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

处置作业指导书

编号:TZSB/ZDS—01—XXXX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审 核: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1. 总则

2. 介质特性

3. 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4. 装备与器材

5. 紧急处置

6. 安全防护

7. 附则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化石油气设备发生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文山州质监局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特种设备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文山州辖区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管道、汽车罐车、气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 介质特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气瓶、管道和设施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1 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 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液态液化石油气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时要防止冻伤。

外观与特性: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从0.5℃到-42℃,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V)]2,爆炸上限[%(V/V)]9.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压力显著身高,因而液化石油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2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燃爆性质: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 ),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飞射危险。

2.3 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2.4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

染。

2.5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的典型特征。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的典型发展过程是泄漏、气体爆燃、稳定燃烧、储罐爆炸和连锁爆炸。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后,迅速挥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随时可能遇火星发生爆炸。爆炸后,高温火焰使储罐温度、压力迅速上升而发生储罐爆炸。储罐爆炸的威力远远超过气体爆炸,它产生的高温、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对抢险人员造成伤害并严重毁坏其他储罐而造成连锁爆炸。抢险人员处在易燃气体包围之中,随时有伤亡危险。

3. 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3.1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 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 液化石油气罐车装卸用软管、设备连接防震管泄漏或爆裂。

3.4 液化石油气气瓶泄漏或爆炸。

装备和器材

4.1 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小型家庭式干粉灭火器。

4.2 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防化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

橡胶手套、各种防毒面具。

4.3 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石油液化气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4.4 医疗救护车、常用救护药品。

5 紧急处置

5.1 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本企业(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1.1 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政府、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5.1.2 设定区域和疏散。

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介质数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人员原则上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下风方向疏散。远离事故源的下风方向人员可以横向疏散,无风时向远离事故源的方向疏散。

5.1.3 消除火种。

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机动车辆一律就地熄火处理,关闭手机,严禁使用对讲机。用电装置保持原有用电状态,不得启动或关闭现场电源,可以采取远程控制方法关闭电源。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5.1.4 关阀、断气、导流。

若阀门未烧毁,可穿避火服,带着铜制管钳,在水枪的掩护下接近装置,关上阀门,断绝气源。

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倒入紧急事故罐,减少事故罐储量。

5.1.5 积极冷却,防止爆炸。

打开喷淋水,对相关储罐进行冷却。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

从一定距离以外,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控制蒸气云。如有条件,可以用蒸汽或氮气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石油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5.1.6 对球形储罐发生泄漏燃烧时应注意支柱高温失稳情况。

5.2 灭火剂选择。

小火:干粉、二氧化碳。

大火:水幕、雾状水。在气源切断,泄漏控制,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

5.3 泄漏处置。

5.3.1 泄压排空。由安全阀口、放空管口或其它气相管口,经密闭管道泄放至临时火炬系统放散焚烧,设置应急管线将物料倒至备用储罐,或者用注水封堵法将物料倒入备用罐内。临时火炬系统应设在泄漏部位的上风向或侧风向70m 米以外,系统必须设有防回火装置。

5.3.2 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5.3.3 各种堵漏方法。

5.3.3.1 注胶堵漏法:采用专用夹具、手动液压泵、注胶枪等附件进行夹紧注胶堵漏。

5.3.3.2 注水堵漏法:利用已有或临时安装的管线向罐内注水,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使水从泄漏处流出,待罐内新鲜水有一定液面时,冒水快速进行堵漏。

注水堵漏法应注意下列事项:①储罐的底部、下部或从储罐引出的液相管及其阀门泄漏时可用注水法,储罐引出的气相管及其阀门泄漏不能用注水法。注水法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水垫层的高度能否达到泄漏点,

液相管伸到罐底,水垫层能到;而气相管伸到罐顶,水垫层不能到。②液化气的温度应当还处在50℃以下。液化气储罐的设计温度是50℃以下,注水作业应该在其设计温度范围内进行。注入水的温度不能高于液化石油气的温度,否则注入的水会对液化石油气起加热作用,使罐内压力增加,险情加剧。③所注水的体积加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应小于储罐容积的90%。观察储罐的液面计,当液面上升到警戒液位时,应立刻停止注水。④注水作业不能产生火源,当使用气站的水泵进行注水时,因水泵一般不是防爆型电器,要首先确认泵房、配电房等处的可燃气体浓度低于2%方可进行注水。

