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总结

2004年我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在州农业局和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的领导下,坚持"抓法制、靠监测、搞科研、办实体"的农业环保工作方针,围绕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农业环保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心任务,积极应对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环保工作的要求,以监测为基础,以示范推广无公害农产品配套技术为重点,加大农业环保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环保科技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为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04年工作回顾
1、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为我州无公害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条件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科技试验,具有现实作用和长远指导意义。今年我州农业环保工作围绕大宗名、特、优、稀作物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对西瓜、甜瓜、柠檬、咖啡、茶叶、蔬菜、优质稻等作物,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田间小区试验15组,同田对比试验31组。试验目的是通过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品种、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等综合技术措施,摸索我州无公害农作物产品和绿色农作物食品的高产栽培规律,同时筛选推荐我州无公害农作物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用肥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和技术参数,为建立我州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摸式提供了技术储备。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发展。
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是我州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是保护农田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搞好基础试验的同时,还与州农科所共同完成的辣椒、西葫芦、蕃茄等无公害标准施肥和农药使用技术试验、示范30亩。在潞西市江东乡、勐戛镇,梁河县大厂乡3个乡镇无公害茶叶示范750亩。在潞西市城效镇、风平镇,瑞丽市姐相乡、弄岛镇4个乡镇示范西甜瓜1640亩。在瑞丽市勐卯镇、姐勒乡、芒棒乡,陇川县章风镇、景坎镇等乡镇举办柠檬优质高产示范8342亩,亩产970.6千克,一级果率为73.58%,二级果率为26.42%,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亩增82.4千克,一级果率提高十一点三四个百分点;在潞西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等30个乡镇,举办无公害水稻示范1.05万亩,平均亩产479.3千克,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亩增34.9千克,稻谷精米率提高4.2%。与德宏州(水文)有机食品公司在潞西市遮放镇举办有机米生产示范623亩,亩产值达到1372.4元,亩净产值661.8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与潞西市科委在法帕镇举办20亩樱桃番茄示范,平均亩产989.3千克,亩净增产值315.87元。全州共举办示范样板2.19万亩,新增产值382.4万元,亩净增收益174.61元,受到各级领导和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深受示范区农户的欢迎。

3、农业环保科技产业开发有了新突破。
针对我州农用化肥和糖厂"三废"污染问题,2003年我站向州人民政府提出"德宏州无公害农产品科技示范"项目,得到省州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总投资5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7万元(有偿资金7万元,无偿资金40万元)。州农环站自筹12万元。资金投向生物有机肥料厂31.8万元,示范推广27.2万元。大春生产期间,完成生物有机肥堆制17组,开发的肥料经省土肥站检测,有机质含量30.8%--76.2%,氮、磷、钾有效成分4.36%--6.28%,水分8.04%--13.79%,达到农业部颁布的商品有机肥标准,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机肥厂位于潞西市法帕水泥厂旁,距市区8公里,11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计划12月底土建和水电工程竣工,2005年1月进入肥料加工设备安装调试,年设计生产能力3000吨。

4、抓好基础工作。
一是抓好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点工作,十一月份在潞西市等相村、弄门村两个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点开展水稻生产情况调查。二是抓好检测基础工作,在去年完成化验室(420㎡)和购置14台化验仪器的基础上,今年投资4.27万元,新购置化验仪器4台及玻璃器皿、分析试剂等设备,并配置了三名技术人员,为明年化验工作正式起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5、积极完成植物多样性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任务。
(1)按照省站的要求,对德宏州野生食用菌、潞西市野花椒、紫茎泽兰侵入德宏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摸清了调查植物分布区域、种类、生活习性、面积产量等基本情况,编写了调查植物相关材料,为我州资源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2)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要求,结合德宏实际,在潞西市法帕镇,轩岗乡、五岔路乡开展了肥料使用和利用率情况调查,涉及坝区、半山半坝区、山区,有傣族、景颇族、汉族。海拨850--1800米之间,作物涵盖水稻、甘蔗、茶叶、玉米、西甜瓜、油菜、小麦、蔬菜共十五种农作物。调查了九个行政村90户农户517人,耕地面积946.91亩,调查结果表:一是肥料施用比例不尽合理,根据肥料投入量与作物吸收量比效,n肥多投入20.27%,p肥多投入28.51%,k肥占作物吸收量的10.81%,硫肥占9.55%,镁肥占7.22%,锌肥占11.25%。二是施肥方法不当,90%n肥用于追肥。三是肥料利用低,n肥综合平均当季利用率为28.04%,与全国同季同作物利用率35%相比,低六点九六个百分点。

