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状物作文

怎样写状物作文

【动物奇观】

世界上的动物有上百万种,它们都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使我们的世界充满生机。

研究动物的特点,观察动物的生活,可以训练我们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要写好动物类的状物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察要认真仔细,描写要具体细致。

同学们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要进行多次观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对猫的大小、颜色、形貌,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点,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对主人的态度如何?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如何?它什么时候可爱?什么时候闹脾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描写的时候,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把最生动具体,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二、要抓住动物特征,带着感情去写。

观察动物不同的特点,写出这种动物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动物是人类的敌人;有的动物美丽,有的动物丑陋;有的动物蠢笨,有的动物动作灵巧;有的动物声音悦耳,有的动物声音刺耳;有的善跑;有的善跳;有的能飞翔,有的能游泳。总而言之,一种动物有一种动物的特点,我们或者喜欢它,或者憎恨它,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通过叙述和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声情并茂,分外生动。

【植物艺苑】

植物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平原有一望无际的禾苗;河里有水草,岸边有芦苇;路旁有林音带,楼群中间有绿地;阳台上有盆花,争奇斗艳;足球场上有草坪,绿荫毡……花花草草科成文,一草一木皆有情。

写植物的题材比较多,但怎样才能写好这些题材呢?最重要的是要把植物的形状、特点及生长过程写清楚,写明白。同学们开始练习状物作文,一般都是先从植物开始的,因为它观察方便,符合作文应从身边的事物写起这个原则。

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和描写植物呢?

一、观察要细致,具体描写其外形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细致观察植物,要看植物的整体形状如何,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的状貌是什么样的,气味如何,它对阳光、土壤、肥料和水的需要如何……但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另外,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例如下面一段话:

月季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涂上了一层光亮亮的油脂。光滑而明亮。整个花枝昂首挺胸,接受阳光母亲的沐浴。花的中心有黄色的花蕊,花蕊顶端粘着花粉,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所以常引来一群群嗡嗡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

二、要尽量使植物描写人格化,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情。

我们在描写植物时,如果能进行人格化描写,就可以使笔下的花草具有任务的思想品质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情趣。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写出对植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描写其特点,那文章会更有滋味。 例如下面一段话:

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呈现出一片新绿,一场春雨过后,树叶带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 总之,对植物的观察只写感性认识,这还不能达到完全认识植物的目的,我们还要通过分析,找出它的特点。

【果蔬饮食】

写食品类的文章,范围较广。可以写蔬菜、水果、小吃、特产等等。一般来说,写此类文章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突出特点,二是要写出感情。

一、突出特点。

抓住其颜色、形状、味道等加以描写,使所写之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下面一段话:

石榴的表皮一般有两种颜色,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火红火红的,背阳的一面是淡黄色的。当你剥开表皮,就可以看见那红宝石般的石榴粒,放进嘴咬,舌头上同时染满了红色的汁水。

这样一写,就突出了石榴的特点,非常形象生动。

同样认真描写食品的形状及味道的特点,也是状物的一种好方法。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形状和滋味,抓住形状和滋味来具体描写,能给人以如见其物、传神逼真的感觉,让人垂涎欲滴。

二、要写出感情。

描写的事物,一般都是自己熟悉的或是家乡的特产、小吃。所以我们要带着感情去写,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为此,我们可以巧妙使用一些修辞方法,尽量使所写的物品生动形象。最好能用任务或事例,以情感人,以情取胜。

例如下面一段话:

吃羊肉泡馍主要是掰馍,馍掰得越细越好。据说馍掰得细,味道可以进入馍里。你看,那白须白发的老爷爷手虽然颤抖,馍却掰得十分细碎,那专注的神情好像在做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馍掰好后,把碗送到服务台,不一会儿你的羊肉泡馍端到你面前。碗里飘满油花,还有又肥又大的羊肉片和细长的粉丝,使人馋涎欲滴。尝上一口,鲜美无比!汤辣烫,肉鲜嫩,味香浓。怪不得当年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进了京城,吃着山珍海味,却说:“还不如吃一碗咱陕西的羊肉泡馍痛快!”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虽然朴实无华,却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工艺建筑】

建筑物通常指一些高大的建筑,如桥、塔、纪念碑,房屋等。写一座建筑物,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客观地介绍它,属于说明文;另一种是对它进行描写,写出它的特点,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属于状物记叙文。这两种写法中无论哪一种,一般都应写清楚下面这些内容1.建筑物位置;2.建筑物的外貌;3.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此外有的还要介绍建筑物的历史、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对这些内容,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哪些不写,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性质来决定。比如介绍一座桥梁,一般就应写它在交通、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写建筑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要交代观察点,也就是说明你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是远眺,还是近看,是定点看,还是“移步换景”。因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角度观察,对同一景物所获得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围绕中心事物,按一定的方位,依次说清楚。方位是指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按一定的方位顺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细。要做到方位分明,还要有中心目标。有了中心点,其他事物的位置才能说得清楚。

三、要抓住建筑物的特征,重点突出。

写一座建筑物,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特征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表现在外观上,也可以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可以表现在整体风格上,也可以表现在部分设计上;可以表现在造型上,也可以表现在装饰、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在历史的悠久,作用的重要等等方面。所谓特征,是说这座建筑物综合起来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点。突出重点,是说对重要房面要详细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文欣赏】

水红菱

我的家乡——松江,自古以来就以美丽富饶、物产丰富而闻名全国。我爱家乡的水蜜桃、草莓……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水红菱。

4月,春雨绵绵之时,人们便把菱种撒播在河里。大约过了半个月,绿油油的、棱形的小绿叶便浮出水面,一大片一大片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大片绿地。叶下长长的细细的根在水中蠕动。到了 7 月,下了一阵雨,雨后,小菱便奇迹般地出现了。这时的菱只有大豆那么小,可 4 只角已齐了。以后,菱长起来就比较快了,一月比一月大得多,到了九、十月份就可以摘了。摘菱,我们小孩子可抢先一步。跳上小船,来到菱池中,用竹棍挑起一片片叶子,一只只又大又红的菱便展现眼前了。我顺手一摘,扔掉叶子,迫不及待地剥掉红红的壳,就露出了银元宝似的菱肉,叫人看了垂涎三尺。我把菱肉放在嘴里,嚼了一口,一股甜滋滋的甘露顺着喉咙流进心田,顿时感到胸口一丝清凉,十分舒服。再嚼几下,甜津津汁水就满口都是,吃了一只,还想吃第二只,越吃越爱吃。直吃得肚子饱饱的,最后还摘了一篮菱回家。奶奶可是别出心裁——烧菱吃。把菱洗净后放在锅里,再放点水,烧熟后的菱又香又脆,这味道就更美了。

瞧,现在菱种已落下去了,再过几个月,那惹人喜爱的红菱又要上市了。到了那时,远方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好机会,一定要来尝尝我们家乡的水红菱。

【简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内容真,感情真。小作者先简单交代了水红菱,从撒种、长叶到结果的生长过程,接着便集中笔墨,用一系列动作以及富有生活情趣和诗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人们采摘和品尝水红菱的动人情景,把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和喜爱水红菱的感情刻画得逼真而传神。

松树赞

人人都说花美丽,但我却爱松树。

秋天,花凋谢了,草枯萎了,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松树却在秋风秋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它的叶子像一根根深绿色的长针,皮也好像一块块胶布交错着贴在树干上。一束束针一样的叶子在秋风中摆动着,好像在说:“我们不怕风。”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冽的寒风吹着哨,猛烈地摇摆着松树。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松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厚厚的雪。风和雪都想征服松树,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抗寒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蒙蒙春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松树也在春雨的哺育下开花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长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笑着……只要用手一碰树枝,那黄绿色的花粉就像烟雾一样落下来,随着温暖的春风慢慢地飘去。

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微不至的献身精神。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又可以造纸;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做松香、松节油;它的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可以用它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夏天,它撑开一把大伞,让人们乘凉……松树虽然没有花那样美丽、芳香,但是为了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我望着远处的一排松树,默默地想:我也要做一个什么困难也压不倒的人,像松树那样坚韧不拔、英勇不屈,做一个终生为祖国人民作贡献的人。

【简评】

小作者咏物寓情,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松树以人的性格和精神,通过热情地赞美松树的品格,赞美了困难压不倒,坚韧不拔、英勇不屈、终生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人们。文章有虚有实,虚实相兼,准确地抓住了松树的特征,使松树的形象和小作者的暗示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龙虾的风波

