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会计工作流程 (1)

会计工作流程:

建账

做凭证

记明细帐

科目汇总表

记总帐

出报表、分析

报税建账说简单也不简单,简单在只要把该用的东西准备全,软件或账簿、空白凭证、各种规范格式表单买好,根据行业、会计制度或准则、企业核算要求确定会计科目就可以了,但企业核算要求是什么怎么知道呢,这就要有一点经验了,咱都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未入行或初入行的一定要把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多看几遍,理解透,深深的记到脑子里,这样在工作中就会少很多麻烦,不至于别人向你要数据时迟迟拿不出来),把主要会计科目滤一遍,分手工帐和电脑帐

手工帐

银行存款按不同的银行帐户设明细科目,如:基本户、工行xxx

应收帐款按客户设明细科目如:xxx (客户简称),如客户很多,可以先分大类设二级明细,再按客户设三级明细

预付账款按供应商设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各单位情况不一样一般下设

备用金按人员名字设下一级明细科目

保证金按收保证金的单位设下一级明细科目

个人借款按借款人名字设下一级明细科目

原材料可以按大类设二级明细科目,也可以不设,看材料的种类数量和库存控制的需要

其他存货科目同理

固定资产同理,一定要记好固定资产登记簿

折旧科目跟着固定资产来

其他资产类科目用的比较少,一般不需要设二级明细,有业务需要处理时直接翻看明细帐基本很容易找到以前的处理情况

应付帐款参照预付帐款

预收帐款参照应收帐款

其他应付款与一般按大类设二级明细,如:社保、公积金等,再按人名或单位设三级明细

其他负债类科目一般不需设二级明细,但也会有特殊情况,视单位情况定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一般不需设更下一级明细

成本类科目按产品或车间设下一级明细

主营业务收入可以按产品、区域、内外贸类设二级明细

主营业务成本跟着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按照费用分类设二级明细,这个分类要按照企业考核的要求分,没有考核的可以分得比较粗,这两个科目是别人比较关心的,可能一会要按照这个标准给数据、一会又要按照那个标准给数据,会计就一笔一笔的找、加,很累,如果明细科目分的好,会减少不少工作量

财务费用基本就利息、手续费两个明细科目,如果有资本化利息,最好再分明细科目

其他损益类科目基本不需要设明细科目,除非相关业务比较复杂

科目表确定下来之后,在明细帐上把最下一级明细科目按顺序填到明细帐的科目名称栏,最少每个明细科目一张帐页,在填科目名称的账页上贴上写有该科目名称的口取纸,所有口取纸要错开,便于查看,同样在总帐上按总帐科目在账页上填好总帐科目名称,贴口取纸,其他账簿同理

明细帐本:

电脑帐

其实无论手工帐还是电脑帐,科目设置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软件有一些更方便的功能,如辅助核算、项目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等,下面只说和手工帐有区别的科目,不够全面,因为有很多软件我没有深入接触过

应收帐款科目如果客户名称是二级明细,直接把应收帐款科目设成按客户辅助核算(项目核算),如果客户名称是三级明细,则把二级明细科目设成按客户辅助核算(项目核算),

预收帐款同样

应付帐款按应收帐款的方法做按供应商辅助核算(项目核算),预付帐款同样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同样方法按人名、单位名称等设辅助核算(项目核算)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如果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话,就不需要设明细科目了,如果没有,就按照手工帐的思路做

损益类科目用软件就有很大的优势,明细科目设置基本按照手工帐的要求来设,但可以按职员、部门、客户、区域等设单个或组合设置辅助核算(项目核算),这样便于拿出针对职员、部门、客户、区域等的各种分析、考核数据,直接查询数据就可以了

其实无论新建账还是接老账,不管是一般会计还是负责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特点和要求,不了解这些,建账只是闭门造车,

很多会计根本不去了解这些,或是被动的了解,等帐做了一段时间,通过别人的反映或质疑才知道核算不符合单位实际再来调整就有点晚了,别人对你的映象不好了,有的年度内调整不过来了,所以进一个单位以后,一定要先主动了解单位做什么业务,怎么做的,有哪些部门、人员,各做什么工作,单位有哪些成文不成文的规定,走走看看,和各部门聊聊,当然不能搞的像领导视察,哈哈,不要只听领导说,不要只埋头做自己的事情,那样是做不好滴

建账其实也不能一下弄得很完美,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费用的明细科目随着对企业的了解可能还会增加,但二级、三级明细科目、辅助核算(项目核算)等这种大的结构要完整,以后才好调整

好,下面开始做帐了,第一步是做凭证,做凭证就要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有哪些呢报销单、借款单(暂支单)、材料入库单、采购发票、产成品入库单、销售出库单、银行收款回单、支票存根、付款回单,生产领用单、收付款收据、工资单、相关合同、发票记账联等等等等,很多,前面是一些基本的,各单位基本都有,有些单位叫法也不一样,单位规模不同,单据的种类也不同,新人可以到会计用品店去看看,百度、google 找些图片看看

会计凭证都是根据原始凭证做的(废话),视单位规模、流程规范全面程度不同、内部控制好坏等因素,可以说原始凭证到处都是陷阱,出纳也好、会计也好、财务负责人也好,拿到原始凭证时首先是仔细看清楚:发票是不是真的、版本有没有过期、单据要素是不是填写清楚规范、审核审批过程是不是符合规定、数据是不是正确、符不符合预算控制、合同条款、盖章没有等等,会计是一个细心活,所以女的比较多,这些以后结合具体的业务处理说再说说会计凭证,一般企业用通用的记账凭证就可以了,有些大单位用收付转凭证,便于

记账、查找、管理,这里就以记账凭证来说

下面就以实际的经济业务来做,首先假设一下公司的状况

假设销售部某业务员要出差借款

借1000元,本人填好各项目后,销售部经理签字同意,财务总监签字同意,到总经理签字批准,才拿到出纳处领款,这个审批过程一个都不能少,而且每个签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本部门经理是同意其出差(有的单位还要有另外的出差申请单,批准后才可以借款),财务总监要看这个业务员以前有没有借款没报销或归还,欠款标准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规定,当

然有些小企业没有规定,但财务要把好这个关,这一关过不去就借不了款了,如果过去了,最终总经理批准,出纳把现金给他,还要其在经办人处签收,如果流程不完整,出纳就不能给钱,否则就扯皮了,或者出纳盖滚蛋了,这个签字流程不同的单位会有不同,有的可能要好多人签字,会计、出纳对这些规定要烂熟

有点要注意,与财务有关的所有单据要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签字,不能用圆珠笔或铅笔,包括做凭证、记账,还有些单据是复写的,会计一定要看

付款后盖上“现金付讫”章,交会计做凭证,会计做凭证前一般还要对借款单审核一下,以防疏漏,出纳记好流水帐或及时记现金日记帐,凭证交会计保管。

出纳每天要对现金进行盘点,与现金日记帐核对,初入行的最好一有时间就对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凭证传递的过程要商量好,甚至做好交接记录,出纳长款短款一般都是凭证没保管好,长款了你不能放进腰包,否则要你再吐出来的时候就难看了,短款有时候别人是不会承认的,出纳只有自己吃亏,所以出纳一定要细心,及时盘点、对账,这方面不能偷懒。

这个业务的记账凭证是

要注意,记账凭证一定要及时、连续编号,假如忙,把某个凭证放到别的地方了,看编号就能知道少了哪个凭证,多了一些针对性,以后查帐也好查,这些基础规范上都有

再说说记账凭证,上面的总号是相对所有凭证的、分号是如果一张记帐凭证写不下所有分录,就会用几张写,这个总号下如果有三页,则分号就是1/3、2/3、3/3,仔细看整个记账凭证各个部分,对照基础工作规范就明白了,上面还有缺陷

如果单位有外币的话,就要用外币记账凭证

凭证上多了汇率,外币金额,汇率按当天或期初汇率记账,汇率有现汇买入价、现汇卖出价、现钞买入价、现钞卖出价、中间价,记账用汇率一般用中间价,期末或年末要做汇兑损益

现在大家对做凭证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了,就开始说业务处理了

为了让大家能形成一个清晰、系统的思路,先交待一下企业经营的流程

企业筹建---材料采购-----入库-----付款----生产领用---生产----产成品入库-----销售出库----收款,这正好和鲁哑哑同步,哈哈哈

注意,这里还有一条更大的主线,就是会计核算的流程

先扯点别的,企业在筹办之前,按理说应该确定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了,这些方面大型或纯正的外资企业基本都比较完善,不算假洋鬼子,甚至日本公司、比较有规模的台湾公司、香港公司等亚洲公司也比较完善,但来自不同区域的做法有不同,可能是文化的差异,人性化方面也不错,可能有人反对了,说一些亚洲的公司老板简直就不把人当人,说得对,但不全对,为什么呢,第一,人性化不是说员工想干嘛就干嘛,人性是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的,你不给员工压力,他就会偷懒散漫,效率就没有了,人只是个高级动物,生来是自私的,谁都希望少干活多拿钱,你我都一样,有小孩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往往是别人的东西恨不得都变成自己的,只是大人、老师、社会的阅历会慢慢告诉他,要遵守社会的公共道德,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约束人性的贪婪,我们说人之初性本善,结果现在的腐/败大家都看到了,第二,我在和一些外面来的人交流时,通过他们说的和我观察的,那些血汗工厂,比如说台湾的,台湾人就说了,那些本来是一些没文化的社会底层的,抓住了大陆发展的机会来捞一票的,和大陆的暴发户是一样一样的啊,是他们自己把贪婪发挥到极致了

当然人性化更要发挥人性的优点,比如感恩的心,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等等

再说说国营企业(现在叫国有企业了,我是为了和下面的民营企业对应),我也是从大型国有企业出来的,战略就不谈了,政治方面的诉求和因素比较多,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还是比较系统和规范的,执行不执行是另外回事哈,我曾经在一个国有控股的民营公司工作,是私人老板主持工作,使劲捞自己的,结果公司垮了,老板坐牢了,国营老总险些出问题,当然应该是后台够硬,有时候我真怀疑这些精英的智商

