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制发常见问题

公文制发常见问题

一、行文规则常见问题

1. 越级请示

是指下级单位越过直属上级单位直接报送请示的情况。 提示:

⑴ 越级请示违反了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的原则,由于请示事项及有关意见越过了直接上级,容易使问题复杂化,也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

⑵ 越级请示的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事故、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可特事特办越级请示,但须在越级请示的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单位。

⑶ 对非特殊情况的越级请示,上级单位不得越级批复,可将来文退回原呈报单位。

2. 越权行文

是指公文内容超过本单位(部门)职能范围,或应当协商会签而未协商会签,或经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即自行对外行文的情况。

提示:

⑴ 对本单位无权决定的事项,必须请示上级或主管单位。 ⑵ 对涉及其他单位或本单位有关部门职能的事项,要协商或会签;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不得自行对外行文。

⑶ 越权行文会导致政令混乱及工作上的矛盾。上级单位如发现这种情况,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这类公文。

3. “党政不分”

是指党政机关互发指导性、约束性文件,或党政文件在格式上混用的情况。

提示:

⑴ 党政机关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必要时同级党政机关可以联合行文;为沟通信息,党政机关还可以互相抄送公文。

⑵ 行政文件中不得有向党组织发指示、交任务的内容。

4. 多头请示

是指就同一事项,同时或分别向多个单位(部门)请示。 提示:

⑴ 请示的主送单位应当是请示单位的直属上级或请示事项的主要负责单位。多头请示会使办理单位(部门)产生交叉,不利于问题的协调,影响办事效率。

⑵ 如果请示事项按规定应由多个单位(部门)共同审核办理,应主送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协调其他单位研究办理。

5. 一文多事

是指一件请示中有多个主旨(互不相关的多个事项)的情况。 提示: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如果一件请示中涉及互不相关的多个事项,不利于上级单位办理和答复,从而影响问题的及时解决。

6. 向领导同志个人报文

例如:有的企业认为文件只有直接送到上级单位领导手中,才能引起领导重视,即无论请示、意见或报告均直接行文主送有关领导;某企业拟请上级单位领导参加一项重要活动,未行文请示上级单位,而直接行文主送某领导同志。

提示:

⑴ 除上级单位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不得以单位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

⑵ 对上级单位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反馈有关办理结果或情况时,可直接报告。报告时,要注意将领导同志批示复印件作为附件,同时报告应抄送该上级单位。

7. 报告夹带请示事项

例如:有的企业在按上级单位要求报送某材料的同时,提出请上级单位帮助解决相关问题;有的企业向上级单位报送汇报工作的报告中,常常在“下一步工作打算”或“拟采取的措施”部分,夹带需上级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

提示:

⑴ 请示和报告均为上行文,但上级单位的处理方式不同,上级单位对报告一般作为阅件,可不作答复。若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则很容易误事。

⑵ 报告中不应有需上级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拟采取的措施”在表述上应为“我们将××××××(怎样做)”,而不是“建议××××××(怎样做)”。

⑶ 若在汇报工作的同时需解决某些问题,应将报告内容与请

示内容分开,形成两个文件上报;或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内容作为附件,以便上级单位了解有关情况。

8. 协商会签不到位

例如:某单位拟制公文时,对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事项,未主动协商和履行会签手续,以致公文内容超出本单位权限;对经协商会签后,仍有意见分歧的上行文,在文稿中没有将不同意见和各方理据如实反映;对上级单位交办的、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事项,在征求意见时,未表明本单位的意见,而直接请其他单位提出意见;对涉及多个单位的联合行文,未按发文单位次序依次会签,而是采取复印分头同时会签的形式,由于各单位意见彼此不见面,常出现因办理意见不一致,需再次会签等情况。

提示:

⑴ 要强化主动协商意识,切实履行责任,注意协商会签中的议事、协调、落实等实质性环节,防止推委扯皮。

⑵ 对经协商后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在文稿中要如实反映,便于上级单位决策。

⑶ 对上级单位交办的、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事项,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时,应将本单位的原则意见告知对方,以便于沟通。

⑷ 联合发文的会签,应按发文单位次序依次会签,原则上不采取复印分头同时会签的形式。

二、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1. 主旨不明

是指公文主旨表达不符合单一、鲜明、确切的要求。

例如:某一公文中表达了多层意思,但未明确真正的主旨;拟文者的态度不明,肯定、否定或表扬、批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主旨包含的意见、主张等,虽然正确,但不讲究分寸,未注意相近句义及词义的区别选择,或所指的人员、事件和范围不清楚,针对性不强。

提示:草拟公文前,首先要确定主旨,要将主旨直截了当、准确地表达清楚,并尽可能地通过标题清晰地表达行文主旨,以引起受文单位的重视。

2. 层次不清

例如:某一请示件中,反映“基本情况”的部分中含有需要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在“有关意见和建议”部分中又阐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等,或“请示事项”与其他内容揉杂在一起,未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明确表述,需要重新归纳。

提示:安排公文结构时,应当按不同文种的要求和特点,采用恰当的结构方式,并注意对相同的部分(意思)加以集中,不同的部分(意思)加以区分。

3. 逻辑混乱

⑴ 语序失当。

是指词语和句子的组合次序安排失当,导致改变语义或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

例如:“我公司于1月30日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董事长和其他公司的领导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这种表达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另行邀请了其他公司的人员出席会议,“其他”应移至“公司的”之后。

提示:

★ 当公文中要表达的一组并列概念之间有轻重、主次、强弱之分,大小、高低、多少之别时,应依次顺排或倒排。例如: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由轻递重)

“三个质量管理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分别为5000元、3000元、1500元。”(由多至少)

★ 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例如:

“根据××××××,我们就××××××问题组成调研组,先后赴××××××等地调研。”

★ 当以一组概念表现一个认识过程时,一般按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次序排列。例如:

“这是一份很好的材料,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 当一个语句反映因果关系时,一般是按先因后果次序排列,只有需要特别申明或突出表现原因时,才先讲结果再谈原因。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当将语句中的一些成分提前或后臵并不违反语法规则,同时不改变语义且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时,应将此作为修辞手段。例如:

“在事故现场,大的、小的、好的、残的,堆放着许多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产品。”(定语臵于谓语前)

“在此期间,我们一定要抓紧落实集团公司文件精神。”(状语臵于主语前。)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共清理、修订制度20多个。”(定语后臵)

以上说明,正确地将句子成分提前或后臵,可以突出或强调语句中的某个意思,给人以更强烈深刻的印象。

★ 当由于语句中几个成分的相互关系不明而出现歧义时,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消除歧义。例如:

“几个单位的职工来集团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在这里,定语“几个”的修饰对象不明确,因此语句可产生不同的解释,而如果将“几个”臵于“职工”之前,歧义就不存在了。

⑵ 前后矛盾。

是指公文中语意表述前后相反或不一致。

例如:“我公司严格遵守与贵行签订的协议,恪守信用,想尽办法,如期归还了所欠贵行的2亿元贷款本息。由于……我公司已无力筹集资金按计划偿还贷款,特商请贵行延期……”实际上,该公司是按协议如期归还了所欠该行的部分贷款本息2亿元。

提示:拟写文稿时,语意表述要正确,要清晰,并注意逻辑关系和前后衔接。

⑶ 概念不清。

例如:在公文拟制中,常因出现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概念不清而混淆使用的问题。例如:“今年,我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提示:“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布,“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公布,“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公布;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同时,在草拟公文时,应根据本单位权限,准确使用“制定”、“起草”、“拟订”等词语。

4. 语言文字欠推敲

⑴ 语法不当。

例如:

★ 省略句子成分导致歧义。如“我公司各级领导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真抓实干”前面少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容易产生歧义。

★ 搭配不当。如“请你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理顺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理顺产权”动宾搭配不当,应为“理顺产权关系”。

★ 主语缺失。如“由于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我公司成本费用大幅度增长。”介宾短语不可以作主语,可删去“由于”或“使”。

★ 重复使用同义词语。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十分至关重要的工作。”“十分”、“至关”是同义词。又如“大约50%左右”、“约1/3左右”,“约”、“左右”不应同时使用。

★ 选择性句式前后不统一。如“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

展,关键在于抓紧培养一批各领域的人才。”前半句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后半句只谈了一个方面,应在“抓紧”前面也加上一个“能否”。

★ 介词位臵不当。如“突出能力、业绩和贡献导向,实施市场化、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进一步合理拉大收入差距,对于部分员工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此句的主语应是“部分员工”,“对于”应放在句首。

⑵ 用词不准。

例如:

★ 词义把握不准。如“截止5月底,我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截止”强调终止和结束,即该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截至”强调的是该时点上的事态,并不意味着终止和结束。“截止”应改为“截至”。又如,“2009年营利7000万元”,“营利”应改为“盈利”;“×××协会为非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应改为“非营利性”。

★ 使用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流行语,或未注意社会流行语的适用范围和界限,与公文性质要求不符,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效率。

★ 滥用模糊词语,使公文失去严肃性和真实性。

⑶ 指代不清。

是指行文时使用代词,如“这”、“那”、“此”、“彼”、“上述”、“其”等不加注意,出现代词指向或表意不准确,使语义不明,难以理解的情况。

例如:

★ 代词指向有误。如“凡因工程项目业主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致使建筑业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和工人工资的,要严肃追究业主的责任,责令其限期付清工程款、补发工资,并向社会公布。”在该表述中,“其”的使用不准确。从字面理解“其”应指“业主”,但“付清工程款”与“补发工资”应是两个主体,即业主和建筑施工企业。因此,这里的“其”指向有误。

★ 某些代词性的名词表意不准确。如“2008年我公司利润总额3500万元,而上年突破7000万元。”在该表述中,“上年”究竟是相对于“2008年”来说,还是相对于公文拟写的时点来说,指代不明确,容易引起歧义。

提示:

使用代词时,应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指向,并注意文中前后的衔接。同时,使用代词或代词性的名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用则用,若使用时容易造成歧义则应尽量避免。

⑷ 时间表述含糊。

例如:

★ 在没有具体对应年份的情况下,使用“上年”、“上半年”等时间代名词。

★ 年份随意简写,如79年、92年、08年等。

★ “80年代”前没有“××世纪”作限制。

⑸ 数字(数量)表达不规范

例如:

★ 数量概念混乱。如“2008年度,×××××公司人均主营

业务收入实际完成××万元/人,人均主营业务成本××万元/人……”这里的人均收入(成本)本身就包括每人××万元的含义。

★ 数值范围不规范。常见的错误有:4-6%、0.2-6等,规范的写法应分别为4%~6%、0.2~0.6。

★ 数字使用形式不恰当。如“三、四天”,“20世纪八十年代”等。

提示: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在表述年代时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998年”、“20世纪80年代”。在表示概数时,邻近的两个数字应当并列连用,中间不应使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在公文中,10以上的数字及分数,原则上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述;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注意同一文稿中上下文的统一。

5.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⑴ 引号的使用问题。

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有时也用来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常见的问题是后引号与句号位臵错误。

例如:

★ 集团公司领导的批示是:“认真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此句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 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质量和各分(子)公司对本单位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要求“认真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此句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外。

★ 我们要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认真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的批示精神,加强经济运行监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此句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

⑵ 逗号的使用问题。

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当用不用,引起歧义。

例如:

“3日内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暴风雪。”在“3日内”后面应当有一个逗号。

⑶ 冒号的使用问题。

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当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时,往往忽视冒号的提示范围或用逗号或分号终结冒号的提示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冒号表示的是仅次于句号的句内停顿,只有句号才能终结冒号。

⑷ “. ”的使用问题。

“. ”是句号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在科技文献和外文中,以防止“。”与阿拉伯数字“0”和外文字母“o ”混淆。公文中,主要用在结构层次序数中,但将“. ”误为顿号的情况较多。

