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研究进展

                               ・55・

综述・

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研究进展

谷峰 王琳 马旭

  【摘要】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不伴有其他明显眼病的眼科遗传病,该疾病的发生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已经发现多个致病基因座,Xq262q27、Xp11142p1113、13q312q33和6p12,可能还有新的基因座没有被发现,已经研究的基因座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很大,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必须精细定位后,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现对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GeneticAdvancesoftheCongenitalNystagmus GUFeng1,2,WANGLin2,MAXu1,2. (1PekingUnionMedi2calCollege,Beijing100730; 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FamilyPlanning,Beijing100081,P.R.China)Correspondingauthor:MAXu. E2mail:[email protected]

2

  【Abstract】 Congenitalnystagmusisanophthalmicgeneticdiseasewithnoassociationwithotherdisease.

Sofar,severalloci(Xq262q27、Xp11.42p11.3、13q312q33and6p12),butnotall,havebeenshowedtobewiththedisease,whichrevealeditsheterogeneity.Whiletheminimalitmorecandidategenes,finemappingwasessentialforthescreeningoftheInthisprogressofthecongenitalnystagmushasbeenreviewed.

【Keywords】 Congenital;G  (nystagmus,CN)是一种非随意性、节律性的眼球异常运动,临床上表现复杂,常伴发双侧视力损害,震颤程度因人而异,但患者眼部的神经系统无明显的异常。Gutmann等[1]发现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大脑进行检查,没有观察到异常。而临床上所见的眼球震颤经常伴发于遗传性白化病、全色盲、Leber病,也可能伴发于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过程中。先天性眼球震颤疾病发生的原因一般被认为是控制视觉运动性稳定的大脑区域发育异常所致,所以先天性眼球震颤又被称作先天性运动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motornystagmus)。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性、垂直性、斜向性、旋转性和混合性等,其基本类型有摆动型和冲动型两种。眼球震颤临床上根据其性质、方向、频率、幅度来诊断该病。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球震颤会逐渐减弱。目前,临床上只能通过手术改善症状,无有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No.2001CB5103);国家遗传资源重点项目(No.2004DKA30490)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谷峰、马旭);

100081 北京,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谷峰、

效治疗药物。

据国外报道,先天性眼球震颤其群体发病率为0105%~01286%[2],Stayte等[3]对英国0~5岁的儿

童进行调查,发现发病率为1/1000。我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协作组收集245个CN家系[4],共3621人,其中366人患本病,其发生率为10111%。但尚无本病全国性群体发病率的确切数字。

先天性眼球震颤按遗传方式可以分: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随着分子生物学对眼科遗传学学科的推动,对先天性眼球震颤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先天性眼球震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1 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

我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协作组收集245个CN家系中,性连锁隐性遗传占7121%[4]。目前在先天性眼球震颤中伴性遗传研究的最多。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至少可以伴随以下3种遗传病:Nettle2ship2Falls眼白化病、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病、蓝色锥体

王琳、马旭)

通讯作者:马旭(E2mail:[email protected])

全色盲。Nettleship2Falls眼白化病致病基因定位在

・56・

Xp2213[5],致病基因为黑素小体膜糖蛋白基因的突

DXS1047、DXS1062、DXS8072和DXS8078分子标记

变,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病致病基因定位在Xp1113[6,7],致病基因为钙通道α亚基及富含亮氨酸

的LOD值最大,致病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DXS9909和DXS1211之间的5cM区域,从家系成员中选出4位患者,检测候选基因SLC25A14,没有发现突变。

2004年,Kerrison等[14]继续对X连锁先天性眼

的夜盲糖蛋白基因的突变,蓝色锥体全色盲致病基因定位于Xq28[8],致病基因为色素基因的突变。

Hemmes等[9,10]认为无法区分X连锁显性或隐

球震颤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对6例X连锁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家系进行单体型分析,致病基因定位在Xq262q27,对应的分子标记是DXS8078和

DXS1211,这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距离是12Mb,该

性遗传,因为有些家系在某代出现隐性,但另一代出现显性,这可能是由于突变位点虽然一样,但是在女性的杂合子中,不同野生型的同等位基因(isoalleles)具有不同的外显率。在X连锁隐性遗传家系调查的过程中也观察到了该种现象[11]。X连锁隐性遗传家系的成员中包括女性成员,这可能与合子中正常X染色体的失活或致病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

