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散文的特点和对唐宋之前散文的发展和继承

201203考试批次

《唐宋古文研究》大作业

学生姓名 王丽

学号 [1**********]2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 邢台柏乡奥 年级层次 专升

唐宋时期散文的特点和对唐宋之前散文的

发展和继承

论文摘要: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此时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关键字 唐宋 历程 风格

中国古代散文,早在先秦就蔚为大观。先秦诸子陈述已说,雄辩滔滔;《左传》、《国策》记载史事,时见华章。《史记》成功的人物描写,更是将史传散文推向了高峰。六朝小赋与骈文,其中也不乏精美的篇章。但长期以来,散文或依存于经史,或脱胎于哲学,并没有真正作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而存在。只有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此时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一、文学本体的回归——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散文从经史和哲学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真正进入文学境界,至此,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唐宋散文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经历了一个反骈复古的过程。唐宋之际出现过两次古文运动。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中唐时期;另一次是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中叶。两

次古文运动都是针对当时文坛占统治地位的骈文而发,虽然均以复古为旗帜,但实际上倡导的却是散文文体的革新。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

这样,在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鲜明的线索:散文逐渐向文学本体回归。韩愈虽强调“文以载道”,但较之他的那些反骈先驱,要显得通达得多,因而他主张“气盛为

宜”“不平则鸣”,强调的文的作用。韩俞散文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也不是《原道》《原毁》那些篇章,这些政论虽然气势凌历,但

却给人以“霸气”之感。而是那些被称为“谀墓之文”的墓志名铬和那些自由灵活的赠序。柳宗元在“文”“道”问题上较之韩愈则更为灵活,他那些寄寓了自身情感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实际上就是自身人格的化身。行文也更趋自由活泼。宋代作家则更是越来越突出地重视“文”的功用,欧阳修主张重道以充文,苏轼则更强调:“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苏轼《答王庠书》)欧阳修的散文以情韵著称,一唱三叹,弥漫着挥之不去盛世危机之感。苏轼散文则更是心灵的自然流露,或记山水,或载轶文,或抒性灵,在漫不经心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南宋的笔记小品则以更随意的形式,记载民俗风情,趣闻轶事。街巷杂谈,评诗论文,无所不书,行文更为自由灵活,信笔挥洒,不受拘束,形象生动,表现力亦很强。较之唐人,宋代散文更着眼于致力寻找常人生活中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因素,并将其提高、升华,其行文也就更为平易,更为通畅。

二、作家主体意识的高扬——唐宋散文的个性化和风格多样化

唐宋时代,散文一旦摆脱经史哲学的樊篱,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他们“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各呈风姿,构成了唐宋散文百花齐放的局面。

唐宋散文之前,散文的功用主要在政论和文论。结构上一般是平铺直叙,条分缕折。尽管先秦诸子中有汪洋恣肆的《庄子》和才辩纵横的《孟子》;《史记》规模宏伟,以人物为中心的纪

传散文给后世树立了典范;陶渊明则以清峻平淡,质朴有致的风格抒写怀抱。但毕竟,大部分作家的个人风格并不鲜明。唐宋之际,不少散文大家推陈出新,潜心创造,散文才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文学的价值在于创造。两次古文运动,其旗号皆为复古,但真正的价值却在于创新。我们看“唐宋八大家”散文。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倡导“不平则鸣”,其文章以雄健浑厚,气势充沛为基本特色,“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柳宗元则以他清丽峭劲的山水游记,缜密奇特的寓言杂感别树一帜;欧阳修的散文婉转曲折,措辞平易,一唱三叹,极富情韵;曾巩散文以“古雅”“平正”为特色,无论叙事、议论都是缓和平淡而又委曲周详;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始终将散文作为自己变法革新的武器,说理遒劲犀利,极富逻辑力理,其叙事散文却随笔洒,曲合其妙。“三苏”虽为父子、兄弟,一脉相承,相互影响,但又异彩纷呈,富有个人风格。老苏的散文“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老辣犀利,痛切明快;苏辙的散文论事详赡工稳,不象父兄那样豪纵奔放,以其平稳深秀见长;苏轼则以其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驾驭文笔,其文奇纵恣肆,波澜叠出“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苏轼《文说》)。八大家各呈异彩,都以其鲜明的个性为后世师法。

