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彩陶 与各地彩陶隔空对话·杭州日报

跨湖桥彩陶 与各地彩陶隔空对话

中国彩陶文化论坛在萧山召开

2016-11-16

本报讯(驻萧山记者 郑丽华 实习生 严泽玮 通讯员 韩海英)彩陶文化曾经是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象征,尤其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跨湖桥遗址和大地湾遗址相距近2000公里,分属长江和黄河流域,为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在距今8000-7000年前的同一时期,南北两地出现同样精美且地域特色分明的彩陶,令人匪夷所思。

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昨日,中国彩陶文化论坛在萧山召开。此次论坛针对南北两地彩陶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以及其内涵等问题展开了探讨。近20位来自考古界与彩陶研究、保护的知名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此次论坛提出跨湖桥彩陶是史前中国南方地区彩陶的一个源头。有专家指出,湘湖地区彩陶文化发达,特征明显,纹饰精美,形式质朴。而大地湾遗址代表着黄河流域、中国乃至世界上彩陶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两者相互比较,代表着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擦出了思想的火花。

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博导张朋川说,在距今8000年左右,大地湾文化和跨湖桥文化一北一南,由于两地的陶土不同,饮食生活不一样,因此,各自有着不同的制陶工艺和陶艺发展方向。大地湾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各自延续和发展着制陶工艺,在距今5500年至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形成了以彩陶装饰为特征、陶质以细泥和泥质红陶为主、泥条盘筑法制陶为主的陶器工艺体系。环太湖地区和钱塘江下游形成了以轮制法制陶为主。泥质灰胎黑皮陶为特色,以刻纹和镂孔为装饰的陶器工艺体系。“随后这两大体系的陶器工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交流,使中华史前陶器工艺更加博大精深。”张朋川说。

又讯 昨日,大地湾考古成果特展在萧山跨湖桥博物馆正式开展。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遗址分布面积275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是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1958年该遗址被首次发现,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陶、石、玉、骨、角、蚌等文物8000余件,新石器时代房屋、灰坑和窑穴、墓葬等遗迹70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大地湾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然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意义重大。

此次在萧山参展的大地湾遗址考古文物共有60余件,主要有彩陶盆、钵形陶甑、彩陶钵、三角纹彩陶盆等,以食器具为主。展出时间截止12月31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跨湖桥彩陶 与各地彩陶隔空对话

中国彩陶文化论坛在萧山召开

2016-11-16

本报讯(驻萧山记者 郑丽华 实习生 严泽玮 通讯员 韩海英)彩陶文化曾经是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象征,尤其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跨湖桥遗址和大地湾遗址相距近2000公里,分属长江和黄河流域,为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在距今8000-7000年前的同一时期,南北两地出现同样精美且地域特色分明的彩陶,令人匪夷所思。

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昨日,中国彩陶文化论坛在萧山召开。此次论坛针对南北两地彩陶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以及其内涵等问题展开了探讨。近20位来自考古界与彩陶研究、保护的知名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此次论坛提出跨湖桥彩陶是史前中国南方地区彩陶的一个源头。有专家指出,湘湖地区彩陶文化发达,特征明显,纹饰精美,形式质朴。而大地湾遗址代表着黄河流域、中国乃至世界上彩陶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两者相互比较,代表着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擦出了思想的火花。

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博导张朋川说,在距今8000年左右,大地湾文化和跨湖桥文化一北一南,由于两地的陶土不同,饮食生活不一样,因此,各自有着不同的制陶工艺和陶艺发展方向。大地湾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各自延续和发展着制陶工艺,在距今5500年至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形成了以彩陶装饰为特征、陶质以细泥和泥质红陶为主、泥条盘筑法制陶为主的陶器工艺体系。环太湖地区和钱塘江下游形成了以轮制法制陶为主。泥质灰胎黑皮陶为特色,以刻纹和镂孔为装饰的陶器工艺体系。“随后这两大体系的陶器工艺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交流,使中华史前陶器工艺更加博大精深。”张朋川说。

又讯 昨日,大地湾考古成果特展在萧山跨湖桥博物馆正式开展。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遗址分布面积275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是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1958年该遗址被首次发现,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陶、石、玉、骨、角、蚌等文物8000余件,新石器时代房屋、灰坑和窑穴、墓葬等遗迹70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大地湾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然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意义重大。

此次在萧山参展的大地湾遗址考古文物共有60余件,主要有彩陶盆、钵形陶甑、彩陶钵、三角纹彩陶盆等,以食器具为主。展出时间截止12月31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相关内容

  • 中国古文字起源探析
  •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5-0028-10 (注:作者简介:张朋川(1942- ),男,汉,江苏常州人,甘肃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苏州大学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局西北地区馆藏一级文物 ...

  • 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 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张光直 : 论 " 中国文明的起源 " * 本文为张光直先生夫人李卉女士在张光直遗物中发现,约写于 1990 年前后,经陈星灿先生整理. 最近几年以来, " 中国文明的起源 " 一一或与此类似的题目一一成为中国考古学.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 ...

  •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件]01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
  • 第一章 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 • 大汶口文化彩 陶 第一节 陶瓷文化的诞生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陶器,是由粘土或以粘土. 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 制品的命名,瓷器则是用瓷土(高岭土)烧制的制品的命 名.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 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 ...

  • 走近青海柳湾遗址 欣赏上古彩陶杰作
  • 2014年1月2日   08:08-文化·经济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诸葛漪 均为青海彩陶.(资料) 本报记者 诸葛漪 52件青海柳湾遗址彩陶器皿近日首次亮相上海.由上海鲁迅纪念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民俗博物馆主办的 <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青海彩陶展>引领观众进入近5 ...

  • 新石器时代陶器
  •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以适应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当人们积累了用火经验,了解到陶土具有可塑性和经烧制后具有一定硬度的特点后,陶器便应运而生,人们便制作出适应各种用途的各种形状的陶器,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乃至玩具.祭祀用品等. 陶器制作 ...

  • 考古与人类
  • 中国三大文物发现之一的甲骨文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A.1887年 B.1897年 C.1899年 D.1900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目前下落不明的不包括: A.蛇首 B.鸡首 C.鼠首 D.羊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是: A.和尚 B ...

  • 陶瓷制作与欣赏
  • 一. 陶瓷的定义 陶瓷是经过原料制备与合成.成型.烧结.后加工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从结构上看,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物质和气孔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传统 ...

  • 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 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 ...

  • 宁夏的黄河奇石
  • 宁夏的黄河奇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川流不息,养育了无数的黄河美石. 提到黄河奇石.人们自然会想到兰州黄河石.其实宁夏与兰州的黄河石是一脉相承的同胞兄弟.近年来随着宁夏赏石活动的升温,精品奇石不断发现. 自古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广袤的宁夏平原得黄河水自流灌溉之利,水草丰美,物产丰富,堪称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