一、可爱的龙虾

今天,舅舅给我两只大龙虾。它们有两只又长又粗的大钳。头尖尖的,呈三角形。尖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触须中间还有四根短须。这些短须有时并在一起,像一根锋利的针。两只像蟹一样的小眼睛向外探出。身穿一件深红色的铠甲。有一只身上有大而密的灰点,我就叫它“麻麻”,另一只身上的点小而密,管它叫“点点”。我特别偏爱“点点”,因为它聪明灵活,而且它的大钳比“麻麻”的要小,是雌的。听说还会生小龙虾呢!我更喜欢它了。

二、窄小的住房因为一时找不到让大龙虾休息的地方,我就把两只龙虾关在一只玻璃瓶里,放在黑洞洞的厨房里。两只大龙虾挤在一起,只听见“当、当、当”的声音。到了晚上,我又去看大龙虾,只见瓶里只剩下一只龙虾了。哎呀,不好了!“点点”不见了。急得我到处乱找,突然妈妈喊起来了:“晓露,快来,你看这儿有一只龙虾。”我走过去一看,果真是我的“点点”,只见“点点正舞着大钳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全身都是灰尘,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

三、可爱的海底世界

今天总算给大龙虾找到休息的地方了,那是养泥鳅的一只钵头。我就让龙虾和泥鳅一起住在钵头里。我把那只钵头里的脏水倒掉,洗干净,放上清水,只见里面的泥鳅在水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这条小泥鳅是清明节我从乡下抓来的,已经养了三个多月了。第二天我在钵头底下铺了许多贝壳、海螺和鹅卵石。大龙虾舞着钳子游来游去,小泥鳅摆动着尾巴在海螺洞里穿来穿去。好一个可爱的海底世界啊!我心里乐滋滋的。

四、泥鳅之死

今天我又去观赏我那“海底世界”了。“呀,泥鳅怎么没了?”原来泥鳅跳出来了,我赶忙把小泥鳅扔进钵头里。可是小泥鳅一碰到龙虾的大钳就拼命地逃,上下翻腾。我以为天要下雨了,就不去管它们了。我怕小泥鳅再跳出来,就用盖子盖上,并在上面压上一只玻璃瓶,就安心地去睡了。可是等我一觉醒来,打开盖子一看:“咦?小泥鳅怎么不见了?”我急忙在地上寻找,怎么也没寻到。我又想,盖子好好地盖着,怎么会跳出去呢?我在我的“海底世界”里寻找,突然找到了泥鳅的残体——一根骨头。是哪位刁民把我可怜的小泥鳅吃了?我再定睛一看,只见“麻麻”正用它那粗壮的大钳抓小泥鳅的残肢剩骨呢。怪不得小泥鳅要跳出水面,怪不得一碰到龙虾的钳子就要逃。可怜的小泥鳅,连骨头都被“麻麻”吃得精光。都怪我,把小泥鳅和龙虾关在一起,“海底世界”又少了一个居民。

五、龙虾吃食

为了惩罚龙虾的残忍,我好几天不给它们吃东西了。今天,我从肉袋子里拿出一丝肉,我把肉丝用一根棒子搭牢,就把肉放在水里。可龙虾吃也不吃,我以为龙虾病了。爸爸告诉我说:“龙虾的视力和青蛙一样,要动起来才能看到,而且还要把肉丝逗在触须上。”我就照爸爸说的去做了,果然“麻麻”开始动起来了。我这才看清:龙虾不是用大钳吃肉的,而是用贴着肚皮的四对小钳吃肉的。而且它的嘴巴是贴着肚皮的。油飘开去了,“点点”大概闻到肉的香味,忙用大钳把肉往小钳里送,很快把肉吃了个精光。

六、小龙虾吃大鱼

今天,妈妈从菜场买来一条大鱼,放在脸盆里,我想看看龙虾敢不敢吃鱼,就把两只龙虾放进脸盆里了。一开始它们都不敢靠近鱼,因为这么大的鱼它们也许从来没有看到过。对它们来说,鱼简直是个庞然怪物。过了一会儿,“麻麻”看见鱼没有动,就壮着胆去碰碰鱼,可鱼只摆了一下尾巴,丝毫没有要打“麻麻”的意思。“麻麻”就大胆行动起来了,用它的大钳想把鱼鳍撕碎。可是到底没有成功。但它没有灰心,整个身子都趴在鳍上,还用嘴使劲啃,看样子吃得可香了。自己吃了还不够,还把大钳举得高高的,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点点‟快来吃啊!”“点点”看了可眼红了,它也吃了起来。这时大鱼可忍不住了,用尾巴直拍水,水花四溅,好像在喊:“救命啊!救命啊!”我赶紧把两只吃得起劲的龙虾放进了它们的天地,解救了大鱼。

七、一场虚惊

今天,我在阳台上扫地,突然发现了一只像龙虾小脚模样的东西。低头一看,果真是一只毛茸茸的钳子,而且是火红色的。糟糕,龙虾遇难了。我急得头上直冒汗。凶手肯定是昨晚看见的那只又大又肥的老鼠。怪不得这几天“点点”像被什么吓着似的,一碰到东西,就像触电似地缩了回去。我赶紧打开盖子仔细检查起来。发现两只龙虾安然无恙,腿、钳完整无缺。这就 怪了。突然,我发现“点点”、“麻麻”都有一对脚没有钳子。我连忙问爸爸,爸爸说这对脚是没有钳子的。“那么那东西是什么呢?”我又发问了。爸爸说那是昨天买来的蟹的脚。“可生的蟹脚不会是红的呀!”我问。爸爸说,这是因为蟹晒干了才变成这种颜色的。噢,原来是这样,真是一场虚惊。

【简评】

1.读《龙虾的风波》,犹如读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这故事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吸引人的情节;“人物”有主次,情节有波澜。更可贵的是,“我”的感情起伏融于文章始末,其高兴生气无不自然、真切,充满了童趣。

2.小标题列得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一则故事的中心。

3.说明龙虾的外形,吃食,嬉戏,息歇,争斗等情况,生动而具体。把两条龙虾的形象描绘得那么丰满而真切。

4.文笔清新、流畅、生动、自然、读来饶有趣味。

写生活用品的参考开头

1.《我的书包》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的书包是绿色的,这是我喜爱的颜色,妈妈也说:“绿色象征着朝气蓬勃,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好伙伴,它几乎每天都与我形影不离——它就是我的书包。

2.《我爱家乡的特产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的家乡好吃的东西很多,其中要数黄天源的糕点最好吃了。

第二种开头:你吃过黄天源的糕点吗?这是我的家乡苏州的特产,它的名气可响啦,连外国朋友到了苏州也要去亲口尝一尝。

3.《一张精美的贺卡》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表哥给我寄来一张非常精美的贺卡,祝贺我的生日。我把贺卡拿在手里,好长时间也不放下。 第二种开头:一张精美的贺卡从遥远的香港带来了我表哥对我的生日祝贺,我拿在手里仔细地观赏。 写建筑物的参考段落

1.新建的上海少年儿童浏河活动营地,就在我的家乡——唐行的浏河岛上。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

(写好建筑物也必须写好它的周围的环境,可以起到衬托的作用。)

2.喷泉真是各式各样,有拔地而起的水柱;有簇拥在水柱周围的菱形网状水帘;有腾起云雾状的水球,还伴随着悦耳、优美的乐曲声,随着声调的高低,颤动着二十四个喇叭型水花。

(用排比句来形容事物能够形成一定的气势,多角度地进行描绘,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3.五亭桥是由五个亭子组成的,五亭相连,大亭端坐中央,四周的小亭对称地围绕着它。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圆洞,圆洞相通,游船来往自如。中秋佳节,十五个圆洞中映着十五轮像玉盘似的月亮。远看,五亭桥像一座玲珑的水上宫殿;近看,五亭桥像是碧湖之上开了一朵巨大的莲花。

(远看和近看,小读者看起来很懂得描写的方法,一远一近,就把事物写清楚了,而且还有立体的感觉呢!)

