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凝点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2012年第1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47

原油凝点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王 琴

(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凝点是评价原油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凝点测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生产运行管理, 凝点测定在实际操作和结果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通过总结和分析影响凝点试验结果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提高凝点测定的水平。

关键词:原油; 凝点; 测定;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 E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 13—0047—02  为了保证管道停输后能安全再启动, 工程上常用凝点作为管道停输后原油胶凝可能性的判据。石油行业标准SY/T 5536-2004《原油管道运行规程》中规定:热油管道的原油最低进站温度应根据管道状况以安全经济为原则确定, 宜高于所输原油凝点3℃。对改性处理的原油和物性差别较大的混合原油加热输送时, 原油的最低进站温度不仅满足上述规定, 而且规定原油凝点测定间隔每天不应少于一次[1], 因此对油品凝点检测必不可少。尽管凝点的测定有很多标准可循, 但是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原油凝点的定义及凝固机理

原油的凝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原油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2]。由于原油的组成成分不同, 原油凝固机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 随着油品温度的降低, 粘度增加, 所受到的流动阻力也逐渐变大, 当其粘度大到使原油不能再流动时, 原油发生凝固现象。另一种是, 随着油品温度的降低, 不断的析出蜡晶, 形成以蜡晶为主要分散相的固液悬浮体系, 絮凝状的蜡晶逐渐发展为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液态油被包围在蜡晶之间, 随着蜡晶浓度的不断提高, 蜡晶的三维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和牢固, 最终导致原油失去流动性[3]。

2 影响原油凝点测定的因素

原油的凝点测定不准确, 导致测定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大, 将影响到管道的安全生产运行。原油的流变性变化规律复杂, 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原油凝点测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 测定标准的选择

我国凝点测定标准主要有两个:国家标准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和石油行业标准GB 510-83《

SY/T 0541-2009《原油凝点测定法》。这两个标准对凝点测定的仪器材料、试剂、准备工作、试验步骤和精密度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但要求不尽然相同。国标和行标的差异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知, 国标中规定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min, 液面不发生移动时即为凝点, 行标中规定试管水平放置5S 而试样不流动时即为凝点, 很明显对于同一油品而言行标对凝点的判读条件更严格, 按国标读取的凝点势必要高于按行标读取的凝

点。从表1中还可以得知, 依据国标的方法测定凝点时, 液面发生移动时需要对油品进行重复加热, 因此国标不适用于对加热敏感的油样, 尤其不适用改性原油的凝点测定。依据行标的方法测定凝点时, 其中有一步骤是需要取出试管并倾斜试管观察是否发生移动, 如果在5S 内液面还有移动迹象时, 则平稳、迅速地将试管放回套管内, 待再降1℃或2℃后, 再取出试管并水平放置5s, 多次观察液面是否发生移动的操作会对原油造成扰动剪切。在接近凝点时原油中的蜡晶析出并初步形成网络结构, 倾斜试管时液面移动造成的剪切会破坏已形成的蜡晶网络结构, 使这些结构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重新生成, 从而使凝点降低。因此行标不适用于对剪切敏感的油样。

表1国标和行标的差异对比表[4~6]

对比项目

国标GB 510-83

行标SY/T 0541-2009

以0. 5℃/m in ~1℃/m in 的冷却速度冷

冷却速度没有明确要求

却试样

冷却试样至高于预期凝点8℃时, 每降

冷却温度冷却到预期的温度

2℃观测一次

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m in, 观

凝点的读取条件

即为凝点

察液面是否移动, 没有移动时

试管水平放置5S 而试样不流动时即为凝点

将预热的试样在室温中静置, 直至试样冷却至35±5℃, 再将

油品的降

试管放入冷却液中。冷却液的

温过程

温度比试样的预期凝点低7~8℃

当液面位置有移动时, 从套管中取出试管, 并将试管重新预

观察油样热至试样50±1℃, 然后用比上移动后对次试验温度低4℃或其他更低

准备多级的冷却浴, 使试样与冷却液的温差保持在10℃~25℃之间。若试样与冷却液温差小于10℃, 试样仍未凝结, 则应该转移试管至下一级冷却浴中

如果在5S 内液面还有移动迹象时, 则平稳、迅速地将试管放回套管内, 待再降1℃或2℃后, 再取出试管并水平放置5S,

油样的处理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 直至某

试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停止移动为止

若液面已不移动, 则该温度为凝点。

在不同实验室, 由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油

再现性

由两个实验室提出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4℃

得超过3℃

样进行重复测定, 所得两次结果之差不

收稿日期:2012-04-22

作者简介:王琴(1984-) , 女, 湖北荆州人, 助理工程师, 2010年9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储运专业, 现

