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否娶妾及其他

王阳明是否娶妾及其他

昨夜,总算把《儒学正脉——王守仁传》(钱明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看完,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本三百多页的书,几次拿起,但都难以卒读,学术味太浓。我觉得这本书根本不该叫做传记,应该叫《王阳明专题研究合集》或《王阳明研究资料汇编》更合适些。作者还算老实,在《后记》中坦言:“就内容而言,本书其实只是笔者近几年撰写的《阳明学的形成和发展》、《踏寻先哲的足迹——王阳明论考》等论著的最新‘编纂’而已,个别内容甚至还是用‘偷懒’的办法从已发表的论著中‘照搬’过来的。”

王阳明的传记,我手头上有两本,除了上面提到的《儒学正脉——王守仁传》,还有一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方志远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方志远写的更生动,通俗些。

看这两本书,我发现两个疑问:关于王阳明先祖,两书都认可来自东晋宰相王导,但对王导后的支脉传承有不同看法,方著说王阳明先祖源自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脉,而钱著则说源自王言一支,“与王羲之一脉干系甚微”。第二个疑问是王阳明除了原配诸氏,诸氏卒,续娶张氏,此外到底有没有纳妾。方著说“尽管诸氏不育,但守仁却直到她死后,才娶了继室张氏,而这时的守仁已是五十四岁了。”(第355页,书中误把诸氏打成储氏)按照方的说法,显然王阳明没有纳妾,倒是夫妻情深的典范。而钱著则说“弘治元年(1488)阳明十七岁,娶诸氏为妻,至嘉靖四年(1525)诸氏去世时,五十四岁的阳明尽管已娶了六房妻妾,其中有姓氏可查的除诸氏外还有吴氏和陈氏,但都未生子。”(第289页),依钱著,王阳明纳妾无疑。

研究历史,最怕两个问题,一是资料欠缺,二是资料太多,且众说纷纭。那样,作为作者非得有相当的辨析功力不可,否则,写的作品必然错误多有。我写历史随笔,最害怕后一个问题,研究历史,经常会遇到年号、人名,各持一说或多说,让人弄不清哪个才是对的。上面提到的王阳明的两个疑点,望有方家告我。 这两本书属于两个丛书系列。钱著属于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方著为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旷世大儒丛书。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选取古代和二十世纪各五十位浙江有名的文化名人,请术有专攻的学者为之作传,这种方法十分可取,功莫大焉,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我曾听洛阳市社科联的人说,洛阳也搞过一套洛阳名人系列,可惜我没见到。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我现有三本:《风与孰高——于谦传》《天地一客——谢灵运传》和上面提到的《儒学正脉——王守仁传》,于谦传和王守仁传,我已看完,谢灵运传正在看。初看于谦传时,我就得出结论,专家学者写人物传记长于资料,而缺乏生动。我觉得,如果一个作家本身文笔不错,又下苦功夫深入研究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那么,他写的作品一定文质俱佳。问题是,很多作家文笔不错,但研究功力欠缺,再加上精神浮躁,沉不下来,如何写出好

作品,而专家学者虽然学力深厚,占有丰富的资料,但长时间浸淫于学术八股文,文笔自然欠佳,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想,钱著不生动正在于此。据说,火爆过一阵的《百家讲坛》现在也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主讲者的难题,想想泱泱华夏,十三亿人,学者教授虽不是满街都是,但也多于牛毛,怎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一想想既要有学术功力(这样的人全国不少),又要擅长讲故事,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也还真难。这与学者写不出通俗、生动、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是一个道理。初看于谦传,我觉不够通俗,看了王守仁传后,我倒觉于谦传比王守仁传强了许多。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旷世大儒丛书选取历史上十一个有深刻影响的大儒作传,大概出书十本(有两个人,即二程为一本)。我买有三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旷世大儒——二程》《旷世大儒——朱熹》,后两本尚没顾上看。我奇怪的是,写二程和朱熹的书竟然都比王阳明的那本薄——我总以为,二程和朱熹,可述历史更多,该更厚重些才是。

另说一句,研究历史人物,有一个好方法,找一本好的传记,然后再尽量收集齐他的著作,研究之,那么,这个历史人物你就能吃得较透。

王阳明是否娶妾及其他

昨夜,总算把《儒学正脉——王守仁传》(钱明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看完,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本三百多页的书,几次拿起,但都难以卒读,学术味太浓。我觉得这本书根本不该叫做传记,应该叫《王阳明专题研究合集》或《王阳明研究资料汇编》更合适些。作者还算老实,在《后记》中坦言:“就内容而言,本书其实只是笔者近几年撰写的《阳明学的形成和发展》、《踏寻先哲的足迹——王阳明论考》等论著的最新‘编纂’而已,个别内容甚至还是用‘偷懒’的办法从已发表的论著中‘照搬’过来的。”

王阳明的传记,我手头上有两本,除了上面提到的《儒学正脉——王守仁传》,还有一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方志远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方志远写的更生动,通俗些。

看这两本书,我发现两个疑问:关于王阳明先祖,两书都认可来自东晋宰相王导,但对王导后的支脉传承有不同看法,方著说王阳明先祖源自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脉,而钱著则说源自王言一支,“与王羲之一脉干系甚微”。第二个疑问是王阳明除了原配诸氏,诸氏卒,续娶张氏,此外到底有没有纳妾。方著说“尽管诸氏不育,但守仁却直到她死后,才娶了继室张氏,而这时的守仁已是五十四岁了。”(第355页,书中误把诸氏打成储氏)按照方的说法,显然王阳明没有纳妾,倒是夫妻情深的典范。而钱著则说“弘治元年(1488)阳明十七岁,娶诸氏为妻,至嘉靖四年(1525)诸氏去世时,五十四岁的阳明尽管已娶了六房妻妾,其中有姓氏可查的除诸氏外还有吴氏和陈氏,但都未生子。”(第289页),依钱著,王阳明纳妾无疑。