正因为唐宋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进入了真正的文学境界,作家主体意识高扬,抒写性灵,模山范水,潜心创造,挥

洒自如。因而唐宋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那些最能显示个人情趣的叙事、写景、抒情之作。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自怜幽独,道之不行乃寄意于山水,在山水倘佯间抒发感士不遇的牢骚,在古典散文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山水时的复杂心态和幽独情怀。作者笔下的大自然极具美感:高洁、幽深、鲜明;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又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怃愤。韩愈散文最吸引后人的,被人称为“谀墓之文”的墓志铭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赠序。《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摹写期三世状态,历历入画,虽未尝叙述一事,而其人之精神意象,无不毕见。”《贞曜先生墓志铭》描述孟效作诗情景。“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至今仍被评论者称引。《柳子厚墓志铭》概括柳宗元一生,重点突出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高尚人格。全篇有叙有议,含蓄委婉,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尽管韩愈的不少墓志铬是应景文章,难逃“谀墓”之嫌,但其中许多篇章却投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且随笔写来,变化多样,因而极富文学色彩,也极富个性色彩。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以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和声音的特别敏锐,选择最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写出了冬日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随手写来,漫不经心,月夜景色的美妙,贬谪中自我排谴的心境却跃然纸上。范成大《峨眉山行记》刻意描绘峨眉山“佛光昼见,神灯夜来”的景色,读后如临其境,如随其游。

象此类极富个人情趣和个性特色的叙事、写景、抒情之作,在唐宋散文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三、唐宋散文体裁的变革和题材的开拓

唐宋散文完成了应用性向文学性的转化,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高度的发挥,因而散文体裁更为丰富多样,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首先唐宋作家对传统的应用文体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例如“序”的早期形式是书的引言或一章,目的在于揭示该书的宗旨与范围,如孔安国《尚书序》、卫宏《诗大序》。到魏晋,“序”的内容渐次丰富,但仍大体是为诗,文集而作,如石崇《金谷诗序》,王羲之《兰亭集序》。序发展至唐代,出现了“赠序”这一新型散文体,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篇幅虽短,却充满了豪情逸兴,写法上也更自由灵活。至韩愈,“赠序”一体就更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了。《送李愿归盘谷序》借李愿之口描绘世态人情,嘲笑趋炎附势的官迷,文、意皆奇。《送孟东野序》强调文学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虽为赠序,实是上乘的文学散论。韩愈以后,“赠序”一体在唐宋作家手上就更为得心应手了。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送梅圣俞归河阳序》、《送徐无党南归序》,或叙友情,或加规劝,写来明白流畅,平易近人。陆九渊《送宜黄何尉序》,朱熹《送郭拱辰序》,一为安慰因保护百姓利益而与县长不和被免职的何尉;一为画家郭拱辰写照,前者感情强烈,爱

憎分明,于中可以窥见作者平生学问心境;后者信笔挥洒,形神兼似。

基志铬本为应用文体,志记生平,铬赞德行,大多囿于“铺陈郡望,藻饰官阶”的旧程式。因而难免多加谀美,堆砌仁爱德孝之类的陈词滥调,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到了唐宋作家手中,不少墓志铬却成了抒情写意的名篇。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铬》以流畅的语言描述堂弟陈孜的形象,时有精彩之笔,显然吸收了史传文学的笔法。韩愈墓志铬则更是名作叠出,不但有真情实感,而且变化多样。范仲淹《东梁院使君墓志铬》,描写宋代著名边防将领种世衡组织各族人民共同抗击西夏入侵的劳绩,详明亲切,颇为生动。苏舜钦《处士雀君墓志》写朋友雀君科场蹉跎半世,最终不得不归隐不出的遭迹,读来颇有辛酸之感。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铬》概括韩愈生平,抓住谏佛骨、说韩弘、使王庭凑三事,突出表现了韩愈的大智大勇。全文剪裁精当,形象动人。欧阳修《黄梦升墓志铬》、《张子野墓志铬》,或感伤朋友志不得志,或痛悼老友盛年而逝,悲天悯人,一片真情溢于纸上。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铬》、《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铬》、《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铬》,一反政治家的庄重面孔,字里行间,充斥着沉痛和不平,所叙墓主的形象也很鲜明。

