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生活方式

作者:苗大培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0000(2000)03—0006—03

  前言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其章程中提出:“健康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不论人们的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或社会地位如何”,“实现每一个民族的健康目标是赢得全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最基本的保证”。

  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体育的国际宪章》,在国际范围内明确了发展人类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使体育运动的发展为人类进步服务的任务。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联合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Health Promo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国际会议。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虽然个人健康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但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创造一个使公民形成和保持体育生活方式(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s)的社会的和体育的环境。大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等7项中心任务[1]。

  1995 年在科隆体育大学75周年校庆之际, 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650 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主题为“国际体育的形象”论文报告会,代表五大洲作主题发言的6位学者之一的日本学者(Saeki,T),在其报告中指出:作为21世纪的体育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Sports lifestyle)[2]。

  1997年日内瓦第47届世界健康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宣布将加强两个国际组织间的合作,阐述了从一个完整的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的视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运动的观点[3]。

  历史进程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多种功能和多种属性,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生活方式”的问题被学者和世界权威组织所提出,说明更新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现代生活方式特征的体育生活方式及进行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的研究势在必行。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多次提出了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任务。

  我国生活方式理论建设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们开展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生活方式理论认为:人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人的生活世界(或领域),既包括日常私人生活领域,也包括社会生活领域;既包括物质生活领域,也包括精神生活领域。因此,人的生活方式不能不是多方面的,这些方面、层次构成了生活方式的各分支系统。

  体育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生活是现代人类生活中既涉及到物质生活又涉及到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生活领域。

  “作为科学研究,可以从逻辑上把人的不同生活活动领域划分开来进行研究”[4]。因此, 在生活方式系统中应该包括体育生活方式这样一个分支系统,所以对人类生活中的体育生活方式开展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世界范围内对体育本质重新认识的形势下,结合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任务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生活方式理论为指导,开展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社会改革对体育的需求,适应国际体育运动发展潮流,特别是加深对人的本质属性、体育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对于体育理论建设、生活方式理论建设,在我国推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用社会学中生活方式社会学理论的视角,汲取不同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来重新认识体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生活方式的命题,建构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期待它能够成为指导新形势下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理论,开拓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研究这一新领域,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走向世界前沿作出贡献。

  1 理论回顾

  对体育、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健康社会学等理论的分析研究表明:

  由于体育所具备的多种功能属性,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需要,特别是与生活质量和人类健康的主要方面关系密切,因此,需要对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重新定位。

  目前生活质量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明确了决策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和健康,但是研究仍然停留在静态分析上。

  健康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化的生物和社会环境。这种新思想的核心是必须从完整人的角度来定义健康。由社会力量造就出的良好生活方式对人类的生存、死亡及预期寿命至关重要,利用体育活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人的生存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必须深入到人的活动范畴之中去研究人的生活,即研究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以“人的能动的活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配置’方式”[5]。

  生活质量反映人们在怎样条件下生活,生活方式则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的涵义不同。“生活方式包括外在实际和条件及其内在知觉和评价”,它包含的内容更具有综合性和多层次性。

  将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系统的分支系统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

  2.1 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涵义

  2.1.1 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

  所谓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2.1.2 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的涵义 体育生活方式的科学概念, 包含着它的质的规定性,即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应该概括人们全部体育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只是表述人们体育生活行为的具体特点,更主要的是表述人们体育活动形式的基本属性;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既是一个概括程度很高,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

  2.2 体育生活方式范畴的结构

  体育生活方式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对其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多种分类,从人的体育活动的角度分类,借鉴生活方式的理论,可以把体育生活方式结构分解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构成要素。

  2.2.1 体育活动的主体 体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人本身, 不仅仅是指单个的人,还可以是群体。因此,所谓活动,也就可以是个人的活动、群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乃至全人类的活动。

  人的体育活动和动物的游戏不同,人作为体育活动主体,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体育生活方式主体意识中的最核心问题,是体育价值观问题。

  我们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集合,在社会存在、社会文化、社会价值的影响下,体育价值观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群体和社会表现出的与体育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对体育的存在、属性、作用及其发展和变化所表现出的有关效益、效用和意义的评价观点的总和。

  体育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是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所决定的。

  人对体育的需要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与动因,同时也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这种作为内在必然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存在的多元的、多层次的体育需要,是在各种外部条件的严格制约下形成的,而不是自由地产生的。

  2.2.2 体育活动的条件 体育活动需要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的自身条件。

  (1 )自然条件:体育活动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包括所有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人工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各类体育活动设施。

  (2 )构成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条件: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条件因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与时尚、大众传播等诸多宏观社会条件,也包括人自身的诸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结构、闲暇时间等微观社会条件。

  (3 )构成体育生活方式的自身条件:体育活动与其它实践活动不同的一个特点是,人本身也是一种条件,即人既作为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活动的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

