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一种专业尊严感,要有一种不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名教师的专业尊严感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即自身的专业功底、人文素养以及教育理念。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已严重缺失,概言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这是语文老师私底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能引起共鸣、最被认同的一句话。那语文成绩打哪儿来?很多老师认为,要靠学生自己从小多看书,和老师教什么、怎样教没什么关系。确实,从小爱看书的学生在阅读分析、写作上比一般学生有优势,但这种说法却完全抹杀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妄自菲薄,达成“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共识,那还有谁来认真备课,认真教课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长此以往,恐怕真的会变成“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2.“语文,谁都能教,谁都能听得懂”   “语文,谁都能教,谁都能听得懂”,这是语文老师经常用来调侃的一句话,甚至是所有的科目老师心里都默认的一句话。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海林教授就举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刚调到某校做校长时,一个语文老师找他临时请假,学校安排不了人手,眼看要上课了,李校急得要命,后某位副校得知,很淡定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们的历史老师就能上。李校说,这怎么行呢?副校回答说,这有何不行,此历史老师已帮好几位语文老师代过课,而且学生很喜欢他呢!李校默然,我也默然。撇开此副校的心理不说,那几位被代的语文老师心里肯定也是认可的,他们觉得身为语文老师的自己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已经完全抛开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   3.“语文高效课堂有统一的模式”   近年来,高效课堂模式是每个以教育著称的市县的共同口号,每个市县都出台了统一的高效课堂模式,为此推出了很多样板课、示范课,要求所有的课都要按照统一模式上。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演化成了“车间”,成了“流水线”,这样还不够高效,还要变成“高铁”,准时准点,那才是高效。这种所谓的高效课堂,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索的渴望以及原创品质都剥夺了,语文老师想要追求高分,就去过多地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功利课堂;到真正考试时,学生只会老师教的答题套路、答题模式,却对美文欣赏不了、分析不了,写作时又缺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导致得了低分,这种课堂最后倒真成了无用课堂,从而有了“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的荒谬结论。   以上所说的三种现存现象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它们已把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剥夺殆尽。我们不禁要深思,如何才能维护并增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一.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   1.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高的人文素养   如今很多教师备课过于依靠网络,上课过于依赖课件。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习惯于不阅读、少思考;课件的大量使用,又使得教师习惯了不范读、不板书。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要求,从而无形中失去了教师的专业尊严感。有人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二流的教师演绎的是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内外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一名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位有魅力的教师。这里所说的魅力既包括知识修养,也包括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睿智,而要成为一名睿智的语文教师则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具有渊博的知识,“学高为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名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的专业功底。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关爱学生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教学表情和身体姿态,使自己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2.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谈起语文教学,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方法把语文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方法就像是过河的船或桥,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实,比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方法,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普遍被认可的教学理念是“一切围绕高考,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是一种极其功利、极其短视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支配下,老师不是“传道者”,而是“教材的传播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要成为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使我们的教学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体察学情、秉持师道、耕耘人心。换句话说,就是要敬畏学生,敬畏语文课堂里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要视学生为一名和你能够平等对话的个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表现在要把学生的学业教得有多优异,而是要把不同的孩子都培养成一名有着健全人格的人。语文老师是所有科任老师中最具人文情怀的人,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如此的重任,要利用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正能量。课堂上的你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的确立者、人生的引路人。你要让你教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担当……这时的你就是一位谁也替代不了的合格的语文老师,你的专业尊严感自会油然而生。   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1.让课堂回归语文的本真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是这样诠释语文课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已经矫枉过正,迷失了本真,很多老师把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课堂成功的重要标准,却忘记了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从而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在最流行最受好评的课堂模式就是小组争论、模拟法庭、课本剧等等,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演示课、辩论赛,美其名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其实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沉静比活跃更为有效。这种课堂模式其实质是用“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来掩盖教学的真相。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尽可能地用语文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例如文本阅读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了什么”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所绘之景、所记之人、所述之事,“为什么写”是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怎样写的”是启发学生了解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细细揣摩文字,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2.让课堂成为审美的课堂   语文课本身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享受美,在语言文字中审视美,用语言文字构筑美。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是功利课堂,是一种只是单纯为考试而组织教学的课堂。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语文课上的老师们都变成了车间主任,他们教学生,什么地方该装什么,什么时候该检测什么,充斥着机械化、程序化,他们把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完全忽略了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为中国首夺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小学读到五年级就辍学了,对莫言而言,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假如莫言在我们现在这样的高效课堂接受教育,经过我们现在这样的严格的车间流水线,那么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原创的独一无二的东西还会有吗?诺贝尔奖还会对他青睐有加吗?当下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审美课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良好品德渗透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借助于书本、多媒体、生活实践等一切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回归语文的本真,回归到她的人文性,要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审美的光彩,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因为为考试而教,孩子们只会受益一时;为学生而教,孩子们必将会受益一世。   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启东。