而民营企业呢,其实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太宽泛,这些企业是吸收就业的主力,他们大多是从家庭小作坊式的发展起来的,开始是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创业,后来业务发展起来了,人手不够了,就招工人、业务员,再后来发现用代帐会计满足不了做帐的要求了,就招专职会计了,还兼行政人事,其实就是个内务打杂的(现在这样的工作都很难找了),再发展,内务又忙不过来了,就像模像样的有了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但怎么看都是杂牌军,授权模糊、管理架构不清、流程混乱、制度空洞,各自为政,相互诋毁甚至谩骂,办公室政治愈演愈烈,你工作上有一点疏漏被发现了,马上就变成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加上家族成员、创业元老,整个就一锅粥,当然现在所有老板都怕戴上家族企业的帽子,但管理问题还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一些人意识到了,就去学习,什么高层论坛、EMBA 、专家讲座、教授发言(当然不会让职员去学,怕学出来就跑了),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家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不过还是有很多凤凰涅磐,做好了,做大了,但有个现象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

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说,在遇到业绩停滞甚至下滑时,总是觉得市场不行了,销售不力了,好一点的想想是不是技术不够先进了,总是很少想到管理上来,还在拼命的往前冲,不知道脚上有一根牵着的绳,甚至就被这根绳拽倒了都不知道绳子的存在,有人说管理的作用没那么大吧,一个先进技术的产品找到了就行了,像盖茨,问题是你是盖茨吗,全世界有几个

先进技术从哪来呢,你有没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和投入呢,很多人在觉得自己成功后,就觉得自己能力无限大、别人都是傻冒,高不可攀了,其实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管理也不仅仅是弄几个管理制度就行了,比如前面说到的战略、文化、预算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往来控制、资金管理、投融资、统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上下级沟通、流程控制、风险控制等,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以前曾经想写些东西,后来觉得吧,外资企业根我没关系,他们的管理经验我也不敢叫板(有点崇洋媚外了),以前引进外资是想学到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来发现什么都没学到,一些外资企业出来的高手到了民营企业,好像很多败走麦城了,国营企业呢,好像我说了也不算,那就写点民营企业的吧,好像作用也不大,不了了之了

打住,天涯牛人多,还是让专家说吧

为什么说这些呢,现在大家都做职业规划,我没做过,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我知道你一脚踏进泥潭,你所有的规划全白费,我曾经在泥潭好多年

说这些就是给大家个参考,分清哪是泥潭,哪是你职业规划实现的平台,看到要你仰视、让你战战兢兢的人,找准机会掉头走人,没有必要看他的下场,也没必要因为他咬过你,搞什么举/报之类的,你那是帮一XX 咬另一只狗,你会看到让你目瞪口呆的一幕,自己也可能会更郁闷,当然你想看也可以,我觉得还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去比较好,然后多考考试,压迫自己学习,会计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付出总会有回报。

回到筹建上来,筹建期对会计来说主要是付工程款,投标单位都有工程预算和合同报价,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设计变更,最终结算价可能就不是当初的合同报价,还是看合同怎么写的,视工程大小,管理的程度也有区别,一般是首先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申请,附上工程进度清单,监理单位核实进度、质量等后向建设单位申请,有的要第三方工程量审计单位审核,再到建设单位经过各级审批流程,最终才会到出纳处,会计、出纳手上一定要有合同及历次付款的统计,对付款审批流程要清楚。

看来我前面的还是没有让新手理解,天会,你到会计用品商店买一本三栏式明细分类帐,一本总分类帐,一本现金日记帐,一本银行日记帐,科目汇总表、数量金额式存货明细帐一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一本,会计记帐凭证10本,多栏式费用明细帐,固定资产登记簿,口取纸一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科目章一盒,报销单、差旅

费报销单,收据各若干本,看看有没有其他也需要买的,比如借款单,账本主要不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来分的,而是按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来分的,如果明细帐二级三级明细较多,一本明细帐记不下,可以再按科目大类分明细帐本,甚至一个总帐科目就一本明细帐本(比如往来类科目,往来单位很多的情况),你们单位刚开始经营,帐应该比较少,一本明细帐本应该够了,还有土地款,与总公司挂往来,算欠总公司的款,这样土地算你们公司的就可以了,至于合作开发,要看合作开发合同是什么样的,这里没法下定论,包括土地款,你们与总公司有没有什么约定。

工程有土建、安装、装饰等专业

工程方面水比较深,招投标、分包、材料购买、工程款结算都会有猫腻,但财务人员很难控制,因为专业性的问题,要控制,必须首先懂得预算,要懂预算就要会看工程图纸,懂施工标准、材料、预算标准、施工进度测算等,很多,所以一般是一个系统的控制,由各专业来控制,最后财务付款,但有些小单位、小工程这种控制就会薄弱的多,做施工企业财务或建设单位财务的就知道

还有就是融资,一般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银行会争着贷给你,不符合的到哪都不行,当然有社会关系的,找找担保、或者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贷等等,有时候也能操作起来,其他的融资方式象私摹股权其实就是找人投资你公司,象风险投资之类的,还有恐怕就是民间借贷什么的,金融我不懂,不瞎说了,会计一般跑跑腿,做几个或真或假的报表给银行,项目银行融资一般是长期贷款,不会像流动资金贷款一样不时的要借啊还的

还有就是融资,一般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银行会争着贷给你,不符合的到哪都不行,当然有社会关系的,找找担保、或者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贷等等,有时候也能操作起来,其他的融资方式象私摹股权其实就是找人投资你公司,象风险投资之类的,还有恐怕就是民间借贷什么的,金融我不懂,不瞎说了,会计一般跑跑腿,做几个或真或假的报表给银行,项目银行融资一般是长期贷款,不会像流动资金贷款一样不时的要借啊还的

竣工验收后公司就开始正常运营了,可能有个公司注册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详细说了到做的时候也不会少跑,记住几个主要的事情,先到当地工商局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名称核准通知书下来后,工厂现在一般要办环境评价(先到环保局填表,再按环保局要求找环评公司),特殊产品还会有别的前置审批,这些工商局会告诉你,然后到银行开立临时帐户,打入投资款,拿着银行进帐单和银行存款询证函(还有股东身份证或营业执照等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提供的东西),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然后把前面拿到的所有东西带着,连同企业章程、股东会决议(人员任命、通过章程等内容)到工商局登记注册,刻公章,再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企业代码证,再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再到银行开立基本账户(现在可能大部分地方要办涉税帐户确认单,税务局根据企业的申报直接从企业涉税帐户上扣税款,税务局不收现金、支票什么的),企业注册就借束了

具体每一步要什么资料,看看《公司法》(会计一定要看,考试的话也会考到),到工商局、税务局网站上去看,或打电话咨询好了再跑

当然现在很多代办公司,办起来很快,但也会有陷阱

然后就是税务局的管你们这一片的片管核查,税种认定,在这个时候就要和片管处好关系,怎么处关系大家都会吧,我就不说了,但不要太盛情,不要接触太频繁,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吧,有事情尽量打税务局咨询热线,不要直接找片管,在经验不多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我在这里尽量不讲具体的事情,比如工商登记要准备什么材料啊,具体一个经济业务

的会计处理啊什么的,但会遇到什么事情尽量说到,只告诉大家思路,怎么学习,多看多思考,对准备入行的筒子可能比较吃力,但如果我把什么事情都说到你看了我帖子就能直接做好的话,工程太浩大了,好像也做不到,我只能尽量详细,然后告诉大家学习的方法、方向,会计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还是多考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ACCA 、AIA 、CIA 等等,国外的考试视野要比国内的宽,同时注意拓宽会计之外的视野

对新人首推注册会计师,学的深,会计方面的知识比较全面,也没有年限限制,费用也不是太贵,考出来就业面也宽,考得过考不过不要太在意了(当然考过最好),最少你知识会增加很多,其他的考试了解了解,看自己要往哪方面发展和自己的起点,选择适当的考试工厂开工了,首先买材料,采购的流程大致是:采购计划----采购申请----询价(要样品)---签订合同---(预付款)---验收----入库---发票----付款

根据公司的规模及行业、库存管理的要求等会略有区别,比如采购计划做的好的甚至有年度预算、月度计划,而只有申请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询价阶段有的甚至到工厂考察,有详细的数据分析,把供应商的利润控制的死死的,外资企业就往往是这样的,验收阶段不同的行业也不同,有的需要化验、测试、分析

首先,财务根据合同付预付款:采购员填写付款申请单(附合同复印件)----采购部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领导审批---付款(对方收据或支票签收),银行汇款的,把汇款回单附于付款申请单后

如货款10万,预付2万

就不贴图了,直接做分录

借:预付帐款----xxx 公司20000

贷:现金(银行存款)20000

记得记账凭证的样子吗

货到了,验收入库了,如果发票没到

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xxx 100000(8547.08)或97087.38

贷:应付帐款暂估100000(8547.08)或97087.38

记账凭证是什么样的还记得吗

凭证后附件是入库单,入库单上要有验收、保管员的签字

但为什么记账凭证上是三个数字呢,这是因为我们公司是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有对方是不是小规模纳税人的问题、以及会开给我们什么发票,没学过税法的,赶紧学暂估入库可以是入库的时候,更多的是月底,看存货核算的方法

记得给记账凭证编号啊

如果发票随货到了,要付款,则采购员填付款申请单或报销单(附入库单、发票)---采购部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老总审批----付款

如果我们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不管拿到什么发票

先冲暂估(红字)

借:原材料xxx -100000

贷:应付帐款暂估-100000

借:原材料xxx 100000

贷:预付帐款xxx 20000

现金(银行存款)80000

如果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对方也是一般纳税人,给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先冲暂估(红字)

借:原材料xxx -8547.08

贷:应付帐款暂估-8547.08

借:原材料xxx -8547.08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452.92

贷:预付帐款xxx 20000

现金(银行存款)80000

如果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由税务局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原材料xxx -97087.38

贷:应付帐款暂估-97087.38

借:原材料xxx -97087.38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2912.62

贷:预付帐款xxx 20000

现金(银行存款)80000

如果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他自己开的普通商业销售发票,则和第一种情况一样

注意,凭证上的原材料价格和税款要和发票上一致,因为有时候发票上的项目多的话,四舍五入后会和我们用公式算出来的有出入,但报税的时候是以认证过的发票上的数字为准的,差一分钱报税系统都会报错,就要到税务局去处理,比较麻烦

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才可以开,一般纳税人也可以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样子和专用发票差不多,就是发票名称不一样,普通商业销售发票只有小规模纳税人能开,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只能抵扣3%

