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中华文化的符号

绵羊

山羊

亚伯拉罕的祭献

羌族村庄里的羊图腾

林山

羊年马上就要到了。

羊是可爱的、温顺的动物,作为被人类驯养的“六畜”之一,它同样为人类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种种丰富复杂的含义,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不光是龙文化、虎文化,也是羊文化……

羊是一个大家族

在“六畜”之中,羊是作为同一种动物而被列入的。但实际上,人们驯养的羊,分为绵羊和山羊两种。

绵羊与山羊虽然同称为羊,但它们是同科而不同属的动物,彼此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人说,它们的差异或者就像牛与水牛那样的明显。

绵羊有27对染色体,山羊有30对染色体。由于染色体数量不同,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无法配对繁殖的。

绵羊和山羊在外形、解剖结构、生理、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绵羊与山羊都具有较强的合群性,但绵羊较之山羊的合群性更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均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绵羊属于沉静型,性情温驯,反应迟钝,懦弱胆小,行动缓慢,不擅长攀登高山陡坡,喜欢在平缓地带采食低草。山羊属于活泼型,反应灵敏,行动敏捷,活泼好动,喜欢登高。一般绵羊不能攀登的陡坡和悬崖,山羊可以行动自如。小山羊常有前肢腾空、躯体直立、跳跃、嬉戏等动作。

山羊耐高温的能力比绵羊强,耐寒冷的能力却比绵羊弱。山羊耐口渴的能力也比绵羊强,即使处在半饥饿状态下仍能生长和繁殖。山羊易于领会人的意图,容易训练调教,所以有经验的牧羊人在绵羊、山羊混群放牧时,常选择山羊作为“头羊”带领羊群行进。

还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山羊叫声响亮,绵羊叫声低柔;山羊叫声为Maa……绵羊叫声为baa……

事实上,在人类驯化的山羊和绵羊之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野羊家族。野生的羊包括绵羊类(或称为盘羊类)、山羊类、岩羊类、蛮羊类、半羊类、羊羚类、羊牛类和高鼻羚羊类,通称为羊类。

野生羊类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它们的脚上都有4个趾,属于偶蹄类动物。偶蹄类动物是在始新世时期由古老的有蹄类进化来的,最早是一些体形较小,具有4趾的动物。从中生代晚期开始,偶蹄类动物的种数大大地增加,许多新的种类不断产生。现生的大多数有蹄类哺乳动物,如猪、河马、骆驼、鹿、长颈鹿、羚羊、羊和牛等,都是偶蹄类动物。

而山羊和绵羊,也都是远古人类从野羊家族中驯化出来的。

人类文化的普遍符号

在世界150个国家发现的史前岩画中,羊的形象比比皆是,在羊被驯化前,就已是原始人最重要的衣食来源了。而在古代文明发祥地流传的远古神话传说,都反映出人类远古时期对羊的感念与崇拜。

杨冠丰等人所著《羊图腾》一书中写到了以下几则例子:

古代埃及太阳神的前身就是神羊阿蒙。

古代希腊最高神宙斯是众神之神,是羊的化身。传说宙斯出生时,一只母山羊为他提供神圣的乳汁,所以他有时会以长着羊角的面貌出现,他最爱的祭品是母山羊和牛角涂成金色的白色公牛。

古代罗马传说中的畜牧之神潘的形态是半人半羊。

印度神话中,世界最初只有水,水不断翻腾和祝祷,结果生出个金蛋,金蛋变为一只羊,羊又变成创造之神大梵天王,从它口里创造了诸神,诸神又创造出万物。

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而更为众人所知的是,羔羊是耶稣的象征,耶稣是为犹太民族牺牲的替罪羊。

李湘涛所著《羊年谈羊》一书中讲到,羊曾是在我国远古先民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图腾动物,羊图腾的始作俑者便是历史上曾活跃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羌族,其族名之羌与族姓之姜,皆源于羊图腾。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羌”为:“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古文字研究证明,羌和姜的汉字构形反映了一种首戴羊角的图腾风俗,这种首戴羊角的习俗反映了羌人对羊图腾祖先的信仰。他们相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模仿行为,可以使图腾祖先的神力交感传播到自己身上。

羌人携羊图腾文化向东迁移,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直至近现代,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等地的由古羌发展演化而来的羌族,仍然保留着羊图腾崇拜的遗迹。他们在行冠礼时,颈上要悬挂羊毛线,以示与羊一体,还要举行祭祀羊神的仪式,在丧礼中要杀一只羊,为死者引路。羌族巫师最重要的法器是羊皮鼓,其他法器上也往往以羊角为饰。

