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李约瑟之谜"

试解“李约瑟之谜”

作者:逯妍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6期

摘 要:李约瑟之谜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李约瑟之谜”的定义出发,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产生的途径及研究人员入手,对李约瑟之谜进行试解,最后论述了解答李约瑟之谜的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解答;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F0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23-02

从历史角度来讲,自从20世纪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1954年提出李约瑟之谜起,国内外学者对李约瑟之谜的研究就各持己见。从现实角度来讲,近年来,随着有关中国将会获得诺贝尔奖的言论的提出,这又激发学者们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诺贝尔奖一样同属科学技术的李约瑟之谜,由此可见,李约瑟之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对李约瑟之谜的认识

关于李约瑟之谜的表述,学者们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的老师周桂钿在其《“李约瑟难题”试解》论文中,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是这样概述的:中国科技在过去几千年中都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为什么在近代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著作《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认为李约瑟之谜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第二个方面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国又成为技术落后的国家,没有继续维持原来的领先。学术界目前广泛接受的所谓李约瑟难题是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的表述:“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l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关于李约瑟之谜的存在,学者们之中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只有经验,没有科学,因此李约瑟之谜的提出没有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李约瑟之谜是存在的。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笔者认为,在解答李约瑟之谜之前要明确以下一点:表述中“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属于我国的古代社会,那么这一时期对应的科学应该是古代科学,鉴于此,我们要明确科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在刘金玉、黄理稳编著的《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一书中指出,尽管至今科学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科学作为人类活动的范畴,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是指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指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三是指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处于互动之中的社会建制。古代科学从人猿相揖别之后就开始了,那时人们还处在愚昧无知的时代,还只能以自身为尺度,以人们当时作用的狭小范围当作认识的起点,靠感性的直观对自然界的因果性、规

律性进行猜测。近代科学注重实验和归纳,特别是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对自然界感性直观的了解,到深入细致地对细节进行剖析,再到从整体上把握自然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他们的失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科学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

针对李约瑟之谜,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寻求解决谜题的答案,主要的代表性观点有:文化影响论、地理环境论、思维方式论、高水平陷阱假说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从古代科学和自然科学产生的途径入手

科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生产过程,逐渐积累有关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知识。另一个是人类出于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中发现其因果联系和变化规律。科学起源的土壤是人们在最初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社会现实过程中产生的。中国古代科学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比较重视实用。就连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所写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产生也不例外。例如火药的产生。据记载,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李少君曾上书皇帝,建立丹灶将丹砂练成“黄金”用这种黄金坐饮食器具,可以益寿成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明了黑火药。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科学的产生主要是第一个来源。近代科学的产生属于上面科学的第二种来源,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基于对苹果落地这种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而后来进行实验发现的。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是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结合。后一种来源,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成为主导。通过上述对比可知,我国古代比较重视实践,缺乏纯粹理论的知识体系。

(二)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的研究人员入手

首先,分析他们思维方式。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由此可知,分析的、精确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的传统思维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大一统的思想,传统思维也善于综合,不善于分析,这就导致我国古代学者研究问题时往往从全局出发,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在科学研究中一味地采用综合思维势必导致研究不细致、笼统肤浅。其次,分析他们的教育制度。在中世纪,欧洲人热情地接受了来自希腊和阿拉伯的科学基础著作,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把这些材料置于大学课程的核心,从而使其学习得以制度化。适当的考试体系和清晰阐明了的新科学课程的主题,是西方人向教授科学世界观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以科举制为主,科举制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它的最大弊端在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导向和纯文科的内容,根本不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的知识,于是知识分子都热衷于读书做官,因为这样可以光宗耀祖,就是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科学就落后了。也许有人要说,科举制从唐朝就开始

了,唐朝不是还很强大吗?那为什么到了近代就落后了?笔者认为这是与科学的发展进程分不开的。在唐代的时候,古代科学仍是以实用为主,近代科学兴起于16世纪,它以实验方法为基础,在现阶段的科举制度没有为人们进行实验奠定应有的基础,因此,随着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落后的差距也就越明显了。最后,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从社会制度来看,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一方面在思想上束缚人们,长期的思想压抑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求稳、保守、小心谨慎、循规蹈矩,这极其不利于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也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一些近代的发明,统治者常常冠之以“奇技淫巧”的恶名,排斥新发明。据说,袁世凯曾向慈禧进贡了一辆轿车,慈禧试坐时,却因司机与自己平起平坐而拂袖而去。从经济方面来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再加上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这严重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就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失去了前进的原动力,因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从文化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是伦理道德和经世致用,以儒家文化为主,它导致传统文化的“重义轻利”倾向,虽然我国古代也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但这些文化精华都是讲人伦、道德和历代王朝的更替,很少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近代科学的产生需要有敢于反对权威的勇气、竞争意识,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代科学也就不可能产生。