在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从事油气长输管道的工艺研究工作。

 2012年第1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47

原油凝点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王 琴

(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凝点是评价原油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凝点测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生产运行管理, 凝点测定在实际操作和结果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通过总结和分析影响凝点试验结果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提高凝点测定的水平。

关键词:原油; 凝点; 测定;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 E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 13—0047—02  为了保证管道停输后能安全再启动, 工程上常用凝点作为管道停输后原油胶凝可能性的判据。石油行业标准SY/T 5536-2004《原油管道运行规程》中规定:热油管道的原油最低进站温度应根据管道状况以安全经济为原则确定, 宜高于所输原油凝点3℃。对改性处理的原油和物性差别较大的混合原油加热输送时, 原油的最低进站温度不仅满足上述规定, 而且规定原油凝点测定间隔每天不应少于一次[1], 因此对油品凝点检测必不可少。尽管凝点的测定有很多标准可循, 但是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原油凝点的定义及凝固机理

原油的凝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原油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2]。由于原油的组成成分不同, 原油凝固机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 随着油品温度的降低, 粘度增加, 所受到的流动阻力也逐渐变大, 当其粘度大到使原油不能再流动时, 原油发生凝固现象。另一种是, 随着油品温度的降低, 不断的析出蜡晶, 形成以蜡晶为主要分散相的固液悬浮体系, 絮凝状的蜡晶逐渐发展为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液态油被包围在蜡晶之间, 随着蜡晶浓度的不断提高, 蜡晶的三维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和牢固, 最终导致原油失去流动性[3]。

2 影响原油凝点测定的因素

原油的凝点测定不准确, 导致测定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大, 将影响到管道的安全生产运行。原油的流变性变化规律复杂, 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原油凝点测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 测定标准的选择

我国凝点测定标准主要有两个:国家标准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和石油行业标准GB 510-83《

SY/T 0541-2009《原油凝点测定法》。这两个标准对凝点测定的仪器材料、试剂、准备工作、试验步骤和精密度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但要求不尽然相同。国标和行标的差异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知, 国标中规定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min, 液面不发生移动时即为凝点, 行标中规定试管水平放置5S 而试样不流动时即为凝点, 很明显对于同一油品而言行标对凝点的判读条件更严格, 按国标读取的凝点势必要高于按行标读取的凝

点。从表1中还可以得知, 依据国标的方法测定凝点时, 液面发生移动时需要对油品进行重复加热, 因此国标不适用于对加热敏感的油样, 尤其不适用改性原油的凝点测定。依据行标的方法测定凝点时, 其中有一步骤是需要取出试管并倾斜试管观察是否发生移动, 如果在5S 内液面还有移动迹象时, 则平稳、迅速地将试管放回套管内, 待再降1℃或2℃后, 再取出试管并水平放置5s, 多次观察液面是否发生移动的操作会对原油造成扰动剪切。在接近凝点时原油中的蜡晶析出并初步形成网络结构, 倾斜试管时液面移动造成的剪切会破坏已形成的蜡晶网络结构, 使这些结构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重新生成, 从而使凝点降低。因此行标不适用于对剪切敏感的油样。

表1国标和行标的差异对比表[4~6]

