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双赤字问题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强化了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产业基础;华尔街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循环基础。从长远看,美国债务经济难以为继,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也会出现裂痕。因此,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美国;债务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循环

  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9-078-05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的走向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关于美国债务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菲利浦·凯甘(Philip Cagan)在《赤字经济》一书中,评析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财政赤字问题。凯甘以1960年代为界,将此前后产生的赤字分别称为以往赤字和当代赤字两类。凯甘认为,美国所参与的历次战争是以往赤字产生的根源,而政府政策、利益集团等人为因素则是当代赤字产生的根源。Diamond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美国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债务经济的确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长,但是一旦超出赤字天花板可能牺牲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并对经济造成伤害,而目前的情形似乎正在印证Diamond将近半个世纪前的说法。陈建奇、张原在细致梳理美国国债发展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美国财政政策已经背离稳态水平,巨额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并引发系统性风险。章奇则将美国的财政状况总结为从盈余到赤字再到更大的赤字。威廉·塔布分析了1970年代以来债务膨胀和愈演愈烈的经济泡沫,认为美国已从工业生产为核心的经济转向食利主义为主的经济,食利资本家和美国在全球日益获得支配性地位将导致美国走向新的帝国主义。威廉对美式资本主义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姑且不论新帝国主义诞生,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天量财政赤字和与之相对应的债务对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都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高赤字从长期看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除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之外,不断攀升的贸易赤字同样是世界经济稳定的一种挑战。施建淮认为,巨额且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反映了全球储蓄结构的失衡,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姚枝仲认为,由于美国长期以来是净资本流入国,资本收益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但是国外资本的回流将使经常项目更加恶化,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可持续,调整已经不可避免。徐明棋在解释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提出,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逆差累积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发生质的改变。

  一、美国债务经济及其国际循环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0多年,是美元大“繁荣”、危机常爆发的时代。总结这30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财政赤字日益增加、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首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看,以2000年不变美元计算,1970年以来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基本维持在30%左右没有发生改变,而同期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OECD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后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蚕食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其次,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自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是世界第一大逆差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由略有盈余到一路下探,2005、2006年贸易赤字占GDP比重均接近6%。再次,财政赤字日益增加。美国是一个有着“光荣”赤字传统的国家,除了1920年代“柯立芝繁荣”和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之外,美国建国后绝大部分年份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财政赤字。赤字高企始终是美国经济运行中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财政赤字规模骤然上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创下10.02%的战后最高纪录。最后,国债规模不断扩大。赤字规模日益增加,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国债急剧上升,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看还是从国债占GDP的比重上看,美国国债扩张的趋势都十分明显。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2财年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1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债务国,国债规模首次超过了CDP规模。

  虽然美国国内财政赤字高企,贸易赤字攀升,存在所谓双赤字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美国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在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也毫不逊色。对此,邹玉娟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逆差相辅相成,彭斯达等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实际上,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分工格局下,双赤字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美元陷阱,扮演着进退维谷的两难角色。简单地说,为了填补财政赤字,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债务,新兴经济体通过对美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美元回流到美国国内。这个循环的一方是经常项目逆差持续增加的美国,另一方是经常项目盈余持续增加的新兴经济体和资源输出国,循环的渠道则是日益充斥国际市场的美国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各种债务资产交易及其体系。尤其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美国国债大量被上述国家所持有,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储备品种,这便构成了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

  更加糟糕的是,这种债务循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纪律约束的松弛而更加明显和突出: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同时国内消费日益膨胀,导致美国逆差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美国坐拥铸币税特权,只要通过发行货币就能购买国外商品,因此就形成了美国大量发行美元货币,购买外国商品,美元现金在国外大量累积,美国继续发行国债,其他国家使用积累的美元现金购买美国国债,美元现金回流到美国而美元资产转移到国外,其他国家到最后获得的仅仅是一纸美元资产凭证,一旦美国不能偿付或者通过实行恶意的美元贬值,其他国家面临的将是巨大的外汇资产风险。而这一美国债务国际循环渠道得以畅通无阻的根源:一则在于现行的国际分工体系,众多新兴经济体成为制造业产品的加工地,而资源型商品输出国成为原料来源地;二则在于现行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坐拥铸币税而其他国家只能依靠廉价劳动获得所谓“血泪美元”。   二、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稳定成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正处于纪律约束匮乏、行为准则失控的混沌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才得以获取了独一无二的超常地位,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才得以延续。可以说,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支撑体系。

