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陕西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10人获得此称号。

  坚守教育三十载,情满青山都是爱

  ——记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铺镇板庙教学点教师唐自银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铺镇板庙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唐白银,扎根山区从教34年,用执着信念追逐着山乡孩子的教育梦。其实,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位人民教师,更是全村老少的主心骨。

  ——题记

  板庙教学点有58个孩子,3个班级,一、二年级和学前班;这里有3名教师,一位长期住院,一位高度近视,另一位就是唐自银。作为学校负责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唐自银忙校务,忙班务,还要负责学前班37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既是老师又是父母

  每天早晨6点,他准时拿起笤帚打扫校园。

  7点,他已为孩子们烧好六壶开水。干馍、饼干、冷饭、蒸好的红薯和土豆是山里孩子自带的早饭,他把滚烫的开水倒入一个个小水杯,递给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中午自由活动时间,他便拿出伴随自己十几年的理发工具给孩子们义务理发。妻子早准备好热水,把理好的“铲铲头”、“爱心头”按在盆里,清洗头发,搓洗脖子和耳后的泥垢,孩子们高兴地呵呵直笑。

  下午放学后,他骑摩托车直奔三公里外的汉江河边,护送孩子过河。

  这是唐自银一天中最担心的工作。

  临时搭建的便桥,是用化肥袋子装满沙子摞起来的,四根木头并排一捆搭在上面算是桥梁,铺着草的桥面再垫点沙,不到一米宽,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天晴时河水离桥两尺高,下大雨水就会漫过桥面,发洪水桥冲走了,深秋再重搭。

  2013年国庆,连日降雨,汉江水位全线暴涨。这天下午,在没过大腿的江水里,唐自银把3名学生背过了江,又折返两趟将中心小学和初中的10名学生送过江去。

  返回时,上游漂来一团荆棘,在岸上乡亲们歇斯底里的呼喊和指引下,他在齐胸深的水里急忙躲避,被汹涌的江水卷到一里多的下游才挣扎着爬上岸。

  2014年夏天,6个孩子睡在唐自银宿舍床上,他就和妻子在椅子上靠了7个夜晚。每当河水暴涨,无法渡河时,他就在学校为学生做饭,安排住宿。

  学生陈慧林家中无人照顾,一个假期全靠他妻子照料。学生唐旭志的家长太忙,就让孩子与自己同吃同住整整两学期,家长感动地说:“我们当父母给孩子的爱,还没有唐老师的一半多啊!”

  30多年的第一次缺勤

  2011年底,校园硬化施工,他前半天上课,后半天采购材料,学校没钱自己先垫付,晚上坚守工地看管材料。

  这时,他已身患重病急需手术,但他没理由说服自己丢下工程,只好忍痛坚持。学生放寒假后,他才去县城医院做完手术,伤口还没拆线,春季又将开学,他急着出院领取课本,准备新学期的各项工作。

  开学三天,伤口挣裂,就贴个创可贴,口服芬必得止疼,再用毛线勒紧大腿根,没法站就坐着讲课。五天后,伤口感染,迷迷糊糊中他被送进医院,一住就是3天,这是他教书30多年第一次缺勤。

  唐自银74岁的老母亲故土难离,住在红岩沟那高高的山梁上,守着老宅几间土坯房,耕耘着贫瘠的土地,过惯了乡下粗茶淡饭的农家生活。

  盛夏时节,邻居麦收后新播种的玉米苗已没过脚背,母亲割下的油菜却还在地里被雨水淋湿长芽。老母亲斜倚柴门,望着门前通往山下的小路,盼他早点回去帮着把成熟的菜籽收回家。雨过天晴,母亲不再等待,径直在地里蜗行摸索。

  他骑着摩托车冲上山梁,在地里躬身劳作的母亲看着儿子因惭愧而涨红的脸时,心中积聚的许多埋怨反而化作慈祥而温暖的问候。不容怠慢,他赶紧下地奔忙,晒场上,连枷声声,母子相怜。

