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论文

浅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蒙汉双语专业 姓名:敖小玲 学号:[1**********]

目 录

1.孔子及儒学的简介 ………………………………………1

1.1孔子的简介 ……………………………………………...1

1.2儒学的简介 …………………………………..………….2

2. 孔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3. 儒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

浅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双语系10 敖小玲

【摘要】本文主要从孔子及儒学文学对后世影响的角度写的。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儒家又称为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详细解释的话,崇奉 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 “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词语来源,儒字有两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孔子不仅以其伦理道德思想著称于世,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独到之处。其呼吁“克己复礼”、称赞周礼“文哉”、盼与周公梦中相见等,只是他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孔子时代,国民政治观念在诸子中普遍存在。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以保护人为基点,首先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存。从形态上看孔子的表现似乎有点保守,对等级的开放表现不够激进。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关键词】孔子、儒学、后世、影响

1孔子及儒学的简介

1、1孔子的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孔子的元祖是宋国贵族。孔子生在鲁国。路过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编订《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但代表其思想的主要文献是《论语》。在天、帝、神、鬼等等逐渐退隐的时代,他发现了人,强调了人对于社会、国家的主体性,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学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很浓的保守主义色彩的政治学说。其要点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仁”、“礼”、”中”、“德”、“教”、“修”等。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孔子是第一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方法,从教育形式到师德修养,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造,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主张,一直影响着中国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孔子创立

的儒家学说,一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甚至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1、2儒学的简介 由孔子所创立的、以仁义礼智的观念为理论核心的儒家学说。形成于春秋末。儒家又称为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他有长期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又由于不断融合、汲取其他学派的学说,因而儒学也就经常以新的形式出现。作为华夏固有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详细解释的话,崇奉 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 “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董仲舒提出迎合汉武帝的皇权至上的学说,是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秦末汉初的战乱以后,直接传承自孔子的儒学以不可考。儒字有两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家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系统阶级垄断教育的局变,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是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腻后王”。儒家经典形成于孔子时代,但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2孔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孔子学说的中心是重视道德价值,鸡巴道德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最高的道德规范。而道德与政治互为表里。孔子不仅以其伦理道德思想著称于世,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独到之处。孔子首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人人都应该接受公平的教育,不应该在教育问题上划分不同种类。孔子没有把宗教文化列为教学内容,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非宗教性特征,给予了重大的影响。孔子主张“自省”、:自律:,主张在不需要依靠外界批评环境、约束机制的条件下,能够通过自我意识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孔子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没有半点居高临下之嫌。孔子对学生是真实的、尊重的、信任的,正是这种信任,是孔子在学生面前总是真实的、质朴的、素面朝天的。以往,有些学者认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但笔者以为,孔子并不保守,其呼吁“克己复礼”、称赞周礼“文哉”、盼与周公梦中相见等,只是他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特殊方式。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

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然而孔子所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传统文化理念,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鄙视生产劳动的观点。

在孔子时代,国民政治观念在诸子中普遍存在。所谓国民政治,简单地说就是打破贵族政治垄断。当时,春秋诸侯国的内政由许多大家族垄断。而国民政治思想反对垄断,主张刑无等级,法无贵贱,黜陟开放。孔子顺应了这种趋势,主张用人应该更器重“先进于礼乐”的“野人”。他的弟子中,绝大多数都是穷困潦倒的下层人子弟。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角度不同于别人。他培养和鼓励下层弟子发奋好学,苦心修养,乐以忘忧,而不像法墨两家那样指责人主不慧、环境不公,把升迁的希望多寄托在他人身上。在孔子的鼓励下,子路敢称治“千乘之国”;冉求称能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公西赤虽自谦,不敢称为一国之宰,但也给自己安了个为祭祖礼仪做赞礼的重要角色。子贡凭“货殖”本事游走列国,声望不下诸侯。孔子以这种国民政治意识传及后世,无数平民书生自我砥砺,不惧权贵、敢斗恶势力,以天下为己任。所以说,孔子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等级开放,更要求知识分子们主动承担起改造世界的责任。