  1.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经济基础

  以现价计算,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4.58万亿美元,与欧盟(16.25万亿美元)规模相近,占全球份额的23%。合并商品和服务贸易,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并且,从流量看美国是世界第一大FDI输出国和目的地,2010年美国吸收FDI为2282.49亿美元;美国对外FDI为3289.05亿美元,与德国、法国、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之和(3330.45亿美元)接近。美元依旧是各国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根据IMF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组成货币(Currency Composition 0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报告,1995年以来,美元在各国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甚至略有上升,而仅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最大的进口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通过输出逆差和对外投资,大量输出美元资产,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外汇来源地。世界各国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内,无法摆脱美元对其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影响力。美国的经济地位造就了美元的霸权基础,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美元的霸权基础进一步发酵和强化,最终使得美元、美国和世界经济成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2.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强化了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产业基础

  从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减少各国经济联系下汇率波动的产物。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最初即为了平滑因贸易而产生的汇率波动,而贸易发展又取决于比较优势下国际分工的发展。战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持续发展,美国经济发展方式趋向软化,国内产业逐步向海外转移。特别是199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加快了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迁移的步伐,同时美国政府大力刺激国内消费,扶持金融垄断资本兴起,居民消费方式逐渐向信贷消费发展,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制造业萎缩和居民消费扩张导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得益于美元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独一无二的计价、结算功能,美国可以几乎不受约束地通过增发美元或者发行美债大量进口国外商品。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大量从新兴经济体进口制造业商品,输出大量美元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逆差。新兴经济体通过贸易获得美元顺差后,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只有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以实现保值增值,自觉或不自觉得陷入美元陷阱之内。

  3.华尔街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循环基础

  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内,执世界金融体系牛耳的华尔街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华尔街代表着美国大型金融垄断资本的核心利益,华尔街金融创新和无限杠杆化操作是美元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国债向外扩张的重要渠道。华尔街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以美债为基准的美元资产定价权方面,一年期美债基准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国资产基准利率和证券收益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标普、惠誉和穆迪为代表的三大评级机构通过信用评级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资产价格收益率水平。

  华尔街的兴起和发展几乎是沿着一条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平行的轨迹。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的决定被看做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开端,同时也是华尔街金融大鳄最乐于接受的决定。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从此不再维持美元兑黄金平价,美元创造和金融创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羁绊被彻底打破,美国财政部终于超越了黄金对美元的约束而可以自主决定美元价格,“双方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项问题上如此一致”。当美国政府希望维持弱势美元时,可以以华尔街为渠道发行国债,压低利率价格;而当美国政府觉得强势美元更能获益时,或者通过华尔街的评级机构、金融垄断资本打压其他货币,或者回收美元促使美元升值。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内由于华尔街独一无二的地位,美国似乎更加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法而不是切实提高美元竞争力以维系美元地位。

  三、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可持续性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超强地位和现行的国际分工格局,加上华尔街的推波助澜,美国当前的债务经济已然与国际货币体系有机结合,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目前看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基本面仍然向好,但问题是美国的债务经济是否可持续?国际货币体系是否可维持?

  1.美国债务经济难以为继

  国际社会对美国债务经济非议颇多,美国目前已经变成一个食利主义和经济过度虚拟化的国家,国内制造业外迁,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开发新产业解决因制造业外迁而导致的就业机会流失问题。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导致领取政府养老金的失业人员数量不断上升,政府社会保障开支持续攀升,对政府开支形成巨大压力。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出台救市措施拯救摇摇欲坠的银行业,形成了更大的财政赤字。同时,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刚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方式日渐盛行。一方面是垄断金融资本在背后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消费向上而生产向外走,最终导致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使得美国债券经济难以为继。

