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

诗词鉴赏专题

一、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

1. 豪放洒脱的形象;

2. 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 爱惜人才的形象;

5. 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意象

1.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2)长亭;(3)南浦;(4)酒。

2.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2)鸿雁;(3)双鲤;(4)捣衣。

3.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2)芭蕉;(3)流水;(4)猿猴;(5)杜鹃鸟;(6)夕阳。

4.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2)梅花;(3)松柏;(4)竹;(5)黍离;(6)冰雪、草木。

5. 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2)莲;(3)连理枝、比翼鸟。

6.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2)长城;(3)楼兰;(4)柳营;(5)请缀;(6)羌笛。

二、诗歌的语言

语言风格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1.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2. 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3. 清新明丽,清新雅致: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4. 形象生动。

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有形有声有色地将画面展示开来。

5. 绚丽飘逸: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如《望庐山瀑布》。

6. 婉约细腻: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 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概恢弘,气魄雄伟。

9. 豪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豁达。

10.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11.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

12.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如杜牧诗。

13.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王维诗。

14.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如苏轼诗。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抒情手法

1.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2.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3. 情景交融

4. 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6.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史诗的常见表现手法。

7. 叙事抒情:古风作品中较常见。如杜甫《兵车行》,白居易《卖炭翁》等。

(二)描写手法

1. 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从正面着意描写。

2. 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分正衬和反衬。

3. 白描: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4. 动和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5. 虚和实: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6. 欲扬先抑: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三)修辞方法

1. 夸张

2. 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3. 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4. 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述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

四、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四)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青春消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军官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 情长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 晴 刘 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4】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4分)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 和 两个特点融为一体。(2分)

2.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6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1、“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_。“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___________”的诗人林逋。这里的“老逋”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显得亲切。(每格1分)

2、作者写这首曲子,主要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①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当④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即滟滪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3分)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参考答案】

1.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对回到了家乡,对后面的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和欣慰。

2.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2分)

2.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三首古诗(词),完成1-6题。(共18分)

其一: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其二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3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其三: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5、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6、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横 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请结合全诗说说“依然”一词所蕴涵的情感。(2分)

2.请简要赏析末句的表达效果。(4分)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2分)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人的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②,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③薄幸④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②骊山语罢:《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③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④薄幸:旧时称男子负心、薄情。

⑴ 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⑵、作者用哪些角度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内心的?(4分)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8分)

悟道诗 (宋)某尼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1.宋人诗多重理趣,这首诗诗人悟出的道理是: 。(2分)

2.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 .前两句从时、空两个方面分别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

B .“陇头云”属于用典,借指梅花。南朝陆凯有《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C .第三句中的“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

D .末句写“春已十分”,既是写梅花之烂漫春色之浓烈,也表现诗人对于凡尘的思恋。

3.有人说,“归来笑拈梅花嗅”的“嗅”字最为传神,请加以评说。(4分)

【16】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

诗词鉴赏专题

一、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

1. 豪放洒脱的形象;

2. 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 爱惜人才的形象;

5. 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意象

1.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2)长亭;(3)南浦;(4)酒。

2.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2)鸿雁;(3)双鲤;(4)捣衣。

3.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2)芭蕉;(3)流水;(4)猿猴;(5)杜鹃鸟;(6)夕阳。

4.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2)梅花;(3)松柏;(4)竹;(5)黍离;(6)冰雪、草木。

5. 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2)莲;(3)连理枝、比翼鸟。

6.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2)长城;(3)楼兰;(4)柳营;(5)请缀;(6)羌笛。

二、诗歌的语言

语言风格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1.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2. 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3. 清新明丽,清新雅致: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4. 形象生动。

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有形有声有色地将画面展示开来。

5. 绚丽飘逸: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如《望庐山瀑布》。

6. 婉约细腻: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 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概恢弘,气魄雄伟。

9. 豪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豁达。

10.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11.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

12.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如杜牧诗。

13.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王维诗。

14.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如苏轼诗。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抒情手法

1.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2.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3. 情景交融

4. 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6.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史诗的常见表现手法。

7. 叙事抒情:古风作品中较常见。如杜甫《兵车行》,白居易《卖炭翁》等。

(二)描写手法

1. 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从正面着意描写。

2. 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分正衬和反衬。

3. 白描: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4. 动和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5. 虚和实: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6. 欲扬先抑: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三)修辞方法

1. 夸张

2. 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3. 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4. 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述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

四、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四)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青春消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军官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 情长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 晴 刘 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4】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4分)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 和 两个特点融为一体。(2分)

2.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6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1、“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_。“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___________”的诗人林逋。这里的“老逋”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显得亲切。(每格1分)

2、作者写这首曲子,主要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①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当④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即滟滪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3分)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参考答案】

1.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对回到了家乡,对后面的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和欣慰。

2.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2分)

2.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三首古诗(词),完成1-6题。(共18分)

其一: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其二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3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其三: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5、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6、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横 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请结合全诗说说“依然”一词所蕴涵的情感。(2分)

2.请简要赏析末句的表达效果。(4分)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2分)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人的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②,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③薄幸④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②骊山语罢:《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③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④薄幸:旧时称男子负心、薄情。

⑴ 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⑵、作者用哪些角度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内心的?(4分)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8分)

悟道诗 (宋)某尼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1.宋人诗多重理趣,这首诗诗人悟出的道理是: 。(2分)

2.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 .前两句从时、空两个方面分别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

B .“陇头云”属于用典,借指梅花。南朝陆凯有《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C .第三句中的“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

D .末句写“春已十分”,既是写梅花之烂漫春色之浓烈,也表现诗人对于凡尘的思恋。

3.有人说,“归来笑拈梅花嗅”的“嗅”字最为传神,请加以评说。(4分)

【16】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


相关内容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诗歌鉴赏说课稿
  • 诗歌鉴赏小专题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歌鉴赏小专题.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能力的既需要依托完备的知识体系,需要依托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个体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能力形成物质载体,本课程主要讲解阅读诗歌的相关知识 ...

  • [导与练]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课案训练:专题三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专题三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2014吉林复习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问题. 江 晴 [清]郑 燮① 雾裹山疑失, 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 吐出望江楼. [注] ①郑燮:号板桥, 清代书画家, 文学家. 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此题时, ...

  •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诗词鉴赏文章
  •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致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以"写"促"读",推动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 ...

  • 2015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8 诗歌意象.意境
  • 专题8 诗歌意象.意境 [母题来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第9题 [母题原题]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 ...

  •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qu ...

  •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学实录
  •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学实录 作者:朱明慧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02期 一.目标确定课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四首诗. (投影) 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教学 ...

  • [相信未来]说课稿终
  •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著名现代诗人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其中"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二首诗歌.本专题重点是引导 ...

  •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小编寄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只有有计划,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更应该有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三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本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以2008年<考试大纲> ...

  •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鉴赏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2.了解如何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