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案13

初三物理教案13.1 认识内能与热量(沪粤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 了解热能的概念。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 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分析实列,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是列,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利用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内能与热量的概念。

2、热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与热量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一些常规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铁丝。

教前准备: 1、收集饮食与运动关系的资料。

2、了解自己家庭常用的燃料,一个月平均消耗多少燃料,支付多少燃料费。

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内能

1、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2、引发学生思考

(1)通过课本第56页图13---1(a )展示的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联想大量做热运动的分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通过课本图13—1(b )展示的苹果和地球相互吸引具有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a )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讨论: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外界没有提供能量,是暖瓶内热水提供的能量,使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对瓶盖做功,把瓶盖弹起来。有此看来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b)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膨胀,胀破瓶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讨论:瓶子里的水没有做机械运动,也没有外界提供能量,是水结冰体积增大对瓶子做功,把瓶子胀破。由此看来物体内部相互的分子具有势能。

(3)教师总结:

①以上两个事列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和分子见相互作用具有能量。 ②以上的认识过程是利用已知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来认识微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规律。这中将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

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这是科学认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3、初步认识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定义物体的内能。

告诉学生: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1)联系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 弹起来的事列,认可等量热水的具有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引导学生从通电灯丝回发热、发光角度认可 热的灯丝具有的内能比未通电的灯死的内能多。

(2)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这一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多,分子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3)引导学生继续推理:物体的分子在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存在的,因此,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方法?

1. 探究: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取一根粗铁丝、让学生想办法使粗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有很多办法,大致分两类,一是通过热传递,另一是通过做功。教师先不要进行分类,也不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想办法。比如,来回弯折铁丝,把铁丝放粗糙的物体表面来回摩擦,用火直接加热铁丝,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

(2)看课文57页图13---3人用力钻木,使物体温度升高:和图13---4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使饮料的温度降低,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3)可以以学生用文具盒中的橡皮、直尺等探究怎样改变他们的内能。

(4)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并加以归类。

来回弯折铁丝、把铁丝放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来回摩擦、用力钻木等这是通过做功的途径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用火直接加热铁丝、放在热水中烫等是通过加热的途径使铁丝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是通过冷却的途径使饮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

教师提示: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又称之为热递的方式,热递的三种方式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请阅读课文第58页“信息连接”加以了解。„„„„

2、让学生概括总结,将结论填在课文第57页上。

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三、热量

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热量、热量的单位。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符号: Q,单位j 。

2、教师提示:注意热量与内能有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热量是物体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J 。

四、 物理与生活

1. 青少年成长消耗热量与饮食

(1)教师:人的生命的成长与维持需要补充能量,这些能量是靠食物被人体吸收后释放的热量来提供的,那麽,对与正在发育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每天摄入多少食物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需要呢?

(2)阅读课文第58页“信息浏览”。

① 了解13—16岁的青少年每天正常需要的热量大约是多少;

② 力偶啊界几中食物被人体吸收后释放的热量值;

4③ 了解不同活动消耗3.8ⅹ10J 所用的时间。

(3)利用“信息浏览”中提供的数据,分析、讨论课文第59页“活动2”中所提的两个问题:

问题①:以一名16岁的男生为列,计算青少年每天最少需要摄入的淀粉量。 告诉学生:实际人不能偏食,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

问题②: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食物提供的热量被人吸收后转化为内能,使人们保持体温;转化为机械能,使人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能够走、跑、跳,能够说话、唱歌、维持呼吸、心跳、血液流动等一切生理活动;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人体内。

如果过量饮食,或运动量偏少,人体吸收食物提供的能量无法提供正常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还要消耗体内正常储存的内能,这对于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就会引发发育迟缓、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等问题,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2. 燃料的热值

(1)了解燃料

教师:人们生活中烧饭、热水需要要燃料获取热量。生活中的燃料有哪些呢?

让学生阅读课文13---5了解燃料可分未为三类。

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燃料,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出示:常规燃料标本:木柴、无烟煤、焦碳、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透明塑料打火机中装有]让学生观察。

(2)燃料的热值概念

①教师:家庭中常用的燃料有液化石油气,煤,农村有的还用木柴、草本等植物的集结燃料。根据一些城市和农村调查,普通的一个家庭一个月做饭、烧水平均要用无烟煤75kg 。若用液化石油气需要15kg ,农村烧大灶则需干木柴150kg ,根据这些调查的数据,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讨论:相同质量液化石油气、煤、木柴燃烧时释放出的内能是不同。

演示:同时点燃一根火柴和一根与火柴等粗糙上润滑油的细铁丝。

可以看到润滑油火头大,燃料时间长。

实验得到结论与前面分析的相同。

②教师:经验和研究都告诉我们:不同的燃料时释放能量的能力是不同的。为了研究燃料的这种释放内能的这种能力,人们引入燃料的热值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文第60页了解常见燃料值的概念、符号、单位。

规定:1kg 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符号是q ,固体、液体热值单位是J/kg,气体燃料值单位是J /m3。

