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司马懿最优秀的一个儿子,司马昭为什么说,这天下是我哥哥的

司马师,字子元。他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对头司马懿的长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马昭的哥哥,一统三国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司马师和乃父司马懿、乃弟司马昭一样成了奸诈、阴险的代名词,标准的一个乱世奸雄,反派人物。然而,倘若我们能够抛弃以蜀汉为正统的“罗贯中思想”,仔细研读一下历史,你会发现:司马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于河内世家大族司马氏家中。《晋书》中说他“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司马师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评价他“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赞他有治国之才。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可以说,倘若生在治世,司马师一定是一位能臣。

可惜天下并不太平。当时已是三国末期,那些曾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英雄们早已风消云散,零落殆尽。曹操已死多年,诸葛亮也在五丈原被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给活活气死,“鞠躬尽瘁”了,一直活到七十一岁的吴大帝孙权也死了,天下只剩下司马懿一个英雄在那“荷戟独彷徨”。

自古以来,能力与权力始终是要相配的。能力超强的司马懿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他加紧了篡夺曹魏政权。而当时横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碍是曹爽,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式人物。公元249年,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曹魏政权。

搞政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这么重大的事仅靠司马懿一人之力是完不成的,和谁商议呢?外人又靠不住。司马懿看中了自己的大儿子司马师。司马师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全程参与了“高平陵之变”。父子二人,密谋策划,连司马师的亲弟弟司马昭都被蒙在鼓里。古语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行事机密是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等到政变前夜,司马懿突然将行动计划告诉两个儿子,结果,司马师听后安寝如常,好像没事人一样,而司马昭听后却吓出了一身冷汗,紧张兮兮,坐卧不宁。司马懿由此认定大儿子司马师更有大将气度。

据说,司马师曾经暗养三千名死士,散落在各地,等到举事那天,三千死士骤然聚集,仿如天兵下凡一般。这是《孙子兵法》“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最经典诠释,它充分展现了司马师超凡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

两年后,司马懿撒手西去,魏国群臣以“伊尹既卒,伊陟嗣事”的古训,推举司马师辅政。司马师自任大将军,将曹魏军政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军攻打魏国新城,曹魏群臣如临大敌,纷纷建言立即发大兵迎战,司马师却十分沉着镇定,他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主张采取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战术,终使诸葛恪欲战不得,旷师日久,粮草不继,狼狈而退,在归途中还被司马师早已布置好的伏兵痛杀一顿。

如同曹操当年篡夺东汉政权遇到许多阻力一样,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抵制和反抗。公元254年,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和中书令李丰等企图扳倒司马师,推举夏侯玄辅政。但是,与曹操一样,司马师同样是一位出色的权谋家。他很快察觉到李丰等人的阴谋,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以企图“废易大臣”的罪名将李丰连同夏侯玄等人全部抓住,灭了三族。为了更好地实施司马氏的统治,司马师以天子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骄奢淫逸为由,奏请皇太后,将曹芳废掉,另立曹髦为帝。通过废一帝,立一帝,司马师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然而,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司马师的身体却出问题了。司马师三岁时便发现左眼眶内生有肿瘤,虽经治疗,但是一直未根除。越到后来,肿瘤越厉害。到司马师48岁的时候,这个肿瘤也猖狂到极点。司马师整天强忍者疼痛理政。

然而,这一年却不怎么好。正月,魏国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向司马氏发起挑战。而且那文钦大有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把自己的四个亲生儿子送去东吴做人质,以取得东吴的援助。两路叛军集结五六万人渡过淮河由寿春出发,攻占项城,兵锋直指洛阳。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司马师在剧痛中表现得十分镇定。

为了鼓舞士气,司马师带着病驱,亲自挂帅出征讨伐叛军。他审时度势,派监军王基带领前锋部队先行迎住叛军,调诸葛诞率豫州兵由东面进攻寿春,又令征东将军胡遵领军从南面截断毋丘俭退路,再派兖州刺史、名将邓艾统兵万余,由西北攻向项城。如此四路大军,已形成对毋丘俭、文钦的包围之势。

亲临前线后,司马师果断地命前锋王基抢先夺取叛军屯粮地南顿,自己则率军从汝阳急行至乐嘉,与邓艾军会师,叛军大乱,文钦先行撤退。司马师遣800精骑穷追猛打,先吃掉了文钦部。接着,司马师对毋丘俭部实行围而不攻战术,待其军心溃散,不战而败。毋丘俭仓皇逃跑,在慎县被人杀害。

司马师虽然十分漂亮地打赢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拥曹势力,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司马氏的权力,但是,司马师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正当司马师得胜之际,文钦之子文鸯趁夜带兵袭营,司马师被从梦中猛然惊醒,一时急火攻心,他左眼中的肿瘤再也无法容忍眼球的束缚,终于夺眶迸裂而出,司马师撕心裂肺般地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影响军心,司马师将自己裹进被窝,死死咬住被子,一直将被子咬烂,都没有喊出声来。司马师活脱脱一个晋朝版的邱少云。