在作为羌族后裔的苗族、瑶族、侗族、纳西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有关羊图腾的信仰习俗。侗族还保持着合族养白羊一头,视其为祖先的习俗。这头羊又称做“萨”,意为最先的祖母。这种说法使我们可以把羊图腾习俗追溯到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

驯化从西南亚开始

家羊的饲养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以养羊而著称于世。据李湘涛所著《羊年谈羊》一书中的观点,家羊的驯化以亚洲西南部为最早,家畜绵羊和家畜山羊几乎是同时期驯化的。早在公元前9000年,伊拉克北部的若瓦舍密和沙立打山洞就出现了家化的羊。约旦的杰里科地区,大约在公元前8500年开始驯养羊,在伊朗北部的里海沿岸也在公元前6000年开始驯养羊,到了公元前3000年前后,山羊已经遍及西南亚地区。

由于早期的家羊骨骼和野羊的骨骼很难区别,而且山羊和绵羊的骨骼也很难区别。那些能够把山羊和绵羊的骨骼辨别开的考古遗存,在时间上已经较晚了。

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可能不止一种,其中野山羊是亚洲西南地区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大多数学者认为捻角山羊是我国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

家畜绵羊迄今为止既没有发现过野生种,也没有发现过化石。经学者们的研究,较一致的看法是欧洲的家畜绵羊是由欧洲盘羊驯化来的。至于我国绵羊是由哪种盘羊驯化成的,则和我国山羊起源一样,仍然需要研究。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活动在黄河流域的部落如伏羲氏、神农氏,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是驯服犬、羊、牛的部族。到了商、周时期,养羊业已十分发达。据卜骨记载,仅仅因为发生了耳鸣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就用了158只羊当作祭品,可见当时养羊头数是十分可观的。

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羊往往被人们视为吉祥瑞兆、美好兴旺的象征。在汉字中,很多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比如在古时候,“羊”与“祥”字是相通的。汉代许慎的《论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而《示部》“祥”下说:“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善”字也与羊的性格很相近。

在古代,与羊有关的一些文字确实极富美感,比如美好的美,吉祥的祥,榜样的样,善良的善,以及繁体字的义,都包含羊字。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义”(繁体为“義”)中之“羊”象征崇高,“善”中之“羊”象征德,“美”中之“羊”代表美;“样”中之“羊”象征楷模,“祥”中之“羊”象征吉祥。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中的一段话对羊进行了最好的赞美:“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正因为羊具有如此的秉性,并被人们赋予美、祥、仁、义、礼等象征意义,因而古时士大夫们以羊为贽(见面礼),以羔裘为朝服,意思是德亦如羔羊。

十二种生肖动物中,恐怕没有哪一种能像羊这样具有如此多的美好的象征意义。然而,另一方面,羊却又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是可怜的替罪羊。民间有“眼露四白,五夫守宅”的说法,而羊眼被认为是“露四白”的,于是,生肖属羊的女子不管是否“眼露四白”,一律被认为是不吉的,婚后定克死其夫而寡居,民间有谚曰:“女子属羊守空房”,又有“男属羊,黄金堆万两,出门不必带口粮;女属羊,命根硬,克夫克爹又克娘”、“十羊九不全”等说法。

相信羊宝宝命运不好传闻的人,往往引用一句民间谚语“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大意是十个羊年出生的人中只有一个能找到幸福。有人认为,羊年出生者通常被认作是被动、忠诚、慷慨和善良的人。这些品德在现实世界中只会成为跟随者,遭受命运不公。

有一种说法称,“十羊九不全”的说法来自于晚清,当时民间有人反对属羊的慈禧太后当政,于是便称她的属相误国。此外,曾国藩、李鸿章都属羊,再加上清朝末年吏治的腐败,使百姓更加憎恨属羊的王侯将相。然而也有专家指出,明代《金瓶梅》和清代《镜花缘》书中已经有了“属羊为劣”的记载,说明这个说法已经流传很久了。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名人、成功人士,不乏生肖属羊者。至于把生肖和宿命扯在一起,完全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是旧时代的“伪科学”。

成语解析

三羊开泰,

还是三阳开泰?