  2012年10月,母亲的颈椎病和冠心病同时加剧,必须住院。当时,他放不下学校工作,不能及时送母亲去医院治疗,一向坚强的他不禁泪流满面。

  凌晨3点起床,他把摩托车停在山脚的乡村公路上,一路小跑上山,背着母亲走在盘旋的山间小路上。天亮前送母亲独自登上去县城的班车。下午放学,他骑摩托带上在路边久等的母亲,再背母亲回家,做饭,熬药,安排妥当后,再返回学校。这次生病,母亲在他的背上“住院”21天,他在尽职和尽孝的跷板间奔波,折返。

  乡亲们的主心骨

  唐自银父亲生前行医的小药箱他一直带在身边,是他应对学生小疾病的法宝。生病较重的孩子,他就用摩托车送到镇卫生院医治。

  原本200多户的一个山村,如今有20多位空巢老人。他经常用摩托车帮他们打米磨面,老人们已经把他当作最信赖的依靠。

  一天,70多岁的邻居步行3小时到学校,告诉他说:“娘又犯病了,村子已停电好几天了。”他这才意识到快一个月没回家了,村头的配电箱又出问题了。

  去年暑假期间,租住在青羊驿街上年近八旬的独居老人马玉秀因病去世。唐自银知道消息后,迅速打电话通知老人远在宝鸡和新疆塔城的两个儿子,一边找人按照本地风俗,帮着家属筹备丧事,等到老人远方的儿子赶回老家时,发现一切安排就绪。乡亲们目睹了这一切。

  2014年9月,村民李光伟的儿子因患苯丙酮尿症,智力低下,多动且行为异常,花光家中全部积蓄10余万元,又举债到全国多地寻医治疗,需要终身服药。

  由于当地无特殊教育机构,李光伟只能向唐自银求助。二话没说,他答应圆孩子的求学梦。然而,陪护、喝水、上厕所都成了唐自银额外的工作。

  2012年以来,唐老师先后捐助了7名贫困生,共捐出资金3600余元,还有文具、书包、衣物等实物。妻子曾埋怨他对自己家人花钱“太抠”,为别人却出手大方。一天下午,他和妻子带着一个刚买的新书包,到一个有着四位老人的五口之家去看望一位失去父母的学前女童,临走时,他随手掏出200元钱送到孩子奶奶手中,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返回途中,妻子动情地说:“前几次你说又给孩子们捐了几百元钱,我还以为你在找借口。今天看到这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我们有能力就多帮助一把。”听着妻子这一番话语,他感动了。

  教学科研双肩并重,悉心育人躬耕不辍

  ——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

  自1988年从教至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对教学精益求精,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立下治学修身的表率。973首席科学家、多项国家科技发明、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何雅玲的科研工作同样硕果累累,她是学生和同行们公认的教学、科研双优人才。

  ——题记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她长期坚持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任教27年以来,所主讲的《工程热力学》等课程听课人数已逾6000人次。主编《工程热力学精要解析》及合编教材5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负责的课程《工程热力学》2004年获评第二批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再次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为主要参加者的《能源的高效利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她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带领的团队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届优秀教学团队。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教学改革,获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难能可贵的是,她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同时又能努力钻研业务,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热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担任“973”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基础研究,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她成绩突出,是科研、教学双优人才,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同行的广泛认可。

  不忘初心,悉心育人

  何雅玲自1988年留校任教,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高等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代进展》等多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注重结合工程实际,及时地将本领域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不断丰富、充实、更新工程应用实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