1999年,Kerrison等[12]研究了3个眼球震颤的

区域包括55个候选基因,37个在人脑和视网膜cD2NA文库中表达,对其中的15个基因进行测序,检测

到一个DNA序列的突变,由Pro→Ser,在2个家系中检测到这种突变。但是,该氨基酸残基对应的DNA在人和鼠的基因组中不保守,在正常对照人群中该DNA414%,家系,发现遗传方式是伴性不规则显性遗传。女性携带者的外显率为54%活,界的影响有关OA1、CSNB1和CBBM基因进行连锁分析,显示不连锁,这些结果表明,伴性遗传眼球震颤代表了不同于以上说的3种遗传性眼球震颤的新遗传体(distinctentity)。多点连锁分析表明:最大LOD值为10179,致病基因定位在Xq262q27,大概7cM,将此基因定位于GATA172D05

,该区域是on等在文章的最后认,原因是候选区域太大,另外,对原发病灶未能研究清楚,认为可能要利用新策略来研究。

1998年,在法国的另一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

中有12例患者,Cabot等[15]将致病基因定位在Xp11142p1113,与分子标记DXS993连锁的最大LOD

值为3120,该基因位于分子标记DXS8015与

DXS1003之间的1816cM区域,这与Kerrison定位的

和DXS1192分子标记区域间,与DXS1047紧密连锁,而在该区域候选的基因SOX3(313430)和CDR1(302650),前者SOX3基因定位于Xq262q27区域,后

基因位置不同,推测可能是不同的基因座。Kaplan对法国的一个眼球震颤家系使用多态性位点对Xq262q28进行排除性分析,结果排除区域为34cM。

2000年,Oetting等[16]对5个先天性眼球震颤家

者于CDR1基因定位于Xq27112q2712区域,但是在患者标本中没有检测到这两个基因的突变。

2001年,Kerrison等[13]研究了高加索人X连锁

系进行了研究,对其中一个X连锁遗传的家系进行分析,该家系成员的组成复杂:既有男性患者,也有女性患者及肯定的女性携带者。在连锁分析后,发现只有一个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Xp11区域,在θ=0时,连锁分析结果LOD值为2108。

2004年,Zhang等[17]对一个女性完全外显伴性

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共30位个体,并分别属于多代,利用Xq262q27区域的分子标记对30位个体进行基因分型,然后进行连锁分析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家系的遗传方式是X连锁遗传,女性携带者具有不完全显性,所有男性患者均无男性子代个体发病。女性携带者估计基因外显率是29%(6/21),15位患者视力敏锐度为20/20到20/70(平均值:20/30),临床诊断结果为先天性眼球震颤,

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家系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22个家族成员,其中9位是患者,选用X染色体上的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即

DXS1001、DXS8098、DXS8009、DXS1047、DXS8072、DXS8041、DXS8033、DXS8094、DXS1062、DXS1192、

在θ=0时,致病基因与DXS8057、DXS8044、

                               ・57・

DXS1232、DXS1227、DXS8043,对家系进行连锁分析

系包括3位患者:母亲、儿子和女儿,都是典型的水平冲动性眼球震颤。这两位子代遗传了母亲在6号和15号可疑致病区的不同拷贝,这样对6p12和15q1112区域进行了排除连锁分析,对16号染色体

后,发现致病基因的候选区域为DXS8033与

DXS8043之间的11cM区域。与Kerrison等的研究

结果相结合,发现有一段区域为重叠区域,即DXS8033和DXS1211,这样他们把候选区域进一步

分子标记进行了排除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在7p1112区都具有相同的单体型,但此家系太小,不能完成连锁相关性分析。另外,因该眼球震颤家系患者伴发黄斑变性,所以与报道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致病基因座可能不同。

2003年,Ragge等[24]对一个家系进行了研究,三

缩小至位于Xq26132q2711区域的414cM。对位于该区域的基因SLC9A6和FGF13进行测序,没有发现突变。

引起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致病基因座目前发现了两个,Xq262q27和Xp11142p1113,致病基因的候选区域为4~20Mb,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必须精细定位,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在胎儿性别确定后,可以通过胎儿性别选择的方法,达到优生的目的。

2 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

代中共14位患者,9位患者伴发斜视,但视力正常。经过连锁分析后,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座,该基因座位于13q312q33的1318cM区域,致病基因与D13S159分子标记LOD值为613。

等[16]研究的,=0时,LOD值为36p12,可能

245天性眼球震色18127%[4],8165%。1989年,

引起常染色体遗传性眼球震颤致病基因座目前发现了两个:13q312q33和6p12,可能还有新的基因座没有被发现,已经研究的基因座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很大,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也必须精细定位,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只有在搞清楚致病基因座后才有可能选择健康胎儿,达到优生的目的。3 小结

