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意识"的丰富内涵

一、增强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所有政治现象的态度、观点和评价。增强政治意识,是为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阶级性和人民性。增强政治意识,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先进的政治观点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

增强政治意识,要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政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讲政治,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和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始终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做政治明白人的前提。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上就靠不住。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并为这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中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习近平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讲政治,就要不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习近平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依然激烈,西方少数国家毁我长城之心不死,还在不停地变换花样对我国进行渗透,国内少数西方代言人也在利用各种机会渗透各种人群,政治立场不坚定者时有出现,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不少伤害。习近平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习近平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二、增强大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局意识,是指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谋划发展,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势认识和把握局面,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谋事做事。大局意识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大局意识,越要自觉融入大局,在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维护大局。习近平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历史文化中,大局观占有重要位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临患不忘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体现了大局观。随着历史的进程,大局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和弘扬树立大局意识。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我们党走过的95年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大局意识强、执行到位,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反之,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偏离中心。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我们党都依靠大局意识这个战略支撑来凝聚思想、激发士气、统一行动,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增强大局意识,就要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在党和国家大局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将大局牢牢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习近平指出:“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确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特别要把所分管方面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无论综合性决策还是专项性决策,都要找准在全局中的合理定位,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和举措。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各方面因素,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各方面关系,明确轻重缓急,使各方面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当前,服从大局就是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三、增强核心意识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凝心聚力、革故鼎新,推动党和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党中央这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事实证明,这个核心是高举旗帜、励精图治的核心,是开拓进取、担当实干的核心,是一心为民、竭力为党的核心。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核心意识,坚定不移地保持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绝对忠诚,珍惜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崇高权威。习近平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党员、干部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

增强核心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统一领导。一个没有领导权威的国家难以形成统一意志谋发展。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这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不这样做,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同志说:“'文化大革命’中,党所以没有垮,就是因为有这个核心,就是毛主席、周总理,把这个局面撑起来了,而且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同美国的关系,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对“权威”比较敏感,觉得“权威”提多了就压制了“民主”。这显然有失偏颇。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维护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服从中央命令,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绝对服从于核心。我们党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科学、最合理的制度,也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和优良传统。坚持这一制度,要求既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实行正确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对党员干部来说,贯彻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服从”。而在“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增强核心意识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组织观念,时刻牢记自己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决不搞表态性服从、选择性服从、应付性服从那一套,决不做“两面人”、耍两面派。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服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央同心同德,决不说三道四、阳奉阴违;自觉服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决不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自觉服从党的安排,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拈轻怕重、挑三拣四;自觉服从组织决定,执行组织决议,决不与组织讨价还价、我行我素。

四、增强看齐意识

“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政策看齐,保持高度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体党员干部只有主动树立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层层立标杆、上下做示范,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更加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真正做到看得齐、跟得上、立得稳、行得远。习近平指出:“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步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能够穿越95年的风雨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的合力,每遇大事,全党上下总能同心同德,万众一心。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说:“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形成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因而,看齐意识必须不断强化。

要向党中央看齐。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的主心骨,全体党员要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紧跟中央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从我做起的做表率、立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中央领导集体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在全党全国树立起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央树立标杆之后,党员领导干部就会有较强的看齐意识,主动向中央领导集体看齐,坚决服从中央命令,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在党内,决不允许任何人搞非组织活动,决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自己,以看齐的精神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全党行动的准则,是党的生命,也是全党的大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确立,服从和执行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来决定取舍,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习近平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首提“四个意识”有何深意?

熟悉中国政治的人知道,这“四个意识”中的前两个,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经常出现在中国政治话语系统之中。而“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在近两个月才成为政治热词。那么,中共首提“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何深意?

为何强调“核心意识”?

当今中国治理和中共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中国面临两个棘手的世界难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这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

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理中国的绩效非常亮眼。其中重要原因,乃习近平主动担当,重塑中国政治格局,全面负责党的各项任务,亲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协调权力支配和资源配置。未来几年的中国治理和变革,难度之大,责任之大,可以想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

为何强调“看齐意识”,核心意思两层:

一是“集中统一”是中共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党内分裂、不团结是政治隐患、危机之源。邓小平曾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共产党政权兴衰史的基础上,得出的深刻经验教训。苏共偌大一个政党之所以亡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党内政治力量分裂、意识形态分歧等。中共革命史以及建政后的建设、改革史表明,历次困境的根源之一即是中共内部出现不看齐的力量,甚至是搞分裂党的政治勾当。党中央严肃查处周永康、令计划违纪违法案件,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原因之一即是他们破坏党内统一团结。

二是治理中国、变革中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威。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中共这么一个大党,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地方还是部门,必须把分管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统一起来,必须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决不可自搞一套、阴奉阳违、“标新立异”、搞“独立王国”,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涉险滩”,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权威。尤其是“触动团体或个人奶酪”时,最需要中央权威。

简言之,“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深远影响未来几年的中国政治格局和改革绩效。党中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一、增强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所有政治现象的态度、观点和评价。增强政治意识,是为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阶级性和人民性。增强政治意识,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先进的政治观点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