除了对传统应用文体大胆改造,推陈出新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陆游《入蜀记》为游记专著,写景物、记古迹、

叙风俗、作考证、抒感慨,内容丰富多彩,笔法潇洒自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则就游山而发议论,说明无论是学向还是人生,均需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苏轼《石钟山记》重点亦不在记游,而是由石钟山命名的辨别而借题发挥,指出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臆断其有无”。两篇游记均不以抒情、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在游记发展史上又辟一新径。到宋代作家手中,游记体式已是多种多样,如群星灿烂,百花争艳,形成了一个极为繁荣的小品文在唐宋也是极度繁荣。唐末小品文指斥时弊,抨击朝政,在一塌糊涂的衰世泥塘里放出光彩,显露锋芒。行文也十分灵活,性之所至,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的札记小品最见其幽默品性和人格魅力。或记述治学心得,或袒露友情,或叙风土人情,笔锋细腻,情景逼真,亲切有味,娓娓动听。南宋笔记小品更见繁荣,专著层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活小事,无不入文,盎然成趣,风格也更趋于平易、轻松和活泼。

参考文献

1、郑力戎.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J].文史哲,1988.3.

2、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J].文学遗产,1996.6.

3、洪本健.从韩柳欧苏文看唐宋文的差异[J].文史哲,1998.3.

4、张国俊,张瑞年.古文运动是形成艺术散文的运动—对唐宋古

文运 动的再认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201203考试批次

《唐宋古文研究》大作业

学生姓名 王丽

学号 [1**********]2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 邢台柏乡奥 年级层次 专升

唐宋时期散文的特点和对唐宋之前散文的

发展和继承

论文摘要: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此时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关键字 唐宋 历程 风格

中国古代散文,早在先秦就蔚为大观。先秦诸子陈述已说,雄辩滔滔;《左传》、《国策》记载史事,时见华章。《史记》成功的人物描写,更是将史传散文推向了高峰。六朝小赋与骈文,其中也不乏精美的篇章。但长期以来,散文或依存于经史,或脱胎于哲学,并没有真正作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而存在。只有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此时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一、文学本体的回归——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散文从经史和哲学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真正进入文学境界,至此,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唐宋散文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经历了一个反骈复古的过程。唐宋之际出现过两次古文运动。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中唐时期;另一次是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中叶。两

次古文运动都是针对当时文坛占统治地位的骈文而发,虽然均以复古为旗帜,但实际上倡导的却是散文文体的革新。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

这样,在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鲜明的线索:散文逐渐向文学本体回归。韩愈虽强调“文以载道”,但较之他的那些反骈先驱,要显得通达得多,因而他主张“气盛为

宜”“不平则鸣”,强调的文的作用。韩俞散文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也不是《原道》《原毁》那些篇章,这些政论虽然气势凌历,但

却给人以“霸气”之感。而是那些被称为“谀墓之文”的墓志名铬和那些自由灵活的赠序。柳宗元在“文”“道”问题上较之韩愈则更为灵活,他那些寄寓了自身情感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实际上就是自身人格的化身。行文也更趋自由活泼。宋代作家则更是越来越突出地重视“文”的功用,欧阳修主张重道以充文,苏轼则更强调:“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苏轼《答王庠书》)欧阳修的散文以情韵著称,一唱三叹,弥漫着挥之不去盛世危机之感。苏轼散文则更是心灵的自然流露,或记山水,或载轶文,或抒性灵,在漫不经心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南宋的笔记小品则以更随意的形式,记载民俗风情,趣闻轶事。街巷杂谈,评诗论文,无所不书,行文更为自由灵活,信笔挥洒,不受拘束,形象生动,表现力亦很强。较之唐人,宋代散文更着眼于致力寻找常人生活中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因素,并将其提高、升华,其行文也就更为平易,更为通畅。

二、作家主体意识的高扬——唐宋散文的个性化和风格多样化

唐宋时代,散文一旦摆脱经史哲学的樊篱,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他们“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各呈风姿,构成了唐宋散文百花齐放的局面。

唐宋散文之前,散文的功用主要在政论和文论。结构上一般是平铺直叙,条分缕折。尽管先秦诸子中有汪洋恣肆的《庄子》和才辩纵横的《孟子》;《史记》规模宏伟,以人物为中心的纪

