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摘要:受教育权由入学权、选择权、学籍权、教育条件利用权、终身受教育权、教育平等权、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救助权、救济权和其他法定权利组成;其中平等受教育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保障。  关键词:我国公民 受教育权 平等受教育权  受教育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由很多子权利集合而成,在受教育权的诸项子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平等受教育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平等受教育权是平等原则在受教育权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综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国内法和国际法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保障以及目前我国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进行表述。  1.受教育权的子权利系统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由很多子权利集合而成,受教育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综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受教育权由以下子权利组成:  (1)入学权  入学权是公民受教育权真正实现的第一步。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有权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教育机构不得拒绝。受教育权指向的义务主体是国家,代表国家履行义务的是国家设立的各种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对于达到要求的公民都应接纳其入学。入学权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实现程度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权是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的权利;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权则并非所有人都享有,只有那些经过竞争获胜的公民才能真正享有入学权,国家在此承担的义务是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2)选择权  选择权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机构选择权:公民享有选择公立学校和非公立学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权利,少数民族的公民有权选择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学校或者以汉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学校;第二,教育形式选择权:包括选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面授教育与函授教育等方式;第三,专业选择权:公民有权根据其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专业的权利,而且在第一次选择不符合实际时允许再次选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20条规定“学生确有专长,转系(专业)、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可允许转专业;第四,教师选择权:受教育者有权选择其认为最好的教师为其提供教育,目前在很多高等学校实施的双向选择——老师选择学生和学生选择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受教育者的教师选择权,这一权利的实现还依赖于教师队伍的扩大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提高。  (3)学籍权  学籍权是指取得学生身份的权利。受教育者一旦进入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并登记注册就有权取得学籍,学校则有权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学生证是表明学生身份权的证件,每学期开学时应到学校注册并在学生证上加盖印章。取得学生身份权的公民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例如异地就学的假期往返学校和住所地乘火车可半价优惠,图书馆、展览馆、公园等以优惠门票价格向学生开放。学生身份权一旦取得非因法定事由不得取消,导致学生身份权丧失的法定情形有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得适用。  (4)教育条件利用权  第一,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第二,利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权利。在学校接受教育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切实体现,学生有权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利用学校的设施,学校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活动的实施。  (5)终身受教育权  “活到老学到老”,受教育权是公民终生享有的权利,从出生到死亡一直与权利主体相伴随,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同,体现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0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第41条“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5条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6)教育平等权  教育平等权也可称为平等受教育权,在受教育权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学者认为,“联合国宪章”、我国宪法确立的“受教育权”实际上其本质是指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或者称之为“享有国家、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社会提供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它属于人权中“平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鉴于教育平等权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其专门论述。  (7)获得公正评价权  获得公正评价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例如取得与自己实际水平相一致的分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有权获得奖学金;第二,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2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8)获得救助权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于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当这项权利的实现有障碍的时候,国家有义务为其提供救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7条规定“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第38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9)救济权  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应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有相应的救济途径。在我国,侵犯受教育权的救济途径包括:第一,行政申诉制度,包括学校内的申诉和学校外的申诉;第二,教育仲裁制度,《国家教委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教策(1995)5号)“根据《仲裁法》的规定,逐步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教育合同争议或财产纠纷,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仲裁进行裁决。在各地仲裁机构调整、重新组建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商请有关部门把有关的教育争议纳入仲裁机构的受理范围。”第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第(四)项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摘要:受教育权由入学权、选择权、学籍权、教育条件利用权、终身受教育权、教育平等权、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救助权、救济权和其他法定权利组成;其中平等受教育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保障。  关键词:我国公民 受教育权 平等受教育权  受教育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由很多子权利集合而成,在受教育权的诸项子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平等受教育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平等受教育权是平等原则在受教育权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综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国内法和国际法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保障以及目前我国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进行表述。  1.受教育权的子权利系统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由很多子权利集合而成,受教育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综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受教育权由以下子权利组成:  (1)入学权  入学权是公民受教育权真正实现的第一步。