羊年到来的时候,人们经常用“三羊开泰”这句吉利话相互祝福。“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阳”的谐音。正确的应该写成“三阳开泰”,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

“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而“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阳交泰”,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易经》以《坤》为十月的卦象,《复》为十一月卦象,《临》为十二月卦象,《泰》为正月卦象。《坤》卦六爻皆取阴爻,为纯阴之象;《复》卦一阳生于下;《临》卦二阳生于下;而《泰》卦,乾下坤上,阳爻有三——于是,“三阳开泰”成为岁首的吉语,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的象征。古人认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三羊开泰”和“三阳开泰”都是吉祥之意,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是岁首人们互相祝福的吉利话。既然都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约定俗成,满大街都使用“三羊开泰”,就不必斤斤计较“三羊”还是“三阳”了。

在中国的羊文化中,“三羊开泰”工艺美术作品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大多为阳光下有3只羊的形象,寓意辞旧迎新,吉祥、安泰。

地名考据

五羊城是怎么得名的

五羊城是广州的别称,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降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因此而得名。

1959年,广州市越秀山公园建造了一座花岗石的5羊雕塑。作为广州市的标志,这座5羊石雕已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城徽雕塑,引来众多的游客参观。

食事求是

忽必烈首创“涮羊肉”

在民间传说里,涮羊肉的首创者是忽必烈。尹利欣编写的《羊文化与人生》一书中写到,相传,元世祖忽必烈有一次南下作战,接连打了七次败仗,人困马乏,栖身于一处荒山之中。大将军哈密史带兵卒到山里捉拿野物充饥,结果三天三夜,竟一无所获。于是,他急忙派人日夜兼程,返回草原,带来四头肥羊。忽必烈见了,大喜,急令厨师快快烧来。谁知等了许久还不见动静,他就亲赴厨房去看个究竟,见厨师正在用刀切羊肉。早已饿极了的忽必烈看到新鲜的羊肉,迫不及待地将它往烧煮的沸水里一扔,然后用勺子捞起来就往嘴里送,竟越吃越有味,真觉得是从来没有吃过的佳肴。

后来,忽必烈作战获胜,统一了全国,做了元朝的开国皇帝。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南下作战的这一经历,要再一尝那鲜美异常的佳肴。厨师只好遵命照办。忽必烈吃后,觉得仍是美味得很,就问厨师这菜有什么名称,厨师想起当年忽必烈吃羊肉的情景,就回答说,那菜就叫做“涮羊肉”。从此“涮羊肉”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涮羊肉以北京地区最为出名,成为北京菜系中的一道名菜。在清代咸丰年间,北京正阳楼专以涮羊肉著名;在20世纪初又创立了东来顺饭庄,对涮羊肉的选料、配料上作了改进,适合更多人的口味,从此东来顺压倒了正阳楼,成为北京著名的饭店,规模也不断扩大。

名人生肖

历史上属羊的名人

曹  操(155年)

司马懿(179年)

李世民(599年)

司马光(1019年)

岳  飞(1103年)

努尔哈赤(1559年)

曾国藩(1811年)

李鸿章(1823年)

慈  禧(1835年)

袁世凯(1859年)

光绪帝(1871年)

汪精卫(1883年)

绵羊

山羊

亚伯拉罕的祭献

羌族村庄里的羊图腾

林山

羊年马上就要到了。

羊是可爱的、温顺的动物,作为被人类驯养的“六畜”之一,它同样为人类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种种丰富复杂的含义,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不光是龙文化、虎文化,也是羊文化……

羊是一个大家族

在“六畜”之中,羊是作为同一种动物而被列入的。但实际上,人们驯养的羊,分为绵羊和山羊两种。

绵羊与山羊虽然同称为羊,但它们是同科而不同属的动物,彼此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人说,它们的差异或者就像牛与水牛那样的明显。

绵羊有27对染色体,山羊有30对染色体。由于染色体数量不同,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无法配对繁殖的。

绵羊和山羊在外形、解剖结构、生理、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绵羊与山羊都具有较强的合群性,但绵羊较之山羊的合群性更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均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绵羊属于沉静型,性情温驯,反应迟钝,懦弱胆小,行动缓慢,不擅长攀登高山陡坡,喜欢在平缓地带采食低草。山羊属于活泼型,反应灵敏,行动敏捷,活泼好动,喜欢登高。一般绵羊不能攀登的陡坡和悬崖,山羊可以行动自如。小山羊常有前肢腾空、躯体直立、跳跃、嬉戏等动作。

