本书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我们衣食父母,我们农民啊,灵魂啊,我们的精神状态。五千年文明史到了这个时候,留下这个东西,这很可贵的。所以叫这个名字《骚土》,我自觉,它还是两个意义上的厚土,生活的厚土。

  

   社会学家周孝正:我是搞社会学的。我说从社会学角度,我说这本书(拿起《骚土》),这本书充满激情,因为今天我在人大(中国人民大学)讲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对文学我是外行,我只能从社会学说。看了这个书我跟您是有共鸣的。因为社会学跟新闻学的差别,新闻学研究尘埃乍起,尘埃落定归历史,充分沉淀了的事实归历史,社会学是研究昨天的事,跟您这书研究的一模一样。像你写的《骚土》这样的书,它是净化灵魂的。继承民间的信仰系统,人文的关怀,以人为本,我觉得像《骚土》这样的好书,确实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宗教的国家。汉族又是一个淡于宗教的民族,所以北京大学的老校长蔡元培说得好,用美育代替宗教。中国很大的人文教育系统,用文学艺术来替代,所以这种书就是对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贡献。所以像这种有分量的真正的文学,它实际就是属于民间信仰系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来说是一个尖端的问题,尖锐的问题。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有良心的强者,因为你(老村)现在肯定进了北京了,你也算强者了,你也不是天高皇帝远了。但是这本书你一看,他有良知。这是现在中国最最缺乏的。所以,从我们所谓的社会学角度说,这本书非常好。


相关内容

  • 座谈会纪要
  • 座谈会纪要 (一)座谈会纪要的概念及特点 座谈会纪要是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记录某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在报刊上.座谈会纪要要求内容是符合座谈会宗旨的,按照座谈会的议程.文件.发言情况和成果整理成文,是会议精神的再现,具有议论文的特点. (二)座谈会纪要的分类及作用 座谈会纪要根据座谈 ...

  • 会议记录写法
  •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基本情况.会议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地反映会议精神,以便与会者统一认识,会后全面如实地进行传达组织落实开展工作的依据. ...

  • 会议纪要的规范格式和写作要求
  •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和传达会议基本情况或主要精神、议定事项等内容的规定性公文。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及议定的事项,经过摘要整理的、需要贯彻执行或公布于报刊的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文件。   会议纪要根据适用范围、内容和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办公会议纪要 ...

  • 做好会议服务纪要
  • 【概念解说】 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会议纪要不同于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适用。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从应用写作和文字处理的角度来探析,二者截然不同。会议纪要是一种法定的公务文书,其撰写与制作属于应用写作和公文处理的范 ...

  • 会议纪要的规范格式和写法要求
  •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和传达会议基本情况或主要精神、议定事项等内容的规定性公文。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及议定的事项,经过摘要整理的、需要贯彻执行或公布于报刊的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文件。   会议纪要根据适用范围、内容和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办公会议纪要 ...

  • 会议纪要的概念及写法
  •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基本情况.会议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地反映会议精神,以便与会者统一认识,会后全面如实地进行传达组织落实开展工作的依据. ...

  • 会议纪要的格式与范文
  • 会议纪要-格式与范文 如何写会议纪要 -.概述 (一)含义.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二)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 ...

  • 无讼阅读|刑事审判中法院对纪要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观点研究
  • 文/陆大伟 江苏文通律师事务所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供稿 [摘要] 在刑事审判中,在法律.司法解释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很多情况下需要运到诸如纪要"."意见"等文件(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性文件)来明确犯罪构成要件,该类文件,并不属于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于司法解释性 ...

  • 会议纪要的书写格式
  •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1.标题有三种方式: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也可简化为机关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xx组织部部长办公会议纪要>;三是正副标题相结合,如< ...

  • 会议纪要的概念.特点.种类以及书写格式和注意事项
  •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产生于会议后期或者会后,属纪实性公文.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情况.会议记录和各种会议材料,经过综合整理而形成的概括性强.凝炼度高的文件,具有情况通报.执行依据等作用.任何类型的会议都可印发纪要,尚待决议的或者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以写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