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陶器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以适应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当人们积累了用火经验,了解到陶土具有可塑性和经烧制后具有一定硬度的特点后,陶器便应运而生,人们便制作出适应各种用途的各种形状的陶器,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乃至玩具、祭祀用品等。

陶器制作流程:陶器是以易溶粘土为原料,经挑选、淘洗、发酵、制坯成型、晾晒脱水制坯过程中或制坯后的装饰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再入窑培少而成。

陶器发展简史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000-9000年)

发现的陶器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片,陶器中普遍参杂较大的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

根据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考古发现,我国至迟在公元前12000年就出现了原始陶器,在中国北方,河北徐水南庄头也发现了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8000年的陶器,据此,可以大体看出,中国南方最早的陶器多圜底,中国北方早期的陶器多平底,陶器的制作方法、器表的装饰手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9000-7000年)

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

新石器时代晚期分为前后两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距今7000-4500年)

制陶技术快速发展,流行泥条盘筑法,满轮修整技术普及,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轮制技术,陶器颜色仍以红色为主,但色泽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灰陶比例逐渐增多,装饰手法多样,黄河流域彩陶流行。

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距今4500-4000年)

制陶技术突飞猛进,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色、黑灰色磨光陶流行,风格素雅凝重,在黄河流域随着袋足炊器的普遍出现,范模制陶工艺发展很快。

正如前文所指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境内的陶器发生、制作便是多元的,下面拟从制作工艺、技术的角度横向地比较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区域特点并兼顾各地陶器具体的纵向发展过程。

从制作工艺、技术的角度看,我国陶器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大类型,各地大体都经历了手制、模制、轮制的由原始到进步的发展过程。手制可分捏塑法、泥片贴塑法、泥条盘筑法,手制只限少量小器物,泥片贴塑法黄河流域罕见,它出现并主要运用于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地湾、裴李岗、磁山文化和北辛文化的前期都已出现泥条盘筑法,即将泥料先搓成泥条,再用泥条筑成坯体的方法,到了仰韶文化时期这种制陶方法开始盛行。

北方类型制陶工艺特点是:以普通易溶粘土制作陶器时多以红粘土为原料;甘青文化区采用模具敷泥法,彩陶制作工艺高度发达,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河中游是模制法最流行的地区,出现于庙底沟二期(距今5300年左右),盛行于中原龙山文化,模制法系用泥条盘筑(或圈筑)在模具的外面,再拍打(或滚压)成与模具形状相同,大小相近坯体的方法,对后来夏商陶鬲等的制作工艺和青铜器的范筑法具有深远影响;黄河下游是快轮制陶最发达的地区,所谓快轮制陶是指利用轮盘快速旋转所产生的惯性力将泥料直接拉坯成型。现有资料表明黄河下游和长江中游是我国轮制法出现最早的地区,也是轮制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山东文化区快轮制陶技术和渗碳工艺发达,蛋壳黑陶制作工艺空前绝后。

南方类型制作工艺的特征是:以高镁质易溶粘土和高铝质耐火粘土制作的白陶明显多于北方类型,以瓷石或高硅质粘土制作的硬陶产于南方类型,夹炭陶和夹蚌陶的制作工艺具有南方稻作农业和水乡的特色,泥片贴塑法和蛋壳彩陶的制作工艺具有独特风格,还原烧成技术水平高于北方类型。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两个类型的制法存在差异,北方的模具的敷泥法属于模制范畴,而南方的泥片贴塑法属于手制范畴,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南北方的陶器制法逐渐趋向统一,两个类型都普遍采用泥条盘筑法,到了新时期时代晚期,都流行轮制法。总的来看,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主要采用手制法成型,到晚期才流行轮制法和模制法,长期烧成温度较低,早期主要采用氧化气氛烧成,晚期才流行还原气氛烧成,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制作和烧成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从形态、艺术地角度看,由于各地环境、生业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各地陶器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共同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卷。

主要观点摘自:

1.李文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研究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2.李水城:《中国文物大典》(陶器篇) 王然 主编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釜,跨湖桥文化炊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近底部有长约12、宽约4厘米的椭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以适应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当人们积累了用火经验,了解到陶土具有可塑性和经烧制后具有一定硬度的特点后,陶器便应运而生,人们便制作出适应各种用途的各种形状的陶器,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乃至玩具、祭祀用品等。

陶器制作流程:陶器是以易溶粘土为原料,经挑选、淘洗、发酵、制坯成型、晾晒脱水制坯过程中或制坯后的装饰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再入窑培少而成。

陶器发展简史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000-9000年)

发现的陶器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片,陶器中普遍参杂较大的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

根据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考古发现,我国至迟在公元前12000年就出现了原始陶器,在中国北方,河北徐水南庄头也发现了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8000年的陶器,据此,可以大体看出,中国南方最早的陶器多圜底,中国北方早期的陶器多平底,陶器的制作方法、器表的装饰手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9000-7000年)

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

新石器时代晚期分为前后两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距今7000-4500年)

制陶技术快速发展,流行泥条盘筑法,满轮修整技术普及,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轮制技术,陶器颜色仍以红色为主,但色泽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灰陶比例逐渐增多,装饰手法多样,黄河流域彩陶流行。