6、大力开展法制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宣传。
一是法制宣传。参加州农业局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州内五县市16个乡镇开展了《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专题会16次,培训乡村干部和农民1743人次,发放农业环保宣传材料5000份。二是无公害农产品申报登记宣传。2004年5月15--19日我站汇同州技术监督局到州内五县市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登记专题宣传,共召开农业、技术监督局、龙头企业等多部门参加的座谈会7次,培训185人次,组织3家龙头企业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

二、主要措施和体会
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
农业环保工作即是一项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在领导心中留有位子,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有所作为。因此,我州农环工作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在各县市举办了"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茶及放心米"等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样板。在实施过程中先后三次邀请了州委、州政府、州人大等州领导和州计委、州财政局、州科技局及州农业局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逐步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今年州财政安排州农环站测试仪器购置费4万元,无公害农业试验示范经费5万元,并列入全州大小春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各县市地方财政安排配套了一定经费,为农环工作开展提供了保证。

2、从严治站
一是州县农环站全面推行了岗位聘用制。州农环站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04年2月21日得到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复,从3月1日起开始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科技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即州县之间、单位和项目实施人之间签订责任合同书,各方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认真履职,严格进行考评和兑现奖惩。三是组织3名测试人员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环工作队伍业务素质不高。如全州38名农环工作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7.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31.4%。二是检测设备配制低,如州农环站检测设备大多为常规分析仪器,与我州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三是由于建站时间迟,未赶上省站培训,造成执法工作和其它工作上处于被动局面。
(2)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参加成人高等自学,提高基础理论。二是组织州县市农业环保技术骨干到先进地州参观学习。三是通过技术交流,试验示范现场培训,提高农业环保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2、多渠道筹措资金,配置化验检测仪器。2005年送2名农化测试人员到省农环站接受专业技术培训,要求取得省站颁发的培训合格证。
3、通过组织学习《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争取申请补办农业环保执法证件。

2004年我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在州农业局和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的领导下,坚持"抓法制、靠监测、搞科研、办实体"的农业环保工作方针,围绕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农业环保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心任务,积极应对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环保工作的要求,以监测为基础,以示范推广无公害农产品配套技术为重点,加大农业环保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环保科技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为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04年工作回顾
1、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为我州无公害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条件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科技试验,具有现实作用和长远指导意义。今年我州农业环保工作围绕大宗名、特、优、稀作物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对西瓜、甜瓜、柠檬、咖啡、茶叶、蔬菜、优质稻等作物,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田间小区试验15组,同田对比试验31组。试验目的是通过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品种、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等综合技术措施,摸索我州无公害农作物产品和绿色农作物食品的高产栽培规律,同时筛选推荐我州无公害农作物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用肥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和技术参数,为建立我州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摸式提供了技术储备。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发展。
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是我州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是保护农田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搞好基础试验的同时,还与州农科所共同完成的辣椒、西葫芦、蕃茄等无公害标准施肥和农药使用技术试验、示范30亩。在潞西市江东乡、勐戛镇,梁河县大厂乡3个乡镇无公害茶叶示范750亩。在潞西市城效镇、风平镇,瑞丽市姐相乡、弄岛镇4个乡镇示范西甜瓜1640亩。在瑞丽市勐卯镇、姐勒乡、芒棒乡,陇川县章风镇、景坎镇等乡镇举办柠檬优质高产示范8342亩,亩产970.6千克,一级果率为73.58%,二级果率为26.42%,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亩增82.4千克,一级果率提高十一点三四个百分点;在潞西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等30个乡镇,举办无公害水稻示范1.05万亩,平均亩产479.3千克,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亩增34.9千克,稻谷精米率提高4.2%。与德宏州(水文)有机食品公司在潞西市遮放镇举办有机米生产示范623亩,亩产值达到1372.4元,亩净产值661.8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与潞西市科委在法帕镇举办20亩樱桃番茄示范,平均亩产989.3千克,亩净增产值315.87元。全州共举办示范样板2.19万亩,新增产值382.4万元,亩净增收益174.61元,受到各级领导和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深受示范区农户的欢迎。

