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考复习学案之五:文言文句子的翻译[1]

第五课时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

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③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3.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课堂练习:

① 夫战,勇气也。

②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 ④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⑤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如①句;数词后面增加量词,如②句;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如③句;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如④句。

课堂练习:

①《书》曰:“谦受益,满招损。”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然( )是说也,余犹疑之。 ④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 )行矣。

⑤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5.翻译下面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课堂练习:

①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②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③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宾语后置) ④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⑤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译文: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文: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文: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文: ②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文:

③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

④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文: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四.课堂综合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文: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文: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 ⑤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译文:

2.语段阅读、翻译

语段一: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送,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老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 语段二: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其亦未为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1)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译文:

(2)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译文:

反馈练习

翻译划线句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二) 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三)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

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四)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五)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附答案

第五课时(学案答案)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⑦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⑧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文:如果顺从晋君的恩惠赦免了我,三年之后,我将拜谢晋君的“恩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使百姓安定而统一天下,没有谁能抵御他。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文: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而感到奇怪,用小的羊替换大的牛,他们怎么知道呢?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文:大王如果同情那头牛无罪却走向死亡,那么牛与羊有什么区别呢?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如果)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⑤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文:丈夫是(我们)依靠、期望并以此结束我们一生的人。

2.语段阅读、翻译

语段一: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送,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

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老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都门(为范仲淹)饯行。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语段二: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其亦未为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1)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译文:总之,要把适用作为根本,把刻镂绘画作为文章的装饰罢了。

(2)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译文:不做外表的装饰,难道也像(上述说的)那样不就成为器皿了吗?不是的。 反馈练习答案

答案:1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妻子制止他说:“只是跟孩子的戏言吗。”曾子说:“孩子不能对他戏言啊。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教导的。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煮猪肉(吃)。

2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提拔有才能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追究他的短处;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子产去世报,国人们都伤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听不到吹竽吹琴之类的声音。他活着的时候,受到人们的尊敬,死了人们对他悲痛万分!”

3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

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4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过去曾子(即曾参)在费这个地方,费当地有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母亲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一边说,一边)仍然照常织布。过一会,又有一个人来告诉曾子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母亲依旧照常织布。又过了一会,再来一个人来告诉曾母:“曾参杀人啦。”曾母害怕了,放下织布梭子跳墙逃跑了。

5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我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却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应该努力呀!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我)与商纣王还差两天,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第五课时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

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③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3.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课堂练习:

① 夫战,勇气也。

②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 ④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⑤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如①句;数词后面增加量词,如②句;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如③句;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如④句。

课堂练习:

①《书》曰:“谦受益,满招损。”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然( )是说也,余犹疑之。 ④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 )行矣。

⑤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5.翻译下面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课堂练习:

①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②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③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宾语后置) ④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⑤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译文: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文: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文: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文: ②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文:

③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

④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文: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四.课堂综合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文: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文: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 ⑤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译文:

2.语段阅读、翻译

语段一: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送,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老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 语段二: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其亦未为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1)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译文:

(2)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译文:

反馈练习

翻译划线句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二) 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三)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

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四)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五)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附答案

第五课时(学案答案)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⑦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⑧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文:如果顺从晋君的恩惠赦免了我,三年之后,我将拜谢晋君的“恩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使百姓安定而统一天下,没有谁能抵御他。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文: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而感到奇怪,用小的羊替换大的牛,他们怎么知道呢?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文:大王如果同情那头牛无罪却走向死亡,那么牛与羊有什么区别呢?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如果)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⑤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文:丈夫是(我们)依靠、期望并以此结束我们一生的人。

2.语段阅读、翻译

语段一: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送,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

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老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都门(为范仲淹)饯行。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语段二: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其亦未为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1)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译文:总之,要把适用作为根本,把刻镂绘画作为文章的装饰罢了。

(2)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译文:不做外表的装饰,难道也像(上述说的)那样不就成为器皿了吗?不是的。 反馈练习答案

答案:1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妻子制止他说:“只是跟孩子的戏言吗。”曾子说:“孩子不能对他戏言啊。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教导的。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煮猪肉(吃)。

2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提拔有才能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追究他的短处;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子产去世报,国人们都伤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听不到吹竽吹琴之类的声音。他活着的时候,受到人们的尊敬,死了人们对他悲痛万分!”

3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

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4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过去曾子(即曾参)在费这个地方,费当地有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母亲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一边说,一边)仍然照常织布。过一会,又有一个人来告诉曾子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子母亲依旧照常织布。又过了一会,再来一个人来告诉曾母:“曾参杀人啦。”曾母害怕了,放下织布梭子跳墙逃跑了。

5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我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却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应该努力呀!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我)与商纣王还差两天,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相关内容

  • 2015年古文复习教案
  • 2015年古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 ...

  •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断句复习指南
  •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即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 翻译,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 二.命题特点 1. 考查形式 主观题为主 2. 考查内容 三.题点聚焦 文言翻译的二标准.三原则.五步骤.七方法.八关注 ...

  •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乎很费时且见效慢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趣.那么该如何做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呢?作为一个初上高 ...

  • 评估课-文言文翻译抢分秘诀
  • [教学案例设计]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抢分秘诀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三语文备课组 梁建华 设计思想 把握教育的的本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透彻理解高考考纲考点,从学生的知识层面出发,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文言文翻译的训练中培养抓得分点的敏锐意识,培养文 ...

  •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之十大常见典型错误 高考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以下考生最容易犯的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误区,给大家参考.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 ...

  •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
  •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绝对是关键.掌握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这些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在了解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时候,对下面这些方法一定要认真掌握.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要点: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 ...

  •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
  • 2010年高考文言文考情综述及备考策略[高考语文] 文章来源:深圳求是家教网 文章作者:不详 点击:695 录入时间: 2009-12-20 大 中 小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相对稳定,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1.单项选择题的题量与分值 在18套高考试卷中,均设有单项选择题.各套试卷单项选择题的 ...

  •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 ...

  • 高考复习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语文总复习金钥匙--方法篇 01 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注意选对的.错的.错的少的.多的.相同的.不相同的,用铅笔划出. 1.拼音:复习形声字误读的,多音字,常见读错字.见<优化设计(上)>. 2.错别字:见整理出的或<优化设计(上)>,错 ...

  • 2015高考文言文复习之实词推断导学案
  • 2015高考文言文复习之实词推断导学案 考纲分析:文言实词考查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本考点考查的重点是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但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简单回忆,而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