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制作人:刘心舒 校对:重点部高二历史组

【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4)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点】商鞅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特点。 【难点】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今天】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1888年12月23日,荷兰画家梵高用剃须刀割下自己左耳的一部分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见书18页)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 【知识梳理】

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概念:

(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

·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大发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

①展。

②手工业: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商业页日趋活跃,邯郸, ④土地:制度的确立,井田制逐渐瓦解。 (2)政治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②以 ③社会上出现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阶级。 (3)军事上

①春秋时期战争以为主,战国时期以 (4)文化上

①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

③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 ,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秦国一开始的一些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 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 浓厚。 3、历史机遇

(1)长期遏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商鞅变法的内容

1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①含义:“开”:重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②实质:废除井田制,以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2)重农(本业)抑商(末业),奖励耕织

作用: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统一 。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 。

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

(1)废除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①世卿世禄制:是宗法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各级贵族凭借出身出任各类官职,并时代享有特权,战国时期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的做法取代。 ②内容: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 ③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怨恨

(2)普遍推行 ——废除奴隶制上层建筑,建立封建上层建筑 ①内容:废除分封,设31县;由 直接委派县令管理 ②作用: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4、司法

(1)建立严密的 ,制定连坐法

①内容:什伍制:登记户籍,五家一伍,两伍一什,相互纠察;连坐法:一家犯法,各家举报,否则受同样惩罚。

②作用: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了兵源;使宗法关系转变为君臣关系,加强了专制统治。 (2)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

作用: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轻罪用重刑,为秦暴政埋下了祸根。

5、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①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用封建法制统一人们的思想

②内容:烧毁儒家和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 ③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④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6、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1)内容: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男女别居);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发展小家庭生产

(2)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新法触犯了 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② 去世→失去依靠; 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2、结果:商鞅虽死,他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及设县、 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了下来。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隶制度及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2、意义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 制度,健全了的 职能,并开始建设 ,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严刑峻法,鼓吹 ;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高考链接】

(2013•福建文综•41)(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制作人:刘心舒 校对:重点部高二历史组

【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4)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点】商鞅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特点。 【难点】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今天】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1888年12月23日,荷兰画家梵高用剃须刀割下自己左耳的一部分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见书18页)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 【知识梳理】

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概念:

(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

·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大发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

①展。

②手工业: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商业页日趋活跃,邯郸, ④土地:制度的确立,井田制逐渐瓦解。 (2)政治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②以 ③社会上出现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阶级。 (3)军事上

①春秋时期战争以为主,战国时期以 (4)文化上

①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

③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 ,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秦国一开始的一些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 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 浓厚。 3、历史机遇

(1)长期遏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商鞅变法的内容

1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①含义:“开”:重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②实质:废除井田制,以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2)重农(本业)抑商(末业),奖励耕织

作用: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统一 。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 。

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

(1)废除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①世卿世禄制:是宗法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各级贵族凭借出身出任各类官职,并时代享有特权,战国时期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的做法取代。 ②内容: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 ③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怨恨

(2)普遍推行 ——废除奴隶制上层建筑,建立封建上层建筑 ①内容:废除分封,设31县;由 直接委派县令管理 ②作用: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4、司法

(1)建立严密的 ,制定连坐法

①内容:什伍制:登记户籍,五家一伍,两伍一什,相互纠察;连坐法:一家犯法,各家举报,否则受同样惩罚。

②作用: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了兵源;使宗法关系转变为君臣关系,加强了专制统治。 (2)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

作用: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轻罪用重刑,为秦暴政埋下了祸根。

5、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①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用封建法制统一人们的思想

②内容:烧毁儒家和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 ③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④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6、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1)内容: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男女别居);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发展小家庭生产

(2)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新法触犯了 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② 去世→失去依靠; 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2、结果:商鞅虽死,他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及设县、 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了下来。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隶制度及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2、意义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 制度,健全了的 职能,并开始建设 ,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严刑峻法,鼓吹 ;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高考链接】

(2013•福建文综•41)(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 选修1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二.工商业发展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一.颁布"解负令"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 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第3课 雅典 ...

  •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常攀登 [课标解读]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纷纷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 ...

  •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
  •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教材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基础 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 一.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 (一) 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 ...

  • 历史选修一目录
  • 历史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1 雅典城邦的兴起 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3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3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改革迫在眉睫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1.距今大约300万年前,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 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4.北京人肢骨比头骨进化快的现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 ...

  •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导 读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 ...

  •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研究 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从教学层面看选修课的基本定位 1. 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现实意义 开设选修课,既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有个性有差异的发展,也是在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适应新世纪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开设选修 ...

  • 人教版高中化学目录
  •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目录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