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1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 “泊”: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三、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月”“霜”“乌”, “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 “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9、齐读全诗

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

2、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3、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六、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七、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背诵课文。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 “泊”: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三、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月”“霜”“乌”, “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 “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9、齐读全诗

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

2、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3、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六、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七、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背诵课文。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相关内容

  •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二.教学课题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 ...

  • 枫桥夜泊教案
  • "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设计 (一).师生品读: 1 指名读诗,集体订评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 ...

  •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十
  •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十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

  • 观音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 观音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全体教师近一个月来的准备的和积极参入下,圆满结束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这是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新课程的理念.备课.上课.说评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最大的成绩是推出了王顺风和杨芳两个 ...

  •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
  •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诗歌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 2.借诗歌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抒写 ...

  • [枫桥夜泊]诗碑传奇 真有千年诅咒吗
  • 2010年05月21日08:17现代快报我要评论(25) 字号:T|T 总统府<枫桥夜泊>石碑的另一种说法 如今,不仅苏州有<枫桥夜泊>诗碑,在南京的总统府内也有一块.昨天,记者探访了这块让人诚惶诚恐又充满神秘的石碑.石碑比人还高,汉白玉质,放在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内,碑 ...

  • 枫桥夜泊1
  •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 ...

  • 枫桥夜泊碑为何立在南京"总统府"
  • 枫桥夜泊碑为何立在南京 2005-11-1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书写此诗并立碑刻石者亦有数人,诗碑也都顺理成章地置于苏州寒山寺.但是,在南京"总统府&qu ...

  • 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 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千年钟声,千年文化 --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请看大屏幕.陈小奇写过这样一首歌(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读?(生读).读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