山羊耐高温的能力比绵羊强,耐寒冷的能力却比绵羊弱。山羊耐口渴的能力也比绵羊强,即使处在半饥饿状态下仍能生长和繁殖。山羊易于领会人的意图,容易训练调教,所以有经验的牧羊人在绵羊、山羊混群放牧时,常选择山羊作为“头羊”带领羊群行进。

还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山羊叫声响亮,绵羊叫声低柔;山羊叫声为Maa……绵羊叫声为baa……

事实上,在人类驯化的山羊和绵羊之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野羊家族。野生的羊包括绵羊类(或称为盘羊类)、山羊类、岩羊类、蛮羊类、半羊类、羊羚类、羊牛类和高鼻羚羊类,通称为羊类。

野生羊类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它们的脚上都有4个趾,属于偶蹄类动物。偶蹄类动物是在始新世时期由古老的有蹄类进化来的,最早是一些体形较小,具有4趾的动物。从中生代晚期开始,偶蹄类动物的种数大大地增加,许多新的种类不断产生。现生的大多数有蹄类哺乳动物,如猪、河马、骆驼、鹿、长颈鹿、羚羊、羊和牛等,都是偶蹄类动物。

而山羊和绵羊,也都是远古人类从野羊家族中驯化出来的。

人类文化的普遍符号

在世界150个国家发现的史前岩画中,羊的形象比比皆是,在羊被驯化前,就已是原始人最重要的衣食来源了。而在古代文明发祥地流传的远古神话传说,都反映出人类远古时期对羊的感念与崇拜。

杨冠丰等人所著《羊图腾》一书中写到了以下几则例子:

古代埃及太阳神的前身就是神羊阿蒙。

古代希腊最高神宙斯是众神之神,是羊的化身。传说宙斯出生时,一只母山羊为他提供神圣的乳汁,所以他有时会以长着羊角的面貌出现,他最爱的祭品是母山羊和牛角涂成金色的白色公牛。

古代罗马传说中的畜牧之神潘的形态是半人半羊。

印度神话中,世界最初只有水,水不断翻腾和祝祷,结果生出个金蛋,金蛋变为一只羊,羊又变成创造之神大梵天王,从它口里创造了诸神,诸神又创造出万物。

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而更为众人所知的是,羔羊是耶稣的象征,耶稣是为犹太民族牺牲的替罪羊。

李湘涛所著《羊年谈羊》一书中讲到,羊曾是在我国远古先民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图腾动物,羊图腾的始作俑者便是历史上曾活跃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羌族,其族名之羌与族姓之姜,皆源于羊图腾。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羌”为:“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古文字研究证明,羌和姜的汉字构形反映了一种首戴羊角的图腾风俗,这种首戴羊角的习俗反映了羌人对羊图腾祖先的信仰。他们相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模仿行为,可以使图腾祖先的神力交感传播到自己身上。

羌人携羊图腾文化向东迁移,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直至近现代,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等地的由古羌发展演化而来的羌族,仍然保留着羊图腾崇拜的遗迹。他们在行冠礼时,颈上要悬挂羊毛线,以示与羊一体,还要举行祭祀羊神的仪式,在丧礼中要杀一只羊,为死者引路。羌族巫师最重要的法器是羊皮鼓,其他法器上也往往以羊角为饰。

在作为羌族后裔的苗族、瑶族、侗族、纳西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有关羊图腾的信仰习俗。侗族还保持着合族养白羊一头,视其为祖先的习俗。这头羊又称做“萨”,意为最先的祖母。这种说法使我们可以把羊图腾习俗追溯到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

驯化从西南亚开始

家羊的饲养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以养羊而著称于世。据李湘涛所著《羊年谈羊》一书中的观点,家羊的驯化以亚洲西南部为最早,家畜绵羊和家畜山羊几乎是同时期驯化的。早在公元前9000年,伊拉克北部的若瓦舍密和沙立打山洞就出现了家化的羊。约旦的杰里科地区,大约在公元前8500年开始驯养羊,在伊朗北部的里海沿岸也在公元前6000年开始驯养羊,到了公元前3000年前后,山羊已经遍及西南亚地区。

由于早期的家羊骨骼和野羊的骨骼很难区别,而且山羊和绵羊的骨骼也很难区别。那些能够把山羊和绵羊的骨骼辨别开的考古遗存,在时间上已经较晚了。

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可能不止一种,其中野山羊是亚洲西南地区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大多数学者认为捻角山羊是我国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