⑸ 公文中附件说明的标点符号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公文中附件说明应尽量不使用标点符号。如:“附件:•员工薪酬分配办法‣。”或“附件:•员工薪酬分配办法‣; ”该例中的书名号、句号及分号均应去掉,应为“附件:员工薪酬分配办法”。

5. 标题拟写不规范

⑴ 要素不全。

例如:标题中“事由”缺失关键词或随意省略事由,如•××××公司决定‣,看不出决定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缺失“文种”,如•关于××××××的回复‣;“事由”中缺失关键词,又无“文种”,如•××××公司2010年工作计划‣,难以分清是报送上级单位,还是印发下级单位;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关于××××××的决定‣。

提示:

标题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根据有关规定,具有固定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文件,公文标题中可以省略发文单位。但党的机关公文和重大决策、重要通知事项的下行文,标题中一般不省略发文单位。

“××××××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等不能单独行文,若需正式行文则应选择恰当文种予以制发(印发)。

⑵ 提炼不精。

公文标题中提炼不精的问题,多见于转发性通知。

例如:某集团公司转发国资委转发的财政部的有关文件,标题为:•××××集团公司关于转发国资委的通知>的通知‣,明显冗长。

提示: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

★ 省略法。如•××××集团公司转发国资委关于转发财政部××××年××××××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

★ 替代法。如•××××集团公司关于转发财政部有关进一步做好××××年××××××工作等文件的通知‣

★ 直转法。如•××××集团公司转发财政部关于××××年××××××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

⑶ 概括不准确。

例如:某公司申请有偿转让一部分国有股权,并非公司进行有关改制工作,但上报件的标题却拟写为:•关于××××公司进行改制的请示‣。又如,•××××公司关于××××产品问题的请示‣,该标题中“关于××××产品问题”是指价格问题、质量问题、技术问题、运输问题还是供应问题等等,表述不清,使人不知所云。

提示:公文标题应题文相符,全面准确。

⑷ 使用介词不当。

例如:

★ 公文标题中介词连用,问题常出现在“关于”和“对”的连用上。如•××××公司关于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和“对”均为介词,且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近,在行文中重叠使用无必要且显得累赘,应删去“对”。

★ 公文标题中缺少介词“关于”,或用“对”、“就”、“有关”等代替“关于”。如•××××公司对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公司关于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显然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 公文标题中介词“关于”的位臵不正确。•关于××××公司请求协调解决××××××问题的函‣,“关于”应移至“××××公司”之后。

⑸ 错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错用标点符号常见于应使用书名号时错用引号,或不该使用的地方用了书名号,或在标题中使用逗号等。

例如:•××××公司关于印发的通知‣,其中领导同志的讲话不应使用书名号。

提示:按有关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⑹ 误用“的”字。

例如:

★ 文种前随意省略“的”字。如•关于××××××工作安排通知‣、•关于2010年××××××工作安排报告‣,“通知”、“报告”前均应加“的”字。

★ “的”字位臵不正确。如•关于××××××的情况报告‣、•××××(单位)关于×××同志的考察报告‣,其中“的”字位臵不正确,容易产生歧义,“的”应为文种前的结构助词。应分别改为•关于××××××情况的报告‣、•××××(单位)关于考察×××同志情况的报告‣或•××××(单位)关于对×××同志考察情况的报告‣。

提示:公文标题文种前的结构助词“的”不可随意省略,也不能错用。

⑺ 文种使用不当。

例如:

★ “请示”和“报告”不分而错用。该用“请示”的用了“报

告”,如•××××公司关于申请核销××××××的报告‣,“申请核销××××××”应请示上级单位批准,文种应为“请示”;该用“报告”的却用了“请示”,如•××××公司关于××××××工作情况的请示‣,“工作情况”无需请示,文种应为“报告”。

★ “通报”和“通知”不分而错用。一是习惯性地认为“通报”只是批评错误而缩小了其使用范围,不适当地用“通知”取代“通报”;二是把握不准它们的区别,需要传达重要精神时也用“通报”行文;三是将批转性“通知”错用“通报”行文。

★ “意见”和“批复”不分而错用。如•关于××××××工程项目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核意见‣,该文是答复下级单位对“××××××工程项目更新改造计划”的有关请示事项,文种应使用“批复”。

★ “批复”和“决定”不分而错用。问题多出现在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事故和违纪人员处理时的行文。如某子公司向集团公司报送了•关于××××××事故和违纪人员的处分决定‣,集团公司批复同意了该决定。这里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子公司若有权决定,则无需请示,集团公司也无需批复;二是子公司若无权决定,则必须请示,应向集团公司报送•关于××××××事故和违纪人员的处分意见的请示‣,而非“决定”,集团公司应根据子公司的“请示”予以“批复”或作出处理问题的“决定”。

★ “批复”和“复函”不分而错用。有些主管部门对不相隶属单位的询问或申请批准事项的答复,错用“批复”行文;有些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请示应用“批复”而错用“复函”。

提示:文种的选用应当根据行文关系和行文单位、受文单位的职权范围确定。

⑻ 引文不规范。

★ 引用表述不规范。

例如:“根据江科人资字„2009‟××号•关于××××××的通知‣的有关精神……”规范表述应为:“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的通知‣(江科人资字„2009‟××号)的有关精神……”。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国内动态清样‣(第××期)•××××××问题‣上的批示精神……”规范表述应为:“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问题‣(•国内动态清样‣第××期)上的批示精神……”

★ 引用不全。

例如:“根据集团公司58号文件精神,我公司……”该表述中引用了“集团公司58号文件”,但由于引用不全,令人不知道具体是指哪一个文件。

★ 引用内容不规范。

例如:引用文件或材料内容断章取义;向上级单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请求有关主管单位解决问题时,直接引用领导同志未公开的内部讲话、批示,或引用上级单位的内部“审核意见”等。

提示:

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涉及引文出处的标注,要讲究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在公文中引用的材料(文件、领导批示、领导讲话等),要准确全面;领导同志未公开的内部讲话和批示,不得直接引用。

⑼ 表述不规范。

★ 名称混乱。

例如:某公司名称在同一公文中出现多种称谓。如某公司名称,第一次出现时为“中国××××集团公司”,在未标注简称的情况下,第二次为“××××集团公司”,第三次为“××××集团”,第四次为“××××”。

★ 提法不当。

主要是提法不准确或提法缺乏依据。

例如:“新疆自治区”、“广西自治区”,均为不规范表述。应分别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某企业制定的•××××××管理办法‣的罚则中,有“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表述,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是否构成犯罪应由司法机关认定,如何处理是司法机关的职权。因此,上述表述可修改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提法缺乏依据的情况,如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而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不相符合,或缺乏现行政策依据而难以操作;还有的把未公布施行的文件、规定当作依据。

★ 简称或统称不规范。

例如:

滥用简称,在句子或词组中随意删减字词,产生使人不知其详的所谓简称。如“我公司主动开展竞合工作,与兄弟企业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竞合”一词是将“竞争合作”随意删减后产生的使人难以理解的“简称”。

未按照统一的规范使用地名的简称。如“内蒙古自治区”可简称为“内蒙古”,而不能简称为“内蒙”。

某些国家名称使用简称容易造成歧义。如“我公司大力拓展在阿业务”,“阿”指哪个国家不明确。

统称不规范。如各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范统称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资委”或“各省(区、市)国资委”,而不可统称为“各省市国资委”。

⑽ 清稿、校对和错字、漏字等问题。

例如:

★ 清稿问题。清稿中因误操作计算机又未认真核对等原因造成新的差错;清稿后的电子文档因未认真核对最后修改时间或存档文件名,造成付印的文稿电子文档与书面定稿不一致,导致印刷错误;对改动较多或有原则性修改的文稿,清稿后未报经本部门主管领导重新审阅。

★ 校对问题。校对只注意点校,未全文校核,忽略了在排版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校对时未比照签发稿(定稿)校核,遗漏了签发人重要签发意见或修改意见;校对人不是拟稿者本人或不熟悉文稿内容,难以发现有关问题。

★ 错字、漏字等问题。掌握不好易混淆字词的辨析,出现错别字;在使用计算机录入时,由于使用输入法不同,因字词音同形似而出现错误;编辑排版时注意力不集中,误操作造成误删词句;清稿后未认真检查,导致漏字、字词错位、词句字段丢失等。

提示:

消灭清稿、校对和草拟文稿中出现的错字、漏字等问题,是对公文拟制者的最基本要求,必须强调认真负责,增强责任意识。

三、公文格式常见问题

1. 党政公文印制版式混用

提示:党政公文的印刷格式分别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发文字号不规范

例如:发文字号为“××财务„2005‟204/83号”,“××财务„2005‟008号”,“××财务(2005)××号”,“××财务†2005‡××号”,“××财务„99‟××号”等。

提示:发文字号由发文单位代字、年份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其中,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

3. 密级标注不准确

例如:涉密文件未标注密级;转发秘密文件未标注相应的密级;确定密级不准确,忽略保密期限等。

提示:所拟文稿涉及秘密事项、批复(复函)标有密级的来文、所拟文稿的附件或引文带有密级的,其文稿均应标注相应的密级。若文稿有几个附件且密级不同,应按最高密级标注。

4. 公文附件不规范

例如:正文中标有附件而未附;附件说明标注格式不规范,如附件说明臵于成文日期之后;附件名称与正文附件说明所标注的不统一;附件中的数字、单位名称与正文不一致;附件不全,如遵照上级单位领导批示办理的行文,未将上级单位领导批示的复印件作为附件等。

5. 成文日期标注不正确

例如:按印发日期标注成文日期;不分党政公文,成文日期一律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等。

提示:通常情况下,成文日期应以签发日为准。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用汉字小写表示,党的机关公文的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 签发人标注不规范

例如:涉及企业负责人出访的请示或任免建议(备案)的公文,出现当事人签发公文的情况。还有一些企业报送的上行文,常忽略标注签发人。

提示:请示件应当标注签发人,若请示事项涉及签发当事人,则应当由单位其他负责人签发。

7. 联合发文用印不规范

例如:联合行文印章加盖位臵不规范,或加盖印章的顺序同发文单位排序不一致;联合行文单位超过3个时,落款处使用单位简称较随意。

8. 出现空白印章隐患

例如:某单位启用印章的“通知”中,将印模(启用的印章式样)直接盖在空白处,出现“空白印章”;公文加盖印章时,既未加盖在成文日期上,也未加盖在落款单位名称上,出现“空白印章”。

提示:加盖印章时,不得出现“空白印章”。启用印章的“通知”中,印模应加盖在“式样”(说明文字)之上,以避免出现“空白印章”,造成不良后果。

21

公文制发常见问题

一、行文规则常见问题

1. 越级请示

是指下级单位越过直属上级单位直接报送请示的情况。 提示:

⑴ 越级请示违反了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的原则,由于请示事项及有关意见越过了直接上级,容易使问题复杂化,也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

⑵ 越级请示的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事故、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可特事特办越级请示,但须在越级请示的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单位。

⑶ 对非特殊情况的越级请示,上级单位不得越级批复,可将来文退回原呈报单位。

2. 越权行文

是指公文内容超过本单位(部门)职能范围,或应当协商会签而未协商会签,或经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即自行对外行文的情况。

提示:

⑴ 对本单位无权决定的事项,必须请示上级或主管单位。 ⑵ 对涉及其他单位或本单位有关部门职能的事项,要协商或会签;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不得自行对外行文。

⑶ 越权行文会导致政令混乱及工作上的矛盾。上级单位如发现这种情况,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这类公文。

3. “党政不分”

是指党政机关互发指导性、约束性文件,或党政文件在格式上混用的情况。

提示:

⑴ 党政机关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必要时同级党政机关可以联合行文;为沟通信息,党政机关还可以互相抄送公文。

⑵ 行政文件中不得有向党组织发指示、交任务的内容。

4. 多头请示

是指就同一事项,同时或分别向多个单位(部门)请示。 提示:

⑴ 请示的主送单位应当是请示单位的直属上级或请示事项的主要负责单位。多头请示会使办理单位(部门)产生交叉,不利于问题的协调,影响办事效率。

⑵ 如果请示事项按规定应由多个单位(部门)共同审核办理,应主送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协调其他单位研究办理。

5. 一文多事

是指一件请示中有多个主旨(互不相关的多个事项)的情况。 提示: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如果一件请示中涉及互不相关的多个事项,不利于上级单位办理和答复,从而影响问题的及时解决。

6. 向领导同志个人报文

例如:有的企业认为文件只有直接送到上级单位领导手中,才能引起领导重视,即无论请示、意见或报告均直接行文主送有关领导;某企业拟请上级单位领导参加一项重要活动,未行文请示上级单位,而直接行文主送某领导同志。

提示:

⑴ 除上级单位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不得以单位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

⑵ 对上级单位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反馈有关办理结果或情况时,可直接报告。报告时,要注意将领导同志批示复印件作为附件,同时报告应抄送该上级单位。

7. 报告夹带请示事项

例如:有的企业在按上级单位要求报送某材料的同时,提出请上级单位帮助解决相关问题;有的企业向上级单位报送汇报工作的报告中,常常在“下一步工作打算”或“拟采取的措施”部分,夹带需上级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

提示:

⑴ 请示和报告均为上行文,但上级单位的处理方式不同,上级单位对报告一般作为阅件,可不作答复。若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则很容易误事。

⑵ 报告中不应有需上级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拟采取的措施”在表述上应为“我们将××××××(怎样做)”,而不是“建议××××××(怎样做)”。

⑶ 若在汇报工作的同时需解决某些问题,应将报告内容与请

示内容分开,形成两个文件上报;或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内容作为附件,以便上级单位了解有关情况。

8. 协商会签不到位

例如:某单位拟制公文时,对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事项,未主动协商和履行会签手续,以致公文内容超出本单位权限;对经协商会签后,仍有意见分歧的上行文,在文稿中没有将不同意见和各方理据如实反映;对上级单位交办的、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事项,在征求意见时,未表明本单位的意见,而直接请其他单位提出意见;对涉及多个单位的联合行文,未按发文单位次序依次会签,而是采取复印分头同时会签的形式,由于各单位意见彼此不见面,常出现因办理意见不一致,需再次会签等情况。

提示:

⑴ 要强化主动协商意识,切实履行责任,注意协商会签中的议事、协调、落实等实质性环节,防止推委扯皮。

⑵ 对经协商后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在文稿中要如实反映,便于上级单位决策。

⑶ 对上级单位交办的、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事项,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时,应将本单位的原则意见告知对方,以便于沟通。

⑷ 联合发文的会签,应按发文单位次序依次会签,原则上不采取复印分头同时会签的形式。

二、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1. 主旨不明

是指公文主旨表达不符合单一、鲜明、确切的要求。

例如:某一公文中表达了多层意思,但未明确真正的主旨;拟文者的态度不明,肯定、否定或表扬、批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主旨包含的意见、主张等,虽然正确,但不讲究分寸,未注意相近句义及词义的区别选择,或所指的人员、事件和范围不清楚,针对性不强。

提示:草拟公文前,首先要确定主旨,要将主旨直截了当、准确地表达清楚,并尽可能地通过标题清晰地表达行文主旨,以引起受文单位的重视。

2. 层次不清

例如:某一请示件中,反映“基本情况”的部分中含有需要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在“有关意见和建议”部分中又阐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等,或“请示事项”与其他内容揉杂在一起,未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明确表述,需要重新归纳。

提示:安排公文结构时,应当按不同文种的要求和特点,采用恰当的结构方式,并注意对相同的部分(意思)加以集中,不同的部分(意思)加以区分。

3. 逻辑混乱

⑴ 语序失当。

是指词语和句子的组合次序安排失当,导致改变语义或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

例如:“我公司于1月30日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董事长和其他公司的领导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这种表达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另行邀请了其他公司的人员出席会议,“其他”应移至“公司的”之后。

提示:

★ 当公文中要表达的一组并列概念之间有轻重、主次、强弱之分,大小、高低、多少之别时,应依次顺排或倒排。例如: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由轻递重)

“三个质量管理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分别为5000元、3000元、1500元。”(由多至少)

★ 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例如:

“根据××××××,我们就××××××问题组成调研组,先后赴××××××等地调研。”

★ 当以一组概念表现一个认识过程时,一般按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次序排列。例如:

“这是一份很好的材料,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 当一个语句反映因果关系时,一般是按先因后果次序排列,只有需要特别申明或突出表现原因时,才先讲结果再谈原因。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当将语句中的一些成分提前或后臵并不违反语法规则,同时不改变语义且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时,应将此作为修辞手段。例如:

“在事故现场,大的、小的、好的、残的,堆放着许多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产品。”(定语臵于谓语前)

“在此期间,我们一定要抓紧落实集团公司文件精神。”(状语臵于主语前。)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共清理、修订制度20多个。”(定语后臵)

以上说明,正确地将句子成分提前或后臵,可以突出或强调语句中的某个意思,给人以更强烈深刻的印象。

★ 当由于语句中几个成分的相互关系不明而出现歧义时,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消除歧义。例如:

“几个单位的职工来集团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在这里,定语“几个”的修饰对象不明确,因此语句可产生不同的解释,而如果将“几个”臵于“职工”之前,歧义就不存在了。

⑵ 前后矛盾。

是指公文中语意表述前后相反或不一致。

例如:“我公司严格遵守与贵行签订的协议,恪守信用,想尽办法,如期归还了所欠贵行的2亿元贷款本息。由于……我公司已无力筹集资金按计划偿还贷款,特商请贵行延期……”实际上,该公司是按协议如期归还了所欠该行的部分贷款本息2亿元。