文鸯被击退后,司马师班师,刚到许昌,便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对于毋丘俭、文钦的叛乱,司马师本可以不必亲自去征讨,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他毅然决然带病出征,直到为此搭上性命。在平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师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历代强权人物最凄惨的是自己突然暴亡,而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致使辛苦创下的功名事业瞬间化为乌有。公元255年,司马师死于许昌。由于没有儿子,临死前,他将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

历史证明,司马师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司马昭接替哥哥任大将军后,对外西灭蜀国,南征东吴,基本荡定天下,对内,干掉曹髦,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只不过是顺手摘掉早已经熟透了的果子而已。

司马师是一个优秀的权谋家,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个将国家利益、革命大业看得高于一切的负责任的领导人,一个乱世中的英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成天下之大功的司马师,没有来得及享天下之大位,只活了48岁。但是,他却泽被后世。司马昭多次对人说:“此景王之天下也”。后来,开创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追谥司马师为景皇帝,算是对司马师一生功业的最好缅怀和评价。

从分久必合的历史大趋势看,由三国分裂到晋朝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流。司马师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推动了历史进步,最终为此献出生命。这也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吧。

司马师,字子元。他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对头司马懿的长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马昭的哥哥,一统三国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司马师和乃父司马懿、乃弟司马昭一样成了奸诈、阴险的代名词,标准的一个乱世奸雄,反派人物。然而,倘若我们能够抛弃以蜀汉为正统的“罗贯中思想”,仔细研读一下历史,你会发现:司马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于河内世家大族司马氏家中。《晋书》中说他“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司马师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评价他“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赞他有治国之才。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可以说,倘若生在治世,司马师一定是一位能臣。

可惜天下并不太平。当时已是三国末期,那些曾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英雄们早已风消云散,零落殆尽。曹操已死多年,诸葛亮也在五丈原被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给活活气死,“鞠躬尽瘁”了,一直活到七十一岁的吴大帝孙权也死了,天下只剩下司马懿一个英雄在那“荷戟独彷徨”。

自古以来,能力与权力始终是要相配的。能力超强的司马懿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他加紧了篡夺曹魏政权。而当时横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碍是曹爽,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式人物。公元249年,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曹魏政权。

搞政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这么重大的事仅靠司马懿一人之力是完不成的,和谁商议呢?外人又靠不住。司马懿看中了自己的大儿子司马师。司马师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全程参与了“高平陵之变”。父子二人,密谋策划,连司马师的亲弟弟司马昭都被蒙在鼓里。古语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行事机密是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等到政变前夜,司马懿突然将行动计划告诉两个儿子,结果,司马师听后安寝如常,好像没事人一样,而司马昭听后却吓出了一身冷汗,紧张兮兮,坐卧不宁。司马懿由此认定大儿子司马师更有大将气度。

据说,司马师曾经暗养三千名死士,散落在各地,等到举事那天,三千死士骤然聚集,仿如天兵下凡一般。这是《孙子兵法》“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最经典诠释,它充分展现了司马师超凡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

两年后,司马懿撒手西去,魏国群臣以“伊尹既卒,伊陟嗣事”的古训,推举司马师辅政。司马师自任大将军,将曹魏军政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军攻打魏国新城,曹魏群臣如临大敌,纷纷建言立即发大兵迎战,司马师却十分沉着镇定,他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主张采取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战术,终使诸葛恪欲战不得,旷师日久,粮草不继,狼狈而退,在归途中还被司马师早已布置好的伏兵痛杀一顿。

如同曹操当年篡夺东汉政权遇到许多阻力一样,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抵制和反抗。公元254年,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和中书令李丰等企图扳倒司马师,推举夏侯玄辅政。但是,与曹操一样,司马师同样是一位出色的权谋家。他很快察觉到李丰等人的阴谋,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以企图“废易大臣”的罪名将李丰连同夏侯玄等人全部抓住,灭了三族。为了更好地实施司马氏的统治,司马师以天子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骄奢淫逸为由,奏请皇太后,将曹芳废掉,另立曹髦为帝。通过废一帝,立一帝,司马师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然而,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司马师的身体却出问题了。司马师三岁时便发现左眼眶内生有肿瘤,虽经治疗,但是一直未根除。越到后来,肿瘤越厉害。到司马师48岁的时候,这个肿瘤也猖狂到极点。司马师整天强忍者疼痛理政。