  2.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联系出现裂痕

  在美国债务经济不可持续的大背景下,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天然联系也必然出现裂痕。国际分工格局下的世界经济不平衡性加剧,凸显了二者的内在矛盾,使得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更加脆弱。世界经济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平衡、贸易格局不平衡、债权国与债务国发展不平衡。很长时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加之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新兴经济体成为贸易顺差方面发达国家则成为逆差方,这又导致新兴经济体成为美国重要的国债持有者。一切似乎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货币体系内不断循环。伯南克认为,国际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东亚国家的过度储蓄,导致美国过度消费,并导致了国际失衡问题。这种说法明显臆造了两者的因果关系,美国过度消费绝非因为东亚国家过度储蓄,至于东亚国家是否过度储蓄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过度消费,根源在于目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国家被动卷进了这个系统内部。要消除目前国际失衡问题,国际分工格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应满足于充当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应该通过提升制造业的设计能力、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产品的营销能力等向国际生产的上游发展。   另外,金融危机给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从次贷危机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华尔街资本运作方式已经成为众矢之的,金融改革刻不容缓,否则更大的危机也并非不可能。

  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前景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约束机制。在该体系中,允许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在国内赤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推高了美国的外债水平。持续净外债导致美元贬值压力上升,这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保持主要储备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客观需求相矛盾。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机制可以迫使储备货币发行国进行调整,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对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攫取铸币税利益进行管制与约束。适当的国际储备货币应当能够保证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反而成为危机的导火索并在危机来临时显得束手无策。多极化的世界经济需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需求从来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来得这么紧迫。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制度的改革;二是储备货币的改革。从国际货币制度中广泛接受的“不可能三角”出发可以发现,三角的三个端点分别对应着汇率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连接两个端点而联成的边界正好可以成为三种代表性的国际货币制度,如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能够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且货币政策也保持相对独立,但却牺牲了汇率制度的稳定性;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现行的欧元区制度则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经历过由固定汇率制度向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牙买加体系的变迁,重回固定汇率的老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目前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主流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向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固定汇率制度方向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可能的情形仍然是以浮动汇率制度为基础,但在储备货币的选择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能的情况是,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依旧保持,但是欧元、人民币等分别作为与区域性贸易集团相对应的次储备货币的地位应当得到提升。这种制度安排的缺点和优点都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缺点在于,可能会加大结算的复杂程度,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加剧国际调整的难度。优点则在于,可以降低单一储备货币出现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其他国家提供多样化的储备币种,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引入竞争性机制,可以对主导储备货币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防止其滥用储备货币发行权转移国内危机,避免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伤害。这种假设得以实现的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势头迅猛、自贸区等区域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对区域次储备货币的形成了客观需求。例如,在东亚地区人民币或日元相对欧元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欧元区无疑欧元是最易于被接受的储备货币,拉美地区随着巴西经济发展或许雷亚尔有能力成为地区性的储备货币。

  因此,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合理的猜测是:在维持美元作为主导储备货币的格局下,形成包括欧元、人民币等币种在内的多元储备货币,以强化国际货币体系的纪律约束并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这既是人民币间接国际化的一次重要机遇,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承担作为区域性次储备货币相应的国际义务,也要防范国内外政策对人民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双赤字问题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强化了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产业基础;华尔街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循环基础。从长远看,美国债务经济难以为继,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也会出现裂痕。因此,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美国;债务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循环

  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9-078-05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的走向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关于美国债务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菲利浦·凯甘(Philip Cagan)在《赤字经济》一书中,评析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财政赤字问题。凯甘以1960年代为界,将此前后产生的赤字分别称为以往赤字和当代赤字两类。凯甘认为,美国所参与的历次战争是以往赤字产生的根源,而政府政策、利益集团等人为因素则是当代赤字产生的根源。Diamond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美国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债务经济的确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长,但是一旦超出赤字天花板可能牺牲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并对经济造成伤害,而目前的情形似乎正在印证Diamond将近半个世纪前的说法。陈建奇、张原在细致梳理美国国债发展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美国财政政策已经背离稳态水平,巨额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并引发系统性风险。章奇则将美国的财政状况总结为从盈余到赤字再到更大的赤字。威廉·塔布分析了1970年代以来债务膨胀和愈演愈烈的经济泡沫,认为美国已从工业生产为核心的经济转向食利主义为主的经济,食利资本家和美国在全球日益获得支配性地位将导致美国走向新的帝国主义。威廉对美式资本主义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姑且不论新帝国主义诞生,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天量财政赤字和与之相对应的债务对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都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高赤字从长期看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除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之外,不断攀升的贸易赤字同样是世界经济稳定的一种挑战。施建淮认为,巨额且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反映了全球储蓄结构的失衡,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姚枝仲认为,由于美国长期以来是净资本流入国,资本收益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但是国外资本的回流将使经常项目更加恶化,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可持续,调整已经不可避免。徐明棋在解释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提出,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逆差累积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发生质的改变。

