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谈谈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与问题

谈谈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与问题

摘要: 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活里的普遍现象,而在大学校园里女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女大学生恋爱状况的抽样调查,从女大学生恋爱现状、恋爱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引导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三方面分析入手,初步剖析了女大学生的恋爱心里特点,对于敏感的女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 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正文:

大学生是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而作为一名大学女生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成为众多男生追逐的对象。 女大学生作为一名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独特群体,她们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体验着爱情,体验着人生,在生理、 心理和情感上都有其特殊性。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研究表明, 女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到的期望和影响常常是比较特殊的, 如一方面希望她们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学有所成;另一方面又希望她们成为贤妻良母。这些特殊的影响势必使她们形成特殊的心理特点,从而影响她们在恋爱爱情上的观念和行为。但是,在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许多错误的恋爱观,因此,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观特征并培育其正确的恋爱观,使她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健康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主要以湛江市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为对象,采取自编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 452份, 有效率为 86 . 7%. 本次问卷揭示和剖析女生恋爱观现状与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

1.普遍性

在调查的452名女大学生中,未谈过恋爱的114名,占总体的25.2%,而谈过或正在谈的338名,占据调查样本的近四分之三。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状况非常普遍,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关。

其原因有三:

一是心理发展的需求。正处于20岁左右的青春少女期,女性与异性接触的愿望相当强烈,而在大学里面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也较多。同时,大学生群体中年龄相当、知识背景相似、生活作息相同等因素使女大学生有着广泛的交往空间。

二是大学学习特点的影响。大学相对高中而言学习压力由显性转为隐性,而大学与高中管理模式的变化使环境的约束力也在一夜间消失。于是本来朦朦胧胧的异性交往的意识也迅速都凸显出来。再加上大学课程相对高中较少,男女学生都有着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由于应试的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未培养起来。恋爱则使大学生在体现自我价值、寻找情感寄托、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找到了避风港。

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向来被认为是单纯、善良、知性的群体,不像大学校园外的社会人那样现实、势利、庸俗。因此许多家长并不反对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甚至鼓励他们在大学中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已毕

业的大学生也“谆谆教诲”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找个合适的对象比较容易。这种社会期待与青年美好的爱情幻想不谋而合,使大学生在恋爱上有着美好的向往。

2.恋爱动机的多元化

在校女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所表现的恋爱动机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30%选择“满足心理、生理需要”,18%选择“打发无聊时光”,22%选择“舒解紧张的学习压力”,21%选择“选择人生伴侣”,而选择“随大流,不落伍”的就只有9%。这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中存在的前卫的观念,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透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当今女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如有的女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有的认为谈恋爱是为了有人做伴,填补内心的空虚、 寂寞;有的女生认为谈恋爱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满足虚荣心;有的女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以便未来拥有美好的婚姻和家庭;有的女生则认为谈恋爱时为了获得恋爱对象的经济援助,或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或只是一种从众心理。

3.专业类型差异

理科类专业学生与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择偶标准上差异极显著;文科类专业女生与体育类专业女生在择偶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专业女生与艺术类专业女生在性行为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思维方式、对外界世界的认识乃至行为习惯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文科学生的潇洒、理科学生的严谨、艺术类学生的新异、体育类学生的豪爽,这己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在对恋爱的认识方面也必然会存在这些差异。

二、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1.经济问题

调查中一位女学生的母亲谈到母亲很支持自己在大学校园谈恋爱,原因是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这种不掺杂任何物质利益的真、纯,是走进社会后谈恋爱所无法拥有的。而实际并不见得,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之风,让高校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当代女大学生一方面追求真挚的爱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追求情感之外的曾被他们视为“世俗”的东西,“爱情里还是要有面包和咖啡”,在花花的物欲社会里,纯粹精神上的恋爱消费是极少的,总是要有物质消费来丰富恋爱的话题。大学生间因感情需要恋爱也好,因寂寞、功利、自我意识需要而恋爱也好,总之和男女恋人双方在一起是免不了要有恋爱的花费,如看电影、逛街、下馆子、送礼物、吃零食、郊游等。而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在笔者的调查中,对“你认为在大学谈恋爱哪一方面的负担最重”,在“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经济上”四个答案中有 44.6%的女同学选择了“经济上”。 “学生恋爱,谁来埋单?”为了恋爱的经费,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向家里伸手补充钱粮;家庭条件差的,有的不得不利用节假日,做起生意、打起短工挣钱,脑力、体力严重透支,影