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Hammerstein等[18]发现该家系眼球震颤伴发黄斑发育不良,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t(5;16)(q3113;p1315)。1993年,Patton等[19]对一遗传性眼球震颤家系中母亲及其子的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为7∶15平衡易位。他们是轻微旋转的水平眼球震颤,对视力功能没有显著影响。1993年Harris等[20]报道了英国的一个先天性眼球

震颤家系,先证者为一个7岁男孩,家系中共7位患者。

1996年,Kerrison等[21]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虽然有些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在视功能上没有明显的缺陷,视力一般在012~015,少数可以达到018以上,但是,立体视锐度一般较差,同时眼球运

眼球震颤的家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致病基因定位在6p,单体型分析显示致病基因定位于D6S271和D6S455之间18cM区域。1998年,Kerrison

动系统或感光系统的分子缺陷机制仍然不清楚。如果能够找到致病基因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眼球运动的控制,并更好的认识人类的本身,同时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指导优生工作及改善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

先天性眼球震颤具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致病基因座,但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仍处于进行中。其难点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的复杂性,在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中,野生型的同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外显率,并使患者

等[22]对另外一个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中有54个成员,有21位患者,临床诊断的有14例。对5位患者检查,包括3例不对称钟摆型眼球震颤,1例不对称钟摆复合双波冲动性眼球震颤,1例单向冲动性眼球震颤。经过连锁分析后,他将致病基因进一步定位在6p12。

1998年,Klein等[23]研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家

・58・

的发病轻重情况不同,这干扰了病人的筛选,并使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不太清楚;另外染色体的随机失活使分子机制的研究更复杂;临床始终没有找到原发病灶,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需要临床的辅助,原发病灶不清楚,遗传学家只能完全依靠遗传学手段去搜索和研究。国内现在已经有了较大家系的报道[25],在该疾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可能比目前国内报道的家系还要大的家系,这有助于对该

病进行研究

[11]

11 WangYJ,LinHM,YangYJ,etal.ReportofX2linknystagmusina

Chinesefamily.ChinJMedGenet,2005,22:358.

[王玉晶,刘红梅,杨玉俊,等1X连锁遗传性眼球震颤一家系1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22:358.]

12 KerrisonJB,VagefiMR,BarmadaMM,etal.Congenitalmotornys2

tagmuslinkedtoXq262q27.AmJHumGenet,1999,64:6600-6607.13 KerrisonJB,GiordaR,LenartTD,etal.Clinicalandgeneticanalysis

ofafamilywithX2linkedcongenitalnystagmus(NYS1).OphthalmicGenet,2001,22:241-248.

14 KerrisonJB,NoneDZ,NoneIH.Maumenee,None.CandidateGene

AnalysisinX2linkedCogenitalNystagmus(NYS1),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4,45:4742.

15 CabotA,RozetJM,GerberS,etal.AgeneforX2linkedidiopathic

congenitalnystagmus(NYS1)mapstochromosomeXp11.42p11.3.AmJHumGenet,1999,64:1141-1146.

16 OettingWS,ArmstrongCM,HolleschauAM,etal.Evidenceforge2

neticheterogeneityinfamilieswithcongenitalmotornystagmus(CN).OphthalmicGenet,2000,21:227-17 ZhangBRXiaK,MD,.Candrefinementofa

inXq26.32q27.1inaChi2G,:128-131.

18 ,ebauerHJ.Familialnystagmusundhypoplasiaofthe

macularinreciprocal,balancedtranslocation5/16.FortschrOphthal,1989,86:718-721.

19 PattonMA,JefferyS,LeeN,etal.Congenitalnystagmuscosegregat2

ingwithabalanced7;15translocation.JMedGenet,1993,30:526-528.

20 HarrisCM,WalkerJ,ShawkatF,etal.Eyemovementsinafamilial

vestibulocerebellardisorder.Neuropediatrics,1993,24:117-122.21 Kerrison,JB,ArnouldVJ,BarmadaMM,etal.Ageneforautosomal

dominantcongenitalnystagmuslocalizesto6p12.Genomics,1996,33:523-526.

22 KerrisonJB,KoenekoopRK,ArnouldVJ,etal.Clinicalfeaturesof

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nystagmuslinkedtochromosome6p12.AmJOphthal,1998,125:64-70.

23 KleinC,ViereggeP,HeideW,etal.Exclusionofchromosomeregions

6p12and15q11,butnotchromosomeregion7p11,inaGermanfamilywith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nystagmus.Genomics,1998,54:176-177.

