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课稿

听王小芳老师的《长城》有感

樊青苗

前年冬天,在东关南街小学,有幸听到王老师讲《老人与海鸥》,扎实细腻的语言训练,激情四射的课堂语言,使我深受感染;今年秋天,又有幸和王老师在一个学校共教四年级语文,她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执着和认真,更让我倍受感动。

《长城》是一篇传统课文,语言精炼、感情内敛,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中华儿女对这一世界奇迹、民族象征的自豪之情。

整节课,王老师抓住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句,不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感受句中的“智慧和血汗”两个词语的内涵。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节课上,我边听边观察边思考,发现王老师的《长城》一课,与众不同,极富特点。

首先,我认为王老师的这个切入点找的十分精妙,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思考感悟的热情,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看,她的这一设想也确实符合学生的实情,证实了她的这一思路,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认真研究学生学情的结果。

其次,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各段感受“智慧与血汗”时,王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感受“比照”写法的作用,并不断抓住文中一些数字说

明的语句,指导学生采用比照的写法把它形象化,使得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了“比照”这种方法,并学会及时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这一做法说明,王老师在备课时并不是孤立的备这一课,而是自觉地联系了单元特点、单元重点,训练要点在备,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的落入了每一课的教学之中。

第三,王老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她所展示给学生的图片也罢,文字也罢,都不是为用多媒体而用,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在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处处显示出她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为上好这四十分钟的一节课,王老师在课下做足了功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使得她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游刃有余。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四,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大量自己搜集来的有关长城的资料,这些资料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长城的认知,弥补了学生由于自身年龄、阅历等等造成的缺憾,使得没有亲身感受过长城雄伟气势、不了解长城乃至中国历史的学生对长城这一停留在语言和图片中的形象变得亲近、立体起来,使得学生对长城——这一民族的象征、中华的骄傲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师引读文章最后作者的赞叹“时,同学们从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当然,也正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扎实,资料的引入特别丰富,导致这一课严重超时,然而,这个现象也给我们全校语文教师提

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教研问题,那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把一项项繁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训练要点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如何合理化地处理和运用教师、学生搜集来的以及教学参考和课后资料袋里提供的大量资料,如何给我们平时略为浅薄的课堂增加容量但又不至于过度臃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使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通过这一次的教研活动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我想说,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来说,能够在工作上遇到一个王老师这样的工作伙伴、良师益友,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处处以这样的老师为榜样,抓住一起工作的大好时机,共同学习研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听王小芳老师的《长城》有感

樊青苗

前年冬天,在东关南街小学,有幸听到王老师讲《老人与海鸥》,扎实细腻的语言训练,激情四射的课堂语言,使我深受感染;今年秋天,又有幸和王老师在一个学校共教四年级语文,她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执着和认真,更让我倍受感动。

《长城》是一篇传统课文,语言精炼、感情内敛,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中华儿女对这一世界奇迹、民族象征的自豪之情。

整节课,王老师抓住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句,不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感受句中的“智慧和血汗”两个词语的内涵。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节课上,我边听边观察边思考,发现王老师的《长城》一课,与众不同,极富特点。

首先,我认为王老师的这个切入点找的十分精妙,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思考感悟的热情,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看,她的这一设想也确实符合学生的实情,证实了她的这一思路,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认真研究学生学情的结果。

其次,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各段感受“智慧与血汗”时,王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感受“比照”写法的作用,并不断抓住文中一些数字说

明的语句,指导学生采用比照的写法把它形象化,使得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了“比照”这种方法,并学会及时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这一做法说明,王老师在备课时并不是孤立的备这一课,而是自觉地联系了单元特点、单元重点,训练要点在备,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的落入了每一课的教学之中。

第三,王老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她所展示给学生的图片也罢,文字也罢,都不是为用多媒体而用,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在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处处显示出她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为上好这四十分钟的一节课,王老师在课下做足了功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使得她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游刃有余。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第四,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大量自己搜集来的有关长城的资料,这些资料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长城的认知,弥补了学生由于自身年龄、阅历等等造成的缺憾,使得没有亲身感受过长城雄伟气势、不了解长城乃至中国历史的学生对长城这一停留在语言和图片中的形象变得亲近、立体起来,使得学生对长城——这一民族的象征、中华的骄傲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师引读文章最后作者的赞叹“时,同学们从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当然,也正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扎实,资料的引入特别丰富,导致这一课严重超时,然而,这个现象也给我们全校语文教师提

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教研问题,那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把一项项繁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训练要点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如何合理化地处理和运用教师、学生搜集来的以及教学参考和课后资料袋里提供的大量资料,如何给我们平时略为浅薄的课堂增加容量但又不至于过度臃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使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通过这一次的教研活动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我想说,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来说,能够在工作上遇到一个王老师这样的工作伙伴、良师益友,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处处以这样的老师为榜样,抓住一起工作的大好时机,共同学习研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相关内容

  • 关于战国长城保护的一些认识
  • [摘 要]战国时期是我国长城第一个大规模修筑期,各国为了战争和防御的需要,不断地修筑长城,长城的军事作用在当时得了充分的发挥.目前我国长城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却面临着日渐湮灭的危险.本文通过对战国几条战国长城的介绍来分析我国长城目前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 ...

  • 探寻榆林长城的文化内涵
  • 探寻榆林长城的文化内涵 □段云飞 二. 榆林长城的修筑特色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国家的象征.她集历史.军事.建筑.地理.经济学于一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工程.如果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山海关是其龙首,嘉峪关是其龙尾,镇北台则是巨龙之心脏.榆林段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人教版长城教学设计(共9篇)
  • 篇一: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俺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

  • "万里长城"不止万里究竟多长
  • "万里长城"不止万里 究竟多长 30年前,我国参加并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随后万里长城便成为我国首批.头名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30年来,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长城图像也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份证背面.但作为我国的一张闪亮名 ...

  •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 ...

  • 长城保护条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76号 <长城保护条例>已经2006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长 城 保 护 条 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长城的保护,规范长城的利用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

  • 长城与历史文化
  • 长城与历史文化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丰碑和见证.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引起了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关注,对长城所孕育的文化也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一.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对于长城,大家都很熟悉.中国历代长城累计长度超过 ...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中景通游卡来到慕田峪长城,有一句古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也应了这句古话游客来到北京都想去长城去看看感觉这样才算没有白来北京人生因此也没有留下遗憾,家中有老人的也会听说一些长城的故事 ,中景通游卡讲述长城的从古到今.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 ...

  • 赞长城演讲稿
  •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我演讲的题目是<长城赞>. 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涵盖的面非常广,把整个文化载体当中丰富的内涵, 通过具体的活动都展现出来,这无疑对增进海峡两岸之间,对中华文化理解,特别是对台湾 年轻人一代弘扬中华文化传统,都很有意义.当前,岛内台独势力非常嚣 ...

  • 山西古长城
  • 宁武县,汉为娄烦县地,置有娄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娄烦关南口,县北阳方口即为娄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为崞县.静乐县地.唐治宁武郡,明朝时无县的建置,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宁化巡检司,十一年改巡检司为宁化守御千户所,隶山西都司.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设三关总兵,驻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