三、解答“李约瑟之谜”的意义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还没有个统一的定论,但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找到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这种解答对我国来说,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便于我们从古代科学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和古人重实践的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科学的精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其次,解读李约瑟之谜对我国当前科技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虽然现在我们的教育制度是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因考试制度的僵化,素质教育的不彻底,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比之下,西方的课堂比较活跃,学生能够自由交流,畅所欲言,课后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直接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证的思维方式。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系。通过对我国古代科学的考察会发现,我国的传统科学发明的途径是经验性的,可以看出,实践对科技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在当前,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为了适应和满足迅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校,这也就造成了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分离,但在当前科学来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出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应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结合一起。第三,重视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未知领域中,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观察分析,用能够想到的各种方法去尝试,因此,进行这种探索需要有不墨守成规和不怕失败而勇于创新的勇气,需要有思想上和学术上的自由氛围。把学术上的问题交由学术界自己去发现问题,争论问题,这样有利于思想碰撞并能够及时反馈并改正。但是近代和当前我国的教育和行

政互不独立,经常出现行政过度干预教育的事情,这样,就增加了科研的压力和阻力。因此,国家应将行政和教育分开,为学者们开展学术的交流和碰撞营造自由和宽松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乌尼日,何华青.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解读“李约瑟难题”[J].广西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于海波,孟昭辉.“李约瑟难题”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6(1).

[3]王工一.“李约瑟难题”求解[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4]吴国东,汪翔.“李约瑟难题”研究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

试解“李约瑟之谜”

作者:逯妍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6期

摘 要:李约瑟之谜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李约瑟之谜”的定义出发,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产生的途径及研究人员入手,对李约瑟之谜进行试解,最后论述了解答李约瑟之谜的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解答;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F0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23-02

从历史角度来讲,自从20世纪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1954年提出李约瑟之谜起,国内外学者对李约瑟之谜的研究就各持己见。从现实角度来讲,近年来,随着有关中国将会获得诺贝尔奖的言论的提出,这又激发学者们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诺贝尔奖一样同属科学技术的李约瑟之谜,由此可见,李约瑟之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对李约瑟之谜的认识

关于李约瑟之谜的表述,学者们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的老师周桂钿在其《“李约瑟难题”试解》论文中,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是这样概述的:中国科技在过去几千年中都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为什么在近代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著作《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认为李约瑟之谜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第二个方面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国又成为技术落后的国家,没有继续维持原来的领先。学术界目前广泛接受的所谓李约瑟难题是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的表述:“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l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关于李约瑟之谜的存在,学者们之中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只有经验,没有科学,因此李约瑟之谜的提出没有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李约瑟之谜是存在的。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笔者认为,在解答李约瑟之谜之前要明确以下一点:表述中“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属于我国的古代社会,那么这一时期对应的科学应该是古代科学,鉴于此,我们要明确科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在刘金玉、黄理稳编著的《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一书中指出,尽管至今科学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科学作为人类活动的范畴,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是指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指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三是指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处于互动之中的社会建制。古代科学从人猿相揖别之后就开始了,那时人们还处在愚昧无知的时代,还只能以自身为尺度,以人们当时作用的狭小范围当作认识的起点,靠感性的直观对自然界的因果性、规

律性进行猜测。近代科学注重实验和归纳,特别是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对自然界感性直观的了解,到深入细致地对细节进行剖析,再到从整体上把握自然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他们的失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科学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

针对李约瑟之谜,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寻求解决谜题的答案,主要的代表性观点有:文化影响论、地理环境论、思维方式论、高水平陷阱假说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从古代科学和自然科学产生的途径入手

科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生产过程,逐渐积累有关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知识。另一个是人类出于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中发现其因果联系和变化规律。科学起源的土壤是人们在最初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社会现实过程中产生的。中国古代科学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比较重视实用。就连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所写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产生也不例外。例如火药的产生。据记载,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李少君曾上书皇帝,建立丹灶将丹砂练成“黄金”用这种黄金坐饮食器具,可以益寿成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明了黑火药。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科学的产生主要是第一个来源。近代科学的产生属于上面科学的第二种来源,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基于对苹果落地这种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而后来进行实验发现的。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是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结合。后一种来源,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成为主导。通过上述对比可知,我国古代比较重视实践,缺乏纯粹理论的知识体系。

(二)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的研究人员入手

首先,分析他们思维方式。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由此可知,分析的、精确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的传统思维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大一统的思想,传统思维也善于综合,不善于分析,这就导致我国古代学者研究问题时往往从全局出发,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在科学研究中一味地采用综合思维势必导致研究不细致、笼统肤浅。其次,分析他们的教育制度。在中世纪,欧洲人热情地接受了来自希腊和阿拉伯的科学基础著作,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把这些材料置于大学课程的核心,从而使其学习得以制度化。适当的考试体系和清晰阐明了的新科学课程的主题,是西方人向教授科学世界观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以科举制为主,科举制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它的最大弊端在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导向和纯文科的内容,根本不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的知识,于是知识分子都热衷于读书做官,因为这样可以光宗耀祖,就是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科学就落后了。也许有人要说,科举制从唐朝就开始

