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

1 6 4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充分利用长江水运、水能等有利条件,搞好沿江和整个流域的经济区 划与产业布局,是开发利用长江的一大课题。 5年来,随着长江的开发整治,沿江两岸和整个流域经济 新中国成立 3 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大型钢铁厂、炼油厂、火力发电厂、化肥厂、化 纤厂、水泥厂和大批中、小企业配置于沿江两岸,上海、武汉、重庆、南 京等几个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加强,南通、镇江、马 鞍山、安庆、黄石、岳阳、沙市、宜昌、泸州、宜宾、渡口等十几座中等 城市先后崛起于长江干流两岸,主要支流沿岸的产业和城镇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这些是支持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在 沿江两岸和整个流域进一步规划经济区和展开产业布局的出发点。 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比较雄厚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基础, 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说 6 0年 代日本 “ 国民所得倍增计划” 的提前实现是和 “ 三湾一海” 的太平洋沿岸 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密不可分的;那么,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预期,在实现 本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以及今后更长远的经济发展中,逐步建设起的长江 产业密集带将和沿海产业密集带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重大 作用。一 根据和意义我们所说的长江产业密集带,是以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 中心,辐射连接各自经济腹地内的中、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包括长江干、 支流沿江工业走廊,以及沿湖 ( 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 产业圈在内的 产业地域综合体。6 5 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 1建立长江产业密集带的客观根据和意义在于: 1  长江腰绕中华、横贯东西;与津浦、京广等六条铁路纵向相交,连 接南北,是我国经济重心之所在,居全国产业布局之中轴。 2 长江流域地跨三大经济地带 ( 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内陆地带、西部 经济不发达地带) ,下游地区居沿海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心,上、中游腹 地广袤,为实现 “ 外挤内联” 、“ 外引内移” 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3  通观长江流域,就能源、矿产等资源而言,西富东贫;就科学技术、 经营管理信息与人才等资源而言,则东高西低。凭借长江这条天然纽带, 既为先进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由外向内、由东而西迅速传递,又为 “ 东西互补” ,使分散配置的各种资源条件,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4 从中、长期看,随着三峡等水利枢纽和大型火电站的建立,华东、 华中和西南电力网将连接成为全国装机容量最大、供电范围最广的统一电 网,将为长江产业密集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基础。二 步骤和方向在研究长江流域经济区划与产业密集带建立的步骤与方向上,应注意 以下两点: 第一,围绕以上海、武汉、重庆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区,建立既能充分 发挥地区优势,又能适应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梯队。上 海经济区,应早下决心按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头的原则,调整经济结 构,有计划地控制以至减少某些产业,特别是能耗高、资源消耗高、占地 面积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发展,将适于就地加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矿产 品的初步加工工业,特别是大耗能工业向中、上游能源丰富地区转移,集 中力量主攻高精尖产业,有步骤地建设新兴产业群。开拓国际市场,使上 海经济区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 发挥先锋作用,成为引进、消化、创新、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最大 “ 窗口” ,成为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 “ 样板” 。 武汉经济区,居 “ 承东启西” 的战略地位,应充分发挥 “ 九省通衢” 、 江海连通的运输地理优势,利用现有工业的庞大基础,积极承接沿海地区1 6 6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移出的产业和产品,以面向内地和西部市场为主,建立独具特色的产业 结构。 重庆经济区,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川、云、贵三省经济开 发的支撑点。国防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其他轻、重工业都有相当基础, 应发挥军工和国防科研力量较强的优势,加速军用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移, 是提高整个经济区实力的关键。重庆和武汉两大经济区,现有机械工业还 有不少闲置能力,配合三峡工程和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技术装备,逐步 形成一系列服务于长江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是这两个经济区产业结构安 排中应该注意的重要一环。 除上述三大经济区以外,长江流域还有或还将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 区,如以南京为中心的苏中、苏北经济区,以芜湖为中心的皖南经济区, 以九江为中心的鄱阳湖经济区,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经济区,以襄樊为中 心的鄂西北经济区,以岳阳为中心的洞庭湖经济区,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 经济区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干、支流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 的发展,区际经济技术协作联系的加强,上述经济区将先后分别构成三大 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上海经济区,除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的四个 市以及浙江的五个市以外,今后似以扩大到江、浙、皖三省为宜。 第二,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效益,长江 产业密集带建立的步骤,总的看,宜由东向西、逐步推进,干流先行、两 翼展开 ( 南北两岸主要支流与湖泊沿岸) 。当然,这并不排斥围绕国家重点 开发的水利工程,对某些上、中游区段提前建设。如围绕三峡水利枢纽, 提前建设宜昌区段的产业带。三 几点政策建议为了使长江产业密集带的构想顺利地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第一,统一规划、全面安排。长江流域现有产业布局和新建项目布局 的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的合理安排,综合运输网、电力网和各 产业布局之间以及城镇、港口、铁路站场布局之间的协调配合,都必须有6 7 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 1统一规划,不能零敲碎打、迁就眼前,单棋孤立布点,造成失误。为此亟 须从长江流域的全局出发,结合长江的开发利用,对全流域的产业布局, 9 5 9年曾 作出长远的轮廓安排,分期逐步组织实施。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1 提出 《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最近准备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 重新补充修订。我们建议,将长江流域产业布局的轮廓安排,作为 《 要点 报告》 补充修订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家计委指导下,由长办组织有关 单位共同完成。 第二,充分利用长江水运的巨大潜力,提倡、鼓励沿河建厂。沿河建 厂既可利用大量廉价的水运,又便于工业取水,还可少占或不占耕地,简 化厂内运输设施;特别是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型的企业,更宜于沿河 建厂。今后在长江水系河势稳定的区段安排产业布局,把沿河建厂作为布 点选址的一项重要原则。长江上中游地区三线建设时钻沟进洞的企业,在 进行布点调整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原则。对沿江宜于布厂的区段,可采 取国家统一征用土地,由有关城镇的综合开发公司负责 “ 五通一平” ,创造 较好的投资环境,以优惠价格吸引企业沿江布厂。 第三,长江流域的上海经济区和武汉、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是 我国智力密集区。宜选择环境质量良好,各种协作条件具备的区域,如上 海的嘉定,武汉的东湖、太湖的周围等— — —建立高技术产业密集区,形成 具有我国特色的 “ 硅谷” 和 “ 筑波” ,以带动整个长江产业密集带技术水 平不断提高,跟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 第四,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门。长江沿岸奇山秀景、 名胜古迹叠连不绝,应加强管理、建设、严禁配置一切污染环境,破坏景 观的产业。 第五,长江干流武汉以下江宽水深,江海巨轮可以直达,要加速沿江 城市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步伐。为此,我们建议逐步对外开放武汉、九 江、芜湖、南京等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 在孙尚清主编的 《 长江综合开发利用考察报告》 中负责撰写的第三章与附件三,原载 《 经济研究资料》 1 9 8 4年第 9期)

