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项脊轩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因”应为“接着”)

2.C

3.B

4.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5.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 )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③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2.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奉

B.居则曰 闲居

C.如或知尔 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 成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翻译句子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参考答案:

(一)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二)

分析:四个题目涉及语音、实词、虚词及句子翻译四个方面。第1题要注意多音字和古音字。第2题是实词的解释,“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是“年长”的意思。第3题是虚词用法比较,A项都是“于”,C项都假设连词“如果”讲,D项“或”是不定代词,有人。第4题翻译句子要注意忠实于原文,同时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不吾如也”。 答案:1.A 2.D 3.B

4.①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②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基础知识题

一、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ãng ②xiàng ③shâ

B.①chã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â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âng ②xiāng ③shâ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参考答案: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李寿锋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知识小卡片”、“有关资料采撷”等栏目,让学生加深对作品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项脊轩志》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 李寿锋

文学知识小卡片:

①题解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②走近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③归有光的散文————

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叙写家事细节,亲切生动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创作,包括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其中杂记50篇是他的创作精华,而那些写自己家事的杂记,亲切生动,价值尤高。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

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归有光《项脊轩志》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重点词语解释

项脊轩,旧( )南阁子也(句式: )。室仅( )方丈( ),可容( )一人( )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 )下注( );每( )移案( ),顾视( )无可置( )者( )。又北向( ),不能得( )日( ),日( )过午( )已昏( )。余( )稍为修葺( ),使( )不上漏( )。前( )辟( )四窗,垣墙周( )庭( ),以( )当( )南日( ),日影( )反照( ),室始( )洞然( )。又杂植( )兰桂竹木于庭(句式: ),旧时栏楯( ),亦遂( )增胜( )。借书满( )架,偃仰( )啸歌( ),冥然( )兀坐( ),万簌( )有声;而庭阶( )寂寂,小鸟时( )来啄食,人至( )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 )斑驳( ),风移( )影动( ),珊珊( )可爱。然( )余( )居( )于此(句式: ),多( )可喜( ),亦多( )可悲( )。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

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作者的深情。“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这一层用“喜”贯穿。

“多可喜”照应前一层,“亦多可悲”引起下边的内容。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重点词语解释

先是( ),庭( )中通( )南北为一( )。迨( )诸父( )异( )爨( ),内外( )多置( )小门,墙往往( )而是( )。东犬( ) 西吠( ),客( )逾( )庖( )而宴( ),鸡栖( )于厅( ) (句式: )。庭( )中始( )为篱( ),已( )为墙,凡( )再( )变矣。家有老妪( ), 尝( )居( )于此。妪,先( )大母( )婢( )也(句式: ),乳( )二世( ),先*( )抚之( )甚厚( )。室西( )连( )于( )中闺( ),先*( )尝( )一( )至,妪每( )谓( )余( )曰:“某所( ),而( )母立( )于兹( )。”妪又曰:“汝( )姊( )在吾怀( ),呱呱( )而泣( );娘( )以( )指( )叩( )门扉( )曰:‘儿( )寒( )乎?(句式: )欲( )食( )乎?(句式: )’吾从( )板外( )相为( )应答( )。”语( )未毕( ), 余泣( ),妪也泣。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一部分的第二层,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这一层先写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重点词语解释

余( )自( )束发( )读书( )轩( )中(句式: ),一日( ),大母( )过( )余( )曰:“吾儿( ),久( )不见( )若( )影( ),何( )竟日( )默默( )在此,大类( )女郎( )也?(句式: )”比( )去( ),以( )手阖( )门,自语( )曰:“吾家( )读书久不效( ),儿之(用法: )成( ),则( )可待( )乎!”顷之( ),持( )一象笏( )至( ),曰:“此( )吾祖( )太常公( )宣德间( )执此( )以( )朝( ),他日( )汝( )当( )用之( )!”瞻顾( )遗迹( ),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 )不自禁( )。轩( )东故( )尝( )为厨( ),人往( ),从轩( )前过( )。余( )扃牖( )而居( ),久之( ),能以( )足音( )辨( )人。轩凡( )四( )遭火( ),得( )不焚( ),殆( )有神护者( )。„„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