③学生阅读课文60页了解常见燃料的热值表。

教师:燃料的热值表中的数据是科学家用精密的实验测定的,请同学们读表的数据后发觉自己的看法:

绝大部分的燃料的热值是不同的,说明的 燃料燃烧时释放能量的能力是不同的; 燃料的热值与密度一样也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气体的热值相对较大;

④同学们从表中查出无烟煤、汽油、液化气的热值,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3)了解在一般情况下燃料都不可能完全燃烧,而且燃烧效律很低。让学生比较使用不同的燃具时燃料的燃烧效率,认识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4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家里常用何种燃料,燃料的消耗量,一个月所支付的燃料费。并交流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燃料费的支出。

五、 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能、热量、燃料的热值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六、课堂练习

1、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 B 、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C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2、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酒精炉里装有100克酒精,若燃烧掉一半,放出的热量是 J ,剩余部分酒精的热值是 。

七、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 阅读课文第61页“信息浏览”------西气东送。 2. 课文第61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 题。 13.1 认识内能与热量 一、什么是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的吸引而具有的能。 3、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三、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2、做功。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四、热量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2、热量的单位:焦耳(J ) 3、物理意义: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 五、燃料的热值 1、热值:1kg 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体的热值。 2、单位:J/kg. 3、物理意义:燃料燃烧放热的本领。是燃料的特性之一,每种燃料都有自己的热值。与物质的体积、温度、燃烧程度等无关。

初三物理教案13.1 认识内能与热量(沪粤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 了解热能的概念。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 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分析实列,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是列,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利用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内能与热量的概念。

2、热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与热量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一些常规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铁丝。

教前准备: 1、收集饮食与运动关系的资料。

2、了解自己家庭常用的燃料,一个月平均消耗多少燃料,支付多少燃料费。

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内能

1、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2、引发学生思考

(1)通过课本第56页图13---1(a )展示的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联想大量做热运动的分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通过课本图13—1(b )展示的苹果和地球相互吸引具有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a )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讨论: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外界没有提供能量,是暖瓶内热水提供的能量,使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对瓶盖做功,把瓶盖弹起来。有此看来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b)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膨胀,胀破瓶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讨论:瓶子里的水没有做机械运动,也没有外界提供能量,是水结冰体积增大对瓶子做功,把瓶子胀破。由此看来物体内部相互的分子具有势能。

(3)教师总结:

①以上两个事列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和分子见相互作用具有能量。 ②以上的认识过程是利用已知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来认识微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规律。这中将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

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这是科学认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3、初步认识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定义物体的内能。

告诉学生: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1)联系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 弹起来的事列,认可等量热水的具有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引导学生从通电灯丝回发热、发光角度认可 热的灯丝具有的内能比未通电的灯死的内能多。

(2)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这一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多,分子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3)引导学生继续推理:物体的分子在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存在的,因此,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方法?

1. 探究: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取一根粗铁丝、让学生想办法使粗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有很多办法,大致分两类,一是通过热传递,另一是通过做功。教师先不要进行分类,也不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想办法。比如,来回弯折铁丝,把铁丝放粗糙的物体表面来回摩擦,用火直接加热铁丝,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

(2)看课文57页图13---3人用力钻木,使物体温度升高:和图13---4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使饮料的温度降低,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3)可以以学生用文具盒中的橡皮、直尺等探究怎样改变他们的内能。

(4)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并加以归类。

来回弯折铁丝、把铁丝放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来回摩擦、用力钻木等这是通过做功的途径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用火直接加热铁丝、放在热水中烫等是通过加热的途径使铁丝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是通过冷却的途径使饮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

教师提示: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又称之为热递的方式,热递的三种方式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请阅读课文第58页“信息连接”加以了解。„„„„

2、让学生概括总结,将结论填在课文第57页上。

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三、热量

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热量、热量的单位。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符号: Q,单位j 。

2、教师提示:注意热量与内能有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热量是物体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J 。

四、 物理与生活

1. 青少年成长消耗热量与饮食

(1)教师:人的生命的成长与维持需要补充能量,这些能量是靠食物被人体吸收后释放的热量来提供的,那麽,对与正在发育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每天摄入多少食物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需要呢?

(2)阅读课文第58页“信息浏览”。

① 了解13—16岁的青少年每天正常需要的热量大约是多少;

② 力偶啊界几中食物被人体吸收后释放的热量值;

4③ 了解不同活动消耗3.8ⅹ10J 所用的时间。

(3)利用“信息浏览”中提供的数据,分析、讨论课文第59页“活动2”中所提的两个问题:

问题①:以一名16岁的男生为列,计算青少年每天最少需要摄入的淀粉量。 告诉学生:实际人不能偏食,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

问题②: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食物提供的热量被人吸收后转化为内能,使人们保持体温;转化为机械能,使人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能够走、跑、跳,能够说话、唱歌、维持呼吸、心跳、血液流动等一切生理活动;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人体内。

如果过量饮食,或运动量偏少,人体吸收食物提供的能量无法提供正常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还要消耗体内正常储存的内能,这对于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就会引发发育迟缓、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等问题,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2. 燃料的热值

(1)了解燃料

教师:人们生活中烧饭、热水需要要燃料获取热量。生活中的燃料有哪些呢?