4.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晚上的露水洒过,春雨洗过,显得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躺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水面活溜溜的,风一吹,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像是有什么人在悄悄抖动着碧绿的绸子。每隔二三十步,就有一座小桥。有耸肩驼背的小桥,有清秀玲珑的石板桥,也有小巧的砖砌桥和油漆栏杆的小木桥。

(细致的观察,同时加以分类,就能够把事物说明清楚。)

5.邮电大厦是一座庄严美丽的大厦。顶端是钟楼,钟楼上包着金属铜板,上面漆着绿漆。白底黑字的大自鸣钟高高地镶嵌在钟楼的上方。钟楼顶部是一根高耸的旗杆,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那高耸入云的钟楼上可以俯视上海全景。钟楼下面便是一块题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八根高大、粗壮、坚硬的花岗石棱柱支撑着屋檐,显得十分雄伟。

(从上到下,写作顺序很清楚。当然,我们读者读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6.再往前走,马路上下分开,中间的车道慢慢向下,伸向对面,从南到北,像彩虹一样,高高地架在天上。长桥的下面,每侧有12对水泥桥墩,像一个个巨人,叉开有力的双腿,守卫着大桥。拖着两条辫子的无轨电车在它的脚下飞跑。

(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打比方,别人不明白的也明白了。)

7.走进秦峰塔的底层塔门细看,门上的木条呈灰白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大小的洞。门的两旁用方砖角砌成锯齿形。走进塔内,就听见啁啾的鸟叫声,鸟儿们在塔顶上嬉闹追逐。这里是鸟的乐园!抬头望,每层塔上都有断木。据说原先每层上都铺有木板,并有楼梯,人们能够爬到塔顶,俯览全镇风貌。如今,已是木去楼空,然而,塔身仍然坚不可摧,巍然屹立。这种精神,是我们所需要和发扬的呀!

(写建筑物,要写得形象生动,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打比方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8.我们来到正桥,栏杆是乳白色的。在桥面矗立着十五根电杆,每杆安装四只杯形华灯,宛如倒扣的茶杯。乳白色的灯罩和蔚蓝的天空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我想,到了夜晚,这些灯发出柔和的金色的光辉,一定会使大桥更加美丽,犹如披上了一层金纱。大桥有快车道和慢车道。快车道有十二米宽,可并排行驶四辆卡车。来往车辆从这里疾驰而过,奔向四方。桥两旁站立着威武的石狮子,它们像卫士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忠实地守卫着大桥,又为大桥增添了几分雄姿。

(写建筑物,也需要想象。这位小作者是白天去参观的,所以他看不到夜晚的景色。但他觉得桥上的那些灯在晚上时一定很美丽,于是他就用“我想”这样的句式,开始了想象。文章也就变得丰富生动了。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学学呢?)

9.居住在靖城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在东门菜场向北有一口稀奇的井。它是由四口小井组合在一起,所以人们都叫它“四眼井”。这四口小井的井口分布在一块正方形的石板上。人们经过这个地方都要特地走过去瞧瞧,觉得很新奇。井内水深不到二米,邻居们常常用吊桶去打水、淘米、洗衣服。天长日久,井圈上让绳子磨出了道道光滑的槽痕。我有时就喜欢伏在井圈上做着怪样子看着倒影,水中的倒影清清楚楚,我高兴得又跳又蹦。 (写井,先交待它的位置,怎样组成的,井水有多深,还特别写了井圈上的道道槽痕,给人历史久远的印象。然后再写我对这口井的喜爱。很有条理。其中写我伏在井圈上朝井内做怪样的事情,写得很有儿童的情趣。)

10.一走进小书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正面那座镶着透明玻璃的书柜。柜里整齐地放着书刊,有文学书,科技书,企业管理书,少儿书,真是应有尽有。有适合儿童看的,也有适合青年、老人看的,还有小说出租呢。各类书籍排得整整齐齐,最上层是专业书籍,第二层是政治读物,中间两层是少年儿童读物,底下几层是医药卫生等读物。在营业员旁边,还有条理地堆放着一些报纸书刊。

(写建筑物和写别的东西一样,要注意顺序,不能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段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次序,一点不乱。)

写花草树木的参考段落

1.一晃“五一”到了,美人蕉长高了,花枝也长多了。中间的一棵长到了二尺多高,它的茎粗而壮,亭亭玉立;叶长而阔,绿中带白。四周的八棵簇拥着中间最大的那棵,似群星捧月。每棵都有五六片大小不同的叶片。最大的叶片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

(抓住了美人蕉的叶子来写,使人印象很深。)

2.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二尺多高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公园里种植的冬青差不多,有点像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这些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光亮。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一串的,中间的一根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寸来长,枝上又分出无数的小枝。每个小枝都长了一个小黄球,像小米粒一样。“米兰”的名称,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写花草树木,离不开写叶子,写花,写枝干。这些都是植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想一想,是不是每一种植物都各有特点?)

3.梅花生长在冬季,不管天气怎样冷,它仍然绽开着美丽的花瓣。怪不得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为此而陶醉。我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还因为它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迎着寒风傲然开放。我不由得想起了陈毅同志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小作者不是单单写梅花,而是从梅花想到了像梅花一样的精神,想到了陈毅的一首诗。这首诗同样是从写花到写花的精神。这种写法要学会。)

4.料红桔子的皮很薄,你只要用指甲在桔皮上一划,就能剥开桔皮。桔皮里的水分很多,如果不小心,桔皮里的汁水会溅到你的眼睛里。桔皮剥开后,能够看到一片片桔子肉上带有一些白色的网络,这就是桔络。桔络能止咳,是一种药材。撕去桔络,便看到桔肉从那层薄薄的膜下透出了红润的光泽,掰一瓣仔细一看,形状像弯弯的月牙,一边宽一边窄,又像只小船。

(写桔子的水分很多,用了剥桔皮时,不小心桔皮的汁水会溅到眼睛里这样的细节,使人对桔子水分很多的特点,有了较深的印象。最后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也很生动形象。)

5.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花就缓缓地将自己的花瓣绽开,像是刚睡醒的孩子。而当太阳下山的时候,它也就慢慢地将花瓣紧紧地并拢在一起,仿佛是已经入睡的娃娃。

(前面用“孩子”,后面用“娃娃”,目的是不重复,使语句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6.初夏,芡实一般长到高一米左右,茎较细,总是一簇簇拥着。它的叶又大又圆,粗看像荷叶,不过大得多。叶子表面不光滑,像蛤蟆那样有一个个疙瘩,但并不丑。这也许是它的魅力所在吧!看,长势多旺!叶儿挨挨挤挤,铺满了整个池塘。

(“铺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芡实叶子的大和多。)

7.那叶儿悄悄地从叶柄上钻出来,一开始,又小又嫩,黄黄的,后来呈浅绿色。雨后,淡淡的绿色衬着冰清的小水滴,美得令人叫绝!待到它们长得巴掌大的时候,就变成了墨绿色,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铺满了整个瓜棚。

(写叶子由小到大的过程,写得很成功。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叶子的生长过程的。)

8.花谢后,花瓣中间的草莓果渐渐长大。春末夏初,一颗颗草莓果长成了李子般大小,由硬变软,由绿变红,躺在地上成熟了。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如同一小尊奇峰异石,有的好像一只鲜红的小桃子„„这时,草莓的老叶却为了使怀中的充满酒香,充满甜汁的果实袒露在人们眼前,好让人们采摘品尝,而渐渐枯萎了。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们喜欢自然界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给我们生活的启示,让我们想到景物以外的地方。草莓也是这样。)

9.“芒种”前后,西瓜开花了。瓜蔓上长出像汤团似的小西瓜。小瓜周身长着乳白色的绒毛。这绒毛可不能碰掉,不然小瓜会掉下来!从结瓜开始,一般经过二十八天,西瓜就成熟了。那时候,瓜地里滚满了圆溜溜的西瓜,都有篮球那么大。那青褐色的表皮上,印着清晰的花条纹。熟了的西瓜,底下发黄,花蒂向里凹进,用手指弹弹,发出“咚咚”的声音。瓜瓤的颜色,“解放”是红红的,“华东”是黄黄的。

(对物品熟悉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文章。小作者介绍西瓜的生长过程,是那样的具体而有条理,语言生动而有情趣。)

10.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好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地垂下来,好像在对过路的人夸耀自己的美丽。沙枣子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想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

(这段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色彩描写。作者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沙枣子的渐渐成熟。而后面一部分,则又偏向沙枣子的形状描写。一个是写色,一个是写形,这样就把沙枣子的生长过程写出来了。) 写鸟兽虫鱼的词句段落

