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说课稿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 》,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二专题第1课的内容。纵观前一专题,可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要线索进行梳理,而本专题课以科技发展为主线,本课是构成本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四大发明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识图、操作、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概括历史现象特征、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整合知识的能力;养成分享和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和组织文字、视频材料,制作幻灯片;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深深体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地树立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点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也有学习、也较感兴趣,同时大多数知识点主要是识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殷商:甲骨、陶器、青铜器

⑵秦汉:竹木简牍和缣帛(竹简太重、缣帛太贵,难推广) ⑶西汉;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纸质较粗糙)

⑷东汉: (105年)蔡伦用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2、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每印一页就得雕一块版,雕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换版)

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课本插图)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单个反体字,排版印刷后可拆散,反复使用。)(《活字版印西夏佛经》课本插图)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出现木版雕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⑵推动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古人炼丹制药偶然发明了火药

2、炼制方法:最早关于炼制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 3、火药的应用

⑴唐末至宋初: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 ⑵五代和宋朝时:主要有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等

发明家唐福将发明的火炮、火球、火蒺藜献给朝廷;

⑶明 朝 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4、火药的外传: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5、影响:

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⑵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⑴战国:司南。《韩非子》中提到“司南”。(指南针在四大发明历史最为久远) ⑵北宋: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 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③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

1、算经:

(1)春秋时出现九九乘法口决;春秋战国时发明了筹算计算法;元代发展成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2)《九章算术》(东汉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隋唐时传入朝鲜、日本等)

(面积、容积计算方法;正负数加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勾股定理的运用)

①地位: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②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 2、圆周率: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

(1)成就: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到3.1415927 (2)地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四、古代农书

1、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作者:北朝的贾思勰) (1)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我国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2、元代王祯的《农书》

(1)主要内容:①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附有306幅插图。

②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

(2)影响:详细记载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内容:全书围绕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设想。

(2)成就: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3)特点: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

(4)地位: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从《黄帝内径》到《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东汉):

(1)内容: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

(2)地位:成为中医临床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东汉):①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

②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

③发明了五禽戏,这是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

4、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1)成就和影响:

①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影响: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2)地位: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流传于世界,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六、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繁荣 ②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 ④个人作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与学生课业 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 》,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二专题第1课的内容。纵观前一专题,可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要线索进行梳理,而本专题课以科技发展为主线,本课是构成本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四大发明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识图、操作、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概括历史现象特征、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整合知识的能力;养成分享和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和组织文字、视频材料,制作幻灯片;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深深体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地树立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点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也有学习、也较感兴趣,同时大多数知识点主要是识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殷商:甲骨、陶器、青铜器

⑵秦汉:竹木简牍和缣帛(竹简太重、缣帛太贵,难推广) ⑶西汉;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纸质较粗糙)

⑷东汉: (105年)蔡伦用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2、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每印一页就得雕一块版,雕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换版)

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课本插图)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单个反体字,排版印刷后可拆散,反复使用。)(《活字版印西夏佛经》课本插图)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出现木版雕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⑵推动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古人炼丹制药偶然发明了火药

2、炼制方法:最早关于炼制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 3、火药的应用

⑴唐末至宋初: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 ⑵五代和宋朝时:主要有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等

发明家唐福将发明的火炮、火球、火蒺藜献给朝廷;

⑶明 朝 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4、火药的外传: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5、影响:

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⑵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⑴战国:司南。《韩非子》中提到“司南”。(指南针在四大发明历史最为久远) ⑵北宋: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 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③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

1、算经:

(1)春秋时出现九九乘法口决;春秋战国时发明了筹算计算法;元代发展成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2)《九章算术》(东汉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隋唐时传入朝鲜、日本等)

(面积、容积计算方法;正负数加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勾股定理的运用)

①地位: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②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 2、圆周率: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

(1)成就: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到3.1415927 (2)地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四、古代农书

1、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作者:北朝的贾思勰) (1)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我国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2、元代王祯的《农书》

(1)主要内容:①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附有306幅插图。

②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

(2)影响:详细记载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内容:全书围绕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设想。

(2)成就: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3)特点: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

(4)地位: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从《黄帝内径》到《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东汉):

(1)内容: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

(2)地位:成为中医临床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东汉):①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

②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

③发明了五禽戏,这是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

4、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1)成就和影响:

①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影响: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2)地位: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流传于世界,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六、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繁荣 ②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 ④个人作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与学生课业 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人民版][教案
  •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部分 [专题学习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

  • 5.3.1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教案(沪教版八年级上)
  • 第二十课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目标: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郭守敬制定的新历法,古代的数学成就,中医的治疗方法,古代著名医学家 思想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但在技术发明上曾领先世界,而且在科学上也有很多重要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奋斗的信心. 能力目标:通 ...

  •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一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 ...

  •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 - 星友空间站
  • □作者: 孟祥伟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并且在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秦代,负责天文学研究的官员被称为太史令,以后历代多沿袭这一称呼并稍有变化,到明清时期,天文观测主要由钦天 ...

  •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及其对中国当代发展的必要 姓名:邓力匀 学号:[1**********]3 年级专业:2011级金融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具体分析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是非常不容易的.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智慧结晶,璀璨的中华文明亦是枝繁叶茂,因此我打算先从中国文明的不同时期去分析 ...

  • 古代亚非文化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2.通过纵向(例如归纳古埃及的文字.历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横向(例如归纳整理古代亚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两方面的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2012.9.24 编写: 班级: 小组: 姓名: 审核:高二历史组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1.我国古代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2.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12(正式)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 摘 要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在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史为鉴,深刻反思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探寻其成长.辉煌与衰落的内外在原因,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 ...

  •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 A.<史记·食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