24 RaggeNK,HartleyC,DearloveAM,etal.Familialvestibulo2

cerebellardisordermapstochromosome13q312q33:anewnystagmuslocus.JMedGenet,2003,40:37-41.

25 QingM,CaiSH,LiuG,etal.ReportofX2LinkNystagmusinaChi2

neseFamily.ChinJStrabismus&PediatOphthalmol,1999,7:144.[秦梅,蔡胜和,刘歌,等1X连锁隐性遗传性眼球震颤一家系1

。在大家系实验材料的基础上,立足

于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研究手段,进一步缩小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加上新技术,如,基因芯片和新一代的遗传分子标记技术SNP,对该区域基因进行候选克隆,相信能找到引起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致病基因。

参 考 文 献

1 GutmannDH,BrooksML,EmanuelBS,etal.Congenitalnystagmusin

a(46,XX/45,X)mosaicwomanfromafamilywithX2linkedcongenitalnystagmus.AmJMedGenet,1991,39:167-169.

2 AbadiRV.SensoryandmotoraspectsofHolland:Elsevier,3 StayteM,ReevesBC.visiondefectsinpreschool

children.BritJ,,77:228-232.

4 HeredityOpticalDiseasesResearchGroup.TheGeneticsSocietyofChi2na,TheInvestigationReportofMendelianTraitsofCongenitalNystagmusinChina.ChinJOphthal,1987,23:43-46.

[中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协作组1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遗传方

式的调查报告1中华眼科杂志,1987,23:43-46.]

5 BassiMT,SchiaffinoMV,RenieriA,etal.Cloningofthegeneforocu2laralbinismtype1fromthedistalshortarmoftheXchromosome.NatGenet,1995,10:13-19.

6 Bech2HansenNT,NaylorMJ,MaybaumTA,etal.Loss2of2functionmu2tationsinacalcium2channelalpha212subunitgeneinXp11.23causein2completeX2linkedcongenitalstationarynightblindness.NatGenet.1998,19:264-267.

7 Bech2HansenNT,NaylorMJ,MaybaumTA,etal.MutationsinNYX,

encodingtheleucine2richproteoglycannyctalopin,causeX2linkedcom2pletecongenitalstationarynightblindness.NatGenet,2000,26:319-323.

8 NathansJ,DavenportCM,MaumeneeIH,etal.Moleculargeneticsof

humanblueconemonochromacy.Science,1989,245:831-838.9 HemmesGC.OverhereditairenNystagmus.Thesis:Utrecht(pub.)

1924.

10 WaardenburgPJ,FranceschettiA,KleinD.GeneticsandOphthalmolo2

gy.Vol.1Oxford:Blackwell(pub.)1961.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7:144]

(收稿日期:2005201209)

(本文编辑:孙岩伟)

                               ・55・

综述・

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研究进展

谷峰 王琳 马旭

  【摘要】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不伴有其他明显眼病的眼科遗传病,该疾病的发生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已经发现多个致病基因座,Xq262q27、Xp11142p1113、13q312q33和6p12,可能还有新的基因座没有被发现,已经研究的基因座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很大,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必须精细定位后,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现对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GeneticAdvancesoftheCongenitalNystagmus GUFeng1,2,WANGLin2,MAXu1,2. (1PekingUnionMedi2calCollege,Beijing100730; 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FamilyPlanning,Beijing100081,P.R.China)Correspondingauthor:MAXu. E2mail:[email protected]

2

  【Abstract】 Congenitalnystagmusisanophthalmicgeneticdiseasewithnoassociationwithotherdisease.

Sofar,severalloci(Xq262q27、Xp11.42p11.3、13q312q33and6p12),butnotall,havebeenshowedtobewiththedisease,whichrevealeditsheterogeneity.Whiletheminimalitmorecandidategenes,finemappingwasessentialforthescreeningoftheInthisprogressofthecongenitalnystagmushasbeenreviewed.