毛茸茸/呱呱叫/咕咕叫/嘎嘎叫/大摇大摆/追逐嬉戏/鸡飞狗跳/昂首阔步/金灿灿/威风/圆溜溜/黑亮亮/胖乎乎/闪闪发光/高亢悦耳/椭圆形/湿漉漉/绒毛/跌跌撞撞/尖尖的小嘴/一窝蜂/唧唧/低翔/呢喃/觅食/喳喳/光洁/搏击/展翅/玲珑/俊俏/展翅高飞/小巧玲珑/洁白如雪/鲜红似火/丰满光滑/十分矫健/空中盘旋/蹦跳/凶悍/吼叫/狰狞/机灵/行动缓慢/逗人喜爱/滚来滚去/摇头晃脑/灰褐色

1.我用小棍碰了它一下,它马上机敏地缩成一个刺球。

2.小小的细爪子比老鼠的爪子稍大些,一副小巧玲珑的面孔,惹人喜爱。

3.它用两只小巧的前爪捧起一截胡萝卜,细细地嚼着,还能听到轻微的“咔嚓咔嚓”的响声。

4.小黑熊长得很漂亮,它身上的绒毛,黑得每一根毛丝都会闪着丝绸般的蓝光。

5.它长着一身墨黑的毛,圆睁着一双蓝黑的眼睛,竖起一对尖耳朵。

6.那头大象脑袋长得像芭斗,大耳朵比猪八戒的耳朵还要大,好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长长的鼻子甩来甩去,四处找东西吃。

7.它们翩翩地飞舞,闪动着美丽的翅膀,像两朵可爱的白花。

8.蜘蛛躲在一片树叶下,小小的眼睛在看着自己新结的网,好像在欣赏什么艺术品。

9.它们围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么。

10.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短,中间那对就略微粗一些,长一些,最后那对不仅又粗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

11.在郊外的草丛中、砖缝里,经常传出它那美妙的歌声。

12.它的叫声清脆悦耳,仿佛就是一首欢快的歌。

13.它有纱一般的透明发亮的双翅,腹部有黑色和桔黄色的横道花纹,两只由几千只小眼睛组成的大眼睛,闪着亮光。

14.这只小壁虎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一双黑黑的小眼睛,它的四只脚紧贴着墙,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靠在墙上,它还蛮苗条的呢!

五、

1.春天的河水,泛着碧波。粼粼的河水把白脖鸭的身影映在水面上:扁扁的淡黄色的嘴儿,脖子上有一圈雪白的毛,两只红红的蹼。啊,白脖鸭是多么美丽!

(叠词的运用,增加了人们对事物的喜爱。)

2.一晃几个月,小鹅长成了大白鹅:粗短的尾巴,大大的翅膀,长长的脖子,扁扁的嘴,扇子似的脚,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神气极了。每天放学以后,我就背起鹅筐拔几把嫩草喂它们。它们见到我,就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贪婪地吃起来,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

(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特征。你看,这段文字的作者就是这样做的。相信读完之后,大家都会对那只大白鹅留下很深的印象。)

3.灰鸽的羽毛长得很丰满,光滑,身上没有一根杂毛。特别是颈部上的那一段羽毛,更是奇特。在阳光下,它一扭头,颈上的羽毛就变成紫色的了,再扭过头来,又变成绿色的了,金光闪闪,异常美丽。

(抓住了羽毛来写,也写得很成功。还特别写了在阳光下的变化,就使得文章更加丰富了,灰鸽的特征也就更加明显了。)

4.我家对门的屋檐下一个用泥巴和稻草做成的窝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住进了两只大燕子和一只小燕子,它们组成了一个亲热的小家庭。这三只燕子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它们腹部的毛是白色的,又松又软,像是一层柔软的海绵。它们的尾巴尖尖的,像是一把尖利的剪刀。一双眼睛小而明亮,嘴巴很锋利。鱼钩似的爪子非常锐利。

(一个亲热的燕子小家庭,多么让人喜爱啊!)

5.河马先是静静地趴在水中,只露出两只小耳朵和一小块灰褐色的脊背。远远望去,像是水中的沙滩,或是突起的小岛。接着,只听得“哗——”地一声,河马上岸了。好家伙,池中的水足足退了一尺多!再看它,披着一件又厚又粗的灰褐色外衣,浑身挂着水珠,两只小小的耳朵和一双细细的眼睛,与它那庞大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在难以想象的是,支撑它那庞大身躯的脚——竟是四只又粗又短的蹄子!

(写文章的时候,语言一定要活泼。读这位小作者的文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家伙”、“再看它”、“实在难以想象”等等,都是与我们生活中说话差不多的,很形象生动。)

6.每当夏天很热的时候,那条狗最喜欢到坪右角的那棵红枣树下伏着。前肢半跪着,后肢紧贴在地面上,两眼望着前方,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它有时把舌头伸出来,口里还不住地哼着,或许是因为太热的缘故吧! (写狗的文字读过很多,但这一段的描写最让人难忘。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文中写了狗的一种样子的原因吧!你看,一只狗半跪着,两眼望着远方,它一定在想着什么吧?它一定在等待着什么吧?像人一样的狗,是会让人难忘的。)

7.鱼缸里还放有一些嫩绿的水草,金鱼爱在水草里穿来穿去,好像在玩“捉迷藏”。它们的尾巴一摆一摆,好像是美丽的裙子在飘动;那小小的嘴巴一张一张的,好像招呼着大家快去参加“水中舞会”。

(“水中舞会”,这个名字起得很有趣。)

8.蚂蚱很好斗。有一次,两只蚂蚱为了抢东西吃就打起来。一只灰色的,一只绿色的。它们先龇着大门牙,瞪着眼,头上的胡须示威似的一摆一摆,接着后腿一蹬,就打起来。它们互相用脚踢打,用大门牙咬,在地上滚来滚去。先是灰蚂蚱压住绿蚂蚱,绿蚂蚱用大腿一踢,把灰蚂蚱踢翻,翻身压倒灰蚂蚱。灰蚂蚱也不甘示弱,用力一滚,绿蚂蚱又被滚翻了。两只蚂蚱就这样又打又咬又滚,最后直斗得精疲力尽,躺在地上直喘气。它们的大门牙各掉了一颗,头也歪了。

(这段描写简直是一场残酷的“蚂蚱之战”!那样惊心动魄,那样你死我活!作者用了大量的动词,写了这个作战的过程,非常成功。)

9.蝈蝈吃饱了,就用嘴舔舔触须,呆在一旁动也不动,偶尔也心满意足地散散步。高兴极了,便叫一阵,那声音很悦耳。但它叫不是用嘴,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动。

(每一句都写得很形象,一句废话也没有。而且句子都不长,读起来很顺口。)

10.我家养了一对相思鸟。它们的体态像麻雀,小巧玲珑,有着透亮灵活的眼睛,红色的小嘴,尖利的爪子,由红黄绿三色组成的美丽羽毛,非常惹人喜爱。

为什么叫相思鸟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到晚上的时候,你去观察吧!”于是,我晚上偷偷地去看鸟笼。只见两只相思鸟头靠头,尾靠尾,翅膀相互盖着,相依相偎,显得非常亲热。我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爸爸。爸爸还告诉我,相思鸟还有一个特点,它们喜欢成双成对,如果成单了,它们不久便会因为想念伙伴而死去。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称它们为相思鸟吧!

(为什么叫相思鸟呢?作者巧妙地借了爸爸的嘴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自己解说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却没有现在这样形象和真切。想一想,为什么呢?)

怎样写状物作文

【动物奇观】

世界上的动物有上百万种,它们都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使我们的世界充满生机。

研究动物的特点,观察动物的生活,可以训练我们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要写好动物类的状物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察要认真仔细,描写要具体细致。

同学们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要进行多次观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对猫的大小、颜色、形貌,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点,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对主人的态度如何?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如何?它什么时候可爱?什么时候闹脾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描写的时候,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把最生动具体,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二、要抓住动物特征,带着感情去写。

观察动物不同的特点,写出这种动物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动物是人类的敌人;有的动物美丽,有的动物丑陋;有的动物蠢笨,有的动物动作灵巧;有的动物声音悦耳,有的动物声音刺耳;有的善跑;有的善跳;有的能飞翔,有的能游泳。总而言之,一种动物有一种动物的特点,我们或者喜欢它,或者憎恨它,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通过叙述和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声情并茂,分外生动。

【植物艺苑】

植物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平原有一望无际的禾苗;河里有水草,岸边有芦苇;路旁有林音带,楼群中间有绿地;阳台上有盆花,争奇斗艳;足球场上有草坪,绿荫毡……花花草草科成文,一草一木皆有情。

写植物的题材比较多,但怎样才能写好这些题材呢?最重要的是要把植物的形状、特点及生长过程写清楚,写明白。同学们开始练习状物作文,一般都是先从植物开始的,因为它观察方便,符合作文应从身边的事物写起这个原则。

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和描写植物呢?