家畜绵羊迄今为止既没有发现过野生种,也没有发现过化石。经学者们的研究,较一致的看法是欧洲的家畜绵羊是由欧洲盘羊驯化来的。至于我国绵羊是由哪种盘羊驯化成的,则和我国山羊起源一样,仍然需要研究。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活动在黄河流域的部落如伏羲氏、神农氏,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们是驯服犬、羊、牛的部族。到了商、周时期,养羊业已十分发达。据卜骨记载,仅仅因为发生了耳鸣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就用了158只羊当作祭品,可见当时养羊头数是十分可观的。

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羊往往被人们视为吉祥瑞兆、美好兴旺的象征。在汉字中,很多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比如在古时候,“羊”与“祥”字是相通的。汉代许慎的《论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而《示部》“祥”下说:“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善”字也与羊的性格很相近。

在古代,与羊有关的一些文字确实极富美感,比如美好的美,吉祥的祥,榜样的样,善良的善,以及繁体字的义,都包含羊字。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义”(繁体为“義”)中之“羊”象征崇高,“善”中之“羊”象征德,“美”中之“羊”代表美;“样”中之“羊”象征楷模,“祥”中之“羊”象征吉祥。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中的一段话对羊进行了最好的赞美:“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正因为羊具有如此的秉性,并被人们赋予美、祥、仁、义、礼等象征意义,因而古时士大夫们以羊为贽(见面礼),以羔裘为朝服,意思是德亦如羔羊。

十二种生肖动物中,恐怕没有哪一种能像羊这样具有如此多的美好的象征意义。然而,另一方面,羊却又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是可怜的替罪羊。民间有“眼露四白,五夫守宅”的说法,而羊眼被认为是“露四白”的,于是,生肖属羊的女子不管是否“眼露四白”,一律被认为是不吉的,婚后定克死其夫而寡居,民间有谚曰:“女子属羊守空房”,又有“男属羊,黄金堆万两,出门不必带口粮;女属羊,命根硬,克夫克爹又克娘”、“十羊九不全”等说法。

相信羊宝宝命运不好传闻的人,往往引用一句民间谚语“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大意是十个羊年出生的人中只有一个能找到幸福。有人认为,羊年出生者通常被认作是被动、忠诚、慷慨和善良的人。这些品德在现实世界中只会成为跟随者,遭受命运不公。

有一种说法称,“十羊九不全”的说法来自于晚清,当时民间有人反对属羊的慈禧太后当政,于是便称她的属相误国。此外,曾国藩、李鸿章都属羊,再加上清朝末年吏治的腐败,使百姓更加憎恨属羊的王侯将相。然而也有专家指出,明代《金瓶梅》和清代《镜花缘》书中已经有了“属羊为劣”的记载,说明这个说法已经流传很久了。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名人、成功人士,不乏生肖属羊者。至于把生肖和宿命扯在一起,完全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是旧时代的“伪科学”。

成语解析

三羊开泰,

还是三阳开泰?

羊年到来的时候,人们经常用“三羊开泰”这句吉利话相互祝福。“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阳”的谐音。正确的应该写成“三阳开泰”,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

“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而“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阳交泰”,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易经》以《坤》为十月的卦象,《复》为十一月卦象,《临》为十二月卦象,《泰》为正月卦象。《坤》卦六爻皆取阴爻,为纯阴之象;《复》卦一阳生于下;《临》卦二阳生于下;而《泰》卦,乾下坤上,阳爻有三——于是,“三阳开泰”成为岁首的吉语,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的象征。古人认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三羊开泰”和“三阳开泰”都是吉祥之意,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是岁首人们互相祝福的吉利话。既然都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约定俗成,满大街都使用“三羊开泰”,就不必斤斤计较“三羊”还是“三阳”了。

在中国的羊文化中,“三羊开泰”工艺美术作品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大多为阳光下有3只羊的形象,寓意辞旧迎新,吉祥、安泰。

地名考据

五羊城是怎么得名的

五羊城是广州的别称,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降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因此而得名。

1959年,广州市越秀山公园建造了一座花岗石的5羊雕塑。作为广州市的标志,这座5羊石雕已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城徽雕塑,引来众多的游客参观。

食事求是

忽必烈首创“涮羊肉”