  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学生的好评,所授的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有学生在给学校的教学情况调查表中这样写道:“何雅玲老师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经常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我们受益匪浅。” 还有的学生说:“何老师忘我的工作、严谨的治学和进取的精神都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希望能有更多的这样的好老师”。有些外校来的旁听生,听完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真的很羡慕交大的学生,在他们的身边有这样德才兼备的良师益友,在他们求学的道路上,能得到适时的指导,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生何倩然2010-2011年作为交换生来西安交大学习,如今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学位。她2014年1月从美国专门来信说“何老师,我曾去西安交大交流,做您的学生是倩然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这学期我修的高等工程热力学拿了A,这里的教授夸我底子好,我还跟他讲是因为我在西安交大遇到了中国最棒的热力学老师!对您的感恩是写不完道不尽的”。

  她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带领的团队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届优秀教学团队。

  精益求精,耕耘不辍

  何雅玲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虽然“工程热力学”等课程她开设了多次,但是每次讲课她都认真准备,坚持重写讲稿,一方面纳入上一次讲课的心得体会,同时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恰当地引入新的内容(包括研究的心得),她要求自己对每节课能做到内容熟练,合理安排讲授重点、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曾经上过这门课的2008级能动班的武桐同学写来邮件“何老师,您好!上个学期有幸向您学习了《工程热力学》,以前总听到这样的说法:热力学很难学,是“焓含含糊糊,熵伤透脑筋”。但是,您清晰的讲解,深入浅出的介绍,灵活恰当的举例,充分帮助我们理解。这学期的很多科目都是建立在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的,鉴于您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我们深受其益”。

  她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治学,总是以身作则,一心扑在事业上,做起事来总是进入忘我的境地,一些疾患都抛在脑后。在她的日程表上,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她的一名学生成果突出,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这位学生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你们在吃饭的时候,我在工作;你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也在工作;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我还在工作。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工作?因为我们的何老师工作起来就是这么拼命的!”

  她曾长期担任技术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的负责人,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自行设计、制作和建立了22种共43台(套)本科生实验台,增加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台位。对热工实验体系及授课内容进行改革,首次在全国实现了热工实验四级体系,以适应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上述工作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得到了“教育部‘211工程’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西安交大的特色”。

  何雅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近5年指导过的学生多次在各类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大赛中获奖。

  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实行教学改革,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主持编写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国家级试题库,提高了热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考评的科学化程度。获得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从1996起,一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任命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多年来积极开展全国能源与动力、热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是国家级试题库《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主持人,开展和推动全国能源与动力、热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经验交流活动,多次主持或者协助主持召开全国热工教学改革研讨会议,全国青年教师及西部教师教学培训工作等,对推进我国能源与动力、热工课程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言传身教,下自成蹊

  何雅玲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注重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品德及学风的教育,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满腔热情和激情,以培养优秀、杰出、将来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高素质硕士生和博士生为追求目标。

  在执行完成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科研过程中,她尽己所能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增长了研究生的才干与智慧,增强了他们完成国家任务的自豪感与责任心,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科研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她指导的2007届博士生黄竞说“是何老师帮我选准了奋斗的目标,何老师是一个特别能为学生着想的人。她和她的每个学生长谈,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目标安排项目和课题,帮他们导航人生,规划学业”。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何雅玲不仅用心培育着每一位青年学子,也用亲情呵护着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材。2014年6月毕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Ali Nawaz 获得学位以后,依依不舍说到:“何老师,首先我想对您在我2年的硕士生涯中给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关怀表示深深的感谢。请允许我对您表示崇高的敬意。感激您对我毕业论文的启迪并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关心。我无法忘记在您团队中学习的这段时光,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指导以及您研究团队的友好氛围,我才能够顺利完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硕士阶段的学习。能在您的团队里学习是很难得的,而拥有您的指导则是每一个学生的幸事。非常感激您给予这个机会,让我成为您的学生。我衷心期望自己可以在博士阶段继续跟随您。再次感谢您”!