专用发票购货方有两联,发票联和抵扣联,普通发票和普通商业发票没有抵扣联

发票的版本也会经常换,一般在税务局网站上或者媒体上会有通知的,会计一定要及时了解发票版本的变化及真伪辨别,比如说南京的商业销售发票已经统一到工商业统一发票,百元以上的版本不能手工开具,只能机打了

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进项抵扣联)的保管要求很高,按规定要有专门的保险柜保管,虽然执行中没那么严格,但发票丢失的罚款是相当重的,建议最少要有专门的文件柜放自己的发票,进项抵扣联分已认证、未认证分开放,不能随便乱丢,经常有人把抵扣联过期忘了认证,这种错误在大部分单位是不可饶恕的,看到有个帖子说忘了认证,又怕影响同事,要卖房子赔公司,对他我表示十二分的敬意,但如果有人提醒发票保管的要求,我想不会这么惨,我们挣钱都不容易

要看看发票管理的规定

采购管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前面说了一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单位对采购控制的方法、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规模可以,已经有成熟系统的管理流程、规范,那财务人员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同时也是学习的好机会,多了解、观察、思考。应该对自己

的成长很有帮助,但没有绝对严密的系统,执行过程中也会有人故意绕开某些控制,损公肥私,我们要能够敏锐的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推动改善,尤其内资企业,国有企业就不说了,太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太复杂的关系,不管自己有没有背景,明哲保身比较好,能看到问题就可以了,不能多嘴,而民营企业不要说严密了,很多小型民营企业简直不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下面就说说在最差的情况下建立采购管理系统以及单据、数据的传递流程的思路和体会

一般刚起步的小型民营企业的采购人员都是老板的亲戚,大家都认为可靠,但实际上老板不会完全信任,可以被完全信任的人好像也不多,国内做生意首先的会给回扣,大环境这样,有的老板会私下问财务怎样控制采购或者要财务出管理规定,不必当真,写个制度给他就行了,他一般执行不下去的,还要告诉他这是标准的流程、制度,尽量减少你被当枪使可能。但实质的控制没有,表面的流程一定要有,不然财务得不到所要的准确数据,账怎么做呢,我咨询客户中见过这样的公司,有库存管理软件的会好点,像鲁哑哑的公司如果没有软件的话,她就要更痛苦了

公司做到一定规模,有了采购部,这时没有那么多可信任的亲戚朋友了,有也不能放到一起,不然一个采购部就会让老板焦头烂额了,这个时候如果老板有绝对的强权和威慑力,懂经营管理,不是一味的抓销售挣钱,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老板很累,也需要一套真正能起作用的管理系统,或者老板要摆脱家族式企业的困扰,更需要管好采购了

但管理是有成本的,要看这么管理合算不合算,看的到的,加人会有工资支出(当然人力是很便宜的),看不到的,流程多了,审核审批多了效率就会受影响,这是你将遇到的最多的反对理由,以前缺什么东西,和采购一说,马上出去采购了,价格差不多就行,高了也没话说,零星采购嘛、临时找很难找到嘛,现在月初还要做计划,采购还要申请,你签字他签字半天,那边生产又报怨了,还有老板看到你看不到的利益平衡等等,所以自己首先应该有一个框架,结合公司现在的情况可以控制到什么程度,比如说现在绝大部分公司预算可能没办法做,就从计划开始,按计划才能申请采购,计划也没法做,那在申请、询价比价、供货商成本分析,甚至招标等方面开始控制,合同审批流程、审批要看什么,合同跟踪、到货验收、付款审批等方面根据公司情况能做到什么程度,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这个要看长期的),先和老板沟通好,得到他的支持才能做下一步

下面就是和相应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一般从没有管理到有管理的过程中,和各部门、人员的沟通是比较艰难的,执行也是个大问题,有心理抵触,也有利益问题,也有人员职业素质问题,除非老板懂管理并且足够强势,比如这时候就会有人说你不信任我(甚至很多老板为了收买人心,以前说过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这样的话其实很好解释,我就会说,一是公平问题,我们信任你,但公司发展了,增加和你做同样工作的人,能信任他吗,信任他但他钻空子怎么办,不信任他,你不用走流程而他要走,公平吗,如果他又是个可信任的有能力的人呢,当然老员工这时候又要担心自己的饭碗、钱途问题了,但最少他不会直接说,只会在执行的时候想办法绕开,二是公司发展的需要问题,三是成本控制问题等等,可以有很多正常理由,视单位情况不同,当然沟通可能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的,而且方法很重要,我一般都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而且不会说你那样我工作会怎样好做,你这样我工作怎么难做(很多人会这样说,结果可想而知),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有人身攻击,要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说问题,你心底无私了,别人心理上的抵触会少很多,我以前无论在单位上班还是帮别的单位做咨询,可以说阻力都比较小,基本上员工心里有什么话都会对我说,我要求做的事反对也不多,对各部门的协调基本是最有效的(哈哈,不要砸我)

制度要经过大家充分讨论,这样在执行的时候阻力会小点,因为你考虑大家工作上的难处和细节,做的好还会支持你

应该说这种事不仅仅是财务的事情,但管理混乱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很多单位也会说财务控制不力,所以我一直认为财务是公司提升管理的最强推动力,在欧美,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最高领导人有财务背景(没有调查,只是看一些文章上说的),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好像很少听说,最多的是销售或者技术出身的,我们这些财务人员也需要提高自己,不过我是指望不上了,我该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

管理体系建立后要有充分的培训、监督,公司规模较大的,会有审计部,但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开阔的视野,会做得很吃力,有志于往内部审计方面发展的,可以考考CIA ,对职业发展会很有好处,有人觉得难考,其实我考的时候都是提前交卷,甚至大家认为最难的管理与信息技术(现在应该分成两门了)我不到一个小时就考好了,而且一次全过(哈哈,又要挨砸了),可能得益于我平时的不务正业,还有用外部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做内部审计不会有什么效果,不过很多单位是这样做的,我不知道他们能审出什么。

如果没有审计部,那财务监督的压力就要大点了

当然做这些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核算工作都做的很累了,那你就要抬头看看路了,还有就是管理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他方面的管理,在后面结合经营流程一个一个说)

大家看看《内部控制规范》,如果能参加ISO 等企业认证或者企业筹建时的管理设计就更好了

写这段死了不少脑细胞,要说的太多,因为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甚至牵涉到战略、文化、人力资源等,这里就只说了些思路,希望大家不要觉得罗嗦

说说我的经历,我很赞同多多的说法,毕业分配到中国最大之一的国有企业在南京的下属单位,在抵制了半个月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公司的安排,我这个不是学会计的做上了会计工作,三年后学历上、专业上、关系上都没有优势的我竟然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不是平步青云,而是一步登天,我都不知道这样的狗屎运是从哪来的,但那时很多人都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我也不例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一步跨了出去,从此开始尝尽苦涩,连回家过年的路费都没有,一个人在别人宿舍看春节联欢晚会,没想到那年出了一个,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搞得我痛哭流涕

后来到了一个所谓的港资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财务会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之前也是懵懵懂懂),再后来到了一个中外合资公司,接触了不少高官,接触了司法机关,看到了社会已经黑暗到什么程度,但也认识了心胸无比大的一家

下面就开始了我最悲惨、屈辱的一段经历,情节还很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在全力冲刺理想完败后,到了上面说的那家国有控股的民营公司,是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在第一天报到后,了解了公司的情况就发现公司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概念大家搜搜百度百科就知道了),在一个月后的全国销售工作会上更是得到了印证,但没我说话的份,我被派到一个区域做财务经理,行政上归区域总经理管,业务上归总部管,但对区域的盈利、管理负全责,大家一看就知道何等荒唐,责任和权利明显不对等,所有的花大钱的事都是总经理直接拿个发票来报销,销售款是全额打回总部的,不该给经销商的返利多给,在货款里已经扣除了返利,总部还把返利打到区域帐上,我是全国唯一一个打回总部的,而且总经理根本不考虑你的原则和解释,非常强势,这样与总经理基本不共戴天了,他多次直飞总部强烈要求清除我,甚至联合总部人力资源部、销售部、市场部、大区域等部门总监以调查区域经营的名义下来调查,然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直呈总经理,全是罗列的我的罪状,就在调查结束后不到两个小时,竟然有不认识的人电话告诉我,报告发到我的邮箱了,让我赶紧想办

法(对这位朋友我一直感激不尽,不知道他为什么帮我,后来那个电话再也打不通了,邮箱联系也联系不上,当然见面我可能也没什么话说,因为任何感谢的话都觉得苍白),我一笑置之了,没有理会,但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了,是我的直接领导力挺的我,她帮我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后来我调回总部,总经理直接点名换了另外一个同事去,这个同事在后来的三个月瘦了十几斤,最后区域总经理走人了,而我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在全国年度总结会上都点名批评了我,之后他们不顾铁的事实,给我泼了一盆脏水逼我走人,我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当天办完交接手续离开了,在我的孩子快出生的时候,但从此我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说这段可能有人会知道我是谁了,但请不要公开,也不要人肉我,让我把这个帖子写完,到时候需要的话,我可以公开身份

在我的孩子出生的第二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美国独资的公司,母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规模不大,但我得到了母公司领导、总经理、其他部门、员工甚至税务部门的普遍尊重和信任

而前面那家公司在不久后轰然倒塌,这个事件成了全国经济界的重大新闻,当然在之前公司经营手法及业绩上也曾制造过轰动,很多人把它的倒闭归因于行业的洗牌、没有核心技术等等,但我坚持认为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它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行业的洗牌、没有核心技术等等不会让它轰然倒塌,最少没那么快

国内相当多公司有先天性心脏病

从此我再也不用自己找工作了,都是工作找上门,是上天给了我一个天使,给我带来了好运,也有一些可能是那家让我屈辱的公司给了我实际的名声

后来有一个私营企业找我,老板的资产那时已经好几个亿了,我在和老板谈的时候,把我在那家国有民营公司的全国总结大会上是被怎么评价的,我的直接领导是怎么评价我的和盘托出,这家公司里面高人、创业元老很多,谁都不服谁,工作中争执不断、甚至诋毁,而在我离开这家公司以后,有别的公司到他们那了解我,结果从老板到普通员工,对我为人及能力都大家赞赏,那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哈哈,有砖使劲砸) ,后来和我工作上接触较多的都成了非常亲密和信任的朋友,包括人人恨的人力资源总监