响学业;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由此引发的犯罪案件已不是个例。据某媒体报道,某大学生为筹坠胎费竟然去抢劫,2001 年 2 月 7 日,北京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孙某为替女友“筹措”坠胎的费用,来到湖北襄樊其叔叔家,在向叔叔借钱未果,竟然上街持刀抢劫后被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无度的恋爱花费代价何止这些。

2.情感心理问题

大学女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刚刚趋于成熟,对待爱情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对恋爱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对恋爱学习婚姻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晰地认识和协调,形成不恰当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有的协调不好,甚至出现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考上大学之前多数学生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呵护,考上大学以后,则要离开家乡,生活中缺少了父母朋友的关怀,有时不免感到孤独恋爱可以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寄托和情感的满足,在自由而充满时间的空间里,异性交往逐渐增多,也逐渐将异性之间的友谊转变成了爱情,通过谈恋爱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看到,许多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许多人涉足爱河仅是因为空虚无聊,或是追求生理刺激,或是为了某种功利的满足,而且学生恋爱的进程越来越快,恋爱的过程越来越短,恋爱的稳定程度越来越低。大部分大学生年龄在 18-24 岁之间,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的成熟,且许多是独生子女,经历逆境和磨难比较少,涉世不深,又多是初恋,往往投入大量的感情。当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投入和产出难以平衡时,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心理上的问题自然而然产生。因心理问题引发事端,这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据广东某师范院校心理辅导中心介绍,来该中心咨询的人群中,有八成是遭遇到了感情困难,而其中最大部分是“追求被拒”和“失恋”的,能主动心理咨询解决困惑的应是好事。有些则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该中心的统计,去年在该校发生了五起试图跳楼自杀事件,后均被成功解救。五起事件的主角均为在校学生,起因都是感情问题,每年因恋爱引发的种种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一项关于上海高校学生自杀问题的调查显示,在自杀原因中,恋爱情感占 22.0%。一些是看破红尘而轻生的,还有一些大学生不能端正恋爱中的思想心理,往往由于嫉妒心理而争风吃醋,限制和干涉恋爱对方与人交往,或对他人无中生有地进行诽谤攻击,甚至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与“情敌”发生流血事件。2005 年 6 月 25 日发生在北大的“学生八十余刀杀死同学案”便是因求爱受挫,心理极度扭屈,从而引发凶残杀死情敌的血淋淋事实。在一起起的流血悲剧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畸形心理导致的悲剧。

3.学业、人际、风气问题

当代的大学生是自我意识张扬的一代,传统观念淡薄,独立意识强烈,谈起恋爱来无所顾忌,全身心地投入,目中全无学业和传统道德习俗。无所顾忌的恋爱行为,对恋爱者及他人、学校没有任何好处。

首先,恋爱使双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心思学习,连原来怀有理想和抱负,并打算考研的学生就有 72%身不由己,将这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荒废了学业,等到毕业时,该学的没学到,找工作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其次,一些大学生,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本来渴望走出独生子女现代生活孤独寂寞的空间,大学的集体生活正是提供这样一

个拓宽人际交往的机会,共同的集体生活、共同的学习方向,使大学生可以相互接近,然而由于谈恋爱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方一个人身上,而淡化与他人的友情沟通。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大学门槛,如果因感到陌生和孤独,便谈起恋爱,这时候同他人进行思想沟通的时间较少,远离了同学、朋友,同室、同班的学生对其难以了解,同时对其恋爱行为也难以接受和认同,造成了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隔阂。再者,肆无忌惮的恋爱方式,恶化了校园风气。学校本应是学子们学习、休息、交流的场所,而今,一些恋人霸占了教室、食堂,甚至图书馆,不顾场合、时间地亲热,成了与大学校园不协调的“风景线”,对别人的学习、生活起了很不良的影响,与一些高校所倡导的文明学校的宗旨格格不入。对刚入大学的新生又起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使大学的恋爱之风总处于“前仆后继”之中。