  截止目前,她已独立指导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博士后8名。博士生李庆,获2013 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西安交大唯一的1篇),另有三名博生生的论文获评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的多名学生先后获中“吴仲华优秀学生奖”、“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西安交通大学十大杰出学子”、“西安交大优秀学子”、“三好优秀研究生”“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美国UTC-Rong Hong奖学金”等荣誉。还有学生在美国通用电气基金会(GE Fund)首届“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赛事中获奖。

  何雅玲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中青年教授茁壮成长,她关注团队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刚留校时的制定进修计划、到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她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团队中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交大优秀拔尖人才、腾飞教授等。

  2014年她获西安交大首届“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全校11人)。

  勤于治学,硕果累累

  何雅玲教授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热物理等方面的研究,累计发表英文期刊论文28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25篇,著作和教材8部(含合著),英文著作3章。论文被SCI收录266篇,EI收录475篇。论著和成果被包括美国、英国、瑞典、瑞士等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著名学者广泛引用,共被他引3637次,SCI他引2077次(Web of Science),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近10年引用次数Top 1%)8篇。个人世界工程领域中排名349/7342,位列前5%。授权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30项。她曾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制冷学会B1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科学理事会(ICHMT)委员等,是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6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同时担任国内《科学通报》副主编,《工程热物理学报》等期刊编委。目前作为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的研究。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她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梧桐道上印下您匆忙的脚步,彩虹桥上留下您瘦弱的身影,教室里回荡着您激情的声音,实验室中聆听您谆谆的教诲……”这是学生在她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后为她所写的一首名为《铿锵玫瑰》的小诗,表达着对她的崇敬和感谢。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陕西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10人获得此称号。

  坚守教育三十载,情满青山都是爱

  ——记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铺镇板庙教学点教师唐自银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铺镇板庙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唐白银,扎根山区从教34年,用执着信念追逐着山乡孩子的教育梦。其实,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位人民教师,更是全村老少的主心骨。

  ——题记

  板庙教学点有58个孩子,3个班级,一、二年级和学前班;这里有3名教师,一位长期住院,一位高度近视,另一位就是唐自银。作为学校负责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唐自银忙校务,忙班务,还要负责学前班37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既是老师又是父母

  每天早晨6点,他准时拿起笤帚打扫校园。

  7点,他已为孩子们烧好六壶开水。干馍、饼干、冷饭、蒸好的红薯和土豆是山里孩子自带的早饭,他把滚烫的开水倒入一个个小水杯,递给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中午自由活动时间,他便拿出伴随自己十几年的理发工具给孩子们义务理发。妻子早准备好热水,把理好的“铲铲头”、“爱心头”按在盆里,清洗头发,搓洗脖子和耳后的泥垢,孩子们高兴地呵呵直笑。

  下午放学后,他骑摩托车直奔三公里外的汉江河边,护送孩子过河。

  这是唐自银一天中最担心的工作。

  临时搭建的便桥,是用化肥袋子装满沙子摞起来的,四根木头并排一捆搭在上面算是桥梁,铺着草的桥面再垫点沙,不到一米宽,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天晴时河水离桥两尺高,下大雨水就会漫过桥面,发洪水桥冲走了,深秋再重搭。

  2013年国庆,连日降雨,汉江水位全线暴涨。这天下午,在没过大腿的江水里,唐自银把3名学生背过了江,又折返两趟将中心小学和初中的10名学生送过江去。

  返回时,上游漂来一团荆棘,在岸上乡亲们歇斯底里的呼喊和指引下,他在齐胸深的水里急忙躲避,被汹涌的江水卷到一里多的下游才挣扎着爬上岸。

  2014年夏天,6个孩子睡在唐自银宿舍床上,他就和妻子在椅子上靠了7个夜晚。每当河水暴涨,无法渡河时,他就在学校为学生做饭,安排住宿。

  学生陈慧林家中无人照顾,一个假期全靠他妻子照料。学生唐旭志的家长太忙,就让孩子与自己同吃同住整整两学期,家长感动地说:“我们当父母给孩子的爱,还没有唐老师的一半多啊!”