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以保护人为基点,首先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十分同情百姓,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季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法家以待狗马禽兽之心态引导民众的物质欲望为君所用,孔子则敬民如神,“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强调“教之”。更需注意的是,在关心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强调人的尊严,关注人格的培育,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上可见,仅仅打破等级封闭,还不能作为政治上进步与落后的最后标准,还要看怎样打破,是在人的价值的肯定与提高中打破,还是以退化与落后为代价打破。孔子的思想属于前者,所以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层次更高一畴。 诚然,从形态上看孔子的表现似乎有点保守,对等级的开放表现不够激进。但他侧重于人的精神的开放、人格的开放,把精神、人格与身份、财富分开,只以个人的修养论高下,其内涵、角度、层次及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应当说大大超越他人。对周礼等级制,孔子也有实质性的削弱。周礼虽为道德而设,但道德寓于特权之中,贵族们以彼此尊重特权为守道德。孔子凸现周礼中的道德层次,用人格平等的道德代替人格不平等的道德。他强调等级中的高低上下只是角色不同,无人格上的贵贱,并且主张君主在道德关系中履行义务更应该主动,“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虽然没有提出废除特权,但其强调的人格平等精神,为从根本上消除特权打开方便之门。孟子后来能说“途之人可以为尧舜”,并以一介儒生,不顾人主之尊,敢对诸侯王“色勃然”、辞锋激烈,无疑是受到孔子精神的感染。

孔子对旧等级不仅仅是削弱,更有新的建设主张。他主张在传统君臣父子框架之外,另设精神境界等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君子”、“小人”是不同等级,但这等级却与血缘、官品无关。“君子”者不必是贵族、高官,“小人”者未必是贫寒无势的百姓,一切以道德修养水平为准。孔子精神等级的设立,冲击了旧的等级框架,为平民的自尊自信提供了理论根据。如此看来,孔子不但不保守,而且有一定的超前性。

3儒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3、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当代意义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精髓及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当前苏联的解体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震惊,当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面临危机和矛盾让世人困惑迷茫时,智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代表---胡锦涛已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及全世界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的创建和社会实践在构键和谐社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它是东西方人类最进步思想意识的结晶。它的诞生和实

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上的成功应用。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体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到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有亲戚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他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及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悌:只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悌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治统(政统)与学统(道统)的结合,这两者相辅而行,相互加强。历史王权可借助儒术高扬德治,又可以卫道的名义诛灭异端;儒学可借助政治力量抬高自己地位,实现仁政德治理想。两者的紧密结合与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形成了血缘宗法与政治伦理紧密结合的特殊而深刻的社会文化结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可以在这里得到揭示。

孔子、儒学与政权力量联姻,形成“政儒合一”的独特文化政治结构。 正由于孔子思想具有以上特点,并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理论与精神作用,所以历史统治者竞相尊孔,以至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孔子、儒学发挥越来越大的政治作用;另一方面,历史统治者都提倡“学而优则仕”,把大批儒家门徒吸收到各级政权机构中来,形成了一个不断延续的庞大的儒家官僚统治集团—儒家政治化,政治儒家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与政治的结合越

来越紧密,孔子的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逐步升级,经过四个台阶,达到光辉定点。这四个台阶分别为:学问家、圣贤、王侯、精神领袖等。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甚至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性善论”为其认识论基础,提出“仁爱”思想,重视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达社会有序稳定之目的。因此儒家的治国方略就是以德以礼治国,被称为仁政德治或德政礼治。在儒家看来,道德教化比政令刑更为重要。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令刑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礼德教化,不仅能治标更能治本。同时,也只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取得民心。所以“德治”才是为政治国之根本。其要求是:仁政礼治、和谐有序、宽猛相济、养民富民、重教任贤等。

【参考文献】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②侯外芦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57版

③康仲德的《论语》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一版

④夏乃儒的《孔子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⑤吕明灼 王均林 张佩国 权锡鉴的《儒学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 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2004年9月第一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

论文

浅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蒙汉双语专业 姓名:敖小玲 学号:[1**********]

目 录

1.孔子及儒学的简介 ………………………………………1

1.1孔子的简介 ……………………………………………...1

1.2儒学的简介 …………………………………..………….2

2. 孔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3. 儒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

浅论孔子及儒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双语系10 敖小玲

【摘要】本文主要从孔子及儒学文学对后世影响的角度写的。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儒家又称为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详细解释的话,崇奉 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 “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词语来源,儒字有两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孔子不仅以其伦理道德思想著称于世,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独到之处。其呼吁“克己复礼”、称赞周礼“文哉”、盼与周公梦中相见等,只是他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孔子时代,国民政治观念在诸子中普遍存在。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以保护人为基点,首先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存。从形态上看孔子的表现似乎有点保守,对等级的开放表现不够激进。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关键词】孔子、儒学、后世、影响

