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相关知识

通州区第三中学语文组

2012年12月

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知识性、科学性)

二、明确说明对象

1、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 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  ▲例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万紫千红的花》却说明的是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及花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等。

 ▲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全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第三段说明的是园林里的建筑,第四段说明的是假山和池沼,第五六七八九段的说明对象都各不相同。

三、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1、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为何不死的原因,是因为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内部)

▲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外部)

2、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要重点看的是: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要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练习一、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1、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四、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

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五、说明文的分类(两类)

 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2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奇妙的克隆》《统筹方法》)

六、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总分总、总分、分总)

2、并列式:

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七、说明文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有明显的时间词为标记。如:年...

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 早→晚 ……)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有明显的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如: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要注意表明主次关系、层递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词语,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练习二:判断下面几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竹子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毛竹了,它竿形粗大,材质坚韧,在我国分布最广,用途也最大。竹子是个大家族,在这个家族里,除了毛竹以及刚竹、慈竹、箬竹、淡竹以外,坏有不少奇异的竹种,如方竹、实心竹等。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刘庄,位于杭州西湖西南西子湖畔,丁家山南麓,现辟为西湖国宾馆。它包括“水竹居”、“蕉石鸣琴”和丁家山等,占地540亩。“水竹居”,位

于刘庄的东南面。“蕉石鸣琴”,在丁家山东北麓。丁家山,是南高峰的支脉,西接大麦岭,三面临湖。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990年9月,北京西客站开始征集设计方案。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审定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完成的工程规划设计实施方案。1993年1月,李鹏总理为西客站工程奠基,这座规模宏大,总投资达23.5亿元的大型客站,从此拉开了施工建设的序幕。-----------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说明方法及作用

引资料: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权威性,更具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C.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答说明方法作用常用句式:

1、运用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运用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的 „‥。

3、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引资料:具体生动的说明了„的„,更具权威性,激发读者兴趣。

九、说明方法及作用示例

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有力地说明了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 答: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

3、“游击战”,……“阵地战”,……。

答:这里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者把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然后分别就它们如何向人类进攻及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做具体解说。)(因而)条理清楚地说明了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

练习三、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将答案写在括号里。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也不过十多处。()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5、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6、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7、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8、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

( )

9、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 )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

11、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

1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练习四:辨识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把说明方法写在句后括号里,作用写在横线上。)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五、

(一)“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1、①②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

(二)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茺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千米、宽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1、此段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练习四、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揣摩说明文语言

• 考察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的作用的词语 ......

主要有五种题型:

A、加点词好在哪里?(或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1)用了加点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式: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C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答题方式: ①表态。不能删或不能替换。 ②定性。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程度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情况;“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

③若删掉“X 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D: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答题方式同上

E: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以上”“如此”“此”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方式:

1、一般是往前找;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品味说明文语言示例

1、(“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

答:不能;“各”表限制,准确地说明大拱两肩上小拱的数目;如果去掉,小拱的数量就变成两个,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3、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把“优良”换成“优越”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优良”指品质、品种、成绩、作风等十分的好。“优越”则多用以形容制度、条件、环境等胜过一般。“传统”不能用“优越”。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练习六、、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一词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

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

“左右”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

险的敌人——伯劳。

“常常”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

此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线的“亟待”一词可以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注:亟待:急待,迫切的需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2011西城)结合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4分)

 和欧洲10年。中国高铁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还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高铁技术体系。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 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练习七、

(一)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不隔”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概括本段的说明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顺序非常清晰,文中的“______”和“_______”起到了提示说明顺序的作用。

3.①文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

“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说明文中的前后语句能否调换。

答题方式:1、不能调换

2、前一句“„„”与“„„”相照应,后一句“„„”

与“„„”相照应。(前一句强调„„,后一句强调„„。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基础,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3、两句调换后就会„„与原意不符。

中考链接:

练习:两句话能否换位

1、 (2011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2、(通州2)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离不开太阳光。但太阳光有部分是紫外线,其中的中短波部分对全球生态系统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损害人的健康,使人产生眼病、皮肤病(包括皮肤癌),还可能诱发麻疹、疟疾、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癌等疾病。有人估计,臭氧量减少1%,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2%,人类基础细胞癌变率增加约4%,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7%。其次,对其他生物危害也很显著,如使羊双目失明,使虾、蟹的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使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锐减,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再次,还可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如使棉花、大豆、西红柿、莴苣等减产。另外,过量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产生新的污染。【甲】但是太阳紫外线在经过臭氧层时99%被吸收,【乙】臭氧层成了地球上生命免受伤害的一道天然屏障。