5.3.3.3 先堵后粘法:堵塞后用粘结剂或金属薄片绑扎。

5.3.3.4 螺栓紧固法。

5.3.3.5 专用堵漏器或木楔子楔紧法进行堵漏。

5.3.4 堵漏前的准备。

5.3.4.1 根据气体扩散情况确定停车位置和进攻方向。

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扩散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液化石油气液体泄漏后迅速挥发成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1.5至2倍,气体会沿地面扩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带聚集,不易扩散。气体浓度从泄漏中心向外逐渐降低。近距离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为高浓度区;稍远区域的气体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以内,为爆炸危险区;再向外的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为低浓度区。如果爆炸危险区或高浓度区出现火星,则爆炸危险区的气体发生爆炸,高浓度区的气体快速燃烧消耗。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的气体温度飙升,体积瞬间膨胀,危

害范围比原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还大,为伤害区,人员在此区域以内将受到伤害;伤害区以外为安全区。气体的扩散受泄漏量的影响,泄漏量大则扩散范围大。

气体的扩散还会受到风和地势的影响。泄漏事故发生的现场往往有风或地势不平,气体向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其它方向,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高浓度区、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

消防车应停靠在泄漏点的上风、侧风、地势较高、距离泄漏点较远的地方。车头向外,以防风向变化时能迅速调整消防车停靠点。消防车的发动机皮带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上千伏的静电电压,其放电能量足以点燃液化气。汽车的众多电气设备都不是防爆电器,因此必须将消防车布置在爆炸危险区之外。

抢险救援应当选择从泄漏点的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接近泄漏点。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小,而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大,因而从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更容易接近泄漏点进行侦察和堵漏。

5.3.4.2 根据气体扩散情况划定警戒区。

对于抢险救援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是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爆炸危险区以内要禁绝一切火源,防止气体爆燃。除进行有效防护的抢险人员以外,其他抢险人员应该被布置在伤害区以外。在实际抢险中,一般是划定一个包含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并考虑了安全系数的警戒区。可运用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在泄漏现场周围各个方向测试气体浓度,浓度大于2%的范围以内为警戒区。因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测试仪应

布置在贴近地表处。因气体扩散受泄漏量、风力等条件的影响时刻在变化,警戒范围要根据测得的数值随时调整。

警戒区内要禁绝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仅为0.2至0.3mJ ,普通火场中常用的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宣传设备,手电筒探照灯等照明设备,消防车、扳手等抢险设备都是潜在的火源,不能进入警戒区。进入警戒区使用的工具必须是无火花工具,电器必须是防爆电器。普通的铁质工具表面涂上石蜡可防止产生火花,水带接口等外露金属部分绑上胶带,可避免水带拖动时与水泥地面或其它金属碰撞产生火花,抢险作业时金属之间发生碰撞可能产生火花的部位,可用水枪对准发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的产生。

5.3.4.3 布置水枪阵地驱散气体。

在划定警戒范围和选好进攻方向后,应尽快从外围组织强有力的水枪梯队,利用水驱动排烟机、喷雾水枪驱散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气雾,利用开花水枪驱散地面沉积气体,整体逐步推进,人为地将气体向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驱散,便于侦察人员、堵漏人员接近泄漏源侦察或堵漏。

5.3.4.4 选择堵漏时机。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堵漏作业一定要抓紧时间在白天进行,以免夜晚照明灯具、开关等打火引燃、引爆液化气。

5.3.5 根据泄漏情况选择恰当的堵漏方法。

抢险人员应当通过询问当事人、实地查看等方法查明泄漏的具体情况,为堵漏做好准备。抢险人员应当查明的事项有:系统是在漏气还是漏液,

发生泄漏的是管道还是储罐,泄漏点的形状是圆孔状、环状、带状还是不规则形状等。

5.3.5.1 管道、管道法兰、管道阀门泄漏的堵漏。

管道、管道法兰、管道阀门出现泄漏点时,液化石油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石油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当然这种处置方法要谨慎。