4.生理卫生、健康问题

在一些不文明的恋爱举动之后,许多大学生过起了“夫妻”生活,性体验者越来越多,大学周边的出租房、小旅馆住满了大学生“夫妻”。而这些旅店、出租房大多无正规经营条件,设施简单、空气污浊,卫生状况极差。由于国内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等种种原因,大学生对性生理的了解是有限的,偷吃禁果之后,随之而来是一些健康隐患。据《中国新闻周刊》2000 年 3 月 25 日“性无知者无畏”的报道:某医务工作者对某大学一年级男生外生殖器患病的情况做了统计,患包茎人数 14.39%,患包皮炎人数

27.37%,总患病人数 41.76%,原因是只有15%的男生懂得清洗外生殖器。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们不禁汗颜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称号,在此谈价值观、高尚情操未免显得奢侈。另外,女生由于生理上的特征,在恋爱和性体验中更易受到伤害。虽然一些学校在宣传和分发避孕药具,但在对性生理知识知晓有限又青春冲动的大学生中,意外怀孕是经常的事。女生怀孕后只能选择偷偷流产,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对身体的伤害是可想而知;性病、艾滋病对女生的威胁也远大于男生。这些对女生的危害更多的在于其留下的后遗症,不用说心理上的,就生理上造成不孕不育、慢性妇科疾病,严重地威胁到未来母亲们的健康以及下一代生命的质量,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就这一问题足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5.网络与性道德问题

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女生谈恋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把现实摆在首位在谈恋爱之前,就要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对自己在生活上以及将来就业上能有多大帮助等等盲目追求享乐主义,有的女同学为了让自己美起来,她的恋爱观模式成了谁有钱我就和谁好,年龄家庭都不重要用自己所谓的爱去换取物质,这样的恋爱观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着浪漫情结的青春少女对于爱情充满了憧憬与渴望,而网络这种新时代的交友渠道,在许多女生心中似乎得以美梦成真。只是,天津市“粹介”网络工司的一项网恋情况调查显示,网上恋爱成功率近乎 1%。恋爱毕竟不同于电子商务式远程教学,正常的异性交往需要现实接触,仅凭借一堆计算机代码去爱,好像在没有任何建筑框架的空间里,闭着眼睛盖房子。这房子能不坍塌吗?网恋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虚拟的世界是虚伪和谎言的温床。有的人道德意识薄弱,拿谎言去骗人,也不觉得可耻或不正常,毕竟道德对于网络的约束力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这种畸形的环境中,个人恶性意识很容易膨胀。然而,偏偏就有那么多纯情而又脆弱的大学生迷恋于

网恋,当网下见面美梦破灭之时,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更有甚者,被网恋蒙住慧眼的大学生,屡遭劫财骗色的。网上的多角恋、一夜情、同性恋、乱伦、性虐待等为表征的网络性爱,正一步步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导致观念颠覆。2003 年的“木子美”迅速走红网络,其《遗情书》中大量同性恋、虐恋、恋物癖、性乱等大量赤裸裸的色情描写,本应绝对禁止发行,但由于网络不负责任的行为加上舆论和价值导向上的偏颇,其令人作呕的言行却被广泛散播,让不少少女把“木子美”看作特立独行的精神偶像。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功利、虚荣心的需要,宁愿沦为“二奶”、“三陪”,这种畸形的婚恋价观,是性道德沦丧的体现,已为社会文明发展敲响了警钟。

三、如何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的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女大学生的头脑,可以通过请名人作报告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参加社会实践 开展关于人生幸福与爱情方面的大讨论等,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使之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理智处理恋爱中发生的情况,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女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在大一入校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使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前就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健康的恋爱观,恋爱中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恋爱中出现困扰怎么处理等,平时也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大学女生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恋爱问题。