  一、美国债务经济及其国际循环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0多年,是美元大“繁荣”、危机常爆发的时代。总结这30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财政赤字日益增加、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首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看,以2000年不变美元计算,1970年以来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基本维持在30%左右没有发生改变,而同期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OECD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后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蚕食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其次,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自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是世界第一大逆差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由略有盈余到一路下探,2005、2006年贸易赤字占GDP比重均接近6%。再次,财政赤字日益增加。美国是一个有着“光荣”赤字传统的国家,除了1920年代“柯立芝繁荣”和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之外,美国建国后绝大部分年份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财政赤字。赤字高企始终是美国经济运行中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财政赤字规模骤然上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创下10.02%的战后最高纪录。最后,国债规模不断扩大。赤字规模日益增加,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国债急剧上升,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看还是从国债占GDP的比重上看,美国国债扩张的趋势都十分明显。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2财年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1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债务国,国债规模首次超过了CDP规模。

  虽然美国国内财政赤字高企,贸易赤字攀升,存在所谓双赤字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美国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在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也毫不逊色。对此,邹玉娟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逆差相辅相成,彭斯达等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实际上,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分工格局下,双赤字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美元陷阱,扮演着进退维谷的两难角色。简单地说,为了填补财政赤字,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债务,新兴经济体通过对美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美元回流到美国国内。这个循环的一方是经常项目逆差持续增加的美国,另一方是经常项目盈余持续增加的新兴经济体和资源输出国,循环的渠道则是日益充斥国际市场的美国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各种债务资产交易及其体系。尤其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美国国债大量被上述国家所持有,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储备品种,这便构成了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

  更加糟糕的是,这种债务循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纪律约束的松弛而更加明显和突出: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同时国内消费日益膨胀,导致美国逆差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美国坐拥铸币税特权,只要通过发行货币就能购买国外商品,因此就形成了美国大量发行美元货币,购买外国商品,美元现金在国外大量累积,美国继续发行国债,其他国家使用积累的美元现金购买美国国债,美元现金回流到美国而美元资产转移到国外,其他国家到最后获得的仅仅是一纸美元资产凭证,一旦美国不能偿付或者通过实行恶意的美元贬值,其他国家面临的将是巨大的外汇资产风险。而这一美国债务国际循环渠道得以畅通无阻的根源:一则在于现行的国际分工体系,众多新兴经济体成为制造业产品的加工地,而资源型商品输出国成为原料来源地;二则在于现行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坐拥铸币税而其他国家只能依靠廉价劳动获得所谓“血泪美元”。   二、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稳定成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正处于纪律约束匮乏、行为准则失控的混沌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才得以获取了独一无二的超常地位,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才得以延续。可以说,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支撑体系。

  1.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经济基础

  以现价计算,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4.58万亿美元,与欧盟(16.25万亿美元)规模相近,占全球份额的23%。合并商品和服务贸易,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并且,从流量看美国是世界第一大FDI输出国和目的地,2010年美国吸收FDI为2282.49亿美元;美国对外FDI为3289.05亿美元,与德国、法国、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之和(3330.45亿美元)接近。美元依旧是各国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根据IMF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组成货币(Currency Composition 0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报告,1995年以来,美元在各国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甚至略有上升,而仅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最大的进口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通过输出逆差和对外投资,大量输出美元资产,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外汇来源地。世界各国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内,无法摆脱美元对其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影响力。美国的经济地位造就了美元的霸权基础,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美元的霸权基础进一步发酵和强化,最终使得美元、美国和世界经济成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2.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强化了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产业基础