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距今4500-4000年)

制陶技术突飞猛进,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色、黑灰色磨光陶流行,风格素雅凝重,在黄河流域随着袋足炊器的普遍出现,范模制陶工艺发展很快。

正如前文所指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境内的陶器发生、制作便是多元的,下面拟从制作工艺、技术的角度横向地比较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区域特点并兼顾各地陶器具体的纵向发展过程。

从制作工艺、技术的角度看,我国陶器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大类型,各地大体都经历了手制、模制、轮制的由原始到进步的发展过程。手制可分捏塑法、泥片贴塑法、泥条盘筑法,手制只限少量小器物,泥片贴塑法黄河流域罕见,它出现并主要运用于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地湾、裴李岗、磁山文化和北辛文化的前期都已出现泥条盘筑法,即将泥料先搓成泥条,再用泥条筑成坯体的方法,到了仰韶文化时期这种制陶方法开始盛行。

北方类型制陶工艺特点是:以普通易溶粘土制作陶器时多以红粘土为原料;甘青文化区采用模具敷泥法,彩陶制作工艺高度发达,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河中游是模制法最流行的地区,出现于庙底沟二期(距今5300年左右),盛行于中原龙山文化,模制法系用泥条盘筑(或圈筑)在模具的外面,再拍打(或滚压)成与模具形状相同,大小相近坯体的方法,对后来夏商陶鬲等的制作工艺和青铜器的范筑法具有深远影响;黄河下游是快轮制陶最发达的地区,所谓快轮制陶是指利用轮盘快速旋转所产生的惯性力将泥料直接拉坯成型。现有资料表明黄河下游和长江中游是我国轮制法出现最早的地区,也是轮制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山东文化区快轮制陶技术和渗碳工艺发达,蛋壳黑陶制作工艺空前绝后。

南方类型制作工艺的特征是:以高镁质易溶粘土和高铝质耐火粘土制作的白陶明显多于北方类型,以瓷石或高硅质粘土制作的硬陶产于南方类型,夹炭陶和夹蚌陶的制作工艺具有南方稻作农业和水乡的特色,泥片贴塑法和蛋壳彩陶的制作工艺具有独特风格,还原烧成技术水平高于北方类型。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两个类型的制法存在差异,北方的模具的敷泥法属于模制范畴,而南方的泥片贴塑法属于手制范畴,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南北方的陶器制法逐渐趋向统一,两个类型都普遍采用泥条盘筑法,到了新时期时代晚期,都流行轮制法。总的来看,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主要采用手制法成型,到晚期才流行轮制法和模制法,长期烧成温度较低,早期主要采用氧化气氛烧成,晚期才流行还原气氛烧成,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制作和烧成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从形态、艺术地角度看,由于各地环境、生业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各地陶器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共同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卷。

主要观点摘自:

1.李文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研究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2.李水城:《中国文物大典》(陶器篇) 王然 主编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釜,跨湖桥文化炊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近底部有长约12、宽约4厘米的椭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 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 ...

  • 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陶器起源:关于陶器起源的另一种假说
  • 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陶器起源: 关于陶器起源的另一种假说 周广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和 奇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火"是陶器起源的需求机制③.吴震的看法大致相同④.受资 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 料的局限,这些观点基本都是对经典著作的领会.阐释⑤.后来,人们多将陶器的出现 ...

  • 中国陶艺发展史
  • 二.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考古发现证明,远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砂质胎体居多,个别陶器用高岭土作胎.製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誌著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1. 彩陶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 ...

  • 彩陶和黑陶的艺术特点及区别
  • 匿名网友分类: 文化/艺术被浏览99次2014.12.13 请微博专家回答检举 孤独尤里 乐帮达人采纳率:60%45级2014.12.13 制陶业是新石器时代最有特色的原始手工业,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不经意间,发明了陶器. 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原始社会的人类学会了用火.几十万年的用火经验,是新石器 ...

  • 日本的历史--古代史
  • 日本的历史  日本历史分期  日本各时代  日本国起源  古代  中世纪(12-16世纪)  近世(16-19世纪中叶)  日本近代史(19世纪后期至今) 日本历史分期  日本的先土器时代  日本的旧石器时代  日本的古代  日本的中世  日本的近世  日本の近代-现代 日 ...

  • 拉萨曲贡文化遗址导游词
  •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 ...

  • 蛋壳黑陶杯: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 http://www.wenwuchina.com/news/  2011-7-14 8:51:40      来源:北国网-半岛晨报 蛋壳黑陶杯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蛋壳黑陶杯堪称山东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素 ...

  • [陶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欣赏(五)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
  • 某一年深冬,在章丘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博物馆的展览厅,我快速地踱着步,以驱散寒冷,我独自的脚步声"咚~咚~"地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外面雪花似有似无地飘洒着,大地一片白茫茫,天空也是混沌一片,那脚步声仿佛是从远古传来回音-- 之后,我特意去山东省博物馆去看看写静静地躺在橱窗里的古陶, ...

  • 屈家岭文化
  •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