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 说 明

一.概述

1.设计依据及测设简况

2011年10月,受******政府委托,***交通运输局工程股承担了******永华村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本设计按农村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进行设计(有条件的地方参照四级公路标准) 。路基宽度4.5米,水泥砼路面。

2011年10月各在建公路业主指挥部的相关测量人员进入现场进行踏勘,全面深入研究改造方案。随即开展勘测工作。测设人员对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环境及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规模、发展趋势和对公路的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2011年10月,项目组完成了外业勘察和调查工作。并于2011年11月底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3.改造原则

本项目主要是对原路进行旧路改建的一条通 村公路,所以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应尽量利用原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路线所在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环境及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规模、发展趋势和对公路的危害程度等,本公路工程改建目标为:通过改建工程,提高该公路的技术标准,改善行车条件,增强公路整体防灾能力;为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增加地方收入、发展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本公路工程改造原则为:

3.1应坚持改建与整治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应充分分析论证路面结构形式,采用适合于该路的路面结构,确保该路的正常营运及合理投资。

3.3提高路线技术标准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指标。 3.4公路建设尽量少占耕地。

3.5对公路病害的整治应建立在充分认识该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活动规律、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3.6公路改建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3.7公路改建要以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当地经济服务水平为宗旨。

总之,改造方案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营安全。 4.原路现状及利用情况

******永华村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处于山岭重丘区。原线基本在陡峭的

河谷及山坡盘旋展布,原路路基宽度大致在3.5~4.5米之间,部分地段纵坡达到19%以上,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局部地段线形指标低。总体来说,本路段原路弯急坡陡,路基窄,路面等级低,行车条件及安全性差。

鉴于原路现状,本次设计结合到本路的使用性质路线平面布置尽量利用原路,只对局部路基宽度不够的地段适当加宽,平面线形达不到指标的地段适当挖填,尽量少占田地,原路平面利用率达到85%以上。纵面设计对局部纵坡超标的地段进行适当的挖填。平纵综合利用原路。

原路段边沟全部为土质边沟,由于长年於堵,部分边沟被边坡上垮塌下来的土石掩埋,造成排水不畅,使部分路段路基下沉,坑洼不平,路面破坏严重,平整度极差。

5.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依据以下有关资料、标准、规范开展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公路工程部分);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6)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2)交通部文件《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 6.技术标准

依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交通部文件《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 的有关规定及业主视察现场时的指示要求,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

二.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沿线筑路材料丰富,路基挖方(须清除草皮、树根、腐殖土和耕作土)可直接用于填筑路堤;辖区境内所产的灰岩,机轧后可作为路用材料;所产的细沙可作为路基的圬工砌体材料,中(粗)砂可用境内的石灰岩加工成石屑替代;沿线所产的砂岩,可用于桥涵、挡墙、水沟、路缘石等安砌工程和填筑路面基层;***水泥厂(年产量30万吨)所产的水泥,能达到路面施工的需要;当地的农网已经改造完成,施工及生活用电可以申请就地搭接;沿线未受污染的水源,无须净化即可用于施工。

所需钢材、水泥、沥青等筑路材料均可在***外购。片、块石、碎石等石料在本路段处开采或者购买。

集料时,要注意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弃土场、取料场用毕之后一定要采取绿化或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等废弃物要有组织的堆放,及时清运,不得随意丢弃。

5. 为了避免道路扬尘,应该科学的选择便道的线路,最好可以对运输道路定时洒水。同时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应用篷布遮盖,以防物料在运输途中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最好罐装或袋装。

6. 水泥混合料建议采用站拌方式,但站点应慎重选择,拌合点应远离居民区敏感点(在选择先进设施的情况下,距离最好大于300m ),且位于居民区敏感点下风向,所选拌合设备最好配备除尘设备,对于搅拌站工作人员,应配备口罩、风镜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空气悬浮物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7. 筑路材料堆放地点应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100米以上。

8. 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对于线路近距离内有敏感点的路段,高噪声施工机械运行应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晚22∶00~次日凌晨6∶00停止作业。

四.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情况

环境也是资源的一部分,这一宗旨在本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本公路,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其使用功能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尽量减少开挖量,保护区内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是这次环境设计的主导思想。本路主要为路面改造,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水稳碎石基层,均需要设置拌合站进行拌合、运输、摊铺作业,所以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环保,作针

五.问题与建议

1、由于支线K0+106.056—K0+248.013与K0+593.621—K1+151.551段纵坡严重

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超标,本次支线设计只作为计算工程量参考,不作为施工依据。村名委员会需在镇

1.尽量减少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

政府的指导下对该路段进行改线,最大纵坡不得超过14%,且最大坡长不超过100

2. 各种临时占地在在工程完成后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利用,边

米,回头曲线段纵坡不大于5%。待改线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2、本路为改造路,施工期间应制订有效的保通方案,采取交通管制,保证车辆

