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的美学

浅谈生活中的美学

一谈到美学,人们往往会产生距离感,把美学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束之高阁的晦涩理论,认为它远没有物理、化学这些自然科学来的真实。其实并非如此,以往,我也认为美学十分神秘,里面蕴藏的玄机只有大师方能参透,当我走近它,一步步了解这门学问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美就在身边。它“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鲜活的生活中,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美的影子。

翻开生动的生活画卷,形形色色的人过着形形色色的生活,体现着形形色色的美。不论是穿衣戴帽,还是居家旅游,或是与人交往,无不渗透着美的因素。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如何穿出自己的个性始终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人所谓的“冠冕堂皇”中的“冠冕”就是特殊的“帽子”。古制男子二十为弱冠,行过冠礼之后方为成年,身为帝王的便可亲政,平民百姓则可继承祖业、参与家族事宜。冕则是皇帝登基时戴的“帽子”,标志着新王继承大统,至高无上。窥一斑而知全豹,光是小小的帽子就隐藏着许多学问,再不用说上衣下裳了,这背后的学问恰恰是美学要研究的内容。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言谈举止自然不同,或桀骜不驯,或温文尔雅,观其言行,可知其内心,所谓“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可人”。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周代开始,我们的民族就开始按照各项礼仪从事各种活动,当然美学活动也不例外。一个人的谈吐和社交时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古人崇尚儒雅,教人与人为善,所谓“仁者爱人”,为人处事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做人的准则无不透着一个“德”字。在古代,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对于这个人是否“美”人至关重要。历代的儒学大师都论述过“比德”,从孔孟到荀子,到董仲舒,再到刘向、许慎、白居易等等。

美学包罗万象,除上述以外,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游山玩水,自然美映入眼帘,驻足观赏,便促成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也就是美学中所讲的审美主、客体二者关系;买房装修,主人都会挖空心思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个性、有品位的家,这就涉及到了形式美的因素,究竟用流畅的曲线还是率真的直线,对称派列还是错落有致,这都取决于主人的审美习惯和艺术修养;婚丧嫁娶,各地的风俗不同,到了这一天,哪怕是平时多么标新立异的人也会一反常态,按照祖宗的规矩行事。目的只有一个,图个吉利,应个好彩头,这种现象又涉及到了审美心理方面的内容。

生活中体现美的例子举不胜举,以下挑取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生命之美。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自古以来,人们关注生命、赞美生命,爱情和生命也成为了人类艺术创作的两大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生命产生的前奏曲,赞美爱情也就间接地赞美了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所以,在生活之美的话题中,生命本身首列其充。

《易经》讲:“生生之谓易”,可见我们的祖先把生命提升到了何等的高度。我认为,这里的“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生命,另一层是说孕育生命、维持生命的过程。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只有各要素间相互调和,生命产生的可能条件才会转化为必然条件,如此一来,生生不息,生机勃勃,才是美的。在相生相克的规律中,中国人发现了“和”的可贵,“和谐”是中国美学思想中重要的内容。究其根本,和谐只是状态,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生生命或是让生命得以延续。

从“美”的字形上看,“羊大”之谓美。古时,硕大肥美的羊可以养育更多的生命,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没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更美的了。所不同的是,中国人赞美生命美在内在之“气”,而西方人赞美生命美在外在之“形”。

古人称山南水北为阳,美的房屋应当负阴而抱阳。因为这样的房屋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后有大山依靠,前有水源润泽,不潮不燥,冬暖夏凉,无疑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也是最适合生命繁衍生息的。无论是孕育生命、哺育生命还是庇佑生命,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生”字,在这些为了生命的“对象化”的活动中,人类本身也成全了生命之美。

其次,人生悲喜剧。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戏,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这人生之戏的导演和演员都是我们自己。也许大多数人的一生多很平凡,没有大喜大悲,自然也没有大彻大悟,但每个人的经历中总会有或喜或忧的时候,我们姑且把这些时候看成是独幕悲喜剧吧。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的却,大多数人的幸福生活,无非是身体康健、事业有成、花前月下、喜得贵子、安享天伦„„这样的生活波澜不惊,倒也自得其乐。我们更尊敬那些命运多艰却顽强抗争,追求真理而大义凛然,为了大众的利益而敢为人先的人,而这些人的生命往往是震撼心灵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依照我的理解,这“毁灭”有两层含义:一是误入歧途的人自己将自己的生命一步步毁灭,造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某某的悲剧;另外一层是说历史上

那些或救国救民、或追求真理、或开创新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生命被强大

的“矛盾的另一方”所毁灭,从而造成悲剧,这一类的悲剧美往往会走向崇高。

人间喜剧,正如恩格斯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喜剧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自欺欺人、南辕北辙、指鹿为马、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等等的现象都很好地诠释了喜剧的美学效果。

