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关键词:公德 实践 道德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由于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发展,人们的公共交往领域在不断扩展,人际交往半径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所以说,公共交往领域急剧扩张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在法律法规之外,调整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对于还未真正迈入社会的大学

生来说,大多数大学生为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将学习为重中之重。所以大学生需要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其实学习也并非全全包含于私人生活范畴内,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譬如,有些学生在教室内据某个问题讨论得很激烈,虽说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导致他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就是说,考虑到他人与自然的利益是一种公德。大学生需要在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所谓的公德就是公共道德。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大多数大学生看到这几项,都会很坦然的说,做到这些并不难。但其实真真正正做到这些的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这种人不存在。因为在当今的繁杂的社会里想有一席之地,利己是必要的选择。但是要知道,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脱节于社会。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利己的方面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更为了自身的宏图大业,搞好人际关系。而这也恰恰包含于公共生活内。在总社会角度出发,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

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

那么怎样提高大学生公德具体分析如下: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一、首先了解马列主义、毛思想及邓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还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新一代国家栋梁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哦传统美德。

二、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修身养性,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以助人为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三、大学生需注意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积极

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院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旁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四、大学生应当全面地了解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并自觉的去遵守纪律和法律。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时间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需要身体力行,自己遵守的同时去以身作则,树立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是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的方法。当代大学生虽说遵守社会公德状况很好,但是总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例如,有些人持有“事不关己,高高关起”的态度。2010年,有一则报导--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闹市被强奸致死, 目击者见到当姚女尖叫呼救时,曾有多位民众路过,且由中国华人路过,却无人停下来解救或报警,眼睁睁让

悲剧发生。可见姚宇案折射冷漠心态。总这一真实的案例可见,当今社会的人们的社会公德的意思逐渐的走向斜坡,能够挽救这一趋势,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人之初,性本善”正因如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德不再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了。相反,如果说我们无视公德,社会将倒退,不再发展。因此,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大学生能过很好的利用这美好的四年,自觉参与实践,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关键词:公德 实践 道德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由于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发展,人们的公共交往领域在不断扩展,人际交往半径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所以说,公共交往领域急剧扩张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在法律法规之外,调整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对于还未真正迈入社会的大学

生来说,大多数大学生为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将学习为重中之重。所以大学生需要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其实学习也并非全全包含于私人生活范畴内,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譬如,有些学生在教室内据某个问题讨论得很激烈,虽说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导致他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就是说,考虑到他人与自然的利益是一种公德。大学生需要在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所谓的公德就是公共道德。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大多数大学生看到这几项,都会很坦然的说,做到这些并不难。但其实真真正正做到这些的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这种人不存在。因为在当今的繁杂的社会里想有一席之地,利己是必要的选择。但是要知道,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脱节于社会。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利己的方面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更为了自身的宏图大业,搞好人际关系。而这也恰恰包含于公共生活内。在总社会角度出发,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

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

那么怎样提高大学生公德具体分析如下: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一、首先了解马列主义、毛思想及邓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还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新一代国家栋梁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哦传统美德。

二、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修身养性,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以助人为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三、大学生需注意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积极

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院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旁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四、大学生应当全面地了解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并自觉的去遵守纪律和法律。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时间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需要身体力行,自己遵守的同时去以身作则,树立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是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的方法。当代大学生虽说遵守社会公德状况很好,但是总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例如,有些人持有“事不关己,高高关起”的态度。2010年,有一则报导--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闹市被强奸致死, 目击者见到当姚女尖叫呼救时,曾有多位民众路过,且由中国华人路过,却无人停下来解救或报警,眼睁睁让

悲剧发生。可见姚宇案折射冷漠心态。总这一真实的案例可见,当今社会的人们的社会公德的意思逐渐的走向斜坡,能够挽救这一趋势,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人之初,性本善”正因如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德不再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了。相反,如果说我们无视公德,社会将倒退,不再发展。因此,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大学生能过很好的利用这美好的四年,自觉参与实践,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相关内容

  •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 ...

  • 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的当前意义
  • 个人品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个人品德问题一直是历代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且有诸多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个人品德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

  •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和德育等4门公共课课程标准的函
  • 人社职司便函[2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 为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公共课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 水平和文化素质,保障教学质量,我司组织制定了<技工院校公 共课设置方案>和德育等4门公共课课程标准,现印发予以施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开卷考试用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

  • 思想道德修养题目和答案
  • 绪论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 ...

  •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文化竞争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 才素 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 ...

  • 1-3学会亲近社会教学案-
  • "协进课堂"模式思想品德导学案 时间:2015-9-7 总第3课时 第一课 成长在社会 第三框 学会亲近社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冷漠情绪.看客现象的危害,遵守公德.辨别是非.抵制不良 现象的积极意义,增强亲近社会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结合教师所提供的生 ...

  •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
  •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爱党爱国,立身做人: 勤学善思,立志成才: 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1. 2. 3.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 ...

  • 思修作业大学生社会公德报告
  •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 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就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状况,能够清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