让学生阅读课文13---5了解燃料可分未为三类。

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燃料,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出示:常规燃料标本:木柴、无烟煤、焦碳、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透明塑料打火机中装有]让学生观察。

(2)燃料的热值概念

①教师:家庭中常用的燃料有液化石油气,煤,农村有的还用木柴、草本等植物的集结燃料。根据一些城市和农村调查,普通的一个家庭一个月做饭、烧水平均要用无烟煤75kg 。若用液化石油气需要15kg ,农村烧大灶则需干木柴150kg ,根据这些调查的数据,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讨论:相同质量液化石油气、煤、木柴燃烧时释放出的内能是不同。

演示:同时点燃一根火柴和一根与火柴等粗糙上润滑油的细铁丝。

可以看到润滑油火头大,燃料时间长。

实验得到结论与前面分析的相同。

②教师:经验和研究都告诉我们:不同的燃料时释放能量的能力是不同的。为了研究燃料的这种释放内能的这种能力,人们引入燃料的热值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文第60页了解常见燃料值的概念、符号、单位。

规定:1kg 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符号是q ,固体、液体热值单位是J/kg,气体燃料值单位是J /m3。

③学生阅读课文60页了解常见燃料的热值表。

教师:燃料的热值表中的数据是科学家用精密的实验测定的,请同学们读表的数据后发觉自己的看法:

绝大部分的燃料的热值是不同的,说明的 燃料燃烧时释放能量的能力是不同的; 燃料的热值与密度一样也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气体的热值相对较大;

④同学们从表中查出无烟煤、汽油、液化气的热值,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3)了解在一般情况下燃料都不可能完全燃烧,而且燃烧效律很低。让学生比较使用不同的燃具时燃料的燃烧效率,认识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4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家里常用何种燃料,燃料的消耗量,一个月所支付的燃料费。并交流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燃料费的支出。

五、 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能、热量、燃料的热值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六、课堂练习

1、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 B 、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C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2、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酒精炉里装有100克酒精,若燃烧掉一半,放出的热量是 J ,剩余部分酒精的热值是 。

七、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 阅读课文第61页“信息浏览”------西气东送。 2. 课文第61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 题。 13.1 认识内能与热量 一、什么是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的吸引而具有的能。 3、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三、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2、做功。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四、热量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2、热量的单位:焦耳(J ) 3、物理意义: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 五、燃料的热值 1、热值:1kg 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体的热值。 2、单位:J/kg. 3、物理意义:燃料燃烧放热的本领。是燃料的特性之一,每种燃料都有自己的热值。与物质的体积、温度、燃烧程度等无关。


相关内容

  • 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 陇县东南中学教案设计稿 年级 班 姓名: 科目:化学 课题:<水的组成> 课型:展示课 主备人:刘静雅 审核: 组名: 教学目标 :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推断水的元素组成.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巩固" ...

  •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制备与用途的学科: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初步学会固体药品取用.试管加热等实验操作方法: 4.初步学会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方法: 5.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6.进一步认识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做出的 ...

  • 初三物理[热和能 内能的利用]教案
  • 初三物理<热和能 内能的利用>教案 ◆ 课前小测 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小芳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船桨 B .龙舟 C .小丽或小芳 D .湖水 2.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

  •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案
  •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 执教人 时间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掌握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衍生习题分析 复习重点 基本概念 复习难点 概念的掌握 复习方法 引导自学 复习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复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 组织复习 二. 出示本节复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1. 基本概念 化学 ...

  • 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发放实施细则
  • 中层副职:专任教师周平均工五.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奖惩细 作量津贴×115% 则 B:工作量津贴同相同年级.学科.岗 1.工作量计算 工作量津贴及绩效工资发放实施细则 (修订稿) 根据校务委员会的研究决定,为提位教职工工作量津贴计算. 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本着"以量计酬.三.业务检查内容及 ...

  • 初三第一单元教案
  • 序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在 和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发展简史: ①古代: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翠绿色的孔雀石(人类首次利用物质化学变化):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和早期的烧瓷 ...

  • 主题班会教案:[我的梦中国梦]
  • <我的梦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我的梦 中国梦 教学目的: 通过师生交流.沟通进一步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班会流程: 一.播放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音乐结束,主持人开始讲话. 二.开场白: 主持人(男):尊敬的老师!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 主持人(合): ...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教师颂]这篇文章,系-网-友82653搜集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期望能对您的工作有些许帮助,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flash 教 育 课 件 资 源 网 hTTp://wWW.FlaShkJ.nEt,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tag ...

  • 2009-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本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们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让每一节课都计划周密,让每一分钟都设计合理,做到一切状况尽在预料当中。同时对学生言传身教,不但教其知识,更让其明白怎样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