3. 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条件允许的可以恢

运行的畅通。

复为耕地、林地等可利用土地后交付给当地政府;

3、本路为通乡公路,位于重丘区,路线坡陡弯急,因此应加强公路安全保障设

4. 粗细集料的采集一定要取得相关行政单位的审批,不能随意采集料。在破碎

施的设计和标志标牌的指示作用,做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本次安全保障设

施的设计按照D 级服务水平设计,建议按照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说明中的设计原则及要求执行。

4、加强路基路面、边坡排水设计,在水流密集、村庄场镇、涵洞进出口、排水不畅等地段设置浆砌边沟和排水沟,形成完整、有效的排水体系,确保路基安全。由于本线路位于山区,边坡高陡,经常有土石滚落,为了便于疏通养护及保证正常的排水需求,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并且涵底纵坡最好大于2%为宜。对于灌溉及生活用涵洞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关系到本工程的成败,因此要选择有实力和有类似工程经验的施工单位,以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为标准进行施工,严格质量管理。

六.其他

本施工图设计文件由总说明、各篇章分说明、标准图、布置图、设计图及设计图说明等组成,施工时应综合理解与应用,如发现其相互间有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与业主或设计单位联系。

总 说 明

一.概述

1.设计依据及测设简况

2011年10月,受******政府委托,***交通运输局工程股承担了******永华村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本设计按农村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进行设计(有条件的地方参照四级公路标准) 。路基宽度4.5米,水泥砼路面。

2011年10月各在建公路业主指挥部的相关测量人员进入现场进行踏勘,全面深入研究改造方案。随即开展勘测工作。测设人员对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环境及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规模、发展趋势和对公路的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2011年10月,项目组完成了外业勘察和调查工作。并于2011年11月底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3.改造原则

本项目主要是对原路进行旧路改建的一条通 村公路,所以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应尽量利用原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路线所在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环境及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规模、发展趋势和对公路的危害程度等,本公路工程改建目标为:通过改建工程,提高该公路的技术标准,改善行车条件,增强公路整体防灾能力;为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增加地方收入、发展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本公路工程改造原则为:

3.1应坚持改建与整治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应充分分析论证路面结构形式,采用适合于该路的路面结构,确保该路的正常营运及合理投资。

3.3提高路线技术标准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指标。 3.4公路建设尽量少占耕地。

3.5对公路病害的整治应建立在充分认识该公路病害的原因、性质、活动规律、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3.6公路改建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3.7公路改建要以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当地经济服务水平为宗旨。

总之,改造方案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营安全。 4.原路现状及利用情况

******永华村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建工程处于山岭重丘区。原线基本在陡峭的

河谷及山坡盘旋展布,原路路基宽度大致在3.5~4.5米之间,部分地段纵坡达到19%以上,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局部地段线形指标低。总体来说,本路段原路弯急坡陡,路基窄,路面等级低,行车条件及安全性差。

鉴于原路现状,本次设计结合到本路的使用性质路线平面布置尽量利用原路,只对局部路基宽度不够的地段适当加宽,平面线形达不到指标的地段适当挖填,尽量少占田地,原路平面利用率达到85%以上。纵面设计对局部纵坡超标的地段进行适当的挖填。平纵综合利用原路。

原路段边沟全部为土质边沟,由于长年於堵,部分边沟被边坡上垮塌下来的土石掩埋,造成排水不畅,使部分路段路基下沉,坑洼不平,路面破坏严重,平整度极差。

5.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依据以下有关资料、标准、规范开展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公路工程部分);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6)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2)交通部文件《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 6.技术标准

依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交通部文件《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加强通乡油路(水泥路)设计工作的意见》 的有关规定及业主视察现场时的指示要求,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

二.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沿线筑路材料丰富,路基挖方(须清除草皮、树根、腐殖土和耕作土)可直接用于填筑路堤;辖区境内所产的灰岩,机轧后可作为路用材料;所产的细沙可作为路基的圬工砌体材料,中(粗)砂可用境内的石灰岩加工成石屑替代;沿线所产的砂岩,可用于桥涵、挡墙、水沟、路缘石等安砌工程和填筑路面基层;***水泥厂(年产量30万吨)所产的水泥,能达到路面施工的需要;当地的农网已经改造完成,施工及生活用电可以申请就地搭接;沿线未受污染的水源,无须净化即可用于施工。

所需钢材、水泥、沥青等筑路材料均可在***外购。片、块石、碎石等石料在本路段处开采或者购买。

集料时,要注意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弃土场、取料场用毕之后一定要采取绿化或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等废弃物要有组织的堆放,及时清运,不得随意丢弃。

5. 为了避免道路扬尘,应该科学的选择便道的线路,最好可以对运输道路定时洒水。同时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应用篷布遮盖,以防物料在运输途中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最好罐装或袋装。