那家听到对我一片赞扬的公司老板找我,我是不愿意去的,因为前一家我走的时候老板竭力挽留我,要我开价,我没开,坚持走了,我再去一家新公司感觉对不起他,新公司老板就找各种关系劝我去,并且一再加码,加上当时我经济也不宽裕,最后答应了,但我进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老板说,报酬按一开始说的算,后面加码的不算,但我最后还是离开了,一是他的管理意识在我多次努力后还是没有提升,二是我感觉到老板有点怕我搞阴谋控制他的公司,因为大家都听我的(其实我都是主动要求别人监督我,比如很多开支我最后签字就可以支付,但大额的我都要求必须老板签字或者电话请示才能付,小额的也要老板一到办公室就让出纳拿过去给他看)

之后也有几个公司甚至香港上市的公司找我,我再也不答应了,我决定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为企业做事,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我和企业里的人员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更好沟通,二是企业请我会更多听我说,三是我可以有心灵的自由等等,好处多多

说这些就是给大家抬头看路一点参考,我走的弯路很多

下面就是生产环节,这个环节大多数人最头痛的就是成本核算和控制,我整理一下思路再发首先是领料,假设某车间领用xx 原材料100公斤,单价5元/公斤,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车间500

贷:原材料xx 原材料500

成本科目有的单位可能要进一步细到产品型号等

库存成本按照全月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等,这个凭证一般是月底做,但如果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是分批法,或者库存成本核算方法是分批法、移动平均法等时,这个凭证就要在发生时或者产成品入库时做,等等

做这个会计凭证依据的原始凭证是材料出库单,月底一次做的最好有材料领用分类汇总表之类的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做的统计报表

不同的公司材料出库的审批流程是不一样的,材料会计或者成本会计一定要了解清楚很多小型民营公司出入库管理极为混乱,甚至单据都到不了财务,如果你不幸在这样的公司,就要想尽办法把流程理顺,及时全面拿到你要的单据,各种材料、产品的名称、型号必须在全厂内统一,出入库单要有统一的编号规则,防止单据乱丢、遗失,督促仓库及时记好材料、产品明细帐

出库单流转程序:车间申请---仓库开具出库单----车间领导审核----计划审核----仓库主管审核----(领导审批)----保管员出货----记账-----单据财务联交财务

前面两步可以合并成车间办事员直接开出库单,流程根据单位部门设置及审批流程做相应变化,单据格式也会不一样,大部分单位自己设计的单据

再想想入库的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前面没说到

入库单和出库单

如果用进销存管理软件就会省去很多麻烦,有很多人认为要自己开发适合的软件,我觉得那是乱弹,一是开发成本很高,成熟的软件都是很多人从软件架构--软件设计--写代码—测试做下来的,凭公司几个人就开发出适合公司的软件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是大型公司行业非常特殊又有相应的人员和实力可以考虑,或者外包真正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关键是架构和设计,要精通管理和软件,二是现在成熟的软件基本都考虑了不同行业需求,流程标准化,对大部分企业应该是可以的,只是软件的稳定性、服务的水平、软件型号的选择、还有单位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员专业素质等要综合考虑

车间发生的其他费用

设备折旧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动力费用,一般是专门的供电车间或者总电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如果每个车间单独有电表

借:生产成本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一个工厂如果只有一个总电表,还要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间分配,甚至不同部门间都要分配

发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人工费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人工费

制造费用人工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工资一般是全公司一起发,那就要分清哪些是进管理费用,哪些进销售费用,哪些进生产成本,哪些进制造费用

月底要进行产成品的成本核算了,这是相当多会计最头痛的问题

具体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不讲了,成本会计课本、教材已经讲的很多了,只是理解透不透的问题,我建议没做过成本会计的童鞋找机会到工厂去看看,刚做成本会计的再多了解了解产品生产的工序、产品分类、型号、用料、以前各种费用分摊的比例及原因、考核的办法等等,有可能的话了解一些同行的成本数据,同时把成本会计教材多看几遍,结合实际理解,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怎么用

成本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然中国不会成为制造大国(只是代价有点大),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成本节约了就是多挣钱了嘛,只是做法不一样,上规模的公司都有成本控制的动力和相对成熟的机制,而小型尤其是民营公司很多要求财务人员做成本控制,碰到这种企业我恨不得扭头就走

这里先说说成本控制、降低牵涉到经营管理方方面面

那些战略、文化、技术领就不说了,好像很少能碰到这样的企业,碰到的估计也是吹牛或者拍脑门子出来的(当然在如此大环境下也很难做到),产品设计出来后,先要设计好工序,甚至流水线的摆放位置、间隔、工人的规范动作、每个动作所花时间,物料的流转等等,这个定下来后很难改了,只能持续改进一些小的方面及要求,二是采购供应体系,材料的质量、运输库存的成本、采购的价格等都会影响产品的成本,三是生产组织,工人的培训、机器设备的维护,残次品的分析控制,效率的提高等等,四是质量控制体系,五是人力资源方面的薪酬体系、考核体系等,六是销售管理等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引起成本的变化,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相互制约、平衡、服务,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像一个人体一样,这方面中医认识的比西医深刻多了,这些方面与会计有关系吗

那也不是说会计与成本控制、降低一点关系没有,财务会计也是企业管理系统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没有会计这个职业了,财务会计要做什么呢,一要及时准确地拿出成本核算的数据和分析,拿数据就要企业有一套系统高效的信息流,如果拿不到(像多多问号的公司就很有可能,这样的公司还相当多),那就找老板要,告诉他我没有哪些东西做不了什么,但最少你要知道缺什么吧,知道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做出有针对性地分析,一般财务做出的成本核算数据和分析别人会质疑的,必须经得起推敲,哪怕是软件系统做的帐

这里再说说成本核算,前面说的比较笼统,新人理解起来可能要花不少时间,首先是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如果单位产品种类、型号不多,工序比较复杂,就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结合,如果产品种类、型号不多,工序又不复杂,可能品种法就可以了,产品种类、型号多,工序比较又复杂,就要用分类法和分步法结合了,这个时候如果用品种法对手工帐来说可能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工作量太大,但分类法有个原则,就是一大类产品用料、人工、工序等所有成本因素相差无几,药品、食品有批次管理的要求,但不一定用分批法,可以只在库存管理的时候用分批法,品种单一、工序简单,成本核算最好做,成本数据也越接近现实,品种越多、工序越复杂,成本核算准确性越差,没办法,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决定的

成本核算方法基本确定之后,要和管理层、其他部门人员沟通(不能自己说了算,那样只能失败),这样核算的理由,仓库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材料出库、产成品入库单据怎么开、单据传递流程、时间要求、记账准确性要求,车间统计要求,成本考核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个沟通过程一般会有好几个来回,如果单位有大的管理框架和要求没问题,但若是个没有任何管理基础的公司,这种沟通失败的机率很高,财务人员会觉得很累,影响成败

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只能抛砖引玉,没有能力给大家指明道路,哈哈哈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前提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现在学生最大的痛苦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培训体系招收应届生的大型国有或外资企业就那么多,能够进去的很少,绝大部分中小型用人单位都只招有经验的会计,学生根本进不去,即使进了这种企业也只能自己摸索,对他们的成长会很不利,甚至很多走歪了,曾经看到这样的消息,说有个学校了解到用人单位喜欢会合理避税的会计,学校就请人讲合理避税,结果那届学生就业相当好,我看了觉得很恐怖,这是把学生放在了火山口上,合理避税在很有悟性的情况下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力是做不了的,现在所说的合理避税实际上是在偷逃税,只是抓到你有一定的时间和概率,但一旦出事就是毁灭性的,这不能怪学校,就业的压力最终成了学校很大的压力,前段时间有大学要我去讲实践,要我讲怎样合理避税,我和他讲,我要讲就会讲你现在不要去做,不会告诉你怎么做的,你根本把握不住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不合法

我了解过现在大专院校会计教学的方法,近半年也有大学的老师和我接触过后一直在竭力把我往各个学校推荐,但很难,主要是现在有很多学校有多媒体的会计试验教室,让一些老师到企业实习回来再教学生实践,我没有调查过效果怎么样,但我觉得应该没什么效果,因为会计实践不是见习个一段时间就可以的,最多直观的看看做帐的过程,像我祥解的内容很少能看透,但学校有了这样的投入否定自己很难,老师也很难否定自己的能力,实际上这并不是对老师的否定,凡事都有内在的规律,教学也好、实践也好,都有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越专越好,对于现在的会计教学,我有些想法,不成熟,仅供参考

一是会计课程设置,现在的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不是过时了,课程体系设置是不是科学,最少说现在会计专业很少涉及企业运营层面、各个方面管理的东西,会计如果不懂企业运营、管理,别说走到企业当家人的位置了,连做好帐都会很难,也很难成长,还有最新财经法律法规,像税法、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准则、内控规范等等走上会计岗位就要用的知识,甚至国外相关的准则、法案等等

二是理论由老师讲,学校老师的理论功底绝对是社会上的会计没法比的,老师把学生的理论基础打扎实,这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实践老师从社会上请,如果让走上社会多年的人去讲理论,肯定会误人子弟,但他们已经把理论完全融合到实践中了,讲出来的东西肯定很实用,其实理论功底扎实的人到企业以后上手也不是那么难,只是缺少领路人

会计工作流程:

建账

做凭证

记明细帐

科目汇总表

记总帐

出报表、分析

报税建账说简单也不简单,简单在只要把该用的东西准备全,软件或账簿、空白凭证、各种规范格式表单买好,根据行业、会计制度或准则、企业核算要求确定会计科目就可以了,但企业核算要求是什么怎么知道呢,这就要有一点经验了,咱都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未入行或初入行的一定要把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多看几遍,理解透,深深的记到脑子里,这样在工作中就会少很多麻烦,不至于别人向你要数据时迟迟拿不出来),把主要会计科目滤一遍,分手工帐和电脑帐

