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1

《证据法学》教案(本科)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概述:

证据法学,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或其他法律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即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证据法学的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特有任务所决定的,主要是:

(一)证据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仅是部门诉讼法学的交叉学科,而且还处于法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即它在处于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证据制度研究的交汇点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将哲学的一般原理用于证据法学的研究上,而是要突破一般的哲学规则,建立其特有的诉讼证明规则、证明方法及证明标准。

(二)它是应用法学部门,其生命力存在于诉讼程序之中。作为研究对象的证据制度主要规定在诉讼法之中,证据法学只有不断深入和渗入到诉讼案件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并不断发展自身学科。

(三)证据法学既要研究证据法的法律规则,同时也要研究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认识方法的某些规则。研究证据法学,不仅应具有法律和法学知识,也应具有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因为证据本身有些是社会现象,有些是自然现象。

(四)证据法学既要研究不同诉讼的特有证据制度,也要研究诉讼的共同证据规则和原理。部门诉讼的证据制度可以在各该诉讼法学中加以研究,共同的证据规则和理论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才能深入研究,证据法学使证据制度和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证据的理性高度,使诉讼证明的理论统一起来。

二、教学目的:

我国目前的证据制度还很不完善,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时还有一定的混乱性和盲目性。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规则、证据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及证明制度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证据法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促进证据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将来从事各项法律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课堂择要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审判观摩等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1.按照教学大纲的线索及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并适当运用参考资料,在课堂择要讲授的同时,着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启发式教学替代注入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2. 针对证据法学与三大诉讼法相交叉的特点,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件实例进行法理分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良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为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布置思考题,指导学生积极深入学习教材和其它参考资料,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通过思考和研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方法。

5、积极开展模拟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证据法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锻炼。

第二部分 正文 本课程为48学时,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时间。学分计算为2学分。

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如下:

课程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

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四、本书的编写体系示例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融和研究的方法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四、实证研究的方法

五、分析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掌握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概念;了解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介绍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和我国证据法学体系的特点;了解证据法学的几种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证据法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既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2、证据法学的目的:(1)保证案件事实的查明是首要目标。

(2)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争议点模糊和诉讼拖延。

(3)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防止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权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警察权力的侵犯,

(4)保护某些比查明个案更加重要的社会利益。如证人特权制度。

3、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法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讼证据规则(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运用证据的规则),另一类是非诉讼证据规则(包括各种行政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4、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1)证据力: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2)证明力: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

5、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1)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2)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教学难点:

1、证据和证明的关系;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概念;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思考题:

1、辨析证据、证据力、证明力的概念及三者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

《证据法学》教案(本科)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概述:

证据法学,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或其他法律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即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证据法学的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特有任务所决定的,主要是:

(一)证据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仅是部门诉讼法学的交叉学科,而且还处于法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即它在处于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证据制度研究的交汇点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将哲学的一般原理用于证据法学的研究上,而是要突破一般的哲学规则,建立其特有的诉讼证明规则、证明方法及证明标准。

(二)它是应用法学部门,其生命力存在于诉讼程序之中。作为研究对象的证据制度主要规定在诉讼法之中,证据法学只有不断深入和渗入到诉讼案件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并不断发展自身学科。

(三)证据法学既要研究证据法的法律规则,同时也要研究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认识方法的某些规则。研究证据法学,不仅应具有法律和法学知识,也应具有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因为证据本身有些是社会现象,有些是自然现象。

(四)证据法学既要研究不同诉讼的特有证据制度,也要研究诉讼的共同证据规则和原理。部门诉讼的证据制度可以在各该诉讼法学中加以研究,共同的证据规则和理论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才能深入研究,证据法学使证据制度和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证据的理性高度,使诉讼证明的理论统一起来。

二、教学目的:

我国目前的证据制度还很不完善,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时还有一定的混乱性和盲目性。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规则、证据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及证明制度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证据法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促进证据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将来从事各项法律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课堂择要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审判观摩等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1.按照教学大纲的线索及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并适当运用参考资料,在课堂择要讲授的同时,着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启发式教学替代注入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2. 针对证据法学与三大诉讼法相交叉的特点,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件实例进行法理分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良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为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布置思考题,指导学生积极深入学习教材和其它参考资料,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通过思考和研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方法。

5、积极开展模拟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证据法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锻炼。

第二部分 正文 本课程为48学时,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时间。学分计算为2学分。

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如下:

课程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

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四、本书的编写体系示例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融和研究的方法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四、实证研究的方法

五、分析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掌握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概念;了解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介绍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和我国证据法学体系的特点;了解证据法学的几种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证据法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既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2、证据法学的目的:(1)保证案件事实的查明是首要目标。

(2)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争议点模糊和诉讼拖延。

(3)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防止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权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警察权力的侵犯,

(4)保护某些比查明个案更加重要的社会利益。如证人特权制度。

3、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法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讼证据规则(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运用证据的规则),另一类是非诉讼证据规则(包括各种行政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4、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1)证据力: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2)证明力: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

5、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1)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2)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教学难点:

1、证据和证明的关系;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概念;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思考题:

1、辨析证据、证据力、证明力的概念及三者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关内容

  • 格式四.从正文到后记
  •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浅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这里所称的非法证据, 主要指在刑事诉讼中以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 通常是在取证过 程中侵犯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 违反正当程序而取得的证据. 关于违法收集的证据能否作为 证据使用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争议颇多.然而,随着诉讼文明的发展 ...

  • 文书档案学
  • 试论档案管理在法学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容摘要:文书档案学是一门关于收集.管理与利用的学科,而在我们的法学专业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重要的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对于这些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会贯通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来更好的促进对法学这门专业的学习. 关键词:档案 ...

  •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综述
  • 证人作证制度,以解决立法滞后问题,并呼吁强化对证据规则的基础性研究.六.关于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诉讼法学界,历来主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此学说仍占主流地位.但是,以何家弘.陈瑞华为代表的一些青年诉讼法学家,近来对这一主流学派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诉讼活动不同 ...

  • 电大毕业论文模板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附件:毕业论文格式范本(正稿提倡双面打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名 姓 名: 学 号: 入学时间: 所在分校: 指导教师: 年 月 毕业论文题目 目 录 摘要-------------------------- ...

  •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杂志]专访人大法学院何教授
  •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杂志>专访人大法 学院何教授 1994年4月11日,湖北省荆州地区京山县的村民在水塘中发现了一具高度腐败的女尸.侦查人员经过调查认定死者是已失踪3个月的附近村民张在玉,遂把其丈夫佘祥林作为犯罪嫌疑人,并获得了有罪供述.1994年9月22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10月13日 ...

  • 刑事证据与事实关系辨析
  • 刑事证据与事实关系辨析 吴永毅 摘 要 事实认定是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适用法律的前提.由待证事实向证据事实的转换依托的则是证据.证据与事实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即证据不是事实,但证据蕴含事实.在刑事诉讼中准确的适用证据以认定案件事实需要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完善法官的自由心证. 关键词 事 ...

  • 简述证据的意义
  • 论文 关键词:证据意义证据问题基本条件 论文摘要:证据是证据学的足以概念,有关证据和证明活动的 法律 规范,称为证据法,它的内容是什么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何收集证据.运用证据和采纳证据. 证据问题素来是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三大诉讼法学的研究者们结合各个诉讼的不同特点,对于诉讼证据的共性和不同 ...

  • 试论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一.证据的合法性与非法证据的排除 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曾经是我国诉讼法学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目前我国诉讼法学界对这一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即证据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通说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证明力(证据材料对案件待证事实进行证明的效果和程度)的基础,而证据资格或称证据能力(证据 ...

  • 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
  • 综述 证明责任是证据法学中的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证据法学是以证明责任为基础而构建的.证明责任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有重要意义,不容小觑,它对于定纷止争.维护法律权威和保持诉讼当事人心理平衡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证明责任的涵义出发,对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证明责任制度的意义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