增强政治意识,要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政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讲政治,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和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始终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做政治明白人的前提。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上就靠不住。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并为这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中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习近平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讲政治,就要不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习近平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依然激烈,西方少数国家毁我长城之心不死,还在不停地变换花样对我国进行渗透,国内少数西方代言人也在利用各种机会渗透各种人群,政治立场不坚定者时有出现,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不少伤害。习近平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习近平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二、增强大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局意识,是指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谋划发展,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势认识和把握局面,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谋事做事。大局意识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大局意识,越要自觉融入大局,在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维护大局。习近平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历史文化中,大局观占有重要位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临患不忘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体现了大局观。随着历史的进程,大局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和弘扬树立大局意识。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我们党走过的95年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大局意识强、执行到位,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反之,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偏离中心。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我们党都依靠大局意识这个战略支撑来凝聚思想、激发士气、统一行动,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增强大局意识,就要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在党和国家大局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将大局牢牢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习近平指出:“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确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特别要把所分管方面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无论综合性决策还是专项性决策,都要找准在全局中的合理定位,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和举措。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各方面因素,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各方面关系,明确轻重缓急,使各方面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当前,服从大局就是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三、增强核心意识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凝心聚力、革故鼎新,推动党和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党中央这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事实证明,这个核心是高举旗帜、励精图治的核心,是开拓进取、担当实干的核心,是一心为民、竭力为党的核心。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核心意识,坚定不移地保持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绝对忠诚,珍惜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崇高权威。习近平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党员、干部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

增强核心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统一领导。一个没有领导权威的国家难以形成统一意志谋发展。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这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不这样做,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同志说:“'文化大革命’中,党所以没有垮,就是因为有这个核心,就是毛主席、周总理,把这个局面撑起来了,而且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同美国的关系,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对“权威”比较敏感,觉得“权威”提多了就压制了“民主”。这显然有失偏颇。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维护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服从中央命令,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绝对服从于核心。我们党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科学、最合理的制度,也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和优良传统。坚持这一制度,要求既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实行正确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对党员干部来说,贯彻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服从”。而在“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增强核心意识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组织观念,时刻牢记自己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决不搞表态性服从、选择性服从、应付性服从那一套,决不做“两面人”、耍两面派。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服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央同心同德,决不说三道四、阳奉阴违;自觉服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决不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自觉服从党的安排,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拈轻怕重、挑三拣四;自觉服从组织决定,执行组织决议,决不与组织讨价还价、我行我素。

四、增强看齐意识

“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政策看齐,保持高度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体党员干部只有主动树立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层层立标杆、上下做示范,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更加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真正做到看得齐、跟得上、立得稳、行得远。习近平指出:“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步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能够穿越95年的风雨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的合力,每遇大事,全党上下总能同心同德,万众一心。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说:“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形成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因而,看齐意识必须不断强化。

要向党中央看齐。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的主心骨,全体党员要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紧跟中央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从我做起的做表率、立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中央领导集体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在全党全国树立起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央树立标杆之后,党员领导干部就会有较强的看齐意识,主动向中央领导集体看齐,坚决服从中央命令,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在党内,决不允许任何人搞非组织活动,决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自己,以看齐的精神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全党行动的准则,是党的生命,也是全党的大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确立,服从和执行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来决定取舍,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习近平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首提“四个意识”有何深意?

熟悉中国政治的人知道,这“四个意识”中的前两个,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经常出现在中国政治话语系统之中。而“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在近两个月才成为政治热词。那么,中共首提“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何深意?

为何强调“核心意识”?

当今中国治理和中共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中国面临两个棘手的世界难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这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

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理中国的绩效非常亮眼。其中重要原因,乃习近平主动担当,重塑中国政治格局,全面负责党的各项任务,亲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协调权力支配和资源配置。未来几年的中国治理和变革,难度之大,责任之大,可以想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

为何强调“看齐意识”,核心意思两层:

一是“集中统一”是中共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党内分裂、不团结是政治隐患、危机之源。邓小平曾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共产党政权兴衰史的基础上,得出的深刻经验教训。苏共偌大一个政党之所以亡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党内政治力量分裂、意识形态分歧等。中共革命史以及建政后的建设、改革史表明,历次困境的根源之一即是中共内部出现不看齐的力量,甚至是搞分裂党的政治勾当。党中央严肃查处周永康、令计划违纪违法案件,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原因之一即是他们破坏党内统一团结。

二是治理中国、变革中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威。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中共这么一个大党,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地方还是部门,必须把分管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统一起来,必须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决不可自搞一套、阴奉阳违、“标新立异”、搞“独立王国”,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涉险滩”,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权威。尤其是“触动团体或个人奶酪”时,最需要中央权威。

简言之,“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深远影响未来几年的中国政治格局和改革绩效。党中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内涵关系思考
  • E善至盏墨圆201 口李俊于美华 1年第10卷第16期 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内涵关系思考 [摘要]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要义.文章通过梳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论脉络和 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

  • 时代精神与人类文明大势
  • 作者: 文汇报 2008年04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传承:时代精神则是精神导 ...

  •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 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要含义是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 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创业精神的特征:1)高度的综合性 2)三维 ...

  • 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
  • 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 包心鉴(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 ...

  •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构建
  •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构建 2013-11-20 09:22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张 淼 作者: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 张 淼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体育的精髓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可以帮助人们 ...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 中图分类号:G621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实现新形势下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 ...

  •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分析 (3)
  •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分析 --以人教版为例 彭州市升平镇博爱小学 巨芬芳 [摘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怀着特殊的感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时代开始,月亮便是轻盈美丽的象征.忧伤的寄托以及思念的信物.咏唱月亮的诗歌代代相传,月亮在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是非常丰富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为基础, ...

  • 论中国书籍设计中审美内涵的重要性
  • 内蒙古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中国书籍设计中审美内涵的重要性 姓名:丁晓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赵晓彦 20080318 中文'摘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利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它叙述着人类文明进程,传播人类文化.好的书籍不仅仅提供静止的阅读,更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 作者:赵剑英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04期 在以改革开放为特征和基本方式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如何看待文化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 ...

  • 建立绿色健康学校学年工作汇报
  • 年学校工会努力协助学校行政班子开展教学工作,维持教学的稳定,关心教职员工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下面是我们一年来的工作总结: 一.落实依靠方针,建立民主之家 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