一、观察要细致,具体描写其外形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细致观察植物,要看植物的整体形状如何,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的状貌是什么样的,气味如何,它对阳光、土壤、肥料和水的需要如何……但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另外,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例如下面一段话:

月季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涂上了一层光亮亮的油脂。光滑而明亮。整个花枝昂首挺胸,接受阳光母亲的沐浴。花的中心有黄色的花蕊,花蕊顶端粘着花粉,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所以常引来一群群嗡嗡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

二、要尽量使植物描写人格化,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情。

我们在描写植物时,如果能进行人格化描写,就可以使笔下的花草具有任务的思想品质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情趣。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写出对植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描写其特点,那文章会更有滋味。 例如下面一段话:

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呈现出一片新绿,一场春雨过后,树叶带着晶莹透明的露珠,好像有无数的生命在颤动。 总之,对植物的观察只写感性认识,这还不能达到完全认识植物的目的,我们还要通过分析,找出它的特点。

【果蔬饮食】

写食品类的文章,范围较广。可以写蔬菜、水果、小吃、特产等等。一般来说,写此类文章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突出特点,二是要写出感情。

一、突出特点。

抓住其颜色、形状、味道等加以描写,使所写之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下面一段话:

石榴的表皮一般有两种颜色,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火红火红的,背阳的一面是淡黄色的。当你剥开表皮,就可以看见那红宝石般的石榴粒,放进嘴咬,舌头上同时染满了红色的汁水。

这样一写,就突出了石榴的特点,非常形象生动。

同样认真描写食品的形状及味道的特点,也是状物的一种好方法。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形状和滋味,抓住形状和滋味来具体描写,能给人以如见其物、传神逼真的感觉,让人垂涎欲滴。

二、要写出感情。

描写的事物,一般都是自己熟悉的或是家乡的特产、小吃。所以我们要带着感情去写,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为此,我们可以巧妙使用一些修辞方法,尽量使所写的物品生动形象。最好能用任务或事例,以情感人,以情取胜。

例如下面一段话:

吃羊肉泡馍主要是掰馍,馍掰得越细越好。据说馍掰得细,味道可以进入馍里。你看,那白须白发的老爷爷手虽然颤抖,馍却掰得十分细碎,那专注的神情好像在做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馍掰好后,把碗送到服务台,不一会儿你的羊肉泡馍端到你面前。碗里飘满油花,还有又肥又大的羊肉片和细长的粉丝,使人馋涎欲滴。尝上一口,鲜美无比!汤辣烫,肉鲜嫩,味香浓。怪不得当年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进了京城,吃着山珍海味,却说:“还不如吃一碗咱陕西的羊肉泡馍痛快!”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虽然朴实无华,却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工艺建筑】

建筑物通常指一些高大的建筑,如桥、塔、纪念碑,房屋等。写一座建筑物,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客观地介绍它,属于说明文;另一种是对它进行描写,写出它的特点,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属于状物记叙文。这两种写法中无论哪一种,一般都应写清楚下面这些内容1.建筑物位置;2.建筑物的外貌;3.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此外有的还要介绍建筑物的历史、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对这些内容,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哪些不写,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性质来决定。比如介绍一座桥梁,一般就应写它在交通、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写建筑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要交代观察点,也就是说明你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是远眺,还是近看,是定点看,还是“移步换景”。因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角度观察,对同一景物所获得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围绕中心事物,按一定的方位,依次说清楚。方位是指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按一定的方位顺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细。要做到方位分明,还要有中心目标。有了中心点,其他事物的位置才能说得清楚。

三、要抓住建筑物的特征,重点突出。

写一座建筑物,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特征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表现在外观上,也可以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可以表现在整体风格上,也可以表现在部分设计上;可以表现在造型上,也可以表现在装饰、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在历史的悠久,作用的重要等等方面。所谓特征,是说这座建筑物综合起来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点。突出重点,是说对重要房面要详细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文欣赏】

水红菱

我的家乡——松江,自古以来就以美丽富饶、物产丰富而闻名全国。我爱家乡的水蜜桃、草莓……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水红菱。

4月,春雨绵绵之时,人们便把菱种撒播在河里。大约过了半个月,绿油油的、棱形的小绿叶便浮出水面,一大片一大片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大片绿地。叶下长长的细细的根在水中蠕动。到了 7 月,下了一阵雨,雨后,小菱便奇迹般地出现了。这时的菱只有大豆那么小,可 4 只角已齐了。以后,菱长起来就比较快了,一月比一月大得多,到了九、十月份就可以摘了。摘菱,我们小孩子可抢先一步。跳上小船,来到菱池中,用竹棍挑起一片片叶子,一只只又大又红的菱便展现眼前了。我顺手一摘,扔掉叶子,迫不及待地剥掉红红的壳,就露出了银元宝似的菱肉,叫人看了垂涎三尺。我把菱肉放在嘴里,嚼了一口,一股甜滋滋的甘露顺着喉咙流进心田,顿时感到胸口一丝清凉,十分舒服。再嚼几下,甜津津汁水就满口都是,吃了一只,还想吃第二只,越吃越爱吃。直吃得肚子饱饱的,最后还摘了一篮菱回家。奶奶可是别出心裁——烧菱吃。把菱洗净后放在锅里,再放点水,烧熟后的菱又香又脆,这味道就更美了。

瞧,现在菱种已落下去了,再过几个月,那惹人喜爱的红菱又要上市了。到了那时,远方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好机会,一定要来尝尝我们家乡的水红菱。

【简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内容真,感情真。小作者先简单交代了水红菱,从撒种、长叶到结果的生长过程,接着便集中笔墨,用一系列动作以及富有生活情趣和诗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人们采摘和品尝水红菱的动人情景,把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和喜爱水红菱的感情刻画得逼真而传神。

松树赞

人人都说花美丽,但我却爱松树。

秋天,花凋谢了,草枯萎了,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松树却在秋风秋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它的叶子像一根根深绿色的长针,皮也好像一块块胶布交错着贴在树干上。一束束针一样的叶子在秋风中摆动着,好像在说:“我们不怕风。”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冽的寒风吹着哨,猛烈地摇摆着松树。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松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厚厚的雪。风和雪都想征服松树,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抗寒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蒙蒙春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松树也在春雨的哺育下开花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长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笑着……只要用手一碰树枝,那黄绿色的花粉就像烟雾一样落下来,随着温暖的春风慢慢地飘去。

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微不至的献身精神。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又可以造纸;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做松香、松节油;它的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可以用它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夏天,它撑开一把大伞,让人们乘凉……松树虽然没有花那样美丽、芳香,但是为了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我望着远处的一排松树,默默地想:我也要做一个什么困难也压不倒的人,像松树那样坚韧不拔、英勇不屈,做一个终生为祖国人民作贡献的人。

【简评】

小作者咏物寓情,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松树以人的性格和精神,通过热情地赞美松树的品格,赞美了困难压不倒,坚韧不拔、英勇不屈、终生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人们。文章有虚有实,虚实相兼,准确地抓住了松树的特征,使松树的形象和小作者的暗示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龙虾的风波

一、可爱的龙虾

今天,舅舅给我两只大龙虾。它们有两只又长又粗的大钳。头尖尖的,呈三角形。尖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触须中间还有四根短须。这些短须有时并在一起,像一根锋利的针。两只像蟹一样的小眼睛向外探出。身穿一件深红色的铠甲。有一只身上有大而密的灰点,我就叫它“麻麻”,另一只身上的点小而密,管它叫“点点”。我特别偏爱“点点”,因为它聪明灵活,而且它的大钳比“麻麻”的要小,是雌的。听说还会生小龙虾呢!我更喜欢它了。