手工帐

银行存款按不同的银行帐户设明细科目,如:基本户、工行xxx

应收帐款按客户设明细科目如:xxx (客户简称),如客户很多,可以先分大类设二级明细,再按客户设三级明细

预付账款按供应商设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各单位情况不一样一般下设

备用金按人员名字设下一级明细科目

保证金按收保证金的单位设下一级明细科目

个人借款按借款人名字设下一级明细科目

原材料可以按大类设二级明细科目,也可以不设,看材料的种类数量和库存控制的需要

其他存货科目同理

固定资产同理,一定要记好固定资产登记簿

折旧科目跟着固定资产来

其他资产类科目用的比较少,一般不需要设二级明细,有业务需要处理时直接翻看明细帐基本很容易找到以前的处理情况

应付帐款参照预付帐款

预收帐款参照应收帐款

其他应付款与一般按大类设二级明细,如:社保、公积金等,再按人名或单位设三级明细

其他负债类科目一般不需设二级明细,但也会有特殊情况,视单位情况定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一般不需设更下一级明细

成本类科目按产品或车间设下一级明细

主营业务收入可以按产品、区域、内外贸类设二级明细

主营业务成本跟着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按照费用分类设二级明细,这个分类要按照企业考核的要求分,没有考核的可以分得比较粗,这两个科目是别人比较关心的,可能一会要按照这个标准给数据、一会又要按照那个标准给数据,会计就一笔一笔的找、加,很累,如果明细科目分的好,会减少不少工作量

财务费用基本就利息、手续费两个明细科目,如果有资本化利息,最好再分明细科目

其他损益类科目基本不需要设明细科目,除非相关业务比较复杂

科目表确定下来之后,在明细帐上把最下一级明细科目按顺序填到明细帐的科目名称栏,最少每个明细科目一张帐页,在填科目名称的账页上贴上写有该科目名称的口取纸,所有口取纸要错开,便于查看,同样在总帐上按总帐科目在账页上填好总帐科目名称,贴口取纸,其他账簿同理

明细帐本:

电脑帐

其实无论手工帐还是电脑帐,科目设置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软件有一些更方便的功能,如辅助核算、项目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等,下面只说和手工帐有区别的科目,不够全面,因为有很多软件我没有深入接触过

应收帐款科目如果客户名称是二级明细,直接把应收帐款科目设成按客户辅助核算(项目核算),如果客户名称是三级明细,则把二级明细科目设成按客户辅助核算(项目核算),

预收帐款同样

应付帐款按应收帐款的方法做按供应商辅助核算(项目核算),预付帐款同样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同样方法按人名、单位名称等设辅助核算(项目核算)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如果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话,就不需要设明细科目了,如果没有,就按照手工帐的思路做

损益类科目用软件就有很大的优势,明细科目设置基本按照手工帐的要求来设,但可以按职员、部门、客户、区域等设单个或组合设置辅助核算(项目核算),这样便于拿出针对职员、部门、客户、区域等的各种分析、考核数据,直接查询数据就可以了

其实无论新建账还是接老账,不管是一般会计还是负责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特点和要求,不了解这些,建账只是闭门造车,

很多会计根本不去了解这些,或是被动的了解,等帐做了一段时间,通过别人的反映或质疑才知道核算不符合单位实际再来调整就有点晚了,别人对你的映象不好了,有的年度内调整不过来了,所以进一个单位以后,一定要先主动了解单位做什么业务,怎么做的,有哪些部门、人员,各做什么工作,单位有哪些成文不成文的规定,走走看看,和各部门聊聊,当然不能搞的像领导视察,哈哈,不要只听领导说,不要只埋头做自己的事情,那样是做不好滴

建账其实也不能一下弄得很完美,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费用的明细科目随着对企业的了解可能还会增加,但二级、三级明细科目、辅助核算(项目核算)等这种大的结构要完整,以后才好调整

好,下面开始做帐了,第一步是做凭证,做凭证就要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有哪些呢报销单、借款单(暂支单)、材料入库单、采购发票、产成品入库单、销售出库单、银行收款回单、支票存根、付款回单,生产领用单、收付款收据、工资单、相关合同、发票记账联等等等等,很多,前面是一些基本的,各单位基本都有,有些单位叫法也不一样,单位规模不同,单据的种类也不同,新人可以到会计用品店去看看,百度、google 找些图片看看

会计凭证都是根据原始凭证做的(废话),视单位规模、流程规范全面程度不同、内部控制好坏等因素,可以说原始凭证到处都是陷阱,出纳也好、会计也好、财务负责人也好,拿到原始凭证时首先是仔细看清楚:发票是不是真的、版本有没有过期、单据要素是不是填写清楚规范、审核审批过程是不是符合规定、数据是不是正确、符不符合预算控制、合同条款、盖章没有等等,会计是一个细心活,所以女的比较多,这些以后结合具体的业务处理说再说说会计凭证,一般企业用通用的记账凭证就可以了,有些大单位用收付转凭证,便于

记账、查找、管理,这里就以记账凭证来说

下面就以实际的经济业务来做,首先假设一下公司的状况

假设销售部某业务员要出差借款

借1000元,本人填好各项目后,销售部经理签字同意,财务总监签字同意,到总经理签字批准,才拿到出纳处领款,这个审批过程一个都不能少,而且每个签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本部门经理是同意其出差(有的单位还要有另外的出差申请单,批准后才可以借款),财务总监要看这个业务员以前有没有借款没报销或归还,欠款标准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规定,当

然有些小企业没有规定,但财务要把好这个关,这一关过不去就借不了款了,如果过去了,最终总经理批准,出纳把现金给他,还要其在经办人处签收,如果流程不完整,出纳就不能给钱,否则就扯皮了,或者出纳盖滚蛋了,这个签字流程不同的单位会有不同,有的可能要好多人签字,会计、出纳对这些规定要烂熟

有点要注意,与财务有关的所有单据要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签字,不能用圆珠笔或铅笔,包括做凭证、记账,还有些单据是复写的,会计一定要看

付款后盖上“现金付讫”章,交会计做凭证,会计做凭证前一般还要对借款单审核一下,以防疏漏,出纳记好流水帐或及时记现金日记帐,凭证交会计保管。

出纳每天要对现金进行盘点,与现金日记帐核对,初入行的最好一有时间就对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凭证传递的过程要商量好,甚至做好交接记录,出纳长款短款一般都是凭证没保管好,长款了你不能放进腰包,否则要你再吐出来的时候就难看了,短款有时候别人是不会承认的,出纳只有自己吃亏,所以出纳一定要细心,及时盘点、对账,这方面不能偷懒。

这个业务的记账凭证是

要注意,记账凭证一定要及时、连续编号,假如忙,把某个凭证放到别的地方了,看编号就能知道少了哪个凭证,多了一些针对性,以后查帐也好查,这些基础规范上都有

再说说记账凭证,上面的总号是相对所有凭证的、分号是如果一张记帐凭证写不下所有分录,就会用几张写,这个总号下如果有三页,则分号就是1/3、2/3、3/3,仔细看整个记账凭证各个部分,对照基础工作规范就明白了,上面还有缺陷

如果单位有外币的话,就要用外币记账凭证

凭证上多了汇率,外币金额,汇率按当天或期初汇率记账,汇率有现汇买入价、现汇卖出价、现钞买入价、现钞卖出价、中间价,记账用汇率一般用中间价,期末或年末要做汇兑损益

现在大家对做凭证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了,就开始说业务处理了

为了让大家能形成一个清晰、系统的思路,先交待一下企业经营的流程

企业筹建---材料采购-----入库-----付款----生产领用---生产----产成品入库-----销售出库----收款,这正好和鲁哑哑同步,哈哈哈

注意,这里还有一条更大的主线,就是会计核算的流程

先扯点别的,企业在筹办之前,按理说应该确定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了,这些方面大型或纯正的外资企业基本都比较完善,不算假洋鬼子,甚至日本公司、比较有规模的台湾公司、香港公司等亚洲公司也比较完善,但来自不同区域的做法有不同,可能是文化的差异,人性化方面也不错,可能有人反对了,说一些亚洲的公司老板简直就不把人当人,说得对,但不全对,为什么呢,第一,人性化不是说员工想干嘛就干嘛,人性是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的,你不给员工压力,他就会偷懒散漫,效率就没有了,人只是个高级动物,生来是自私的,谁都希望少干活多拿钱,你我都一样,有小孩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往往是别人的东西恨不得都变成自己的,只是大人、老师、社会的阅历会慢慢告诉他,要遵守社会的公共道德,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约束人性的贪婪,我们说人之初性本善,结果现在的腐/败大家都看到了,第二,我在和一些外面来的人交流时,通过他们说的和我观察的,那些血汗工厂,比如说台湾的,台湾人就说了,那些本来是一些没文化的社会底层的,抓住了大陆发展的机会来捞一票的,和大陆的暴发户是一样一样的啊,是他们自己把贪婪发挥到极致了

当然人性化更要发挥人性的优点,比如感恩的心,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等等

再说说国营企业(现在叫国有企业了,我是为了和下面的民营企业对应),我也是从大型国有企业出来的,战略就不谈了,政治方面的诉求和因素比较多,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还是比较系统和规范的,执行不执行是另外回事哈,我曾经在一个国有控股的民营公司工作,是私人老板主持工作,使劲捞自己的,结果公司垮了,老板坐牢了,国营老总险些出问题,当然应该是后台够硬,有时候我真怀疑这些精英的智商

而民营企业呢,其实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太宽泛,这些企业是吸收就业的主力,他们大多是从家庭小作坊式的发展起来的,开始是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创业,后来业务发展起来了,人手不够了,就招工人、业务员,再后来发现用代帐会计满足不了做帐的要求了,就招专职会计了,还兼行政人事,其实就是个内务打杂的(现在这样的工作都很难找了),再发展,内务又忙不过来了,就像模像样的有了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但怎么看都是杂牌军,授权模糊、管理架构不清、流程混乱、制度空洞,各自为政,相互诋毁甚至谩骂,办公室政治愈演愈烈,你工作上有一点疏漏被发现了,马上就变成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加上家族成员、创业元老,整个就一锅粥,当然现在所有老板都怕戴上家族企业的帽子,但管理问题还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一些人意识到了,就去学习,什么高层论坛、EMBA 、专家讲座、教授发言(当然不会让职员去学,怕学出来就跑了),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家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不过还是有很多凤凰涅磐,做好了,做大了,但有个现象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