责任编校:左晓光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一种专业尊严感,要有一种不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名教师的专业尊严感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即自身的专业功底、人文素养以及教育理念。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已严重缺失,概言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这是语文老师私底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能引起共鸣、最被认同的一句话。那语文成绩打哪儿来?很多老师认为,要靠学生自己从小多看书,和老师教什么、怎样教没什么关系。确实,从小爱看书的学生在阅读分析、写作上比一般学生有优势,但这种说法却完全抹杀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妄自菲薄,达成“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共识,那还有谁来认真备课,认真教课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长此以往,恐怕真的会变成“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2.“语文,谁都能教,谁都能听得懂”   “语文,谁都能教,谁都能听得懂”,这是语文老师经常用来调侃的一句话,甚至是所有的科目老师心里都默认的一句话。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海林教授就举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刚调到某校做校长时,一个语文老师找他临时请假,学校安排不了人手,眼看要上课了,李校急得要命,后某位副校得知,很淡定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们的历史老师就能上。李校说,这怎么行呢?副校回答说,这有何不行,此历史老师已帮好几位语文老师代过课,而且学生很喜欢他呢!李校默然,我也默然。撇开此副校的心理不说,那几位被代的语文老师心里肯定也是认可的,他们觉得身为语文老师的自己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已经完全抛开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   3.“语文高效课堂有统一的模式”   近年来,高效课堂模式是每个以教育著称的市县的共同口号,每个市县都出台了统一的高效课堂模式,为此推出了很多样板课、示范课,要求所有的课都要按照统一模式上。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演化成了“车间”,成了“流水线”,这样还不够高效,还要变成“高铁”,准时准点,那才是高效。这种所谓的高效课堂,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索的渴望以及原创品质都剥夺了,语文老师想要追求高分,就去过多地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功利课堂;到真正考试时,学生只会老师教的答题套路、答题模式,却对美文欣赏不了、分析不了,写作时又缺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导致得了低分,这种课堂最后倒真成了无用课堂,从而有了“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的荒谬结论。   以上所说的三种现存现象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它们已把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剥夺殆尽。我们不禁要深思,如何才能维护并增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一.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   1.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高的人文素养   如今很多教师备课过于依靠网络,上课过于依赖课件。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习惯于不阅读、少思考;课件的大量使用,又使得教师习惯了不范读、不板书。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要求,从而无形中失去了教师的专业尊严感。有人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二流的教师演绎的是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内外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一名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位有魅力的教师。这里所说的魅力既包括知识修养,也包括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睿智,而要成为一名睿智的语文教师则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具有渊博的知识,“学高为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名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的专业功底。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关爱学生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教学表情和身体姿态,使自己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2.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谈起语文教学,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方法把语文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方法就像是过河的船或桥,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实,比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方法,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普遍被认可的教学理念是“一切围绕高考,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是一种极其功利、极其短视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支配下,老师不是“传道者”,而是“教材的传播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要成为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使我们的教学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体察学情、秉持师道、耕耘人心。换句话说,就是要敬畏学生,敬畏语文课堂里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要视学生为一名和你能够平等对话的个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表现在要把学生的学业教得有多优异,而是要把不同的孩子都培养成一名有着健全人格的人。语文老师是所有科任老师中最具人文情怀的人,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如此的重任,要利用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正能量。课堂上的你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的确立者、人生的引路人。你要让你教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担当……这时的你就是一位谁也替代不了的合格的语文老师,你的专业尊严感自会油然而生。   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1.让课堂回归语文的本真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是这样诠释语文课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已经矫枉过正,迷失了本真,很多老师把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课堂成功的重要标准,却忘记了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从而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在最流行最受好评的课堂模式就是小组争论、模拟法庭、课本剧等等,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演示课、辩论赛,美其名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其实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沉静比活跃更为有效。这种课堂模式其实质是用“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来掩盖教学的真相。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尽可能地用语文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例如文本阅读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了什么”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所绘之景、所记之人、所述之事,“为什么写”是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怎样写的”是启发学生了解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细细揣摩文字,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2.让课堂成为审美的课堂   语文课本身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享受美,在语言文字中审视美,用语言文字构筑美。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是功利课堂,是一种只是单纯为考试而组织教学的课堂。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语文课上的老师们都变成了车间主任,他们教学生,什么地方该装什么,什么时候该检测什么,充斥着机械化、程序化,他们把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完全忽略了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为中国首夺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小学读到五年级就辍学了,对莫言而言,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假如莫言在我们现在这样的高效课堂接受教育,经过我们现在这样的严格的车间流水线,那么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原创的独一无二的东西还会有吗?诺贝尔奖还会对他青睐有加吗?当下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审美课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良好品德渗透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借助于书本、多媒体、生活实践等一切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回归语文的本真,回归到她的人文性,要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审美的光彩,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因为为考试而教,孩子们只会受益一时;为学生而教,孩子们必将会受益一世。   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启东。责任编校:左晓光