2.严格规章制度,加强校风校纪管理

除了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之外,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措施加强校风建设,把学生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严格考试,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那么学生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谈情说爱了 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定期地、有针对性地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使大学生正确看待恋爱 问题,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3.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进行心理引导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恋爱中出现感情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各个班级、各个宿舍设有心理委员,密切关注本班本宿舍学生的恋爱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反映,辅导员要积极、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帮助,使之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恋爱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扰,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和家长建立联系制,掌握和通报学生思想动向

要定期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把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的一些表现及时告诉家长,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便于管理出现不良的苗头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培养和异性相处的能力,能够正确面对恋爱的

能力,树立对于家庭的责任感 只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引导才能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总之,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女生作为现代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和婚姻的关系,勇敢的承担起爱的责任,理智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情的光彩才会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张进辅 现代青年心理学 重庆出版社 2002.

赵国祥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王静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 青少年研究 2006

谈谈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与问题

摘要: 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活里的普遍现象,而在大学校园里女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女大学生恋爱状况的抽样调查,从女大学生恋爱现状、恋爱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引导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三方面分析入手,初步剖析了女大学生的恋爱心里特点,对于敏感的女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 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正文:

大学生是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而作为一名大学女生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成为众多男生追逐的对象。 女大学生作为一名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独特群体,她们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体验着爱情,体验着人生,在生理、 心理和情感上都有其特殊性。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研究表明, 女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到的期望和影响常常是比较特殊的, 如一方面希望她们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学有所成;另一方面又希望她们成为贤妻良母。这些特殊的影响势必使她们形成特殊的心理特点,从而影响她们在恋爱爱情上的观念和行为。但是,在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许多错误的恋爱观,因此,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观特征并培育其正确的恋爱观,使她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健康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主要以湛江市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为对象,采取自编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 452份, 有效率为 86 . 7%. 本次问卷揭示和剖析女生恋爱观现状与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

1.普遍性

在调查的452名女大学生中,未谈过恋爱的114名,占总体的25.2%,而谈过或正在谈的338名,占据调查样本的近四分之三。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状况非常普遍,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关。

其原因有三:

一是心理发展的需求。正处于20岁左右的青春少女期,女性与异性接触的愿望相当强烈,而在大学里面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也较多。同时,大学生群体中年龄相当、知识背景相似、生活作息相同等因素使女大学生有着广泛的交往空间。

二是大学学习特点的影响。大学相对高中而言学习压力由显性转为隐性,而大学与高中管理模式的变化使环境的约束力也在一夜间消失。于是本来朦朦胧胧的异性交往的意识也迅速都凸显出来。再加上大学课程相对高中较少,男女学生都有着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由于应试的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未培养起来。恋爱则使大学生在体现自我价值、寻找情感寄托、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找到了避风港。

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向来被认为是单纯、善良、知性的群体,不像大学校园外的社会人那样现实、势利、庸俗。因此许多家长并不反对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甚至鼓励他们在大学中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已毕

业的大学生也“谆谆教诲”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找个合适的对象比较容易。这种社会期待与青年美好的爱情幻想不谋而合,使大学生在恋爱上有着美好的向往。

2.恋爱动机的多元化

在校女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所表现的恋爱动机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30%选择“满足心理、生理需要”,18%选择“打发无聊时光”,22%选择“舒解紧张的学习压力”,21%选择“选择人生伴侣”,而选择“随大流,不落伍”的就只有9%。这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中存在的前卫的观念,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透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当今女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如有的女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有的认为谈恋爱是为了有人做伴,填补内心的空虚、 寂寞;有的女生认为谈恋爱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满足虚荣心;有的女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以便未来拥有美好的婚姻和家庭;有的女生则认为谈恋爱时为了获得恋爱对象的经济援助,或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或只是一种从众心理。

3.专业类型差异

理科类专业学生与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择偶标准上差异极显著;文科类专业女生与体育类专业女生在择偶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专业女生与艺术类专业女生在性行为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思维方式、对外界世界的认识乃至行为习惯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文科学生的潇洒、理科学生的严谨、艺术类学生的新异、体育类学生的豪爽,这己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在对恋爱的认识方面也必然会存在这些差异。

