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叙史实卒章定论_过秦论_一文结句解读_朱江海

一文结句解读———《过秦论》

□朱江海

贾谊的《过秦论》以它那磅礴雄骏的言辞、映衬对比的技巧、波澜起伏的构思、凭史论政的方法在说理文中别具特色,尤其是通篇铺叙史实、结句论断、卒章显志的写法更为人称道。但是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关乎文章主旨句的理解,历来争论不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理解:

第一,因为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所以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第二,秦国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行“仁义”。

第三,由于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陈涉转为攻势,秦始皇变为守势。

这三种理解熟优熟劣,笔者以为必须从文章结构、文章内容及作者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全文结构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文章的枢纽。文章紧扣“攻守”二字,其思路是:起笔写秦人崛起,接着节节胜利;再以六国谋臣如云、名将如雨反衬秦人逆取的实力;旋又写秦人宰割天下称霸诸侯;复又渲染始皇以破竹之势而君临天下。文章至此把秦人善攻铺叙得真实而详尽,这可以看成是文章的第一大

层。以下笔锋一转,“于是废先王之道”进入第二大层。本层先叙述秦始皇沿用攻取天下时的暴力政策,继而叙述其据险关要隘,陈利兵精甲,以此妄想保万世之业。之后,转写陈涉出身低微,势单力薄,并与九国相比,却能一举灭秦,从而更加充分地展现了秦之不善守成,揭示了秦在守成治国方面的失败。文章写到“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一语而转入第三层,作者回应前文鲜明对比,至“何也”的设问把秦人自孝公起至胡亥子婴被杀的盛衰兴亡归结于秦人守成统治不能成功这一点上。最后,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句做论断,使全文寓议于叙的构思很圆满。

从全文内容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文章主旨所在。众所周知,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能通过武力兼并六国攻取天下,但在实行“仁义”守成治国、巩、固政权方面却有失败教训。而《过秦论》的着眼点主要是总结这个教训,通篇明言秦之善攻,其实暗抑其不善守,有力地反衬出秦的守成乏术;明写秦统治失道,“牧民”无方,进而以发难者亡秦之易突出其守势之脆弱。故而作者在文后叙述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

祭文中千年绝“

调”古文观止》。《也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韩愈远具时馐,遥祭十二郎,是在听说十二郎死后的七日。作者七日之后方能衔哀致诚,可见其悲伤之极、痛

心之至。十二郎,一个侄子,面对其逝去,韩愈何以如此悲伤痛心呢?细细读来,不难发现,这

是由于他们之间有着骨肉相连、命运相依的亲情。韩愈,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十二郎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韩愈,一个亲情深厚超越了生死的韩愈。那么韩愈与十二郎骨肉相连的亲情,根在何

|

赵文峰徐西前

处呢?

根在幼孤。韩愈少孤无怙,惟兄嫂是依;十二郎亦幼而丧父,形单影只。且二人幼年就食江南,零丁孤苦,相依为命。嫂尝抚汝指吾而言:“韩氏两世,惟此而已!”这两句纪念碑式的话语,可以说在韩愈心灵的土地上深深地植入了浓重的亲情之根。历经岁月沧桑,这亲情的根扎得坚定而深厚。

根在少聚。自韩愈19岁至京城,叔侄二人,相聚无多,八年之中,只聚两次。之后汴州、徐州、京

师,更是聚日无多。韩愈以为俱为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然世事艰辛,人生无常,韩愈

十二郎文

的结局之后,用一设问,高度凝练地表述了作者的精辟见解:当你攻取天下而天下已定后,应该用施行“仁义”的策略来守成事业,巩固政权。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看,贾谊作为汉王朝的政治家,对汉朝的统治能否巩固十分关切。而汉朝是在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得到了政权的汉朝同样面临着如何守成、如何巩固政权的问题。汉朝能否避免前车之覆,以秦朝在守成上的失败教训为鉴,贾谊写《过秦论》正是基于

这一政治需要而试图为汉朝的巩固出谋献策。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论断可以说“

是对秦之教训认识的结晶,也是从思想的高度告诫汉王朝既然攻取了政权就要学会守成。

综上所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中“攻”是指兼并六国,攻取天下;“守”是指秦统一后守成事业,巩固政权并非狭义上的作战双方的“进攻”与“防守”过秦论》。可见,对《这一结句的三种理解中,第二种较妥当。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744600)

一文结句解读———《过秦论》

□朱江海

贾谊的《过秦论》以它那磅礴雄骏的言辞、映衬对比的技巧、波澜起伏的构思、凭史论政的方法在说理文中别具特色,尤其是通篇铺叙史实、结句论断、卒章显志的写法更为人称道。但是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关乎文章主旨句的理解,历来争论不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理解:

第一,因为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所以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第二,秦国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行“仁义”。

第三,由于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陈涉转为攻势,秦始皇变为守势。

这三种理解熟优熟劣,笔者以为必须从文章结构、文章内容及作者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全文结构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文章的枢纽。文章紧扣“攻守”二字,其思路是:起笔写秦人崛起,接着节节胜利;再以六国谋臣如云、名将如雨反衬秦人逆取的实力;旋又写秦人宰割天下称霸诸侯;复又渲染始皇以破竹之势而君临天下。文章至此把秦人善攻铺叙得真实而详尽,这可以看成是文章的第一大