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说,在遇到业绩停滞甚至下滑时,总是觉得市场不行了,销售不力了,好一点的想想是不是技术不够先进了,总是很少想到管理上来,还在拼命的往前冲,不知道脚上有一根牵着的绳,甚至就被这根绳拽倒了都不知道绳子的存在,有人说管理的作用没那么大吧,一个先进技术的产品找到了就行了,像盖茨,问题是你是盖茨吗,全世界有几个

先进技术从哪来呢,你有没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和投入呢,很多人在觉得自己成功后,就觉得自己能力无限大、别人都是傻冒,高不可攀了,其实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管理也不仅仅是弄几个管理制度就行了,比如前面说到的战略、文化、预算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往来控制、资金管理、投融资、统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上下级沟通、流程控制、风险控制等,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以前曾经想写些东西,后来觉得吧,外资企业根我没关系,他们的管理经验我也不敢叫板(有点崇洋媚外了),以前引进外资是想学到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来发现什么都没学到,一些外资企业出来的高手到了民营企业,好像很多败走麦城了,国营企业呢,好像我说了也不算,那就写点民营企业的吧,好像作用也不大,不了了之了

打住,天涯牛人多,还是让专家说吧

为什么说这些呢,现在大家都做职业规划,我没做过,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我知道你一脚踏进泥潭,你所有的规划全白费,我曾经在泥潭好多年

说这些就是给大家个参考,分清哪是泥潭,哪是你职业规划实现的平台,看到要你仰视、让你战战兢兢的人,找准机会掉头走人,没有必要看他的下场,也没必要因为他咬过你,搞什么举/报之类的,你那是帮一XX 咬另一只狗,你会看到让你目瞪口呆的一幕,自己也可能会更郁闷,当然你想看也可以,我觉得还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去比较好,然后多考考试,压迫自己学习,会计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付出总会有回报。

回到筹建上来,筹建期对会计来说主要是付工程款,投标单位都有工程预算和合同报价,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设计变更,最终结算价可能就不是当初的合同报价,还是看合同怎么写的,视工程大小,管理的程度也有区别,一般是首先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申请,附上工程进度清单,监理单位核实进度、质量等后向建设单位申请,有的要第三方工程量审计单位审核,再到建设单位经过各级审批流程,最终才会到出纳处,会计、出纳手上一定要有合同及历次付款的统计,对付款审批流程要清楚。

看来我前面的还是没有让新手理解,天会,你到会计用品商店买一本三栏式明细分类帐,一本总分类帐,一本现金日记帐,一本银行日记帐,科目汇总表、数量金额式存货明细帐一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一本,会计记帐凭证10本,多栏式费用明细帐,固定资产登记簿,口取纸一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科目章一盒,报销单、差旅

费报销单,收据各若干本,看看有没有其他也需要买的,比如借款单,账本主要不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来分的,而是按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来分的,如果明细帐二级三级明细较多,一本明细帐记不下,可以再按科目大类分明细帐本,甚至一个总帐科目就一本明细帐本(比如往来类科目,往来单位很多的情况),你们单位刚开始经营,帐应该比较少,一本明细帐本应该够了,还有土地款,与总公司挂往来,算欠总公司的款,这样土地算你们公司的就可以了,至于合作开发,要看合作开发合同是什么样的,这里没法下定论,包括土地款,你们与总公司有没有什么约定。

工程有土建、安装、装饰等专业

工程方面水比较深,招投标、分包、材料购买、工程款结算都会有猫腻,但财务人员很难控制,因为专业性的问题,要控制,必须首先懂得预算,要懂预算就要会看工程图纸,懂施工标准、材料、预算标准、施工进度测算等,很多,所以一般是一个系统的控制,由各专业来控制,最后财务付款,但有些小单位、小工程这种控制就会薄弱的多,做施工企业财务或建设单位财务的就知道

还有就是融资,一般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银行会争着贷给你,不符合的到哪都不行,当然有社会关系的,找找担保、或者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贷等等,有时候也能操作起来,其他的融资方式象私摹股权其实就是找人投资你公司,象风险投资之类的,还有恐怕就是民间借贷什么的,金融我不懂,不瞎说了,会计一般跑跑腿,做几个或真或假的报表给银行,项目银行融资一般是长期贷款,不会像流动资金贷款一样不时的要借啊还的

还有就是融资,一般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银行会争着贷给你,不符合的到哪都不行,当然有社会关系的,找找担保、或者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贷等等,有时候也能操作起来,其他的融资方式象私摹股权其实就是找人投资你公司,象风险投资之类的,还有恐怕就是民间借贷什么的,金融我不懂,不瞎说了,会计一般跑跑腿,做几个或真或假的报表给银行,项目银行融资一般是长期贷款,不会像流动资金贷款一样不时的要借啊还的

竣工验收后公司就开始正常运营了,可能有个公司注册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详细说了到做的时候也不会少跑,记住几个主要的事情,先到当地工商局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名称核准通知书下来后,工厂现在一般要办环境评价(先到环保局填表,再按环保局要求找环评公司),特殊产品还会有别的前置审批,这些工商局会告诉你,然后到银行开立临时帐户,打入投资款,拿着银行进帐单和银行存款询证函(还有股东身份证或营业执照等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提供的东西),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然后把前面拿到的所有东西带着,连同企业章程、股东会决议(人员任命、通过章程等内容)到工商局登记注册,刻公章,再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企业代码证,再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再到银行开立基本账户(现在可能大部分地方要办涉税帐户确认单,税务局根据企业的申报直接从企业涉税帐户上扣税款,税务局不收现金、支票什么的),企业注册就借束了

具体每一步要什么资料,看看《公司法》(会计一定要看,考试的话也会考到),到工商局、税务局网站上去看,或打电话咨询好了再跑

当然现在很多代办公司,办起来很快,但也会有陷阱

然后就是税务局的管你们这一片的片管核查,税种认定,在这个时候就要和片管处好关系,怎么处关系大家都会吧,我就不说了,但不要太盛情,不要接触太频繁,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吧,有事情尽量打税务局咨询热线,不要直接找片管,在经验不多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我在这里尽量不讲具体的事情,比如工商登记要准备什么材料啊,具体一个经济业务

的会计处理啊什么的,但会遇到什么事情尽量说到,只告诉大家思路,怎么学习,多看多思考,对准备入行的筒子可能比较吃力,但如果我把什么事情都说到你看了我帖子就能直接做好的话,工程太浩大了,好像也做不到,我只能尽量详细,然后告诉大家学习的方法、方向,会计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还是多考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ACCA 、AIA 、CIA 等等,国外的考试视野要比国内的宽,同时注意拓宽会计之外的视野

对新人首推注册会计师,学的深,会计方面的知识比较全面,也没有年限限制,费用也不是太贵,考出来就业面也宽,考得过考不过不要太在意了(当然考过最好),最少你知识会增加很多,其他的考试了解了解,看自己要往哪方面发展和自己的起点,选择适当的考试工厂开工了,首先买材料,采购的流程大致是:采购计划----采购申请----询价(要样品)---签订合同---(预付款)---验收----入库---发票----付款

根据公司的规模及行业、库存管理的要求等会略有区别,比如采购计划做的好的甚至有年度预算、月度计划,而只有申请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询价阶段有的甚至到工厂考察,有详细的数据分析,把供应商的利润控制的死死的,外资企业就往往是这样的,验收阶段不同的行业也不同,有的需要化验、测试、分析

首先,财务根据合同付预付款:采购员填写付款申请单(附合同复印件)----采购部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领导审批---付款(对方收据或支票签收),银行汇款的,把汇款回单附于付款申请单后

如货款10万,预付2万

就不贴图了,直接做分录

借:预付帐款----xxx 公司20000

贷:现金(银行存款)20000

记得记账凭证的样子吗

货到了,验收入库了,如果发票没到

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xxx 100000(8547.08)或97087.38

贷:应付帐款暂估100000(8547.08)或97087.38

记账凭证是什么样的还记得吗

凭证后附件是入库单,入库单上要有验收、保管员的签字

但为什么记账凭证上是三个数字呢,这是因为我们公司是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有对方是不是小规模纳税人的问题、以及会开给我们什么发票,没学过税法的,赶紧学暂估入库可以是入库的时候,更多的是月底,看存货核算的方法

记得给记账凭证编号啊

如果发票随货到了,要付款,则采购员填付款申请单或报销单(附入库单、发票)---采购部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老总审批----付款

如果我们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不管拿到什么发票

先冲暂估(红字)

借:原材料xxx -100000

贷:应付帐款暂估-100000

借:原材料xxx 100000

贷:预付帐款xxx 20000

现金(银行存款)80000

如果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对方也是一般纳税人,给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先冲暂估(红字)

借:原材料xxx -8547.08

贷:应付帐款暂估-8547.08

借:原材料xxx -8547.08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452.92

贷:预付帐款xxx 20000

现金(银行存款)80000

如果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由税务局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原材料xxx -97087.38

贷:应付帐款暂估-97087.38

借:原材料xxx -97087.38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2912.62

贷:预付帐款xxx 20000

现金(银行存款)80000

如果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他自己开的普通商业销售发票,则和第一种情况一样

注意,凭证上的原材料价格和税款要和发票上一致,因为有时候发票上的项目多的话,四舍五入后会和我们用公式算出来的有出入,但报税的时候是以认证过的发票上的数字为准的,差一分钱报税系统都会报错,就要到税务局去处理,比较麻烦

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才可以开,一般纳税人也可以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样子和专用发票差不多,就是发票名称不一样,普通商业销售发票只有小规模纳税人能开,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只能抵扣3%

专用发票购货方有两联,发票联和抵扣联,普通发票和普通商业发票没有抵扣联

发票的版本也会经常换,一般在税务局网站上或者媒体上会有通知的,会计一定要及时了解发票版本的变化及真伪辨别,比如说南京的商业销售发票已经统一到工商业统一发票,百元以上的版本不能手工开具,只能机打了

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进项抵扣联)的保管要求很高,按规定要有专门的保险柜保管,虽然执行中没那么严格,但发票丢失的罚款是相当重的,建议最少要有专门的文件柜放自己的发票,进项抵扣联分已认证、未认证分开放,不能随便乱丢,经常有人把抵扣联过期忘了认证,这种错误在大部分单位是不可饶恕的,看到有个帖子说忘了认证,又怕影响同事,要卖房子赔公司,对他我表示十二分的敬意,但如果有人提醒发票保管的要求,我想不会这么惨,我们挣钱都不容易