二、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1.经济问题

调查中一位女学生的母亲谈到母亲很支持自己在大学校园谈恋爱,原因是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这种不掺杂任何物质利益的真、纯,是走进社会后谈恋爱所无法拥有的。而实际并不见得,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之风,让高校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当代女大学生一方面追求真挚的爱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追求情感之外的曾被他们视为“世俗”的东西,“爱情里还是要有面包和咖啡”,在花花的物欲社会里,纯粹精神上的恋爱消费是极少的,总是要有物质消费来丰富恋爱的话题。大学生间因感情需要恋爱也好,因寂寞、功利、自我意识需要而恋爱也好,总之和男女恋人双方在一起是免不了要有恋爱的花费,如看电影、逛街、下馆子、送礼物、吃零食、郊游等。而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在笔者的调查中,对“你认为在大学谈恋爱哪一方面的负担最重”,在“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经济上”四个答案中有 44.6%的女同学选择了“经济上”。 “学生恋爱,谁来埋单?”为了恋爱的经费,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向家里伸手补充钱粮;家庭条件差的,有的不得不利用节假日,做起生意、打起短工挣钱,脑力、体力严重透支,影

响学业;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由此引发的犯罪案件已不是个例。据某媒体报道,某大学生为筹坠胎费竟然去抢劫,2001 年 2 月 7 日,北京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孙某为替女友“筹措”坠胎的费用,来到湖北襄樊其叔叔家,在向叔叔借钱未果,竟然上街持刀抢劫后被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无度的恋爱花费代价何止这些。

2.情感心理问题

大学女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刚刚趋于成熟,对待爱情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对恋爱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对恋爱学习婚姻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晰地认识和协调,形成不恰当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有的协调不好,甚至出现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考上大学之前多数学生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呵护,考上大学以后,则要离开家乡,生活中缺少了父母朋友的关怀,有时不免感到孤独恋爱可以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寄托和情感的满足,在自由而充满时间的空间里,异性交往逐渐增多,也逐渐将异性之间的友谊转变成了爱情,通过谈恋爱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看到,许多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许多人涉足爱河仅是因为空虚无聊,或是追求生理刺激,或是为了某种功利的满足,而且学生恋爱的进程越来越快,恋爱的过程越来越短,恋爱的稳定程度越来越低。大部分大学生年龄在 18-24 岁之间,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的成熟,且许多是独生子女,经历逆境和磨难比较少,涉世不深,又多是初恋,往往投入大量的感情。当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投入和产出难以平衡时,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心理上的问题自然而然产生。因心理问题引发事端,这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据广东某师范院校心理辅导中心介绍,来该中心咨询的人群中,有八成是遭遇到了感情困难,而其中最大部分是“追求被拒”和“失恋”的,能主动心理咨询解决困惑的应是好事。有些则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该中心的统计,去年在该校发生了五起试图跳楼自杀事件,后均被成功解救。五起事件的主角均为在校学生,起因都是感情问题,每年因恋爱引发的种种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一项关于上海高校学生自杀问题的调查显示,在自杀原因中,恋爱情感占 22.0%。一些是看破红尘而轻生的,还有一些大学生不能端正恋爱中的思想心理,往往由于嫉妒心理而争风吃醋,限制和干涉恋爱对方与人交往,或对他人无中生有地进行诽谤攻击,甚至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与“情敌”发生流血事件。2005 年 6 月 25 日发生在北大的“学生八十余刀杀死同学案”便是因求爱受挫,心理极度扭屈,从而引发凶残杀死情敌的血淋淋事实。在一起起的流血悲剧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畸形心理导致的悲剧。

3.学业、人际、风气问题

当代的大学生是自我意识张扬的一代,传统观念淡薄,独立意识强烈,谈起恋爱来无所顾忌,全身心地投入,目中全无学业和传统道德习俗。无所顾忌的恋爱行为,对恋爱者及他人、学校没有任何好处。

首先,恋爱使双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心思学习,连原来怀有理想和抱负,并打算考研的学生就有 72%身不由己,将这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荒废了学业,等到毕业时,该学的没学到,找工作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其次,一些大学生,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本来渴望走出独生子女现代生活孤独寂寞的空间,大学的集体生活正是提供这样一