  人的自然条件分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情况、家族疾病史、个人嗜好等等。人的社会条件分为: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收入、居住地等等。

  2.2.3 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活动形式, 是主体和客体条件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体育活动的形式是通过作为中介的体育活动手段在主体和客体条件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而表现出来的。

  体育活动手段的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一切体育运动项目。正是这些体育活动手段——带有中介性的“工具手段”,在各不相同的体育活动主体和千差万别的体育活动客体条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使体育活动形式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特征的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具体的体育活动形式可依其分类方法的不同,作各种不同的分类。

  3 结论

  (1)体育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生活方式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它不但具有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多层次性属性,而且还具有指导现代人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健康”生活、培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特殊功能属性。

  (2)体育生活方式理论隶属于人类健康行为理论, 体育生活方式的综合性、主体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对调节人类健康生活中有关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行为,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作出其它理论所不能替代的贡献,因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3)体育生活方式回答了现代人应该怎样从事体育活动的问题,指出了提高生命质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明确了围绕提高生命质量而展开的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途径。

  (4)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的建立是对生活方式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填补了生活方式理论在体育领域的空白,为生活方式理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体育生活方式理论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层次性属性,使它在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多种需求方面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是对现代体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对社会体育具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苗大培,(1954—),男,长春市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大连 116024

作者:苗大培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0000(2000)03—0006—03

  前言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其章程中提出:“健康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不论人们的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或社会地位如何”,“实现每一个民族的健康目标是赢得全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最基本的保证”。

  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体育的国际宪章》,在国际范围内明确了发展人类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使体育运动的发展为人类进步服务的任务。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联合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Health Promo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国际会议。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虽然个人健康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但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创造一个使公民形成和保持体育生活方式(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s)的社会的和体育的环境。大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等7项中心任务[1]。

  1995 年在科隆体育大学75周年校庆之际, 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650 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主题为“国际体育的形象”论文报告会,代表五大洲作主题发言的6位学者之一的日本学者(Saeki,T),在其报告中指出:作为21世纪的体育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Sports lifestyle)[2]。

  1997年日内瓦第47届世界健康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宣布将加强两个国际组织间的合作,阐述了从一个完整的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的视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运动的观点[3]。

  历史进程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它的多种功能和多种属性,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生活方式”的问题被学者和世界权威组织所提出,说明更新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现代生活方式特征的体育生活方式及进行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的研究势在必行。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多次提出了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任务。

  我国生活方式理论建设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们开展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生活方式理论认为:人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人的生活世界(或领域),既包括日常私人生活领域,也包括社会生活领域;既包括物质生活领域,也包括精神生活领域。因此,人的生活方式不能不是多方面的,这些方面、层次构成了生活方式的各分支系统。

  体育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生活是现代人类生活中既涉及到物质生活又涉及到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生活领域。

  “作为科学研究,可以从逻辑上把人的不同生活活动领域划分开来进行研究”[4]。因此, 在生活方式系统中应该包括体育生活方式这样一个分支系统,所以对人类生活中的体育生活方式开展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世界范围内对体育本质重新认识的形势下,结合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任务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生活方式理论为指导,开展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社会改革对体育的需求,适应国际体育运动发展潮流,特别是加深对人的本质属性、体育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对于体育理论建设、生活方式理论建设,在我国推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用社会学中生活方式社会学理论的视角,汲取不同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来重新认识体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生活方式的命题,建构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期待它能够成为指导新形势下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理论,开拓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研究这一新领域,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走向世界前沿作出贡献。

  1 理论回顾

  对体育、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健康社会学等理论的分析研究表明:

  由于体育所具备的多种功能属性,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需要,特别是与生活质量和人类健康的主要方面关系密切,因此,需要对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重新定位。

  目前生活质量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明确了决策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和健康,但是研究仍然停留在静态分析上。

  健康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化的生物和社会环境。这种新思想的核心是必须从完整人的角度来定义健康。由社会力量造就出的良好生活方式对人类的生存、死亡及预期寿命至关重要,利用体育活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人的生存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必须深入到人的活动范畴之中去研究人的生活,即研究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以“人的能动的活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配置’方式”[5]。

  生活质量反映人们在怎样条件下生活,生活方式则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的涵义不同。“生活方式包括外在实际和条件及其内在知觉和评价”,它包含的内容更具有综合性和多层次性。

  将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系统的分支系统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

  2.1 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涵义

  2.1.1 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

  所谓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2.1.2 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的涵义 体育生活方式的科学概念, 包含着它的质的规定性,即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应该概括人们全部体育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只是表述人们体育生活行为的具体特点,更主要的是表述人们体育活动形式的基本属性;作为科学范畴的体育生活方式既是一个概括程度很高,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