这一层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第一部分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

(删节的一段)

项脊生(作者的别号)曰: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据《史记·货殖列传》载,巴蜀有个叫做清的寡妇,守着丈夫遗留下来的丹砂矿,牟取厚利,财富为天下第一。秦始皇曾为她修了一座女怀清台。清,秦代蜀地一寡妇名。丹穴,丹砂矿。利甲天下,所获的利,天下第一)。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玄德,刘备的字。陇中,即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二人,指寡妇清和诸葛亮。昧昧,不明,指不为人所知)?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区区,渺渺的样子。败屋,破旧的房屋。扬眉瞬目,眼睛一睁一阖。坎井之蛙,比喻见识浅陋,没见过大世面的人。这五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在破屋陋室,却自谓有奇景。世人是不了解的,还可能把我看作是坎井之蛙呢!)

(这一段议论是正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于议论中夹以感叹之词,内容虽不足取,但也和盘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

重点词语解释

余既( )为( )此志( ),后五年( ),吾妻来归( ),时( )至轩( )中,从( )余( )问( )古事( ),或( )凭( )几( )学书( )。 吾妻归宁( ),述( )诸小妹( )语( )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 )何谓( )阁子也?(句式: )”其后( )六年,吾妻死,室坏( )不修( )。其后( )二年,余( )久卧病( )无聊( ),乃( )使( )人复( )葺( )南阁子( ),其( )制( )稍( )异于( )前( )。然( )自后( )余( )多在外,不常( )居( )。 庭( )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 )所( )手( )植( )也(句式: ),今( )已( )亭亭( )如盖( )矣。(句式: )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二部分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感情。

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目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

这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文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l.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凭几学书 几:茶几

B.述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C.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古称伞

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妻来归 ②吾妻归宁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参考答案

1.A(书案) 2.B 3.D 4.D(无象征) 5.A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旧时栏楯(shǔn) 冥然兀坐(wù)

B.垣墙周庭(yuán) 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 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 万籁无声(lài)

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 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二、填空题

7.《项脊轩志》选自 代后期著名散文家 的《 》,项脊轩是 名,“志”是 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 、 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 、 和 的思想感情。

8.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 , , , , 。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 / ② / 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 / 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先妣尝一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13.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不霁何虹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4.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参考答案

一、1.A 2.D 3.D 4.C 5.C 6.C

二、7.明 归有光 《震川文集》 书斋 记 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祖母、母亲、妻子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三、9.A 10.C 11.B 12.D 13.B 14.D

一课一练

第二十一课 《项脊轩志》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一、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ã) 老妪(ōu)

C.尘泥渗漉(shâ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班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正确的是: ( )

①日过午/已昏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鸡/栖于厅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⑥.述诸/小妹语

⑦.然/自后/余多在外

A. 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⑥ C. ①④⑥⑦ D.①②③④

4.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二、阅读题

(一)阅读以下语段,回答7—10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 贫者自南海还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D.名达于缙绅间

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8.“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 )

A.垣 B.墙 C.垣墙 D.周

9.本段从 、 、 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 和 及心情的 。

10.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 ,以动显静的句子是

,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二)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1—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1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迨诸父异爨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逾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15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

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3.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 )

③.或凭几学书 ( )

④.后五年,吾妻来归 ( )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

⑥.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14.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既为此志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县官且顺群臣言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5.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项脊轩志》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D 7、D 8、C

9、窄小、破漏、阴暗 10、突出静的句子是:“庭阶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以动衬静的句子是:“万簌有声”“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11、C 12、C

13、①十五岁 ②女子出嫁回娘家省亲爱 ③写字 ④女子出嫁 ⑤那么 ⑥形式、规制

14、A

15、(略)