6. 水泥混合料建议采用站拌方式,但站点应慎重选择,拌合点应远离居民区敏感点(在选择先进设施的情况下,距离最好大于300m ),且位于居民区敏感点下风向,所选拌合设备最好配备除尘设备,对于搅拌站工作人员,应配备口罩、风镜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空气悬浮物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7. 筑路材料堆放地点应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100米以上。

8. 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对于线路近距离内有敏感点的路段,高噪声施工机械运行应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晚22∶00~次日凌晨6∶00停止作业。

四.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情况

环境也是资源的一部分,这一宗旨在本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本公路,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其使用功能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尽量减少开挖量,保护区内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是这次环境设计的主导思想。本路主要为路面改造,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水稳碎石基层,均需要设置拌合站进行拌合、运输、摊铺作业,所以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环保,作针

五.问题与建议

1、由于支线K0+106.056—K0+248.013与K0+593.621—K1+151.551段纵坡严重

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超标,本次支线设计只作为计算工程量参考,不作为施工依据。村名委员会需在镇

1.尽量减少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

政府的指导下对该路段进行改线,最大纵坡不得超过14%,且最大坡长不超过100

2. 各种临时占地在在工程完成后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利用,边

米,回头曲线段纵坡不大于5%。待改线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2、本路为改造路,施工期间应制订有效的保通方案,采取交通管制,保证车辆

3. 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条件允许的可以恢

运行的畅通。

复为耕地、林地等可利用土地后交付给当地政府;

3、本路为通乡公路,位于重丘区,路线坡陡弯急,因此应加强公路安全保障设

4. 粗细集料的采集一定要取得相关行政单位的审批,不能随意采集料。在破碎

施的设计和标志标牌的指示作用,做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本次安全保障设

施的设计按照D 级服务水平设计,建议按照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说明中的设计原则及要求执行。

4、加强路基路面、边坡排水设计,在水流密集、村庄场镇、涵洞进出口、排水不畅等地段设置浆砌边沟和排水沟,形成完整、有效的排水体系,确保路基安全。由于本线路位于山区,边坡高陡,经常有土石滚落,为了便于疏通养护及保证正常的排水需求,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并且涵底纵坡最好大于2%为宜。对于灌溉及生活用涵洞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关系到本工程的成败,因此要选择有实力和有类似工程经验的施工单位,以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为标准进行施工,严格质量管理。

六.其他

本施工图设计文件由总说明、各篇章分说明、标准图、布置图、设计图及设计图说明等组成,施工时应综合理解与应用,如发现其相互间有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与业主或设计单位联系。


相关内容

  • 公路检测员工作总结
  • 莞龙公路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在质检站、路桥总公司、项目管理处、江苏华宁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的指导、领导、监督、支持及帮助下,在三标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工程施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在这里, ...

  • 关于路面"白改黑",你不得不知道的施工工艺
  • 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以其经济.环保.高效,及改造后的优良的综合路用性能,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工程中.本文分别对"白改黑"工艺的技术背景.优势.典型的施工方案及工艺路线以及科学选择工艺方案的决策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混凝土路面"白改黑&qu ...

  • (达安村)以工代赈项目可研究
  • 四川省黑水县卡龙镇达安村通村公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路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黑水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 项目名称:黑水县卡龙镇达安村通村公路 工程 项目单位: 黑水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项目负责人:陆映旭 项目期限:一年 项目编制单位: 黑水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项目编制时间:二〇 ...

  • 执法局工作总结2篇
  • 我在宣讲团负责宣讲工作。近半年来,在领导的支持和同志的配合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个人近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思想政治修养。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路线、方 ...

  • 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 第6卷第1期2009年3月 文章编号:JL01-0235(2009)01-0041-04 河北交通科技 HebeiJiaotongScienceAndTechnologyVol.6No.1 Mar.2009 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李更良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石家庄05009 ...

  • 公路施工技术论文
  • 公路施工技术论文 经过一学期的公路施工技术学习,对其有一定了解,其中主要分三个部分,即施工放样,路基施工和路面施工.接下来,我就谈论一下,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吧 施工放样: 1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图解法.计算法.高等级公路的放养方法.路基放样的目的是在原地面上标定路基的轮廓,作为施工的依据.做施工工作的 ...

  • 公路局养护工作总结
  • 2011年是经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实现分局养护工作“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不平凡一年。一年来,在省厅、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以推动养护传统产业转型为突破,全面加强公路养护,深入推进预防性养护”这一主题,以“维护一个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 ...

  • 公路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 目 录 一.实习目的-----------------1 二.实习时间-----------------1 三.实习地点-----------------1 四.实习内容及方式--------------1 五.实习总结与感想--------------5 公路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 ...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梅观高速为例,在路基(堤)连接方面和路面连接方面,总结了国内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对于类似旧路改造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Shenzhen Meiguan high-speed, in the aspects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