1孔子及儒学的简介

1、1孔子的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孔子的元祖是宋国贵族。孔子生在鲁国。路过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编订《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但代表其思想的主要文献是《论语》。在天、帝、神、鬼等等逐渐退隐的时代,他发现了人,强调了人对于社会、国家的主体性,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学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很浓的保守主义色彩的政治学说。其要点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仁”、“礼”、”中”、“德”、“教”、“修”等。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孔子是第一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方法,从教育形式到师德修养,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造,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主张,一直影响着中国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孔子创立

的儒家学说,一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甚至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1、2儒学的简介 由孔子所创立的、以仁义礼智的观念为理论核心的儒家学说。形成于春秋末。儒家又称为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他有长期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又由于不断融合、汲取其他学派的学说,因而儒学也就经常以新的形式出现。作为华夏固有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详细解释的话,崇奉 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 “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董仲舒提出迎合汉武帝的皇权至上的学说,是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秦末汉初的战乱以后,直接传承自孔子的儒学以不可考。儒字有两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家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系统阶级垄断教育的局变,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是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腻后王”。儒家经典形成于孔子时代,但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2孔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孔子学说的中心是重视道德价值,鸡巴道德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最高的道德规范。而道德与政治互为表里。孔子不仅以其伦理道德思想著称于世,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独到之处。孔子首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人人都应该接受公平的教育,不应该在教育问题上划分不同种类。孔子没有把宗教文化列为教学内容,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非宗教性特征,给予了重大的影响。孔子主张“自省”、:自律:,主张在不需要依靠外界批评环境、约束机制的条件下,能够通过自我意识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孔子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没有半点居高临下之嫌。孔子对学生是真实的、尊重的、信任的,正是这种信任,是孔子在学生面前总是真实的、质朴的、素面朝天的。以往,有些学者认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但笔者以为,孔子并不保守,其呼吁“克己复礼”、称赞周礼“文哉”、盼与周公梦中相见等,只是他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特殊方式。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

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然而孔子所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传统文化理念,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鄙视生产劳动的观点。

在孔子时代,国民政治观念在诸子中普遍存在。所谓国民政治,简单地说就是打破贵族政治垄断。当时,春秋诸侯国的内政由许多大家族垄断。而国民政治思想反对垄断,主张刑无等级,法无贵贱,黜陟开放。孔子顺应了这种趋势,主张用人应该更器重“先进于礼乐”的“野人”。他的弟子中,绝大多数都是穷困潦倒的下层人子弟。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角度不同于别人。他培养和鼓励下层弟子发奋好学,苦心修养,乐以忘忧,而不像法墨两家那样指责人主不慧、环境不公,把升迁的希望多寄托在他人身上。在孔子的鼓励下,子路敢称治“千乘之国”;冉求称能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公西赤虽自谦,不敢称为一国之宰,但也给自己安了个为祭祖礼仪做赞礼的重要角色。子贡凭“货殖”本事游走列国,声望不下诸侯。孔子以这种国民政治意识传及后世,无数平民书生自我砥砺,不惧权贵、敢斗恶势力,以天下为己任。所以说,孔子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等级开放,更要求知识分子们主动承担起改造世界的责任。

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以保护人为基点,首先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十分同情百姓,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季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法家以待狗马禽兽之心态引导民众的物质欲望为君所用,孔子则敬民如神,“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强调“教之”。更需注意的是,在关心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强调人的尊严,关注人格的培育,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上可见,仅仅打破等级封闭,还不能作为政治上进步与落后的最后标准,还要看怎样打破,是在人的价值的肯定与提高中打破,还是以退化与落后为代价打破。孔子的思想属于前者,所以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层次更高一畴。 诚然,从形态上看孔子的表现似乎有点保守,对等级的开放表现不够激进。但他侧重于人的精神的开放、人格的开放,把精神、人格与身份、财富分开,只以个人的修养论高下,其内涵、角度、层次及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应当说大大超越他人。对周礼等级制,孔子也有实质性的削弱。周礼虽为道德而设,但道德寓于特权之中,贵族们以彼此尊重特权为守道德。孔子凸现周礼中的道德层次,用人格平等的道德代替人格不平等的道德。他强调等级中的高低上下只是角色不同,无人格上的贵贱,并且主张君主在道德关系中履行义务更应该主动,“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虽然没有提出废除特权,但其强调的人格平等精神,为从根本上消除特权打开方便之门。孟子后来能说“途之人可以为尧舜”,并以一介儒生,不顾人主之尊,敢对诸侯王“色勃然”、辞锋激烈,无疑是受到孔子精神的感染。