项脊轩志》练习

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渗漉(lù) 偃(yǎn)仰 呱呱(guā)坠地

B.栏楯(shǔn) 珊珊(shān) 断壁颓垣(huān)

C.扃牖(yǒu) 异爨(cuàn) 奴颜婢(bì)膝

D.枇(pí)杷 修葺(róng) 如丧考妣(bǐ)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文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

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妪(婢女)每谓余曰 以乎阖(关闭)门

C.墙往往(到处)而是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大类(很像)女郎地 余既为此志(志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妪抚之甚厚

5.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归( ) 书( ) 时( )

手( ) 制( ) 既( )

(2)文中作者说“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记事、抒情的关键句的意义在这一节中是如何体现的?

(3)本文将强烈的情感在写景和叙事中抒发得委婉动人,在这个部分是如何写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的?

试卷答案:

一、1.C 2.A 3.B 4.D

5.(1)略 (2)“喜”照应上一层,“多可悲”引起下面内容。先写家庭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父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近、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因”应为“接着”)

2.C

3.B

4.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5.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却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 )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③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2.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奉

B.居则曰 闲居

C.如或知尔 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 成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翻译句子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参考答案:

(一)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二)

分析:四个题目涉及语音、实词、虚词及句子翻译四个方面。第1题要注意多音字和古音字。第2题是实词的解释,“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是“年长”的意思。第3题是虚词用法比较,A项都是“于”,C项都假设连词“如果”讲,D项“或”是不定代词,有人。第4题翻译句子要注意忠实于原文,同时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不吾如也”。 答案:1.A 2.D 3.B

4.①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②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基础知识题

一、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ãng ②xiàng ③shâ

B.①chã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â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âng ②xiāng ③shâ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参考答案: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李寿锋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知识小卡片”、“有关资料采撷”等栏目,让学生加深对作品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项脊轩志》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 李寿锋

文学知识小卡片:

①题解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②走近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③归有光的散文————

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叙写家事细节,亲切生动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创作,包括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其中杂记50篇是他的创作精华,而那些写自己家事的杂记,亲切生动,价值尤高。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

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归有光《项脊轩志》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重点词语解释

项脊轩,旧( )南阁子也(句式: )。室仅( )方丈( ),可容( )一人( )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 )下注( );每( )移案( ),顾视( )无可置( )者( )。又北向( ),不能得( )日( ),日( )过午( )已昏( )。余( )稍为修葺( ),使( )不上漏( )。前( )辟( )四窗,垣墙周( )庭( ),以( )当( )南日( ),日影( )反照( ),室始( )洞然( )。又杂植( )兰桂竹木于庭(句式: ),旧时栏楯( ),亦遂( )增胜( )。借书满( )架,偃仰( )啸歌( ),冥然( )兀坐( ),万簌( )有声;而庭阶( )寂寂,小鸟时( )来啄食,人至( )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 )斑驳( ),风移( )影动( ),珊珊( )可爱。然( )余( )居( )于此(句式: ),多( )可喜( ),亦多( )可悲( )。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

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作者的深情。“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这一层用“喜”贯穿。

“多可喜”照应前一层,“亦多可悲”引起下边的内容。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重点词语解释

先是( ),庭( )中通( )南北为一( )。迨( )诸父( )异( )爨( ),内外( )多置( )小门,墙往往( )而是( )。东犬( ) 西吠( ),客( )逾( )庖( )而宴( ),鸡栖( )于厅( ) (句式: )。庭( )中始( )为篱( ),已( )为墙,凡( )再( )变矣。家有老妪( ), 尝( )居( )于此。妪,先( )大母( )婢( )也(句式: ),乳( )二世( ),先*( )抚之( )甚厚( )。室西( )连( )于( )中闺( ),先*( )尝( )一( )至,妪每( )谓( )余( )曰:“某所( ),而( )母立( )于兹( )。”妪又曰:“汝( )姊( )在吾怀( ),呱呱( )而泣( );娘( )以( )指( )叩( )门扉( )曰:‘儿( )寒( )乎?(句式: )欲( )食( )乎?(句式: )’吾从( )板外( )相为( )应答( )。”语( )未毕( ), 余泣( ),妪也泣。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一部分的第二层,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这一层先写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重点词语解释