  2.2 体育生活方式范畴的结构

  体育生活方式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对其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多种分类,从人的体育活动的角度分类,借鉴生活方式的理论,可以把体育生活方式结构分解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构成要素。

  2.2.1 体育活动的主体 体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人本身, 不仅仅是指单个的人,还可以是群体。因此,所谓活动,也就可以是个人的活动、群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乃至全人类的活动。

  人的体育活动和动物的游戏不同,人作为体育活动主体,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体育生活方式主体意识中的最核心问题,是体育价值观问题。

  我们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集合,在社会存在、社会文化、社会价值的影响下,体育价值观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群体和社会表现出的与体育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对体育的存在、属性、作用及其发展和变化所表现出的有关效益、效用和意义的评价观点的总和。

  体育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是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所决定的。

  人对体育的需要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与动因,同时也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这种作为内在必然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存在的多元的、多层次的体育需要,是在各种外部条件的严格制约下形成的,而不是自由地产生的。

  2.2.2 体育活动的条件 体育活动需要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的自身条件。

  (1 )自然条件:体育活动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包括所有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人工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各类体育活动设施。

  (2 )构成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条件: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条件因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与时尚、大众传播等诸多宏观社会条件,也包括人自身的诸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结构、闲暇时间等微观社会条件。

  (3 )构成体育生活方式的自身条件:体育活动与其它实践活动不同的一个特点是,人本身也是一种条件,即人既作为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活动的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

  人的自然条件分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情况、家族疾病史、个人嗜好等等。人的社会条件分为: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收入、居住地等等。

  2.2.3 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活动形式, 是主体和客体条件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体育活动的形式是通过作为中介的体育活动手段在主体和客体条件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而表现出来的。

  体育活动手段的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一切体育运动项目。正是这些体育活动手段——带有中介性的“工具手段”,在各不相同的体育活动主体和千差万别的体育活动客体条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使体育活动形式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特征的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具体的体育活动形式可依其分类方法的不同,作各种不同的分类。

  3 结论

  (1)体育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生活方式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它不但具有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多层次性属性,而且还具有指导现代人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健康”生活、培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特殊功能属性。

  (2)体育生活方式理论隶属于人类健康行为理论, 体育生活方式的综合性、主体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对调节人类健康生活中有关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行为,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作出其它理论所不能替代的贡献,因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3)体育生活方式回答了现代人应该怎样从事体育活动的问题,指出了提高生命质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明确了围绕提高生命质量而展开的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途径。

  (4)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的建立是对生活方式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填补了生活方式理论在体育领域的空白,为生活方式理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体育生活方式理论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层次性属性,使它在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多种需求方面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是对现代体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对社会体育具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苗大培,(1954—),男,长春市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大连 116024


相关内容

  • 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发展研究
  • 第37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V01.37 兰Q!!生釜垒塑』竺坚翌璺!竺!g塾旦璺g堕坚璺巳竺堕旦呈i!皇望i!z盟竺:垒:兰Q!! 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发展研究 梁利民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5) 摘要:立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背景,从学科发展角度,以探索" ...

  •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五(下)
  • 作者:梁晓龙 体育文化导刊 2003年11期 四.当代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规律与特点 群众体育是指广泛开展的.日常的和大众参与的体育活动.关于群众体育,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群众体育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制约.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社会为了发展 ...

  • 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与消费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浅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与消费 摘 要 现代社会,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对于人们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看成是一种时代的要求. 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 ...

  •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
  • 2005年第6期黑龙江高教研究No.62005 总第134期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serial.No.134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 白 莉 (杭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研究和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 ...

  • 体育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 一.判断40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 D 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 B.本来 C.未来 D.基本 2. A 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 A.生产劳动 B.学习技能 C.生活实践 D.身体进化 3.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 B 届亚运会. A.15 B.16 ...

  • 2015体育发展规划
  • 陵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 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体育强县建设进程,根据<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德 ...

  • 对俱乐部经营的体育场地
  • 对俱乐部经营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进行运动训练,承办企业.社区的体育比赛,同时还要举办和承办区级.市级和省级体育比赛,通过赛事的策划营销在人力资源.赛事资源.公共关系资源.媒体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利用赛事冠名.赞助广告等营销方式扩大影响.树立俱乐部的品牌赛事,加强对外宣传.交流,通过对体育赛 ...

  •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四
  • 作者:梁晓龙 体育文化导刊 2003年11期 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体育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因为,任何社会意识形态中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的体育都不可能离开与它所共处的其他社会客观存在而独立的存在,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社会客观存在发生一定的联系,并受它们的制约和影响. 在 ...

  • 体育概论考试复习题
  • 1. 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 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 体育产生的的多源论(社会根源.外部因素):原始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 积累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人类自身也得到发展,随着智力.体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水平也逐渐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