【Keywords】 Congenital;G  (nystagmus,CN)是一种非随意性、节律性的眼球异常运动,临床上表现复杂,常伴发双侧视力损害,震颤程度因人而异,但患者眼部的神经系统无明显的异常。Gutmann等[1]发现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大脑进行检查,没有观察到异常。而临床上所见的眼球震颤经常伴发于遗传性白化病、全色盲、Leber病,也可能伴发于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过程中。先天性眼球震颤疾病发生的原因一般被认为是控制视觉运动性稳定的大脑区域发育异常所致,所以先天性眼球震颤又被称作先天性运动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motornystagmus)。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性、垂直性、斜向性、旋转性和混合性等,其基本类型有摆动型和冲动型两种。眼球震颤临床上根据其性质、方向、频率、幅度来诊断该病。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球震颤会逐渐减弱。目前,临床上只能通过手术改善症状,无有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No.2001CB5103);国家遗传资源重点项目(No.2004DKA30490)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谷峰、马旭);

100081 北京,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谷峰、

效治疗药物。

据国外报道,先天性眼球震颤其群体发病率为0105%~01286%[2],Stayte等[3]对英国0~5岁的儿

童进行调查,发现发病率为1/1000。我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协作组收集245个CN家系[4],共3621人,其中366人患本病,其发生率为10111%。但尚无本病全国性群体发病率的确切数字。

先天性眼球震颤按遗传方式可以分: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随着分子生物学对眼科遗传学学科的推动,对先天性眼球震颤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先天性眼球震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1 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

我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协作组收集245个CN家系中,性连锁隐性遗传占7121%[4]。目前在先天性眼球震颤中伴性遗传研究的最多。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至少可以伴随以下3种遗传病:Nettle2ship2Falls眼白化病、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病、蓝色锥体

王琳、马旭)

通讯作者:马旭(E2mail:[email protected])

全色盲。Nettleship2Falls眼白化病致病基因定位在

・56・

Xp2213[5],致病基因为黑素小体膜糖蛋白基因的突

DXS1047、DXS1062、DXS8072和DXS8078分子标记

变,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病致病基因定位在Xp1113[6,7],致病基因为钙通道α亚基及富含亮氨酸

的LOD值最大,致病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DXS9909和DXS1211之间的5cM区域,从家系成员中选出4位患者,检测候选基因SLC25A14,没有发现突变。

2004年,Kerrison等[14]继续对X连锁先天性眼

的夜盲糖蛋白基因的突变,蓝色锥体全色盲致病基因定位于Xq28[8],致病基因为色素基因的突变。

Hemmes等[9,10]认为无法区分X连锁显性或隐

球震颤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对6例X连锁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家系进行单体型分析,致病基因定位在Xq262q27,对应的分子标记是DXS8078和

DXS1211,这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距离是12Mb,该

性遗传,因为有些家系在某代出现隐性,但另一代出现显性,这可能是由于突变位点虽然一样,但是在女性的杂合子中,不同野生型的同等位基因(isoalleles)具有不同的外显率。在X连锁隐性遗传家系调查的过程中也观察到了该种现象[11]。X连锁隐性遗传家系的成员中包括女性成员,这可能与合子中正常X染色体的失活或致病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

1999年,Kerrison等[12]研究了3个眼球震颤的

区域包括55个候选基因,37个在人脑和视网膜cD2NA文库中表达,对其中的15个基因进行测序,检测

到一个DNA序列的突变,由Pro→Ser,在2个家系中检测到这种突变。但是,该氨基酸残基对应的DNA在人和鼠的基因组中不保守,在正常对照人群中该DNA414%,家系,发现遗传方式是伴性不规则显性遗传。女性携带者的外显率为54%活,界的影响有关OA1、CSNB1和CBBM基因进行连锁分析,显示不连锁,这些结果表明,伴性遗传眼球震颤代表了不同于以上说的3种遗传性眼球震颤的新遗传体(distinctentity)。多点连锁分析表明:最大LOD值为10179,致病基因定位在Xq262q27,大概7cM,将此基因定位于GATA172D05

,该区域是on等在文章的最后认,原因是候选区域太大,另外,对原发病灶未能研究清楚,认为可能要利用新策略来研究。

1998年,在法国的另一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

中有12例患者,Cabot等[15]将致病基因定位在Xp11142p1113,与分子标记DXS993连锁的最大LOD

值为3120,该基因位于分子标记DXS8015与

DXS1003之间的1816cM区域,这与Kerrison定位的

和DXS1192分子标记区域间,与DXS1047紧密连锁,而在该区域候选的基因SOX3(313430)和CDR1(302650),前者SOX3基因定位于Xq262q27区域,后

基因位置不同,推测可能是不同的基因座。Kaplan对法国的一个眼球震颤家系使用多态性位点对Xq262q28进行排除性分析,结果排除区域为34cM。

2000年,Oetting等[16]对5个先天性眼球震颤家

者于CDR1基因定位于Xq27112q2712区域,但是在患者标本中没有检测到这两个基因的突变。

2001年,Kerrison等[13]研究了高加索人X连锁

系进行了研究,对其中一个X连锁遗传的家系进行分析,该家系成员的组成复杂:既有男性患者,也有女性患者及肯定的女性携带者。在连锁分析后,发现只有一个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Xp11区域,在θ=0时,连锁分析结果LOD值为2108。