传散文给后世树立了典范;陶渊明则以清峻平淡,质朴有致的风格抒写怀抱。但毕竟,大部分作家的个人风格并不鲜明。唐宋之际,不少散文大家推陈出新,潜心创造,散文才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文学的价值在于创造。两次古文运动,其旗号皆为复古,但真正的价值却在于创新。我们看“唐宋八大家”散文。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倡导“不平则鸣”,其文章以雄健浑厚,气势充沛为基本特色,“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柳宗元则以他清丽峭劲的山水游记,缜密奇特的寓言杂感别树一帜;欧阳修的散文婉转曲折,措辞平易,一唱三叹,极富情韵;曾巩散文以“古雅”“平正”为特色,无论叙事、议论都是缓和平淡而又委曲周详;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始终将散文作为自己变法革新的武器,说理遒劲犀利,极富逻辑力理,其叙事散文却随笔洒,曲合其妙。“三苏”虽为父子、兄弟,一脉相承,相互影响,但又异彩纷呈,富有个人风格。老苏的散文“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老辣犀利,痛切明快;苏辙的散文论事详赡工稳,不象父兄那样豪纵奔放,以其平稳深秀见长;苏轼则以其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驾驭文笔,其文奇纵恣肆,波澜叠出“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苏轼《文说》)。八大家各呈异彩,都以其鲜明的个性为后世师法。

正因为唐宋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进入了真正的文学境界,作家主体意识高扬,抒写性灵,模山范水,潜心创造,挥

洒自如。因而唐宋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那些最能显示个人情趣的叙事、写景、抒情之作。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自怜幽独,道之不行乃寄意于山水,在山水倘佯间抒发感士不遇的牢骚,在古典散文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山水时的复杂心态和幽独情怀。作者笔下的大自然极具美感:高洁、幽深、鲜明;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又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怃愤。韩愈散文最吸引后人的,被人称为“谀墓之文”的墓志铭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赠序。《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摹写期三世状态,历历入画,虽未尝叙述一事,而其人之精神意象,无不毕见。”《贞曜先生墓志铭》描述孟效作诗情景。“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至今仍被评论者称引。《柳子厚墓志铭》概括柳宗元一生,重点突出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高尚人格。全篇有叙有议,含蓄委婉,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尽管韩愈的不少墓志铬是应景文章,难逃“谀墓”之嫌,但其中许多篇章却投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且随笔写来,变化多样,因而极富文学色彩,也极富个性色彩。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以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和声音的特别敏锐,选择最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写出了冬日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随手写来,漫不经心,月夜景色的美妙,贬谪中自我排谴的心境却跃然纸上。范成大《峨眉山行记》刻意描绘峨眉山“佛光昼见,神灯夜来”的景色,读后如临其境,如随其游。

象此类极富个人情趣和个性特色的叙事、写景、抒情之作,在唐宋散文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三、唐宋散文体裁的变革和题材的开拓

唐宋散文完成了应用性向文学性的转化,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高度的发挥,因而散文体裁更为丰富多样,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首先唐宋作家对传统的应用文体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例如“序”的早期形式是书的引言或一章,目的在于揭示该书的宗旨与范围,如孔安国《尚书序》、卫宏《诗大序》。到魏晋,“序”的内容渐次丰富,但仍大体是为诗,文集而作,如石崇《金谷诗序》,王羲之《兰亭集序》。序发展至唐代,出现了“赠序”这一新型散文体,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篇幅虽短,却充满了豪情逸兴,写法上也更自由灵活。至韩愈,“赠序”一体就更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了。《送李愿归盘谷序》借李愿之口描绘世态人情,嘲笑趋炎附势的官迷,文、意皆奇。《送孟东野序》强调文学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虽为赠序,实是上乘的文学散论。韩愈以后,“赠序”一体在唐宋作家手上就更为得心应手了。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送梅圣俞归河阳序》、《送徐无党南归序》,或叙友情,或加规劝,写来明白流畅,平易近人。陆九渊《送宜黄何尉序》,朱熹《送郭拱辰序》,一为安慰因保护百姓利益而与县长不和被免职的何尉;一为画家郭拱辰写照,前者感情强烈,爱

