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材中呈现了“比谁像 ”“比谁快”与“比谁便宜” 等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三、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但学生对比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这是从智力因素上的分析,而从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生活化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课伊始,我对学生说“老师最近有几件烦心事,想请大家帮帮忙?”同时用大屏幕出示我的照片。我说“老师照了一张照片打算送给亲戚朋友留念,可是照相馆给老师洗出来的照片却是这样的”接着我又出示了几张比例不同的照片,学生们看后

有的皱眉,有的惊讶,还有的干脆哈哈大笑起来,此时我问“为什么笑”,学生都说有些照片不像我“哪些像呢”,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B和D最像。

在上述过程中,照片中的老师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引入了下面的探究学习。

2.积极参与,探究发现

(1)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联系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再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总结、提炼出比的意义,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比的意义”得以解决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

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和求比值的知识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和课前的预习中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了体现课堂的实效性,教在当教处,这部分内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自学并直接汇报,这样处理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3)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比与比值的概念区别,明确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一个式子,而比值是一个数,这是很多学生往后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难点。

(4)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我让学生把前面所学的情境中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并求出比值(课件出示)。

首先让学生把除法改写成比的形式,进一步体会除法与比的密切关系,接着求比值,巩固求比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结合6除以4说说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将三者关系系统地归纳到表格当中,便于比较。这样的处理实现了一题多用的效果,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

第二层次——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第三层次——了解“生活中的比”

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让学生品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我为学生呈现了生活当中的许多比:

1.心脏和体重的比大约是1:20

2.人脚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3.五星红旗长和宽的比是3比2。

4.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 28:15。

5.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 71:29。

很多学生误解比赛中的比分也是比,因此我介绍了一个小知识: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4.数学乐园。

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为今后深入学习比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5.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什么疑问?

6.板书设计说明

下面讲一讲我的板书:这节课的板书,我力图做到了简洁明了,既能突出重难点,又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疏理,加深记忆。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 又叫两个数的比。

6 ︰ 4= 6÷4 =1.5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材中呈现了“比谁像 ”“比谁快”与“比谁便宜” 等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三、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但学生对比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这是从智力因素上的分析,而从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生活化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课伊始,我对学生说“老师最近有几件烦心事,想请大家帮帮忙?”同时用大屏幕出示我的照片。我说“老师照了一张照片打算送给亲戚朋友留念,可是照相馆给老师洗出来的照片却是这样的”接着我又出示了几张比例不同的照片,学生们看后

有的皱眉,有的惊讶,还有的干脆哈哈大笑起来,此时我问“为什么笑”,学生都说有些照片不像我“哪些像呢”,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B和D最像。

在上述过程中,照片中的老师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引入了下面的探究学习。

2.积极参与,探究发现

(1)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联系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再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总结、提炼出比的意义,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比的意义”得以解决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

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和求比值的知识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和课前的预习中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了体现课堂的实效性,教在当教处,这部分内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自学并直接汇报,这样处理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3)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比与比值的概念区别,明确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一个式子,而比值是一个数,这是很多学生往后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难点。

(4)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我让学生把前面所学的情境中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并求出比值(课件出示)。

首先让学生把除法改写成比的形式,进一步体会除法与比的密切关系,接着求比值,巩固求比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结合6除以4说说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将三者关系系统地归纳到表格当中,便于比较。这样的处理实现了一题多用的效果,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

第二层次——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第三层次——了解“生活中的比”

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让学生品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我为学生呈现了生活当中的许多比:

1.心脏和体重的比大约是1:20

2.人脚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3.五星红旗长和宽的比是3比2。

4.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 28:15。

5.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 71:29。

很多学生误解比赛中的比分也是比,因此我介绍了一个小知识: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4.数学乐园。

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为今后深入学习比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5.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什么疑问?

6.板书设计说明

下面讲一讲我的板书:这节课的板书,我力图做到了简洁明了,既能突出重难点,又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疏理,加深记忆。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 又叫两个数的比。

6 ︰ 4= 6÷4 =1.5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相关内容

  • 生活宪法理念与教学实验_杨学科
  • 生活宪法理念与教学实验 杨学科 作者简介: 杨学科,男,山东蒙阴人,法学硕士,湖南湘南学院法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和边(湖南郴州423000)生活宪法理念与教学实验缘法学. [内容提要] 生活宪法是一种全新的宪法理念.其发生学意义上起源于生活的分歧,人性意义上在于把每个人真正当作人,实践意义上 ...

  •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5-2020年中国生活垃圾处理市场现状研 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2317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 ...

  • 幼儿园课程组织的生活化原则
  • 幼儿园课程组织的生活化原则 教育和生活不是一回事,但可以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是"所有富于思想和有意义的生活......"(克伯屈)是经过选择和过滤的生活,而不是单为生活做准备.从生活角度看待教育,或说加强教育的生活性,应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学前教育领域,由于学前儿童的生命 ...

  • 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理性思考
  • 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理性思考 天津市东丽区钢花幼儿园 付玉英 "教育回归生活"."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近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唤.让学前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带着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再认识的诸多问题 ...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生活化
  •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提 ...

  • 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探析_郭继志
  • 医学社会学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5月第29卷第5期总第356期 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探析 ¹ ¹ ¹ * 郭继志 吴炳义 宋 棠 阎瑞雪 ¹ 摘要: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应当既包括生活活动,又包括生产活动,是一种连续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具有自创性.社会性.播 ...

  • 论体育生活方式
  • 作者:苗大培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0000(2000)03-0006-03 前言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其章程中提出:"健康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不论人们的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或社会地位如何&q ...

  • 复有洞天: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目的论
  •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含本质论.场所论和方法论,亦有"培植生活力"的目的论,可谓移步生景,复有洞天.在理论上重视并在实际中践行"生活教育"目的论,对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与价值. ...

  • 完善军队地区生活津贴制度的理性思考
  • [摘要] 军队地区生活津贴制度由来已久,自建立以来鲜有调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各项客观条件的变化,军队地区生活津贴制度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津贴功能的发挥得到了限制和制约,本文主要是针对军队地区生活津贴当前的一些问题,提高完善军队地区生活津贴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区生活津贴 经济指数 ...

  • 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教案
  • 篇一:<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 <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青铜峡市回民中学:郝立雅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课题: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开课班级:第五中学七(7)班 开课时间:2013.12.6 开课教师:郝立雅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