管道发生泄漏,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捆绑式充气堵漏袋(管道断裂堵漏)、金属堵漏套管、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管道法兰发生泄漏,可采用螺栓紧固、注入式堵漏工具堵漏。

管道阀门发生泄漏,可采用阀门堵漏工具、注入式堵漏工具堵漏。

5.3.5.2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的堵漏。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管道、法兰、阀门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石油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

上述部位泄漏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堵漏袋、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5.3 罐体底部泄漏或液相管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的堵漏。 罐体底部泄漏或液相管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泄漏出的都是液体,泄漏速度快,泄漏量大,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大。

上述部位泄漏可采用注水堵漏法、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堵漏袋、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5.4 漏气和漏液两种情况的堵漏。

漏气比漏液的危险性小。当液化石油气系统发生漏气时,液化石油气在系统内气化吸热,使系统内温度下降,压力也随之下降,有利于堵漏抢险作业。而漏液时液化气在系统外气化吸热,系统内的压力和温度下降不明显,另外如果液体喷到抢险人员的皮肤上还会造成人员冻伤,不利于堵漏作业。

如何判别液化石油气系统是在漏气还是漏液呢?漏气时,由于石油石油气不再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不会形成白雾;漏液时,由于漏出的液体在罐外气化吸热,使环境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份凝固形成白茫茫一片雾气,同时泄漏点会出现结冰现象。

发生漏气和漏液时堵漏的方法也不同,漏液时可使用冻结的方法堵漏而漏气时则不能。冻结法是在漏液处缠上一定厚度的绷带,可使用铜丝加固,然后浇水使绷带浸水。漏出的液体气化吸热,使浸水的绷带降温结冰,从而达到止漏的目的。

泄漏止住以后,绷带的温度又会逐步上升,尤其是在夏季或有太阳

照射的情况下上升更快,使冰层破坏而再次泄漏。为防止气温上升冰层破坏,可用棉被进行覆盖并固定,起到遮挡阳光、保持局部低温的作用。

5.3.5.5 根据泄漏点缺口形状决定堵漏材料。

缺口为圆形时,可用尖木料堵塞。

泄漏口为较长的带状时,应选择棉被、石棉被、加压气垫或汽车橡胶内胎等较平展的物品作垫,用安全绳、铜丝,石棉绳等加固,再给加压气垫或汽车橡胶内胎充气的方法堵漏。

泄漏点为环状时,可用石棉绳、棉布条等进行缠绕堵漏。

泄漏点为不规则的形状时,可用密封胶填塞,再用绷带,石棉绳加固的方法进行堵漏。

5.3.5.6 燃烧阶段的堵漏。

5.3.5.6.1 直接止漏。

如果泄漏燃烧点是在管线上而不是在储罐上,则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气源。

5.3.5.6.2 先扑灭火焰再堵漏。

如果燃烧点就在储罐上,或燃烧点与储罐之间的阀门损坏无法关紧,则只能先扑灭火焰,再及时堵漏。

1、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其扑救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由于第一出动力量往往不足以扑救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到达现场的指挥员必须头脑清醒,在确认储罐“爆炸征兆”很平稳时,组织力量对燃烧罐及相邻罐进行强制冷却或者利用储罐安装的固定喷淋装置进行冷却;同时要求站内技术人员停止向罐内供气,减少罐内液化石油气

量。

2、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的发生,往往从阀门处、管道连接处等易泄漏部位开始,消防人员要在气站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找准这些部位。

3、利用喷雾水枪掩护战斗人员的行动,并驱散周围泄漏的液化气体,清理罐周围的障碍,为下一步堵漏开辟通道,在火场指挥员的组织下调配充足的消防器材及灭火物资,做好灭火、堵漏准备。

4、积极排空,降低罐内液化石油气压力,降低泄漏处液化石油气流速。在要求站内技术人员停止向罐内供气的同时,利用倒置罐将燃烧罐及相邻罐内的液化气倒入倒置罐,减少燃烧罐及相邻罐内的液化气量及压力。