二、窄小的住房因为一时找不到让大龙虾休息的地方,我就把两只龙虾关在一只玻璃瓶里,放在黑洞洞的厨房里。两只大龙虾挤在一起,只听见“当、当、当”的声音。到了晚上,我又去看大龙虾,只见瓶里只剩下一只龙虾了。哎呀,不好了!“点点”不见了。急得我到处乱找,突然妈妈喊起来了:“晓露,快来,你看这儿有一只龙虾。”我走过去一看,果真是我的“点点”,只见“点点正舞着大钳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全身都是灰尘,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

三、可爱的海底世界

今天总算给大龙虾找到休息的地方了,那是养泥鳅的一只钵头。我就让龙虾和泥鳅一起住在钵头里。我把那只钵头里的脏水倒掉,洗干净,放上清水,只见里面的泥鳅在水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这条小泥鳅是清明节我从乡下抓来的,已经养了三个多月了。第二天我在钵头底下铺了许多贝壳、海螺和鹅卵石。大龙虾舞着钳子游来游去,小泥鳅摆动着尾巴在海螺洞里穿来穿去。好一个可爱的海底世界啊!我心里乐滋滋的。

四、泥鳅之死

今天我又去观赏我那“海底世界”了。“呀,泥鳅怎么没了?”原来泥鳅跳出来了,我赶忙把小泥鳅扔进钵头里。可是小泥鳅一碰到龙虾的大钳就拼命地逃,上下翻腾。我以为天要下雨了,就不去管它们了。我怕小泥鳅再跳出来,就用盖子盖上,并在上面压上一只玻璃瓶,就安心地去睡了。可是等我一觉醒来,打开盖子一看:“咦?小泥鳅怎么不见了?”我急忙在地上寻找,怎么也没寻到。我又想,盖子好好地盖着,怎么会跳出去呢?我在我的“海底世界”里寻找,突然找到了泥鳅的残体——一根骨头。是哪位刁民把我可怜的小泥鳅吃了?我再定睛一看,只见“麻麻”正用它那粗壮的大钳抓小泥鳅的残肢剩骨呢。怪不得小泥鳅要跳出水面,怪不得一碰到龙虾的钳子就要逃。可怜的小泥鳅,连骨头都被“麻麻”吃得精光。都怪我,把小泥鳅和龙虾关在一起,“海底世界”又少了一个居民。

五、龙虾吃食

为了惩罚龙虾的残忍,我好几天不给它们吃东西了。今天,我从肉袋子里拿出一丝肉,我把肉丝用一根棒子搭牢,就把肉放在水里。可龙虾吃也不吃,我以为龙虾病了。爸爸告诉我说:“龙虾的视力和青蛙一样,要动起来才能看到,而且还要把肉丝逗在触须上。”我就照爸爸说的去做了,果然“麻麻”开始动起来了。我这才看清:龙虾不是用大钳吃肉的,而是用贴着肚皮的四对小钳吃肉的。而且它的嘴巴是贴着肚皮的。油飘开去了,“点点”大概闻到肉的香味,忙用大钳把肉往小钳里送,很快把肉吃了个精光。

六、小龙虾吃大鱼

今天,妈妈从菜场买来一条大鱼,放在脸盆里,我想看看龙虾敢不敢吃鱼,就把两只龙虾放进脸盆里了。一开始它们都不敢靠近鱼,因为这么大的鱼它们也许从来没有看到过。对它们来说,鱼简直是个庞然怪物。过了一会儿,“麻麻”看见鱼没有动,就壮着胆去碰碰鱼,可鱼只摆了一下尾巴,丝毫没有要打“麻麻”的意思。“麻麻”就大胆行动起来了,用它的大钳想把鱼鳍撕碎。可是到底没有成功。但它没有灰心,整个身子都趴在鳍上,还用嘴使劲啃,看样子吃得可香了。自己吃了还不够,还把大钳举得高高的,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点点‟快来吃啊!”“点点”看了可眼红了,它也吃了起来。这时大鱼可忍不住了,用尾巴直拍水,水花四溅,好像在喊:“救命啊!救命啊!”我赶紧把两只吃得起劲的龙虾放进了它们的天地,解救了大鱼。

七、一场虚惊

今天,我在阳台上扫地,突然发现了一只像龙虾小脚模样的东西。低头一看,果真是一只毛茸茸的钳子,而且是火红色的。糟糕,龙虾遇难了。我急得头上直冒汗。凶手肯定是昨晚看见的那只又大又肥的老鼠。怪不得这几天“点点”像被什么吓着似的,一碰到东西,就像触电似地缩了回去。我赶紧打开盖子仔细检查起来。发现两只龙虾安然无恙,腿、钳完整无缺。这就 怪了。突然,我发现“点点”、“麻麻”都有一对脚没有钳子。我连忙问爸爸,爸爸说这对脚是没有钳子的。“那么那东西是什么呢?”我又发问了。爸爸说那是昨天买来的蟹的脚。“可生的蟹脚不会是红的呀!”我问。爸爸说,这是因为蟹晒干了才变成这种颜色的。噢,原来是这样,真是一场虚惊。

【简评】

1.读《龙虾的风波》,犹如读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这故事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吸引人的情节;“人物”有主次,情节有波澜。更可贵的是,“我”的感情起伏融于文章始末,其高兴生气无不自然、真切,充满了童趣。

2.小标题列得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一则故事的中心。

3.说明龙虾的外形,吃食,嬉戏,息歇,争斗等情况,生动而具体。把两条龙虾的形象描绘得那么丰满而真切。

4.文笔清新、流畅、生动、自然、读来饶有趣味。

写生活用品的参考开头

1.《我的书包》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的书包是绿色的,这是我喜爱的颜色,妈妈也说:“绿色象征着朝气蓬勃,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好伙伴,它几乎每天都与我形影不离——它就是我的书包。

2.《我爱家乡的特产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的家乡好吃的东西很多,其中要数黄天源的糕点最好吃了。

第二种开头:你吃过黄天源的糕点吗?这是我的家乡苏州的特产,它的名气可响啦,连外国朋友到了苏州也要去亲口尝一尝。

3.《一张精美的贺卡》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表哥给我寄来一张非常精美的贺卡,祝贺我的生日。我把贺卡拿在手里,好长时间也不放下。 第二种开头:一张精美的贺卡从遥远的香港带来了我表哥对我的生日祝贺,我拿在手里仔细地观赏。 写建筑物的参考段落

1.新建的上海少年儿童浏河活动营地,就在我的家乡——唐行的浏河岛上。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

(写好建筑物也必须写好它的周围的环境,可以起到衬托的作用。)

2.喷泉真是各式各样,有拔地而起的水柱;有簇拥在水柱周围的菱形网状水帘;有腾起云雾状的水球,还伴随着悦耳、优美的乐曲声,随着声调的高低,颤动着二十四个喇叭型水花。

(用排比句来形容事物能够形成一定的气势,多角度地进行描绘,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3.五亭桥是由五个亭子组成的,五亭相连,大亭端坐中央,四周的小亭对称地围绕着它。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圆洞,圆洞相通,游船来往自如。中秋佳节,十五个圆洞中映着十五轮像玉盘似的月亮。远看,五亭桥像一座玲珑的水上宫殿;近看,五亭桥像是碧湖之上开了一朵巨大的莲花。

(远看和近看,小读者看起来很懂得描写的方法,一远一近,就把事物写清楚了,而且还有立体的感觉呢!)

4.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晚上的露水洒过,春雨洗过,显得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躺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水面活溜溜的,风一吹,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像是有什么人在悄悄抖动着碧绿的绸子。每隔二三十步,就有一座小桥。有耸肩驼背的小桥,有清秀玲珑的石板桥,也有小巧的砖砌桥和油漆栏杆的小木桥。

(细致的观察,同时加以分类,就能够把事物说明清楚。)

5.邮电大厦是一座庄严美丽的大厦。顶端是钟楼,钟楼上包着金属铜板,上面漆着绿漆。白底黑字的大自鸣钟高高地镶嵌在钟楼的上方。钟楼顶部是一根高耸的旗杆,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那高耸入云的钟楼上可以俯视上海全景。钟楼下面便是一块题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八根高大、粗壮、坚硬的花岗石棱柱支撑着屋檐,显得十分雄伟。

(从上到下,写作顺序很清楚。当然,我们读者读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6.再往前走,马路上下分开,中间的车道慢慢向下,伸向对面,从南到北,像彩虹一样,高高地架在天上。长桥的下面,每侧有12对水泥桥墩,像一个个巨人,叉开有力的双腿,守卫着大桥。拖着两条辫子的无轨电车在它的脚下飞跑。

(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打比方,别人不明白的也明白了。)

7.走进秦峰塔的底层塔门细看,门上的木条呈灰白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大小的洞。门的两旁用方砖角砌成锯齿形。走进塔内,就听见啁啾的鸟叫声,鸟儿们在塔顶上嬉闹追逐。这里是鸟的乐园!抬头望,每层塔上都有断木。据说原先每层上都铺有木板,并有楼梯,人们能够爬到塔顶,俯览全镇风貌。如今,已是木去楼空,然而,塔身仍然坚不可摧,巍然屹立。这种精神,是我们所需要和发扬的呀!

