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紫玫瑰资料

在开罗有一个传说,埃及法老坟墓中有紫色玫瑰朵朵盛开。五月,又到了玫瑰花开的季节,这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那部Woody Allen的电影:《开罗紫玫瑰》。

影片中的女主角Cecilia不幸地生活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丈夫的工作也受到了不景气经济的影响,工厂倒闭之后无所事事的他每天除了赌博、喝酒便不再对其他的事情感兴趣,心情烦躁时还会拿妻子出气。物质的贫乏使丈夫整天空虚度日,他酗酒、赌博,还把号称在杂技团工作的女“同事”带回家。Cecilia看到听到的,只是衣衫不整的丈夫和一通逻辑混乱的解释。心情沮丧的Cecilia只好每天下班后跑到电影院,窝在黑暗的角落观看一部叫做《开罗紫玫瑰》的电影,来逃避现实窘迫的处境。屏幕上浪漫又温暖的梦幻世界和她钟爱的男主角Tom成了她全部的精神寄托,以致还因此丢掉了饭碗。可怜的Cecilia就这样一次次依靠闪烁的银幕忘记生活的苦痛,而奇迹就在最平凡的日子里突然地发生了。在看第5遍的时候,男主角Tom竟被这真挚所打动。他从电影银幕上跳出,走到Cecilia身边,问道:很好看吗?你怎么天天看?在剧院观众混乱的尖叫声中,他们拉着手飞奔出了剧院。

Tom说,同一部戏要演2000回,我受不了了,我需要自由的生活。但是自由的生活也有无奈。毕竟两世殊途。走出虚幻银幕的他却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

兜里只有电影里做道具用的钱,于是去高级餐厅用餐之后,只能因无法付帐而落荒而逃。

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必须勇敢地接受其他男人的挑战,被打翻在地的他才第一次了解到,在剧本中他无往不胜的自己,在现实中却没办法轻松。

在公园里,他不明白,当他吻她时,为什么周围没有变颜色?为什么没有玫瑰盛开?又为什么没有音乐?什么时候开始用淡出?他还弄不明白现实世界和银幕世界是多么多么的不同。他也没想到当自己选择现实的同时,现实也会选择赋予你感受真实的权利——残酷,卑微,贫穷,迷惑…

虽然两人面临着重重困窘,但Tom很勇敢地接受着一切挑战,,别忘了,他在银幕世界里是一个探险家。他不断地说:人生需要冒险。于是他选择一夜之间从法老的坟墓来到曼哈顿的派对。也可以选择在瞬间走出银幕,放弃这个被自己演绎了2000多回的上等生活。他自己当然明白,在电影那个世界里,人际和谐,相处容易,但是现实却充斥着失业和战争,萧条的经济和吃不饱饭的人民。相隔遥远的爱情,在勇敢的梦想者眼里仿佛唾手可得。最后,Tom将Cecilia带回了他的银幕世界,对于一个热爱电影的女人来说,梦幻的不只是在黑暗中抬头仰视闪亮的银幕,更是亲自体验了银幕生活的美妙多滋。但是,当Tom恳求她同他一起留下时,她却轻轻摇了头。一直爱做梦的Cecilia最终背叛了自己的梦,连她自己也并不坚信那虚幻的世界。“灰姑娘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尾经不起现实的选择。

就像Cecilia的丈夫说的,生活不是电影,生活不那么美好。但现实毕竟可触可得。在我们任何人看来,Tom的完美都是一种诱惑,因为他是电影角色,是虚幻的人物,所以他打架之后的发型可以一丝不乱,所以他能够说优雅浪漫的情话,所以他有一流的接吻技巧,所以他不会受伤,不会变心,也不会伤害。他的世界很单纯,可那只是在电影里,80到120分钟的欢愉联结不成美满的一生,而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永远依靠"淡出"(FADE OUT)的技术来瞬间完成美好与不美好的时空转换。

有人说爱做梦的人都热爱电影,所以大多数爱看电影的是女人。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技术,的确满足着我们不同程度的愿望和理想。不需要个人任何知识、技术、想象力。只要你愿意支付一张电影票的价钱,就能在电影院里得到这一切。

上帝曾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艾米尔。雷诺说要让光动起来,于是光便动了起来。也就奠定了电影的艺术性而不只是其机械性。1985年12月28日这个夜晚,是电影白昼时代的开端。电影大师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在大咖啡馆里端坐,并不宽敞的大厅、简单的装置、挂在墙上的银幕,仅仅30多个人见证了这

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过程。坍塌的墙、喝汤的婴儿、还有走出大门的工人,令所有在场的人为这项新技术的出现眩晕不已。但令人失望的是,梅里爱想到的只是这神秘机器带来的庞大金钱收益,说他是电影工业的始作俑者并非臆造,Vicent Pinel曾评价说,他为电影标了第一次价。电影一出现便被放置在拜金的标志之下,通读电影史的人会赞同,这项真实性并不像电影本身需要虚构而来。

电影里的Tom也明了电影工业的好处,他说:I don't get hurt or bleed, hair doesn't muss; it's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imaginary.(我不需要受伤流血,毫发无损。这就是发挥想象的好处。)这也是光影世界的好处。因为无论狂喜还是悲伤,都会在3分钟之内过去,只要起身离开了电影院的座位,或者关闭了面前的电脑。有多少人还会继续讨论这些所谓的意义,人们愿意在浅薄的在笑声中把恼人的现实连同深刻的意义付之一炬。

有人说,如果你终日沉溺在电影中,那么你就会失去自我,所以你还是醒醒吧!赶快把饭碗洗好,工作挣钱,伺候好丈夫,养育好孩子…但是导演却让角色自由在“电影世界”和“真实世界”之中串门。作为Woody Allen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自己的电影,那丰富的幻想力、流畅的叙事手法,还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们也愿意在真实和电影之间掌控自己心情的符码。就在电影预演之后,有人说伍迪要是把大结局改动一下,他就会大获成功。但他并未动心,认为这个结局正是他创作这部电影的一个动机。