提示:拟写文稿时,语意表述要正确,要清晰,并注意逻辑关系和前后衔接。

⑶ 概念不清。

例如:在公文拟制中,常因出现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概念不清而混淆使用的问题。例如:“今年,我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提示:“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布,“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公布,“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公布;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同时,在草拟公文时,应根据本单位权限,准确使用“制定”、“起草”、“拟订”等词语。

4. 语言文字欠推敲

⑴ 语法不当。

例如:

★ 省略句子成分导致歧义。如“我公司各级领导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真抓实干”前面少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容易产生歧义。

★ 搭配不当。如“请你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理顺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理顺产权”动宾搭配不当,应为“理顺产权关系”。

★ 主语缺失。如“由于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我公司成本费用大幅度增长。”介宾短语不可以作主语,可删去“由于”或“使”。

★ 重复使用同义词语。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十分至关重要的工作。”“十分”、“至关”是同义词。又如“大约50%左右”、“约1/3左右”,“约”、“左右”不应同时使用。

★ 选择性句式前后不统一。如“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

展,关键在于抓紧培养一批各领域的人才。”前半句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后半句只谈了一个方面,应在“抓紧”前面也加上一个“能否”。

★ 介词位臵不当。如“突出能力、业绩和贡献导向,实施市场化、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进一步合理拉大收入差距,对于部分员工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此句的主语应是“部分员工”,“对于”应放在句首。

⑵ 用词不准。

例如:

★ 词义把握不准。如“截止5月底,我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截止”强调终止和结束,即该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截至”强调的是该时点上的事态,并不意味着终止和结束。“截止”应改为“截至”。又如,“2009年营利7000万元”,“营利”应改为“盈利”;“×××协会为非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应改为“非营利性”。

★ 使用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流行语,或未注意社会流行语的适用范围和界限,与公文性质要求不符,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效率。

★ 滥用模糊词语,使公文失去严肃性和真实性。

⑶ 指代不清。

是指行文时使用代词,如“这”、“那”、“此”、“彼”、“上述”、“其”等不加注意,出现代词指向或表意不准确,使语义不明,难以理解的情况。

例如:

★ 代词指向有误。如“凡因工程项目业主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致使建筑业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和工人工资的,要严肃追究业主的责任,责令其限期付清工程款、补发工资,并向社会公布。”在该表述中,“其”的使用不准确。从字面理解“其”应指“业主”,但“付清工程款”与“补发工资”应是两个主体,即业主和建筑施工企业。因此,这里的“其”指向有误。

★ 某些代词性的名词表意不准确。如“2008年我公司利润总额3500万元,而上年突破7000万元。”在该表述中,“上年”究竟是相对于“2008年”来说,还是相对于公文拟写的时点来说,指代不明确,容易引起歧义。

提示:

使用代词时,应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指向,并注意文中前后的衔接。同时,使用代词或代词性的名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用则用,若使用时容易造成歧义则应尽量避免。

⑷ 时间表述含糊。

例如:

★ 在没有具体对应年份的情况下,使用“上年”、“上半年”等时间代名词。

★ 年份随意简写,如79年、92年、08年等。

★ “80年代”前没有“××世纪”作限制。

⑸ 数字(数量)表达不规范

例如:

★ 数量概念混乱。如“2008年度,×××××公司人均主营

业务收入实际完成××万元/人,人均主营业务成本××万元/人……”这里的人均收入(成本)本身就包括每人××万元的含义。

★ 数值范围不规范。常见的错误有:4-6%、0.2-6等,规范的写法应分别为4%~6%、0.2~0.6。

★ 数字使用形式不恰当。如“三、四天”,“20世纪八十年代”等。

提示: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在表述年代时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998年”、“20世纪80年代”。在表示概数时,邻近的两个数字应当并列连用,中间不应使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在公文中,10以上的数字及分数,原则上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述;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注意同一文稿中上下文的统一。

5.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⑴ 引号的使用问题。

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有时也用来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常见的问题是后引号与句号位臵错误。

例如:

★ 集团公司领导的批示是:“认真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此句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 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质量和各分(子)公司对本单位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要求“认真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此句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外。

★ 我们要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认真开好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的批示精神,加强经济运行监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此句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

⑵ 逗号的使用问题。

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当用不用,引起歧义。

例如:

“3日内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暴风雪。”在“3日内”后面应当有一个逗号。

⑶ 冒号的使用问题。

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当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时,往往忽视冒号的提示范围或用逗号或分号终结冒号的提示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冒号表示的是仅次于句号的句内停顿,只有句号才能终结冒号。

⑷ “. ”的使用问题。

“. ”是句号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在科技文献和外文中,以防止“。”与阿拉伯数字“0”和外文字母“o ”混淆。公文中,主要用在结构层次序数中,但将“. ”误为顿号的情况较多。

⑸ 公文中附件说明的标点符号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公文中附件说明应尽量不使用标点符号。如:“附件:•员工薪酬分配办法‣。”或“附件:•员工薪酬分配办法‣; ”该例中的书名号、句号及分号均应去掉,应为“附件:员工薪酬分配办法”。

5. 标题拟写不规范

⑴ 要素不全。

例如:标题中“事由”缺失关键词或随意省略事由,如•××××公司决定‣,看不出决定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缺失“文种”,如•关于××××××的回复‣;“事由”中缺失关键词,又无“文种”,如•××××公司2010年工作计划‣,难以分清是报送上级单位,还是印发下级单位;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关于××××××的决定‣。

提示:

标题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根据有关规定,具有固定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文件,公文标题中可以省略发文单位。但党的机关公文和重大决策、重要通知事项的下行文,标题中一般不省略发文单位。

“××××××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等不能单独行文,若需正式行文则应选择恰当文种予以制发(印发)。