5、战斗展开。在控制火势、冷却罐体的前提下,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转入进攻,集中优势兵力、物资向火点展开进攻,在短时间内压制、扑救火焰。

5.4 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证可靠的供水对堵漏抢险的成功至关重要。驱散液化石油气和对堵漏人员进行防护都需要大量冲水,供水一旦中断,堵漏抢险人员的安全就失去了保障。一起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往往耗水数千吨。要注意与供水部门的联络,必要时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抢险现场区域消防用水管线进行增压,保证供水充足。

供水中断的最常见原因是供电中断。警戒区划得过大,就有可能造成水厂、水泵站等部位停电从而导致停水。

5.5 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 安全防护

6.1 个体防护

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气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有消防水幕作掩护。

6.2 伤员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及时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6.3 现场检测。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6.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迅速果断地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并重新评估,确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

6.4.1 当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液化石油气浓度超标时。

6.4.2 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储罐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6.5 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

7 附则

7.1 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州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办公室。

7.2 应急带压堵漏人员应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7.3 本作业指导书是事故应急抢险的指导性文件。发生事故后,应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7.4 本作业指导书公布实施之起生效。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

处置作业指导书

编号:TZSB/ZDS—01—XXXX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审 核: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1. 总则

2. 介质特性

3. 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4. 装备与器材

5. 紧急处置

6. 安全防护

7. 附则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化石油气设备发生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文山州质监局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特种设备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文山州辖区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管道、汽车罐车、气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 介质特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气瓶、管道和设施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1 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 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液态液化石油气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时要防止冻伤。

外观与特性: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从0.5℃到-42℃,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V)]2,爆炸上限[%(V/V)]9.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压力显著身高,因而液化石油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2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燃爆性质: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 ),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飞射危险。

2.3 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2.4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

染。

2.5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的典型特征。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的典型发展过程是泄漏、气体爆燃、稳定燃烧、储罐爆炸和连锁爆炸。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后,迅速挥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随时可能遇火星发生爆炸。爆炸后,高温火焰使储罐温度、压力迅速上升而发生储罐爆炸。储罐爆炸的威力远远超过气体爆炸,它产生的高温、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对抢险人员造成伤害并严重毁坏其他储罐而造成连锁爆炸。抢险人员处在易燃气体包围之中,随时有伤亡危险。

3. 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3.1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 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 液化石油气罐车装卸用软管、设备连接防震管泄漏或爆裂。

3.4 液化石油气气瓶泄漏或爆炸。

装备和器材

4.1 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小型家庭式干粉灭火器。

4.2 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防化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

橡胶手套、各种防毒面具。

4.3 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石油液化气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4.4 医疗救护车、常用救护药品。

5 紧急处置

5.1 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本企业(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1.1 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政府、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5.1.2 设定区域和疏散。

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介质数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人员原则上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下风方向疏散。远离事故源的下风方向人员可以横向疏散,无风时向远离事故源的方向疏散。

5.1.3 消除火种。

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机动车辆一律就地熄火处理,关闭手机,严禁使用对讲机。用电装置保持原有用电状态,不得启动或关闭现场电源,可以采取远程控制方法关闭电源。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5.1.4 关阀、断气、导流。

若阀门未烧毁,可穿避火服,带着铜制管钳,在水枪的掩护下接近装置,关上阀门,断绝气源。

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倒入紧急事故罐,减少事故罐储量。

5.1.5 积极冷却,防止爆炸。

打开喷淋水,对相关储罐进行冷却。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

从一定距离以外,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控制蒸气云。如有条件,可以用蒸汽或氮气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石油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5.1.6 对球形储罐发生泄漏燃烧时应注意支柱高温失稳情况。

5.2 灭火剂选择。

小火:干粉、二氧化碳。

大火:水幕、雾状水。在气源切断,泄漏控制,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

5.3 泄漏处置。

5.3.1 泄压排空。由安全阀口、放空管口或其它气相管口,经密闭管道泄放至临时火炬系统放散焚烧,设置应急管线将物料倒至备用储罐,或者用注水封堵法将物料倒入备用罐内。临时火炬系统应设在泄漏部位的上风向或侧风向70m 米以外,系统必须设有防回火装置。