记得在《天堂电影院》的最后,主人公为逝去的岁月以泪洗面,而在《开罗紫玫瑰》中,导演却让玫瑰馥郁绽放,Cecilia再次坐在电影院里,露出了动人的笑容。那是所有爱看电影的人对大银幕的一种难舍的情感,即使它所创造的幻想之城与现实世界永远保持着冷酷的平行,我们也愿意一次次等待那80到120分钟的惊喜。

等待惊喜的人会相信,有一个有一个叫Cecilia,会为梦想中的男人,准备好接受没有芬芳的紫色玫瑰,跟随他一同在生活中淡入或是淡出;也总会有一个叫Tom的男人,会因为看到了心灵相通的那个女人,便决定为她走出阔绰的银幕,勇敢地奔向一切未知的现实。当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我们便可以看到花开不败。

1. 关于电影的电影,想到几部片子:

电影放映员的《天堂电影院》(进步总是来得太迟)

国产电影《王长喜来了》(我这一辈子)

电影制作过程《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讲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

电影院领位员的《花眼》(被阳光晒伤的眼)

2. 对《开罗紫玫瑰》里女演员很刻薄的话印象深刻,

“我对那些贱女人有优越感”

3. 提倡看译制片(尤其是早期的)时选择原音收听,中文观看。原因是当你看到诸如hollywood被翻译成了河里活之类的现象时,不会憋气晕厥造成人身伤亡。

查找《开罗的紫玫瑰》的影评时,看到有人用科勒律之花来描述电影:

“如果有人梦中曾去过天堂,并且得到一枝花作为曾到过天堂的见证。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这枝花就在他的手中……那么,将会是什么情景?”

然而在电影的世界,当头顶的灯光亮起,你恋恋不舍的从红天鹅绒的椅子上站起,手中却永远留不下那一枝柯勒律之花。银幕隔开了两个没有交集的世界。

然而这一次,坐在“珠宝”电影院里的Cecilia,得到了远比一朵开罗紫玫瑰有力得多的、穿越了虚假与真实的证据——一个活生生的人从银幕后走出来,带着她走了一段无比美好却一去不返的旅程。

提起《开罗的紫玫瑰》,大家都对Tom跨出银幕的开创性举措津津乐道。自此之后,人物自作品中复活的故事层出不穷,有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也有对《开罗的紫玫瑰》戏仿的。而且其中在我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逃离“自由”电影院》。这部电影的风格和主题都和《开罗的紫玫瑰》截然不同。它讨论意识形态、自由以及政治,带有沉重的波兰味道。然而导演还是直截了当的表达了对伍迪•艾伦的崇拜:他让放映员将《日出》和《开罗的紫玫瑰》叠放,让Tom从银幕中跨出,却并非到Cecilia身边,而是和《日出》里的角色们展开了一场权利、权力、自由、思想解放的讨论。这样充满了想象的伟大创意,应该是最能令伍迪•艾伦这样的怪才大师高兴的致敬方式吧。

伍迪•艾伦是一个让人无法定性的人。他拍思辨电影,也拍笑闹的喜剧,他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辛辣尖酸的讽刺,可是总在大气球填不满的小角落里留下了一丝丝开怀的幻想,温暖的柔情。有人讲故事的时候,拼命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有的人讲故事,自然就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有的人讲的故事,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得了不同的东西,却又不敢说懂了,忍不住想揪住讲述人的脖领子狠狠的晃一晃。伍迪•艾伦就属于最后这种人。这个美国的犹太人艺术大师身上拥有一种深藏在调皮、刻薄、玩世不恭后面的悲剧气质,他的作品让人在大笑之后,悄悄转脸默默叹息。

Cecilia是一个生活在大萧条时代的可怜美国女人。她是个无聊的女招待——那个年代有个饭碗就是幸运了,老板对她毫无同情。丈夫对她则是打一下揉三揉,每一句话都潦草而漠不关心。甚至他的情人都是个肥胖的毫无吸引力的女人,就连他们的偷情都不带有“偷”的兴奋。当被Cecilia撞破,丈夫的解释荒谬得不带丝毫的逻辑。看得出,丈夫对她就和对这个大萧条一样漠然,无论说话还是走路都带着一种懒洋洋的腔调。

只有电影的黑白能让Cecilia感到兴奋,感到心中的激情。这个苍白纤细的女人在盯着银幕时,眼睛和脸庞都是发亮的——就连她买电影票和买爆米花的时候,她的身心都具有这样的光彩。镜头总是从微微仰视的角度拍Cecilia微微仰视的被银幕的光打亮的脸,她的眼睛随着银幕上的活动影响而闪闪发光。只有电影里面漂亮的人,机智的语句,奢华的生活,幸福的情节和结局才能让这些挣扎在大萧条中的人们暂时忘记现实的苦涩。Cecilia说到电影的事情的时候声调总是上扬的,看得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她可以钟情的事物,才能让她还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情感。

大萧条时代正是电影有声化的时期,有声片这个新玩艺儿和大萧条一起在1929年来到美国,观众——也包括了Cecilia,都蜂拥到电影院观看有声电影。经济衰退,有声片却令电影成本提高,小的影片公司和影院陆续倒闭,大影业公司也要依赖财团才能生存。然而美国影业用“便士影院”和“B级片”得以求生,并且为千千万万个Cecilia在整个30年代提供了逃避和解脱。

当一个人只有一块面包时,命运往往就要连这一口粮食也要抢去。丈夫的背叛和虐待升级,老板炒了她的鱿鱼。这种时候,恐怕电影也做不了她的救命稻草了。但是她能做的还是只有到电影院去,看着《开罗的紫玫瑰》发呆。直到Tom从银幕另一端好奇地来到她身边。这个英俊可爱的年轻人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本来,这就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再者,他的角色就是一个探险者嘛。可以说,当这个角色被演活,在伍迪•艾伦的世界里,他就应该离开银幕。因为他是探险家,他富有更强的好奇心,更勇敢——“这些性格都已经写在剧本上了”。