⑵ 提炼不精。

公文标题中提炼不精的问题,多见于转发性通知。

例如:某集团公司转发国资委转发的财政部的有关文件,标题为:•××××集团公司关于转发国资委的通知>的通知‣,明显冗长。

提示: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

★ 省略法。如•××××集团公司转发国资委关于转发财政部××××年××××××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

★ 替代法。如•××××集团公司关于转发财政部有关进一步做好××××年××××××工作等文件的通知‣

★ 直转法。如•××××集团公司转发财政部关于××××年××××××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

⑶ 概括不准确。

例如:某公司申请有偿转让一部分国有股权,并非公司进行有关改制工作,但上报件的标题却拟写为:•关于××××公司进行改制的请示‣。又如,•××××公司关于××××产品问题的请示‣,该标题中“关于××××产品问题”是指价格问题、质量问题、技术问题、运输问题还是供应问题等等,表述不清,使人不知所云。

提示:公文标题应题文相符,全面准确。

⑷ 使用介词不当。

例如:

★ 公文标题中介词连用,问题常出现在“关于”和“对”的连用上。如•××××公司关于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和“对”均为介词,且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近,在行文中重叠使用无必要且显得累赘,应删去“对”。

★ 公文标题中缺少介词“关于”,或用“对”、“就”、“有关”等代替“关于”。如•××××公司对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公司关于执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显然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 公文标题中介词“关于”的位臵不正确。•关于××××公司请求协调解决××××××问题的函‣,“关于”应移至“××××公司”之后。

⑸ 错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错用标点符号常见于应使用书名号时错用引号,或不该使用的地方用了书名号,或在标题中使用逗号等。

例如:•××××公司关于印发的通知‣,其中领导同志的讲话不应使用书名号。

提示:按有关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⑹ 误用“的”字。

例如:

★ 文种前随意省略“的”字。如•关于××××××工作安排通知‣、•关于2010年××××××工作安排报告‣,“通知”、“报告”前均应加“的”字。

★ “的”字位臵不正确。如•关于××××××的情况报告‣、•××××(单位)关于×××同志的考察报告‣,其中“的”字位臵不正确,容易产生歧义,“的”应为文种前的结构助词。应分别改为•关于××××××情况的报告‣、•××××(单位)关于考察×××同志情况的报告‣或•××××(单位)关于对×××同志考察情况的报告‣。

提示:公文标题文种前的结构助词“的”不可随意省略,也不能错用。

⑺ 文种使用不当。

例如:

★ “请示”和“报告”不分而错用。该用“请示”的用了“报

告”,如•××××公司关于申请核销××××××的报告‣,“申请核销××××××”应请示上级单位批准,文种应为“请示”;该用“报告”的却用了“请示”,如•××××公司关于××××××工作情况的请示‣,“工作情况”无需请示,文种应为“报告”。

★ “通报”和“通知”不分而错用。一是习惯性地认为“通报”只是批评错误而缩小了其使用范围,不适当地用“通知”取代“通报”;二是把握不准它们的区别,需要传达重要精神时也用“通报”行文;三是将批转性“通知”错用“通报”行文。

★ “意见”和“批复”不分而错用。如•关于××××××工程项目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核意见‣,该文是答复下级单位对“××××××工程项目更新改造计划”的有关请示事项,文种应使用“批复”。

★ “批复”和“决定”不分而错用。问题多出现在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事故和违纪人员处理时的行文。如某子公司向集团公司报送了•关于××××××事故和违纪人员的处分决定‣,集团公司批复同意了该决定。这里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子公司若有权决定,则无需请示,集团公司也无需批复;二是子公司若无权决定,则必须请示,应向集团公司报送•关于××××××事故和违纪人员的处分意见的请示‣,而非“决定”,集团公司应根据子公司的“请示”予以“批复”或作出处理问题的“决定”。

★ “批复”和“复函”不分而错用。有些主管部门对不相隶属单位的询问或申请批准事项的答复,错用“批复”行文;有些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请示应用“批复”而错用“复函”。

提示:文种的选用应当根据行文关系和行文单位、受文单位的职权范围确定。

⑻ 引文不规范。

★ 引用表述不规范。

例如:“根据江科人资字„2009‟××号•关于××××××的通知‣的有关精神……”规范表述应为:“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的通知‣(江科人资字„2009‟××号)的有关精神……”。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国内动态清样‣(第××期)•××××××问题‣上的批示精神……”规范表述应为:“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问题‣(•国内动态清样‣第××期)上的批示精神……”

★ 引用不全。

例如:“根据集团公司58号文件精神,我公司……”该表述中引用了“集团公司58号文件”,但由于引用不全,令人不知道具体是指哪一个文件。

★ 引用内容不规范。

例如:引用文件或材料内容断章取义;向上级单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请求有关主管单位解决问题时,直接引用领导同志未公开的内部讲话、批示,或引用上级单位的内部“审核意见”等。

提示:

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涉及引文出处的标注,要讲究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在公文中引用的材料(文件、领导批示、领导讲话等),要准确全面;领导同志未公开的内部讲话和批示,不得直接引用。

⑼ 表述不规范。

★ 名称混乱。

例如:某公司名称在同一公文中出现多种称谓。如某公司名称,第一次出现时为“中国××××集团公司”,在未标注简称的情况下,第二次为“××××集团公司”,第三次为“××××集团”,第四次为“××××”。

★ 提法不当。

主要是提法不准确或提法缺乏依据。

例如:“新疆自治区”、“广西自治区”,均为不规范表述。应分别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某企业制定的•××××××管理办法‣的罚则中,有“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表述,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是否构成犯罪应由司法机关认定,如何处理是司法机关的职权。因此,上述表述可修改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提法缺乏依据的情况,如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而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不相符合,或缺乏现行政策依据而难以操作;还有的把未公布施行的文件、规定当作依据。

★ 简称或统称不规范。

例如:

滥用简称,在句子或词组中随意删减字词,产生使人不知其详的所谓简称。如“我公司主动开展竞合工作,与兄弟企业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竞合”一词是将“竞争合作”随意删减后产生的使人难以理解的“简称”。