3、农业环保科技产业开发有了新突破。
针对我州农用化肥和糖厂"三废"污染问题,2003年我站向州人民政府提出"德宏州无公害农产品科技示范"项目,得到省州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总投资5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7万元(有偿资金7万元,无偿资金40万元)。州农环站自筹12万元。资金投向生物有机肥料厂31.8万元,示范推广27.2万元。大春生产期间,完成生物有机肥堆制17组,开发的肥料经省土肥站检测,有机质含量30.8%--76.2%,氮、磷、钾有效成分4.36%--6.28%,水分8.04%--13.79%,达到农业部颁布的商品有机肥标准,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机肥厂位于潞西市法帕水泥厂旁,距市区8公里,11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计划12月底土建和水电工程竣工,2005年1月进入肥料加工设备安装调试,年设计生产能力3000吨。

4、抓好基础工作。
一是抓好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点工作,十一月份在潞西市等相村、弄门村两个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点开展水稻生产情况调查。二是抓好检测基础工作,在去年完成化验室(420㎡)和购置14台化验仪器的基础上,今年投资4.27万元,新购置化验仪器4台及玻璃器皿、分析试剂等设备,并配置了三名技术人员,为明年化验工作正式起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5、积极完成植物多样性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任务。
(1)按照省站的要求,对德宏州野生食用菌、潞西市野花椒、紫茎泽兰侵入德宏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摸清了调查植物分布区域、种类、生活习性、面积产量等基本情况,编写了调查植物相关材料,为我州资源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2)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要求,结合德宏实际,在潞西市法帕镇,轩岗乡、五岔路乡开展了肥料使用和利用率情况调查,涉及坝区、半山半坝区、山区,有傣族、景颇族、汉族。海拨850--1800米之间,作物涵盖水稻、甘蔗、茶叶、玉米、西甜瓜、油菜、小麦、蔬菜共十五种农作物。调查了九个行政村90户农户517人,耕地面积946.91亩,调查结果表:一是肥料施用比例不尽合理,根据肥料投入量与作物吸收量比效,n肥多投入20.27%,p肥多投入28.51%,k肥占作物吸收量的10.81%,硫肥占9.55%,镁肥占7.22%,锌肥占11.25%。二是施肥方法不当,90%n肥用于追肥。三是肥料利用低,n肥综合平均当季利用率为28.04%,与全国同季同作物利用率35%相比,低六点九六个百分点。

6、大力开展法制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宣传。
一是法制宣传。参加州农业局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州内五县市16个乡镇开展了《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专题会16次,培训乡村干部和农民1743人次,发放农业环保宣传材料5000份。二是无公害农产品申报登记宣传。2004年5月15--19日我站汇同州技术监督局到州内五县市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登记专题宣传,共召开农业、技术监督局、龙头企业等多部门参加的座谈会7次,培训185人次,组织3家龙头企业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