当他待在银幕上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单调的描述着上流社会的生活,说着浪漫“高级”却毫无意义的傻话。可是当他离开银幕,银幕内外的言语都妙趣横生起来,伍迪•艾伦甚至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野心,纵容他们讨论起人类、哲学、宗教、终极意义之类的事情来。

Tom和Cecilia开始了浪漫非凡却又奇特得令人哭笑不得的约会。他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毫无概念,充满了新奇的好感。这个令Cecilia厌烦,“对每一个人都分外艰难”的世界,对于这个新生的探险家是一个乐园。他的无邪、善良、勇敢,和一切一切已经写入他性格的优秀品质,为他赢得了Cecilia的爱情,赢得了一群饱经风霜阅尽冷暖的风尘女子的好感,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电影院和制作方都乱作一团,而银幕另一端突然打断了的故事里的人们,也越来越没有耐心,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呼喊,其中的共产主义分子腔调令制作方和影院老板,甚至他们自己都大为恐慌和不满。Gel•Sheperd也游荡在这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新泽西,寻找这个给他惹了大麻烦的角色,于是就顺理成章地碰到了Cecilia。有趣的是,他居然也爱上了这个苍白纤细的女孩子。他和Tom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却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这个时候伍迪•艾伦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把一个电影人物放到现实世界里,他干脆直接让Cecilia走进了电影。这个世界果然如同梦境一样迷幻而美好,这个段落充满了我们熟悉的老电影的拍摄方法:叠画,多棱镜镜头,布景慢慢的经过男女主人公的背后,场景跳跃。Tom的概括很到位:你的梦境就是我的生活。这句话颇有深意。把它翻过来,再改掉一个字,就是“我的生活只是你的梦境”。就仿佛美丽的黑衣歌手刚刚碰到真实的Cecilia,就尖叫一声昏倒。她和Tom所代表的电影梦境,在真实面前也是一样的不堪一击。“我的生活”对于Tom是全部,然而对于Cecilia,却只能是一个迷蒙的幻境罢了。

终于,到了选择的时刻。在真实和完美面前,Cecilia选择了真实——至少,她自己认为她选择了真实。兴奋而又幸福的她冲回家里收拾箱子。愤怒的丈夫规劝她的话仍然是毫无体贴、毫无柔情又毫无逻辑。但是有一句话他说对了:你坚持不下去的。

当Cecilia拎着行李,奔向影院,奔向幸福的生活。她糟糕的衣着和毫无优雅可言的步态其实一直在提醒:一个好莱坞生物,无论他是一个大腕,还是一个小明星,都怎会钟情于这样一个女人。此处和影片的开头,是一样的场景:一样的电影换档,一样的摘下影片名称的字母。连摄影机摆放的位置都差不多,只是稍稍拉近了一点:一切其实都没有改变。只是观众的心和Cecilia近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等待Cecilia的是什么——Gel已经离开,心灰意冷的Tom的那一部《开罗的紫玫瑰》已经下档。而她的一切梦想和希望都已经被击碎,只剩下残破晦暗的未来生活。

可怜的Cecilia这个时候做的,仍然还只能是走进“珠宝”电影院。这次正在上演歌舞之王Fred Astaire和Ginger Rogers演出的《礼帽》(Top Hat)。耳边响起Fred唱出的Cheek to Cheek的旋律时,我们又在银幕熟悉的位置看到了我们熟悉的神情,那双发亮的眼睛和散发光彩的脸。只是这一次那双眼睛含着泪水,只是似乎这一次那其中的内容要复杂一些。

想起影片开场她凝望着电影院窗口,那般迷醉也是这样的神情。装卸的字母忽然掉到地上,惊醒了她游离在天外的神志——其实和Tom、Gel二人的相遇,也早晚会被一个掉到地上的字母惊醒的。只是当时,无论是她还是善心投入的观众,都不会知道罢。

如果说Gel是真实,Tom是虚幻,那么Cecilia究竟向往的是什么呢。她热爱电影,或者不如说她那么热爱幻象带来的释痛,那么她为什么又回过头选择了Gel呢。

但其实Gel才是最大的白日梦。如果说一个心地单纯,英俊可人的角色从银幕里走出来,拉起一个长相平平贫困瘦弱的妇人,对他表白爱情,愿意和她共度一生是不可能的;那么奢望一个正希望着自己事业冉冉上升的好莱坞小明星能够接受并带这样一个女人去洛杉矶,就已经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分明根本的失去了理智。

Tom当然是一个谎言——即便他的心地再真诚,愿望再强烈,即便在游乐园他的吻可以那么温柔和完美,也改变不了他是一个虚构的形象的这个事实。完美本身也是欺骗。然而不完美的Gel同样是欺骗,无论是引证他最后一个遗憾而复杂抱歉的眼神,去说明他也许爱过Cecilia;还是用他在事情解决之后急不可耐的离开,证明他从一开始只是利用这个可怜女子,他的欺骗和虚伪都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了。一个角色是虚假的,而塑造他的演员因他的真实而只能停留在虚假的层面。伍迪•艾伦用这个有趣的隐喻,在电影当中来讨论电影,清楚地勾勒了“电影”,这一个帷幕后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你却永远休想把握的世界的全部面目。

其实看看Cecilia的微笑,回想一下她的经历,我们应该为她高兴。我们知道这个女人会认真地好好活着,她的生命,在面目可憎的丈夫、贫困、失业之外,还有过游乐园夜晚的吻,乐器店里的欢歌,教堂里的打斗,餐馆的仓皇逃窜——精彩,温情,就像电影,何必在意真实呢。不妨开怀,不妨回到影院里。如果生活那么悲戚惨痛,再因为担心沉沦而拒绝短暂美好的幻想,岂不是悲哀之上又多加了一层悲哀。