⑥然而臭氧层在某些区域容易被破坏而形成臭氧空洞。据研究,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有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有平流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一氧化氮和人们利用氯氟烃(俗称氟利昂)排放的有害气体的人为因素。

3、(通州12)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虽然东丰台与杨柳青镇相距不远,但其画风——尤其是早期的画风与杨柳青却相去甚远。【甲】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乙】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很浓的地

域和乡土的特点。东丰台年画传人董静说:“拿胖娃娃抱大鱼举例,杨柳青人画的鱼多是金鱼,因为城里的人喜欢观赏金鱼,可是买东丰台年画的都是农民,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只有鲤鱼,所以东丰台年画中的鱼全都是大鲤鱼。”

十二、材料连接、

1、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怎么答?

2、 读材料注意圈画与问题相关的词句。

3、 读原文圈画与材料相关的词句。

4、 找到材料与文本之间的相同之处,结合问题思考作答,组织语言。

通州区第三中学语文组

2012年12月

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知识性、科学性)

二、明确说明对象

1、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 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  ▲例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万紫千红的花》却说明的是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及花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等。

 ▲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全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第三段说明的是园林里的建筑,第四段说明的是假山和池沼,第五六七八九段的说明对象都各不相同。

三、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1、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为何不死的原因,是因为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内部)

▲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外部)

2、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要重点看的是: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要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练习一、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1、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四、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

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五、说明文的分类(两类)

 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2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奇妙的克隆》《统筹方法》)

六、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总分总、总分、分总)

2、并列式:

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七、说明文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有明显的时间词为标记。如:年...

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 早→晚 ……)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有明显的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如: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要注意表明主次关系、层递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词语,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练习二:判断下面几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竹子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毛竹了,它竿形粗大,材质坚韧,在我国分布最广,用途也最大。竹子是个大家族,在这个家族里,除了毛竹以及刚竹、慈竹、箬竹、淡竹以外,坏有不少奇异的竹种,如方竹、实心竹等。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刘庄,位于杭州西湖西南西子湖畔,丁家山南麓,现辟为西湖国宾馆。它包括“水竹居”、“蕉石鸣琴”和丁家山等,占地540亩。“水竹居”,位

于刘庄的东南面。“蕉石鸣琴”,在丁家山东北麓。丁家山,是南高峰的支脉,西接大麦岭,三面临湖。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990年9月,北京西客站开始征集设计方案。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审定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完成的工程规划设计实施方案。1993年1月,李鹏总理为西客站工程奠基,这座规模宏大,总投资达23.5亿元的大型客站,从此拉开了施工建设的序幕。-----------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使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说明方法及作用

引资料: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权威性,更具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C.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答说明方法作用常用句式:

1、运用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运用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的 „‥。

3、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引资料:具体生动的说明了„的„,更具权威性,激发读者兴趣。

九、说明方法及作用示例

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有力地说明了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 答: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

3、“游击战”,……“阵地战”,……。

答:这里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者把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然后分别就它们如何向人类进攻及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做具体解说。)(因而)条理清楚地说明了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

练习三、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将答案写在括号里。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也不过十多处。()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5、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6、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7、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8、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

( )

9、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 )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

11、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

1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练习四:辨识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把说明方法写在句后括号里,作用写在横线上。)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五、

(一)“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1、①②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

(二)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茺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千米、宽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1、此段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练习四、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揣摩说明文语言

• 考察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的作用的词语 ......

主要有五种题型:

A、加点词好在哪里?(或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1)用了加点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式: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C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答题方式: ①表态。不能删或不能替换。 ②定性。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程度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情况;“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

③若删掉“X 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D: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答题方式同上

E: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以上”“如此”“此”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方式:

1、一般是往前找;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品味说明文语言示例

1、(“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

答:不能;“各”表限制,准确地说明大拱两肩上小拱的数目;如果去掉,小拱的数量就变成两个,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3、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把“优良”换成“优越”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优良”指品质、品种、成绩、作风等十分的好。“优越”则多用以形容制度、条件、环境等胜过一般。“传统”不能用“优越”。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练习六、、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一词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

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

“左右”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

险的敌人——伯劳。

“常常”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

此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线的“亟待”一词可以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注:亟待:急待,迫切的需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2011西城)结合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4分)

 和欧洲10年。中国高铁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还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高铁技术体系。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 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练习七、

(一)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不隔”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概括本段的说明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顺序非常清晰,文中的“______”和“_______”起到了提示说明顺序的作用。

3.①文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

“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说明文中的前后语句能否调换。

答题方式:1、不能调换

2、前一句“„„”与“„„”相照应,后一句“„„”