然而,这一年却不怎么好。正月,魏国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向司马氏发起挑战。而且那文钦大有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把自己的四个亲生儿子送去东吴做人质,以取得东吴的援助。两路叛军集结五六万人渡过淮河由寿春出发,攻占项城,兵锋直指洛阳。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司马师在剧痛中表现得十分镇定。

为了鼓舞士气,司马师带着病驱,亲自挂帅出征讨伐叛军。他审时度势,派监军王基带领前锋部队先行迎住叛军,调诸葛诞率豫州兵由东面进攻寿春,又令征东将军胡遵领军从南面截断毋丘俭退路,再派兖州刺史、名将邓艾统兵万余,由西北攻向项城。如此四路大军,已形成对毋丘俭、文钦的包围之势。

亲临前线后,司马师果断地命前锋王基抢先夺取叛军屯粮地南顿,自己则率军从汝阳急行至乐嘉,与邓艾军会师,叛军大乱,文钦先行撤退。司马师遣800精骑穷追猛打,先吃掉了文钦部。接着,司马师对毋丘俭部实行围而不攻战术,待其军心溃散,不战而败。毋丘俭仓皇逃跑,在慎县被人杀害。

司马师虽然十分漂亮地打赢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拥曹势力,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司马氏的权力,但是,司马师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正当司马师得胜之际,文钦之子文鸯趁夜带兵袭营,司马师被从梦中猛然惊醒,一时急火攻心,他左眼中的肿瘤再也无法容忍眼球的束缚,终于夺眶迸裂而出,司马师撕心裂肺般地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影响军心,司马师将自己裹进被窝,死死咬住被子,一直将被子咬烂,都没有喊出声来。司马师活脱脱一个晋朝版的邱少云。

文鸯被击退后,司马师班师,刚到许昌,便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对于毋丘俭、文钦的叛乱,司马师本可以不必亲自去征讨,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他毅然决然带病出征,直到为此搭上性命。在平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师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历代强权人物最凄惨的是自己突然暴亡,而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致使辛苦创下的功名事业瞬间化为乌有。公元255年,司马师死于许昌。由于没有儿子,临死前,他将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

历史证明,司马师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司马昭接替哥哥任大将军后,对外西灭蜀国,南征东吴,基本荡定天下,对内,干掉曹髦,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只不过是顺手摘掉早已经熟透了的果子而已。

司马师是一个优秀的权谋家,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个将国家利益、革命大业看得高于一切的负责任的领导人,一个乱世中的英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成天下之大功的司马师,没有来得及享天下之大位,只活了48岁。但是,他却泽被后世。司马昭多次对人说:“此景王之天下也”。后来,开创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追谥司马师为景皇帝,算是对司马师一生功业的最好缅怀和评价。

从分久必合的历史大趋势看,由三国分裂到晋朝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流。司马师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推动了历史进步,最终为此献出生命。这也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吧。


相关内容

  • 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立一个白痴当太子?
  • 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立一个白痴当太子? 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立一个白痴当太子?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杜预等人带着二十万军队南下,讨伐东吴!仅历时半年,西晋便平灭了东吴,俘获吴主孙皓,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近百年分裂割据的状态,中原重归一统. 天下一统,经济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司马炎便开始享受人 ...

  • 仁义礼智信故事
  • 仁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 年,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 因此他先后将 3,000 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 说: "水旱不调, 都是国君的罪过. 我德行不好, ...

  • 白首相知犹按剑
  • 为什么,失去远比得到来得迅捷? 一转眼,身边患难相携的朋友各自天涯,往昔的信任.怀疑.背叛,在分道扬镳的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已经不重要了. 许多兄弟之情,也许只昙花一现于懵懂青春. 所以,明翊选择留在故国,而不去助利飘雪一臂之力. 所以,利飘雪锲而不舍地夺回属于父皇――自己的帝位. 所以,御天选择离 ...

  •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23)臧否不一
  • 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自从跟随了刘邦,陈平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屡屡帮助刘邦献上重要计谋,在刘邦开创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同样还是这个陈平,在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在诱捕韩信.白登解围中也功不可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要谋臣,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高,尤其是他被指责& ...

  • 司马迁事迹
  •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1(诚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 ...

  • 诚信为立身之本
  • 诚信为立身之本 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见利忘义,历来为人们所不齿.诚实守信既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我国从古到今,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了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qu ...

  • [百家讲坛] 从司马到司马(一)司马懿出山
  • 从司马到司马(一)司马懿出山 (东汉未年,是一个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时代,而在这样一个乱世时代,名不见经传的司马家族却成功地崛起,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俩代三个人十六年的潜心准备,到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司马家族终于走向了政治权力的最高峰,并且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史中, ...

  •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g ...

  • 古代品德小故事
  • 程母严格教子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学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的母亲侯氏,一共生过六个男孩子,只剩下程颢.程颐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爱兄弟俩,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哥俩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