这是一个虚幻美妙的令人怎么也不能相信的梦;却又是一个苦涩现实不能不让人一直回想的故事;最重要的——这是一出让人悲喜交集心弦起伏的好戏码。声音柔软纤细的Cecilia和英俊天真的Tom为这个荒谬的天马行空的故事更平添了几分难得的温情。让我看到这个尖酸的老头心里柔软的地方。诚然,《开罗的紫玫瑰》也充满了嘲笑、酸涩的生活、无奈的命运,充满了残酷的、可笑的、愚蠢的、软弱的人,然而我却从Cecilia微笑的泪水和银屏上的Tom默默地注视中,看到了一种虽然虚幻,但是却无限温柔的可能。当你想愤怒的拉住吉米,问问他为什么要欺骗Cecilia,当你想质问Tom,为什么离开银幕,打扰一个不幸女人的生活,当你想责骂Cecilia,为什么那么愚蠢……终于你结住了口舌,思绪乱作一团,不知该从何说起。

当影片快要落幕,Cecilia滚动着晶莹的,包含了太多内容的眼泪,意味深长的微笑时,你的所有问题都升腾成了一股雾絮一样的叹息与感慨,梗塞在你咽喉,盘旋在你脑海,傻傻的你会按住胸口,唏嘘不已。

塞西莉亚的世界被分成了三个部分。而三个世界的核心分别是该电影的三位男主角,它们彼此对立却又互相影响。粗鲁的丈夫蒙克,属于那个琐碎乏味的真实世界;从屏幕里走出的汤姆,属于虚幻而美好的梦境;而男演员吉尔生活在那个对塞西莉亚来说难以抵达的明星世界。塞西莉亚首先离开了蒙克,却又在汤姆和吉尔的选择中犹豫。最终,她放弃了汤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虚幻的世界,然而我们一旦忽然发现了抵达那里的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却很难与当下的现实世界彻底决裂。创作者似乎通过这部电影质疑了现实世界存在美好事物的可能性。电影中的真实生活里,要么是赤裸裸的污秽,要么是裹着糖衣的谎言。而在电影的场景方面,伍迪·艾伦的设计使得塞西莉亚的这三部分经历多了一些值得回味的喻意。

丈夫蒙克第一次出场是在一个破旧楼房的墙边,和几个同样无所事事的汉子向砖墙不知掷着什么东西,一付自得其乐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从这个场景里,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他的全部生活:喜欢喝酒,不酗酒没准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喝醉了以后便会和朋友站在路边讲些粗鲁的黄段子,或是朝那些艳俗无比的妓女吹口哨。塞西莉亚家中除了家具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布置,光线昏暗,空间狭小而拥挤,加上丈夫粗鲁的语言和他那垂在腰间的大肚腩,这一切都象是无法清洗的污秽一样印在她的日常生活当中。

离家出走虽然半途而废,但是塞西莉亚终于和汤姆相遇。他们逃出电影院,跑到了一个荒废的游乐场里。在那里,巨型游艺设施的金属架早已锈迹斑斑。她和汤姆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另一个时空--被人遗弃的奇境。他们生锈的铁架中找到了不容他人侵犯的快乐。我很欣赏导演对这个场景的处理,外部环境自然地与两位主人公的心境相互融合。我相信,身处废游乐园中与沙漠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更不能将前者简单地描述为孤独、寂寞等等。我甚至认为它并不孤独。游乐园本身所具有的魔幻色彩使得这一时空更像是梦境而非现实。那些锈迹的作用正如泛黄的老照片一般,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并将延续到永恒。我想,汤姆更像是塞西莉亚的一场梦,因为它包含了太多永恒的事物--人们对美、诚实、单纯的追求等等。在废弃的游乐园里,人自然而然会与周遭环境产生某种意义上的交流,就像看到老照片我们总会想起过去一样,它为我们隔绝开了外界纷扰繁复的生活。

相反,鲜艳的事物虽然诱人但却是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当塞西莉亚穿着短袖连衣裙在乐器店弹起夏威夷四弦琴时,我想那时她心中所涌动的,便正是这种意乱情迷。

通过一系列场景上的搭配,伍迪·艾伦表现了一种个人化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说,这种世界观是悲观的。然而,轻快的叙事风格与画面后的伤感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了更深入心灵的震动。

在开罗有一个传说,埃及法老坟墓中有紫色玫瑰朵朵盛开。五月,又到了玫瑰花开的季节,这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那部Woody Allen的电影:《开罗紫玫瑰》。

影片中的女主角Cecilia不幸地生活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丈夫的工作也受到了不景气经济的影响,工厂倒闭之后无所事事的他每天除了赌博、喝酒便不再对其他的事情感兴趣,心情烦躁时还会拿妻子出气。物质的贫乏使丈夫整天空虚度日,他酗酒、赌博,还把号称在杂技团工作的女“同事”带回家。Cecilia看到听到的,只是衣衫不整的丈夫和一通逻辑混乱的解释。心情沮丧的Cecilia只好每天下班后跑到电影院,窝在黑暗的角落观看一部叫做《开罗紫玫瑰》的电影,来逃避现实窘迫的处境。屏幕上浪漫又温暖的梦幻世界和她钟爱的男主角Tom成了她全部的精神寄托,以致还因此丢掉了饭碗。可怜的Cecilia就这样一次次依靠闪烁的银幕忘记生活的苦痛,而奇迹就在最平凡的日子里突然地发生了。在看第5遍的时候,男主角Tom竟被这真挚所打动。他从电影银幕上跳出,走到Cecilia身边,问道:很好看吗?你怎么天天看?在剧院观众混乱的尖叫声中,他们拉着手飞奔出了剧院。

Tom说,同一部戏要演2000回,我受不了了,我需要自由的生活。但是自由的生活也有无奈。毕竟两世殊途。走出虚幻银幕的他却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