未按照统一的规范使用地名的简称。如“内蒙古自治区”可简称为“内蒙古”,而不能简称为“内蒙”。

某些国家名称使用简称容易造成歧义。如“我公司大力拓展在阿业务”,“阿”指哪个国家不明确。

统称不规范。如各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范统称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资委”或“各省(区、市)国资委”,而不可统称为“各省市国资委”。

⑽ 清稿、校对和错字、漏字等问题。

例如:

★ 清稿问题。清稿中因误操作计算机又未认真核对等原因造成新的差错;清稿后的电子文档因未认真核对最后修改时间或存档文件名,造成付印的文稿电子文档与书面定稿不一致,导致印刷错误;对改动较多或有原则性修改的文稿,清稿后未报经本部门主管领导重新审阅。

★ 校对问题。校对只注意点校,未全文校核,忽略了在排版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校对时未比照签发稿(定稿)校核,遗漏了签发人重要签发意见或修改意见;校对人不是拟稿者本人或不熟悉文稿内容,难以发现有关问题。

★ 错字、漏字等问题。掌握不好易混淆字词的辨析,出现错别字;在使用计算机录入时,由于使用输入法不同,因字词音同形似而出现错误;编辑排版时注意力不集中,误操作造成误删词句;清稿后未认真检查,导致漏字、字词错位、词句字段丢失等。

提示:

消灭清稿、校对和草拟文稿中出现的错字、漏字等问题,是对公文拟制者的最基本要求,必须强调认真负责,增强责任意识。

三、公文格式常见问题

1. 党政公文印制版式混用

提示:党政公文的印刷格式分别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发文字号不规范

例如:发文字号为“××财务„2005‟204/83号”,“××财务„2005‟008号”,“××财务(2005)××号”,“××财务†2005‡××号”,“××财务„99‟××号”等。

提示:发文字号由发文单位代字、年份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其中,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

3. 密级标注不准确

例如:涉密文件未标注密级;转发秘密文件未标注相应的密级;确定密级不准确,忽略保密期限等。

提示:所拟文稿涉及秘密事项、批复(复函)标有密级的来文、所拟文稿的附件或引文带有密级的,其文稿均应标注相应的密级。若文稿有几个附件且密级不同,应按最高密级标注。

4. 公文附件不规范

例如:正文中标有附件而未附;附件说明标注格式不规范,如附件说明臵于成文日期之后;附件名称与正文附件说明所标注的不统一;附件中的数字、单位名称与正文不一致;附件不全,如遵照上级单位领导批示办理的行文,未将上级单位领导批示的复印件作为附件等。

5. 成文日期标注不正确

例如:按印发日期标注成文日期;不分党政公文,成文日期一律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等。

提示:通常情况下,成文日期应以签发日为准。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用汉字小写表示,党的机关公文的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 签发人标注不规范

例如:涉及企业负责人出访的请示或任免建议(备案)的公文,出现当事人签发公文的情况。还有一些企业报送的上行文,常忽略标注签发人。

提示:请示件应当标注签发人,若请示事项涉及签发当事人,则应当由单位其他负责人签发。

7. 联合发文用印不规范

例如:联合行文印章加盖位臵不规范,或加盖印章的顺序同发文单位排序不一致;联合行文单位超过3个时,落款处使用单位简称较随意。

8. 出现空白印章隐患

例如:某单位启用印章的“通知”中,将印模(启用的印章式样)直接盖在空白处,出现“空白印章”;公文加盖印章时,既未加盖在成文日期上,也未加盖在落款单位名称上,出现“空白印章”。

提示:加盖印章时,不得出现“空白印章”。启用印章的“通知”中,印模应加盖在“式样”(说明文字)之上,以避免出现“空白印章”,造成不良后果。

21


相关内容

  • 新公文基础知识试题300道
  • 2013<公文基础知识>集 公文概述 1: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B ) A: 标题 B: 正文 C: 作者 D: 印章或签署 A: 请示 B: 报告 C: 请示报告 D: 函 A: 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B: 主办的 C: 上级的 D: 其他系统的 4:按照密级划分规则,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 ...

  • 秘书公文写作:公文的特点与作用一
  • 第二课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一.公文的特点 公文,是在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是各级机关与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性.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这是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 ...

  • 2.9.1政务管理类岗位业务知识题库
  • 办公室岗位业务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 A. 标题 B. 正文 C. 作者 D. 印章或签署 2.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 A. 请示 B. 报告 C. 请示报告 D. 函 3.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 A.组织序 ...

  • 公文制发管理办法
  • 为促进xx公文制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制发工作的效率和公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 党政办公室是公文制发的管理部门,负责本机关公文发文处理工作。由专人具体负责。二、 文种包括:社区党发、社区发、社区党办发、社区办发、会议纪要、函件以及白头、黑头、网上通知等。三、公文制发坚持控制数量 ...

  •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讲稿
  • 一.公文的含义及种类 公文是国家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的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国家机关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 ...

  • 现代公文试题
  • 现代公文主要指党政机关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泛指各级各类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订.使用的公务文书.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文,都必须做到以下同点: 一 ...

  • 公文基础知识试题
  •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文,都必须做到以下同点: 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二.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工作规律. 三.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必须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 四.词章必须准确.严密.鲜明.生动 ...

  • 公文写作测试题
  • 公文写作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公文的作者是指( ) A .制发文件的机关 B .拟制公文的秘书工作人员 C .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 .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2.批办是指( ) A .对发文稿的审核批示 B .对收文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C .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提出的建议性方案 ...

  •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现代公文主要指党政机关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泛指各级各类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订.使用的公务文书.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 ...

  • 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
  • 公文写作与处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使层次清楚,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A). A.突出主题 B.不事曲笔 C.突出特色 D.撰文要求 7.国家民政部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厅.局之间属于(A) A.业务指导关系 B.隶属关系 C.不相隶属关系 D.平行关系 8.公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