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二、教学课题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三、教学方法

我认为,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四、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景抒情”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点。

五、 教学目标 本诗所在的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 1

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板书课题) 2 读诗题,理解诗题。

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是多音字(停泊bo)(湖泊po),那“夜泊”就是什么意思呢?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3 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二、初感诗句

1 自由读古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打开书开始吧。(出示课件,生自由读古诗。) 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第一个给大家读一读。

2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还有什么感觉吗?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四、细体诗境

1 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2 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板书:愁)他愁些什么?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哪个字?

3 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地,是吗?感觉挺有意思的!客,客是什么?(客人……游客……在外做客……)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怕不是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一个人在外面。家乡的一切他都不知道。

4 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查过资料,介绍作者:诗人因为参加府试,没考中,感到愧对父母,为前途渺茫而愁。

5 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再想象一下,诗人临行前,他母亲为他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 2

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也没有)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五、感受诗意

1 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请同学们再读读。

2 理解诗意。 哪个同学能把第一、二句诗的意思说出来呢?(月亮已经下山了,只听得小鸟在树上呜叫。秋天的夜晚,寒霜透着寒意从四面八方向停靠的船袭来。……)听你这么一说,老师都感到了阵阵寒意。突然,当!当!沉闷的钟声从远处传来。从哪里传来?传到了哪里?(传到了诗人的客船里,飘到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诗文中第三、四行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哪个同学把这两行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半夜时分从姑苏城外寒山寺里传来钟声,传得很远很远,传到诗人的客船上。)

3 学生自由说整首诗的意思。

六、拓展延伸

1 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现在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这首诗所描绘的秋景在你们眼里,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似乎很美。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让我们成为小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寒冷的秋夜吧?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的秋夜。诗人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枫桥边……(语调低沉)

此时此刻,张继,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背诵此诗。)

2 学唱《枫桥夜泊》这首歌曲。

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10494064/10494064.mp3?xcode=fefdbbc29ab315fc944059f4f6438c8b&mid=0.[1**********]985

短短的28个字,既是一首诗,也像一幅画,更是一首歌。好,我们一起欣赏,跟随《枫桥夜泊》这首歌曲,轻声地唱起来。

八、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的感情。凄清的乌啼、寒气袭人的秋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无不烘托出诗人浓浓的愁思。总之,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3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二、教学课题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三、教学方法

我认为,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四、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景抒情”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点。

五、 教学目标 本诗所在的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 1

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板书课题) 2 读诗题,理解诗题。

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是多音字(停泊bo)(湖泊po),那“夜泊”就是什么意思呢?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3 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二、初感诗句

1 自由读古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打开书开始吧。(出示课件,生自由读古诗。) 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第一个给大家读一读。

2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还有什么感觉吗?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四、细体诗境

1 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2 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板书:愁)他愁些什么?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哪个字?

3 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地,是吗?感觉挺有意思的!客,客是什么?(客人……游客……在外做客……)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怕不是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一个人在外面。家乡的一切他都不知道。

4 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查过资料,介绍作者:诗人因为参加府试,没考中,感到愧对父母,为前途渺茫而愁。

5 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再想象一下,诗人临行前,他母亲为他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 2

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也没有)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五、感受诗意

1 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请同学们再读读。

2 理解诗意。 哪个同学能把第一、二句诗的意思说出来呢?(月亮已经下山了,只听得小鸟在树上呜叫。秋天的夜晚,寒霜透着寒意从四面八方向停靠的船袭来。……)听你这么一说,老师都感到了阵阵寒意。突然,当!当!沉闷的钟声从远处传来。从哪里传来?传到了哪里?(传到了诗人的客船里,飘到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诗文中第三、四行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哪个同学把这两行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半夜时分从姑苏城外寒山寺里传来钟声,传得很远很远,传到诗人的客船上。)

3 学生自由说整首诗的意思。

六、拓展延伸

1 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现在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这首诗所描绘的秋景在你们眼里,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似乎很美。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让我们成为小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寒冷的秋夜吧?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的秋夜。诗人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枫桥边……(语调低沉)

此时此刻,张继,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背诵此诗。)

2 学唱《枫桥夜泊》这首歌曲。

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10494064/10494064.mp3?xcode=fefdbbc29ab315fc944059f4f6438c8b&mid=0.[1**********]985

短短的28个字,既是一首诗,也像一幅画,更是一首歌。好,我们一起欣赏,跟随《枫桥夜泊》这首歌曲,轻声地唱起来。

八、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的感情。凄清的乌啼、寒气袭人的秋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无不烘托出诗人浓浓的愁思。总之,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3


相关内容

  • 枫桥夜泊教案
  • "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设计 (一).师生品读: 1 指名读诗,集体订评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 ...

  • 枫桥夜泊教案1
  •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 ...

  •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十
  •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十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

  • 观音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 观音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全体教师近一个月来的准备的和积极参入下,圆满结束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这是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新课程的理念.备课.上课.说评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最大的成绩是推出了王顺风和杨芳两个 ...

  •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
  •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诗歌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 2.借诗歌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抒写 ...

  • 枫桥夜泊1
  •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 ...

  •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 传承经典 品读文化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文化是'熏'出来的."我也觉得教育的本质是文化陶冶,"文化"应当重视,但不是光教出来的,而更应当注重对文化的渗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家喻 ...

  •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山行>.<枫桥夜泊> 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作者介 ...

  •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啊 2. 今天,我们就在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枫桥夜泊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继,唐代大诗人,湖北安阳人,这首诗是他去赶考落榜,回来的途中 路过枫桥看到眼前的景色,心情抑郁,有感而发,写下的. 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