要看看发票管理的规定

采购管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前面说了一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单位对采购控制的方法、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规模可以,已经有成熟系统的管理流程、规范,那财务人员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同时也是学习的好机会,多了解、观察、思考。应该对自己

的成长很有帮助,但没有绝对严密的系统,执行过程中也会有人故意绕开某些控制,损公肥私,我们要能够敏锐的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推动改善,尤其内资企业,国有企业就不说了,太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太复杂的关系,不管自己有没有背景,明哲保身比较好,能看到问题就可以了,不能多嘴,而民营企业不要说严密了,很多小型民营企业简直不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下面就说说在最差的情况下建立采购管理系统以及单据、数据的传递流程的思路和体会

一般刚起步的小型民营企业的采购人员都是老板的亲戚,大家都认为可靠,但实际上老板不会完全信任,可以被完全信任的人好像也不多,国内做生意首先的会给回扣,大环境这样,有的老板会私下问财务怎样控制采购或者要财务出管理规定,不必当真,写个制度给他就行了,他一般执行不下去的,还要告诉他这是标准的流程、制度,尽量减少你被当枪使可能。但实质的控制没有,表面的流程一定要有,不然财务得不到所要的准确数据,账怎么做呢,我咨询客户中见过这样的公司,有库存管理软件的会好点,像鲁哑哑的公司如果没有软件的话,她就要更痛苦了

公司做到一定规模,有了采购部,这时没有那么多可信任的亲戚朋友了,有也不能放到一起,不然一个采购部就会让老板焦头烂额了,这个时候如果老板有绝对的强权和威慑力,懂经营管理,不是一味的抓销售挣钱,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老板很累,也需要一套真正能起作用的管理系统,或者老板要摆脱家族式企业的困扰,更需要管好采购了

但管理是有成本的,要看这么管理合算不合算,看的到的,加人会有工资支出(当然人力是很便宜的),看不到的,流程多了,审核审批多了效率就会受影响,这是你将遇到的最多的反对理由,以前缺什么东西,和采购一说,马上出去采购了,价格差不多就行,高了也没话说,零星采购嘛、临时找很难找到嘛,现在月初还要做计划,采购还要申请,你签字他签字半天,那边生产又报怨了,还有老板看到你看不到的利益平衡等等,所以自己首先应该有一个框架,结合公司现在的情况可以控制到什么程度,比如说现在绝大部分公司预算可能没办法做,就从计划开始,按计划才能申请采购,计划也没法做,那在申请、询价比价、供货商成本分析,甚至招标等方面开始控制,合同审批流程、审批要看什么,合同跟踪、到货验收、付款审批等方面根据公司情况能做到什么程度,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这个要看长期的),先和老板沟通好,得到他的支持才能做下一步

下面就是和相应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一般从没有管理到有管理的过程中,和各部门、人员的沟通是比较艰难的,执行也是个大问题,有心理抵触,也有利益问题,也有人员职业素质问题,除非老板懂管理并且足够强势,比如这时候就会有人说你不信任我(甚至很多老板为了收买人心,以前说过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这样的话其实很好解释,我就会说,一是公平问题,我们信任你,但公司发展了,增加和你做同样工作的人,能信任他吗,信任他但他钻空子怎么办,不信任他,你不用走流程而他要走,公平吗,如果他又是个可信任的有能力的人呢,当然老员工这时候又要担心自己的饭碗、钱途问题了,但最少他不会直接说,只会在执行的时候想办法绕开,二是公司发展的需要问题,三是成本控制问题等等,可以有很多正常理由,视单位情况不同,当然沟通可能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的,而且方法很重要,我一般都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而且不会说你那样我工作会怎样好做,你这样我工作怎么难做(很多人会这样说,结果可想而知),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有人身攻击,要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说问题,你心底无私了,别人心理上的抵触会少很多,我以前无论在单位上班还是帮别的单位做咨询,可以说阻力都比较小,基本上员工心里有什么话都会对我说,我要求做的事反对也不多,对各部门的协调基本是最有效的(哈哈,不要砸我)

制度要经过大家充分讨论,这样在执行的时候阻力会小点,因为你考虑大家工作上的难处和细节,做的好还会支持你

应该说这种事不仅仅是财务的事情,但管理混乱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很多单位也会说财务控制不力,所以我一直认为财务是公司提升管理的最强推动力,在欧美,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最高领导人有财务背景(没有调查,只是看一些文章上说的),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好像很少听说,最多的是销售或者技术出身的,我们这些财务人员也需要提高自己,不过我是指望不上了,我该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

管理体系建立后要有充分的培训、监督,公司规模较大的,会有审计部,但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开阔的视野,会做得很吃力,有志于往内部审计方面发展的,可以考考CIA ,对职业发展会很有好处,有人觉得难考,其实我考的时候都是提前交卷,甚至大家认为最难的管理与信息技术(现在应该分成两门了)我不到一个小时就考好了,而且一次全过(哈哈,又要挨砸了),可能得益于我平时的不务正业,还有用外部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做内部审计不会有什么效果,不过很多单位是这样做的,我不知道他们能审出什么。

如果没有审计部,那财务监督的压力就要大点了

当然做这些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核算工作都做的很累了,那你就要抬头看看路了,还有就是管理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他方面的管理,在后面结合经营流程一个一个说)

大家看看《内部控制规范》,如果能参加ISO 等企业认证或者企业筹建时的管理设计就更好了

写这段死了不少脑细胞,要说的太多,因为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甚至牵涉到战略、文化、人力资源等,这里就只说了些思路,希望大家不要觉得罗嗦

说说我的经历,我很赞同多多的说法,毕业分配到中国最大之一的国有企业在南京的下属单位,在抵制了半个月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公司的安排,我这个不是学会计的做上了会计工作,三年后学历上、专业上、关系上都没有优势的我竟然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不是平步青云,而是一步登天,我都不知道这样的狗屎运是从哪来的,但那时很多人都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我也不例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一步跨了出去,从此开始尝尽苦涩,连回家过年的路费都没有,一个人在别人宿舍看春节联欢晚会,没想到那年出了一个,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搞得我痛哭流涕

后来到了一个所谓的港资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财务会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之前也是懵懵懂懂),再后来到了一个中外合资公司,接触了不少高官,接触了司法机关,看到了社会已经黑暗到什么程度,但也认识了心胸无比大的一家

下面就开始了我最悲惨、屈辱的一段经历,情节还很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在全力冲刺理想完败后,到了上面说的那家国有控股的民营公司,是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在第一天报到后,了解了公司的情况就发现公司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概念大家搜搜百度百科就知道了),在一个月后的全国销售工作会上更是得到了印证,但没我说话的份,我被派到一个区域做财务经理,行政上归区域总经理管,业务上归总部管,但对区域的盈利、管理负全责,大家一看就知道何等荒唐,责任和权利明显不对等,所有的花大钱的事都是总经理直接拿个发票来报销,销售款是全额打回总部的,不该给经销商的返利多给,在货款里已经扣除了返利,总部还把返利打到区域帐上,我是全国唯一一个打回总部的,而且总经理根本不考虑你的原则和解释,非常强势,这样与总经理基本不共戴天了,他多次直飞总部强烈要求清除我,甚至联合总部人力资源部、销售部、市场部、大区域等部门总监以调查区域经营的名义下来调查,然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直呈总经理,全是罗列的我的罪状,就在调查结束后不到两个小时,竟然有不认识的人电话告诉我,报告发到我的邮箱了,让我赶紧想办

法(对这位朋友我一直感激不尽,不知道他为什么帮我,后来那个电话再也打不通了,邮箱联系也联系不上,当然见面我可能也没什么话说,因为任何感谢的话都觉得苍白),我一笑置之了,没有理会,但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了,是我的直接领导力挺的我,她帮我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后来我调回总部,总经理直接点名换了另外一个同事去,这个同事在后来的三个月瘦了十几斤,最后区域总经理走人了,而我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在全国年度总结会上都点名批评了我,之后他们不顾铁的事实,给我泼了一盆脏水逼我走人,我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当天办完交接手续离开了,在我的孩子快出生的时候,但从此我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说这段可能有人会知道我是谁了,但请不要公开,也不要人肉我,让我把这个帖子写完,到时候需要的话,我可以公开身份

在我的孩子出生的第二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美国独资的公司,母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规模不大,但我得到了母公司领导、总经理、其他部门、员工甚至税务部门的普遍尊重和信任

而前面那家公司在不久后轰然倒塌,这个事件成了全国经济界的重大新闻,当然在之前公司经营手法及业绩上也曾制造过轰动,很多人把它的倒闭归因于行业的洗牌、没有核心技术等等,但我坚持认为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它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行业的洗牌、没有核心技术等等不会让它轰然倒塌,最少没那么快

国内相当多公司有先天性心脏病

从此我再也不用自己找工作了,都是工作找上门,是上天给了我一个天使,给我带来了好运,也有一些可能是那家让我屈辱的公司给了我实际的名声

后来有一个私营企业找我,老板的资产那时已经好几个亿了,我在和老板谈的时候,把我在那家国有民营公司的全国总结大会上是被怎么评价的,我的直接领导是怎么评价我的和盘托出,这家公司里面高人、创业元老很多,谁都不服谁,工作中争执不断、甚至诋毁,而在我离开这家公司以后,有别的公司到他们那了解我,结果从老板到普通员工,对我为人及能力都大家赞赏,那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哈哈,有砖使劲砸) ,后来和我工作上接触较多的都成了非常亲密和信任的朋友,包括人人恨的人力资源总监

那家听到对我一片赞扬的公司老板找我,我是不愿意去的,因为前一家我走的时候老板竭力挽留我,要我开价,我没开,坚持走了,我再去一家新公司感觉对不起他,新公司老板就找各种关系劝我去,并且一再加码,加上当时我经济也不宽裕,最后答应了,但我进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老板说,报酬按一开始说的算,后面加码的不算,但我最后还是离开了,一是他的管理意识在我多次努力后还是没有提升,二是我感觉到老板有点怕我搞阴谋控制他的公司,因为大家都听我的(其实我都是主动要求别人监督我,比如很多开支我最后签字就可以支付,但大额的我都要求必须老板签字或者电话请示才能付,小额的也要老板一到办公室就让出纳拿过去给他看)