5.3.2 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5.3.3 各种堵漏方法。

5.3.3.1 注胶堵漏法:采用专用夹具、手动液压泵、注胶枪等附件进行夹紧注胶堵漏。

5.3.3.2 注水堵漏法:利用已有或临时安装的管线向罐内注水,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使水从泄漏处流出,待罐内新鲜水有一定液面时,冒水快速进行堵漏。

注水堵漏法应注意下列事项:①储罐的底部、下部或从储罐引出的液相管及其阀门泄漏时可用注水法,储罐引出的气相管及其阀门泄漏不能用注水法。注水法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水垫层的高度能否达到泄漏点,

液相管伸到罐底,水垫层能到;而气相管伸到罐顶,水垫层不能到。②液化气的温度应当还处在50℃以下。液化气储罐的设计温度是50℃以下,注水作业应该在其设计温度范围内进行。注入水的温度不能高于液化石油气的温度,否则注入的水会对液化石油气起加热作用,使罐内压力增加,险情加剧。③所注水的体积加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应小于储罐容积的90%。观察储罐的液面计,当液面上升到警戒液位时,应立刻停止注水。④注水作业不能产生火源,当使用气站的水泵进行注水时,因水泵一般不是防爆型电器,要首先确认泵房、配电房等处的可燃气体浓度低于2%方可进行注水。

5.3.3.3 先堵后粘法:堵塞后用粘结剂或金属薄片绑扎。

5.3.3.4 螺栓紧固法。

5.3.3.5 专用堵漏器或木楔子楔紧法进行堵漏。

5.3.4 堵漏前的准备。

5.3.4.1 根据气体扩散情况确定停车位置和进攻方向。

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扩散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液化石油气液体泄漏后迅速挥发成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1.5至2倍,气体会沿地面扩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带聚集,不易扩散。气体浓度从泄漏中心向外逐渐降低。近距离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为高浓度区;稍远区域的气体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以内,为爆炸危险区;再向外的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为低浓度区。如果爆炸危险区或高浓度区出现火星,则爆炸危险区的气体发生爆炸,高浓度区的气体快速燃烧消耗。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的气体温度飙升,体积瞬间膨胀,危

害范围比原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还大,为伤害区,人员在此区域以内将受到伤害;伤害区以外为安全区。气体的扩散受泄漏量的影响,泄漏量大则扩散范围大。

气体的扩散还会受到风和地势的影响。泄漏事故发生的现场往往有风或地势不平,气体向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其它方向,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高浓度区、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

消防车应停靠在泄漏点的上风、侧风、地势较高、距离泄漏点较远的地方。车头向外,以防风向变化时能迅速调整消防车停靠点。消防车的发动机皮带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上千伏的静电电压,其放电能量足以点燃液化气。汽车的众多电气设备都不是防爆电器,因此必须将消防车布置在爆炸危险区之外。

抢险救援应当选择从泄漏点的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接近泄漏点。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小,而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大,因而从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更容易接近泄漏点进行侦察和堵漏。

5.3.4.2 根据气体扩散情况划定警戒区。

对于抢险救援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是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爆炸危险区以内要禁绝一切火源,防止气体爆燃。除进行有效防护的抢险人员以外,其他抢险人员应该被布置在伤害区以外。在实际抢险中,一般是划定一个包含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并考虑了安全系数的警戒区。可运用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在泄漏现场周围各个方向测试气体浓度,浓度大于2%的范围以内为警戒区。因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测试仪应

布置在贴近地表处。因气体扩散受泄漏量、风力等条件的影响时刻在变化,警戒范围要根据测得的数值随时调整。

警戒区内要禁绝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仅为0.2至0.3mJ ,普通火场中常用的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宣传设备,手电筒探照灯等照明设备,消防车、扳手等抢险设备都是潜在的火源,不能进入警戒区。进入警戒区使用的工具必须是无火花工具,电器必须是防爆电器。普通的铁质工具表面涂上石蜡可防止产生火花,水带接口等外露金属部分绑上胶带,可避免水带拖动时与水泥地面或其它金属碰撞产生火花,抢险作业时金属之间发生碰撞可能产生火花的部位,可用水枪对准发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的产生。