兜里只有电影里做道具用的钱,于是去高级餐厅用餐之后,只能因无法付帐而落荒而逃。

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必须勇敢地接受其他男人的挑战,被打翻在地的他才第一次了解到,在剧本中他无往不胜的自己,在现实中却没办法轻松。

在公园里,他不明白,当他吻她时,为什么周围没有变颜色?为什么没有玫瑰盛开?又为什么没有音乐?什么时候开始用淡出?他还弄不明白现实世界和银幕世界是多么多么的不同。他也没想到当自己选择现实的同时,现实也会选择赋予你感受真实的权利——残酷,卑微,贫穷,迷惑…

虽然两人面临着重重困窘,但Tom很勇敢地接受着一切挑战,,别忘了,他在银幕世界里是一个探险家。他不断地说:人生需要冒险。于是他选择一夜之间从法老的坟墓来到曼哈顿的派对。也可以选择在瞬间走出银幕,放弃这个被自己演绎了2000多回的上等生活。他自己当然明白,在电影那个世界里,人际和谐,相处容易,但是现实却充斥着失业和战争,萧条的经济和吃不饱饭的人民。相隔遥远的爱情,在勇敢的梦想者眼里仿佛唾手可得。最后,Tom将Cecilia带回了他的银幕世界,对于一个热爱电影的女人来说,梦幻的不只是在黑暗中抬头仰视闪亮的银幕,更是亲自体验了银幕生活的美妙多滋。但是,当Tom恳求她同他一起留下时,她却轻轻摇了头。一直爱做梦的Cecilia最终背叛了自己的梦,连她自己也并不坚信那虚幻的世界。“灰姑娘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尾经不起现实的选择。

就像Cecilia的丈夫说的,生活不是电影,生活不那么美好。但现实毕竟可触可得。在我们任何人看来,Tom的完美都是一种诱惑,因为他是电影角色,是虚幻的人物,所以他打架之后的发型可以一丝不乱,所以他能够说优雅浪漫的情话,所以他有一流的接吻技巧,所以他不会受伤,不会变心,也不会伤害。他的世界很单纯,可那只是在电影里,80到120分钟的欢愉联结不成美满的一生,而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永远依靠"淡出"(FADE OUT)的技术来瞬间完成美好与不美好的时空转换。

有人说爱做梦的人都热爱电影,所以大多数爱看电影的是女人。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技术,的确满足着我们不同程度的愿望和理想。不需要个人任何知识、技术、想象力。只要你愿意支付一张电影票的价钱,就能在电影院里得到这一切。

上帝曾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艾米尔。雷诺说要让光动起来,于是光便动了起来。也就奠定了电影的艺术性而不只是其机械性。1985年12月28日这个夜晚,是电影白昼时代的开端。电影大师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在大咖啡馆里端坐,并不宽敞的大厅、简单的装置、挂在墙上的银幕,仅仅30多个人见证了这

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过程。坍塌的墙、喝汤的婴儿、还有走出大门的工人,令所有在场的人为这项新技术的出现眩晕不已。但令人失望的是,梅里爱想到的只是这神秘机器带来的庞大金钱收益,说他是电影工业的始作俑者并非臆造,Vicent Pinel曾评价说,他为电影标了第一次价。电影一出现便被放置在拜金的标志之下,通读电影史的人会赞同,这项真实性并不像电影本身需要虚构而来。

电影里的Tom也明了电影工业的好处,他说:I don't get hurt or bleed, hair doesn't muss; it's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imaginary.(我不需要受伤流血,毫发无损。这就是发挥想象的好处。)这也是光影世界的好处。因为无论狂喜还是悲伤,都会在3分钟之内过去,只要起身离开了电影院的座位,或者关闭了面前的电脑。有多少人还会继续讨论这些所谓的意义,人们愿意在浅薄的在笑声中把恼人的现实连同深刻的意义付之一炬。

有人说,如果你终日沉溺在电影中,那么你就会失去自我,所以你还是醒醒吧!赶快把饭碗洗好,工作挣钱,伺候好丈夫,养育好孩子…但是导演却让角色自由在“电影世界”和“真实世界”之中串门。作为Woody Allen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自己的电影,那丰富的幻想力、流畅的叙事手法,还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们也愿意在真实和电影之间掌控自己心情的符码。就在电影预演之后,有人说伍迪要是把大结局改动一下,他就会大获成功。但他并未动心,认为这个结局正是他创作这部电影的一个动机。

记得在《天堂电影院》的最后,主人公为逝去的岁月以泪洗面,而在《开罗紫玫瑰》中,导演却让玫瑰馥郁绽放,Cecilia再次坐在电影院里,露出了动人的笑容。那是所有爱看电影的人对大银幕的一种难舍的情感,即使它所创造的幻想之城与现实世界永远保持着冷酷的平行,我们也愿意一次次等待那80到120分钟的惊喜。

等待惊喜的人会相信,有一个有一个叫Cecilia,会为梦想中的男人,准备好接受没有芬芳的紫色玫瑰,跟随他一同在生活中淡入或是淡出;也总会有一个叫Tom的男人,会因为看到了心灵相通的那个女人,便决定为她走出阔绰的银幕,勇敢地奔向一切未知的现实。当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我们便可以看到花开不败。

1. 关于电影的电影,想到几部片子:

电影放映员的《天堂电影院》(进步总是来得太迟)

国产电影《王长喜来了》(我这一辈子)

电影制作过程《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讲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

电影院领位员的《花眼》(被阳光晒伤的眼)

2. 对《开罗紫玫瑰》里女演员很刻薄的话印象深刻,

“我对那些贱女人有优越感”

3. 提倡看译制片(尤其是早期的)时选择原音收听,中文观看。原因是当你看到诸如hollywood被翻译成了河里活之类的现象时,不会憋气晕厥造成人身伤亡。

查找《开罗的紫玫瑰》的影评时,看到有人用科勒律之花来描述电影:

“如果有人梦中曾去过天堂,并且得到一枝花作为曾到过天堂的见证。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这枝花就在他的手中……那么,将会是什么情景?”