  30多年的第一次缺勤

  2011年底,校园硬化施工,他前半天上课,后半天采购材料,学校没钱自己先垫付,晚上坚守工地看管材料。

  这时,他已身患重病急需手术,但他没理由说服自己丢下工程,只好忍痛坚持。学生放寒假后,他才去县城医院做完手术,伤口还没拆线,春季又将开学,他急着出院领取课本,准备新学期的各项工作。

  开学三天,伤口挣裂,就贴个创可贴,口服芬必得止疼,再用毛线勒紧大腿根,没法站就坐着讲课。五天后,伤口感染,迷迷糊糊中他被送进医院,一住就是3天,这是他教书30多年第一次缺勤。

  唐自银74岁的老母亲故土难离,住在红岩沟那高高的山梁上,守着老宅几间土坯房,耕耘着贫瘠的土地,过惯了乡下粗茶淡饭的农家生活。

  盛夏时节,邻居麦收后新播种的玉米苗已没过脚背,母亲割下的油菜却还在地里被雨水淋湿长芽。老母亲斜倚柴门,望着门前通往山下的小路,盼他早点回去帮着把成熟的菜籽收回家。雨过天晴,母亲不再等待,径直在地里蜗行摸索。

  他骑着摩托车冲上山梁,在地里躬身劳作的母亲看着儿子因惭愧而涨红的脸时,心中积聚的许多埋怨反而化作慈祥而温暖的问候。不容怠慢,他赶紧下地奔忙,晒场上,连枷声声,母子相怜。

  2012年10月,母亲的颈椎病和冠心病同时加剧,必须住院。当时,他放不下学校工作,不能及时送母亲去医院治疗,一向坚强的他不禁泪流满面。

  凌晨3点起床,他把摩托车停在山脚的乡村公路上,一路小跑上山,背着母亲走在盘旋的山间小路上。天亮前送母亲独自登上去县城的班车。下午放学,他骑摩托带上在路边久等的母亲,再背母亲回家,做饭,熬药,安排妥当后,再返回学校。这次生病,母亲在他的背上“住院”21天,他在尽职和尽孝的跷板间奔波,折返。

  乡亲们的主心骨

  唐自银父亲生前行医的小药箱他一直带在身边,是他应对学生小疾病的法宝。生病较重的孩子,他就用摩托车送到镇卫生院医治。

  原本200多户的一个山村,如今有20多位空巢老人。他经常用摩托车帮他们打米磨面,老人们已经把他当作最信赖的依靠。

  一天,70多岁的邻居步行3小时到学校,告诉他说:“娘又犯病了,村子已停电好几天了。”他这才意识到快一个月没回家了,村头的配电箱又出问题了。

  去年暑假期间,租住在青羊驿街上年近八旬的独居老人马玉秀因病去世。唐自银知道消息后,迅速打电话通知老人远在宝鸡和新疆塔城的两个儿子,一边找人按照本地风俗,帮着家属筹备丧事,等到老人远方的儿子赶回老家时,发现一切安排就绪。乡亲们目睹了这一切。

  2014年9月,村民李光伟的儿子因患苯丙酮尿症,智力低下,多动且行为异常,花光家中全部积蓄10余万元,又举债到全国多地寻医治疗,需要终身服药。

  由于当地无特殊教育机构,李光伟只能向唐自银求助。二话没说,他答应圆孩子的求学梦。然而,陪护、喝水、上厕所都成了唐自银额外的工作。

  2012年以来,唐老师先后捐助了7名贫困生,共捐出资金3600余元,还有文具、书包、衣物等实物。妻子曾埋怨他对自己家人花钱“太抠”,为别人却出手大方。一天下午,他和妻子带着一个刚买的新书包,到一个有着四位老人的五口之家去看望一位失去父母的学前女童,临走时,他随手掏出200元钱送到孩子奶奶手中,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返回途中,妻子动情地说:“前几次你说又给孩子们捐了几百元钱,我还以为你在找借口。今天看到这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我们有能力就多帮助一把。”听着妻子这一番话语,他感动了。