5.3.4.3 布置水枪阵地驱散气体。

在划定警戒范围和选好进攻方向后,应尽快从外围组织强有力的水枪梯队,利用水驱动排烟机、喷雾水枪驱散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气雾,利用开花水枪驱散地面沉积气体,整体逐步推进,人为地将气体向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驱散,便于侦察人员、堵漏人员接近泄漏源侦察或堵漏。

5.3.4.4 选择堵漏时机。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堵漏作业一定要抓紧时间在白天进行,以免夜晚照明灯具、开关等打火引燃、引爆液化气。

5.3.5 根据泄漏情况选择恰当的堵漏方法。

抢险人员应当通过询问当事人、实地查看等方法查明泄漏的具体情况,为堵漏做好准备。抢险人员应当查明的事项有:系统是在漏气还是漏液,

发生泄漏的是管道还是储罐,泄漏点的形状是圆孔状、环状、带状还是不规则形状等。

5.3.5.1 管道、管道法兰、管道阀门泄漏的堵漏。

管道、管道法兰、管道阀门出现泄漏点时,液化石油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石油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当然这种处置方法要谨慎。

管道发生泄漏,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捆绑式充气堵漏袋(管道断裂堵漏)、金属堵漏套管、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管道法兰发生泄漏,可采用螺栓紧固、注入式堵漏工具堵漏。

管道阀门发生泄漏,可采用阀门堵漏工具、注入式堵漏工具堵漏。

5.3.5.2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的堵漏。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管道、法兰、阀门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石油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

上述部位泄漏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堵漏袋、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5.3 罐体底部泄漏或液相管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的堵漏。 罐体底部泄漏或液相管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泄漏出的都是液体,泄漏速度快,泄漏量大,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大。

上述部位泄漏可采用注水堵漏法、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堵漏袋、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5.4 漏气和漏液两种情况的堵漏。

漏气比漏液的危险性小。当液化石油气系统发生漏气时,液化石油气在系统内气化吸热,使系统内温度下降,压力也随之下降,有利于堵漏抢险作业。而漏液时液化气在系统外气化吸热,系统内的压力和温度下降不明显,另外如果液体喷到抢险人员的皮肤上还会造成人员冻伤,不利于堵漏作业。

如何判别液化石油气系统是在漏气还是漏液呢?漏气时,由于石油石油气不再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不会形成白雾;漏液时,由于漏出的液体在罐外气化吸热,使环境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份凝固形成白茫茫一片雾气,同时泄漏点会出现结冰现象。

发生漏气和漏液时堵漏的方法也不同,漏液时可使用冻结的方法堵漏而漏气时则不能。冻结法是在漏液处缠上一定厚度的绷带,可使用铜丝加固,然后浇水使绷带浸水。漏出的液体气化吸热,使浸水的绷带降温结冰,从而达到止漏的目的。

泄漏止住以后,绷带的温度又会逐步上升,尤其是在夏季或有太阳

照射的情况下上升更快,使冰层破坏而再次泄漏。为防止气温上升冰层破坏,可用棉被进行覆盖并固定,起到遮挡阳光、保持局部低温的作用。

5.3.5.5 根据泄漏点缺口形状决定堵漏材料。

缺口为圆形时,可用尖木料堵塞。

泄漏口为较长的带状时,应选择棉被、石棉被、加压气垫或汽车橡胶内胎等较平展的物品作垫,用安全绳、铜丝,石棉绳等加固,再给加压气垫或汽车橡胶内胎充气的方法堵漏。

泄漏点为环状时,可用石棉绳、棉布条等进行缠绕堵漏。

泄漏点为不规则的形状时,可用密封胶填塞,再用绷带,石棉绳加固的方法进行堵漏。

5.3.5.6 燃烧阶段的堵漏。

5.3.5.6.1 直接止漏。

如果泄漏燃烧点是在管线上而不是在储罐上,则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气源。

5.3.5.6.2 先扑灭火焰再堵漏。

如果燃烧点就在储罐上,或燃烧点与储罐之间的阀门损坏无法关紧,则只能先扑灭火焰,再及时堵漏。

1、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其扑救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由于第一出动力量往往不足以扑救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到达现场的指挥员必须头脑清醒,在确认储罐“爆炸征兆”很平稳时,组织力量对燃烧罐及相邻罐进行强制冷却或者利用储罐安装的固定喷淋装置进行冷却;同时要求站内技术人员停止向罐内供气,减少罐内液化石油气