对比项目

国标GB 510-83

行标SY/T 0541-2009

以0. 5℃/m in ~1℃/m in 的冷却速度冷

冷却速度没有明确要求

却试样

冷却试样至高于预期凝点8℃时, 每降

冷却温度冷却到预期的温度

2℃观测一次

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m in, 观

凝点的读取条件

即为凝点

察液面是否移动, 没有移动时

试管水平放置5S 而试样不流动时即为凝点

将预热的试样在室温中静置, 直至试样冷却至35±5℃, 再将

油品的降

试管放入冷却液中。冷却液的

温过程

温度比试样的预期凝点低7~8℃

当液面位置有移动时, 从套管中取出试管, 并将试管重新预

观察油样热至试样50±1℃, 然后用比上移动后对次试验温度低4℃或其他更低

准备多级的冷却浴, 使试样与冷却液的温差保持在10℃~25℃之间。若试样与冷却液温差小于10℃, 试样仍未凝结, 则应该转移试管至下一级冷却浴中

如果在5S 内液面还有移动迹象时, 则平稳、迅速地将试管放回套管内, 待再降1℃或2℃后, 再取出试管并水平放置5S,

油样的处理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 直至某

试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停止移动为止

若液面已不移动, 则该温度为凝点。

在不同实验室, 由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油

再现性

由两个实验室提出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4℃

得超过3℃

样进行重复测定, 所得两次结果之差不

收稿日期:2012-04-22

作者简介:王琴(1984-) , 女, 湖北荆州人, 助理工程师, 2010年9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储运专业, 现

在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从事油气长输管道的工艺研究工作。


相关内容

  • 对如何提高原油水含量测定准确性的研究
  • 对如何提高原油水含量测定准确性的研究 [摘要]鉴于石油产品分析对化工企业的重要性,针对影响原油水含量分析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讨论.蒸馏法水含量测定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因素很多. [关键词]原油 蒸馏 置换 1 概 述 1.1 原油水含量测定法的准备及操作 原油是一种多组分.多烃类的混合物, ...

  • 原油交接计量管理工作
  • 浅谈原油交接计量管理工作 摘要:滨二首站作为一处一级交油点,原油交接计量工作占有 重要作用.减小原油交接计量中的误差,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计量 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分析原油交接中的误差,阐述控制计量误差 的方法,总结出科学的计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h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外输交接 ...

  •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强化原油成本控制
  • 工 程 管 理 2011 NO.10 科技资讯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强化原油成本控制 孟徽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职工培训中心 湖北潜江 433121) 摘 要:油田要进一步降低原油生产成本, 需要将成本细化落实, 开展全员目标成本管理.从目标成本分解到实施与控制.评价与考核.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是 ...

  •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中的钒含量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96 Journalof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 V01.32No.12 2006-12 文章编号:1006-3080(2006)12-1396一04 分光光度 ...

  • 储层岩石流体的饱和度
  • 储层岩石流体的饱和度 储层岩石流体的饱和度 摘要:储层岩石流体的饱和度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计算地层的原始地质储量,目前地层的可开采储量,通过观测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来查看地层剩余油的分布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各流体饱和度的定义,以及测饱和度的三种方法:蒸馏抽提法,常压干馏法,色谱仪法 ...

  • 石油含水率测量仪的设计
  • 智能化石油含水量测量仪 摘 要 在管道中测量两相流体成分的含量及流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在石油工业及核动力工业中有很重要的应用.随着油田的多年开采,注水工艺的实施,使得原油含水量不断升高,为了准确计量油田的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降低原油传输成本,有效的控制原油含水量,尽量避免高含水给油 ...

  • 油气田开发地质
  • 一.油气田开发阶段储层评价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其分布,描述其性质. 么?近年来在该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有哪些? 答:每个开发阶段的资料基础和所要解决的开发任务不同,因而储层评价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1.开发准备阶段 (1)对各含油层系进行地层对比:对开发目的层系进行油层组划分,做出油层综合柱状图,油层对比剖 ...

  • 油层物理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A (闭卷考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试题和试卷一同交回) 一. 解释下列名词与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 原油相对密度 2. 露点压力 3. 克氏渗透率 4. 双重孔隙介质 二. 简述 ...

  • 石油化工概论
  • 2013-2014年第一学期<石油化工概论>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装控10-3 任课教师:李宗宝 姓名: 学号:[1**********] 成 绩 石油中主要的非烃组分 摘 要: 石油中含有数量可观的非烃化合物,它们对石油产品的性质具有复杂的影响作用.石中烃组分的研究对于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