1 6 4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充分利用长江水运、水能等有利条件,搞好沿江和整个流域的经济区 划与产业布局,是开发利用长江的一大课题。 5年来,随着长江的开发整治,沿江两岸和整个流域经济 新中国成立 3 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大型钢铁厂、炼油厂、火力发电厂、化肥厂、化 纤厂、水泥厂和大批中、小企业配置于沿江两岸,上海、武汉、重庆、南 京等几个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加强,南通、镇江、马 鞍山、安庆、黄石、岳阳、沙市、宜昌、泸州、宜宾、渡口等十几座中等 城市先后崛起于长江干流两岸,主要支流沿岸的产业和城镇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这些是支持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在 沿江两岸和整个流域进一步规划经济区和展开产业布局的出发点。 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比较雄厚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基础, 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说 6 0年 代日本 “ 国民所得倍增计划” 的提前实现是和 “ 三湾一海” 的太平洋沿岸 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密不可分的;那么,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预期,在实现 本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以及今后更长远的经济发展中,逐步建设起的长江 产业密集带将和沿海产业密集带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重大 作用。一 根据和意义我们所说的长江产业密集带,是以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 中心,辐射连接各自经济腹地内的中、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包括长江干、 支流沿江工业走廊,以及沿湖 ( 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 产业圈在内的 产业地域综合体。6 5 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 1建立长江产业密集带的客观根据和意义在于: 1  长江腰绕中华、横贯东西;与津浦、京广等六条铁路纵向相交,连 接南北,是我国经济重心之所在,居全国产业布局之中轴。 2 长江流域地跨三大经济地带 ( 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内陆地带、西部 经济不发达地带) ,下游地区居沿海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心,上、中游腹 地广袤,为实现 “ 外挤内联” 、“ 外引内移” 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3  通观长江流域,就能源、矿产等资源而言,西富东贫;就科学技术、 经营管理信息与人才等资源而言,则东高西低。凭借长江这条天然纽带, 既为先进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由外向内、由东而西迅速传递,又为 “ 东西互补” ,使分散配置的各种资源条件,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4 从中、长期看,随着三峡等水利枢纽和大型火电站的建立,华东、 华中和西南电力网将连接成为全国装机容量最大、供电范围最广的统一电 网,将为长江产业密集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基础。二 步骤和方向在研究长江流域经济区划与产业密集带建立的步骤与方向上,应注意 以下两点: 第一,围绕以上海、武汉、重庆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区,建立既能充分 发挥地区优势,又能适应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梯队。上 海经济区,应早下决心按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头的原则,调整经济结 构,有计划地控制以至减少某些产业,特别是能耗高、资源消耗高、占地 面积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发展,将适于就地加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矿产 品的初步加工工业,特别是大耗能工业向中、上游能源丰富地区转移,集 中力量主攻高精尖产业,有步骤地建设新兴产业群。开拓国际市场,使上 海经济区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 发挥先锋作用,成为引进、消化、创新、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最大 “ 窗口” ,成为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 “ 样板” 。 武汉经济区,居 “ 承东启西” 的战略地位,应充分发挥 “ 九省通衢” 、 江海连通的运输地理优势,利用现有工业的庞大基础,积极承接沿海地区1 6 6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移出的产业和产品,以面向内地和西部市场为主,建立独具特色的产业 结构。 