之后也有几个公司甚至香港上市的公司找我,我再也不答应了,我决定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为企业做事,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我和企业里的人员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更好沟通,二是企业请我会更多听我说,三是我可以有心灵的自由等等,好处多多

说这些就是给大家抬头看路一点参考,我走的弯路很多

下面就是生产环节,这个环节大多数人最头痛的就是成本核算和控制,我整理一下思路再发首先是领料,假设某车间领用xx 原材料100公斤,单价5元/公斤,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车间500

贷:原材料xx 原材料500

成本科目有的单位可能要进一步细到产品型号等

库存成本按照全月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等,这个凭证一般是月底做,但如果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是分批法,或者库存成本核算方法是分批法、移动平均法等时,这个凭证就要在发生时或者产成品入库时做,等等

做这个会计凭证依据的原始凭证是材料出库单,月底一次做的最好有材料领用分类汇总表之类的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做的统计报表

不同的公司材料出库的审批流程是不一样的,材料会计或者成本会计一定要了解清楚很多小型民营公司出入库管理极为混乱,甚至单据都到不了财务,如果你不幸在这样的公司,就要想尽办法把流程理顺,及时全面拿到你要的单据,各种材料、产品的名称、型号必须在全厂内统一,出入库单要有统一的编号规则,防止单据乱丢、遗失,督促仓库及时记好材料、产品明细帐

出库单流转程序:车间申请---仓库开具出库单----车间领导审核----计划审核----仓库主管审核----(领导审批)----保管员出货----记账-----单据财务联交财务

前面两步可以合并成车间办事员直接开出库单,流程根据单位部门设置及审批流程做相应变化,单据格式也会不一样,大部分单位自己设计的单据

再想想入库的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前面没说到

入库单和出库单

如果用进销存管理软件就会省去很多麻烦,有很多人认为要自己开发适合的软件,我觉得那是乱弹,一是开发成本很高,成熟的软件都是很多人从软件架构--软件设计--写代码—测试做下来的,凭公司几个人就开发出适合公司的软件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是大型公司行业非常特殊又有相应的人员和实力可以考虑,或者外包真正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关键是架构和设计,要精通管理和软件,二是现在成熟的软件基本都考虑了不同行业需求,流程标准化,对大部分企业应该是可以的,只是软件的稳定性、服务的水平、软件型号的选择、还有单位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员专业素质等要综合考虑

车间发生的其他费用

设备折旧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动力费用,一般是专门的供电车间或者总电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如果每个车间单独有电表

借:生产成本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一个工厂如果只有一个总电表,还要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间分配,甚至不同部门间都要分配

发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人工费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人工费

制造费用人工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工资一般是全公司一起发,那就要分清哪些是进管理费用,哪些进销售费用,哪些进生产成本,哪些进制造费用

月底要进行产成品的成本核算了,这是相当多会计最头痛的问题

具体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不讲了,成本会计课本、教材已经讲的很多了,只是理解透不透的问题,我建议没做过成本会计的童鞋找机会到工厂去看看,刚做成本会计的再多了解了解产品生产的工序、产品分类、型号、用料、以前各种费用分摊的比例及原因、考核的办法等等,有可能的话了解一些同行的成本数据,同时把成本会计教材多看几遍,结合实际理解,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怎么用

成本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然中国不会成为制造大国(只是代价有点大),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成本节约了就是多挣钱了嘛,只是做法不一样,上规模的公司都有成本控制的动力和相对成熟的机制,而小型尤其是民营公司很多要求财务人员做成本控制,碰到这种企业我恨不得扭头就走

这里先说说成本控制、降低牵涉到经营管理方方面面

那些战略、文化、技术领就不说了,好像很少能碰到这样的企业,碰到的估计也是吹牛或者拍脑门子出来的(当然在如此大环境下也很难做到),产品设计出来后,先要设计好工序,甚至流水线的摆放位置、间隔、工人的规范动作、每个动作所花时间,物料的流转等等,这个定下来后很难改了,只能持续改进一些小的方面及要求,二是采购供应体系,材料的质量、运输库存的成本、采购的价格等都会影响产品的成本,三是生产组织,工人的培训、机器设备的维护,残次品的分析控制,效率的提高等等,四是质量控制体系,五是人力资源方面的薪酬体系、考核体系等,六是销售管理等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引起成本的变化,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相互制约、平衡、服务,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像一个人体一样,这方面中医认识的比西医深刻多了,这些方面与会计有关系吗

那也不是说会计与成本控制、降低一点关系没有,财务会计也是企业管理系统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没有会计这个职业了,财务会计要做什么呢,一要及时准确地拿出成本核算的数据和分析,拿数据就要企业有一套系统高效的信息流,如果拿不到(像多多问号的公司就很有可能,这样的公司还相当多),那就找老板要,告诉他我没有哪些东西做不了什么,但最少你要知道缺什么吧,知道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做出有针对性地分析,一般财务做出的成本核算数据和分析别人会质疑的,必须经得起推敲,哪怕是软件系统做的帐

这里再说说成本核算,前面说的比较笼统,新人理解起来可能要花不少时间,首先是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如果单位产品种类、型号不多,工序比较复杂,就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结合,如果产品种类、型号不多,工序又不复杂,可能品种法就可以了,产品种类、型号多,工序比较又复杂,就要用分类法和分步法结合了,这个时候如果用品种法对手工帐来说可能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工作量太大,但分类法有个原则,就是一大类产品用料、人工、工序等所有成本因素相差无几,药品、食品有批次管理的要求,但不一定用分批法,可以只在库存管理的时候用分批法,品种单一、工序简单,成本核算最好做,成本数据也越接近现实,品种越多、工序越复杂,成本核算准确性越差,没办法,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决定的

成本核算方法基本确定之后,要和管理层、其他部门人员沟通(不能自己说了算,那样只能失败),这样核算的理由,仓库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材料出库、产成品入库单据怎么开、单据传递流程、时间要求、记账准确性要求,车间统计要求,成本考核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个沟通过程一般会有好几个来回,如果单位有大的管理框架和要求没问题,但若是个没有任何管理基础的公司,这种沟通失败的机率很高,财务人员会觉得很累,影响成败

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只能抛砖引玉,没有能力给大家指明道路,哈哈哈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前提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现在学生最大的痛苦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培训体系招收应届生的大型国有或外资企业就那么多,能够进去的很少,绝大部分中小型用人单位都只招有经验的会计,学生根本进不去,即使进了这种企业也只能自己摸索,对他们的成长会很不利,甚至很多走歪了,曾经看到这样的消息,说有个学校了解到用人单位喜欢会合理避税的会计,学校就请人讲合理避税,结果那届学生就业相当好,我看了觉得很恐怖,这是把学生放在了火山口上,合理避税在很有悟性的情况下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力是做不了的,现在所说的合理避税实际上是在偷逃税,只是抓到你有一定的时间和概率,但一旦出事就是毁灭性的,这不能怪学校,就业的压力最终成了学校很大的压力,前段时间有大学要我去讲实践,要我讲怎样合理避税,我和他讲,我要讲就会讲你现在不要去做,不会告诉你怎么做的,你根本把握不住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不合法

我了解过现在大专院校会计教学的方法,近半年也有大学的老师和我接触过后一直在竭力把我往各个学校推荐,但很难,主要是现在有很多学校有多媒体的会计试验教室,让一些老师到企业实习回来再教学生实践,我没有调查过效果怎么样,但我觉得应该没什么效果,因为会计实践不是见习个一段时间就可以的,最多直观的看看做帐的过程,像我祥解的内容很少能看透,但学校有了这样的投入否定自己很难,老师也很难否定自己的能力,实际上这并不是对老师的否定,凡事都有内在的规律,教学也好、实践也好,都有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越专越好,对于现在的会计教学,我有些想法,不成熟,仅供参考

一是会计课程设置,现在的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不是过时了,课程体系设置是不是科学,最少说现在会计专业很少涉及企业运营层面、各个方面管理的东西,会计如果不懂企业运营、管理,别说走到企业当家人的位置了,连做好帐都会很难,也很难成长,还有最新财经法律法规,像税法、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准则、内控规范等等走上会计岗位就要用的知识,甚至国外相关的准则、法案等等

二是理论由老师讲,学校老师的理论功底绝对是社会上的会计没法比的,老师把学生的理论基础打扎实,这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实践老师从社会上请,如果让走上社会多年的人去讲理论,肯定会误人子弟,但他们已经把理论完全融合到实践中了,讲出来的东西肯定很实用,其实理论功底扎实的人到企业以后上手也不是那么难,只是缺少领路人


相关内容

  • 会计法律的制度
  •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任何一个经济组织的活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首先表现为单位内部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即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在处理经济业务事项中,必然会涉及.影响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机构 ...

  • 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
  • 一、合理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工作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能够防止会计差错发生,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物流企业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会计人员按需配备,合理分工和安排,避免忙闲不均,才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 ...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案例
  • 案例: 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说明一 一.关于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 ...

  • 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
  • 会计论坛 理论探讨 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无锡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江 [摘 * 李国栋姚桂根束美仙 刘瑞文 苏省审计厅 要]文章从会计定义入手,阐述会计职能分歧源于会计认识的阶段性,并基于"信息系统论"的认识,将会计职能定位为表象职 能和衍生职能的联结体 ...

  • 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范才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才能行使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现阶段,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当,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 ...

  • 会计法规1
  • 会计法规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第1题:下列各项中,对报送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负首要法律责任的是(). A.总会计师 B.会计主管人员 C.单位负责人 D.会计机构负责人 答案:C 解析: <会计法>第21条 第2题:根据 ...

  • 会计工作的组织
  •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会计工作的组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付诸实施需要创造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的组织工作:基本要求:1.了解正确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要求:2.熟悉会计机构的设置.组织方式和岗位责任制,会计人 ...

  • 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构成练习题
  • C.<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D.<企业会计准则> 11.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地方性会 班级: 姓名: 成绩 计法规,其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构成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 ...

  • 继续教育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 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会计法>中规定,每年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其工作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是为打造高素质的会计团队提供了有效保证,所以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当前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及现实中 ...

  • 会计毕业论文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制定于1985年,修订于1993年。《会计法》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部很重要的法律,它的制定或修订,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会计发展需要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最近,立法机关决定对《会计法》再次进行修订,以解决会计秩序混乱问题,这对加强我国会计法制建设是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