(写建筑物,要写得形象生动,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打比方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8.我们来到正桥,栏杆是乳白色的。在桥面矗立着十五根电杆,每杆安装四只杯形华灯,宛如倒扣的茶杯。乳白色的灯罩和蔚蓝的天空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我想,到了夜晚,这些灯发出柔和的金色的光辉,一定会使大桥更加美丽,犹如披上了一层金纱。大桥有快车道和慢车道。快车道有十二米宽,可并排行驶四辆卡车。来往车辆从这里疾驰而过,奔向四方。桥两旁站立着威武的石狮子,它们像卫士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忠实地守卫着大桥,又为大桥增添了几分雄姿。

(写建筑物,也需要想象。这位小作者是白天去参观的,所以他看不到夜晚的景色。但他觉得桥上的那些灯在晚上时一定很美丽,于是他就用“我想”这样的句式,开始了想象。文章也就变得丰富生动了。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学学呢?)

9.居住在靖城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在东门菜场向北有一口稀奇的井。它是由四口小井组合在一起,所以人们都叫它“四眼井”。这四口小井的井口分布在一块正方形的石板上。人们经过这个地方都要特地走过去瞧瞧,觉得很新奇。井内水深不到二米,邻居们常常用吊桶去打水、淘米、洗衣服。天长日久,井圈上让绳子磨出了道道光滑的槽痕。我有时就喜欢伏在井圈上做着怪样子看着倒影,水中的倒影清清楚楚,我高兴得又跳又蹦。 (写井,先交待它的位置,怎样组成的,井水有多深,还特别写了井圈上的道道槽痕,给人历史久远的印象。然后再写我对这口井的喜爱。很有条理。其中写我伏在井圈上朝井内做怪样的事情,写得很有儿童的情趣。)

10.一走进小书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正面那座镶着透明玻璃的书柜。柜里整齐地放着书刊,有文学书,科技书,企业管理书,少儿书,真是应有尽有。有适合儿童看的,也有适合青年、老人看的,还有小说出租呢。各类书籍排得整整齐齐,最上层是专业书籍,第二层是政治读物,中间两层是少年儿童读物,底下几层是医药卫生等读物。在营业员旁边,还有条理地堆放着一些报纸书刊。

(写建筑物和写别的东西一样,要注意顺序,不能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段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次序,一点不乱。)

写花草树木的参考段落

1.一晃“五一”到了,美人蕉长高了,花枝也长多了。中间的一棵长到了二尺多高,它的茎粗而壮,亭亭玉立;叶长而阔,绿中带白。四周的八棵簇拥着中间最大的那棵,似群星捧月。每棵都有五六片大小不同的叶片。最大的叶片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

(抓住了美人蕉的叶子来写,使人印象很深。)

2.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二尺多高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公园里种植的冬青差不多,有点像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这些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光亮。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一串的,中间的一根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寸来长,枝上又分出无数的小枝。每个小枝都长了一个小黄球,像小米粒一样。“米兰”的名称,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写花草树木,离不开写叶子,写花,写枝干。这些都是植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想一想,是不是每一种植物都各有特点?)

3.梅花生长在冬季,不管天气怎样冷,它仍然绽开着美丽的花瓣。怪不得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为此而陶醉。我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还因为它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迎着寒风傲然开放。我不由得想起了陈毅同志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小作者不是单单写梅花,而是从梅花想到了像梅花一样的精神,想到了陈毅的一首诗。这首诗同样是从写花到写花的精神。这种写法要学会。)

4.料红桔子的皮很薄,你只要用指甲在桔皮上一划,就能剥开桔皮。桔皮里的水分很多,如果不小心,桔皮里的汁水会溅到你的眼睛里。桔皮剥开后,能够看到一片片桔子肉上带有一些白色的网络,这就是桔络。桔络能止咳,是一种药材。撕去桔络,便看到桔肉从那层薄薄的膜下透出了红润的光泽,掰一瓣仔细一看,形状像弯弯的月牙,一边宽一边窄,又像只小船。

(写桔子的水分很多,用了剥桔皮时,不小心桔皮的汁水会溅到眼睛里这样的细节,使人对桔子水分很多的特点,有了较深的印象。最后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也很生动形象。)

5.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花就缓缓地将自己的花瓣绽开,像是刚睡醒的孩子。而当太阳下山的时候,它也就慢慢地将花瓣紧紧地并拢在一起,仿佛是已经入睡的娃娃。

(前面用“孩子”,后面用“娃娃”,目的是不重复,使语句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6.初夏,芡实一般长到高一米左右,茎较细,总是一簇簇拥着。它的叶又大又圆,粗看像荷叶,不过大得多。叶子表面不光滑,像蛤蟆那样有一个个疙瘩,但并不丑。这也许是它的魅力所在吧!看,长势多旺!叶儿挨挨挤挤,铺满了整个池塘。

(“铺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芡实叶子的大和多。)

7.那叶儿悄悄地从叶柄上钻出来,一开始,又小又嫩,黄黄的,后来呈浅绿色。雨后,淡淡的绿色衬着冰清的小水滴,美得令人叫绝!待到它们长得巴掌大的时候,就变成了墨绿色,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铺满了整个瓜棚。

(写叶子由小到大的过程,写得很成功。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叶子的生长过程的。)

8.花谢后,花瓣中间的草莓果渐渐长大。春末夏初,一颗颗草莓果长成了李子般大小,由硬变软,由绿变红,躺在地上成熟了。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如同一小尊奇峰异石,有的好像一只鲜红的小桃子„„这时,草莓的老叶却为了使怀中的充满酒香,充满甜汁的果实袒露在人们眼前,好让人们采摘品尝,而渐渐枯萎了。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们喜欢自然界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给我们生活的启示,让我们想到景物以外的地方。草莓也是这样。)

9.“芒种”前后,西瓜开花了。瓜蔓上长出像汤团似的小西瓜。小瓜周身长着乳白色的绒毛。这绒毛可不能碰掉,不然小瓜会掉下来!从结瓜开始,一般经过二十八天,西瓜就成熟了。那时候,瓜地里滚满了圆溜溜的西瓜,都有篮球那么大。那青褐色的表皮上,印着清晰的花条纹。熟了的西瓜,底下发黄,花蒂向里凹进,用手指弹弹,发出“咚咚”的声音。瓜瓤的颜色,“解放”是红红的,“华东”是黄黄的。

(对物品熟悉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文章。小作者介绍西瓜的生长过程,是那样的具体而有条理,语言生动而有情趣。)

10.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好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地垂下来,好像在对过路的人夸耀自己的美丽。沙枣子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想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

(这段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色彩描写。作者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沙枣子的渐渐成熟。而后面一部分,则又偏向沙枣子的形状描写。一个是写色,一个是写形,这样就把沙枣子的生长过程写出来了。) 写鸟兽虫鱼的词句段落

毛茸茸/呱呱叫/咕咕叫/嘎嘎叫/大摇大摆/追逐嬉戏/鸡飞狗跳/昂首阔步/金灿灿/威风/圆溜溜/黑亮亮/胖乎乎/闪闪发光/高亢悦耳/椭圆形/湿漉漉/绒毛/跌跌撞撞/尖尖的小嘴/一窝蜂/唧唧/低翔/呢喃/觅食/喳喳/光洁/搏击/展翅/玲珑/俊俏/展翅高飞/小巧玲珑/洁白如雪/鲜红似火/丰满光滑/十分矫健/空中盘旋/蹦跳/凶悍/吼叫/狰狞/机灵/行动缓慢/逗人喜爱/滚来滚去/摇头晃脑/灰褐色