  教学科研双肩并重,悉心育人躬耕不辍

  ——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

  自1988年从教至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对教学精益求精,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立下治学修身的表率。973首席科学家、多项国家科技发明、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何雅玲的科研工作同样硕果累累,她是学生和同行们公认的教学、科研双优人才。

  ——题记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她长期坚持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任教27年以来,所主讲的《工程热力学》等课程听课人数已逾6000人次。主编《工程热力学精要解析》及合编教材5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负责的课程《工程热力学》2004年获评第二批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再次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为主要参加者的《能源的高效利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她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带领的团队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届优秀教学团队。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教学改革,获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难能可贵的是,她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同时又能努力钻研业务,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热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担任“973”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基础研究,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她成绩突出,是科研、教学双优人才,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同行的广泛认可。

  不忘初心,悉心育人

  何雅玲自1988年留校任教,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高等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代进展》等多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注重结合工程实际,及时地将本领域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不断丰富、充实、更新工程应用实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

  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学生的好评,所授的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有学生在给学校的教学情况调查表中这样写道:“何雅玲老师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经常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我们受益匪浅。” 还有的学生说:“何老师忘我的工作、严谨的治学和进取的精神都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希望能有更多的这样的好老师”。有些外校来的旁听生,听完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真的很羡慕交大的学生,在他们的身边有这样德才兼备的良师益友,在他们求学的道路上,能得到适时的指导,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生何倩然2010-2011年作为交换生来西安交大学习,如今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学位。她2014年1月从美国专门来信说“何老师,我曾去西安交大交流,做您的学生是倩然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这学期我修的高等工程热力学拿了A,这里的教授夸我底子好,我还跟他讲是因为我在西安交大遇到了中国最棒的热力学老师!对您的感恩是写不完道不尽的”。

  她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带领的团队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届优秀教学团队。

  精益求精,耕耘不辍

  何雅玲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虽然“工程热力学”等课程她开设了多次,但是每次讲课她都认真准备,坚持重写讲稿,一方面纳入上一次讲课的心得体会,同时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恰当地引入新的内容(包括研究的心得),她要求自己对每节课能做到内容熟练,合理安排讲授重点、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曾经上过这门课的2008级能动班的武桐同学写来邮件“何老师,您好!上个学期有幸向您学习了《工程热力学》,以前总听到这样的说法:热力学很难学,是“焓含含糊糊,熵伤透脑筋”。但是,您清晰的讲解,深入浅出的介绍,灵活恰当的举例,充分帮助我们理解。这学期的很多科目都是建立在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的,鉴于您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我们深受其益”。

  她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治学,总是以身作则,一心扑在事业上,做起事来总是进入忘我的境地,一些疾患都抛在脑后。在她的日程表上,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她的一名学生成果突出,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这位学生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你们在吃饭的时候,我在工作;你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也在工作;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我还在工作。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工作?因为我们的何老师工作起来就是这么拼命的!”

  她曾长期担任技术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的负责人,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自行设计、制作和建立了22种共43台(套)本科生实验台,增加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台位。对热工实验体系及授课内容进行改革,首次在全国实现了热工实验四级体系,以适应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上述工作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得到了“教育部‘211工程’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西安交大的特色”。

  何雅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近5年指导过的学生多次在各类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大赛中获奖。

  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实行教学改革,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主持编写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国家级试题库,提高了热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考评的科学化程度。获得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从1996起,一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任命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多年来积极开展全国能源与动力、热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是国家级试题库《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主持人,开展和推动全国能源与动力、热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经验交流活动,多次主持或者协助主持召开全国热工教学改革研讨会议,全国青年教师及西部教师教学培训工作等,对推进我国能源与动力、热工课程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言传身教,下自成蹊

  何雅玲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注重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品德及学风的教育,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满腔热情和激情,以培养优秀、杰出、将来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高素质硕士生和博士生为追求目标。