2004年,Zhang等[17]对一个女性完全外显伴性

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共30位个体,并分别属于多代,利用Xq262q27区域的分子标记对30位个体进行基因分型,然后进行连锁分析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家系的遗传方式是X连锁遗传,女性携带者具有不完全显性,所有男性患者均无男性子代个体发病。女性携带者估计基因外显率是29%(6/21),15位患者视力敏锐度为20/20到20/70(平均值:20/30),临床诊断结果为先天性眼球震颤,

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家系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22个家族成员,其中9位是患者,选用X染色体上的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即

DXS1001、DXS8098、DXS8009、DXS1047、DXS8072、DXS8041、DXS8033、DXS8094、DXS1062、DXS1192、

在θ=0时,致病基因与DXS8057、DXS8044、

                               ・57・

DXS1232、DXS1227、DXS8043,对家系进行连锁分析

系包括3位患者:母亲、儿子和女儿,都是典型的水平冲动性眼球震颤。这两位子代遗传了母亲在6号和15号可疑致病区的不同拷贝,这样对6p12和15q1112区域进行了排除连锁分析,对16号染色体

后,发现致病基因的候选区域为DXS8033与

DXS8043之间的11cM区域。与Kerrison等的研究

结果相结合,发现有一段区域为重叠区域,即DXS8033和DXS1211,这样他们把候选区域进一步

分子标记进行了排除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在7p1112区都具有相同的单体型,但此家系太小,不能完成连锁相关性分析。另外,因该眼球震颤家系患者伴发黄斑变性,所以与报道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致病基因座可能不同。

2003年,Ragge等[24]对一个家系进行了研究,三

缩小至位于Xq26132q2711区域的414cM。对位于该区域的基因SLC9A6和FGF13进行测序,没有发现突变。

引起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致病基因座目前发现了两个,Xq262q27和Xp11142p1113,致病基因的候选区域为4~20Mb,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必须精细定位,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在胎儿性别确定后,可以通过胎儿性别选择的方法,达到优生的目的。

2 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

代中共14位患者,9位患者伴发斜视,但视力正常。经过连锁分析后,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座,该基因座位于13q312q33的1318cM区域,致病基因与D13S159分子标记LOD值为613。

等[16]研究的,=0时,LOD值为36p12,可能

245天性眼球震色18127%[4],8165%。1989年,

引起常染色体遗传性眼球震颤致病基因座目前发现了两个:13q312q33和6p12,可能还有新的基因座没有被发现,已经研究的基因座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很大,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也必须精细定位,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只有在搞清楚致病基因座后才有可能选择健康胎儿,达到优生的目的。3 小结

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Hammerstein等[18]发现该家系眼球震颤伴发黄斑发育不良,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t(5;16)(q3113;p1315)。1993年,Patton等[19]对一遗传性眼球震颤家系中母亲及其子的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为7∶15平衡易位。他们是轻微旋转的水平眼球震颤,对视力功能没有显著影响。1993年Harris等[20]报道了英国的一个先天性眼球

震颤家系,先证者为一个7岁男孩,家系中共7位患者。

1996年,Kerrison等[21]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虽然有些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在视功能上没有明显的缺陷,视力一般在012~015,少数可以达到018以上,但是,立体视锐度一般较差,同时眼球运

眼球震颤的家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致病基因定位在6p,单体型分析显示致病基因定位于D6S271和D6S455之间18cM区域。1998年,Kerrison

动系统或感光系统的分子缺陷机制仍然不清楚。如果能够找到致病基因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眼球运动的控制,并更好的认识人类的本身,同时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指导优生工作及改善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

先天性眼球震颤具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致病基因座,但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仍处于进行中。其难点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的复杂性,在伴性遗传先天性眼球震颤中,野生型的同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外显率,并使患者

等[22]对另外一个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中有54个成员,有21位患者,临床诊断的有14例。对5位患者检查,包括3例不对称钟摆型眼球震颤,1例不对称钟摆复合双波冲动性眼球震颤,1例单向冲动性眼球震颤。经过连锁分析后,他将致病基因进一步定位在6p12。

1998年,Klein等[23]研究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家

・58・

的发病轻重情况不同,这干扰了病人的筛选,并使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不太清楚;另外染色体的随机失活使分子机制的研究更复杂;临床始终没有找到原发病灶,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需要临床的辅助,原发病灶不清楚,遗传学家只能完全依靠遗传学手段去搜索和研究。国内现在已经有了较大家系的报道[25],在该疾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可能比目前国内报道的家系还要大的家系,这有助于对该

病进行研究

[11]

11 WangYJ,LinHM,YangYJ,etal.ReportofX2linknystagmusina

Chinesefamily.ChinJMedGenet,2005,22:358.