  从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减少各国经济联系下汇率波动的产物。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最初即为了平滑因贸易而产生的汇率波动,而贸易发展又取决于比较优势下国际分工的发展。战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持续发展,美国经济发展方式趋向软化,国内产业逐步向海外转移。特别是199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加快了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迁移的步伐,同时美国政府大力刺激国内消费,扶持金融垄断资本兴起,居民消费方式逐渐向信贷消费发展,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制造业萎缩和居民消费扩张导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得益于美元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独一无二的计价、结算功能,美国可以几乎不受约束地通过增发美元或者发行美债大量进口国外商品。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大量从新兴经济体进口制造业商品,输出大量美元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逆差。新兴经济体通过贸易获得美元顺差后,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只有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以实现保值增值,自觉或不自觉得陷入美元陷阱之内。

  3.华尔街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循环基础

  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内,执世界金融体系牛耳的华尔街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华尔街代表着美国大型金融垄断资本的核心利益,华尔街金融创新和无限杠杆化操作是美元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国债向外扩张的重要渠道。华尔街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以美债为基准的美元资产定价权方面,一年期美债基准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国资产基准利率和证券收益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标普、惠誉和穆迪为代表的三大评级机构通过信用评级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资产价格收益率水平。

  华尔街的兴起和发展几乎是沿着一条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平行的轨迹。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的决定被看做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开端,同时也是华尔街金融大鳄最乐于接受的决定。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从此不再维持美元兑黄金平价,美元创造和金融创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羁绊被彻底打破,美国财政部终于超越了黄金对美元的约束而可以自主决定美元价格,“双方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项问题上如此一致”。当美国政府希望维持弱势美元时,可以以华尔街为渠道发行国债,压低利率价格;而当美国政府觉得强势美元更能获益时,或者通过华尔街的评级机构、金融垄断资本打压其他货币,或者回收美元促使美元升值。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内由于华尔街独一无二的地位,美国似乎更加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法而不是切实提高美元竞争力以维系美元地位。

  三、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可持续性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超强地位和现行的国际分工格局,加上华尔街的推波助澜,美国当前的债务经济已然与国际货币体系有机结合,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目前看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基本面仍然向好,但问题是美国的债务经济是否可持续?国际货币体系是否可维持?

  1.美国债务经济难以为继

  国际社会对美国债务经济非议颇多,美国目前已经变成一个食利主义和经济过度虚拟化的国家,国内制造业外迁,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开发新产业解决因制造业外迁而导致的就业机会流失问题。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导致领取政府养老金的失业人员数量不断上升,政府社会保障开支持续攀升,对政府开支形成巨大压力。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出台救市措施拯救摇摇欲坠的银行业,形成了更大的财政赤字。同时,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刚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方式日渐盛行。一方面是垄断金融资本在背后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消费向上而生产向外走,最终导致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使得美国债券经济难以为继。

  2.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联系出现裂痕

  在美国债务经济不可持续的大背景下,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天然联系也必然出现裂痕。国际分工格局下的世界经济不平衡性加剧,凸显了二者的内在矛盾,使得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更加脆弱。世界经济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平衡、贸易格局不平衡、债权国与债务国发展不平衡。很长时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加之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新兴经济体成为贸易顺差方面发达国家则成为逆差方,这又导致新兴经济体成为美国重要的国债持有者。一切似乎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货币体系内不断循环。伯南克认为,国际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东亚国家的过度储蓄,导致美国过度消费,并导致了国际失衡问题。这种说法明显臆造了两者的因果关系,美国过度消费绝非因为东亚国家过度储蓄,至于东亚国家是否过度储蓄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过度消费,根源在于目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国家被动卷进了这个系统内部。要消除目前国际失衡问题,国际分工格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应满足于充当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应该通过提升制造业的设计能力、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产品的营销能力等向国际生产的上游发展。   另外,金融危机给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从次贷危机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华尔街资本运作方式已经成为众矢之的,金融改革刻不容缓,否则更大的危机也并非不可能。