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有权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教育机构不得拒绝。受教育权指向的义务主体是国家,代表国家履行义务的是国家设立的各种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对于达到要求的公民都应接纳其入学。入学权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实现程度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权是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的权利;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权则并非所有人都享有,只有那些经过竞争获胜的公民才能真正享有入学权,国家在此承担的义务是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2)选择权  选择权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机构选择权:公民享有选择公立学校和非公立学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权利,少数民族的公民有权选择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学校或者以汉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学校;第二,教育形式选择权:包括选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面授教育与函授教育等方式;第三,专业选择权:公民有权根据其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专业的权利,而且在第一次选择不符合实际时允许再次选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20条规定“学生确有专长,转系(专业)、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可允许转专业;第四,教师选择权:受教育者有权选择其认为最好的教师为其提供教育,目前在很多高等学校实施的双向选择——老师选择学生和学生选择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受教育者的教师选择权,这一权利的实现还依赖于教师队伍的扩大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提高。  (3)学籍权  学籍权是指取得学生身份的权利。受教育者一旦进入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并登记注册就有权取得学籍,学校则有权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学生证是表明学生身份权的证件,每学期开学时应到学校注册并在学生证上加盖印章。取得学生身份权的公民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例如异地就学的假期往返学校和住所地乘火车可半价优惠,图书馆、展览馆、公园等以优惠门票价格向学生开放。学生身份权一旦取得非因法定事由不得取消,导致学生身份权丧失的法定情形有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得适用。  (4)教育条件利用权  第一,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第二,利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权利。在学校接受教育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切实体现,学生有权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利用学校的设施,学校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活动的实施。  (5)终身受教育权  “活到老学到老”,受教育权是公民终生享有的权利,从出生到死亡一直与权利主体相伴随,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同,体现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0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第41条“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5条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6)教育平等权  教育平等权也可称为平等受教育权,在受教育权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学者认为,“联合国宪章”、我国宪法确立的“受教育权”实际上其本质是指人的“受教育平等权”,或者称之为“享有国家、社会教育资源和国家、社会提供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它属于人权中“平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鉴于教育平等权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其专门论述。  (7)获得公正评价权  获得公正评价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例如取得与自己实际水平相一致的分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有权获得奖学金;第二,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2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8)获得救助权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于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当这项权利的实现有障碍的时候,国家有义务为其提供救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7条规定“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第38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9)救济权  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应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有相应的救济途径。在我国,侵犯受教育权的救济途径包括:第一,行政申诉制度,包括学校内的申诉和学校外的申诉;第二,教育仲裁制度,《国家教委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教策(1995)5号)“根据《仲裁法》的规定,逐步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教育合同争议或财产纠纷,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仲裁进行裁决。在各地仲裁机构调整、重新组建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商请有关部门把有关的教育争议纳入仲裁机构的受理范围。”第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第(四)项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相关内容

  • 论我国农民平等权及其宪法保护
  •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占社会人口比例的绝大部分,直至今天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其中,农民.农村和农业即"三农"问题尤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其国家的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所以 ...

  • 论宪法中的平等权
  • [摘要]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告"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时至今日,把"平等"这一原则或权利规定于成文宪法之中,为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所遵循."平等"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体现在宪法条文中,它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 ...

  • 试论公民的平等权
  • 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fWuhanUni.ofSci.&Tech.(SocialScienceEdition)Vol.6,No.1Mar.2004 试论公民的平等权 问清泓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公民离不开平等权 ...

  • 刘俊: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902.html 刘俊: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109 次 更新时间:2014-08-08 11:09:48 进入专题: 教育公平 ● 刘俊 [摘  要]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社会普 ...

  •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 ...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在不同历史 ...

  • 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第二模块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一单元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时间 课时:3 总第 课时 编写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提高正确行使权 力的能力. 3.理解我国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法定 ...

  • 2016年中考考试内容
  • 专题一 热爱生活 服务社会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 ...

  • 宪法学期末考试资料
  •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形式特征VS实质特征) A 形式特征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制宪机关 专门机关:绝对多数. (2)宪法具有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