相关内容

  • 一个有尊严的人作文250字
  • 一个有尊严的人作文250字 一个炎热的夏天,菜市场上来了一个十分贫穷的卖菜的人,他衣衫褴褛,打着一双赤脚,背兜里装着一些菜.有一些善良的人,都十分可怜他,过来给他一些钱,他却不要. 有一个老奶奶问他:"你为什么不要?"他摇了摇头.有一个叔叔问他:"你怎样才能要?&quo ...

  • 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 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张丽 刘信兵 周正国 通讯地址:枣阳市刘升镇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441219 当今教育,既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 ...

  • 做一名有尊严的人民教师
  • 做一名有尊严的人民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参加本次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严是时下人们关注最多在乎最多的问题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尊严是什么呢?尊严体现在哪里? 说到教师的尊严,大家可能会想,我哪有尊严?社会没地位,家长不领情,学生不买账,不遭学生 ...

  • 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解读
  • <专业理念与师德>解读 一.对<专业标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专业水平不高,是我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教师"不专业"的言行. 对教师"不专业"的理性认识. 依专业标准建教师队伍,是"必须"的选择 1.专业水平不 ...

  • 让教师感受专业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
  • 让教师感受专业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 通城 王国兵 当今社会,教师这个职业地位相当尴尬,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肯定深有体会.一方面,教师头上顶着许多"令人羡慕"的桂冠,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辛勤的园 ...

  • 中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我的一点教学感悟
  • 我的一点教学感悟--教学中的矛盾(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来到盐城中学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一个月内,虽然不敢说自己兢兢业业,但是至少自己是刻苦努力的了。把以前在大学中学的教育的理论现在搬到时实践中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是知道自己不足和困的地方了。发现不足只有努力弥补,进一步学习,学习之 ...

  • 库老小学"责任与尊严"师德师风简报
  • 责任与尊严 --潞江镇库老小学师德主题月活动简报 按照隆阳区教育局2017年"责任与尊严"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潞江镇库老小学为实现"让孩子更爱学校,让教师更有尊严,让教育更有价值"的田园教育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4月12日下午,我校全体 ...

  • 教师的尊严
  • 专栏I 杜时 忠 专 栏 教的师严尊 尊严是么什何?有尊严 谓?何如 才能尊有严 然而 , ?有具刺讽义意是 ,的 当前 教的 育世 道 和风 气( 处此 非并指普 遍 的会社 世 " 严尊" 按,<照 新词典华>( 商务 馆O 1 年 版) 的释解, 有两种含 .一 ...

  • 谢洋:"师道尊严在这一跪里荡然无存!"(中国青年报 2008-12-11)
  • "师道尊严在这一跪里荡然无存!" 点评人 谢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1 [打印] [关闭] 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名中学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的新闻,引起众多网民关注.事件的经过和下跪的原因,至今仍在调查中.如今的新闻,众多版本让人难辨真假.但报道中,这名教师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