然而在电影的世界,当头顶的灯光亮起,你恋恋不舍的从红天鹅绒的椅子上站起,手中却永远留不下那一枝柯勒律之花。银幕隔开了两个没有交集的世界。

然而这一次,坐在“珠宝”电影院里的Cecilia,得到了远比一朵开罗紫玫瑰有力得多的、穿越了虚假与真实的证据——一个活生生的人从银幕后走出来,带着她走了一段无比美好却一去不返的旅程。

提起《开罗的紫玫瑰》,大家都对Tom跨出银幕的开创性举措津津乐道。自此之后,人物自作品中复活的故事层出不穷,有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也有对《开罗的紫玫瑰》戏仿的。而且其中在我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逃离“自由”电影院》。这部电影的风格和主题都和《开罗的紫玫瑰》截然不同。它讨论意识形态、自由以及政治,带有沉重的波兰味道。然而导演还是直截了当的表达了对伍迪•艾伦的崇拜:他让放映员将《日出》和《开罗的紫玫瑰》叠放,让Tom从银幕中跨出,却并非到Cecilia身边,而是和《日出》里的角色们展开了一场权利、权力、自由、思想解放的讨论。这样充满了想象的伟大创意,应该是最能令伍迪•艾伦这样的怪才大师高兴的致敬方式吧。

伍迪•艾伦是一个让人无法定性的人。他拍思辨电影,也拍笑闹的喜剧,他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辛辣尖酸的讽刺,可是总在大气球填不满的小角落里留下了一丝丝开怀的幻想,温暖的柔情。有人讲故事的时候,拼命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有的人讲故事,自然就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有的人讲的故事,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得了不同的东西,却又不敢说懂了,忍不住想揪住讲述人的脖领子狠狠的晃一晃。伍迪•艾伦就属于最后这种人。这个美国的犹太人艺术大师身上拥有一种深藏在调皮、刻薄、玩世不恭后面的悲剧气质,他的作品让人在大笑之后,悄悄转脸默默叹息。

Cecilia是一个生活在大萧条时代的可怜美国女人。她是个无聊的女招待——那个年代有个饭碗就是幸运了,老板对她毫无同情。丈夫对她则是打一下揉三揉,每一句话都潦草而漠不关心。甚至他的情人都是个肥胖的毫无吸引力的女人,就连他们的偷情都不带有“偷”的兴奋。当被Cecilia撞破,丈夫的解释荒谬得不带丝毫的逻辑。看得出,丈夫对她就和对这个大萧条一样漠然,无论说话还是走路都带着一种懒洋洋的腔调。

只有电影的黑白能让Cecilia感到兴奋,感到心中的激情。这个苍白纤细的女人在盯着银幕时,眼睛和脸庞都是发亮的——就连她买电影票和买爆米花的时候,她的身心都具有这样的光彩。镜头总是从微微仰视的角度拍Cecilia微微仰视的被银幕的光打亮的脸,她的眼睛随着银幕上的活动影响而闪闪发光。只有电影里面漂亮的人,机智的语句,奢华的生活,幸福的情节和结局才能让这些挣扎在大萧条中的人们暂时忘记现实的苦涩。Cecilia说到电影的事情的时候声调总是上扬的,看得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她可以钟情的事物,才能让她还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情感。

大萧条时代正是电影有声化的时期,有声片这个新玩艺儿和大萧条一起在1929年来到美国,观众——也包括了Cecilia,都蜂拥到电影院观看有声电影。经济衰退,有声片却令电影成本提高,小的影片公司和影院陆续倒闭,大影业公司也要依赖财团才能生存。然而美国影业用“便士影院”和“B级片”得以求生,并且为千千万万个Cecilia在整个30年代提供了逃避和解脱。

当一个人只有一块面包时,命运往往就要连这一口粮食也要抢去。丈夫的背叛和虐待升级,老板炒了她的鱿鱼。这种时候,恐怕电影也做不了她的救命稻草了。但是她能做的还是只有到电影院去,看着《开罗的紫玫瑰》发呆。直到Tom从银幕另一端好奇地来到她身边。这个英俊可爱的年轻人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本来,这就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再者,他的角色就是一个探险者嘛。可以说,当这个角色被演活,在伍迪•艾伦的世界里,他就应该离开银幕。因为他是探险家,他富有更强的好奇心,更勇敢——“这些性格都已经写在剧本上了”。

当他待在银幕上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单调的描述着上流社会的生活,说着浪漫“高级”却毫无意义的傻话。可是当他离开银幕,银幕内外的言语都妙趣横生起来,伍迪•艾伦甚至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野心,纵容他们讨论起人类、哲学、宗教、终极意义之类的事情来。

Tom和Cecilia开始了浪漫非凡却又奇特得令人哭笑不得的约会。他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毫无概念,充满了新奇的好感。这个令Cecilia厌烦,“对每一个人都分外艰难”的世界,对于这个新生的探险家是一个乐园。他的无邪、善良、勇敢,和一切一切已经写入他性格的优秀品质,为他赢得了Cecilia的爱情,赢得了一群饱经风霜阅尽冷暖的风尘女子的好感,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电影院和制作方都乱作一团,而银幕另一端突然打断了的故事里的人们,也越来越没有耐心,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呼喊,其中的共产主义分子腔调令制作方和影院老板,甚至他们自己都大为恐慌和不满。Gel•Sheperd也游荡在这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新泽西,寻找这个给他惹了大麻烦的角色,于是就顺理成章地碰到了Cecilia。有趣的是,他居然也爱上了这个苍白纤细的女孩子。他和Tom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却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这个时候伍迪•艾伦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把一个电影人物放到现实世界里,他干脆直接让Cecilia走进了电影。这个世界果然如同梦境一样迷幻而美好,这个段落充满了我们熟悉的老电影的拍摄方法:叠画,多棱镜镜头,布景慢慢的经过男女主人公的背后,场景跳跃。Tom的概括很到位:你的梦境就是我的生活。这句话颇有深意。把它翻过来,再改掉一个字,就是“我的生活只是你的梦境”。就仿佛美丽的黑衣歌手刚刚碰到真实的Cecilia,就尖叫一声昏倒。她和Tom所代表的电影梦境,在真实面前也是一样的不堪一击。“我的生活”对于Tom是全部,然而对于Cecilia,却只能是一个迷蒙的幻境罢了。