了,唐朝不是还很强大吗?那为什么到了近代就落后了?笔者认为这是与科学的发展进程分不开的。在唐代的时候,古代科学仍是以实用为主,近代科学兴起于16世纪,它以实验方法为基础,在现阶段的科举制度没有为人们进行实验奠定应有的基础,因此,随着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落后的差距也就越明显了。最后,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从社会制度来看,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一方面在思想上束缚人们,长期的思想压抑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求稳、保守、小心谨慎、循规蹈矩,这极其不利于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也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一些近代的发明,统治者常常冠之以“奇技淫巧”的恶名,排斥新发明。据说,袁世凯曾向慈禧进贡了一辆轿车,慈禧试坐时,却因司机与自己平起平坐而拂袖而去。从经济方面来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再加上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这严重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就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失去了前进的原动力,因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从文化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是伦理道德和经世致用,以儒家文化为主,它导致传统文化的“重义轻利”倾向,虽然我国古代也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但这些文化精华都是讲人伦、道德和历代王朝的更替,很少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近代科学的产生需要有敢于反对权威的勇气、竞争意识,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代科学也就不可能产生。

三、解答“李约瑟之谜”的意义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还没有个统一的定论,但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找到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这种解答对我国来说,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便于我们从古代科学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和古人重实践的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科学的精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其次,解读李约瑟之谜对我国当前科技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虽然现在我们的教育制度是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因考试制度的僵化,素质教育的不彻底,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比之下,西方的课堂比较活跃,学生能够自由交流,畅所欲言,课后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直接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证的思维方式。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系。通过对我国古代科学的考察会发现,我国的传统科学发明的途径是经验性的,可以看出,实践对科技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在当前,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为了适应和满足迅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校,这也就造成了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分离,但在当前科学来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出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应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结合一起。第三,重视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未知领域中,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观察分析,用能够想到的各种方法去尝试,因此,进行这种探索需要有不墨守成规和不怕失败而勇于创新的勇气,需要有思想上和学术上的自由氛围。把学术上的问题交由学术界自己去发现问题,争论问题,这样有利于思想碰撞并能够及时反馈并改正。但是近代和当前我国的教育和行

政互不独立,经常出现行政过度干预教育的事情,这样,就增加了科研的压力和阻力。因此,国家应将行政和教育分开,为学者们开展学术的交流和碰撞营造自由和宽松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乌尼日,何华青.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解读“李约瑟难题”[J].广西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于海波,孟昭辉.“李约瑟难题”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6(1).

[3]王工一.“李约瑟难题”求解[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4]吴国东,汪翔.“李约瑟难题”研究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


相关内容

  • 李约瑟与李约瑟之谜
  • 杨 雪 2013年01月14日08:48   来源:光明日报 李约瑟与李约瑟之谜--理论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最近正在播出纪录片<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 ...

  • 论[圣经·创世纪]中约瑟的成长
  • 摘 要:<圣经・创世纪>中约瑟的故事讲述了约瑟从一个无知少年到民族英雄的成长过程,本文把约瑟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时期约瑟心智和品质上的成长来展现其人格的逐渐完善和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约瑟 成长 心智 品质 ★基金项目: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优秀青年骨干 ...

  •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何在
  •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何在 摘要:本文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应突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体 ...

  •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 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要讨论"李约瑟难题"我们应该首先弄明自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ccdham, 1900-1995)在其科学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 ...

  • 选修课圣经论文
  • 圣经中的约瑟 圣经继续记载约瑟的生平,他是雅各十二儿子中最杰出的一个.他有明显的恩赐和奉献的意愿.他同时具有亚伯拉罕的信心,以撒的温和,和雅各的勇气,但最宝贵的一点,是他肯顺服神,在整本旧约中,他是最值得佩服的人物之一.创世纪末后几章,主要以他的经历为中心.约瑟的故事出自<圣经·旧约全书> ...

  • 约瑟--有使命异象的人生
  • 约瑟---有使命异象的人生 创37章 马云峰 <圣经>人物中,约瑟是被大众广为熟悉的一个,他一生敬畏神,带着神给的异象和解梦的恩赐,服事了那一代人就安息了,他的一生充满曲折坎坷:被兄弟卖到埃及为奴,又被波提乏妻子陷害关进监牢,饱受苦难委屈十三年之久.但他仰望神,被神高举成为埃及的宰相,按 ...

  • 李约瑟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 李约瑟问题 摘要:李约瑟问题是对中国5000年发展中的问题的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依旧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所以本文从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发展的纵向和横向对比中,寻找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教育和政治环境两方面探究,认为中国发展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 ...

  •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感想
  •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感想 临床七班 第一组 马冬梅 初听说李约瑟难题,便引起了我极大地兴趣.因为其一他谈论的问题很大,是探求一个很大很古老的国家的兴衰原因,另一个是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由衷的赞叹我们国家曾经的辉煌与灿烂,心中难免有点窃喜,不能自已的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可是细细品味,这个"难题& ...

  • 李约瑟难题
  • 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在中国明代之前,300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175项.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