与“„„”相照应。(前一句强调„„,后一句强调„„。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基础,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3、两句调换后就会„„与原意不符。

中考链接:

练习:两句话能否换位

1、 (2011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2、(通州2)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离不开太阳光。但太阳光有部分是紫外线,其中的中短波部分对全球生态系统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损害人的健康,使人产生眼病、皮肤病(包括皮肤癌),还可能诱发麻疹、疟疾、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癌等疾病。有人估计,臭氧量减少1%,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2%,人类基础细胞癌变率增加约4%,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7%。其次,对其他生物危害也很显著,如使羊双目失明,使虾、蟹的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使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锐减,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再次,还可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如使棉花、大豆、西红柿、莴苣等减产。另外,过量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产生新的污染。【甲】但是太阳紫外线在经过臭氧层时99%被吸收,【乙】臭氧层成了地球上生命免受伤害的一道天然屏障。

⑥然而臭氧层在某些区域容易被破坏而形成臭氧空洞。据研究,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有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有平流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一氧化氮和人们利用氯氟烃(俗称氟利昂)排放的有害气体的人为因素。

3、(通州12)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虽然东丰台与杨柳青镇相距不远,但其画风——尤其是早期的画风与杨柳青却相去甚远。【甲】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乙】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很浓的地

域和乡土的特点。东丰台年画传人董静说:“拿胖娃娃抱大鱼举例,杨柳青人画的鱼多是金鱼,因为城里的人喜欢观赏金鱼,可是买东丰台年画的都是农民,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只有鲤鱼,所以东丰台年画中的鱼全都是大鲤鱼。”

十二、材料连接、

1、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怎么答?

2、 读材料注意圈画与问题相关的词句。

3、 读原文圈画与材料相关的词句。

4、 找到材料与文本之间的相同之处,结合问题思考作答,组织语言。


相关内容

  • 门诊部精细化管理 (内含组织结构图)
  • 门诊部精细化管理 1 第 1 章 组织结构设计与责权 1.1 门诊部组织结构设计 . 门诊部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图 总经理 药械部经理 医务部主任 客服部经理 行管部经理 药 房 主 管 器 械 主 管 门 诊 主 管 理 疗 主 管 灸 疗 主 管 客 服 主 管 营 销 主 管 保 障 主 管 ...

  • 什么是快递业务员
  • 什么是快递业务员呢?之前小编和大家探讨过有关业务员的岗位职责,相信也对业务员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快递业务员又是怎样的呢?和其他行业的业务员有什么不同呢? 快递业务员主要工作是使用快递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从事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 ...

  • 销售业务员的岗位职责
  • 销售业务员的岗位职责包括哪些内容呢?一个好的销售业务员,对于销售方面必须了解相关的情况,具备一定的销售能力.韶关招聘会小编建议大家先了解一下业务员的岗位职责,这样对你了解销售业务员的岗位职责有一定的帮助. 1.积极完成公司规定或承诺的销售量指标,为客户提主动.热情.满意.周到的服务.服务至上,才能将 ...

  • 综合部岗位职责说明书
  • 岗位职责说明书-综合部主任岗位 岗位名称 直接上级 主要工作协 作关系 工作概要 综合部主任 总经理 2. 公司各职能经理(内部横向) 3. 外部政府相关部门.广告公司.供应商等. (外部横向) 统筹推进公司的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外部联络. 企业文化建设等综合事务,组织协 ...

  • 免费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
  •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概述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工作分析使组织和职位任职人了解职位工作的主要信息,对工作的目标.职责.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形成共识,并使职位工作的目标.职责.任务以及职位任职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联系. 工作分析的结果职位说明书为 ...

  • HR职务说明书
  • 人力资源类文件(ZHF) 密级: 页次:1/11 分发号: 版本:A/00 HR 职务说明书 2.人力资源部 2.1 人力资源部经理 职务名称 直接上级 人力资源部经理 行政副总经理 1.学历要求 1.学历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 2.培训经历 2.培训经历 ...

  • 模版范例-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书范文
  • 文章标题: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书范文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江苏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划书 第一部分组织设计和岗位说明2 一.组织结构设置2 二.部门与岗位设计及人员编制拟订3 三.部门职责说明4 四.职务说明书8 第二部分人员招聘与聘用管理44 一.人员招聘与录用44 二.员工聘用管理5 ...

  •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
  •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答题步骤:浅显易懂.具体生动.更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代表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下同.) ...

  •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上) 第四单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奇妙的克隆>,本次说课的程序是: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 ...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