个拓宽人际交往的机会,共同的集体生活、共同的学习方向,使大学生可以相互接近,然而由于谈恋爱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方一个人身上,而淡化与他人的友情沟通。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大学门槛,如果因感到陌生和孤独,便谈起恋爱,这时候同他人进行思想沟通的时间较少,远离了同学、朋友,同室、同班的学生对其难以了解,同时对其恋爱行为也难以接受和认同,造成了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隔阂。再者,肆无忌惮的恋爱方式,恶化了校园风气。学校本应是学子们学习、休息、交流的场所,而今,一些恋人霸占了教室、食堂,甚至图书馆,不顾场合、时间地亲热,成了与大学校园不协调的“风景线”,对别人的学习、生活起了很不良的影响,与一些高校所倡导的文明学校的宗旨格格不入。对刚入大学的新生又起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使大学的恋爱之风总处于“前仆后继”之中。

4.生理卫生、健康问题

在一些不文明的恋爱举动之后,许多大学生过起了“夫妻”生活,性体验者越来越多,大学周边的出租房、小旅馆住满了大学生“夫妻”。而这些旅店、出租房大多无正规经营条件,设施简单、空气污浊,卫生状况极差。由于国内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等种种原因,大学生对性生理的了解是有限的,偷吃禁果之后,随之而来是一些健康隐患。据《中国新闻周刊》2000 年 3 月 25 日“性无知者无畏”的报道:某医务工作者对某大学一年级男生外生殖器患病的情况做了统计,患包茎人数 14.39%,患包皮炎人数

27.37%,总患病人数 41.76%,原因是只有15%的男生懂得清洗外生殖器。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们不禁汗颜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称号,在此谈价值观、高尚情操未免显得奢侈。另外,女生由于生理上的特征,在恋爱和性体验中更易受到伤害。虽然一些学校在宣传和分发避孕药具,但在对性生理知识知晓有限又青春冲动的大学生中,意外怀孕是经常的事。女生怀孕后只能选择偷偷流产,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对身体的伤害是可想而知;性病、艾滋病对女生的威胁也远大于男生。这些对女生的危害更多的在于其留下的后遗症,不用说心理上的,就生理上造成不孕不育、慢性妇科疾病,严重地威胁到未来母亲们的健康以及下一代生命的质量,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就这一问题足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5.网络与性道德问题

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女生谈恋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把现实摆在首位在谈恋爱之前,就要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对自己在生活上以及将来就业上能有多大帮助等等盲目追求享乐主义,有的女同学为了让自己美起来,她的恋爱观模式成了谁有钱我就和谁好,年龄家庭都不重要用自己所谓的爱去换取物质,这样的恋爱观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着浪漫情结的青春少女对于爱情充满了憧憬与渴望,而网络这种新时代的交友渠道,在许多女生心中似乎得以美梦成真。只是,天津市“粹介”网络工司的一项网恋情况调查显示,网上恋爱成功率近乎 1%。恋爱毕竟不同于电子商务式远程教学,正常的异性交往需要现实接触,仅凭借一堆计算机代码去爱,好像在没有任何建筑框架的空间里,闭着眼睛盖房子。这房子能不坍塌吗?网恋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虚拟的世界是虚伪和谎言的温床。有的人道德意识薄弱,拿谎言去骗人,也不觉得可耻或不正常,毕竟道德对于网络的约束力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这种畸形的环境中,个人恶性意识很容易膨胀。然而,偏偏就有那么多纯情而又脆弱的大学生迷恋于

网恋,当网下见面美梦破灭之时,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更有甚者,被网恋蒙住慧眼的大学生,屡遭劫财骗色的。网上的多角恋、一夜情、同性恋、乱伦、性虐待等为表征的网络性爱,正一步步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导致观念颠覆。2003 年的“木子美”迅速走红网络,其《遗情书》中大量同性恋、虐恋、恋物癖、性乱等大量赤裸裸的色情描写,本应绝对禁止发行,但由于网络不负责任的行为加上舆论和价值导向上的偏颇,其令人作呕的言行却被广泛散播,让不少少女把“木子美”看作特立独行的精神偶像。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功利、虚荣心的需要,宁愿沦为“二奶”、“三陪”,这种畸形的婚恋价观,是性道德沦丧的体现,已为社会文明发展敲响了警钟。