[王玉晶,刘红梅,杨玉俊,等1X连锁遗传性眼球震颤一家系1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22:358.]

12 KerrisonJB,VagefiMR,BarmadaMM,etal.Congenitalmotornys2

tagmuslinkedtoXq262q27.AmJHumGenet,1999,64:6600-6607.13 KerrisonJB,GiordaR,LenartTD,etal.Clinicalandgeneticanalysis

ofafamilywithX2linkedcongenitalnystagmus(NYS1).OphthalmicGenet,2001,22:241-248.

14 KerrisonJB,NoneDZ,NoneIH.Maumenee,None.CandidateGene

AnalysisinX2linkedCogenitalNystagmus(NYS1),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4,45:4742.

15 CabotA,RozetJM,GerberS,etal.AgeneforX2linkedidiopathic

congenitalnystagmus(NYS1)mapstochromosomeXp11.42p11.3.AmJHumGenet,1999,64:1141-1146.

16 OettingWS,ArmstrongCM,HolleschauAM,etal.Evidenceforge2

neticheterogeneityinfamilieswithcongenitalmotornystagmus(CN).OphthalmicGenet,2000,21:227-17 ZhangBRXiaK,MD,.Candrefinementofa

inXq26.32q27.1inaChi2G,:128-131.

18 ,ebauerHJ.Familialnystagmusundhypoplasiaofthe

macularinreciprocal,balancedtranslocation5/16.FortschrOphthal,1989,86:718-721.

19 PattonMA,JefferyS,LeeN,etal.Congenitalnystagmuscosegregat2

ingwithabalanced7;15translocation.JMedGenet,1993,30:526-528.

20 HarrisCM,WalkerJ,ShawkatF,etal.Eyemovementsinafamilial

vestibulocerebellardisorder.Neuropediatrics,1993,24:117-122.21 Kerrison,JB,ArnouldVJ,BarmadaMM,etal.Ageneforautosomal

dominantcongenitalnystagmuslocalizesto6p12.Genomics,1996,33:523-526.

22 KerrisonJB,KoenekoopRK,ArnouldVJ,etal.Clinicalfeaturesof

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nystagmuslinkedtochromosome6p12.AmJOphthal,1998,125:64-70.

23 KleinC,ViereggeP,HeideW,etal.Exclusionofchromosomeregions

6p12and15q11,butnotchromosomeregion7p11,inaGermanfamilywith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nystagmus.Genomics,1998,54:176-177.

24 RaggeNK,HartleyC,DearloveAM,etal.Familialvestibulo2

cerebellardisordermapstochromosome13q312q33:anewnystagmuslocus.JMedGenet,2003,40:37-41.

25 QingM,CaiSH,LiuG,etal.ReportofX2LinkNystagmusinaChi2

neseFamily.ChinJStrabismus&PediatOphthalmol,1999,7:144.[秦梅,蔡胜和,刘歌,等1X连锁隐性遗传性眼球震颤一家系1

。在大家系实验材料的基础上,立足

于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研究手段,进一步缩小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加上新技术,如,基因芯片和新一代的遗传分子标记技术SNP,对该区域基因进行候选克隆,相信能找到引起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致病基因。

参 考 文 献

1 GutmannDH,BrooksML,EmanuelBS,etal.Congenitalnystagmusin

a(46,XX/45,X)mosaicwomanfromafamilywithX2linkedcongenitalnystagmus.AmJMedGenet,1991,39:167-169.

2 AbadiRV.SensoryandmotoraspectsofHolland:Elsevier,3 StayteM,ReevesBC.visiondefectsinpreschool

children.BritJ,,77:228-232.

4 HeredityOpticalDiseasesResearchGroup.TheGeneticsSocietyofChi2na,TheInvestigationReportofMendelianTraitsofCongenitalNystagmusinChina.ChinJOphthal,1987,23:43-46.

[中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协作组1先天性原发性眼球震颤遗传方

式的调查报告1中华眼科杂志,1987,23:43-46.]