重庆经济区,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川、云、贵三省经济开 发的支撑点。国防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其他轻、重工业都有相当基础, 应发挥军工和国防科研力量较强的优势,加速军用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移, 是提高整个经济区实力的关键。重庆和武汉两大经济区,现有机械工业还 有不少闲置能力,配合三峡工程和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技术装备,逐步 形成一系列服务于长江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是这两个经济区产业结构安 排中应该注意的重要一环。 除上述三大经济区以外,长江流域还有或还将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 区,如以南京为中心的苏中、苏北经济区,以芜湖为中心的皖南经济区, 以九江为中心的鄱阳湖经济区,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经济区,以襄樊为中 心的鄂西北经济区,以岳阳为中心的洞庭湖经济区,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 经济区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干、支流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 的发展,区际经济技术协作联系的加强,上述经济区将先后分别构成三大 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上海经济区,除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的四个 市以及浙江的五个市以外,今后似以扩大到江、浙、皖三省为宜。 第二,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效益,长江 产业密集带建立的步骤,总的看,宜由东向西、逐步推进,干流先行、两 翼展开 ( 南北两岸主要支流与湖泊沿岸) 。当然,这并不排斥围绕国家重点 开发的水利工程,对某些上、中游区段提前建设。如围绕三峡水利枢纽, 提前建设宜昌区段的产业带。三 几点政策建议为了使长江产业密集带的构想顺利地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第一,统一规划、全面安排。长江流域现有产业布局和新建项目布局 的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的合理安排,综合运输网、电力网和各 产业布局之间以及城镇、港口、铁路站场布局之间的协调配合,都必须有6 7 长江流域产业布局和长江产业带的构建 1统一规划,不能零敲碎打、迁就眼前,单棋孤立布点,造成失误。为此亟 须从长江流域的全局出发,结合长江的开发利用,对全流域的产业布局, 9 5 9年曾 作出长远的轮廓安排,分期逐步组织实施。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1 提出 《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最近准备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 重新补充修订。我们建议,将长江流域产业布局的轮廓安排,作为 《 要点 报告》 补充修订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家计委指导下,由长办组织有关 单位共同完成。 第二,充分利用长江水运的巨大潜力,提倡、鼓励沿河建厂。沿河建 厂既可利用大量廉价的水运,又便于工业取水,还可少占或不占耕地,简 化厂内运输设施;特别是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型的企业,更宜于沿河 建厂。今后在长江水系河势稳定的区段安排产业布局,把沿河建厂作为布 点选址的一项重要原则。长江上中游地区三线建设时钻沟进洞的企业,在 进行布点调整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原则。对沿江宜于布厂的区段,可采 取国家统一征用土地,由有关城镇的综合开发公司负责 “ 五通一平” ,创造 较好的投资环境,以优惠价格吸引企业沿江布厂。 第三,长江流域的上海经济区和武汉、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是 我国智力密集区。宜选择环境质量良好,各种协作条件具备的区域,如上 海的嘉定,武汉的东湖、太湖的周围等— — —建立高技术产业密集区,形成 具有我国特色的 “ 硅谷” 和 “ 筑波” ,以带动整个长江产业密集带技术水 平不断提高,跟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 第四,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门。长江沿岸奇山秀景、 名胜古迹叠连不绝,应加强管理、建设、严禁配置一切污染环境,破坏景 观的产业。 第五,长江干流武汉以下江宽水深,江海巨轮可以直达,要加速沿江 城市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步伐。为此,我们建议逐步对外开放武汉、九 江、芜湖、南京等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 在孙尚清主编的 《 长江综合开发利用考察报告》 中负责撰写的第三章与附件三,原载 《 经济研究资料》 1 9 8 4年第 9期)