  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前景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约束机制。在该体系中,允许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在国内赤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推高了美国的外债水平。持续净外债导致美元贬值压力上升,这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保持主要储备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客观需求相矛盾。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机制可以迫使储备货币发行国进行调整,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对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攫取铸币税利益进行管制与约束。适当的国际储备货币应当能够保证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反而成为危机的导火索并在危机来临时显得束手无策。多极化的世界经济需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需求从来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来得这么紧迫。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制度的改革;二是储备货币的改革。从国际货币制度中广泛接受的“不可能三角”出发可以发现,三角的三个端点分别对应着汇率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连接两个端点而联成的边界正好可以成为三种代表性的国际货币制度,如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能够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且货币政策也保持相对独立,但却牺牲了汇率制度的稳定性;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现行的欧元区制度则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经历过由固定汇率制度向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牙买加体系的变迁,重回固定汇率的老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目前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主流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向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固定汇率制度方向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可能的情形仍然是以浮动汇率制度为基础,但在储备货币的选择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能的情况是,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依旧保持,但是欧元、人民币等分别作为与区域性贸易集团相对应的次储备货币的地位应当得到提升。这种制度安排的缺点和优点都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缺点在于,可能会加大结算的复杂程度,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加剧国际调整的难度。优点则在于,可以降低单一储备货币出现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其他国家提供多样化的储备币种,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引入竞争性机制,可以对主导储备货币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防止其滥用储备货币发行权转移国内危机,避免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伤害。这种假设得以实现的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势头迅猛、自贸区等区域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对区域次储备货币的形成了客观需求。例如,在东亚地区人民币或日元相对欧元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欧元区无疑欧元是最易于被接受的储备货币,拉美地区随着巴西经济发展或许雷亚尔有能力成为地区性的储备货币。

  因此,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合理的猜测是:在维持美元作为主导储备货币的格局下,形成包括欧元、人民币等币种在内的多元储备货币,以强化国际货币体系的纪律约束并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这既是人民币间接国际化的一次重要机遇,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承担作为区域性次储备货币相应的国际义务,也要防范国内外政策对人民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关内容

  • 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研究_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研究
  • 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国内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观点. 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原因 我国经济学界在研究和探索本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不过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见解不一.有的学者重在研究和探索危机的制度性原因;有的学者既 ...

  • 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 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张宇燕张幼文李稻葵杜厚文汪涛 马骏余永定黄海洲李向阳孙立坚 徐康宁程伟乔依德丁一凡潘英丽 [关键词]国际经济变化中国对外经济政策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前景 1."格局性变化"与"静悄悄的革命" ...

  • 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监管与金融危机
  • [摘要]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诱发了此次金融危机并把危机迅速扩散到全世界.而华尔街缺失的金融监管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金融监管法律在人性的贪婪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面前不堪一击.世界需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与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我国的金融发展道路需引以为鉴,在发展金融的同时注意研究制 ...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不同国家的国际收支
  •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史表明,中心和外围国家的国际收支结构是不同的,资源与财富注定由后者向前者转移,外围国家承担不同程度的福利损失.持续逆差将导致外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和贫困的境地,进而打断经济发展进程:持续顺差将为一国开放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条件,但其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 ...

  • 国际金融危机下美国霸权的发展态势
  • 作者:吴茜发表时间:2012-11-02评价得分:暂无查看评论 二战后,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使美国具备了在全球推行经济帝国主义和军事霸权主义的物质基础.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全球霸权制度安排:一是通过构建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和G7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 ...

  • 以史为鉴--关于两次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判断
  • 编者按:2010年起,中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北京大学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参与单位分别从宏观经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以及微观机制等角度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qu ...

  • 2014年央行金融改革前瞻
  • 金融改革将是影响2014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改革重点.核心及切入点非金融改革莫属,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打响改革第一枪的仍然是金融改革.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意见的推出.同业存单的发行.上海自由贸易区跨境资金流动放宽等等. 2014年的金融改革不仅影响国内 ...

  • 布雷顿森林体系II文件
  • 关于布雷顿森林Ⅱ的思考 2009-7-6 中宏数据库 2003年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如迈克尔•杜里(Michael Dooley).皮特-加贝尔(PeterGarber)和大卫•福克茨一兰多(David Folkerts-Landau)等人开始撰文描述一个自然形成的新体系--亚洲一些出口国家钉住美元汇 ...

  • 人民币国际化:货币互换协议
  •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呼吁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人民币互换协议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互换协议 一.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 国际货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