层。以下笔锋一转,“于是废先王之道”进入第二大层。本层先叙述秦始皇沿用攻取天下时的暴力政策,继而叙述其据险关要隘,陈利兵精甲,以此妄想保万世之业。之后,转写陈涉出身低微,势单力薄,并与九国相比,却能一举灭秦,从而更加充分地展现了秦之不善守成,揭示了秦在守成治国方面的失败。文章写到“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一语而转入第三层,作者回应前文鲜明对比,至“何也”的设问把秦人自孝公起至胡亥子婴被杀的盛衰兴亡归结于秦人守成统治不能成功这一点上。最后,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句做论断,使全文寓议于叙的构思很圆满。

从全文内容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文章主旨所在。众所周知,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能通过武力兼并六国攻取天下,但在实行“仁义”守成治国、巩、固政权方面却有失败教训。而《过秦论》的着眼点主要是总结这个教训,通篇明言秦之善攻,其实暗抑其不善守,有力地反衬出秦的守成乏术;明写秦统治失道,“牧民”无方,进而以发难者亡秦之易突出其守势之脆弱。故而作者在文后叙述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

祭文中千年绝“

调”古文观止》。《也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韩愈远具时馐,遥祭十二郎,是在听说十二郎死后的七日。作者七日之后方能衔哀致诚,可见其悲伤之极、痛

心之至。十二郎,一个侄子,面对其逝去,韩愈何以如此悲伤痛心呢?细细读来,不难发现,这

是由于他们之间有着骨肉相连、命运相依的亲情。韩愈,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十二郎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韩愈,一个亲情深厚超越了生死的韩愈。那么韩愈与十二郎骨肉相连的亲情,根在何

|

赵文峰徐西前

处呢?

根在幼孤。韩愈少孤无怙,惟兄嫂是依;十二郎亦幼而丧父,形单影只。且二人幼年就食江南,零丁孤苦,相依为命。嫂尝抚汝指吾而言:“韩氏两世,惟此而已!”这两句纪念碑式的话语,可以说在韩愈心灵的土地上深深地植入了浓重的亲情之根。历经岁月沧桑,这亲情的根扎得坚定而深厚。

根在少聚。自韩愈19岁至京城,叔侄二人,相聚无多,八年之中,只聚两次。之后汴州、徐州、京

师,更是聚日无多。韩愈以为俱为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然世事艰辛,人生无常,韩愈

十二郎文

的结局之后,用一设问,高度凝练地表述了作者的精辟见解:当你攻取天下而天下已定后,应该用施行“仁义”的策略来守成事业,巩固政权。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看,贾谊作为汉王朝的政治家,对汉朝的统治能否巩固十分关切。而汉朝是在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得到了政权的汉朝同样面临着如何守成、如何巩固政权的问题。汉朝能否避免前车之覆,以秦朝在守成上的失败教训为鉴,贾谊写《过秦论》正是基于

这一政治需要而试图为汉朝的巩固出谋献策。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论断可以说“

是对秦之教训认识的结晶,也是从思想的高度告诫汉王朝既然攻取了政权就要学会守成。

综上所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中“攻”是指兼并六国,攻取天下;“守”是指秦统一后守成事业,巩固政权并非狭义上的作战双方的“进攻”与“防守”过秦论》。可见,对《这一结句的三种理解中,第二种较妥当。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744600)


相关内容

  • 12.宋词两首
  • 十二.宋词两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雨霖铃>在写景抒情上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特点.领会词中曲折地反映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同时认识它的伤感的一面. 2.了解<扬州慢>运用联想对比.借景衬情和前后呼应的写作特点,领会词中写"黍离之悲"所反映的爱国情思. 二 ...

  • 黔驴技穷的意思
  • 汉语文字黔驴技穷,实际成语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 汉语拼音qián lǘ jì qióng 英文翻译1. at one's wit's end 2.All trick have been exhausted. 3.The Guizhou donkey has exhausted it ...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新时期王维碑铭文研究之综述
  • lW en X Ue Y arl Ji U I I☆文学研究☆l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新时期王维碑铭文研究之综述 潘 鸣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新时期以来.关于王维其文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果.从生平考辨.思想探佚.文体论析.诗化发 微.比较阐释五方面综 ...

  •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作者:crazy_man123 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 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 政治因素方面.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在王国维研究中产 ...

  • 究竟谁是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角
  • 究竟谁是陕西辛亥革命首义的主角 秦泉新 陕西辛亥革命首义,是指一九一一年辛亥年陕西新军在西安的起义.陕西新军在西安的起义,主要是钱鼎策划.发动.组织并与张凤翙共同指挥的起义.陕西新军首义成功后,井勿幕策动了渭北各县积极响应,数日之间,全省相继光复.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之一,是辛亥革命独立各省 ...

  •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 咏史怀古诗鉴赏 庄周梦蝶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

  • [画里画外]的后现代历史观及其叙事策略
  • 国别文学研究 <画里画外>的后现代历史观及其叙事策略 王祖友 内容提要:<画里画外>是海勒的唯一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中存在一种特殊 的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小说叙事的策略,显示了历史作为"历史"的叙事和历史作为"小说"的叙事的关系.纷乱的 ...

  •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方法
  •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方法 古典诗文 2013-03-30 1810 5d56b7b40102e558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方法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 ...

  • 国家政策对中学历史课堂教育的互动艺术
  • 2012 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中学历史课堂教育的互动艺术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生动的.形象的,富有魅力的.中学历史课堂教育如何无限地 贴近历史真相恢复生动.形象.深刻的历史本来面目,给学生一个魅力四射的课 堂?我以为从目标与过程. 教材与师生. 教师与专家. 备课与上课. 数量与质量. 史实与史论.减负 ...