5 BassiMT,SchiaffinoMV,RenieriA,etal.Cloningofthegeneforocu2laralbinismtype1fromthedistalshortarmoftheXchromosome.NatGenet,1995,10:13-19.

6 Bech2HansenNT,NaylorMJ,MaybaumTA,etal.Loss2of2functionmu2tationsinacalcium2channelalpha212subunitgeneinXp11.23causein2completeX2linkedcongenitalstationarynightblindness.NatGenet.1998,19:264-267.

7 Bech2HansenNT,NaylorMJ,MaybaumTA,etal.MutationsinNYX,

encodingtheleucine2richproteoglycannyctalopin,causeX2linkedcom2pletecongenitalstationarynightblindness.NatGenet,2000,26:319-323.

8 NathansJ,DavenportCM,MaumeneeIH,etal.Moleculargeneticsof

humanblueconemonochromacy.Science,1989,245:831-838.9 HemmesGC.OverhereditairenNystagmus.Thesis:Utrecht(pub.)

1924.

10 WaardenburgPJ,FranceschettiA,KleinD.GeneticsandOphthalmolo2

gy.Vol.1Oxford:Blackwell(pub.)1961.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7:144]

(收稿日期:2005201209)

(本文编辑:孙岩伟)


相关内容

  • 遗传与人类论文
  • < 遗传与人类 >课程论文 学 院:信息学院 专 业:通信工程 班 级:通信1126班 学 号:[1**********]1 姓 名:黄伟杰 指导老师:卢志刚 时 间:2013年11月9日 课程时间:周四晚上19:30-21:10 上课地点:主楼413 恐怖的白化病 [摘要]:上了遗传与 ...

  • 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 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recessive cerebellar ataxias) 这类疾病中,较重要的有Friedreich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本处重点讨论前者. Friedreich共济失调(Friedreichs ataxia,F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 眼球震颤的危害及治疗 2009-12-14 11:19 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这是一种与视觉.迷路及中枢等控制眼球位置有关的因 素所致眼位异常,也是为适应身体内外环境改变而出现的代偿性动作. 一.眼球震颤的病因 ...

  • 右眼突出眼球震颤爱揉眼睛爱流眼泪
  • 右眼突出眼球震颤爱揉眼睛爱流眼泪 右眼突出眼球震颤爱揉眼睛爱流眼泪 右眼突出眼球震颤爱揉眼睛爱流眼泪喜爱哭闹曾经的治疗:刚刚发现正准备就医想得到帮助:怎么治疗好大概多少钱 专家意见: 病情分析:你好,据你所述的情况,你这可能怀疑是结膜炎引起的泪道不通.指导意见:建议首先滴眼药水和冲洗泪道.滴无环鸟苷 ...

  • 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
  • 眼球震颤的治疗: 1.对因治疗 如能查出病因,应积极治疗. 2.戴镜矫正 如有屈光不正者,应尽量矫正;有弱视者应努力提高视力. 3.配戴三棱镜 可配戴底向外的三棱镜,使辐辏加强,减轻眼震. 4.手术治疗 对先天性眼球震颤,可酌情手术,目的在于矫正代偿性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手术原则 ...

  • 2014广东省生物竞赛.doc
  • 2014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县,市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1.脂类( ). A.在大多数植物细胞中是主要的贮能物质 C. ...

  • 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
  • 一、 非遗传性疾病 因患非遗传性疾病致残,其父母再生育一般不会发生相同疾玻 (一) 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扩张并发肺脓肿、肺气肿,严重影响肺功能并出现肺功能不全,经胸部X线或支气管造影以及肺功能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者。 2.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胸部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证 ...

  • 热点 | 眼球震颤的分类与治疗详解
  • 人要想清晰地观察物体的形象,就要求物体的图像必须在观察者的视网膜中央凹处保持稳定.当病理性眼震存在时,眼震慢相期视网膜图像能够达到每秒几度以上的滑移速度,因而容易引起患者视力模糊和视觉环境的运动错觉,而且这些视觉症状往往伴随着痛苦甚至致残. 眼震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中 ...

  •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研究
  • 四医大 病例1 [现病史]患者谭××,男性,63岁.患者于昨日清晨,感觉左耳后跳疼,每分钟发作数次,当天晚上疼痛消失.次日,一碰左侧头皮就觉剧痛.26日于左乳突部.内耳道出现水泡,大者如玉米,小者如小米粒.10月3日-4日嘴向右歪,左眼闭不上.10月9日水泡开始结痂. [查体]脑神经:双瞳孔等大,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