研究历史,最怕两个问题,一是资料欠缺,二是资料太多,且众说纷纭。那样,作为作者非得有相当的辨析功力不可,否则,写的作品必然错误多有。我写历史随笔,最害怕后一个问题,研究历史,经常会遇到年号、人名,各持一说或多说,让人弄不清哪个才是对的。上面提到的王阳明的两个疑点,望有方家告我。 这两本书属于两个丛书系列。钱著属于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方著为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旷世大儒丛书。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选取古代和二十世纪各五十位浙江有名的文化名人,请术有专攻的学者为之作传,这种方法十分可取,功莫大焉,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我曾听洛阳市社科联的人说,洛阳也搞过一套洛阳名人系列,可惜我没见到。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我现有三本:《风与孰高——于谦传》《天地一客——谢灵运传》和上面提到的《儒学正脉——王守仁传》,于谦传和王守仁传,我已看完,谢灵运传正在看。初看于谦传时,我就得出结论,专家学者写人物传记长于资料,而缺乏生动。我觉得,如果一个作家本身文笔不错,又下苦功夫深入研究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那么,他写的作品一定文质俱佳。问题是,很多作家文笔不错,但研究功力欠缺,再加上精神浮躁,沉不下来,如何写出好

作品,而专家学者虽然学力深厚,占有丰富的资料,但长时间浸淫于学术八股文,文笔自然欠佳,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想,钱著不生动正在于此。据说,火爆过一阵的《百家讲坛》现在也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主讲者的难题,想想泱泱华夏,十三亿人,学者教授虽不是满街都是,但也多于牛毛,怎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一想想既要有学术功力(这样的人全国不少),又要擅长讲故事,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也还真难。这与学者写不出通俗、生动、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是一个道理。初看于谦传,我觉不够通俗,看了王守仁传后,我倒觉于谦传比王守仁传强了许多。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旷世大儒丛书选取历史上十一个有深刻影响的大儒作传,大概出书十本(有两个人,即二程为一本)。我买有三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旷世大儒——二程》《旷世大儒——朱熹》,后两本尚没顾上看。我奇怪的是,写二程和朱熹的书竟然都比王阳明的那本薄——我总以为,二程和朱熹,可述历史更多,该更厚重些才是。

另说一句,研究历史人物,有一个好方法,找一本好的传记,然后再尽量收集齐他的著作,研究之,那么,这个历史人物你就能吃得较透。


相关内容

  • 桥梁事故案例与分析
  • 阳明滩大桥案例事故分析 2012年8月24日清晨,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断裂垮塌,4辆大货车坠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的惨烈悲剧. 本来哈尔滨的建筑质量很好,只听说南边嚷嚷这个楼塌那个项目是豆腐碴啦,而这些跟哈尔滨却不沾边,这点还真让龙江人感到放心的哈尔滨.可是不实夸呀,近来哈尔滨多 ...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_格物致知_的异同
  • NO.06,2010 青年科学 2010-06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格物致知"的异同 □袁曦 (海南大学社科中心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如何理解"格物致知",是伊川朱子和象山阳明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理解理学与心学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详细分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 ...

  • 陈来:朱熹的历史与价值
  • 摘要:朱熹总结了孔子以来儒学的发展,所以他也具有总结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有了一个提高,这个提高是新的--面对佛教文化的进入和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冲击--他要重建儒学的思想和哲学基础. --陈来教授接受法国戴鹤白教授的采访 戴鹤白(以下仅简称戴):陈教授您好!今年是朱熹诞生880周年,中国北京.福建 ...

  • 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 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经法10121140 郑海艳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在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

  •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李宗桂主编"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研究以陆九渊.王阳明为核心的心学思潮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专著.陆九渊.王阳明作为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因为他们的思考,不仅推动了心学运动的展 ...

  • 良知说与王阳明的诗学观念
  • 作者:左东岭 文学遗产 2010年12期 王阳明作为明代最为显赫的心学大师,对于良知学说的探求是其一生的用力之处,因而后人也大都将其作为哲学家加以研究,从而忽视了他在明代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的地位.最近关于他诗歌创作的研究已经有了改善①,但对于良知学说与其诗学观念的关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良知是王 ...

  • 朱熹和王阳明对_大学_的不同解读
  • 第24卷第1期2005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SocialScienceEdition)Vol.24No.12005.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大学>的 ...

  • 从"四句教"看王阳明的宗旨与立言*
  • 作者:冯巽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年09期 [摘要]王阳明"四句教"的宗旨是指良知未发则"中".已发则"和"的至善之境,而其立言则是指通达这种境界的修养功夫.对上根人而言,本体与功夫.境界与修持一时并了:对下根人而言,必须进行&qu ...

  •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十年寒窗终成就,一朝高中榜有名.你们从懵懂无知到学有所成.不经意间,已经 走过了12 个求学春秋.也许,没有一段很合适的话能确切表述你们这12 年的经历.因为, 它背负了太多的希望和期盼,也留下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无论你们还是你们的父母,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