相关内容

  • 关于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思考
  • 关于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思考 许克振 2012年第3期 --支点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外加湘鄂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鄱阳湖的若干城市(宜昌.荆州.岳阳.益阳.常德等),通过整体规划和集成发展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城 ...

  • 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战略途径支撑条件研究
  • 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 战略途径•支撑条件研究 重庆三峡银行 摘 要 两江新区是中国未来经济高地,在两江新区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及时研究整体目标.指标体系及"十二五"期间指标预测值,实现战略的路径和支撑条件正当时.给"中心"描绘出经济蓝图. ...

  • 开发大浦东,构造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
  • 作者:汪海 中国软科学 200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3)04-0117-06 一.构造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国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核心区.在21世纪中国迅猛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国 ...

  •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研究
  •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论述长江经济带提出的战略考量,随后结合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区位实际,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最后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应重点把握的四方面关键问题.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湖南 战略定位 发展思路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 ...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 作者: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年11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由七省(川.鄂.湘.赣.皖.苏.浙)二市(重庆.上海)的43个地市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是我国的一条黄金般的经济带.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地 ...

  • 国务院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 提七项重点任务
  • 2014年09月25日11:5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 ...

  • 外国直接投资读书笔记
  •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影响研究 ------文献综述 姓名:刘小茂 班级:国贸101 学号:[1**********]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 .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 ...

  • 长三角区域规划
  • 长三角区域规划 提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新材料研发中心和宁波.连云港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无锡.常州.镇江.泰州.南通.徐州.湖州.嘉 ...

  • 2009年批复的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
  • 2009年以来批复的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1月7日批复) 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