  在执行完成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科研过程中,她尽己所能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增长了研究生的才干与智慧,增强了他们完成国家任务的自豪感与责任心,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科研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她指导的2007届博士生黄竞说“是何老师帮我选准了奋斗的目标,何老师是一个特别能为学生着想的人。她和她的每个学生长谈,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目标安排项目和课题,帮他们导航人生,规划学业”。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何雅玲不仅用心培育着每一位青年学子,也用亲情呵护着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材。2014年6月毕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Ali Nawaz 获得学位以后,依依不舍说到:“何老师,首先我想对您在我2年的硕士生涯中给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关怀表示深深的感谢。请允许我对您表示崇高的敬意。感激您对我毕业论文的启迪并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关心。我无法忘记在您团队中学习的这段时光,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指导以及您研究团队的友好氛围,我才能够顺利完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硕士阶段的学习。能在您的团队里学习是很难得的,而拥有您的指导则是每一个学生的幸事。非常感激您给予这个机会,让我成为您的学生。我衷心期望自己可以在博士阶段继续跟随您。再次感谢您”!

  截止目前,她已独立指导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博士后8名。博士生李庆,获2013 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西安交大唯一的1篇),另有三名博生生的论文获评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的多名学生先后获中“吴仲华优秀学生奖”、“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西安交通大学十大杰出学子”、“西安交大优秀学子”、“三好优秀研究生”“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美国UTC-Rong Hong奖学金”等荣誉。还有学生在美国通用电气基金会(GE Fund)首届“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赛事中获奖。

  何雅玲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中青年教授茁壮成长,她关注团队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刚留校时的制定进修计划、到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她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团队中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交大优秀拔尖人才、腾飞教授等。

  2014年她获西安交大首届“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全校11人)。

  勤于治学,硕果累累

  何雅玲教授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热物理等方面的研究,累计发表英文期刊论文28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25篇,著作和教材8部(含合著),英文著作3章。论文被SCI收录266篇,EI收录475篇。论著和成果被包括美国、英国、瑞典、瑞士等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著名学者广泛引用,共被他引3637次,SCI他引2077次(Web of Science),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近10年引用次数Top 1%)8篇。个人世界工程领域中排名349/7342,位列前5%。授权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30项。她曾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制冷学会B1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科学理事会(ICHMT)委员等,是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6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同时担任国内《科学通报》副主编,《工程热物理学报》等期刊编委。目前作为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的研究。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她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梧桐道上印下您匆忙的脚步,彩虹桥上留下您瘦弱的身影,教室里回荡着您激情的声音,实验室中聆听您谆谆的教诲……”这是学生在她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后为她所写的一首名为《铿锵玫瑰》的小诗,表达着对她的崇敬和感谢。


相关内容

  • 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云南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 ...

  • 学楷模事迹(1)
  •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表彰.学习,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塑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养料,也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凝聚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在育人为本的探索上,有许多诸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 ...

  •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典型事迹简介
  • 圆 梦 中 国 德 耀 中 华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部分典型事迹简介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 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 命的意义与价值.她 ...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吴邵萍先进事迹 事迹简介: 吴邵萍,女,汉族, 45岁,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主动做好传.帮. ...

  • 树师德 铸师魂 正师风
  •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和情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始终坚持以 ...

  • 学校最美教师评选方案
  • 余姚市东方学校"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大力弘扬我校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大善.大 ...

  • 教师廉洁从教心得体会(5篇)
  • 所谓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执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大家知道,"廉洁从教"不仅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q ...

  • 全市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方案
  • 附件1 全市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会计法>和<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推举和奖励坚持准则.诚信执业.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优秀会计人员,我局决定组织开展"全市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有关实施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 ...

  • 老师廉洁从教心得体会
  • 老师廉洁从教心得体会(一) 所谓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执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大家知道,"廉洁从教"不仅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