在民间传说里,涮羊肉的首创者是忽必烈。尹利欣编写的《羊文化与人生》一书中写到,相传,元世祖忽必烈有一次南下作战,接连打了七次败仗,人困马乏,栖身于一处荒山之中。大将军哈密史带兵卒到山里捉拿野物充饥,结果三天三夜,竟一无所获。于是,他急忙派人日夜兼程,返回草原,带来四头肥羊。忽必烈见了,大喜,急令厨师快快烧来。谁知等了许久还不见动静,他就亲赴厨房去看个究竟,见厨师正在用刀切羊肉。早已饿极了的忽必烈看到新鲜的羊肉,迫不及待地将它往烧煮的沸水里一扔,然后用勺子捞起来就往嘴里送,竟越吃越有味,真觉得是从来没有吃过的佳肴。

后来,忽必烈作战获胜,统一了全国,做了元朝的开国皇帝。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南下作战的这一经历,要再一尝那鲜美异常的佳肴。厨师只好遵命照办。忽必烈吃后,觉得仍是美味得很,就问厨师这菜有什么名称,厨师想起当年忽必烈吃羊肉的情景,就回答说,那菜就叫做“涮羊肉”。从此“涮羊肉”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涮羊肉以北京地区最为出名,成为北京菜系中的一道名菜。在清代咸丰年间,北京正阳楼专以涮羊肉著名;在20世纪初又创立了东来顺饭庄,对涮羊肉的选料、配料上作了改进,适合更多人的口味,从此东来顺压倒了正阳楼,成为北京著名的饭店,规模也不断扩大。

名人生肖

历史上属羊的名人

曹  操(155年)

司马懿(179年)

李世民(599年)

司马光(1019年)

岳  飞(1103年)

努尔哈赤(1559年)

曾国藩(1811年)

李鸿章(1823年)

慈  禧(1835年)

袁世凯(1859年)

光绪帝(1871年)

汪精卫(1883年)


相关内容

  • 符号域民族文化的载体
  • 2005年11月第24卷 第4期中国俄语教学 РУССКИЙЯЗЫКВКИТАЕНоябрь2005г. Т.24 №4 符号域:民族文化的载体 ---洛特曼符号域概念的解读 武汉大学 郑文东 提要:符号域思想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号域是指符号存在和运作的空间,是同一个民族文化中各 ...

  •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1 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 刻画符号 文字 ...

  • 中国古文字起源探析
  •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5-0028-10 (注:作者简介:张朋川(1942- ),男,汉,江苏常州人,甘肃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苏州大学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局西北地区馆藏一级文物 ...

  • 浅谈中国符号与现代平面设计
  • 摘要:中国传统符号与平面设计,是一个设计界与文化界长年来频频探讨的话题.我们提倡继承传统文化,大多出于一种对民族.对传统自发的.本性的关爱.把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但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使设计具有中国韵味,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中国符号;现代平面设计;符号 中图分 ...

  • 中国文化符号
  • 新闻周刊评20大中国文化符号:汉语居首 毛主席在列 2008年11月20日 10:10华商报[大 中 小] [打印] 近日,美国<新闻周刊>集合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网友的综合投票,评出12大文化国家的各20个文化符号,有意思的是,在老外眼中的20大中国文化符号中,与陕西有关联的就占4个 ...

  • 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李昕 [摘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社会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人们的消费也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转化为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文化需求的满足.以消费差异为目的的符号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的一种文化形态,在符号消费的背景下,通过发展相关 ...

  • 服装品牌形象在包装设计中的符号化体现
  • 汤洁服装品牌形象在包装设计中的符号化体现 67 服装品牌形象在包装设计中的符号化体现 汤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541004) 摘要:通过讨论服装品牌形象符号化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服装品牌形象在包装设计中显性和隐性的符号化体现,并通过归纳例证为服装品牌的包装设计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模式.关键词:服装品 ...

  • 符号消费的意义解读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 总第64期 符号消费的意义解读 ① (李正欢,曾路 [华侨大学经管学院,福建泉州362011]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符号消费在现 ...

  • 民族中的艺术符号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仅物质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文化.人的精神等上层建筑也与其同步发展.技术越进步,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平衡的愿望也就越强烈.现代的艺术设计已经发展为"人性化"设计,追求感性和理性,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除表达其目的性以外,还要透过一些符号元素来传达设计的文化内涵,表 ...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楚开放 指导老师:胡玲 摘要: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符号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