孔子对旧等级不仅仅是削弱,更有新的建设主张。他主张在传统君臣父子框架之外,另设精神境界等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君子”、“小人”是不同等级,但这等级却与血缘、官品无关。“君子”者不必是贵族、高官,“小人”者未必是贫寒无势的百姓,一切以道德修养水平为准。孔子精神等级的设立,冲击了旧的等级框架,为平民的自尊自信提供了理论根据。如此看来,孔子不但不保守,而且有一定的超前性。

3儒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3、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当代意义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精髓及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当前苏联的解体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震惊,当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面临危机和矛盾让世人困惑迷茫时,智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代表---胡锦涛已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及全世界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的创建和社会实践在构键和谐社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它是东西方人类最进步思想意识的结晶。它的诞生和实

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上的成功应用。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体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到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有亲戚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他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及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悌:只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悌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治统(政统)与学统(道统)的结合,这两者相辅而行,相互加强。历史王权可借助儒术高扬德治,又可以卫道的名义诛灭异端;儒学可借助政治力量抬高自己地位,实现仁政德治理想。两者的紧密结合与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形成了血缘宗法与政治伦理紧密结合的特殊而深刻的社会文化结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可以在这里得到揭示。

孔子、儒学与政权力量联姻,形成“政儒合一”的独特文化政治结构。 正由于孔子思想具有以上特点,并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理论与精神作用,所以历史统治者竞相尊孔,以至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孔子、儒学发挥越来越大的政治作用;另一方面,历史统治者都提倡“学而优则仕”,把大批儒家门徒吸收到各级政权机构中来,形成了一个不断延续的庞大的儒家官僚统治集团—儒家政治化,政治儒家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与政治的结合越

来越紧密,孔子的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逐步升级,经过四个台阶,达到光辉定点。这四个台阶分别为:学问家、圣贤、王侯、精神领袖等。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甚至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性善论”为其认识论基础,提出“仁爱”思想,重视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达社会有序稳定之目的。因此儒家的治国方略就是以德以礼治国,被称为仁政德治或德政礼治。在儒家看来,道德教化比政令刑更为重要。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令刑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礼德教化,不仅能治标更能治本。同时,也只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取得民心。所以“德治”才是为政治国之根本。其要求是:仁政礼治、和谐有序、宽猛相济、养民富民、重教任贤等。

【参考文献】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②侯外芦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57版

③康仲德的《论语》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一版

④夏乃儒的《孔子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⑤吕明灼 王均林 张佩国 权锡鉴的《儒学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 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2004年9月第一版


相关内容

  • 简述孔子思想存在的局限性
  • 简述孔子思想存在的局限性 从传承说谈孔子思想,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孔子生前和百年后的命途和景况截然不同.生前,孔子可谓意气风发,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吾继周",效仿周公辅成王之经典,辅助鲁王或其他诸侯王成王者基业,不避艰难,屡受讥讽而不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岂知,王侯都图霸 ...

  • 1学而篇第一
  • 学而篇第一 1.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金纲先生云:体认天命,推演天道,内圣外王,公道仁德--孔门功夫. 老谷柳按:学习是根本,朋友是同道,人不知而不愠是内圣的根本功夫. 学习与公道有逻辑关系,那就是学以致公. 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 ...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2)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4)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 ...

  • 孔子与儒家思想
  •  允韵哉砸晕粤蕴韵云杂匀粤晕阅韵晕郧粤悦粤阅耘酝再韵云郧韵灾耘砸晕粤晕悦耘 晕韵援远杂藻则援晕燥援员员缘 孔子与儒家思想 李大杰员,王霏霏圆,王摇杰圆,许洪芳猿 (员援山东财经大学(筹)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 ...

  • 高一历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教学设计 张洪彬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之中,各种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到了西汉,随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确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qu ...

  • [儒学发展史]
  • ----传承中国文化    彰显民族精粹---- 中华国学精粹典藏 <儒学发展史>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 ...

  • 儒家思想试题及答案
  • 一.论述题 1. 孟子的仁政对孔子的仁学有哪些发展?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孟子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及自己主张的人性善理论用之于现实政治领域,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之于整个社会,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果说孔子的仁学 ...

  • 儒学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主流文化
  • 题 目: 组 员: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中国文化概论 为什么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汤欣慧 黄嘉铃 俞丽云 温小怡 文化传播系 广告学 广告0901 目 录 一.儒学文化的主流地位·················································3 二.为什 ...

  • 论孔子的为人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 第33卷第3期2010年06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33No.3 Jun.2010 论孑L子的为人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吴绵绵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对于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