再次,人生境界之美。

我们中国人很讲究人的内修,认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对这个人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何等的心胸和抱负,这条艰难的入世之路几乎是古代所有读书人必然要经历的。儒家认为,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乘人之美”,“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都是儒家学说界定的行事准则,只有严于律己,恪守规范才配做一个君子。

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人生经历不同,对人生的领悟也不同,人生境界自然不同,若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人生境界,老子讲“道”、讲“气”、讲“无为”,孔子讲“善”、讲“乐”、讲“爱人”,诸子百家,众说纷芸。也许,人生境界的美学问题永远都讨论不出统一的答案,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或许过于玄妙,但重要的是在各种各样对人生境界的美学评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种可供选择的人生轨迹,这些轨迹清清楚楚,像一面面镜子照映着我们的人生之路:误入歧途之时可以迷途知返,如日中天之时不可得意忘形,要求别人之时常常反观自身,艰难困苦之时可以汲取力量„„我想,这也许才是关于生命境界的美学思想带给我们最真实、最鲜活的审美体验的吧。

以上是我接触美学半年后的一点体验。

引领我走进美学之门的是我的导师祁嘉华老师,我深深地感谢他,为我今后的人生叩响了一扇希望之门。学习还在继续,我相信今后对于美学的诸多问题会有新的理解和想法,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不仅仅把美学作为研究方向,更应该把美学当作一面镜子,在学术的道路上,照耀我,前行.

浅谈生活中的美学

一谈到美学,人们往往会产生距离感,把美学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束之高阁的晦涩理论,认为它远没有物理、化学这些自然科学来的真实。其实并非如此,以往,我也认为美学十分神秘,里面蕴藏的玄机只有大师方能参透,当我走近它,一步步了解这门学问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美就在身边。它“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鲜活的生活中,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美的影子。

翻开生动的生活画卷,形形色色的人过着形形色色的生活,体现着形形色色的美。不论是穿衣戴帽,还是居家旅游,或是与人交往,无不渗透着美的因素。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如何穿出自己的个性始终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人所谓的“冠冕堂皇”中的“冠冕”就是特殊的“帽子”。古制男子二十为弱冠,行过冠礼之后方为成年,身为帝王的便可亲政,平民百姓则可继承祖业、参与家族事宜。冕则是皇帝登基时戴的“帽子”,标志着新王继承大统,至高无上。窥一斑而知全豹,光是小小的帽子就隐藏着许多学问,再不用说上衣下裳了,这背后的学问恰恰是美学要研究的内容。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言谈举止自然不同,或桀骜不驯,或温文尔雅,观其言行,可知其内心,所谓“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可人”。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周代开始,我们的民族就开始按照各项礼仪从事各种活动,当然美学活动也不例外。一个人的谈吐和社交时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古人崇尚儒雅,教人与人为善,所谓“仁者爱人”,为人处事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做人的准则无不透着一个“德”字。在古代,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对于这个人是否“美”人至关重要。历代的儒学大师都论述过“比德”,从孔孟到荀子,到董仲舒,再到刘向、许慎、白居易等等。

美学包罗万象,除上述以外,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游山玩水,自然美映入眼帘,驻足观赏,便促成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也就是美学中所讲的审美主、客体二者关系;买房装修,主人都会挖空心思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个性、有品位的家,这就涉及到了形式美的因素,究竟用流畅的曲线还是率真的直线,对称派列还是错落有致,这都取决于主人的审美习惯和艺术修养;婚丧嫁娶,各地的风俗不同,到了这一天,哪怕是平时多么标新立异的人也会一反常态,按照祖宗的规矩行事。目的只有一个,图个吉利,应个好彩头,这种现象又涉及到了审美心理方面的内容。

生活中体现美的例子举不胜举,以下挑取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生命之美。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自古以来,人们关注生命、赞美生命,爱情和生命也成为了人类艺术创作的两大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生命产生的前奏曲,赞美爱情也就间接地赞美了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所以,在生活之美的话题中,生命本身首列其充。

《易经》讲:“生生之谓易”,可见我们的祖先把生命提升到了何等的高度。我认为,这里的“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生命,另一层是说孕育生命、维持生命的过程。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只有各要素间相互调和,生命产生的可能条件才会转化为必然条件,如此一来,生生不息,生机勃勃,才是美的。在相生相克的规律中,中国人发现了“和”的可贵,“和谐”是中国美学思想中重要的内容。究其根本,和谐只是状态,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生生命或是让生命得以延续。

从“美”的字形上看,“羊大”之谓美。古时,硕大肥美的羊可以养育更多的生命,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没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更美的了。所不同的是,中国人赞美生命美在内在之“气”,而西方人赞美生命美在外在之“形”。

古人称山南水北为阳,美的房屋应当负阴而抱阳。因为这样的房屋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后有大山依靠,前有水源润泽,不潮不燥,冬暖夏凉,无疑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也是最适合生命繁衍生息的。无论是孕育生命、哺育生命还是庇佑生命,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生”字,在这些为了生命的“对象化”的活动中,人类本身也成全了生命之美。