二、主要措施和体会
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
农业环保工作即是一项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在领导心中留有位子,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有所作为。因此,我州农环工作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在各县市举办了"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茶及放心米"等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样板。在实施过程中先后三次邀请了州委、州政府、州人大等州领导和州计委、州财政局、州科技局及州农业局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逐步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今年州财政安排州农环站测试仪器购置费4万元,无公害农业试验示范经费5万元,并列入全州大小春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各县市地方财政安排配套了一定经费,为农环工作开展提供了保证。

2、从严治站
一是州县农环站全面推行了岗位聘用制。州农环站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04年2月21日得到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复,从3月1日起开始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科技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即州县之间、单位和项目实施人之间签订责任合同书,各方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认真履职,严格进行考评和兑现奖惩。三是组织3名测试人员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环工作队伍业务素质不高。如全州38名农环工作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7.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31.4%。二是检测设备配制低,如州农环站检测设备大多为常规分析仪器,与我州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三是由于建站时间迟,未赶上省站培训,造成执法工作和其它工作上处于被动局面。
(2)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参加成人高等自学,提高基础理论。二是组织州县市农业环保技术骨干到先进地州参观学习。三是通过技术交流,试验示范现场培训,提高农业环保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2、多渠道筹措资金,配置化验检测仪器。2005年送2名农化测试人员到省农环站接受专业技术培训,要求取得省站颁发的培训合格证。
3、通过组织学习《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争取申请补办农业环保执法证件。


相关内容

  • 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论文
  • 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论文 摘要 为评价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收集近年在德宏州主栽的65个水稻品种参照国家标准进行田间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5个品种中,仅有深优9734和深优549等 2个品种前期.后期均表现为抗病:内5优317.内香优1号.内香8516.内5优53 ...

  • 地质灾害案例
  • 地质灾害案例 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 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 ...

  •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X
  • 云南植物研究 2006,28(5):505-508 ActaBotanicaYunnanica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杜 凡 1,2 Ξ ,杨宇明 2ΞΞ ,李俊清,尹五元 12 (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2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 ...

  • 乡镇禁毒工作汇报
  • 一、基本情况 某某县地处祖国边陲,位于某省某部、某州某部,东北、东南、南面分别与某县、某县、某县三县相连,西、西北、西南与接壤。国境线长公里。属国家二类口岸。县辖个乡、个镇、个村(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亩。是一个地域广阔、资 ...

  • 边境口岸城市瑞丽
  • 边境口岸城市瑞丽 边境口岸城市瑞丽 概述 美丽的边境口岸城市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绝 对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97. 31′-98. 02′,北纬 23. 38′-24. 14′之间.陆 路距省会昆明 752 公里,距州府潞西 103 公里,为东起上海,西达瑞丽的 320 国 ...

  •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云南农业现代化课题组 云南土地面积的94%是山区,只有6%是坝区.针对云南农业发展的潜力在山.难点在山.重点在山,其主要途径和目标是发展山区现代农业,课题组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规划云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布局. 云南山区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低热现代农业山区.中暖现代农 ...

  • 德宏州农村深度贫困人口脱贫研究
  • [摘 要]现阶段,贫困问题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德宏州深度贫困自然村为调查单元,将农村深度贫困人口作为关注重点,从传统物质贫困和现实人文贫困两方面,介绍农村深度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现状:提出推进跨县域空间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深度贫困人力资本投资,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建立健全基 ...

  • 2009年市畜牧兽医局工作年终总结
  • 2009年已经走过,在经过了一年忙碌的工作后,终于有时间可以停留下来,就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了,在经过了一年的不懈努力后,我们市畜牧兽医局工作顺利的完成的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并有着很大的发展,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做工作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值得我们去总结的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就应该照着2009年工作 ...

  • 小麦良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
  •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1期 小麦良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 陈刚1王静z张士灿3张审3 ('安徽省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安徽太和236600:2太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太和县赵集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摘要任何一个优良品种,如果不注意选种,就会很快混杂退化.必须通过提纯复壮,才能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