余( )自( )束发( )读书( )轩( )中(句式: ),一日( ),大母( )过( )余( )曰:“吾儿( ),久( )不见( )若( )影( ),何( )竟日( )默默( )在此,大类( )女郎( )也?(句式: )”比( )去( ),以( )手阖( )门,自语( )曰:“吾家( )读书久不效( ),儿之(用法: )成( ),则( )可待( )乎!”顷之( ),持( )一象笏( )至( ),曰:“此( )吾祖( )太常公( )宣德间( )执此( )以( )朝( ),他日( )汝( )当( )用之( )!”瞻顾( )遗迹( ),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 )不自禁( )。轩( )东故( )尝( )为厨( ),人往( ),从轩( )前过( )。余( )扃牖( )而居( ),久之( ),能以( )足音( )辨( )人。轩凡( )四( )遭火( ),得( )不焚( ),殆( )有神护者( )。„„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

这一层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第一部分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

(删节的一段)

项脊生(作者的别号)曰: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据《史记·货殖列传》载,巴蜀有个叫做清的寡妇,守着丈夫遗留下来的丹砂矿,牟取厚利,财富为天下第一。秦始皇曾为她修了一座女怀清台。清,秦代蜀地一寡妇名。丹穴,丹砂矿。利甲天下,所获的利,天下第一)。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玄德,刘备的字。陇中,即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二人,指寡妇清和诸葛亮。昧昧,不明,指不为人所知)?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区区,渺渺的样子。败屋,破旧的房屋。扬眉瞬目,眼睛一睁一阖。坎井之蛙,比喻见识浅陋,没见过大世面的人。这五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在破屋陋室,却自谓有奇景。世人是不了解的,还可能把我看作是坎井之蛙呢!)

(这一段议论是正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于议论中夹以感叹之词,内容虽不足取,但也和盘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

重点词语解释

余既( )为( )此志( ),后五年( ),吾妻来归( ),时( )至轩( )中,从( )余( )问( )古事( ),或( )凭( )几( )学书( )。 吾妻归宁( ),述( )诸小妹( )语( )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 )何谓( )阁子也?(句式: )”其后( )六年,吾妻死,室坏( )不修( )。其后( )二年,余( )久卧病( )无聊( ),乃( )使( )人复( )葺( )南阁子( ),其( )制( )稍( )异于( )前( )。然( )自后( )余( )多在外,不常( )居( )。 庭( )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 )所( )手( )植( )也(句式: ),今( )已( )亭亭( )如盖( )矣。(句式: )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答案:第二部分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感情。

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目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

这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文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l.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凭几学书 几:茶几

B.述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C.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古称伞

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妻来归 ②吾妻归宁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参考答案

1.A(书案) 2.B 3.D 4.D(无象征) 5.A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旧时栏楯(shǔn) 冥然兀坐(wù)

B.垣墙周庭(yuán) 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 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 万籁无声(lài)

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 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二、填空题

7.《项脊轩志》选自 代后期著名散文家 的《 》,项脊轩是 名,“志”是 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 、 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 、 和 的思想感情。

8.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 , , , , 。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 / ② / 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 / 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先妣尝一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13.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不霁何虹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4.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参考答案

一、1.A 2.D 3.D 4.C 5.C 6.C

二、7.明 归有光 《震川文集》 书斋 记 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祖母、母亲、妻子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三、9.A 10.C 11.B 12.D 13.B 14.D

一课一练

第二十一课 《项脊轩志》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一、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ã) 老妪(ōu)

C.尘泥渗漉(shâ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班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正确的是: ( )

①日过午/已昏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鸡/栖于厅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⑥.述诸/小妹语

⑦.然/自后/余多在外

A. 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⑥ C. ①④⑥⑦ D.①②③④

4.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二、阅读题

(一)阅读以下语段,回答7—10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 贫者自南海还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D.名达于缙绅间