其次,人生悲喜剧。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戏,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这人生之戏的导演和演员都是我们自己。也许大多数人的一生多很平凡,没有大喜大悲,自然也没有大彻大悟,但每个人的经历中总会有或喜或忧的时候,我们姑且把这些时候看成是独幕悲喜剧吧。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的却,大多数人的幸福生活,无非是身体康健、事业有成、花前月下、喜得贵子、安享天伦„„这样的生活波澜不惊,倒也自得其乐。我们更尊敬那些命运多艰却顽强抗争,追求真理而大义凛然,为了大众的利益而敢为人先的人,而这些人的生命往往是震撼心灵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依照我的理解,这“毁灭”有两层含义:一是误入歧途的人自己将自己的生命一步步毁灭,造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某某的悲剧;另外一层是说历史上

那些或救国救民、或追求真理、或开创新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生命被强大

的“矛盾的另一方”所毁灭,从而造成悲剧,这一类的悲剧美往往会走向崇高。

人间喜剧,正如恩格斯所说,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喜剧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自欺欺人、南辕北辙、指鹿为马、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等等的现象都很好地诠释了喜剧的美学效果。

再次,人生境界之美。

我们中国人很讲究人的内修,认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对这个人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何等的心胸和抱负,这条艰难的入世之路几乎是古代所有读书人必然要经历的。儒家认为,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乘人之美”,“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都是儒家学说界定的行事准则,只有严于律己,恪守规范才配做一个君子。

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人生经历不同,对人生的领悟也不同,人生境界自然不同,若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人生境界,老子讲“道”、讲“气”、讲“无为”,孔子讲“善”、讲“乐”、讲“爱人”,诸子百家,众说纷芸。也许,人生境界的美学问题永远都讨论不出统一的答案,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或许过于玄妙,但重要的是在各种各样对人生境界的美学评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种可供选择的人生轨迹,这些轨迹清清楚楚,像一面面镜子照映着我们的人生之路:误入歧途之时可以迷途知返,如日中天之时不可得意忘形,要求别人之时常常反观自身,艰难困苦之时可以汲取力量„„我想,这也许才是关于生命境界的美学思想带给我们最真实、最鲜活的审美体验的吧。

以上是我接触美学半年后的一点体验。

引领我走进美学之门的是我的导师祁嘉华老师,我深深地感谢他,为我今后的人生叩响了一扇希望之门。学习还在继续,我相信今后对于美学的诸多问题会有新的理解和想法,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不仅仅把美学作为研究方向,更应该把美学当作一面镜子,在学术的道路上,照耀我,前行.


相关内容

  • 美学论文2
  • 从理论美学到生活美学 [摘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 自 ...

  • 中国传统美学的伦理智慧及现代意义
  • [摘要]中国的传统美学之中体现出了深刻的伦理智慧,同时对于现代的各项工作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伦理智慧以及对现代的启示,同时对实践工作当中价值观的构建和相关体系的基础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旨在为现代美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工作原则 ...

  • 我对美学的认识
  • 我对美学的认识美学--是一种奇妙的,抽象的,不能用言语来描述的学科.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是一种哲学分支.出于一种对于美的一种向往,当时选课的时候看到美的艺术与审美这门课便毫不犹豫的选了....从这期的学习中我对美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美学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的食物都是美的,只在于你是如何看待,是否有发现美 ...

  • _西方美学史_的概念
  • 2003年第6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55期) 美学史的写法 编者的话: 国内学术界出版的中西美学史著作,最早大约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 ...

  • 当代美学的价值迷失与价值重建
  • 第25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1月 Vol. 25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3 当代美学的价值迷失与价值重建 倪志娟 (孝感学院 政治系,湖北 孝感 432100) 摘 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困顿迷茫的社会 ...

  •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
  • 摘 要:美学是一门神秘的学科,而美学的不断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这个世界的面貌.由传统的自然美学到现代的环境美学,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力求通过对环境美学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以及比较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解开环境美学神秘的面纱.同时通过对现代环境美学的的展望,提倡大家转变 ...

  • 美学与文化
  • 美 学 与 文 化 美学与文化 转眼间,这学期的美学与文化课程已经结束,在这10周的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美学.文化.以及美学与文化的关系,老师在课程讲述中并非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理论和图片.视频相结合,有趣生动的讲解,让我们能充分的.全方面的去了解美学与文化,所以,我 ...

  • 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
  • 第25卷第6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6Vol.252007年11月 JournalofFosh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7 中国美学史写作偏至论 方英敏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摘 要:中国美学史写作自20 ...

  • 桥梁美学"进化论"
  • 文/林长川 桥梁美虽然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但在古典美学时代,桥梁只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附属在建筑美学中,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桥梁美学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工业革命引发人的审美观变革,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时代.现代工业给桥梁提供了空前的技术和财力,使得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出现 ...

  • 浅谈设计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摘 要: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具有深层内涵.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的文明成果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凝聚出来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晶.设计是在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人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满足需要.创新生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