终于,到了选择的时刻。在真实和完美面前,Cecilia选择了真实——至少,她自己认为她选择了真实。兴奋而又幸福的她冲回家里收拾箱子。愤怒的丈夫规劝她的话仍然是毫无体贴、毫无柔情又毫无逻辑。但是有一句话他说对了:你坚持不下去的。

当Cecilia拎着行李,奔向影院,奔向幸福的生活。她糟糕的衣着和毫无优雅可言的步态其实一直在提醒:一个好莱坞生物,无论他是一个大腕,还是一个小明星,都怎会钟情于这样一个女人。此处和影片的开头,是一样的场景:一样的电影换档,一样的摘下影片名称的字母。连摄影机摆放的位置都差不多,只是稍稍拉近了一点:一切其实都没有改变。只是观众的心和Cecilia近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等待Cecilia的是什么——Gel已经离开,心灰意冷的Tom的那一部《开罗的紫玫瑰》已经下档。而她的一切梦想和希望都已经被击碎,只剩下残破晦暗的未来生活。

可怜的Cecilia这个时候做的,仍然还只能是走进“珠宝”电影院。这次正在上演歌舞之王Fred Astaire和Ginger Rogers演出的《礼帽》(Top Hat)。耳边响起Fred唱出的Cheek to Cheek的旋律时,我们又在银幕熟悉的位置看到了我们熟悉的神情,那双发亮的眼睛和散发光彩的脸。只是这一次那双眼睛含着泪水,只是似乎这一次那其中的内容要复杂一些。

想起影片开场她凝望着电影院窗口,那般迷醉也是这样的神情。装卸的字母忽然掉到地上,惊醒了她游离在天外的神志——其实和Tom、Gel二人的相遇,也早晚会被一个掉到地上的字母惊醒的。只是当时,无论是她还是善心投入的观众,都不会知道罢。

如果说Gel是真实,Tom是虚幻,那么Cecilia究竟向往的是什么呢。她热爱电影,或者不如说她那么热爱幻象带来的释痛,那么她为什么又回过头选择了Gel呢。

但其实Gel才是最大的白日梦。如果说一个心地单纯,英俊可人的角色从银幕里走出来,拉起一个长相平平贫困瘦弱的妇人,对他表白爱情,愿意和她共度一生是不可能的;那么奢望一个正希望着自己事业冉冉上升的好莱坞小明星能够接受并带这样一个女人去洛杉矶,就已经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分明根本的失去了理智。

Tom当然是一个谎言——即便他的心地再真诚,愿望再强烈,即便在游乐园他的吻可以那么温柔和完美,也改变不了他是一个虚构的形象的这个事实。完美本身也是欺骗。然而不完美的Gel同样是欺骗,无论是引证他最后一个遗憾而复杂抱歉的眼神,去说明他也许爱过Cecilia;还是用他在事情解决之后急不可耐的离开,证明他从一开始只是利用这个可怜女子,他的欺骗和虚伪都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了。一个角色是虚假的,而塑造他的演员因他的真实而只能停留在虚假的层面。伍迪•艾伦用这个有趣的隐喻,在电影当中来讨论电影,清楚地勾勒了“电影”,这一个帷幕后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你却永远休想把握的世界的全部面目。

其实看看Cecilia的微笑,回想一下她的经历,我们应该为她高兴。我们知道这个女人会认真地好好活着,她的生命,在面目可憎的丈夫、贫困、失业之外,还有过游乐园夜晚的吻,乐器店里的欢歌,教堂里的打斗,餐馆的仓皇逃窜——精彩,温情,就像电影,何必在意真实呢。不妨开怀,不妨回到影院里。如果生活那么悲戚惨痛,再因为担心沉沦而拒绝短暂美好的幻想,岂不是悲哀之上又多加了一层悲哀。

这是一个虚幻美妙的令人怎么也不能相信的梦;却又是一个苦涩现实不能不让人一直回想的故事;最重要的——这是一出让人悲喜交集心弦起伏的好戏码。声音柔软纤细的Cecilia和英俊天真的Tom为这个荒谬的天马行空的故事更平添了几分难得的温情。让我看到这个尖酸的老头心里柔软的地方。诚然,《开罗的紫玫瑰》也充满了嘲笑、酸涩的生活、无奈的命运,充满了残酷的、可笑的、愚蠢的、软弱的人,然而我却从Cecilia微笑的泪水和银屏上的Tom默默地注视中,看到了一种虽然虚幻,但是却无限温柔的可能。当你想愤怒的拉住吉米,问问他为什么要欺骗Cecilia,当你想质问Tom,为什么离开银幕,打扰一个不幸女人的生活,当你想责骂Cecilia,为什么那么愚蠢……终于你结住了口舌,思绪乱作一团,不知该从何说起。

当影片快要落幕,Cecilia滚动着晶莹的,包含了太多内容的眼泪,意味深长的微笑时,你的所有问题都升腾成了一股雾絮一样的叹息与感慨,梗塞在你咽喉,盘旋在你脑海,傻傻的你会按住胸口,唏嘘不已。