1.我用小棍碰了它一下,它马上机敏地缩成一个刺球。

2.小小的细爪子比老鼠的爪子稍大些,一副小巧玲珑的面孔,惹人喜爱。

3.它用两只小巧的前爪捧起一截胡萝卜,细细地嚼着,还能听到轻微的“咔嚓咔嚓”的响声。

4.小黑熊长得很漂亮,它身上的绒毛,黑得每一根毛丝都会闪着丝绸般的蓝光。

5.它长着一身墨黑的毛,圆睁着一双蓝黑的眼睛,竖起一对尖耳朵。

6.那头大象脑袋长得像芭斗,大耳朵比猪八戒的耳朵还要大,好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长长的鼻子甩来甩去,四处找东西吃。

7.它们翩翩地飞舞,闪动着美丽的翅膀,像两朵可爱的白花。

8.蜘蛛躲在一片树叶下,小小的眼睛在看着自己新结的网,好像在欣赏什么艺术品。

9.它们围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么。

10.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短,中间那对就略微粗一些,长一些,最后那对不仅又粗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

11.在郊外的草丛中、砖缝里,经常传出它那美妙的歌声。

12.它的叫声清脆悦耳,仿佛就是一首欢快的歌。

13.它有纱一般的透明发亮的双翅,腹部有黑色和桔黄色的横道花纹,两只由几千只小眼睛组成的大眼睛,闪着亮光。

14.这只小壁虎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一双黑黑的小眼睛,它的四只脚紧贴着墙,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靠在墙上,它还蛮苗条的呢!

五、

1.春天的河水,泛着碧波。粼粼的河水把白脖鸭的身影映在水面上:扁扁的淡黄色的嘴儿,脖子上有一圈雪白的毛,两只红红的蹼。啊,白脖鸭是多么美丽!

(叠词的运用,增加了人们对事物的喜爱。)

2.一晃几个月,小鹅长成了大白鹅:粗短的尾巴,大大的翅膀,长长的脖子,扁扁的嘴,扇子似的脚,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神气极了。每天放学以后,我就背起鹅筐拔几把嫩草喂它们。它们见到我,就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贪婪地吃起来,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

(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特征。你看,这段文字的作者就是这样做的。相信读完之后,大家都会对那只大白鹅留下很深的印象。)

3.灰鸽的羽毛长得很丰满,光滑,身上没有一根杂毛。特别是颈部上的那一段羽毛,更是奇特。在阳光下,它一扭头,颈上的羽毛就变成紫色的了,再扭过头来,又变成绿色的了,金光闪闪,异常美丽。

(抓住了羽毛来写,也写得很成功。还特别写了在阳光下的变化,就使得文章更加丰富了,灰鸽的特征也就更加明显了。)

4.我家对门的屋檐下一个用泥巴和稻草做成的窝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住进了两只大燕子和一只小燕子,它们组成了一个亲热的小家庭。这三只燕子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它们腹部的毛是白色的,又松又软,像是一层柔软的海绵。它们的尾巴尖尖的,像是一把尖利的剪刀。一双眼睛小而明亮,嘴巴很锋利。鱼钩似的爪子非常锐利。

(一个亲热的燕子小家庭,多么让人喜爱啊!)

5.河马先是静静地趴在水中,只露出两只小耳朵和一小块灰褐色的脊背。远远望去,像是水中的沙滩,或是突起的小岛。接着,只听得“哗——”地一声,河马上岸了。好家伙,池中的水足足退了一尺多!再看它,披着一件又厚又粗的灰褐色外衣,浑身挂着水珠,两只小小的耳朵和一双细细的眼睛,与它那庞大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在难以想象的是,支撑它那庞大身躯的脚——竟是四只又粗又短的蹄子!

(写文章的时候,语言一定要活泼。读这位小作者的文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家伙”、“再看它”、“实在难以想象”等等,都是与我们生活中说话差不多的,很形象生动。)

6.每当夏天很热的时候,那条狗最喜欢到坪右角的那棵红枣树下伏着。前肢半跪着,后肢紧贴在地面上,两眼望着前方,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它有时把舌头伸出来,口里还不住地哼着,或许是因为太热的缘故吧! (写狗的文字读过很多,但这一段的描写最让人难忘。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文中写了狗的一种样子的原因吧!你看,一只狗半跪着,两眼望着远方,它一定在想着什么吧?它一定在等待着什么吧?像人一样的狗,是会让人难忘的。)

7.鱼缸里还放有一些嫩绿的水草,金鱼爱在水草里穿来穿去,好像在玩“捉迷藏”。它们的尾巴一摆一摆,好像是美丽的裙子在飘动;那小小的嘴巴一张一张的,好像招呼着大家快去参加“水中舞会”。

(“水中舞会”,这个名字起得很有趣。)

8.蚂蚱很好斗。有一次,两只蚂蚱为了抢东西吃就打起来。一只灰色的,一只绿色的。它们先龇着大门牙,瞪着眼,头上的胡须示威似的一摆一摆,接着后腿一蹬,就打起来。它们互相用脚踢打,用大门牙咬,在地上滚来滚去。先是灰蚂蚱压住绿蚂蚱,绿蚂蚱用大腿一踢,把灰蚂蚱踢翻,翻身压倒灰蚂蚱。灰蚂蚱也不甘示弱,用力一滚,绿蚂蚱又被滚翻了。两只蚂蚱就这样又打又咬又滚,最后直斗得精疲力尽,躺在地上直喘气。它们的大门牙各掉了一颗,头也歪了。

(这段描写简直是一场残酷的“蚂蚱之战”!那样惊心动魄,那样你死我活!作者用了大量的动词,写了这个作战的过程,非常成功。)

9.蝈蝈吃饱了,就用嘴舔舔触须,呆在一旁动也不动,偶尔也心满意足地散散步。高兴极了,便叫一阵,那声音很悦耳。但它叫不是用嘴,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动。

(每一句都写得很形象,一句废话也没有。而且句子都不长,读起来很顺口。)

10.我家养了一对相思鸟。它们的体态像麻雀,小巧玲珑,有着透亮灵活的眼睛,红色的小嘴,尖利的爪子,由红黄绿三色组成的美丽羽毛,非常惹人喜爱。

为什么叫相思鸟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到晚上的时候,你去观察吧!”于是,我晚上偷偷地去看鸟笼。只见两只相思鸟头靠头,尾靠尾,翅膀相互盖着,相依相偎,显得非常亲热。我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爸爸。爸爸还告诉我,相思鸟还有一个特点,它们喜欢成双成对,如果成单了,它们不久便会因为想念伙伴而死去。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称它们为相思鸟吧!

(为什么叫相思鸟呢?作者巧妙地借了爸爸的嘴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自己解说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却没有现在这样形象和真切。想一想,为什么呢?)


相关内容

  • 小学写好作文口诀法宝
  • 小学写好作文口诀-------法宝好父母都要转载的好教材 学习作文口诀 作文并不难,生活是源泉. 观察勤思考,留心最关键: 多读多积累,素材和语言: 开心就多练,兴趣第一关. 观察百日功,文章一朝成: 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 文章要写好,腿脚要多跑: 文章不怕改,就怕难割爱. 写作莫偷懒,勤写天天 ...

  • 小学写作技巧:怎么写状物物品作文_韦余芹
  • 小学写作技巧:怎么写状物物品作文 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 ...

  • 小学作文方法总结
  • 小学作文方法总结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学生要有信心和勇气 你要写一篇作文,就像要和它打架一样,要想写成,打过它,首先要的是信心和勇气.一些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害怕作文,有心理障碍.哀叹"不会写","写不出来","无从下笔,不知从哪写起":或者总 ...

  • 什么是作文 (500字)
  • 一. 什么是作文? 为什么要写作文? 文章有什么作用? 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 ...

  • 怎样写好状物作文
  •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 ...

  • 状物作文写作技巧
  •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第9次课 教导处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状物作文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教学衔接 1.作业检查. 2.沟通交流,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教学内容: 怎样状物 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 ...

  • 写人写景写事状物作文的写作指导(800字)
  • 写人写景写事状物作文的写作指导 一.写人作文 在记叙文中,写人作文占有重要地位.写人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事例,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写人作文的类型一般有一事写人.几事写人两种.一事写人就是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几事写人就是通过几件事(一般是二或三件事)来反映人物的一个精神品质或多 ...

  • 写作指导思想
  •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 ...

  • 小学生各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 小学生各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生各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 ...

  • [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 [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