三、如何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的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女大学生的头脑,可以通过请名人作报告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参加社会实践 开展关于人生幸福与爱情方面的大讨论等,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使之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理智处理恋爱中发生的情况,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女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在大一入校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使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前就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健康的恋爱观,恋爱中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恋爱中出现困扰怎么处理等,平时也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大学女生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恋爱问题。

2.严格规章制度,加强校风校纪管理

除了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之外,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措施加强校风建设,把学生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严格考试,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那么学生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谈情说爱了 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定期地、有针对性地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使大学生正确看待恋爱 问题,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3.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进行心理引导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恋爱中出现感情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各个班级、各个宿舍设有心理委员,密切关注本班本宿舍学生的恋爱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反映,辅导员要积极、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帮助,使之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恋爱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扰,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和家长建立联系制,掌握和通报学生思想动向

要定期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把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的一些表现及时告诉家长,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便于管理出现不良的苗头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培养和异性相处的能力,能够正确面对恋爱的

能力,树立对于家庭的责任感 只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引导才能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总之,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女生作为现代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和婚姻的关系,勇敢的承担起爱的责任,理智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情的光彩才会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张进辅 现代青年心理学 重庆出版社 2002.

赵国祥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王静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 青少年研究 2006


相关内容

  • 论文:校园恋爱的利与弊
  • 校园恋爱的利与弊 摘要: 如今,校园内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但人们对校园恋爱现象的说法却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极力倡导者,有极力反对者,当然也不乏持中立态度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既要看到校园恋爱的好处,也要看到校园恋爱的弊端,从而正确的进行分析与选择,以此来指导我 ...

  • 我的爱情观论文
  • 我的爱情观论文 我的爱情观(禁止转载) 我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不是简单的喜欢,爱是永恒的感动.爱情是纯洁的, 爱情需要忠诚.用心.勇敢和倾听,爱是一种责任,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情的真 谛我现在不懂,在这我只能谈谈我对爱情的一点认识和理解. 恋爱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感情过程,对于一个人的心理 ...

  • 辅导员面试题
  • 目录 1 请做一下自我介绍............................................................................................. 2 2谈谈你对辅导员的认识? . .......................... ...

  •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大学生恋爱行为心理研究
  •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行为心理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 ...

  • 小议大学生爱情观
  • 小议大学生爱情观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对校园恋爱多持肯定态度, 在爱情问题上呈现出自主性强.择偶标准仍受传统影响.能较好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抗挫折能力较强等特点, 同时也存在恋爱动机多元.忽视爱情道德.性保护意识淡薄和恋爱高消费等问题.本文对大学生恋爱观进行了表象和心理层面的分析,以探讨正确科学的大 ...

  •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论文
  •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论文 投资二班 2010024241 方雪 内容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论文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目的以及恋爱心理,失恋等各方面的问题.旨在说明大学生恋爱的异常性和恋爱动机的多样性.少部分大学生陷入恋爱误区.面对日益扩大的大学生恋爱队伍,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 ...

  •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院 系 Xxxxxx xxx 学号 专 业 xxxx xxxxxxxx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选 题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 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本选题的意义: 本选题的意义 大学生谈恋爱是目前高校中普遍的现象,并 ...

  • 高等心理学心理学试题
  •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2.教师角色3.教学风格4.自我效能感5.教学效能感6.动机与学习动机7.学习迁移8.问题解决9.自我意识10.心理健康教育11.教师期望效应12.教学监控能力13.教师胜任力14.教学反思15.学习16.创造力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人际交往 简述题: 1.简述 ...

  • 略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婚恋观
  •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禁止大学生结婚的内容,结束了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的历史,体现了部门规章与国家法律的统一性,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婚姻禁令的解除,也给大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也成了高等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