塞西莉亚的世界被分成了三个部分。而三个世界的核心分别是该电影的三位男主角,它们彼此对立却又互相影响。粗鲁的丈夫蒙克,属于那个琐碎乏味的真实世界;从屏幕里走出的汤姆,属于虚幻而美好的梦境;而男演员吉尔生活在那个对塞西莉亚来说难以抵达的明星世界。塞西莉亚首先离开了蒙克,却又在汤姆和吉尔的选择中犹豫。最终,她放弃了汤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虚幻的世界,然而我们一旦忽然发现了抵达那里的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却很难与当下的现实世界彻底决裂。创作者似乎通过这部电影质疑了现实世界存在美好事物的可能性。电影中的真实生活里,要么是赤裸裸的污秽,要么是裹着糖衣的谎言。而在电影的场景方面,伍迪·艾伦的设计使得塞西莉亚的这三部分经历多了一些值得回味的喻意。

丈夫蒙克第一次出场是在一个破旧楼房的墙边,和几个同样无所事事的汉子向砖墙不知掷着什么东西,一付自得其乐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从这个场景里,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他的全部生活:喜欢喝酒,不酗酒没准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喝醉了以后便会和朋友站在路边讲些粗鲁的黄段子,或是朝那些艳俗无比的妓女吹口哨。塞西莉亚家中除了家具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布置,光线昏暗,空间狭小而拥挤,加上丈夫粗鲁的语言和他那垂在腰间的大肚腩,这一切都象是无法清洗的污秽一样印在她的日常生活当中。

离家出走虽然半途而废,但是塞西莉亚终于和汤姆相遇。他们逃出电影院,跑到了一个荒废的游乐场里。在那里,巨型游艺设施的金属架早已锈迹斑斑。她和汤姆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另一个时空--被人遗弃的奇境。他们生锈的铁架中找到了不容他人侵犯的快乐。我很欣赏导演对这个场景的处理,外部环境自然地与两位主人公的心境相互融合。我相信,身处废游乐园中与沙漠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更不能将前者简单地描述为孤独、寂寞等等。我甚至认为它并不孤独。游乐园本身所具有的魔幻色彩使得这一时空更像是梦境而非现实。那些锈迹的作用正如泛黄的老照片一般,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并将延续到永恒。我想,汤姆更像是塞西莉亚的一场梦,因为它包含了太多永恒的事物--人们对美、诚实、单纯的追求等等。在废弃的游乐园里,人自然而然会与周遭环境产生某种意义上的交流,就像看到老照片我们总会想起过去一样,它为我们隔绝开了外界纷扰繁复的生活。

相反,鲜艳的事物虽然诱人但却是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当塞西莉亚穿着短袖连衣裙在乐器店弹起夏威夷四弦琴时,我想那时她心中所涌动的,便正是这种意乱情迷。

通过一系列场景上的搭配,伍迪·艾伦表现了一种个人化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说,这种世界观是悲观的。然而,轻快的叙事风格与画面后的伤感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了更深入心灵的震动。


相关内容

  • 英国专家:中国对二战贡献得到世界认可
  • 2013-11-29 10:3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中国作为美国和英国的盟国地位正式得到确认.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参加开罗会议期间抽空游览开罗.(资料图片) 米特 丹·普莱西 <参考消息>驻伦敦记者 白旭.王亚宏 本报记者张彦报道 开 ...

  • 亲亲情人节
  • 亲亲情人节 6月14日 Kiss Day 亲亲情人节.亲吻情人节,这是一个属于成双成对恋人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情侣们不必再害羞,可以大大方方地用亲吻表达对对方的爱意.当然,花前月下.烛光晚餐等浪漫气氛,对一吻定情可是很有帮助的喔!而在这一天,世界各地也会有不同性质的"亲吻大赛" ...

  • 世界各地的城市别称
  • 天府之国-成都 音乐之都一维也纳 冰雕城-日本札幌 鼓城-西班牙卡莱达 桥城-德国汉堡 玫瑰城-保加利亚加布罗沃 书城-德国莱比锡 电影城-法国戛纳:美国好莱坞 科学城-日本筑波 花城-法国巴黎 无烟城.艺术城-冰岛首府雷克雅未克 狮城-新加坡的新加坡市 春城-中国昆明 邮票城.假牙城-列支敦士登首 ...

  • 日本领土应当由战胜国决定 琉球是否属日应再议
  • [提要] 根据<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日本作为战败国,在钓鱼岛甚至琉球(冲绳)的主权归属上是没有说话的份儿的.战胜国明确划定了日本的领土主权范围,至于日本的主权是否及于其他岛屿,不是由日本单方面可以决定的. 69年前的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 ...

  • 媒体: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日本| 公告
  • 媒体: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 2015年07月25日 20:17 来源: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人参与 2评论 原标题: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 今年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纪念日.<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等 ...

  • 评职称的公开课教案(一)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九连中学 刁宇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 2.思想教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

  • 绿色环保的资料
  • 精选阅读(1): 绿色环保资料总结:生活中的节能小常识 能够说,在日常生活中,一时方便的背后,造成了浪费.因此,大家应尽量不好使家电处于待机状态,而要关掉电器开关,或者彻底关掉电源.下方是旅行而环保资料说,来看看生活中的节能小常识吧! 节能灯是人们在家庭中经常使用的节能产品,那么究竟就应如何正确使用 ...

  • 二战历史解密:"三巨头"签署[开罗宣言]始末
  • 70年前,即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开罗签署了<开罗宣言>,对战后对日处置达成了协议,规定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时光倒流七十年,已巍然屹立数千年的埃及金字塔见证了一段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的历史.1943年11月22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于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 ...

  • 世界地理文化常识
  • 世界地理文化常识 ● 世界人种按体质分为: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 ● 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 ● 东方十字路口:斯里兰卡 ● 世界各国国花 中国:牡丹 澳大利亚:金合欢 波兰:三色堇 印度:莲花 印度尼西亚:茉莉 意大利:五月菊 俄罗斯:向日葵 日本:樱花 法国:鸢尾花 荷兰:郁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