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8.“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 )

A.垣 B.墙 C.垣墙 D.周

9.本段从 、 、 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 和 及心情的 。

10.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 ,以动显静的句子是

,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二)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1—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1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迨诸父异爨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逾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15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

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3.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 )

③.或凭几学书 ( )

④.后五年,吾妻来归 ( )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

⑥.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14.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既为此志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县官且顺群臣言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5.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项脊轩志》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D 7、D 8、C

9、窄小、破漏、阴暗 10、突出静的句子是:“庭阶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以动衬静的句子是:“万簌有声”“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11、C 12、C

13、①十五岁 ②女子出嫁回娘家省亲爱 ③写字 ④女子出嫁 ⑤那么 ⑥形式、规制

14、A

15、(略)

项脊轩志》练习

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渗漉(lù) 偃(yǎn)仰 呱呱(guā)坠地

B.栏楯(shǔn) 珊珊(shān) 断壁颓垣(huān)

C.扃牖(yǒu) 异爨(cuàn) 奴颜婢(bì)膝

D.枇(pí)杷 修葺(róng) 如丧考妣(bǐ)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文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

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妪(婢女)每谓余曰 以乎阖(关闭)门

C.墙往往(到处)而是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大类(很像)女郎地 余既为此志(志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妪抚之甚厚

5.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归( ) 书( ) 时( )

手( ) 制( ) 既( )

(2)文中作者说“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记事、抒情的关键句的意义在这一节中是如何体现的?

(3)本文将强烈的情感在写景和叙事中抒发得委婉动人,在这个部分是如何写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的?

试卷答案:

一、1.C 2.A 3.B 4.D

5.(1)略 (2)“喜”照应上一层,“多可悲”引起下面内容。先写家庭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父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近、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3)略


相关内容

  • [项脊轩志]练习题
  • <项脊轩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渗漉(lù) 老妪(ōu) 珊珊可爱(shān) B.修葺(qì) 栏楯(dùn) 万籁有声(lài) C.先妣(pǐ) 阖门(hé) 冥然兀坐(wù) D.垣墙(yuán) 偃仰(yǎn) 呱呱而泣(gū) 2. ...

  • 第二册语文课后思考习题答案
  • 第二册语文课后思考习题答案: 1课――<老王> 一. 老王是一个不幸的底层劳动者,十分贫困,但始终保持着善良.忠厚.纯朴的本性, 讲仁义.重感情.他给作者家送冰是"带送"之故而车费减半:热心地送患腿疾的钱先生上医院而不肯去应得的报酬,后拿了钱又怕作者家也缺钱而心生不安 ...

  • 常见文言实词释义
  • 爱①喜欢 喜爱 ②爱护 爱惜 顾惜 ③吝惜 ④同情 ⑤爱戴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师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爱其二毛, 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 袁有守多惠政 民甚爱之 <书博鸡者事> ...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习题及答案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题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 )耰()辍( )荷蓧( )食之( ) 2.掌握下列通假字. 从辟人之士()通()仪封人请见()通() 桀溺()通() 而谁以易之()通()植其杖而芸()通() 使子路反见之()通() 3.下列加点字 ...

  •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 ...

  • 六年级练习题:圆的练习题
  •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一) 一. 填空. (1)要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2)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 (3)圆的周长是37.68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 ...

  • 文言文高考复习学案之五:文言文句子的翻译[1]
  • 第五课时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

  • [项脊轩志]知识整理
  • <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 1.室仅方丈 2. 往往而是 .... .. 3.余自束发 4.余稍为修葺 .. 5.室始洞然 6.其制稍异于前 ... 7. 迨诸父异爨 8. 凡再变矣 .. 9.妪每.谓余曰 11.何竟日..默默在此 . 13.垣墙周庭 15.吾妻来归. 二.一 ...

  •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 (2011-02-17 14:11:42)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古文加油站 第二节 文言虚词 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