憎分明,于中可以窥见作者平生学问心境;后者信笔挥洒,形神兼似。

基志铬本为应用文体,志记生平,铬赞德行,大多囿于“铺陈郡望,藻饰官阶”的旧程式。因而难免多加谀美,堆砌仁爱德孝之类的陈词滥调,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到了唐宋作家手中,不少墓志铬却成了抒情写意的名篇。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铬》以流畅的语言描述堂弟陈孜的形象,时有精彩之笔,显然吸收了史传文学的笔法。韩愈墓志铬则更是名作叠出,不但有真情实感,而且变化多样。范仲淹《东梁院使君墓志铬》,描写宋代著名边防将领种世衡组织各族人民共同抗击西夏入侵的劳绩,详明亲切,颇为生动。苏舜钦《处士雀君墓志》写朋友雀君科场蹉跎半世,最终不得不归隐不出的遭迹,读来颇有辛酸之感。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铬》概括韩愈生平,抓住谏佛骨、说韩弘、使王庭凑三事,突出表现了韩愈的大智大勇。全文剪裁精当,形象动人。欧阳修《黄梦升墓志铬》、《张子野墓志铬》,或感伤朋友志不得志,或痛悼老友盛年而逝,悲天悯人,一片真情溢于纸上。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铬》、《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铬》、《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铬》,一反政治家的庄重面孔,字里行间,充斥着沉痛和不平,所叙墓主的形象也很鲜明。

除了对传统应用文体大胆改造,推陈出新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陆游《入蜀记》为游记专著,写景物、记古迹、

叙风俗、作考证、抒感慨,内容丰富多彩,笔法潇洒自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则就游山而发议论,说明无论是学向还是人生,均需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苏轼《石钟山记》重点亦不在记游,而是由石钟山命名的辨别而借题发挥,指出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臆断其有无”。两篇游记均不以抒情、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在游记发展史上又辟一新径。到宋代作家手中,游记体式已是多种多样,如群星灿烂,百花争艳,形成了一个极为繁荣的小品文在唐宋也是极度繁荣。唐末小品文指斥时弊,抨击朝政,在一塌糊涂的衰世泥塘里放出光彩,显露锋芒。行文也十分灵活,性之所至,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的札记小品最见其幽默品性和人格魅力。或记述治学心得,或袒露友情,或叙风土人情,笔锋细腻,情景逼真,亲切有味,娓娓动听。南宋笔记小品更见繁荣,专著层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活小事,无不入文,盎然成趣,风格也更趋于平易、轻松和活泼。

参考文献

1、郑力戎.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J].文史哲,1988.3.

2、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J].文学遗产,1996.6.

3、洪本健.从韩柳欧苏文看唐宋文的差异[J].文史哲,1998.3.

4、张国俊,张瑞年.古文运动是形成艺术散文的运动—对唐宋古

文运 动的再认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相关内容

  • 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 学科论文: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政史学院历史学系四班 110710109 武思云 摘要 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它继承了先秦及汉朝散文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特点,虽然另一方面受到思想上的束缚,但正是它使中国散文发展走向顶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关键词:古文运动 ...

  • 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论初唐诗风的新变 2.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 3.建安诗歌与汉乐府之比较 4.论建安风骨的成因 5.论曹操 6.曹植的诗歌艺术 7.论阮籍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8.嵇康<幽愤诗>辨 9.左思<咏史>诗论 10.玄言诗的再认识 11.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

  •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文学>题库(一) 一.填空题: 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 2.<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 .<送东阳马生序> ...

  • 93-11考研真题
  • 2011 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 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 ...

  • 语文资料2
  • 一·韩愈的背景资料 (1)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qu ...

  • 中国古代寓言述论
  • 作者:干天全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03期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寓言史上也有显著地位.中国.希腊和印度被世界文坛公认为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自先秦到清末,有许多寓言作品问世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被今人称为"先秦寓言"的一大批 ...

  •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唐宋古文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它在形式方面是"反六朝,复古体",在文体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古代散文的传统.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辞藻 ...

  •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语文)
  • 1.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第一部分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 1"四书"指<论语><淮南子>.[<淮南子>] 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1.儒家经典 :○&l ...

  • 唐宋八大家简介
  •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