量。

2、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的发生,往往从阀门处、管道连接处等易泄漏部位开始,消防人员要在气站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找准这些部位。

3、利用喷雾水枪掩护战斗人员的行动,并驱散周围泄漏的液化气体,清理罐周围的障碍,为下一步堵漏开辟通道,在火场指挥员的组织下调配充足的消防器材及灭火物资,做好灭火、堵漏准备。

4、积极排空,降低罐内液化石油气压力,降低泄漏处液化石油气流速。在要求站内技术人员停止向罐内供气的同时,利用倒置罐将燃烧罐及相邻罐内的液化气倒入倒置罐,减少燃烧罐及相邻罐内的液化气量及压力。

5、战斗展开。在控制火势、冷却罐体的前提下,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转入进攻,集中优势兵力、物资向火点展开进攻,在短时间内压制、扑救火焰。

5.4 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证可靠的供水对堵漏抢险的成功至关重要。驱散液化石油气和对堵漏人员进行防护都需要大量冲水,供水一旦中断,堵漏抢险人员的安全就失去了保障。一起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往往耗水数千吨。要注意与供水部门的联络,必要时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抢险现场区域消防用水管线进行增压,保证供水充足。

供水中断的最常见原因是供电中断。警戒区划得过大,就有可能造成水厂、水泵站等部位停电从而导致停水。

5.5 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 安全防护

6.1 个体防护

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气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有消防水幕作掩护。

6.2 伤员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及时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6.3 现场检测。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6.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迅速果断地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并重新评估,确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

6.4.1 当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液化石油气浓度超标时。

6.4.2 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储罐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6.5 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

7 附则

7.1 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州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办公室。

7.2 应急带压堵漏人员应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7.3 本作业指导书是事故应急抢险的指导性文件。发生事故后,应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7.4 本作业指导书公布实施之起生效。


相关内容

  •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印 二〇〇七年六月 目录 1.黄山市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3) 2.铜陵市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5) 3.阜阳市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8) 4. 滁州市氧气瓶爆炸事故案 ...

  • 压力管道事故案例
  •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目录 1.黄山市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3) 2.铜陵市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5) 3.阜阳市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8) 4. 滁州市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13) 5 ...

  •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 浏阳市XXXX 液化气有限公司 XX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长沙市XX 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 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一月 前 言 浏阳市XX 液化气有限公司XX 液化气储配充装站(以下简称XX 储配站)始建于2009年12月,2013年10月28日建成投产使用.地址 ...

  • 储运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 目录 1储运车间现场处置方案..........................................................................2 1.1事故特征..................................................... ...

  • 液化石油与汽车罐车事故的处置措施
  •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液化石油!号汔车罐车事故徊处置措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三队 张颖花 [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此类险情救援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器材装备,并分析了各种器材优缺点,提出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的处置措施,并对救援行动提出了要求,.[关键词]消防 ...

  • 液化石油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范本
  • 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化石油气 XXXXXX 公司 2016年4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液化石油气 按GB/T16483-2008.GB/T17519-2013编制 修订日期:2016年4月15日 SDS编号:HA1001-16 最初编制日期:2010年5月5日 版本:2.1 第1部分 化学 ...

  • 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单选题库
  • 1.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依法参加火灾以外的( )的各项勤务活动. A.车辆交通事故抢险救援 B.建筑物坍塌事故抢险救援 C.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抢险救援 D.其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 [答案]D. ********** 2.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 )的指导思想. A.救人第一.科学施 ...

  • 关于液氨储存与使用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
  • 关于液氨储存与使用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 关于液氨储存与使用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 关于液氨储存与使用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 2011-04-1110:26:08|分类:危化安全|字号订阅 本文来自: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以下简 ...

  •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 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
  •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 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 安委[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深刻吸取近年来餐饮场所燃气泄漏爆炸事故教训,切实加强餐饮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